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 体突然就有了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 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
复习任务群二 文学性阅读
返回导航
【答案】 示例: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 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沿途小岫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 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 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 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 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返回导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 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 “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 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 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复习任务群二 文学性阅读
返回导航
【我的分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要求 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需要逐项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比 对,判断正误。 第二步:逐项分析比对
复习任务群二 文学性阅读
返回导航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 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我的分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要求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 题,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技巧。
解题步骤 纵观全文: 从脉络看,“到橘子林去”贯穿全文,是这篇散文的线索。 从主旨看,散文以小事件反映大事件、大主题。父女俩要到橘子林赏橘, 途中遇见车夫修马蹄。这本是一件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件,但作者却将其 做了两个指向:一是女儿想的是“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回家叫妈 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蕴含着人们遇到困难要坚强的哲理,也蕴 含着国家虽遭遇日寇侵华的艰难困境但要顽强面对的哲理;二是父亲想到 的是“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反映的是支持抗战、热爱国家的大 主题。 从手法看,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美感。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赏析小说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赏析小说形象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掌握必备知识小说人物角色小说阅读“人物角色作用”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问的是人物角色的作用,作答时却需要由此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主旨表达”“人物关系”等方面相勾连。

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情节”“环境”“结构”“主旨”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

如下图示意: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题型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掌握必备知识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01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理清散文行文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任务一
(续表) 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 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根据文章的线索、关键句子 合 及段落分布可以将全文合并为三个部分:来到普希金流放地;拜访普希金 之墓,了解他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由普希金的痛苦深思问题 整 由童年时代与普希金的结缘说起,进而来到普希金流放地;了解到普希金 合 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的伟大和死亡的时代原因;作者由普希金的痛 答 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 案 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题】
细审题, 根据题干“两条线索”及“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可知,本题考查把
明方向 握文章线索、探究线索作用
本文为游记,其游历路线依次是:①在普斯科夫,与当地作家交
线 游记
找线索,
谈时探讨普希金的性格发展;②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
索 散文
析作用
③“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
任务一
(续表)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将圈画出的关键语句与段落重要内容结合,梳理各段 落主要内容:①开篇,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 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②第二段,由回忆回 合 到现实,表明此行目的;③第三段,来到庄园,联想到普希金作品《叶甫盖 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雅娜;④第四段,过渡段,由女讲解员引入下文普 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⑤第五段,对普希金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作品成 就进行简要介绍;⑥第六段,详细介绍普希金之死的时代原因;⑦文章结尾,
任务一
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 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 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 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 有你说“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 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 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 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必备知识学习】
物象特征概括三角度 (1)把握物象特征 (2)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 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 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 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 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 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 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 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 佑我们的苍天。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蚯蚓 汤正启
位卑而低级的蚯蚓,好像总在睡觉,以静止和沉默来对付世上的一 切动乱——蚯蚓总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古老的土地是它们的荫庇。 以泥土为食,蚯蚓真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智者。你想想,世界上的 哪一种生命不是终身都在为嘴而忙?战争、弱肉强食,都是为一个肚 子啊。泥土是它的食物,也是它的粪便;泥土穿过了蚯蚓的身体,蚯 蚓也穿越了泥土。与大地浑然一体,这是蚯蚓的土性吗?
安排方面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物象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思考。 的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小说阅读 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小说阅读 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学案19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全面阅读,关注细节复习任务掌握文学类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和要点。

考情微观题型选项设误方式命题特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A项)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

情节作用无中生有①选项顺序设置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

②考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重点突出,放在内容和艺术两大方面。

③内容方面主要放在词句理解、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艺术方面主要放在艺术技巧的作用(效果)分析和鉴赏上。

④错误项的设误点很小,往往放在某个词语上,设误方式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D项)王木匠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人物行为原因分析不当(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内容理解不准(以或然当必然)(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

主题理解有误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追求手艺完美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隐逸主题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本文,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叙事视角分析有误①选项顺序设置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

②考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重点突出,放在内容和艺术两大方面。

③内容方面主要放在词句理解、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艺术方面主要放在艺术技巧的作用(效果)分析和鉴赏上。

④错误项的设误点很小,往往放在某个词语上,设误方式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考情分析1.选材范围(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2.考点考向(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了。

