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许光友(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江苏南京210006)[摘要]目的研究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例给予地奥司明片2片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及8周评价患者症状体征。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肿胀、沉重、痉挛和疼痛程度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
结论应用地奥司明片可以明显缓解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地奥司明[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8)36-5584-02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 I)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不良等多种复杂因素所致的病症,可引起下肢静脉负荷增高致使血管瓣膜功能损坏、闭锁不全,阻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使下肢静脉受到更大压力,如此反复,且不断恶化。
可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下肢沉重感、痉挛、疼痛、下肢肿胀和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美观。
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因其有创性,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故药物治疗就显得相当重要。
我院普外科近年来使用南京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粉化地奥司明片(葛泰)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静脉造影和超声多普勒确诊的下肢CV I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0~78(51.14?14.70)岁;病程为1~36(11.28?8.50) a。
CVI临床分级为3~5级。
临床分级标准为:0级,静脉疾病不可见或不可触及;1级,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表现、踝部红肿;2级,浅静脉曲张;3级,水肿但无皮肤改变;4级,水肿,静脉疾病导致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脂性硬皮病);5级,皮肤改变伴有已愈合的溃疡;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1]。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重视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孙新明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早期预防孙新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指由于下肢静脉系统因静脉返流及静脉阻塞所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
CVI的主要病理因素是下肢静脉瓣的关闭不全或功能丧失以及下肢静脉的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静脉瓣膜的损害程度不同以及下肢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从无明显自觉症状到下肢硬质膜炎、下肢溃疡、水肿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当人体站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血压比卧位时增高,增高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到心脏的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内的水的压力,形成静水压(+102mmHg),加上肢体远端的动力压(+15mmHg),这样形成肢体远端静脉内的总压力为+117mmHg,接近于动脉的压力[2]。
由于静脉壁明显薄弱于动脉,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造成静脉壁的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这也是为什么肢体远端更容易产生静脉曲张的原因。
先天静脉壁薄弱、扩张,静脉瓣膜缺陷,后天的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以及随年龄老化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都是静脉曲张、CVI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瓣膜缺陷理论认为大隐静脉和股静脉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允许血液反流入大隐静脉,导致从大腿到小腿的静脉瓣膜相继关闭不全。
根据该理论,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剥脱,加或不加小隐静脉剥脱。
如果瓣膜回流功能不全是主要因素,则术后不再有静脉曲张。
另一相反的理论认为小腿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
CEAP分级
第三节CVI与CEAP分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近年来对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总称,虽然2008年国际静脉论坛又冠以CVD的名称,但由于CVI已沿用多年,一些学者对其称谓仍有异议,各有不同见解,故本文仍以CVI讨论之。
CVI是一组以静脉血液反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因多种疾病均可导致下肢深、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的功能不全,因此如何评价CVI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994年American Venous Forum主持召开的国际静脉外科论坛确定了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CEAP分级法,2008年的静脉论坛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修订。
所谓CEAP是取分类的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即临床(C,clinical)、病因(E,etiology)、解剖部位(A,anatomy)及病理发病机制(P,pathology)。
CEAP分级法是一个综合分析评价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方法,便于各临床单位在做病例总结报告时统一化,以便更好地促进临床交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本文的CEAP分级以2008年国际静脉论坛制定的标准为准。
一、CEAP的分级方法具体分级方法如临床体征分级用C(0~6)表示,代表皮肤病变与静脉疾病的关系及有无临床症状。
病因诊断和分类在于区分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继发性(Es)的静脉功能不全。
其中原发性病变是指无明确原发疾病的静脉疾病,即原发性浅静脉曲张或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继发性病变则特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等原因造成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解剖定位诊断和分类用As、Ad、Ap来代表疾病涉及的下肢浅静脉、深静脉或交通支静脉,完整地概括了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P表示病例生理诊断和分类,其中Pr代表静脉反流性,Po代表阻塞性,Pro代表反流与阻塞同时存在。
