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2024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2024)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探 究其特点、成因和发展规律。包括确定研究 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资料等环节。
2024/1/30
31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及评价
成果表述
将教育科研成果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出 来,以便读者理解和评价。包括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等形式。
2024/1/30
19
美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2024/1/30
美育内容
包括艺术教育、自然美欣 赏、社会美体验、科学美 探索等。
美育方法
强调感受体验、表现创造 、鉴赏评价等多元化艺术 实践活动。
20
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
相互联系
德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 调节情绪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同事、领导、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 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
追求专业成就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 养和能力水平,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
。
2024/1/30
德育对美育的引导
德育为美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 道德支撑。
美育对德育的促进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和情感熏陶,增 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1
当代德育挑战和对策
挑战
多元化价值观冲突、网络信息泛滥、家庭教育缺失等给德育带来挑战。
对策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网络德育建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同时, 注重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1.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要保证研究的信度,研究工具首先必须准确、可靠,即具有较高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还受到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判定研究工具或者研究结果的信度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重复法:指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他们能否取得相同结果。
相似法:指通过比较同质或者类似的研究工作,或同类研究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研究工具或者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独立评判法: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同时对一组被试的行为、操作水平等各种表现进行独立判断或评价,然后比较他们的一致性,此法可以判定研究者之间一致性程度.2.研究的效度效度通常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度量出它所要测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2。
1构思效度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2.2内部效度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八种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分析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2.3外部效度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
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是: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和研究过程各方面的计算机化.3。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生态化特点生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1。
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2.心理与教育活动既受其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影响3。
心理与教育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事实、自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规律4.心理与教育研究注重研究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问答题研究的效度效度通常指的是一个测量工具能够量出它所需要测量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真实、正确的揭示了所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的关系是,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高效度必须以研究的高信度为前提,因此,效度可以说是评价研究设计和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
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
要使研究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理论构思必须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
对研究的各种变量做出明确、严格的说明给变量下明确的操作定义,并制定相应的、客观的测量指标。
要消除或控制影响构思效度的各种因素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对构思缺乏明确的说明,概念解释模糊,逻辑关系不清,层次不明单一方法和操作引起的偏差构思水平之间的混淆研究过程中主试的期望、被试因猜测引起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不同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等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它所涉及的问题是1。
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2。
是否确定是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内部效应的目的是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性.影响内部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八种成熟因素2、历史因素3。
被试选择上的差异4。
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6。
实验程序的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7.统计回归效应 8。
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统计结论效度影响因素1。
数据的质量差2。
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
统计检验能力低外部效度总体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被试所来总体的程度与能力。
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概括化合适用于其他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的因素研究被试的代表性差2。
研究变量的抽象与操作定义不明确,测量方法信度、效度差,致使研究可重复性减小3。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是指对于教育和心理等领域中的问题,运用科学与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便获得可靠的数据和严密的结论,并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和建议。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中。
下面是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设计、问卷调查、采访、观察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
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2. 变量的测量:在教育与心理的研究中,通过量化等方式对问题变量进行测量,旨在准确地获取数据。
测量方式应根据变量的不同而不同,包括对象测量、评估方法等。
3. 统计分析:统计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解释和描述数据。
统计学可用于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推理性分析,其中包括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关系。
4. 伦理问题:在教育和心理的研究过程中,涉及了诸多伦理问题,比如人们的保密和隐私,伦理问题需要被认真对待并解决。
此外还要了解研究对象的自愿参与原则、知情同意等基本伦理要求。
5. 偏误问题:研究者在进行教育与心理研究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偏误问题。
为了规避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者的意识培养,正确设计研究,并确保得到可靠和有用的研究结果。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教育与心理领域中的问题,为教育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推动着教育和心理学科的不断进步。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第一节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一、研究文献的类别心理与教育研究科学的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按照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机读型,视听型按文献内容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文献所属领域不同:心理学文献,教育科学文献,综合型文献按公开程度:国内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内部文献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书籍,期刊,会议论文,报纸,学位论文,内部资料二、目前研究文献发展的新特点1.数量的急剧增加2.各种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3.质量下降4.分布分散5.分布不平衡,缺乏交流6.翻译文献多,语言障碍增加,术语不统一,研究文献格式不规范,发表“时滞”拉长,文献来源情况复杂,记录手段和载体多样化等等特点。
