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俗文化系列之传统节日篇教学设计两课时-福州格致中学

合集下载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材第四章“节日习俗”,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春节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起源、发展及各地习俗;2. 掌握春节相关的民间传说、诗词、歌曲等文化知识;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各地春节习俗的了解及民间传说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春节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春节起源及发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历史演变以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3. 介绍各地春节习俗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介绍各地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4. 讲解春节民间传说以“年兽传说”为例,讲解民间传说与春节习俗的关系。

5. 学习春节诗词、歌曲选取《元日》、《恭喜恭喜》等诗词、歌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春节习俗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1. 春节习俗2. 内容:春节的起源与发展各地春节习俗春节民间传说春节诗词、歌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春节的起源与发展;(2)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并说明原因;(3)学唱《恭喜恭喜》歌曲,感受春节的氛围。

2. 答案:(1)春节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形式。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示例:放鞭炮、包饺子、贴春联。

原因:放鞭炮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好运;包饺子象征着团圆、美好;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春节习俗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讲解春节民间传说时,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民俗文化》教材第四章“节日习俗”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庆祝方式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

重点探讨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民俗活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学会从多元文化视角欣赏和理解民俗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个节日的起源、发展、庆祝方式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拟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节日习俗的选择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节日习俗的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节日习俗》2. 内容:春节:起源、发展、习俗中秋节:起源、发展、习俗端午节:起源、发展、习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 答案要点: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寓意辞旧迎新、团圆平安;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放天灯等,寓意团圆、丰收;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寓意纪念屈原、驱邪避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俗文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等,进一步拓宽视野。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024精选民俗文化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精品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材第三章“节日习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起源、习俗、民间传说等,通过深入剖析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解我国丰富多彩民俗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个传统节日起源、习俗和民间传说。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节日背后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四个传统节日起源、习俗和民间传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民俗活动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四个传统节日起源、习俗和民间传说。

(1)春节:讲解春节起源、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元宵节:讲解元宵节起源、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3)端午节:讲解端午节起源、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4)中秋节:讲解中秋节起源、赏月、吃月饼、放天灯等习俗。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制作节日相关手工艺品,如春节窗花、元宵节花灯、端午节香囊、中秋节月饼等。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春节起源是什?(2)元宵节为什要吃元宵?(3)端午节为什要赛龙舟?(4)中秋节为什要赏月?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传统节日2. 内容:(1)春节:起源、习俗、民间传说(2)元宵节:起源、习俗、民间传说(3)端午节:起源、习俗、民间传说(4)中秋节:起源、习俗、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春节起源。

(2)请举例说明元宵节传统习俗。

(3)请谈谈你对端午节认识。

(4)请简述中秋节文化内涵。

2. 答案:(1)春节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庆祝丰收、辞旧迎新节日。

综合性学习:民俗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民俗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民俗传统节日(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性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

通过此教案,学生将通过参与亲身活动和探索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探索民俗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研究相关的俗、传统食物和特殊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春节- 起源和传统俗- 春联和剪纸的制作- 灯谜和舞龙舞狮的表演2. 端午节- 起源和传统俗- 粽子的制作和品尝- 赛龙舟的活动3. 中秋节- 起源和传统俗- 月饼的制作和品尝- 赏月和民间故事的讲解4. 其他民俗传统节日- 清明节- 中元节- 重阳节教学过程1. 引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民俗传统节日的盛况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和探索-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故事,了解民俗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俗。

-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节日深入研究,并准备汇报。

3. 亲身体验和创作- 学生在小组内参与手工制作,如剪纸、制作粽子和月饼等。

- 学生准备舞龙舞狮和赛龙舟的表演,并在学校或社区展示。

4. 总结和展示- 学生通过汇报和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验。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研究和亲身体验中的积极程度。

