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气候事件

合集下载

广州气候公报

广州气候公报

目录【摘要】.............................................................................. - 1 -一、基本气候概况.................................................................... - 2 -1、气温正常 ................................................................................................................................ - 2 -2、降水偏多 ................................................................................................................................ - 4 -3、日照一致偏少 ....................................................................................................................... - 5 -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 - 5 -1、低温阴雨异常严重,损失大、影响广.......................................................................... - 5 -2、台风“浣熊”四月影响,建国以来最早 ..................................................................... - 8 -3、“风神”成“雨神”,刮走数亿 ..................................................................................... - 9 -4、“黑格比”带来风暴潮,多处“水漫金山” .............................................................. - 9 -5、“鹦鹉”正面来袭,全市交通大受影响 ................................................................... - 10 -6、“龙舟水”降水量多,排历史第二位.......................................................................... - 10 -7、年雨量7年来最丰,秋冬无旱 ..................................................................................... - 11 -8、灰霾天气近5年影响最轻 .............................................................................................. - 12 -9、盛夏高温不突出,9月却热似盛夏 ............................................................................. - 12 -10、雷电灾害持续减少.......................................................................................................... - 13 - 2008年广州市重大气候事件(插页)- 1 -【 摘 要 】2008年广州市主要气候特点:年初平均气温异常偏低,低温阴雨寒害重,损失大、影响广;汛期降水异常偏多,“龙舟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台风多、影响大、损失重;灰霾日数为近5年来最少。

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或其变化的显著持续变化。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下面将从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世界气候变化的特点1. 全球气温上升:全球气温上升是最明显的气候变化特征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全球气温上升了约0.85摄氏度,其中大部分增温发生在过去几十年。

这种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2.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例如,暴雨、洪涝、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这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极地冰盖融化加快,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后退、海洋入侵、岛国淹没等问题,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4.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

这也会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二、世界气候变化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物等。

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辐射,导致地球变暖。

2.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工厂、机动车辆等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3. 大规模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的“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然而,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了二氧化碳的释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

4. 太阳辐射变化: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但太阳辐射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尽管太阳辐射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

三、世界气候变化的解决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推行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学中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

气候学中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

气候学中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气候学是一门涉及地球上大气、海洋和陆地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中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是气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也越来越频繁和突出,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各种影响和挑战。

一、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是指在一个地区和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异常天气现象,包括高温、低温、干旱、洪涝、暴雨、风暴、沙尘暴等多种形式。

这些事件通常超出了该地区长期气候条件的正常范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高温事件为例,近年来全球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

2019年,欧洲多个国家发生了高温潮,法国巴黎市短暂出现了创纪录的45.9摄氏度高温,挪威则首次出现了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

而在中国,2013年和2018年,分别发生了“北方极端高温天气”和“南方高温少雨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气候变异的概念和影响气候变异是指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一般包括几十年、百年和千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气候变异表现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多种气象要素在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如今,全球气候变异越来越显著,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多种影响。

气候变异会引起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影响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三、气候学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研究气候学家们通过大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模式计算,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原因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是引起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异趋势加剧。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气候变异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气候学家们正在开展一系列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气象观测、模式模拟和数据处理,不断增强对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预测和预报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为社会和个人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气候事件

主要气候事件

主要气候事件主要气候事件冰期与间冰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Heinrich事件,Dansgaard-Oeschger旋回,新仙女木事件,冰后期及全新世冷事件,小冰期,米兰柯维奇假说1.冰期与间冰期(1)定义:冰期是地质历史上出现大规模冰川的时期;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

冰期时,冰川大规模扩张或前进;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

一个冰期与相邻的间冰期组合一个冰川周期/气候旋回。

(2)地球历史上的三次大冰期①震旦纪大冰期:发生于8.5~5.7亿年前的震旦纪,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我国宜昌的南沱冰碛层,是这次大冰期的典型剖面。

②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于3.5~2.3亿年前的石炭一二叠纪,南半球的广大地区,包括大洋洲的大部、南美洲巴西与阿根廷的大部、现在赤道非洲的民主刚果与乌干达以及热带的安哥拉与莫桑比克等,都为冰川所覆盖。

