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04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检查表
内审检查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
1、查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人员的数量、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及检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检测活动相匹配。
2、查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本公司现有人员15人,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3人,占总人数的30%。
符合
符合
第七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
查人员培训记录表,所有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宣贯培训,人员无违法行为。
符合
第五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审阅本公司体系文件是否有规定?
查公司体系文件,在质量手册中对防范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作了规定,并建立的相应的程序,可确保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
符合
第六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
现查看,实验室内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进行了定期检查,现场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符合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配齐包括现场测试和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采样要求。应明确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防止其污染和功能退化。现场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RBT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内审检查表
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年第××次)××××××××××公司内审员: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日期:××××年××月××日评审内容检查对象责任部门检查结果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工商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范围应有检验检测或技术服务内容)。
??当机构法人不是最高管理者时,应对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有授权文件,同时机构法人承诺承担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体系文件中应规定“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法人单位授权。
独立法人单位是否有法人授权文件,并愿为机构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管理、技术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检验检测机构应备检验检测活动所需的人员、设施、设备、统及支持服务。
机构应明确其内部组织构成,并通过组织结构图来表述。
明确管理、技术运作、支持服务的职责及组织部门。
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社会责任。
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的程序。
建立保证检验检测公正和诚信的程序,以识别影响公正和诚信的因素,并消除或最大化减少该因素对公正和诚信的影响。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确和可追溯。
RBT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内审检查表
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年第××次)××××××××××公司内审员: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日期:××××年××月××日评审内容检查对象责任部门检查结果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工商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范围应有检验检测或技术服务内容)。
??当机构法人不是最高管理者时,应对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有授权文件,同时机构法人承诺承担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体系文件中应规定“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法人单位授权。
独立法人单位是否有法人授权文件,并愿为机构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管理、技术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检验检测机构应检验检测活动所需的人员、设施、设备、及支持服务。
机构应明确其内部组织构成,并通过组织结构图来表述。
明确管理、技术运作、支持服务的职责及组织部门。
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承担社会责任。
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的程序。
建立保证检验检测公正和诚信的程序,以识别影响公正和诚信的因素,并消除或最大化减少该因素对公正和诚信的影响。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准确和可追溯。
有公正性和诚信的承诺(不受行政和商业的、相关利益的干预)。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表
15
样品现场处理符合方法要求(含储存容器、储存环境温度条件、样品保存固定方法等)。
□是□否
16
采样时间和频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等要求。
□是□否
17
样品留样是否符合监测标准或规范要求。
18
是否通过摄影、摄像等方式对采样点位、采样过程、样品保存情况进行记录。
□是□否
19
是否存在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注册地址
实验室地址
法定代表人姓名及手机
联系人姓名、职务及手机
资质认定证书编号
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
年月日-年月日
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地址
检查时间
序号
检查要点
检查结果
情况说明
一、证书、体系
1
机构名称和主体是否与资质认定证书相符。
□是□否
2
资质认定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是□否
3
检查机构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品运输时限是否在方法规定的样品保存时间内。
□是□否
21
样品交接记录是否规范。
□是□否
22
样品间设置和管理是否规范。
□是□否
五、监测、报告
23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记录是否完整规范。
□是□否
24
样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分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
□是□否
25
所用监测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
26
报告中的监测方法与所用监测方法是否一致。
□是□否
4
体系文件是否齐全。
□是□否
二、人员、设备
5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检查表
XXX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审检查表(总表)编号:RB/T 214-2017 (条文内容)RB/T 011-2020 (条文内容)4.5.8 (投诉)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跟踪和记录投诉,确保釆取适宜的措施,并注重人员的回避。
4.5.9 (不符合工作)检骏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当检验检测机构活动或结果不符合其自身程序或与孝户达成一致的要求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实施该程序。
该程序应确保:a)明确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b)针对风险等级采取措施:c)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包括对以前结果的彩响分析:d)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做出决审核要点析,并作为评价管理体系和改进的依据,必要时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1・检菠检测机构是否建立和保持投诉处理程序,是否明确对投诉接收、确认、调查以及做出决定的部门和人贾的职责?2.是否有效的处理投诉,客户对投诉处理是否满意?3.对与客户投诉相关的人员,对投诉人的回复决定进行审查和批准及送达通知的人,是否有釆取回避措施的文件规定和措施?4•是否保存了所有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釆取纠正措施的记录,处理的措施是否有效,投诉的情况是否输入管理评审?1・桧验检测机构是否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内容是否完整与适用,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是否确保:(1)在发生不满足管理体系要求或与客户约定的要求时,或发生检验检测结果不符合时,明确不符合工作处置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停止檢軽检测工作和在必要时收回结果报告等。
(2)是否明确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做出评估、立即釆取纠正和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做出决定的职责和权限。
(3)是否规定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
(4)是否规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责任人及责任。
检查记录审核结论审核发现。
环境监测机构内审查验表
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的检
长效机制。如识别出公正性风险,检
验检查机构从业的人员
验检测机构应能证明消除或减少该风
险。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组织还从
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
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检验检
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
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
1. 程 序 文 件 是 否 建 立 了 保
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 和惩治弄虚作假行为的制度和措施,确 2.资质认定证书
他组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 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 3.主要负责人任命书
符合
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 可追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 4.公正性声明是否有“谁出
基本符合
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 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
不符合
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 的责任追溯
不适用
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 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
权。
终身负责。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
1. 质 量 手 册 的 相 关 文 件 章
符合
构及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