三、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作用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渠道和方法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1.检索工具查找法优点:研究文献比较全面、广泛缺点:信息滞后,难反应最新研究动态(1)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2)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包括内部检索和开放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优点:所查找的文献针对性强、直接、集中、效率高缺点:文献资料不够全面,原文作者列出的资料有主观性,选择性,会受到制约。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探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探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实证研究法包括实证研究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处理两个重要环节。
在实证研究的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建立相关的假设。
然后,通过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验证研究假设或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可靠的证据和结论,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质性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是在实证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了解和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现象。
质性研究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细致观察和全面理解,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和交流。
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计和数据收集。
他们可以使用半结构化访谈、观察记录、自由写作等工具,收集丰富的数据。
然后,通过对数据的细致分析和整理,提取出重要的主题和观点,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质性研究法不仅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还能够揭示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三、量化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不仅可以单独采用实证研究法或质性研究法,还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量化与定性研究的结合能够有效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量化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三角法、嵌套法等。
三角法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既进行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也进行定性数据的细致描述。
嵌套法是指在一个定性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
第四节 观察法的评价
❖ 缺点:局限性
1. 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 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
2. 许多心理与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所希望观察 到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测知的,因此有时 观察难以奏效
3. 影响被观察者,导致结果失真 4. 观察法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较多 5. 设计要就高,信度、效度较难以保证
Stevan等(2008)在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事件进行研究 时发现,阿拉伯人(18%)比犹太人(6.6%)更容易产生 PTSD ;
Bruce等(2008)在对美国退伍军人的PTSD研究中发现, 相对于白人而言,黑人和西班牙裔更容易发生PTSD;
Webster等(1995)在澳大利亚的地震研究中发现,非英 语系移民比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幸存者更容易产生PTSD;
❖对付拒绝的技巧 ❖谈话与提问的技巧 ❖追问的技巧 ❖访谈的记录 ❖访谈的结束与再次访谈 ❖访谈结果的整理
第四节 访谈法的评价
❖ 访谈法的优点:
1. 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2. 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3. 可以保证收集到得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访谈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皮亚杰、佛洛依德等采用访谈法取得了研 究成果。
第一节 访谈法的特点与类型
❖ 特点:
1. 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2. 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
原则
❖ 类型:
▪ 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 ▪ 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 一般访谈——特殊访谈 ▪ 个人访谈——集体访谈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十二章 现场研究
第十二章 现场研究第一节 现场研究概述一、现场研究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①现场研究又称实地研究,是指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与实验室研究相对应的(区别在于研究的背景不同)。
②现场研究是指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以获得客观、接近自然和真实的心理、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系列研究的集合,其中包括现场观察研究,现场调查研究和现场实验研究等类型。
2、特点(1)现场研究具有真实性、自然性。
(2)现场研究具有灵活性(3)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也与实验室研究不同。
二、现场研究大量采用的背景1、首先,是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因此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效度受到严重的威胁和限制,研究结果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推广。
2、其次,研究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准实验设计的不断完善为现场研究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现场研究的优势之一是其外部效度较高,这一优势只有在其内部效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来。
3、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背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现场研究的类型1、现场试验研究:是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中,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通过操纵某些自变量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从而分析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实验研究方法。
2、现场观察研究:就是试验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观察、记录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
3、现场调查研究四、现场研究的步骤1、现场研究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现场研究之前,了解掌握将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教育现象的有关文献和现场的有关信息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熟悉有关资料,可以通过文献查阅和请教进行过同类研究的研究者两种方法实现。
2、现场研究的取样(1)定额取样:是当被研究的组织和社会过程的成员已有了明确的分类时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即选择一定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成员进行研究(2)雪球取样:是沿着一个脉络不断扩展的趋向方法。
(3)特殊个案:指选取偏离正常模式的个体进行研究。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十章 测验法
第十章 测验法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测验概述一、测验的含义与特征1、测验法含义: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即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2、测验含义(1)测验是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的,而不是凭主观经验来进行的。
(2)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即根据客观的标准化了的程序来测量个体的某种行为。
(3)一个测验所测量的一般只是人的一部分行为,而不能测量出人的全部行为。
以测验作为工具的测量都必须要具备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3、测验的量表(1)类别量表-只能用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和结果处理(2)顺序量表-只能用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和结果处理(3)等距量表-可进一步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t检验和F检验等(4)等比量表-此外还可以计算几何均数和变异系数4、测验的特征:间接性(由果索因的科学研究形式);相对性(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只是相对而言);客观性(①心理与教育所测量的心理与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②心理与教育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无关变量的影响受到了尽可能的控制)二、测验的类型1、按测验功能分:能力测验(实力潜力和潜在能力);学绩测验;人格测验(单人格和多个或全部人格测验)2、按测验方式的分:个别测验 (专用于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或某些特殊被试,或某些特殊性质的测验);团体测验3、按测验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又称操作测验。
