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c9e02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d.png)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患者CT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 肾上腺囊肿,如囊性畸胎瘤等。
病例五:肾上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总结词
肾上腺癌是一种恶性病变,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 鉴别。
详细描述
肾上腺癌患者CT检查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 均匀,有时伴有钙化或坏死。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 病因引起的肾上腺癌,如转移性肿瘤等。
非功能性症状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 现腰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恶性症状
恶性肾上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腹部肿块、腹痛等。同时可能出现转移 症状,如骨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肾上腺区域进行无增强扫描,以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VS
详细描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肿瘤,通 常由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引 起。在CT扫描中,嗜铬细胞瘤的密度通 常较高,有时还可能伴随出血和坏死的现 象。
肾上腺囊肿
总结词
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 密度影,边缘清晰。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肾上腺 组织的囊性扩张引起。在CT扫描中,肾上 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 边缘清晰,有时还可能伴随钙化。
03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
总结词
皮质醇增多症的CT表现为肾上腺增大,密度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详细描述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而引起的病症。在CT扫描中,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通常 会增大,且密度不均匀。有时,还可以观察到钙化的现象。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3dbc1ba1f524ccbff12184ae.png)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神经节、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实体瘤的10%,占新生儿恶性肿瘤的50%。
两岁是发病高峰,可能与遗传有关。
好发于肾上腺和脊柱旁交感神经链,男女发病比例为1.3:1。
[诊断标准]1.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婴幼儿,通常原发部位较深,起病缺乏特异性,故确诊时50%~60%已是晚期。
一般诊断的依据有:(1)手术探查切取肿块行病理学检查可确诊,但这种情况较少见;(2)对疑患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可行多部位的骨髓涂片检查常能看到典型的肿瘤细胞;(3)B超、CT、MR可早期发现肿瘤部位,而检测儿茶酚胺代谢物的水平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此外,特异性神经烯醇化酶(NSE)、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对诊断也有帮助。
2.神经母细胞瘤是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组成,根据分化程度将其分为未分化型、低分化型、分化型及神经节细胞型。
3.TNM国际分期和临床分期:(1)TNM国际分期(UICC,1992)T一原发肿瘤:T 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未发现原发肿瘤T1单个肿瘤,其最大径≤5cmT2单个肿瘤,其最大径>5cm,但不超过10cmT3单个肿瘤,其最大径>10cmT4同时发生的多灶性肿瘤N一区域淋巴结N 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一远处转移M 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2)临床分期Ⅰ期T1 N0 M0Ⅱ期T2 N0 M0Ⅲ期T1 N1 M0T2 N1 M0T3 任何N M0ⅣA期T1 任何N M1T2 任何N M1T3 任何N M1ⅣB期T4 任何N 任何M[治疗方案]1.一般原则:Ⅰ期:切除肿瘤,无需进一步治疗;Ⅱ期:尽可能切除原发肿瘤,术后化疗;Ⅲ期:先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如果能完全或部分切除,术后放疗,再化疗。
如果不能切除,则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手术,术后放疗和化疗;Ⅳ期:以化疗为主,可获得长期缓解,以后据情再决定手术、化疗,而放疗可做可不做。
基础篇: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
![基础篇: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93f922d1711cc7931b71678.png)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概述 概分 述类
CT影像表现: A、大小:差异很大,1-10cm不等; B、密度:直径<3cm者,84%为实性,密度均匀 ≥3cm者,70%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少数可钙 化; C、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侵犯邻近的器官和包 绕血管,可见肝脏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恶性肿 瘤的征象; D、增强扫描:实体部分显著持续性强化,囊变区 不强化。
灶的肿块。
谢谢!