二、CEAP分级的临床意义CEAP分类系统既是一种分类方法,又是一种诊断方法。
例如,被诊断为C2LpAsPr2,3,4的病例,就是指下肢静脉曲张,为原发性,涉及浅静脉系统反流,静脉反流范围为膝上、膝下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深静脉及交杨博华主编;王刚,刘凤桐,张东萍等编,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05,第16页。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和女性患者增多,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根据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的定义,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静脉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表现为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等症状和体征。
在国内,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的概念,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与之不同的是,慢性静脉疾病(CVD)包括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体征较轻。
因此,引入慢性静脉疾病(CVD)的概念对于早期治疗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疾病在血管外科疾病中占比高达60%,而下肢静脉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
每年新发病率为0.5%~3%,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根据2011年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调查,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慢性静脉疾病(CVD)的发生率高达63.9%,其中C3-C6的CVI患者占24.3%。
目前,我国对慢性静脉疾病(CVD)的诊疗还有待规范。
根据静脉分类系统即CEAP(clinic,logic,XXX),不同分级的患者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建议。
在慢性静脉疾病(CVD)早期阶段,医患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而当患者处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阶段后,又出现诊断标准不统一、手术不规范、治疗过度、药物治疗疗程不足、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因此,XXX组织国内血管外科专家历时1年半,认真分析国内外循证医学的证据,撰写了本专家共识文件。
经过深圳、北京、无锡、广州四次专家专题研讨会并征求部分地区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后达成共识。
关于慢性静脉疾病(CV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刘军乐;罗超英;丁锦辉;邢育霞【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重度非溃疡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7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应用SEPS治疗20例(28条患肢)C4、C5级CVI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SEPS。
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独立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193.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2.d。
术后出现皮肤坏死1例,皮下血肿2例,隐神经损伤1例。
术后肢体酸胀感和曲张浅静脉消失,色素沉着区缩小。
后期随访期间未发现静脉曲张复发,也未发现溃疡发生或复发。
静脉曲张、酸胀、水肿、疼痛、皮炎等症状体征改善较为明显,色素沉着改善欠佳,静脉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分)明显下降。
结论 SEPS是治疗C4、C5级CVI患者的良好选择,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serious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without venous ulcer in lower limb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2 to July 2013 in our hospital ,twenty patients (twenty-eight limbs) suffering lower limb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4 ,C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high ligation for great saphenous vein plus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 (SEPS) .Results All patients proceeded successfully .The mean ambulation time was 19 3. hours ,and the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3 2. din postoperation .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1 cases of skin necrosis ,2 ca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1 cases of saphenous nerveinjury .The surgery obviously ameliorated sore and heavy feeling ,varicose veins and lo-cal pigmentation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varicose ,without ulcer recurrence and new ulcers formation in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EPS is a good alternative for CVI (C4 ,C5) .It has less invasiveness , lower chances for bleeding ,quicker recover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47-749)【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下肢静脉曲张;腔镜【作者】刘军乐;罗超英;丁锦辉;邢育霞【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由下肢静脉返流导致的浅静脉迂曲、静脉高压、皮肤营养障碍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小腿“足靴区”溃疡、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水肿等。
静脉功能不全分级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年8月第15卷第4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
张纪蔚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临床分级;静脉评分
中图分类号:R
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09)04—0350—0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