巴西圣保罗的冰川沉积的厚度超过了千米。

处在北半球的印度,在这次大冰期中,也有1/3的面积被冰川覆盖。

③第四纪大冰期:又称第四纪冰期,发生在最近的300万年期间。

在这次大冰期冰川最盛时,极地与高纬度地区的冰盖、中低纬度的山岳冰川都大规模扩张,以致地球上32%的陆地面积为冰川覆盖(现代冰川面积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不仅西北欧平原、东欧平原与北美平原被大面积冰川所占据,就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也下降到比现在雪线低1500米的地方,我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也有冰川分布。

2.末次间冰期(1)定义:关于末次间冰期的定义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5期,跨越时段约为130-74 ka BP ;另一种是只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5e 期,其时段约为127-116 ka BP(Larsen et al., 1995)。

不过在纬度较高地区,只有5e段表现出明显的气候变暖,所以末次间冰期在欧洲指Eemian,在北美为Sangamon,而将5a-5d划为早Weichsel ,即末次冰期早期(Dansgaard et al., 1993)。

2012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2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2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一、7月21日特大暴雨袭华北。

2012年7月21至22日,北京、天津及河北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据央视报道,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大降雨,城区和近郊发生内涝和洪灾,截至8月5日北京“7-21”暴雨确认79人遇难。

据人民网报道,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7月25日晚召开“7·21”特大自然灾害情况通报会通报称,北京市受灾人口160.2万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为225毫米。

图为7月21日,在北京市莲花桥下,消防队员和志愿者在营救大巴车内的被困乘客。

二、云南连续4年干旱。

2012年,无论是雨季降水量还是总降水量,云南都是连续第四年偏少,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据报道,从2010年至2012年,云南连续3年遭遇大旱,造成云南631.83万人受灾,已有242.76万人、155.4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2.19亿元。

2012年5月10日,丽江市著名景区黑龙潭公园干涸见底,残留的一股清流也面临干涸。

2012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导致云南丽江市近3个月无明显降雨,古城区著名景点黑龙潭公园池水已经枯涸,裸露的潭底在阳光的暴晒下裂开无数巨大的口子。

为了保持该景区的景观,丽江市曾着手给黑龙潭供水,但是由于旱情严重,供水难度很大,只能等待雨季来临。

三、6个台风一个月内连登我国。

据民政部通报,2012年大陆地区先后受到10个台风影响,其中7个台风在沿海登陆,登陆时间集中,强度偏强。

7月下旬至8月下旬间,6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为1949年以来历史同期罕见。

其中,8月2-8日七天之内,有3个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频次之高为1996年以来首次。

“达维”与“苏拉”在间隔不到10个小时内先后登陆我国,为有气象纪录以来首次。

鞍山市气候公报

鞍山市气候公报

鞍山市气候公报ANSHAN CLIMATE BULLETIN2007年春季鞍山市气象局AN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目录摘要 (1)一、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 (1)2、降水 (2)3、日照 (3)二、主要气候事件1、暴雪 (3)2、沙尘 (3)3、雷电 (3)三、影响及评价1、气候与农业 (3)2、气候与水利 (4)3、气候与林业 (4)4、气候与环境 (4)5、气候与交通 (4)四、气候趋势展望与对策1、夏季气候趋势预测 (5)2、对策建议 (5)摘要2007年春季,鞍山市气温总体略高,但出现了倒春寒天气;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4成,并且降水阶段性明显,降水时段集中;本季日照时数偏少。

季内全市出现了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暴雪天气过程,市区雨雪量达78mm,积雪深度40cm;沙尘、雷电等灾害性天气也有出现,并带来一定影响。

一、基本气候概况1 气温今年春季我市气温略高于历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0.1℃,比历年高0.6℃。

其中市区季平均气温为10.8℃,海城市为10.5℃,台安县为10.0℃,岫岩县9.1℃,比历年高0.4~0.7℃。

春季3、5月份气温偏高,4月份各地气温接近历年,但4月上旬各地气温持续偏低,我市出现了倒春寒天气,各地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1~2℃。