对幼儿或文盲十分适用,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4、按测验目的分:描述性测验(目的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的能力,人格等特征);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加以诊断);预测性测验(目的在于预测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5、按测验要求分: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6、按测验运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三、测验的功能1、一是预测,二是诊断2体现在:选材、安置、诊断、咨询等方面上四、测验的编制与使用1、测验的编制(1)拟定测验编制计划:第一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第二制定编题计划(2)遍选测验项目(3)试测和分析(4)编排制表:有并列直式和混合螺旋式(5)建立常模(6)鉴定测验:鉴定信度和效度2、测验的使用(1)一般应按照手册严格执行(2)注意事项:①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员和准备测验所需材料②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一般应为被试常工作或学习的环境③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实现进行测验④与被试建立良好的信任与人际关系,取得被试的合作,保证测验的效果。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重点1、科学研究的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p42、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看一下〕p8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人,其特殊性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研究对象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殊异的气质与性格等能力的不同,及研究对象的心理不稳定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种社会性反应往往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变量难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因为研究对象是人所有很难做出精确控制和操控。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
表现为:1、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2、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7〕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是,这两者的交互作用。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2〕其次,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第三,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p144、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p145、评价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p186、P22图7、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看一下〕p36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是: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和研究过程各方面的电脑化。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大纲——第八章 访谈法
第八章 访谈法第一节 访谈法的特点与类型一、访谈法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1)访谈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2)访谈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3)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二、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1)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2)非结构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1)直接访谈:又称面对面的访谈,即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特点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直接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间接访谈:就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与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
主要方式是电话访谈。
3、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1)一般访谈:指一般对一般的访谈对象或正常的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2)特殊访谈:指对某些特殊访谈对象或身有疾病的非正常的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4、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1)个别访谈:指访谈者对每位访谈对象逐一进行单独的访谈方法(2)集体访谈:指一名或者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
局限性:会出现冷场,讨论偏离访谈方向,有的被访谈者可能垄断话题第二节 访谈法的设计一、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与变量:访谈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访谈研究目的,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确定访谈研究的各种具体变量二、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1、开放式问题(又称非限定性问题):研究者对访谈对象对有关情况不了解,常常需要在研究初期采用开放式问题,以取得有关基本情况和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①优点:有利于访谈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访谈者了解额外信息,对不明确的回答进行追问等。
②缺点:设计困难,带有更多的主观性,缺乏灵活性2、封闭式问题(又称固定选择式问题、限定性问题):大多数访谈问卷的开头部分安排了一些封闭式问题,以取得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等。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是指为了揭示心理与教育问题而采用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
它包括了实证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取客观的、可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促进心理与教育领域的发展。
首先,实证研究方法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经验观察和测试结果,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来验证理论或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使得研究结果更可靠、可信。
它涉及到调查、问卷、观察等手段,通过对大量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得出有关心理与教育的结论。
其次,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通过运用各种统计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帮助研究者理解现象、发现规律、验证假设。
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实证研究中,帮助研究者得出可靠的统计结论,还可借助统计学的手段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推断,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
此外,测量方法也是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关键环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需要获取客观、准确的数据,测量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收集和获取这些数据。
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心理测量、教育测量等。
它们通过量表、问卷、实验等手段,测量各种心理特征和教育变量,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研究依据。
此外,实验方法也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是一种主动干预的研究手段,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进行特定的操作或介入,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差异,从而推断干预因素对心理和教育行为的影响。
实验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控制变量,使研究结果更加可信。
但是实验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实验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差异等。
综上所述,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证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的应用,有助于研究者获取可靠、准确的研究结果,深入了解心理与教育现象,为实践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重点1、科学研究的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p42、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看一下)p8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人,其特殊性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研究对象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殊异的气质与性格等能力的不同,及研究对象的心理不稳定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种社会性反应往往会影响研究结果,造成研究的误差。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变量难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因为研究对象是人所有很难做出精确控制和操控。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误差。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
表现为:1、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2、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7)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都是,这两者的交互作用。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2)其次,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第三,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p144、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客观性、相对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简单性p145、评价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p186、P22图7、第一节: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看一下)p36目前,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是: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和研究过程各方面的计算机化。