venous
C:,即静脉曲张,是皮下浅静脉持久性扩张。在 直立位时口径>3 mm并呈扭曲状,可累及膝下或膝 上隐静脉系统,或非隐静脉系统。又称为vafices和
varicositis。
forum,AVF)提出了CEAP分
类法,包括:(1)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评估做出的临 床分类(clinic,C);(2)以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 继发性(Es)为分类的病因学分类(etiology,E);(3) 下肢病变静脉的解剖分类(anatomy,A);(4)以逆流 (Pr)、阻塞(Po)和二者兼有(Pro)的病理生理分类 (pathophysiology,P)。在CEAP分类中,E、A、P的含 义很明确,“c”代表临床表现,C0。。各有特指的含义,
扇形排列,往往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表 现,且与溃疡好发部位一致。也可称为malleolar
flare和ankle flare。
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 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 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1994年,美国静
脉联盟(american
改变。
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但有下肢静脉功能不 全的临床症状,以“不安定腿”为特征,有可能是已再 通的隐匿型胭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
下肢静脉性溃疡(完整版)
下肢静脉性溃疡(完整版)一、概述下肢静脉性溃疡,又称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淤积性溃疡,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外侧的慢性溃疡,其特点为难愈且易反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俗称“老烂腿”,中医称之为“臁疮腿”。
占腿部溃疡的70%-90%。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是下肢静脉性慢功能不全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2%,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
2008 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下肢静脉高压是导致下肢静脉性疾病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持续的静脉高压增加毛细血管后血管透壁压,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损伤、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吸收障碍、慢性炎症反应,代谢产物堆积、组织营养不良、下肢水肿和皮肤营养改变,最终导致溃疡形成。
下肢静脉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有:①静脉反流,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液逆流导致下肢静脉高压。
②静脉回流障碍: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近端静脉阻塞造成的回流障碍引起的静脉高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下腔静脉综合征等。
③先天发育异常: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 综合征);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yndrome,KTS)等。
其他可能会妨碍静脉血流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或负重工作、妊娠、肥胖、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畸形、水肿、腹水、外伤后及腿部肿瘤等。
下肢静脉性疾病临床常用分级为CEAP分级法,C0~C6 共7 级。
【免费下载】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06-09 19:15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8 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 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CVD 与CVI 的区别在于,CVD 纳入了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和)体征,或者症状较轻。
CVD 概念的引入对患者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疾病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常发生于下肢。
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 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2011年由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迄今为止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CVD 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 的CVI 患者占24.3%。
目前,我国对CVD 的诊疗还有待规范,根据静脉分类系统即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classirication),不同分级的患者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建议。
CVD 早期阶段,医患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当患者处于CVI 阶段后,又出现诊断标准不统一、手术不规范、治疗过度、药物治疗疗程不足、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下肢-静脉曲张
2021/4/27
12
原因
原因不清楚 静脉壁和瓣膜先天性结构不良 工作生活环境致病
2021/4/27
13
发病因素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 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2)血管毛病:曾经患有静脉血管栓塞的人,瓣膜功能可能因 而受损;
(3)穿孔失效:连系表层静脉与深层静脉的穿孔静脉,也有瓣 膜,防止血液由深层静脉流向浅层静脉,然而,当穿孔静脉 瓣膜功能出现问题,血液任意流动,便会对浅层静脉构成压 力,静脉扩张;
2021/4/27
22
2.术后护理
2.1 2.2 注意绷带包扎松紧是否适宜,根据皮肤颜色、温度、足趾活动度、
皮肤感觉、肿胀情况,判断术肢血液循环有无异常。绷带包扎一般维持2 2.3 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包扎绷带防止脱落。切口渗血严重者 2.4 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根部结扎匆忙止血而损失股静脉,结扎大隐静
2021/4/27
8
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方向示意图
2021/4/27
9
2021/4/27
10
静脉瓣功能
静脉血管的特征 保证血流的向心性 由远至近,由浅至深
2021/4/27
11
病理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导致 静脉曲张,除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发育不 良等潜在原因外,长期静脉近侧段逆向压力 增加并作用于远侧的深静脉瓣膜,是致病的 主要因素。
3.4 要多作双腿上下摆动或蹬腿练习,作腿部按摩平时要穿平跟鞋, 不宜穿高跟鞋;下班回家后,宜赤脚或穿拖鞋,以改善足部血液 循环,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
2021/4/27
25
谢谢!