2006年冬季各地极端最低气温明显高于历年,其中市区极端最低气温为-15.8℃,海城市和台安县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8℃,岫岩县极端最低气温为-20.1℃。

2006年冬季各地最大冻土深度明显浅于历年。

其中鞍山市最大冻土深度为52cm,较历年浅24cm;,海城市55cm,较历年浅35cm;台安县69cm,较历年浅13cm;岫岩县66cm,较历年浅17cm。

2 降水今年春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并且降水时段集中。

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42mm,比历年多3~4成;其中鞍山市和岫岩县降水量为164 mm和196mm,比历年同期多5~8成,海城市122mm,比历年多1成左右;台安县83mm,比历年少近2成。

黑龙江省近十年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黑龙江省近十年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黑龙江省近十年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

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罕见”事件。

近十年来,黑龙江省经历了多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01年冬季酷寒,是自1961年以来历史第2个冷冬(1977年冬季为历史第1位),比常年偏低3.3℃,2002年冬季异常温暖,为历史最暖冬季,比常年偏高3℃;2003年和2006年春季出现大范围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2007年夏季黑龙江省发生超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造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同时严重影响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松花江干流水位出现历史最低值,三江平原90%
的中小河流出现枯水或断流,多个水库干涸;2005年6月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突降暴雨袭击,洪灾造成117人死亡(其中学生105人),倒塌房屋224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810.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9年暴雨洪涝导致的鸡西鑫永丰煤矿地面塌陷,发生水灾事故,损失严重;2010年6月的异常高温,是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3497.62公顷。

可见,黑龙江省的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日益频繁。

对于居民百姓应全面了解并及时获得灾害预警信号,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或者拨打电话12121,或向当地气象台咨询,也可以登录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和中国天气网查看咨询,及时应对,实现防灾害于未然。

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6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一名:“8•21”贺兰山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灾害(票数:1518)8月21日黄昏至22日凌晨,我区贺兰山沿山银川、石嘴山段显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暴雨中心在贺兰山苏峪口滑雪场,累计降水量毫米,为贺兰山东麓有器测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最大小时雨强达到毫米/小时。

特大暴雨引发贺兰山东麓多条沟道罕有山洪,山洪致使贺兰山沿山公路多处受淹损毁,人员被困,衡宇受损,农作物被淹,贺兰山国家丛林公园进山路段等基础设施受灾严峻。

转移安置5000余名群众,营救被困人员530多人。

第二名:清明假期雪纷纷,杨柳吐翠戏游人(票数:1354)4月2日,贺兰山沿山、银川、石嘴山及吴忠三市部份地域显现了历史同期罕有的大到暴雪,最大降雪量出此刻贺兰,为毫米,创1961年以来该地日降雪量极值。

本次降雪进程对改善土壤墒情,开展生态环境建设都极为有利,但对前期过湿低洼田块农作物春播出苗及设施农业有必然不利阻碍。

第三名:新春佳节瑞雪来(票数:1227)2016年2月11日夜间到12日(大年初四至初五),全区显现了降雪降温天气进程。

全区大部地域小到中雪,局地大到暴雪,累计降雪量~,海原最大,达毫米mm,各地积雪深度~。

全区大部地域最高气温明显下降,13日较11日最高气温下降11~19℃,固原下降℃。

降雪降温天气对土壤增墒保墒十分有利,但对春运、城市交通、公众出行等造成较大阻碍。

第四名:6月持续强对流,冰雹雷电频发生(票数:1224)6月3至12日,我区遭遇持续强对流天气,冰雹雷电频发。

其中,6月3日,石嘴山市、银川市大部、吴忠市北部及固原市东部显现了雷电天气;6月6日银川、石嘴山两市部份地域、中卫市北部、固原市南部及吴忠市显现了雷电天气,吴忠市利通区显现了直径10mm的冰雹;6月9日彭阳显现了直径15mm的冰雹;6月11日,海原、平罗、隆德显现了冰雹;6月12日石嘴山、固原两市、银川、吴忠两市部份地域及中卫市北部显现了雷电天气,隆德、泾源显现了冰雹。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原因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过去数十年间,我们目睹了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水、强风暴等。