肾上腺的诊断
概概 述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相结合是肾上腺病变定性诊断 的关键。
首先可以根据影像学表现区分发生于肾上腺皮质 的病变,还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病变。
肾上腺皮质增生
概述 概分 述类
皮质醇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增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性征异常
Cushing综合征 尿17-羟、17-酮增高
中年女性 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皮肤紫纹、 痤疮、毛发多、高血压。
实性成份增强呈 明显强化
腹膜后脂肪瘤
肿瘤有包膜,可 肿瘤内呈均匀性脂肪密度,CT值约为 见正常肾上腺 -40~-120Hu
增强扫描不强化
肾上腺腺瘤
功能性的腺瘤常 含有脂质成份,有时CT值可测到负值,
可见明显的临床 但一般是大于-20Hu,而且腺瘤密度
症状
均匀
呈均匀的轻度强 化
肾上腺基本病变CT分析
概概 述述
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概概 述
包膜 皮质 球状带:醛固酮
束状带:皮质醇 网状带:性激素 髓质 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的正常CT表现
概概 述
位置
形态 大小 密度
右侧
左侧
右肾上极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肝 肾上极前方偏内侧,前方为胰腺体尾,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f019ecf5f0e7cd1842536ec.png)
• 相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6%,特异性为100% • 绝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8%,特异性为90%
整理课件
20
肾上腺腺瘤 MRI
• T1WI和T2WI上,信号接近与肝实质信号(T2WI上, 转移瘤为高信号)
• 最佳方法: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在反相位上信 号较同相位显著降低(敏感性80%,特异性100%)
以腹膜后较常见 • 肿瘤常较大,瘤内常有出血、囊变和坏死,钙化常见 • Symptom:无痛性肿块,转移时则出现肝大、骨痛 • 80%~90%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出现高血压 • 60-70%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 预后差,治愈率30%,2岁以内预后好
整理课件
70
神经母细胞瘤CT MR
肾上腺区大肿块,分叶状或不规则,常跨越中线 CT密度多不均匀,内有坏死、囊变或陈旧性出血所致的低
50
肾上腺皮质癌
临床上较少见 发病年龄:第一个高峰<5岁,第二个高峰31-50岁 肿瘤体积多数较大,内部容易发生坏死,出血,肿瘤极易
穿破包膜侵犯周围组织器官 无功能性肾上腺癌(约占54%)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出
现压迫和转移症状 功能性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以Cushing综合征(65%)
最常见 易出现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0%
• MRI 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 具特征性
• 出现转移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征象 • CT增强扫描可诱发高血压危象,慎用
整理课件
44
双侧嗜铬细胞瘤
整理课件
45
女,16岁,阵发高血压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整理课件
46
整理课件
47
整理课件
48
整理课件
49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9ed1a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7.png)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影像学特点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观察,包括超声、CT和MRI等。
以下是肾母细胞瘤的常见影像学特点:1. 肿块: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肾脏内的一个实性肿块,大小可以不同。
在超声影像中,肿块呈现为高回声区域,与周围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较明显。
2. 范德堡现象:肾母细胞瘤在超声影像中常呈现为内含有大量富血供的血管,形成所谓的范德堡现象。
这是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3. 异常血流:超声多普勒可以观察到肾母细胞瘤内的异常血流信号,表现为异常的血液运动模式,如高速度、低阻力等。
4. CT表现:CT扫描可以显示肾母细胞瘤的更详细的解剖结构。
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强化的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瘤呈现出更明显的强化。
CT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边缘特点,如分叶状、充血等。
5. MRI表现:MRI同样可以显示肾母细胞瘤的详细解剖结构,并提供更多的成像信息。
在MRI影像中,肾母细胞瘤通常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瘤呈现出轻度到明显的强化。
诊断方法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综合分析上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肾母细胞瘤诊断方法:1. 超声检查:超声是肾母细胞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肿块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精细的解剖结构和对肿瘤的强化特点进行观察,是确诊肾母细胞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像信息,对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肾母细胞瘤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组织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级。