2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 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 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 破溃前屑中医“筋瘤”范畴,破溃后屑“臆疮”范 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 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VCSS评分与下肢静脉曲张
VCSS的应用举例(一)
15
VCSS的应用举例(二)
(a)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ing (VCSS) scoring is useful in severe venous disease, both to evaluate and track progress. Initial Clinical CEAP 6, VCSS 26. (b) Initial Clinical C6 – V26 changes to C5 – V12 one month post-treatment
下午,踝部以上
3分 每天,重度限活动,镇静剂
广泛,大,小隐区域 早晨,踝上,需抬高肢体
色素沉着
无
局部且陈旧
扩散或新鲜
广泛且新鲜
炎症
无
轻度,溃疡周边
中度,<小腿下1/3
严重,>小腿下1/3,湿疹
硬结
无
局限,<5cm
内侧,<小腿下1/3
>小腿下1/3
活动溃疡数
无
1
2
>2
溃疡大小无<2cm源自2-6cm>6cm4
CEAP的优势与缺点
优势: ➢ CEAP既是一种分类方法,也是一种诊断方法,经过多次完善和修订,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
广泛的下肢静脉疾病临床评价体系。 ➢ 客观的评估CVD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治疗效果,注重患者体征的变化。 缺点: ➢ 从医生的角度进行评价,往往忽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且内容多为静态的,不能很好的
VCSS(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
血管外科常用评估工具系列(二)
张强医生集团静脉病专科 邱 畅 医生
CVD,CVI与VCSS评分
CVD(慢性静脉功能失调):慢性疾病失调包括一系列与静脉有关的疾病,从简单的 毛细血管扩张到网状静脉丛以及静脉功能失调伴静脉瓣功能不全和腓肠肌泵功能不全 导致的下肢水肿到更晚期的静脉疾病,包括皮肤色素沉着、硬化和溃疡形成。 CVI(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特异性表现的慢性静脉功能失调到静脉功能异常被称 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CEAP分级
C5: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C4:有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或者皮 肤硬化症等
9
C6: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 溃疡
7
血 ( 有 生 命 危 险 , 需 紧 急 处 理 )
级 : 下 肢 静 脉 曲 张 并 发 血 栓 或 破
裂
出
张强医生集团静脉病中心结合临床实际和临床指南及实践,将下肢静脉曲
5
CEAP分级具体详解-临床分级
修正后的CEAP分级中还将有症状和无症状归入了临床分级分类。 S:有症状:包括疼痛、紧缩感、皮肤刺激、沉重感、肌肉痛性痉挛和其他静 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状。 A:无症状
6
C1:有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静脉扩张
C0: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7
C2:有静脉曲张
C3:下肢静脉曲张伴水肿
4
CEAP分级基础分类
临床分级
具体描述
病原学分类
具体描述2
解剖学分类
C0
无可见的静脉疾病症状
C1
毛细血管扩张或者网状静 脉扩张
C2
静脉曲张
C3
合并水肿
C4a
色素沉着或湿疹
C4b
皮下硬化症或者白色萎缩 症
C5
愈合期溃疡
C6
活动性溃疡
Ec
先天性(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
As
Ep
原发性
CVI和CVD的区别:CVI预示着静脉功能障碍的程度更为严重,因此CVI包括了皮素色 素沉着,静脉性湿疹,脂性硬皮病,白色萎缩症,溃疡等症候群。
2
CVD,CVI与CEAP分级
多种疾病可以导致静脉的功能 不全,如何评价CVD和CVI成 了人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与超声结果的关系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与超声结果的关系刘志强;米雨;汪轶亭;孙功能【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年(卷),期】2024(42)3【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28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回顾,并依据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HAST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85例患者(463条患肢),研究发现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风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糖尿病相关。
超过60%的患肢有大隐静脉反流,有54.86%的患肢有穿支静脉反流,大隐静脉反流和穿支静脉反流与静脉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穿支静脉直径均显著高于轻中度,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肢大隐静脉反流时间、穿支静脉反流时间、股静脉反流时间显著大于轻中度。
大隐静脉直径、穿支静脉直径和反流时间与VCSS和HASTI评分成正相关。
结论: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超声阳性检出率更高,结果可作为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
【总页数】7页(P269-275)【作者】刘志强;米雨;汪轶亭;孙功能【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介入血管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比较2.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超声监测3.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与肌间静脉血栓的关系4.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中髂静脉压迫的预测价值5.下肢静脉反流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程度间的关系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SVP分级
静脉SVP分级什么是静脉SVP分级?静脉SVP分级是指对人体静脉系统进行等级划分的一种方法。
