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不规则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 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时间钟、表秒(s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与生活一、物质的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种。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类:1.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

例如,铁、氧气等都是元素。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例如,空气、果汁等都是混合物。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都是化合物。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质性质:1. 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物质在光的照射下所发射或反射出来的光的颜色。

2. 硬度:物质的硬度指物质抵抗外力侵蚀的能力。

3. 密度: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4.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态或产生热的能力。

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太阳能等。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1. 动能转化: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例如一个滑动的球具有动能,当球停下来时,动能转化为热能。

2. 热能转化:物体的分子运动产生的能量,例如热水可以加热物体。

3. 光能转化:光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4.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电能可以驱动电动机产生机械能。

四、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和能量无处不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水的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水可以通过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流等过程实现循环。

2. 食物链: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被食草动物食用后,再通过食肉动物等其他生物得到能量转化。

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1米=106微米=109纳米测量步骤: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时间的单位是秒(s)1时=60分1分=60秒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 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金属、非金属、金属lo、气体、液体、固体-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式3.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非金属的性质:脆性、不导电、不导热性-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化合物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定义: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电子的能级和分布规律:原子层、壳层、亚层、轨道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引力相互作用和引力势能3.原子的带电-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结果-轨道和电子数量的关系-原子不能通过外力增加电子的能级第三章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的规律以及周期表的建立-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周期数、主族和副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块划分: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的规律3.元素的周期律-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的规律-电子层数和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物1.原子的结合方式-化合价和化合价的规则-金属元素的空位层和价电子的互相排斥2.电子的共享和转移-共价键的形成-电子云和分子形状的关系-金属元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3.化合物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带电的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组合产生化合物第五章火的形成和燃烧1.火焰和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火焰的结构和颜色2.燃烧的类型-自燃和人工燃烧-化学燃烧和物理燃烧3.火的亲属:化学反应和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的形成1.酸、碱、盐的性质-酸的气味、酸液的味道和酸的腐蚀性-碱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指示剂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酸和碱的中和产生盐和水-酸的性质反映了酸的成分,碱也是如此3.盐的形成-盐的性质:可溶性和不溶性盐-盐的化学式和结构第七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氧气的分离和利用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氮气的分离和利用3.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氧气、氮气以外的其他气体-空气的组成和比例以上是七上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浙教版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学习资料整理(全)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学习资料整理(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精品资料)资料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精品资料)资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浙 教 版 科 学 全 六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2节 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1、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生物】1.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前者常见于有细胞核的细胞,而后者常见于无细胞核的细胞。

3.生物的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内的性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物质是DNA。

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其他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消化作用、排泄作用等。

【物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3.物质的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上的改变。

【力与能】1.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力的效果:力可使物体受力而变形、运动或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3.功和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能分为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和季节变化。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破坏。

3.空间探索:人类通过航天器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如人类登月、卫星发射等。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精品资料)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精品资料)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实验和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第1章科学入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2章观察生物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二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第3章地球与宇宙制作一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二活动星图的制作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七年级(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2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托擦的利和弊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第3节走向成熟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实验与制作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章运动和力制作制作水火箭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嫁接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实验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制作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上册)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密度第4节水的压强第5节水的浮力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5节风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运动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路图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第6节电压的测量第7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8节电路的连接实验与制作第1章生活中的水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制作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植物的向性第4章电路探秘实验一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二用龟压表测电压实验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八年级(下册)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2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第2节氧化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第6节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植物土壤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5节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第6节保护土壤第4章电和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实验与制作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九年级(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金属的性能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内能和热量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地球的诞生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第5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宇宙的起源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学习资料整理(全)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学习资料整理(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22页word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22页word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到2/3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
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5 / 13
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 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7、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 生理盐水 ,做成装片后最后用 亚甲基蓝 染色。 8、细胞分裂是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特点 在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霉菌、酵母菌、食用菌都属于 真菌 ,它们的细胞都有 细胞核 ,所以属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还包括 动物 和 植物 。
4. 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 空气 、 水分 、 适当的温度和 有机物 。所以我们保存食物的
方法通常有 巴斯德消毒法、加热法、冷藏法、腌制法、真空保存法、干藏法 。
5. 组织是 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 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12. 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 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温度计的原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氏温度的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 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 0。
刻度范围
一般为 0 ~ 100°C
35 ~ 42°C
结构
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 (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细均匀
(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

2 / 13
读数时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
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液体体积
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1 / 13
量筒或量杯
升(L)、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同特征
肺呼吸,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爬行动物
体表有鳞片或甲,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鸟的共同特征 体表有羽毛,前肢化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哺乳动物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
2、无脊椎动物包括: 原生动物 ,如 草履虫(举一代表动物); 线形动物 ,如 蛔虫 ; 节肢动物 ,如 蝴蝶 ; 环节动物 ,如 蚯蚓 ; 扁形动物 ,如 涡虫 ; 腔肠动物 ,如 水母 ; 棘皮动物 ,如 海星 ; 软体动物 ,如 蛤 。 3、昆虫属于 节肢 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 骨骼 在体表有一层 外骨骼 ,身体分为 头 、 胸 、腹 三部分,有 三 对足, 两 对翅。
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
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 、 味觉 、 触觉 、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眼、口、足 、壳
嗅觉 等感觉,没有 听觉 。
3 / 13
、 触角 ;它有 视觉
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 生命 ,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进 行新城代谢、有严整的细胞结构 、 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 能生殖和发育、 有应激性、 能生 长 、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
刻度尺
米(m)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 米=106 微米=10 9 纳米
体积
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3)
1 立方米=1000 升、1 升=1000 毫升 1 毫升=1 立方厘米
质量
天平
千克(kg)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
藻类 无根、茎、叶分化,
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带
2、生物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界 、门 、 纲 、 目、 科 、 属 、 种 ,其中 种
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 少 。
3、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可能的假设有 香味 、 颜色 、 大小 、 着生位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
(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6)记录
(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7.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和感量(所能称量的最小质量);
时间
钟、表
秒(s)
1 小时=60 分=3600 秒、1 分=60 秒
温度
温度计 开尔文( K )
摄氏度(℃)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置 、 形状 等因素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第四节 细胞 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的。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提出 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 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结果 细胞数目增加
9、 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 增大 。 10、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一个细胞就这样经过 分裂 、 生长 和 分化 ,最后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
第 5 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 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3)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
(4)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
(5)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6)加减砝码应从大到小,轻拿轻放。
(7)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游码读左边)。
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靠口沟,消化食物依靠食物泡。
3. 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根据形态可分为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
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细菌属原核生物。
保护组织 保护植物
输导组织 输送物质
植物组织 营养组织 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植物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吸收和 分布: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分泌物质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动物组织
功能:运送和支持
肌肉组织 肌细胞构成,功能:收缩和舒张 分布: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等器官
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 镜座 (2) 镜臂 (3) 倾斜关节 (4) 载物台 (5) 压片夹 (6) 遮光器 (7) 反光镜 (8)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9) 粗准焦螺旋 (10) 细准焦螺旋 (11) 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
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上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 左上 边移。 (2)向 后 旋转 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8)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8. 时间的测量(任何周期性的运动的事物都可用来记录时间。)
(1)时刻是指“时间点”。如:上午第一节课 7 点 55 分上课,8 点 40 分下课,这里的 7 点 55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