结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肿瘤,影像学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观察到肾母细胞瘤的形态、血流和强化特点。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进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6104be619e8b8f67c1cb9a1.png)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ultiple spiral CT diagnosis of adrenal neuroblastoma in children. Methods All eight patients with adrenal neuroblastoma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pathology were underwent spiral CT plain and enhanced scanning before operation .The CTfeatures such as the changes of the shepe, density and surrounding strultwre in tumor were reviw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Results The main CTimages of adrenal neuroblastoma in children were bigger extrarenal tumor ,included :huge and irregular mass(6 cases ),regular mass (2 cases),calcification (87cases),cystic degeneration or necrosis (1cases),bleeding(2cases),crossing of the midline (5cases),wrapping retroperitoneal major vessels (4cases),retroperitoneal enlargement of lymphnode (7 cases),The masses were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The kidneys were moved backward and lateral(6 cas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ypical CTfeatures,combin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iagnostic allwraly of adrenal neuroblastoma in children was over 95%.[Key words] children; neuroblastoma; Adrenal; 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神经母细胞瘤亦称成神经细胞瘤,发生在人体深部隐蔽部位的肾上腺,并与肝、肾后腹膜关系密切,为儿童最常见的实性脑外恶性肿瘤,大多肿瘤发生在腹部,其中2/3来自肾上腺髓质,50%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75%在4岁以下,成人病例极为罕见[1-2]。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22cf1fb69eae009581becd8.png)
CT表现: 1.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
长轴与肾上腺一致。 2.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和高密度
神经母细胞瘤
3岁以下婴幼儿 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
之一。 好发部位: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 病理:没有包膜,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可伸入
椎管内形成哑铃状。
临床表现: 腹部无痛性肿块,发生转移时出现肝大、骨痛
等表现。80-90%分泌儿茶酚胺。 CT表现: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0-40岁最多;
2.症状:
阵发性高血压、头疼、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 数分钟后缓解。
3.实验室: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基 扁桃酸(VMA)明显升高
CT表现: 1.圆形、椭圆形肿块,3~5cm; 2.密度不均匀,瘤内坏死囊变、出血; 3.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 4.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实质性肿块,分叶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不规 则钙化。浸润性生长,可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可跨 过腹中线。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淋巴结、肝脏、 骨骼转移。
左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结核
adrenal tuberculosis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数年甚至更长;皮肤黏膜 色素沉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低血压等,皮 肤和色素沉着最具有特征性。
非功能性其它疾病(囊肿、出血等)
库欣综合征 (Cushing syndrome)
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又称皮质醇增多症 好发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
血压,月经失调、多毛等。 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垂体性和异位性血ACTH
肾母细胞瘤与神经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与神经母细胞瘤](https://img.taocdn.com/s3/m/3a07923458fb770bf78a555c.png)
影像表现:
CT:主要表现为位于肾上腺区或腹膜后 区的不均质肿块, 易越过中线生长, 压迫、包 绕周围血管。肿瘤直径多>5 cm,类圆形或不 规则,呈不均匀混杂密度, 肿块内可见散在分 布的砂粒状钙化, 是肿瘤的特征性钙化, 也可 有弧形或斑块状钙化。肿块较大可伴有出血、 坏死、囊变,部分肿块内可见粗大血管。增 强扫描呈不均匀或环状强化,低密度坏死区无 强化。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 发热及镜下血尿等。
肿瘤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也可多中 心起源,肿瘤大多始自包膜下肾皮质,肾外 型少见; 大多数患儿初次就诊时肿瘤体积较大, 大多在4cm3 以上。
肾母细胞瘤起源于未分化的中胚叶组织。 镜下大多数肿瘤表现三相特征,包括未分化 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
腹膜后淋巴瘤:呈分叶状并形成血管包 埋征, 肿块由肿大淋巴结融合而形成多中心 融合的形态是其特点, 仔细观察可发现肿瘤 与被包埋血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间隙, 此 种现象在增强扫描时尤为明显, 可作为淋巴 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主要鉴别点之一 。此外, 淋巴瘤多无钙化、坏死囊变等表现。
畸胎瘤:为多胚层起源,脂肪及钙化或 骨化等特殊组织成分为特征性表现, 诊断一 般不难。
鉴别诊断
肾细胞癌:儿童少见,肿瘤体积一般较小, 其边界不清,瘤内钙化常见,合并血尿、腰 痛,多考虑肾癌。
肾淋巴瘤:多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 范围更广,多双侧发病,常伴腹膜后及肠系 膜淋巴结增大。
肾横纹肌肉样瘤:该病罕见,发病年龄 较小,多在1 岁以内,肿瘤内钙化较肾母细 胞瘤常见,典型的钙化表现为勾画肿瘤轮廓 的弧线形高密度影,肾包膜下积液较具特征, 具有早期脑转移的特点。
MR:肿瘤内信号欠均匀, T1WI 多为低 信号,T2WI多表现为等、高信号,增强扫描见 不均匀明显强化。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c036ec8647d27284a73516f.png)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检查方法】(一)CT检查检查前一小时,口服1.5%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胃肠道。
一般病人,肾上腺CT扫描需要作平扫及增强扫描,可静脉内注入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一般在注射后30秒开始CT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5mm,间隔5mm,较小肾上腺肿物可作1.5-3mm薄层扫描。
扫描自剑突开始。
窗宽300-500,窗位40,对比增强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
(二)MRI检查在大多数关于肾上腺MRI成像中,常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及T2WI,层厚3-10mm。
现在常用快速自旋回波T2WI代替常规自旋回波扫描以降低采样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
具有相对T2WI快速梯度回波(TR/RE:60/30ms,翻转角:15º角)可以代替自旋回波T2WI序列。
此项技术优点是缩短采样时间,允许屏住呼吸扫描,提高图像质量。
在这些脉冲序列中,正常肾上腺及肝脏相比呈等或低信号。
如果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在T1WI肾上腺及肝脏相比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脂肪抑制技术优点是降低噪声,器官轮廓变得清晰锐利,降低呼吸运动所致伪影,消除化学位移伪影,扩大灰阶,强化组织对比微小差别。
缺点是每次采样层面减少,在全部图像中有可能脂肪抑制不均匀。
肾上腺腺瘤和结节样增生均含有大量脂肪,而转移和嗜铬细胞瘤不含或含极少量脂肪。
因此建议使用同相位(phase in )和反相位(phase out)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来鉴别腺瘤(含脂肪)及非腺瘤性病变(无脂肪)。
在1.5TeslaMRI成像系统中(64MHz),脂肪及水自旋频率差别为224Hz。
因此,在激发脉冲后每个2.24ms,就会出现一个脂肪及水相位周期。
在这个间隔中,脂肪及水自旋不断地处于相位一致或相位相反状态下,相位相反图像信号强度取决于组织内脂肪及水含量比例。
及不含脂肪组织相比,含脂肪组织在相位相反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Tsushima等人建议用FLASH(快速小角度激发)进行呼吸抑制扫描,TR 为100ms,在相位相反成像中,TE为11ms,在相位一致成像中,TE为13ms,翻转角度为20º。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7c394860b4c2e3f56276389.png)
MRI表现
表现类似CT所见,肿瘤常较大,在T1WI和 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检查可显示明显受压变薄的肾实质发 生强化并围绕在肿瘤的周围。
60
右肾母细胞瘤
女性,3岁。 MRI T2WI(B)平扫示右肾 上极有一直径5.0cm高信号 区,内部散在不规则的更高 信号区,与肾实质分界呈线 样低信号。 T1WI(A、C)肿瘤 呈不均匀低信号, 伴不规则高信号区。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A)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B)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泌尿系肿瘤(二)
(Urinary Calculu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肾盂肿瘤一般包括肾盂癌和乳头状瘤,肾盂癌源 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占全部恶性肾肿瘤的8 %。病理分三种:移行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移行细胞癌(占80%以上)包括:乳头状(息肉状病 变)、非乳头状(结节状或扁平状);常为多发性, 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 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4070岁。 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腹部肿块及腰酸痛。
61
16排 CT不同截面显像
矢状位
冠状位
62
16排 CT三维重建
63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2年 生存率可达 60~94%。 2~3年无复发 可认为临床治 愈。
64
鉴别诊断
肾上腺CT、MRI诊断