一、研究背景的现场化随着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教育实际需求的日益迫切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越来越重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和普遍适用性,强调心理与教育研究不但应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为了保证现场研究的结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在现场研究的众多方式中,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和普遍采用现场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目前,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有如下两种不同水平。
一种是心理学或教育科学内部各有关分支学科之间的协作。
二是心理学或者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协作。
三、研究方法的综合化首先,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第三,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
第四,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首先,在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
其次,心理与教育研究手段现代化的特点,还体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观察室的建立上。
五、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现在,心理与教育研究越来越离不开数学。
它们日益把数学及其方法作为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揭示其规律的重要工具和表达方式。
数学及其方法的渗透,使整个心理与教育研究处于深刻的数学化进程之中。
一是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
二是计算机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三是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
四是模糊数学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8、生态化的倾向:?p429、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未知的活动。
p5710、研究问题的特征:p58-59(1)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变量能被操作或测量(4)研究问题的陈述不应带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也不应带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11、目前研究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p64(1)第一,对应用性课题重视不够(2)第二,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3)第三,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4)第四,研究课题的理论背景弱,选题时理论指导性差(5)第五,研究选题缺乏宏观调控,自发性强(6)第六,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7)第七,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12、第二节:课题选择的策略(看一下)p65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的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1)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选择相应课题(2)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3)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课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1)注意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研究的一些问题(2)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3)注意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4)根据研究文献对现有的某些研究进行必要的重复四、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1)首先,随着实际研究活动的深入,对文献的进一步研读,特别是研究者深入的思考,研究者一方面会构思出与当时进行的研究课题有关的许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当时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也可能日益暴露出它在某些方面(如变量控制、测量工具、被试情况、学校环境等)存在的不足,此外,还可能出现在研究设计时没有意料到的一些情况。
(2)其次,研究者深入实际进行研究工作时,随着对社会实践的情况和需要的日益了解,很可能会发现许多自己过去不知道、未想到的好课题,它们既可能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接近,又可能符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当前的社会实践所迫切需要。
(3)第三,在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在研究某个特定的问题时,有时会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与所研究问题无关的现象。
(4)再则:一方面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一方面是要有高度的判断力。
五、科技进展和课题选择(1)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2)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区选择课题(3)根据研究技术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4)根据本学科各分支新进展选择课题13、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
p7214、假设的特征/特点:p73(1)第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第二,有一定的推测性质15、假设的功能/作用:p73一方面,它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
另一方面,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16、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p75(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讨价值,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和猜想(2)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3)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而不能以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出现(4)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5)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17、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p8418、研究文献的类别:p84(1)按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分为手工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等(2)按对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3)按文献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分为心理学文献、教育科学文献、综合型文献(4)按公开程度,分为国内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和内部文献等(5)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分为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与学术会议文献、报纸、专题文献汇编、电子期刊等19、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p92(1)第一,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采用倒查法(即逆时法),先查最近的研究文献,后查过去的文献(2)第二,在范围、数量上应有所限制(3)第三,从资料的性质看,应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第四,从资料的代表性看,应注意搜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研究文献(5)第五,从资料的领域讲,不但要搜集与自己研究课题、领域直接有关的资料,而且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搜集有关资料20、研究文献阅读的原则: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时性原则p9721、研究文献记录的方法: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p10022、抽象定义是对研究变量或指标共同本质的概况,其作用在于揭示它们的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别开来。
P12623、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P12624、操作定义的作用:p127(1)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第二,它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第三,它有利于提高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4)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第五,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25、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2)恒定法与平衡法(3)统计控制法p13126、观察法的特点:p138(1)第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2)第二,观察室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观察对象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3)第三,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4)第四,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5)第五,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27、第二节:访谈法的设计(看一下)p16628、第三节: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看一下)p175一、访谈法的优点(1)第一,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2)第二,能灵活地有针对性的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3)第三,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第四,访谈法适用范围广。
二、访谈法的局限性(1)首先,,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2)其次,某些问题不易访谈。
(3)第三,与其他方法相比,访谈法费时、费力、费财。
(4)第四,访谈法获得的研究资料难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