这些变化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1.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明显趋势之一是温度升高。

科学研究表明,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

温度上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珊瑚礁受损等问题。

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

2.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另一个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强风暴、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这些事件给农业、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挑战,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气候变化导致了大气湿度的增加和气候系统紊乱,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极端天气发生。

3.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了威胁。

沿海城市面临更大风险,因为海水逐渐侵蚀了海岸线,并对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很多物种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冲击,许多地区的生态平衡已经被破坏,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整体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下:1.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

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等活动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2.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化、工业发展和过度的能源消耗增加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规模。

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和城市拓展,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

3. 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经济发展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原因之一。

全国气候影响评价

全国气候影响评价

概述今年8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偏高0.6℃。

福建、广西8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

浙江8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热带风暴“天鹅”、台风“莫拉克”先后登陆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气象干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

一、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 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图1)。

月降水量,西北地区西部及西藏西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吉林西南部、辽宁西南部、河北北部、湖南北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不足50毫米;江南东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200~600毫米;全国其余地区在50~200毫米之间(图2)。

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中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西北西部、江汉东部、江南西部及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降水普遍偏少3~8成;西北中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及河南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3成至1倍;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图3)。

图1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09年)浙江省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上旬,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辽宁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中旬和下旬,全国各省均无极端情况出现(表1)。

图2 2009年8月全国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图3 2009年8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2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20.3℃)偏高0.6℃(图4)。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北地区东部局地气温偏低1~2℃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南部、辽宁西部、华北北部、江南西部、华南大部及西藏南部和新疆西南部偏高1~2℃,内蒙古中东部局地偏高2℃以上;全国其余地区基本接近常年(图5)。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也面临着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暴雨、干旱、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分布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点。

夏季是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最为频繁的季节,热浪、暴雨、台风等都常常在夏季肆虐。

冬季则频繁出现冷空气、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受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也不同。

东部沿海地区常年受台风袭击,北方地区常年受冷空气影响,西南地区则多发洪涝灾害。

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环境差异,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 周期性变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冷暖气候交替与太阳活动有关,我国部分干旱洪涝事件可能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关。

大气环流系统如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态也会影响我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三、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特点1. 多样性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繁多,且在同一地区都存在多种多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如华北地区既有严寒的寒潮,又有闷热的热浪;云南地区既有干旱,又有山洪暴发等。

这种多样性特点使得我国面临着不同类型的气候灾害。

2. 强度及频率增加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暴雨、台风、干旱等现象增加,造成洪涝、水资源减少、农作物减产等负面影响。

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 不可预测性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不确定性较大,其具体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准确预测。

这给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一定的挑战。

气候具体案例

气候具体案例

气候具体案例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地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展示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南极洲的情况。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南极洲的气温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导致了南极洲冰盖的融化加速,海平面不断上升,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同时,南极洲的气候变暖也导致了当地动植物种群的改变,一些物种面临着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来看看非洲地区的气候变化案例。

非洲是全球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

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干旱问题日益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同时,非洲的气候变化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生态系统的崩溃,野生动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亚洲地区的气候变化案例。

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气候变化对这个地区的影响也格外显著。

例如,中国西部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东南亚地区频发的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南极洲的冰盖融化,非洲的干旱问题,还是亚洲的草原荒漠化,都凸显出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各国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其影响,保护地球家园。

希望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缓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气候公报-丽水天气

气候公报-丽水天气
丽水市气候公报
2016年11月
编制:丽水市气象局
编辑:丽水市气象台、丽水市气象服务中心编审:周国华来自李松平编写:周国华姜燕敏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寿尔福路85号
邮编:323000
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0.2℃,19日出现在云和。各县(市、区)的月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在27.8~30.2℃之间,遂昌最低,出现在19日,其他各地中除松阳出现在18日外,均出现在19日。
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1.7℃,28日出现在遂昌。各县(市、区)的月极端最低气温分布在1.7~5.6℃之间,青田最高,出现在28日,其他各地中除龙泉和松阳出现在29日外,均出现在28日。
2016年11月
丽水市气候公报
丽 水 市 气 象 台
丽 水 市 气 象 服 务 中 心
2.3局地暴雨6
2.4冷空气6