![肾上腺CT、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e628a79f01dc281e53af0e1.png)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Cushing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 Conn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26
Cushing综合症
• 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所 致。病因分为肾上腺性、垂体性和异位性
• (1)肾上腺皮质醇激素(ACTH)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增生、 腺瘤、腺癌
98
外伤性肾上腺出血
99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
100
肾上腺囊肿
(adrenal cyst)
较少见 病理上分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可分 为四型,内皮性和表皮性囊肿(属真性囊肿), 假性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往往在体检B超时偶 然发现,个别大的囊肿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症状
101
肾 上 腺 囊 肿 ( 真 性 )
114
无 功 能 性 腺 瘤
115
无功能腺瘤(双期)
116
无功能性腺瘤
中等强化 (肿瘤内可见异常血管)
78
血窦
79
钙化、坏死
80
液平
81
明显强化
82
中等强化
83
异常血管
84
MRI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 由于富含水分和血窦而呈明显高信号,是嗜铬 细胞瘤的重要特点
可出现囊变或出血 冠状位显示后腹膜腔全貌,寻找异位嗜铬细胞瘤
109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110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
111
肾上腺畸胎瘤
肾上腺畸胎瘤很罕见,无典型临床症状,多 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
病理:肿瘤内有油脂及豆渣样物质和毛发, 并有少量骨组织
112
肾上腺影像诊断
![肾上腺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73ffa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c.png)
嗜铬细胞瘤
_ 临床表现: 主要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 头痛,出汗,心悸及代谢紊乱。
_ 化验检查:发现尿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升高 _ 24小时尿中香草扁桃酸
和软组织密度灶构成 ✓MRI肿块内脂肪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
并在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增强检查,肿块不均一强化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大多数(75~90%)起源于肾上腺 髓质(又称肾上腺髓质腺瘤);10~15%起源 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组织(如交感神经节等)
20~40岁年龄组多发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1cm~10cm) ,呈圆形,
3.占位征象:下腔静脉,胰腺,脾血管向前方 移位,肾脏向下移位并旋转
4.周围侵犯及转移征象:肿块与周围器官组织 之间界限不清,血管包绕,淋巴结肿大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良性肿瘤,一般为单侧性,10%双侧 ✓肿瘤含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 ✓类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0cm以下 ✓CT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灶
4.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5.提示恶性肿瘤的征象:瘤体较大(直径通常大于7cm);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信号极不均匀;邻 近器官受侵犯等 6.对临床高度怀疑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未见异常 时,应扩大扫描范围,以便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恶性嗜铬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影像诊断
解剖与生理
` 解剖学:位于肾筋膜囊内,周围有丰富的低 密度脂肪组织。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 上方,在右膈肌脚外侧与肝右叶内缘之间, 前方毗邻下腔静脉。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 前内方,前外侧毗邻胰体尾部,内侧为左膈 肌脚。侧支厚度小于10㎜,面积小于150㎜2, 重量12~16g
医学影像学(7.9.1)--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7.9.1)--肾上腺疾病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04826015acfa1c7aa00cc80.png)
( Imag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renal Diseases )
1
肾上腺
( Adrenal )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周筋膜内,长 约 3CM ,前后径约 1-2CM ,右侧为三角 形,左侧为半月形;正常肾上腺在 X 线平 片上不显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其轮 廓。
•右侧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肝内侧、下腔 静脉后和膈脚外,常呈斜线、倒“ V” 或倒“ Y” 状。
•左侧肾上腺:居脾血管后方、膈脚外,呈“八”字形 、倒“ Y” 形或三角形。
•增强扫描:正常肾上腺均一强化,仍不能分辨皮、 髓质。
•正常肾上腺侧支厚度小于 10mm, 面积小于 150mm2 。
23
• 肾上腺增生及小的肿 物则无能为力。
11