- 小组汇报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民俗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学生总结:检查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素材- 相关资料和故事书籍- 纸张、剪刀、彩纸等手工制作材料- 粽子和月饼的食材通过这个综合性研究教案,学生将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了解民俗传统节日,而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这将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民俗文化》教材第四章“节日习俗”一节,详细内容围绕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习俗展开,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四大节日习俗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四大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习俗视频,引起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大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性。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熟悉的节日习俗,分享彼此的了解。

b. 制作手工:指导学生利用彩纸等材料,动手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窗花、粽子、月饼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节日习俗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四大节日习俗2. 内容:a. 春节:起源、发展、习俗b. 清明节:起源、发展、习俗c. 端午节:起源、发展、习俗d. 中秋节:起源、发展、习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春节的起源及习俗。

b. 请谈谈你对清明节扫墓的理解。

c. 请描述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

d. 请分析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的文化内涵。

2. 答案:见教材第四章“节日习俗”一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闽南习俗第一二课时

闽南习俗第一二课时

第一课时、第二时闽南传统节庆之春节、元宵节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闽南传统节日,了解家乡风俗特点。

2、体会闽南传统节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家乡风俗特点,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三、课前准备:收集传统节目的代表图片及相关的材料。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流程(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主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庆吗?谁来说说看?(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2、提示课题——闽南传统节日之春节、元宵节。

3、闽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城市。

闽南的传统节庆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节庆,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节庆风俗。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下闽南春节的风俗。

(二)、感受多彩的春节1、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过春节的?”2、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了解年、守岁、拜年、贺岁及家乡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如:贴福字、贴对联等)。

(三)、比较闽南地区与区外的春节风俗1、请班级老家闽南地区外的孩子说说自已是怎么样过春节的?2、讨论非闽南地区与闽南地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

(四)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补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

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

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

闽南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某“红包”,即“压岁钱”。

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

新中国成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

闽南年年都举办“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

(五)了解元宵节:1、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去之后,迎来的另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你们是怎么过元宵节呢?有什么习俗与大家分享分享。

2、生畅所欲言。

3、师做出补充: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

传统节日 优秀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 优秀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首先,通过与学生进行谈话,询问他们喜欢的节日,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从而明确课题。接着,通过初打下基础。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查字典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并通过挂红灯、读课文等活动,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导入环节设计巧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教学主题,为后续的传统节日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

2.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3.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美食等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4.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将实践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1. 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2. 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实践探究要求等。

七、作业设计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3.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08-09学年上学期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

08-09学年上学期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

08-09学年上学期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序号01:宗教与传统文化参考课题:1、福州节目风俗2、福州婚嫁风俗3、福州生活民俗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探讨研究,了解福州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指导老师:叶元娣研究主题序号02:艺术中的历史参考课题:1、音乐中的历史2、绘画中的历史3、雕塑中的历史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学习分析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等,从艺术作品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历史。

体验历史,拓展历史视野,加深对历史与生活地认识。

指导老师:曾红群、余美娟、郑佳音研究主题序号03:英文电影欣赏参考课题:1、《音乐之声》2、《阿柑正传》3、《哈利波特》4、《双城记》5、《魂断廊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原版影片得欣赏,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而且能了解英美国家的生活、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影视欣赏可以跳高学生的经典名著的鉴赏力,激发对英语的热情。

指导老师:钟碧珍、魏冰冰、周德旺研究主题序号04:物理学史。

物理实验。

天文学参考课题:1、各著名物理学家及其生平事迹2、世界十大著名实验研究3、时间简史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慢慢清晰,研究物理学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

指导老师:翁海林、陈志勇研究主题序号05:认识日常生活钟的污染源参考课题:1、调查塑料的品种,成份、性能及产生的环境污染。

2、调查洗涤剂的种类、成份、性能及产生的环境污染。

3、调查装修材料的品种,成份及危害。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社会在日趋进步,而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人们也产生了很大危害,生活中污染源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会使我们深受其害,若能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用品的危害,那么在使用时,我们就能通过正确使用和处理,减少或避免它们对人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初中校本课《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俗。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3. 通过研究中华传统节日俗,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特点。

2. 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常见节日的俗和意义。

3. 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和食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运用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语言和方式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俗。

2. 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俗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俗。

2. 合作研究法: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调查和分享有关传统节日俗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民俗村,亲身体验中华传统节日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以及常见节日的俗和意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调查某个传统节日并整理相关资料。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短小精悍的展示,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深入讨论: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不同节日的俗和意义进行比较和分享。