2016年11月,我市气温偏高且起伏大,其中中旬异常偏高,全市旬平均气温为历年同期第2高,缙云和云和的旬平均气温为历年同期最高;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匀,其中下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常年的3倍多;日照持续偏少,全市月平均日照时数为历年第5少。月内有2次强冷空气过程,分别出现在7~9 日和22~24日,其中22~24日缙云的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6.7℃,并达到寒潮天气标准。另外,26日南部的青田、庆元和景宁局部出现暴雨,共有16个站日雨量超过50mm,最大的庆元斋郎达61.1mm。
2.2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明显
全市月平均降水量为95.7mm,较常年偏多51.0%。其中上旬偏少较明显,中旬略偏多,下旬则明显偏多,全市下旬的平均降水量为常年的3倍多;全市月平均日照时数为76.5小时,较常年偏少48.7小时,为历年第5少。
2.3局地暴雨
26日受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影响,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南部的青田、庆元和景宁局部出现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4.3mm,其中有16个站日雨量超过50m,最大的庆元斋郎达61.1mm。

2004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4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4年福建省气候公报(2004年1月~2004年12月)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2005年1月目录一、综述二、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气温3、日照三、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寒潮雪灾2、干旱3、倒春寒4、暴雨5、高温6、台风7、秋寒8、冰雹9、强冷空气四、2005年气候趋势展望附表2004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附图2004年福建省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示意图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4年福建省各季及全年气候状况公告如下:一、综述2004年福建省天气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显著偏多。

冬季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县(市)出现夏秋冬连旱;春季西北部山区和中北部沿海县(市)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 雨季降水强度明显偏弱,全省水资源短缺加重;夏季高温强度弱于去年,全年台风活动频繁, 其中有7个登陆或影响我省;秋季降水显著偏少,出现秋旱现象。

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有寒潮、雪灾、倒春寒、暴雨、台风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给我省造成的损失较常年偏轻,综合分析,2004年我省气候属正常年景。

二、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004年(2004年1月~12月)我省降水量在930~1843毫米之间,受登陆台风影响,降水量分布北部较多,其中宁德、寿宁、浦城、福鼎、邵武、泰宁6县(市)在1500毫米以上,宁德最多达1843毫米,中南部较少,其中闽清、漳平、厦门、福州、闽侯5县(市)在1100毫米以下, 闽侯最少仅930毫米(图1)。

图1 2004年福建省降水量(毫米)分布全省各县(市)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大部县(市)降水量偏少1~3成,其中闽侯、长汀、漳平、宁化 、永春、永定6县(市)偏少3成以上, 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干旱现象,长乐、晋江、平潭3县(市)略偏多,其中去年大旱的平潭县今年偏多1.8成(图2)。

图2 2004年各县(市)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314.58毫米,较常年值偏少297.03毫米,约2成,比去年同期偏多221毫米, 是1961年以来同期的第6位偏少年,(图3)。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世界各地气温变化的事实

1951-1990年,中欧年最低与最高气温分别上升 了0 6℃与0 52℃ 全球陆地有37%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 分别增加了0 84℃与0 28℃,但年均最高气温的 增加要少得多。 芬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年均最低气温的增高 也大大超过年均最高气温的增高。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
4.建立了小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
小冰期以来都存在3次冷、暖期的交替循环。两次芯中3次冷、 暖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期略有差异。
5.揭示了青藏高原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冰芯记录均表明,近百年来的平均气候 状况是高原地区近600年来最温暖的时期,自上世纪末以来,高原 地区气温一升处于波动上升,冰芯记录还表明高原地区在本世纪 初和60~70年代处于相对低温时段;7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升温, 是过去50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一)特征
(二)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