肾上腺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血管造影检查对肾上 腺多血性病变,尤其 是嗜铬细胞瘤、皮质 腺癌及多血性转移瘤 等,大多可经肾上腺 血管造影明确。
• 但对肾上腺皮质增生 、小的腺瘤等价值不 大。
12
正常肾上腺血管
• 动脉造影 上 : 膈下动脉 腺体上内部
• CT 平扫( A-D ) 示双侧肾上腺均呈 “人”字型,形态正 常,粗细均匀,边 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Pheochromocytoma )
4
肾上腺的解剖及毗邻
•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之上部,右侧为三角形,左 侧半月状,如帽状扣在肾脏上极。
•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
两部分组成。髓质占
1/10 ,大部位于肾上
腺头部,小部分位于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07b5e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e.png)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万兵;刘四斌【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的CT特征及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CT特征.结果:13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中类圆形4例,不规则形9例;边界清楚6例,边界不清楚7例;肿块不规则钙化10例,囊变坏死11例,出血2例;肿块向对侧延伸6例,邻近脏器推移10例;增强扫描9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呈轻中度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结论:CT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测预后,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12【总页数】2页(P154-155)【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CT【作者】万兵;刘四斌【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434020;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R814.42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实质性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早期转移,主要起源于肾上腺,但也可起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的其它部分,包括腹膜后或胸部[1]。
笔者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小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以及与腹膜后其它常见肿瘤鉴别,旨在提高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1 对象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
年龄最小者5个月,年龄最大者9岁。
所有患者病例资料齐全,包括临床病史和生化指标。
临床病史主要包括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发热、消瘦、纳差等,所有患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均升高。
采有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包括平扫和增强。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mm,检查前6h禁食水,先做平扫,后做增强检查,造影剂使用优维显300mgI/ml,注射剂量为(1.5~2.0)ml/kg,注射速率为2ml/s,延迟40s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腹部。
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b4104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5.png)
❖ 肾横纹肌样瘤 ❖ 通常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高度恶性肿瘤 ❖ 广泛破坏肾实质和肾盂 ❖ 肿块伴明显出血、坏死、囊变
❖ 肾淋巴瘤
❖ 中老年多见,腰部胀痛,血尿包绕肾脏肿块,密 度均匀,乏血供肿瘤巨大但坏死少见,占位效应 相对不明显
❖ 包绕周围血管时,血管尚保持通畅,“血管漂浮 征”
❖ 腹膜后恶性肿瘤
片
神经母细胞瘤
❖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小儿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10%,仅 次于白血病和原发性颅内肿瘤,位居小儿恶性肿 瘤第三位,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其中2岁左 右是高峰期,男性稍多见。
❖ 起源:由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的原始神经嵴 细胞演化而来,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颅底、颈 胸部、腹主动脉旁以及骶前交感神经链,其中肾 上腺髓质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
❖ 增强:肿瘤轻-中度不均匀强化,CT值(6095Hu)--分化程度越低,强化越明显;低密度区无 强化,较平扫更清楚且略扩大,形似囊性变,边 缘环状强化(肿瘤周围假包膜);内云絮状强化 (放射状排列的菊形瘤巢)
❖ MRI:常表现为均匀或混杂信号,大的钙化灶表 现为低信号,小的钙化灶不易显示。在T1加权或 IR序列时肿瘤信号与肾髓质相仿,稍低于肌肉, 肝和肾皮质。于T2加权图像上,信号比肝稍高, 和肾相仿。钙化灶在T1W1和T2W1上均呈低信 号
病理
❖ 典型的Wilms瘤镜下可见原始肾胚芽、上皮和间 质三种成分,也可见其中两种或一种成分的 Wilms瘤,但原始肾胚芽是病理确诊肾母细胞瘤 的最主要依据
❖ Wilms瘤组织学分型是根据上述三种成分的比例 多少进行分型,根据优势组织学成分进行分型; 如果有坏死组织,则需将坏死组织去除后,再进 行计算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疗和鉴别诊疗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疗和鉴别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b58f7d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7.png)