5. 观摩体验:组织学生参观中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或民俗村,让他们亲身体验节日的俗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和能力展示。

2. 参观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所观摩的传统节日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 资料搜索工具:用于学生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八、教学延伸1. 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中华传统节日俗的手工制品。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或学校活动,展示他们对传统节日俗的理解和创意。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寓意,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和原因,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作业布置:布置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作业,如收集传统节日的故事、制作传统节日的手 抄报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 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研究: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传统节日习俗,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传统文 化的理解。
动态展示:通过动 画、视频等形式展 示传统节日的特色 元素
互动性强:设置互 动环节,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提高学 习兴趣
辅助教师教学:为 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减轻备课负担,提 高教学效率
实地考察场所和活动资源
实地考察场所: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提供真实的历史文化体验 活动资源: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社区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等,与学生互动交流 数字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如VR、AR等,提供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解:教师对传统 节日的起源、发展、意 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 学生了解基本知识。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探讨传统节日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 达能力。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 问,教师进行解答,加 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 解和记忆。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民俗文化》教材第四章“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详细内容涉及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民俗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四大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a. 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喜庆b. 清明节:祭祖扫墓、缅怀先人c. 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d. 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四大传统节日2. 内容:a. 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喜庆b. 清明节:祭祖扫墓、缅怀先人c. 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d. 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

b. 请举例说明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2. 答案:a. 略b. 例如: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创新民俗文化产品等途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四大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了解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拓宽视野。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年精选民俗文化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第四章“传统节日与习俗”,详细内容涉及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习俗、民间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节日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节日,探讨其起源、习俗、民间故事等,并制作成PPT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端午节为例,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民间故事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7. 互动环节:开展“我最喜欢的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节日的看法,培养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传统节日与习俗》2. 内容:春节:起源、习俗、民间故事清明节:起源、习俗、民间故事端午节:起源、习俗、民间故事中秋节:起源、习俗、民间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节日,写一篇关于该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商朝,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民间故事有“年兽”等。

春节象征着新的开始,人们借此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一课 节俗

第一课  节俗

第一课节俗教学目的:了解春节习俗内容,了解春节习俗的事项。

教学重点:了解春节习俗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春节习俗的事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你知道吗?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节日气氛最浓的民间节日。

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希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似”压乱”),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

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观。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

水上船家(疍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

”“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夈(斎)粿过门前。

”这叫“讨夈(斎)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夈(斎)以示吉祥。

春节期间,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

闽俗诸节最重要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延续到元宵节。

《传统节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传统节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传统节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 题:传统文化课 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英旭/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华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

(2)基于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信心。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

本课生字较多,个别同学识记生字有困难。

学生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在书写时能做到书面整洁,但兼顾不到汉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本篇课文贴近生活,语言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

学生要读好停顿,重音,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有些节日不太熟悉,需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

(3)基于口语交际:二年级孩子课堂上比较活泼,喜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篇文章内容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认真倾听同伴发言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3.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 8句话,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有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

教学目标1.复习“传、统、贴”等 15 个生字,工整规范书写 “敬、转、团、热、闹”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福州月饼课程设计

福州月饼课程设计

福州月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福州传统月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学生能了解福州月饼的分类、制作工艺及所用材料;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并运用到月饼制作过程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操作完成福州月饼的制作,包括和面、制馅、包酥、烘烤等环节;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月饼;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月饼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福州月饼的制作,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结合历史文化、食品安全、手工制作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福州月饼的历史与文化- 介绍福州月饼的起源、发展及民间传说;- 阐述福州月饼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2. 福州月饼的分类与制作工艺- 分类介绍福州月饼的特点、口味及制作方法;- 详细讲解和面、制馅、包酥、烘烤等制作环节的技巧。

3. 月饼制作材料及食品安全- 讲解月饼制作所需的原材料及作用;- 培训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知识,确保制作过程安全卫生。

4. 月饼制作实践-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月饼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发挥个人特长,制作独具特色的月饼。

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课程共计4课时,分别为:福州月饼历史与文化(1课时)、福州月饼分类与制作工艺(1课时)、月饼制作材料及食品安全(1课时)、月饼制作实践(1课时);- 根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docx文档格式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中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由来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点:1、认识“传、统”等9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贴”。