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

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

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

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表面上是理解诗评,实质上是理解句子含意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 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一)理解句子含意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4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4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

4.抓住主旨,联系背景 要弄清文中某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 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另外,有 些句子还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背景,才能挖掘其深层含意。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长在草原上的达布察克 赵琳
雪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悄然落满达布察克镇。所有的足迹都被掩埋, 百里牧场,只有月光覆盖在茫茫草地上。
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四 解读词句、标题与探究文本
逐点突破 • 建知识之架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链接教材】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节选)是多年来他对地 坛、对人生感悟与思考的结晶。史铁生的人生感悟是独特的,这和他承 受着因残疾而导致的苦难有关,但他超越了自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 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在静静的古园中,作者终于想明 白了,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不必急于求成,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活 下去,以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地坛这座古园 和园中的万物,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由此,史铁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最终作者走上文学的道路。文章还有一条线索 是对母亲的怀念,作者痛彻心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发自内心 深处,执着而坦诚。
【思路指引】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采用“四联”法
①“联”词语所在句子内容 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于
及前后句
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②“联”文章的主题或作者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
的情感态度
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
③“联”写作的创作意图和 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景,还包括创作意图及个
夕阳映红达布察克镇,我们牵马走过镇子。镇子的热闹声越来越 远,所有人像是和我们一一告别,他们熙熙攘攘挤在街道两旁,好奇地 打量骑马赶集的人。这几年,汽车、摩托车成为牧区出行的必备工具, 马好像突然消失不见,只有牧区才能看见健美的骏马。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散文线索作用题)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散文线索作用题)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散文线索作用题)【考情诊断】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找线索要注意: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三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二是使文章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三是揭示主题和情感。

【类题举隅】题型一分析题目作用示例1:《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参考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作为线索,贯穿我的少年、青年、中年);③最后,镰刀锤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者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揭示了主旨。

【解析】审题:标题的作用——聚焦到标题结构作用“统摄全文“谋篇布局””①(内容上,题目的含义,以核心意象组织全文)②分析结构上的统摄全文作用:,作为线索;逻辑组织顺序;③主题上:题目作为“神聚”,统摄全篇,揭示主旨。

示例2:《谁持彩练当空舞》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与感染力。

(“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主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主题

基础知识1.常见题型(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分析方式(1)情节和人物。

(作者认为谁的做法好,就是告诉读者该怎么做。

反之则是批判、讽刺某种做法。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作者认为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人们该怎么做,就是主题。

)3.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4.常见答题形式(1)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

(2)揭示……的现象。

(3)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4)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

(5)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

(6)告诉……的道理。

(7)表达……的情感态度。

典例示范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散文、戏剧篇目知识积累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散文、戏剧篇目知识积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北宋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2、小说以地点为线索梳理情节为:沧州遇旧(序幕)、天王堂买刀寻敌(发展)、草料场交割沽酒(发展)、山神庙报仇(高潮结局)。

3、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在其间充分表现出林冲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发展性。

4、林冲性格既有软弱动摇、委曲求全的一面,也有正直善良、刚强侠义的一面,后者最终战胜前者,促使他走上了反抗之路。

林冲的遭遇和思想变化充分表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5、对风雪的描写是小说的重点。

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又如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风雪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装在套子里的人》1、小说着力刻画了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套己(穿、用、行、住、思)、套人(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吵架事件、滚楼事件)、套死(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社会)。

2、别里科夫是一个封建保守、胆小多疑、仇视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极力维护现行专制秩序的卫道士,全城人都怕他;但他也终日战战兢兢,一是因为他性格孤僻而拒绝丰富多彩的生活,二是他恐惧变革而逃避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

3、小说采用了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一方面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

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
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
概括内容要点
“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
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看赋分。

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

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含主旨)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体内容概括“3方法”
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串联层意”法即先归纳每段或每层的意思,再将每段(层)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理解词句含义
“词义、句意题”属于“鉴赏评价”中的一个命题点,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从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于表面。

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重要“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③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3联+1依”速解词语含义题
1.“3联”(1)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2)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3)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2.“1依”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题型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这些关
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内看+外联”准解句子含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