坏死高 信号
T2WI
坏死囊
变
嗜铬细胞瘤 男性 26岁 发觉肾上腺占位
T1WI
增强
嗜铬细胞瘤 男性 26岁 发觉肾上腺占位
增强后期
(二)神经母细胞瘤
恶性 80%三岁下列发病 50-7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余可源于任何神
经嵴细胞组织 体积较大 直径6-8cm,最大达10-20cm 血供丰富,常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50% 早期转移 骨(最常见)淋巴结 肝 肺 脑等 多腹部包块就诊 可伴有高代谢变现
MRI
体积大,包膜破,易跨中线,包绕血管倾向 T1T2低信号提醒钙化 点状或环形 椎管内侵犯扩散 明显强化,不均匀,包膜欠光整,坏死区无
强化,包绕大血管,脂肪间隙消失
神经母细胞瘤 p0097398宋宇涵男性 三岁 腹部包块
就诊
钙化 T2平扫
钙化
T1平扫 包绕血管
神经母细胞瘤
骨 质 破 坏
正常肾上腺MRI
当一侧或两侧肢汇合处前后之间距离 不小于10mm考虑有增大或面积不小于150mm
肾上腺髓质起源肿瘤
肾上腺髓质起源于胚胎期神经脊,其原始细 胞称交感神经母细胞
交感神经母细胞两个方向分化:1神经节细胞; 2:嗜铬细胞
所以形成肿瘤有四类:1嗜铬细胞瘤 2 神经母 细胞瘤3 神经节细胞瘤4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
T1增强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嗜铬细胞瘤 Adrenal neuroblastoma 神经母细胞瘤 Adrenal gangliocytoma 神经节细胞瘤 Adrenal ganglioneuroblastoma 神经节神经
母细胞瘤
Adrenal bone marrow lipoma 骨髓脂肪瘤
儿童垂体与肾上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儿童垂体与肾上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bb336ac964bcf84b8d57bb6.png)
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正常解剖结构
肾上腺CT正常表现
平扫
增强
肾上腺可分为内侧支,外侧支以及由内、外侧支相交而构成的体部 形态多样,基本上可分成3型:三角形、倒‘V’字形或‘人’字形及线形
肾上腺 MRI正常表现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
垂体腺瘤中产生ACTH者占10~15%
肾上腺腺瘤(产皮质激素)肾上腺癌
症状:中心型肥胖、高血压、满月脸、皮肤紫纹
糖尿病、性功能减退、骨疏松、雄激素↑
T1WI-cor-平扫
T1WI-cor-增强
男10岁, 中心型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垂体微腺瘤-Cushing综合征
T1WI-cor-平扫
T1WI-sag-平扫 T1WI-cor-增强
性早熟 垂体微腺瘤
女、6岁、乳房发育、月经初潮+ 性早熟 垂体微腺瘤
冠状位增强
小儿常见垂体疾病与临床
性早熟 下丘脑错构瘤
先天性,由正常神经组织构成 常位于下丘脑乳头体、灰结节 临床症状:
性早熟、发笑性癫痫 影像表现:
下丘脑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影 等T1、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T1WI-sag-平扫
小儿常见垂体疾病临床表现
• 相同或不同病变所形成临床症状表现各种各样 中枢性 性早熟 垂体前叶机能低下、垂体性侏儒、不孕 巨人症 尿崩症 Cushing综合征 等
• 取决于垂体哪种细胞受累或垂体哪部分受累 • MRI在垂体病变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小儿常见垂体疾病及临床表现
中枢性 性早熟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下丘脑错构瘤 • 鞍上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T1WI-sag-平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始神经靖细胞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髓质。
【病理】
神经母细胞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外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的髓样组织,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镜下,未分化型,小圆形,核深染的母细胞呈密集分布;低分化型瘤细胞较大,核染色浅呈菊花状排列,菊花形团中心有神经纤维,前者多见于新生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
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存在神经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浆内的儿茶酚胺,及具微管的神经突起为本病的特征。
有些肿瘤混有细胞浆丰富的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如完全由神经节细胞组成,则为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的部位。
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向周围发展,早期出现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但不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有自发或经治疗诱导转变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自行消退的现像。
【临床概况】
临床表现,由于原发瘤部位不同及分泌儿茶酚胺等原因,症状和体征各异。
腹部肿瘤,近半数病人表现为固定、坚硬、分叶状肿块,位一侧上腹部或中线部位,可伴腹胀,腹痛,50%患儿初诊时已有转移症状,如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贫血,骨关节疼痛,肝大,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汗,体弱等。
少数病人有
高血压,心悸,腹泻。
血管活性肠肽综合征或婴儿肌痉挛性脑病。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以及染色体异常。
【肿瘤分期】
临床对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大多采用儿童肿瘤小组Evans等提出的分期并加以修改:
I期:肿瘤限于原发器官或组织。
I1期:肿瘤扩散在原发器官或组织以外,但不超过中线。
