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解读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解读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课文解读

《猫》课文解读

主题思想

作者怀着对猫喜爱的心情,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了猫的性格。老舍先生写的《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猫的极其喜爱的感情。

《猫》这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猫的爱如同对儿女的爱,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抗战爆发后,老舍与妻子儿女分离,没过几年平静的生活,直到1950年重返北京,丹柿小院才多少给了他们一点安稳的生活。老舍的这个家是猫的乐园,可是,他也爱花。猫、花之间“不易处理”的各种“矛盾”,极有可能是主人在最后十几年风雨人生中的心理境遇。

艺术特色

该篇文章写了猫的性格,并具体写了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描述得细致生动,十分逼真。(节选后)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文章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猫的性格古怪。该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心情。这篇散文对猫描述得生动具体,十分逼真,这是作者对猫做了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文章先是着力叙写猫的古怪脾气但又忠于职守的性格,然后集中描写几只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形象。写猫的古怪也好,写猫的淘气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细致的特征。

猫的古怪的性格在三方面有所表现。第一,老实、贪玩、尽职融于一体。“老实”并非懦弱,“贪玩”不是糊涂,“尽职”令人感动。这种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绝不会使人厌恶的。第二,“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听凭自由。一只猫居然如此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然而,可爱的是该到它尽职的时候,它会凝神屏息地进入“战备”状态。(因此)作者不仅不厌恶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践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视为朵朵“小梅花”。第三,它既胆小又勇猛。这种对立的性格竟然同时在它身上存在着,就更见其可爱了。只要想到它“尽职”的时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劲头,就会相信它的“勇

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这个假设推论,是一点儿也不容怀疑了。读了这三节细致而充溢着爱的情感叙述,一定也会让读者喜欢上性格古怪的猫了。作者定然从玩猫中常作细致观察,于是乘着兴致,面对几只满月的小猫,描绘它的淘气相,形象地说明了小猫实在“更可爱”。面对活泼淘气的小猫,绝不忍心去呵斥它们。因为它们洋溢着“勃勃生气”,“天真可爱”。猫之惹人爱,是从满月开始;及至长大,‘古怪的性格更讨人喜欢。全文回环一气,情趣盎然。

在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里,如稍加分析,就可发现作者在驾驭语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了很少有长句出现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语,读来如亲聆作者面对着你的亲切叙谈,娓娓动听。不仅如此,作者在记叙中句式多变,运用自如。本文中的“丰富多腔”、是从“丰富多采”衍变而来;“闭息凝视”则是“屏息凝视”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见其炼字的独到之功。作者描绘“丰富多腔地叫唤”的时候,连用“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整齐中有变化的词组连用,真是极尽绘声描音之能事,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的余地。此外,作品在物称代词的使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前半部分只用一个“它”字,写尽了这一只家猫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见其形;后半篇却用了“它们”“彼此”,而不说这满月的可爱小猫的具体只数,巧妙地显示了“模糊概念”的佳处,使读者欣赏到一幅活灵活现,活泼可爱,惹人喜欢的“小猫淘气图”。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猫的脚印。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该文多处用了关联词语“可是”,组成了一些转折句子,突出了猫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猫好玩的特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

15 猫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古怪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古怪特点的。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猫”是一个形声字,反犬旁表意,那这个苗表音。那古人为什么用苗表音呢? 老师来告诉你在我国宋代有一个叫陆佃的人,他说—“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哎!看到这段资料,再看看“猫”这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猫为民除害…… 2、师:这种说法里还寄托了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呢,你们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有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猫”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3、简单介绍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 2.学生认读词语:(1)指1人读 (2)指1排一个接一个读,看来带拼音读真简单,我要给你们出点难 题啦,去掉拼音你能不能被难住呢?还能读准确吗? (3)指1人读1半,(师:读到哪了,谁接着来?)指另一个接着读完。 (4)师:你俩真厉害,还真没难住,那同桌互相读,互相教,一会儿 我来抽查看看大家是不是都很厉害。 3.找出多音字:折屏 4.指导写字:凭踩 三.再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有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看 看你能发现吗? 2、生读课文,老师巡视 3、课文读通顺了,那谁来读读,能概括课文内容的那两个句子啊? 生:(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师:同学们同不同意)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课件),来,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样两个句子啊? 生:(1)句既是中心句又是总起句……师:哪几个自然段呢,你能找到吗?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1.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3. 《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4.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1.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 《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第四单元 1.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送别时环境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直接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军神》一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3.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4. 《清贫》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 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高尚的革命情操。

小学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猫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