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 自然气候变率的幅度:在最近一次冰期的冰川后退
期间,全球变暖的速率是2℃/千年。
– 在20世纪已经升高了大约0. 6℃

气候未来的变化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 未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估算存在不确定性。
(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 生明显变化 2、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3、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 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4、海平面身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 统 5、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
陆地雪盖:1966年以来的北半球年平均雪盖面 积有减少趋势。 1980′s中以来约减少10%(. 海冰: 1973年以来卫星观测北极的海冰面积 也有下降趋势。自1978年至今,北极海冰面积 可能减少2.8%. 山岳冰川: 20世纪之前只有缓慢的后退,20 世纪初后退加速,到20世纪末不少冰川后退了 1~3km。近20年热带雪线上升约100m 。

2010年深圳市灾害天气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0年深圳市灾害天气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0年深圳市灾害天气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深圳市气象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1 灾害天气特征 ........................................................................................................... -2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 -3 -2.1暴雨出现早,局地雨强大 (3)2.2首场雷暴早,闪电频次多 (4)2.3热带气旋少,影响程度轻 (5)2.4回南天严重,墙壁挂水珠 (6)2.5异常沙尘到,污染指数高 (6)2.6春季大雾多,大鹏湾最重 (7)2.7七月对流强,首记水龙卷 (7)2.8高温天数少,集中在八月 (8)2.9气温波动大,岁末来寒潮 (9)2.10秋冬干旱重,持续百余天 (9)2.11霾程度减轻,能见度较好 (10)- 1 -1 灾害天气特征2010年深圳市气象灾害影响属于偏轻年景,但异常事件多,呈现“一强两早三严重”的特点:一是雷暴强;二是暴雨出现早,雷电出现早;三是回南天严重,秋冬干旱严重,沙尘天气严重。

7月28日、9月9-13日的雷电强度为近年少见,全年雷电地闪频次为有雷电监测数据以来最多,3月出现罕见沙尘天气,7月首次同时观测到三个水龙卷。

年内有“灿都”、“狮子山”、“莫兰蒂”、“凡亚比”4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市,影响程度偏轻。

全年有7次暴雨过程,9个暴雨日,与累年平均相当,分别出现在2月7日、5月7日、6月26、28日、7月27-28日、9月4、11、21日。

2月中旬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连续6天寒冷天气,12月中旬遭遇自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寒潮①影响。

全年霾程度较2009年减轻。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竺夏英;孙林海;钟海玲;支蓉;艾婉秀;姜允迪;李威;陈鲜艳;邹旭恺;王凌;赵珊珊;曾红玲;王有民;冯爱青;朱晓金;代潭龙;郭艳君;张颖娴;李想;龚振淞【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24(50)2【摘要】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

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

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

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总页数】11页(P246-256)【作者】竺夏英;孙林海;钟海玲;支蓉;艾婉秀;姜允迪;李威;陈鲜艳;邹旭恺;王凌;赵珊珊;曾红玲;王有民;冯爱青;朱晓金;代潭龙;郭艳君;张颖娴;李想;龚振淞【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2018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2019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3.2020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4.1991~1995年El Ni o事件的特征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5.2021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这对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1.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我们生产电力和驱动汽车的主要来源。

然而,当这些燃料被燃烧时,它们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积累并引起地球变暖。

2.森林的砍伐森林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助于吸收温室气体和维持气候平衡。

然而,由于森林砍伐和人类开发土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温室气体大量释放到大气中。

3.工业化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意味着更多的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这些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1.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洪水和干旱。

这些天气事件会给人类和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例如,洪水可以导致房屋被摧毁和人们死亡,干旱则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经济崩溃。

2.世界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也是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之一,气温升高可以对水循环、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起洪水、海岸侵蚀、土地浸水和冰川融化。

3.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气候变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生活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如栖息地丧失、水源干涸等。

这样对于生物种群会干扰掉其自然生态平衡,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

4.能源资源紧缺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全球的天然资源也会面临紧缺现象。

有些能源如石油是有限的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形成越来越多,促进石油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将会引起地球上能源消耗的危机。