有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侵入椎管。
H1期: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双侧扩散或双侧淋巴结侵犯。
侵犯大血管。
IV期:远处转移至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或远处淋巴结。
IV-S期:I或H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中之一处或多处转移。
凡是同位素扫描或骨骼照片有转移征象者不属此期(1岁以内婴儿)。
V期:多中心肿瘤。
【影像学检查】
CT:平扫见肿瘤多起源于肾前上方,脊柱旁及腹膜后中线部位者少见。
形态不规则,呈大结节状,境界不甚锐利。
肾上腺肿瘤密度与肾脏相比呈低、等或稍高密度,均匀或不甚均匀。
CT值(36~50Hu)平均44Hu,坏死形成更低密度区(22-28Hu)o75~80%
瘤块内有多种形态不同排列的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60~95Hu0肿瘤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向后,下可推移侵犯肾脏使之向外、下(后)方移位,前后径可变扁,并旋转、肾门转向前方。
部分病例与肾脏分界不清,甚至侵入肾门和肾实质,此时肾影常增大,肾实质变薄,严重受侵时肾密度减低注药后无强化。
肿瘤跨越脊柱前缘,并可明显向前,向两侧生长,甚至瘤块主要侵占腹中部。
肿物向前推移压迫脾、肾静脉、下腔静脉和或主动脉。
或包绕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使之分离,拉长。
胰腺轮廓显示不清,胰头体部可明显前移。
肿瘤常常同时累及多数腹膜后大血管旁,膈脚后淋巴结。
膈脚可外膨,模糊,不连续大的淋巴结常融合成结节状团块,甚至汇入瘤体。
其内常见钙化。
肿瘤向上经横膈裂孔伸入胸部引起脊柱旁线增宽或后纵隔内肿块,于冠状或矢状位重建图像上显示较清楚。
腰髓交感链及嗜倍体神经母细胞瘤,位置可偏低,偏侧或占中线部位,靠近肾水平者肾脏向两侧推移,稍微外旋侵犯肾门相对少。
容易侵入椎管。
CT平扫或脊髓造影后CT扫描能显示哑铃状肿块,可含钙化。
患处硬膜囊变平,或移位,甚至不可分辨。
同时可显示骨破坏。
CT对原发瘤的诊断正确率达100%O MRI:神经母细胞瘤常表现为均匀或混杂信号,后者示肿瘤内出血,坏死。
大钙化灶表现为低信号,小钙化灶不易分辨。
在T1加权或IR序列时肿瘤信号,与肾髓质相仿,稍低于肌肉、肝和肾皮质。
于T2加权图像上,信号比肝稍高,但和肾脏相仿。
应用三维直接扫描,对病变部位,范围显示更清楚,正确,可见肾脏移位,
受侵、累及肾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腹部血管移位、伸长、阻塞、消失等征象。
尤其对大血管异常行径的显示有利于手术进路方案的选择。
MRI并可发现椎管内肿块和脊髓卒中。
肝内转移灶,在SE序列之T1加权相及IR序上显示低信号,T2加权时呈高信号。
MRI对骨髓转移较为敏感,可见椎体松质骨内异常长(等)Ti及长T2信号。
但小婴儿正常周围红骨髓在T1相上与神经母细胞瘤相似,值得注意。
由于肾脏周围脂肪膜于T1加权时呈高信号。
与周围组织形成自然对比,因此冠状位扫描能较明确地区别肾内、外肿瘤。
【扩散和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初诊时40~70%病例已经有远处转移。
最常见与骨、肝、颅等部位,10%以下病例肺内转移。
少数胸膜、纵隔淋巴结及心包转移。
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单发,尤其多见于腹膜后并可沿脊柱旁扩展。
易疏漏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由于部位较深,初诊时肿瘤一般较大,突入肝右叶后方,横轴位CT扫描时于肝内形成境界不甚锐利的低密度区,类似肝内肿瘤,但肝内血管走行和连续性基本正常。
肝外形无变化不随肿物变形可除外肝肿瘤。
CT冠状位重建或MRI冠状位扫描,根据不同的信号强度也有帮助。
肾上腺肿物常常需要与肾上极尤其外生性肾母细胞瘤鉴别,两者部位相当,均可引起肾的移位。
前述MR1扫描肾脂肪膜的显示有助于两者的区分。
肾上腺囊性神经母细胞瘤,甚易误为肾上腺非肿瘤性之类的囊
性病,值得警惕,动态观察有帮助。
【肿瘤扩散和转移】包括∣∣一川期所见
已为前述肾上腺肿瘤局部浸润最常侵犯肾脏,包括肾蒂时可致肾盂积水,或失功能萎缩。
肾脏实质可被肿瘤弥漫浸润,外形增大。
CECT上表现肾内肿物特点,造成诊断困难。
局部淋巴结,包括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多数肿大融合,包绕大血管,沿脊柱扩展到纵隔旁淋巴结,尤其发生钙化时有诊断意义。
交感链神经母细胞瘤另一特点为侵入椎管形成哑铃状肿瘤,此时常可见椎体、附件病变。
此外可累及局部腰大肌等软组织。
神经母细胞瘤初诊时75%已有远处转移。
可转移到全身所有器官。
骨骼转移可侵犯全身骨骼,以颅骨、股骨及骨盆发病率最高。
以长骨干箭端最明显,常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虫蚀状溶骨性破坏伴轻度骨质增生。
同时可有对称性骨皮质缺损或层状骨膜增生。
MR11131.单克隆抗体和骨穿刺可诊断骨髓转移。
颅和脑部转移,CT扫描有利于发现颅内和脑内病灶。
颅骨平片可见广泛虫蚀样破坏和增生,有时可见垂直于颅板的日光状瘤骨,部分病例伴颅缝分离示硬膜外转移和颅骨及颅缝被肿瘤侵犯。
肝脏转移,近1/3儿童和1/2婴儿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肝脏。
CT扫描见单或多个散在融合的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整个肝脏内点状低密度区,可伴钙化,注造影剂后轻度增强,但也有表现正常者。
肺转移,少见(<10%),常规正、侧位胸片可见肿瘤直接由腹部
沿脊住旁交感神经链向后纵隔蔓延。
也可由血管或淋巴道扩散至肺,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弥漫性网结状阴影;也可表现为肺间质增厚,淋巴管扩张等。
少数累及胸膜、心包或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在大血管旁、膈脚后结节影不同程度融合且可有斑点状钙化。
【鉴别诊断】
1肾上腺出血:因肾上腺I期肿瘤可为实性、囊性或混合性,因此应与新生儿及幼婴肾上腺出血鉴别。
其区别是出血多为双侧性。
CT示软组织肿块CT值与出血时间有关,1周后肿物缩小,出现边缘钙化,随出血的吸收,钙化收缩,肾上腺形态恢复,不同于本病。
但有些肾上腺出血发生在神经母细胞瘤内,出血性肾上腺囊肿壁衬有肿瘤细胞,值得注意。
2.节神经细胞瘤,与本病同源,为良性肿瘤,CT所见如I期神经母细胞瘤。
但也可包绕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妨碍完整切除。
肿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部位及年长儿,仅偶尔引起脊髓压迫症状。
3.其它肾上腺肿瘤:小儿比较多见的有嗜倍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腺瘤。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