SVP即Superficial Venous System Pressure(即超浅静脉系统压力),是指静脉回流的压力。
通过对不同程度的SVP进行分级,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静脉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静脉SVP分级分类标准静脉SVP分级通常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级:静脉SVP正常,无明显异常。
2级:静脉SVP稍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3级:静脉SVP明显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4级:静脉SVP极高,已经达到进一步治疗的临界点。
静脉SVP分级的意义静脉SVP分级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医生:静脉SVP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静脉系统功能,了解静脉回流的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对于较高级别的静脉SVP,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手术或其他进一步治疗的方法。
对患者:静脉SVP分级可以提醒患者及时关注自己的静脉健康状况。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分级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以降低静脉疾病的风险。
静脉SVP分级的检查方法静脉SVP分级一般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来进行: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医生可以使用超声波设备对患者的静脉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获取SVP的数值。
2. 静脉压力检测:静脉压力检测是通过将一根细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连接到压力测量仪器,以测量静脉内的压力。
静脉SVP分级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级别的静脉SVP,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级和2级:对于静脉SVP正常或稍高的患者,一般建议做好日常的静脉保健,如多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等。
3级和4级:对于静脉SVP明显升高或极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结语静脉SVP分级是评估静脉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静脉ceap分级
静脉CEAP分级是一种评估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的方法,从C0到C6共分为7个等级。
具体如下:
1. C0:无可见或可触及的静脉曲张。
2. C1:皮肤表面出现蜘蛛状静脉曲张,直径小于3mm。
3. C2:出现明显的静脉曲张,直径大于3mm,但没有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改变。
4. C3:静脉曲张伴有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改变,如色素沉着、硬化、水肿等。
5. C4: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改变,如色素沉着、硬化、水肿等,但没有活动性溃疡。
6. C5: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活动性溃疡。
7. C6:既往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但已愈合。
CEAP分级有助于评估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下肢静脉疾病专家共识及我们的体会PPT课件
临床表现:酸胀、沉重感、水肿、疼痛、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 溃疡前期表现
结合病史,拟诊断为下肢慢 性静脉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体积描计
反流
根据CEAP分级确定疾病严重 程度
轻度 CEAP分级 (C0-C2)
中、重度 CEAP分级(C3-C6)
静脉造影(必要 时)
PTS-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 合征
14
静脉活性药物在CV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静脉活性药物抑制炎症的连锁反应,尤其是抑制白细胞和 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在疾病治疗的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静脉活性药物主要用于解除患者的下肢沉重、酸胀不适、 疼痛等临床表现;
• 静脉活性药物应坚持长期治疗,至少持续3-6个月以消除症 状,提高疗效及巩固术后效果。
针对已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的患者(C1-C6级) 应根据病因(E),解剖定位(A)进行手术
通过术后联合加压或药物等综合手段,将患 者CEAP分级降低,同时长期采用加压和药物等 保守治疗,巩固术后疗效,延缓疾病进程
4
治疗方法的演进过程
1.传统治疗方法: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 2.微创治疗方法:点状抽剥、腔内激光(包括环形 激光)、射频、微波、Seps、Trivex等。 3.超微创治疗方法: 硬化剂注射: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高渗葡萄糖、 聚桂醇、聚多卡醇。 4.个体化的单项或多项联合治疗:
超过95%的患者对静脉活性药物耐受良好,无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 多为轻微眩晕、头痛、胃胀 气
• 极少数香豆酮和苯扎隆使用 者会发生肝炎
• 人参皂苷和萘醌腙使用者会 出现皮疹
Drug Therapy. Phlebology: the guide. 4th ed. Paris, France: Elsevier. 1999:303-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级标准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级标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分级标准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评估预后。
分级系统最常用的 DVT 分级系统由 Wiedemann 和 Albrecht 在 1995 年提出,并由 Venous Forum 于 2012 年修订。
该系统根据以下因素对 DVT 进行分级:血栓位置血栓范围静脉瓣膜功能血栓位置近端 DVT:发生在大隐静脉(IVC)、髂总静脉、髂股静脉或股静脉。
远端 DVT:发生在膝盖以下的小腿深静脉,如腓肠肌静脉或胫骨后静脉。
血栓范围完全闭塞:血栓完全阻塞静脉腔。
部分闭塞:血栓部分阻塞静脉腔,允许一些血液流动。
非闭塞性:血栓不阻塞静脉腔,但可能会导致静脉瓣膜功能障碍。