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 (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 (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 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15 猫 四年级(1)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师出示不同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b、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用古语解析课题。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二、整体惑知 1、接读课文,师正音,屏强调易错字音。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3、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都写了什么的猫?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 a、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b、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1.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暴风雨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词语解释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词语解释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1《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课文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溪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

授课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猫》 授课人:崔新芳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点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课件出示(可爱小猫):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概括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 1、《草原》这篇课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 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白杨》这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 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 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5、《古诗词三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的天性。 6、《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 林海音。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7、《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8、《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 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9、《儿童诗两首》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其中《我想》极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反映出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 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 唱词来推进情节。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描写了在(第二届世界大战)期间,一家(法国人)机智勇敢地与德国敌人作斗争,从而(保住了秘密及全家人性命)的故事。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13、《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 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它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共同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告诉人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14、《再见了,亲人》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 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15、《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猫》 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是怎样描写猫的。 (3)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学会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力要求 (1)会查字典独立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情感要求 (1)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逐步拥有关心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猫。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背诵全文。 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写小时候猫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猫激趣开心导入(约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喜欢猫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最欢猫的什么吗?老师喜欢猫的叫声,猫的叫声很细,让人听起来很温柔,感觉它很可爱。哪有哪位同学愿意学一声猫叫呀?(若学生反应不积极,则老师先学一声,在请一位学生叫一声)。猫的叫声都这么可爱,那它还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猫的。

板书:猫—老舍 让学生课后了解老舍。 (设计意图:根据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向来都不活跃,那么这节课一开头就用学猫叫声活跃氛围,拉近师生距离,便于之后师生互动) 二、学习生字了解课文(约13分钟) 1、学生演板给生字标音并组词,生字如下: 乖凭职痒淘辟勃跌撞 若学生演板标音出错则集体改正。并要求学生集体读三遍。需要强调乖、淘、跌、辟四个字的读音与书写。课文中其他的生字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认识并掌握(比如蛇、梅等常见的字)。 2、回答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板表现很不错,看来你们预习的很好。那么老师就直接问你们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回答正确?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集体回答),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可以相机引导) 答案:一共有四段。作者分别写了大时候的猫(长大了的猫)和小 时候的猫(刚满月的猫)。 (2)那么哪几段写大时候的猫呢?哪几段写小时候的猫呢?(集体回答) 答案:1~3自然段写大时候的猫,第4自然段写小时候的猫。 (3)那么在作者笔下,大时候的猫是怎样的?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那我们接下来就去看看小时候的猫。 (设计意图:课前已经要求学生预习了,此教学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中是否认识生字和熟悉课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约15分钟) (1)默读第四段,回答问题。默读完了,你读懂了什么呢?读懂了什么就说什么。(举手回答,老师相机引导) 可能答案:满月小猫学会淘气了,但是很可爱。 玩具简单,但是很贪玩。 玩耍经常跌倒,被撞倒,但不哭,继续玩。 胆子越来越大,捣乱花园。 (2)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如果你家有这样一只猫,你会怎样评价它呢?(学生举手回答,答案不一) (3)刚才同学们的评价也很不错,那作者是怎样评价的呢?在这一段哪两个词说明了作者对小猫的评价呀?找一找。 答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师:你们真的很棒,马上就找出来了。从作者对小猫的评价来看,作者是很喜欢小猫的,接下来你们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抱着欢喜的心情,把第四段读一遍。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师生互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小时候猫的特点) 四作业设计(约7分钟) 趁学生朗读时,老师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并拿出小练习册做完第一题“读拼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背诵内容整理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ɡònɡ)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yuè)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wú)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夫(fú)不 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蜜蜂则喻喻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非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1《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丝绸之路》课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 全部 课文重点内容和背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课文重点内容和背诵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解释: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解释: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三篇 【4-6课】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游园不值 南宋xx 应怜屐齿印xx, 小扣柴扉久不开。 xx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xx)xx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xx飞天》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邓重地下达命令,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飞行正常!” 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 “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当飞船运行到第7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在与家人通话时,杨利伟兴奋地对儿子说。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 要学会重点知识为主,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 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 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 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 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四年级猫课文

四年级猫课文 四年级《猫》说课稿四年级上册《猫》说课稿一、说教材《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的第三篇文章。 《猫》是一篇需要精读状物的抒情散文。 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说学生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 根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这个问题在第一课时,我和学生已经解决了。 这节课我们要具体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并学习他是从哪些方面,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的。 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 三、四是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

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2)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特点。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设计教法:1、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导读法、合作交流法,锻炼他们自学和解决疑难的能力;3、图文结合法,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用心来体会人和猫的感情;4、反复诵读,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用具体事实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交流。 (由图片引入谈话再导入新课。 )2、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着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 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丝绸之路》课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