结论气候变化是世界所要承受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我们必须联合起来遏制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我们的森林和生态环境,控制发展和承诺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路径。

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防止气候变化给人类和地球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严重干旱、暴雨洪灾、高温、极寒天气、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等,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气候变暖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干燥程度加剧,尤其是沙漠和半干旱地区。

由于缺乏降水,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类饮水供应都将受到限制。

而干旱也可能导致野火和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风险。

2. 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强降雨事件的增加,这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此外,排水系统不好的城市很容易发生内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危险。

3. 高温天气的影响气候变暖还会导致高温天气事件的增加,这将带来人类的健康危害。

高温天气会导致中暑、脱水和心脏病发作等健康问题。

此外,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水源匮乏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4. 极寒天气威胁虽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但极寒天气事件仍然存在。

有时,气候突变可以导致寒潮和暴风雪等灾难性的天气事件。

极寒天气有时会影响到供暖和交通等基本的公共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风险。

5. 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在过去100年中,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这导致了海洋融化和水位升高。

海平面上升使得沿海城市和岛屿更加容易受到风暴潮和海啸的侵袭。

然而,气候变化不仅影响海平面,它还导致了海洋酸化。

海水变酸会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到了食物链和人类的生计。

总之,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巨大的风险。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全面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气候事件
冰期与间冰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Heinrich事件,Dansgaard-Oeschger旋回,新仙女木事件,冰后期及全新世冷事件,小冰期,米兰柯维奇假说
1.冰期与间冰期
(1)定义:冰期是地质历史上出现大规模冰川的时期;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的时期。

冰期时,冰川大规模扩张或前进;间冰期时,冰川消融后退。

一个冰期与相邻的间冰期组合一个冰川周期/气候旋回。

(2)地球历史上的三次大冰期
①震旦纪大冰期:发生于8.5~5.7亿年前的震旦纪,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
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我国宜昌的南沱冰碛层,是这次大冰期的典型剖面。

②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于3.5~2.3亿年前的石炭一二叠纪,南半球的广大地区,包括大洋洲的大部、南美洲巴西与阿根廷的大部、现在赤道非洲的民主刚果与乌干达以及热带的安哥拉与莫桑比克等,都为冰川所覆盖。

巴西圣保罗的冰川沉积的厚度超过了千米。

处在北半球的印度,在这次大冰期中,也有1/3的面积被冰川覆盖。

③第四纪大冰期:又称第四纪冰期,发生在最近的300万年期间。

在这次大冰期冰川最盛时,极地与高纬度地区的冰盖、中低纬度的山岳冰川都大规模扩张,以致地球上32%的陆地面积为冰川覆盖(现代冰川面积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不仅西北欧平原、东欧平原与北美平原被大面积冰川所占据,就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也下降到比现在雪线低1500米的地方,我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也有冰川分布。

2.末次间冰期
(1)定义:关于末次间冰期的定义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5期,跨越时段约为130-74 ka BP ;另一种是只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5e 期,其时段约为127-116 ka BP(Larsen et al., 1995)。

不过在纬度较高地区,只有5e段表现出明显的气候变暖,所以末次间冰期在欧洲指Eemian,在北美为Sangamon,而将5a-5d划为早Weichsel ,即末次冰期早期(Dansgaard et al., 1993)。

聂高众等(1996)根据渭南黄土剖面古土壤的发育状况及年龄测定结果,认为S1发育的时期为末次间冰期,开始于128.8 ka BP,结束于73-74 ka BP。

末次间冰期是近150 ka来全球最暖的时期,整体的气候状况与全新世间冰期相似。

根据Summit的(GRIP和GISP2)冰芯记录,Eemian的时段为133-114 ka BP,持续约20 ka。

有3个明显的暖阶,5e1、5e3、5e5;2个冷阶,5e2、5e4,分别持续2ka和6ka。

据氧同位素推算Eemian的暖阶至少比气候最适宜期要高2℃,冷阶比全新世的低5℃(GRIP Members, 1993)。

3.末次冰期与末次冰盛期
(1)末次冰期:对应于氧同位素2-4段,约74-10 ka BP;在欧洲通常被划分为2个亚期:早期对应于MIS 5a-5d段,约117-74 ka BP;晚期对应于MIS 2-4段,约74-10 ka BP(Dansgaard et al., 1993)。