静脉瓣膜功能完全通畅:静脉瓣膜正常工作,防止血液回流。
部分通畅: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导致血液回流。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瓣膜无法防止血液回流。
分级标准根据以上因素,DVT 分为以下等级: 1 级远端 DVT部分或非闭塞性静脉瓣膜功能完全通畅2 级远端 DVT部分或非闭塞性静脉瓣膜功能部分通畅3 级远端 DVT完全闭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a 级近端 DVT部分或非闭塞性静脉瓣膜功能完全通畅 4b 级近端 DVT部分或非闭塞性静脉瓣膜功能部分通畅 4c 级近端 DVT完全闭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 级IVC 受累任何闭塞程度或瓣膜功能临床意义DVT 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1 级和2 级 DVT 通常不需要抗凝治疗。
3 级和 4a 级 DVT 通常需要抗凝治疗。
4b 级和 4c 级 DVT 往往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包括滤器植入或手术。
5 级 DVT 预后最差,死亡率最高。
结论下肢 DVT 分级标准是评估血栓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决策的重要工具。
通过确定血栓位置、范围和静脉瓣膜功能,医生可以为每位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慢性静脉疾病(CVD)的CEAP分级
慢性静脉疾病(CVD)的CEAP分级CEAP分类法是用于规范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的诊断标准,国外学者已经应用多年,但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
病因有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
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下肢静脉反流和/或伴有近端静脉阻塞。
病变范围可涉及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CVD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腿部乏力,沉重,胀痛,水肿,皮肤营养性改变,静脉性溃疡等,可以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CVD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因此象CEAP分类的标准对于规范诊断及治疗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与大家一道从新复习CEAP,并谈谈在我国推广应用中的一些修改意见。
一、CEAP分级法的历史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了CEAP 静脉分类系统(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1,2] ,10年来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广泛接受,并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估。
此分类系统是将CVD根据临床表现(C) 、病因学因素( E) 、病变的解剖定位(A)和病理生理改变(P)进行分级,简称CEAP。
并根据受累的解剖节段数、症状和体征的等级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等3个要素进行病变程度评分。
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CEAP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如:Perrin等在1998年巴黎的一次国际共识会议上提出了复发性静脉曲张(REVAS)的分级法[3]。
2000年, Rutherford等和AVF特别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原发性静脉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改进版[4]。
Meissner[5]等和Kakkos[6]等评价了新的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有效性,Perrin等报告了398位法国血管外科医师对该标准的评价[7]。
静脉分级的概念
静脉分级的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静脉分级,又称为CEAP分级,是指根据患者患有的静脉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与区分的一个系统。
CEAP是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分级系统的缩写,这个分类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和描述静脉疾病的程度和类型。
CEAP分类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病情,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进行静脉分级对于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静脉分级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静脉分级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分别是临床症状(C),病理生理学改变(E),病因(A),解剖学分级(P)和治疗方案(T)。
每个方面又分成不同的级别,具体来说,CEAP分级包括C0-C6七个级别。
其中C0级别是指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C1级别是指患者出现毛细静脉曲张,C2级别是指患者出现静脉曲张,C3级别是指患者出现静脉性溃疡,C4级别是指患者出现闭塞性皮肤变化,C5级别是指患者患有足踝水肿,C6级别是指患者出现了静脉性溃疡。
在CEAP分级系统中,根据患者具有的不同症状和表现,可以准确地为患者做出相应的分级诊断。
静脉分级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生明确患者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而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静脉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CEAP分级,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比如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外,静脉分级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CEAP分级了解自己的病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静脉分级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静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降低疾病给自己身体带来的损害。