节叙述情况
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 员总数的 15%。
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
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
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检验检
测机构中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
的人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人员,
均应行为公正,受到监督,胜任工作,
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履行职责。
环境监测机构内审查验表
备注
RB/T214-2017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
检查内容(文件)
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
的培训与考核等。
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
1. 程 序 文 件 是 否 建 立 了 保
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持人员培训程序(4)
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2.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
期的任务相适应。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人员的相 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 训和监督的记录,记录包含能力要求 的确定、人员选择、人员培训、人员 监督、人员授权和人员能力监控。
1.人员档案 2.监督记录
4.3 场所环境 4.3.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临时 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上 述场所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 技术规范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将 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场所、 环境要求制定成文件。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 境或交叉污染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环 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 备或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 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识。
检查内容(文件)
1. 工 作 环 境 是 否 满 足 检 验 检测需要。 2. 在 固 定 场 所 以 外 进 行 检 验检测或抽样时,是否提出 相应的控制要求
4.2.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全权负责 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履行其对管理体 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 对公正性 做出承诺;b) 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 和有效运行;c) 确保管理体系所需 的资源;d) 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e) 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 检验检测的全过程;f) 组织管理体 系的管理评审;g) 确保管理体系实 现其预期结果;h) 满足相关法律法 规要求和客户要求;i) 提升客户满 意度;j) 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 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 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检查表(新)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内部环境体系审核查检表
制定:方丽审批:钟学枧编号:JY-MRFR-004-A/0。
内审检查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最新整理)
内部审核检查表(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版本/版次:1.0 第 1 页共 6 页第八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查授权签字人档案是否满足要求?查授权签字人档案,授权签字人具有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检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符合第九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负责人应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
查质量负责人档案是否满足要求?查质量负责人档案,质量负责人具有生态环境检测相关的专业背景,并经过了相关培训,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检测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检测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满足任职要求。
符合第十条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有关化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防护知识;(二)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能力确认,能力确认方式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的培训与考核等。
查公司人员一览表,以及检测人员档案,是否有经过相应的培训,是否有考核上岗,考核方式应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样品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查公司人员一览表及人员档案,检测人员专业符合要求,经过相关培训,撑握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化学、生物等安全防护知识。
在上岗前,检测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和能力确认,并经过仪器操作等授权,满足上岗要求。
符合第十一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测试或采样的场所环境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电力供应、安全防护设施、场地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内容表
体系、过程
审核内容
审核发现(包括时间、地点、事实)
结果
E 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
1.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规划、环评中有体现),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等(内部因素)。涉及法律法规、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E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1.公司是否有明确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并且该范围和边界应是已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及合规义务,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和公司活动、产品服务。
2.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
3.确定的地理边界和管理边界有哪些,表述是否准确。
E 4.4环境管理体系
2.有无指出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3.是否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4.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5.有无相应的需要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
E 6.1.2环境因素
1.是否规定了环境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准则。
2.有哪些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包括了:所有活动、产品、服务范围;能够控制、能够施加影响;三种时态;三种状态。是否考虑了生命周期的观点。
3.当出现现有资源不满足或不适应情况时,是否及时识别需求、及时改进。
E 7.2能力
1.是否对从事环境管理所需的岗位进行了配置。
2.公司是否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文件。
3.单位是否对从事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确定,是否对岗位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评价和考核。
4.是否有不胜任情况,如何处置。
5.是否对采购过程的进行控制。
6.是否对外部供方、相关方进行相应的控制。
RBT04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检查表
5.2.2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2.3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b)使用非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对方法的适用范围、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测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要素进行确认,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非标准方法应由不少于3名本领域高级职称及以上专家进行审定。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5机构对于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应做到:
a)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验证。包括对方法涉及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内容进行验证,并根据标准的适宜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RBT041-2020生态环境监测要求内部培训试题及答案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生态环境监测要求RB/T 041-2020内部培训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4分)1、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是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现场监测人员)、采样人员、(样品管理人员)、实验室分析人员、(数据处理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称。
2、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3、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
4、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
5、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6、质量负责人应(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
7、现场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8、机构应对所有试剂加贴标签,标签应清楚标识试剂名称、(浓度)、溶剂、配制日期、配制人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实验用水的标签应清楚标识制备时间、名称等信息,必要时还应根据不同用途注明相应的级别。
9、机构应建立与开展的监测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应覆盖机构全部场所所进行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