2、学习课文前四句。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乐曲中,教师动情描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画:课件展示一组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3、板书课题,认识生字“传统”,补全课题,读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悠扬的乐曲中,加上老师动情的描述,一幅幅生各具民族特色的画面,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情境朗读。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不重读,不漏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写上序号。

(3)圈出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有声,有图的课文情境朗读,学生被带入到课文中,进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文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看图说话。

从图上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你怎么知道的(2)学文。

根据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

(3)学习生字“贴”,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请学生说:哪些笔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醒书写的姿势和握笔姿势;评价;同桌互评互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格致中学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成果观摩课《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授课教师:刘晓桦指导教师:张燕翎、廖德和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高二《旅游规划》班授课时间:2012年3月21日上午第3节授课地点:高三(1)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提炼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观念。

【教研课题】案例分析中拓展视野【重点和难点】1.重点: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2.难点:1、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开发潜力分析2、厦门鼓浪屿景区的保护系统规划【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段景区视频,引出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课件展示关系图二、讲授新课1、教师以“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为例,分析景区的具体规划方法:景观资源综合分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旅游活动特点分析景区规划的内容开发潜力分析游赏系统规划服务系统规划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旅游活动组织规划保护系统规划分期实施方案规划通过展示图片,应用材料,让学生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案例讨论:A. 厦门的鼓浪屿景区: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②保护系统规划B. 福州的三坊七巷景区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②开发潜力分析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分别让两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点评。

通过对三坊七巷开发潜力的分析和厦门鼓浪屿提出的保护规划,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扩散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课通过3个景区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四、课外拓展学生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对鼓山旅游风景区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选修3 旅游地理撰稿教师:刘晓桦授课教师:刘晓桦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高二《旅游规划》班课堂实录背景:《旅游规划》是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中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第一节内容。

是学校的开设的选修I(B)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开拓视野。

实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旅游规划的第二课时,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景区的风景。

(视频播放丹霞1)。

[讲授新课]看完这个视频,大家觉得这个景区的风景怎么样?岩石独特,风景优美。

那么,这么优美的风景,怎么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提升它的品位和效益,这就需要对整个景区进行合理的规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那景区的规划是怎么进行的?(点)首先,要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然后对它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对它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根据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那么,旅游中的六要素我们上一节课已经讲过了,下面我请一个同学帮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旅游的六要素包括哪些?(学生回答,提问或群答)食、宿、行、游、购、娱。

(板书)旅游的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安排设计好六要素,就可以对景区进行以下的具体规划。

下面,(点)我们就以刚才视频中看到的丹霞山景区为例子,一起来学习一下景区的具体规划。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丹霞地貌?请大家一起来观看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丹霞2)(点)从这个视频中,我们简单的认识了丹霞地貌,我们知道它的岩层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丹字就应了这个红色,水平的红色砂砾岩,经过流水的塑造和重力的崩塌,形成巍峨独特的地形。

那么,(点)对于这个丹霞景区的规划,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先对开发条件进行分析。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规划,先来看开发条件分析的第一个景观资源的分析。

一、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规划1、旅游开发条件分析(1)景观资源综合分析对于资源的分析、评价,我们在以前的课上已经学过了,(点)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来分析丹霞山的景观资源有哪些价值?大家可以根据这几张图片并结合课本55页的图4.3下面的那段话,来分析一下丹霞山景观资源有哪些价值?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景观资源综合分析——资源价值提问2 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讲完点)(点)(2)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丹霞山发展30多年以来,到现在已经开发了许多的景点, 并建设了相应的配套设施。

(3)旅游活动特点分析这个景区的旅游活动特点表现为以节假日“一日游”为主,其中外国游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4)开发潜力分析第四个方面,板书 *开发潜力分析——开发潜力可以从旅游的六要素进行分析:食、宿、行、游、购、娱。

不同的景区开发潜力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对于丹霞山景区来说,它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潜力?(点)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提问3)丹霞的周边还有许多其它的景区,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与别的景区相连,开拓“游”的项目。