静脉分级是对静脉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级的一个重要系统。
静脉ceap分级
静脉ceap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静脉CEAP分级是一个用于评估慢性静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系统。
CEAP分级系统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解剖学特点来确定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慢性静脉疾病。
CEAP分级系统共分为7个等级,分别是C0、C1、C2、C3、C4、C5和C6。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等级的特点:C0:无静脉疾病的患者被归类为C0。
这些患者可能有家族史或者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没有明显的静脉疾病存在。
C1:C1等级表示患者有外观上可见的静脉曲张或者斑点。
这些病变可能表现为紫红色的蜘蛛痣或者小型的静脉曲张。
C2:C2等级代表患者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可以在肉眼下观察到。
这些静脉曲张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疼痛、肿胀或不适感。
C3:C3等级表示患者有表现为皮肤色斑和/或皮肤增厚的慢性深层静脉功能不全。
这些病变通常会导致皮肤变得坚硬、干燥和紧绷。
C4:C4等级代表患者有严重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皮肤溃疡。
这些溃疡通常位于脚踝或者小腿上,可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和瘙痒感。
C5:C5等级表示患者有合并有血栓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称为静脉血栓性深静脉炎(DVT)。
这种病变可能引起患者肿胀和疼痛。
C6:C6等级代表患者有慢性静脉疾病的并发症,比如皮肤溃疡和静脉炎。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CEAP分级系统提供了一个用于评估和分类慢性静脉疾病的便捷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可以通过CEAP分级系统来了解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就医寻求治疗。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静脉CEAP分级系统及其在慢性静脉疾病中的重要性。
第二篇示例:CEAP分级是临床静脉学常用的分级标准之一,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患有慢性静脉疾病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CEAP分级包括C、E、A、P 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程度。
CEAP分级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穿支静脉在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穿支静脉在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赵晓宇;赵永锋;董子龙;拓胜军;赵军凤【期刊名称】《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卷),期】2022(8)12【摘要】目的探讨穿支静脉(PV)在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863例(122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C0~C2级)组418例患者650条患肢、进展期(C3~C4级)组360例患者490条患肢、终末期(C5~C6级)组85例患者85条患肢;根据是否伴有可检测到PV将患者分为PV组514例患者810条患肢与NPV组349例患者415条患肢。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系检查并记录下肢深静脉(DV)、浅静脉(SV)及穿支静脉的管径、是否有反流、反流模式,分析不同临床阶段、不同反流模式下穿支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早期组以女性患者居多,而进展期组、终末期组以男性患者居多。
进展期组患者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静脉症状调查问卷(HASTI)评分、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均高于早期组患者,终末期组患者身高、体重、BMI、HASTI评分、VCSS均高于进展期组患者,进展期组患者久站时间长于早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组患者HASTI评分、VCSS均高于NPV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V组CEAP分级为C0~C2级的患者占48.77%(395/810),低于NPV组的61.45%(255/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组患者反流模式以SV合并PV反流为主(45.8%),进展期组、终末期组患者反流模式以SV合并PV及DV为主,分别为55.6%、73.6%,3组患者反流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
0级: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1级: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踝部潮红
2级:有静脉曲张
3级:有水肿
4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和皮肤硬化等
5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6级: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溃疡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
正规的保守治疗包括:(1)抬高下肢能够缓解水肿等症状;(2)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的姿势,步行可以利用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来促进静脉回流;(3)穿戴带有压力梯度的弹力袜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4)常用药物如爱脉朗、迈之灵片等,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当然,想彻底治疗静脉曲张,手术应当是首选。
对于急迫要摆脱下肢静脉曲张困扰的女性来讲,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住院一般只需2~3天时间,甚至不用住院(静脉曲张当日手术)就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祛除静脉曲张。
手术的时机会以早期效果最好、恢复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