也有人将末次冰期划分为三个亚期:早期对应于MIS 5a-5d段,约117-74 ka BP;
中期对应于MIS 3-4段,约74-24 ka BP;晚期对应于MIS 2段,约24-10 ka BP(Williams et al., 1993)。

(2)末次冰盛期(LGM):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最近一次冰盖体积最大的时期,并不一定是
最近一次温度最低的时期,日历年龄约为21-18 ka BP
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期又称晚冰期,包括老仙女木期(Oldest Dryas)、Bolling暖期、中仙女木期(Older Dryas,)、Aller暖期和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

4.Heinrich事件
Heinrich事件以北大西洋发生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为标志,代表大规模冰山涌进的气候效应而产生的快速变冷事件
在整个末次冰期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共发生了6次强烈的冰川漂移事件,即代表发生6次大的Heinrich事件,其时代依次为60、50、35.9、30.1、24.1和16.8 ka BP (Bond et al., 1993,1997)。

根据格陵兰的冰芯记录,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大气温度在冰期气候条件下又降低3~6℃(Mayewski et al., 1997)。

这些事件基本上以5~10 ka为周期,持续的时间为200~2000年(Elliot et al., 1998);Dowdeswell et al.(1995)则认为,Heinrich事件每7~13 ka发生一次,持续的时间为100~500年,沉积物大部分分布在40-55o N之间。

这种短时间气候变冷现象在佛罗里达的湖泊沉积物中以及中国的黄土中都有记录,说明Heinrich事件可能是末次冰期北半球普遍的气候事件。

5.Dansgaard-Oeschger (D-O)事件
对格陵兰冰芯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内该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千年级的快速的、大幅度的冷暖变化事件,即Dansgaard-Oeschger事件,也称Dansgaard-Oeschger旋回(D-O),即每一个暖期之后紧接着是一个冷期,气温可在短短几十年内变动,年均变化幅度为5~7℃,周期为1~3 ka;在115~14 ka BP共出现了24个旋回,每个旋回开始只需数十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持续数百年至2000年,平均持续约1500年。

6.新仙女木事件
定义: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的急剧升温过程中最后一次快速降温变冷事件。

它以丹麦Allerod冰缘沉积物中发现的北极苔原植物仙女木(Dryas Octopetala)命名,是迄今在冰芯、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古气候记录中研究最为详细的一次快速气候变冷事件。

7.冰后期
定义:全新世是第四纪最近一次冰川消融期,又称冰后期,也有人认为是一次新的间冰期其时段约为11 ka BP至今,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1段,其气候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这样一个完整的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

Post (1946)把冰后期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日益温暖为特征,第二阶段气候最温暖,第三阶段气温下降;Antevs(1953)把全新世气候期正式命名为:
阶段Ⅰ变暖期
阶段Ⅱ高温期
阶段Ⅲ稍变冷期
8.小冰期
小冰期的名称是Matthes在1939年提出来的,当时是在广义上应用这个名词泛指气候最适宜期之后,大约从2 ka BP开始的冷期。

后来愈来愈多的学者把广义的冷期称为新冰期,而(定义)小冰期则专指近数百年中出现的冷期。

9.米兰柯维奇假说
米兰柯维奇认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受地球轨道变化制约. 地球轨道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的周期性变化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总量和太阳能量在不同纬度和季节的分配。

季节性的太阳光线在高纬度的变化,可以降低夏天的温度, 导致冰川的增大,冰期的到来。

轨道的变化在中纬度和高纬度会导致冷与暖的交替出现。

利用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δ18O重建古气候环境的原理是什么?
当水分蒸发时,16O、17O和18O逸出的速度不同,16O为轻同位素,当水汽蒸发时被逸出的量较大,而余下较多的重同位素。

17O含量极微,可以忽略不计。

海水在蒸发过程中,比重轻的同位素首先损耗,使较多较重的18O富集于海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