游带动了,就自然会带动当地的“购”。

(点)同时丹霞景区中有一条锦江蜿蜒其中,适于开展水上漂流娱乐、登山野营、体验民俗风情等娱乐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丹霞山景区的开发潜力还是很巨大的。

(点)[承转]在对景区的开发条件充分认知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景区开发进行规划。

2、旅游开发总体规划1)游赏系统规划在旅游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游”。

所以,首先对游赏系统进行规划,拟出一个景区的主要景点、游览线路。

在此基础上,规划其它五个要素:食、宿、行、购、娱,让它们更好的为“游”服务,这就是服务系统规划。

2)服务系统规划3)旅游活动组织规划这六要素都规划好了,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一次旅游活动的组织。

4)保护系统规划每个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那我们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保护的措施。

(板书)*保护系统规划对于丹霞山而言,经过了30多年的开发,随着游客数的不断增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办?(提问4)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加强管理监督, 防止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植被破坏——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营造风景林;古迹被损——对被破坏的建筑和珍贵文物古迹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5)分期实施方案规划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和实际投资能力, 在每个时期开发一部分景区。

以上,老师以丹霞山景区为例,介绍了景区规划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那么,实际上由于每个景区自身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可能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刚才举的例子,自己来规划一下两个景区。

(点)这两个景区,共同讨论的一个方面都是景观资源的分析,第二个方面:由于三坊七巷景区的全面开发是近几年的事情,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们侧重于对它的开发潜力的分析。

而厦门鼓浪屿景区是一个开发比较成熟的景区,但是随着这几年入岛人数的不断增多,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规划这个景区的时候侧重于保护系统方面的规划。

我们分组来进行,我左手边的4组同学分析福州的三坊七巷景区,我右手边的4组同学分析厦门鼓浪屿景区。

首先,我们来看两段视频,了解一下这两个景区的概况。

(播放视频鼓浪屿、三坊七巷)大家可以根据刚才老师分析的思路,结合视频和手中的第2页景区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一会派个代表来阐述你们讨论的结果。

材料中的图片如果看不清楚的,在幻灯片上也有滚动播放,大家可以看幻灯片。

(图片滚动播放)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学生发言前图片关掉。

二、福州三坊七巷1、景观资源综合分析(1)美学价值(2)历史文化价值——名人、古建筑中国古代、近代名人;明清建筑博物馆;名俗文化:花灯、纸伞、角梳、闽剧小结:有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开发潜力分析可以从旅游的六要素分析:食:让传统美食与现代美食布局合理;宿:民居旅馆;行:人力车;游:民俗文化怎么开发,比如说可以举办民俗表演;寿山石、花灯、纸伞;某些景区还未充分开发,可以继续开发;购娱:水谢戏台、影视基地;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参观三坊七巷,“刘老根大舞台”在三坊七巷设剧场。

三、厦门鼓浪屿1、景观资源综合分析(1)美学价值: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海滨浴场,亚热带的风光(2)音乐家的摇篮(3)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博物馆小结:有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保护系统规划(1)人多:环境破坏;限制上岛人数,实行通票:从8元到300元(2)建筑:年久失修——危房;不荒废,建家庭旅馆——破坏了外观和内部结构。

(3)街边小摊:加强规范管理,制定法律法规,让鼓浪屿的景区地位更上一层楼,申遗成功。

[总结新课,拓展]本节课我们通过3个景区案例的分析,知道了一个景区的规划大体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同学们可以根据今天学习的分析方法和思路,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景区,做两个方面的规划。

我们在下一节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也作为这一章节评价的依据。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选修3 旅游地理撰稿教师:刘晓桦授课教师:刘晓桦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高二《旅游规划》班教学反思《旅游规划》是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中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第一节内容。

是学校的开设的选修I(B)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开拓视野。

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为原则,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理解复杂的地理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案例分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选取了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三坊七巷和鼓浪屿,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提炼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贯彻了学校一贯提倡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如在让学生规划鼓浪屿景区和三坊七巷景区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分小组规划,老师归纳,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规划的几个方面,学生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材料分析,既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又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基本上会从几个方面规划一个景区,实现了原设计中的注重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节内容没有教材,因此在自己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处理不是很到位。

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在最后几个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提问的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