2021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计划
编号:
内部审核
目的
通过实施内部审核,以验证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检验检测活动是否符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及《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 生态环境监测要求》(RB/T 041-2020),以及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3)公司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4)生态环Βιβλιοθήκη 监测标准、方法、规范和技术文件等。
内部审核时间安排
计划审核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5月21日,具体安排见《2021年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内部审核流程
依据RB/T 045-2020《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 内部审核要求》和《内部审核程序》中内部审核流程进行:首次会议→现场核查→形成内部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报告→形成内部审核结论
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本次审核组共有4人组成
组长:XXX
1组组员:XXX、XXX主要负责资料审核
2组组员:XXX、XXX主要负责现场分析测试观察
内部审核的部门及联络员
综合部:XXX、业务部:XXX、分析测试部:XXX、质量部:XXX
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相关管理层,并输入管理评审
内审核方法
提问、面谈、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
编制
审核组组长: 编制时间:2021.4.10
审批
质量负责人批示:
同意实施(手签)
审批: 审批时间:
内部审核
范围
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
内部审核
准则
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4.4机构应对所有试剂加贴标签,标签应清楚标识试剂名称、浓度、溶剂、配制日期、配制人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实验用水的标签应清楚标识制备时间、名称等信息,必要时还应根据不同用途注明相应的级别。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9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应覆盖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应满足相关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监测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或基于对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各项措施的控制限要求。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c)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报告,并附验证或确认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保证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可追溯。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6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IMS”)时,对于系统无法直接采集的数据,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予以完整保存,并能实现系统对这类记录的追溯。对系统的任何变更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有条件时,系统需采取异地备份的保护措施。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7开展现场测试或采样时,应根据任务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或采样计划,明确监测点位、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内容。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保证现场测试或采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性。现场测试和采样应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
a)监测任务合同(委托单/任务单)、原始记录及报告审核记录等应与监测报告一起归档。如果有与监测任务相关的其他资料,如监测方案/采样计划、委托方(被测方)提供的项目工程建设、企业生产工艺和工况、原辅材料、排污状态(在线监测或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合同评审记录、分包等资料,也应同时归档。
b)在保证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电子介质存储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本存档。
b)使用非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对方法的适用范围、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测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要素进行确认,并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非标准方法应由不少于3名本领域高级职称及以上专家进行审定。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等符合非标准方法的要求。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3有分包事项时,机构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对分包方资质和能力进行确认,并规定不得进行第二次分包。机构应就分包结果向客户负责(客户或法律法规指定的分包除外),应对分包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或验证。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5机构对于方法验证或方法确认应做到:
a)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方法验证。包括对方法涉及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能力、设施和环境条件、采样及分析仪器设备、试剂材料、标准物质、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格式、方法性能指标(如校准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内容进行验证,并根据标准的适宜范围,选取不少于一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3.3环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示。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4设备设施
5.4.1机构应配齐包括现场测试和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境所需的仪器设备。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测试采样要求。
RB/T 041-2020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
审核组长
审核组成员
审核时间
审核内容
审核对象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审核结论
审核发现
5 要求
5.1机构
机构应建立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其出具的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可追溯。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8应根据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加保存剂、冷藏、避光、防震等保护措施,保证样品在保存、运输和制备等过程中性状稳定,避免玷污、损坏或丢失。环境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以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实验室接受样品时,应对样品的时效性、完整性和保存条件进行检查和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可以拒收,或明确告知客户有关样品偏离情况,并在报告中注明。环境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2人员
5.2.1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综合部业务部分析测试部质量部提问面谈查阅记录现场观察523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综合部业务部分析测试部提问面谈查阅记录审核内容审核对象审核方法审核记录审核结论审核发现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10当在生态环境监测报告中给出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时,报告审核人员和授权签字人应充分了解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具备对监测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的能力。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11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的保存期限应满足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档案应做到: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2机构可采取纸质或电子介质的方式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采用电子介质方式时,电子文件管理应纳入管理体系,电子文件亦需明确授权、发布、标识、加密、修改、变更、废止、备份和归档等要求。与机构的监测活动相关的外来文件,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或控制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标准(包括修改单)等,均应受控。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 管理体系
6.1机构应建立与开展的监测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覆盖机构全部场所所进行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记录、报告编制和档案管理等过程。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6.4机构应及时记录样品采集、现场测试、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制备、分析测试等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保证记录信息的充分性、原始性和规范性,能够再现监测全过程。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监测活动中由仪器设备直接输出的数据和谱图,应以纸质或电子介质的形式完整保存,电子介质存储的记录应采取适当措施备份保存,保证可追溯和可读取,以防止记录丢失、失效或篡改。当输出数据打印在热敏纸或光敏纸等保存时间较短的介质上时,应同时保存记录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4.2机构应明确现场测试和采样设备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防止其污染和功能退化。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4.3现场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2.4机构质量负责人应了解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质量管理要求。
□综合部
□业务部
□分析测试部
□质量部
□提问
□面谈
□查阅记录
□现场观察
5.2.5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掌握与所处岗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有关化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防护知识;
□综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