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概述

合集下载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重视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孙新明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早期预防孙新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指由于下肢静脉系统因静脉返流及静脉阻塞所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

CVI的主要病理因素是下肢静脉瓣的关闭不全或功能丧失以及下肢静脉的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静脉瓣膜的损害程度不同以及下肢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从无明显自觉症状到下肢硬质膜炎、下肢溃疡、水肿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当人体站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血压比卧位时增高,增高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到心脏的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内的水的压力,形成静水压(+102mmHg),加上肢体远端的动力压(+15mmHg),这样形成肢体远端静脉内的总压力为+117mmHg,接近于动脉的压力[2]。

由于静脉壁明显薄弱于动脉,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造成静脉壁的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这也是为什么肢体远端更容易产生静脉曲张的原因。

先天静脉壁薄弱、扩张,静脉瓣膜缺陷,后天的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以及随年龄老化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都是静脉曲张、CVI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瓣膜缺陷理论认为大隐静脉和股静脉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允许血液反流入大隐静脉,导致从大腿到小腿的静脉瓣膜相继关闭不全。

根据该理论,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剥脱,加或不加小隐静脉剥脱。

如果瓣膜回流功能不全是主要因素,则术后不再有静脉曲张。

另一相反的理论认为小腿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

静脉功能不全分级

静脉功能不全分级
350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年8月第15卷第4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
张纪蔚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临床分级;静脉评分
中图分类号:R
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09)04—0350—02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
venous
C:,即静脉曲张,是皮下浅静脉持久性扩张。在 直立位时口径>3 mm并呈扭曲状,可累及膝下或膝 上隐静脉系统,或非隐静脉系统。又称为vafices和
varicositis。
forum,AVF)提出了CEAP分
类法,包括:(1)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评估做出的临 床分类(clinic,C);(2)以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 继发性(Es)为分类的病因学分类(etiology,E);(3) 下肢病变静脉的解剖分类(anatomy,A);(4)以逆流 (Pr)、阻塞(Po)和二者兼有(Pro)的病理生理分类 (pathophysiology,P)。在CEAP分类中,E、A、P的含 义很明确,“c”代表临床表现,C0。。各有特指的含义,
扇形排列,往往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表 现,且与溃疡好发部位一致。也可称为malleolar
flare和ankle flare。
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 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 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1994年,美国静
脉联盟(american
改变。
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但有下肢静脉功能不 全的临床症状,以“不安定腿”为特征,有可能是已再 通的隐匿型胭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

【免费下载】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免费下载】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06-09 19:15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8 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 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CVD 与CVI 的区别在于,CVD 纳入了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和)体征,或者症状较轻。

CVD 概念的引入对患者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疾病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常发生于下肢。

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 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2011年由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迄今为止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CVD 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 的CVI 患者占24.3%。

目前,我国对CVD 的诊疗还有待规范,根据静脉分类系统即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classirication),不同分级的患者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建议。

CVD 早期阶段,医患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当患者处于CVI 阶段后,又出现诊断标准不统一、手术不规范、治疗过度、药物治疗疗程不足、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预防和护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继发于下肢静脉瓣膜病、静脉血栓性疾病、各种静脉先天畸形及静脉术后回流障碍等,其共同特点是下肢静脉瘀血,远端静脉压增高,导致瘀血性水肿、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

诊断和治疗固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若没有护理的密切配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合理的调护,可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因此,护理在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保健宣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疾病往往继发于骨科或妇科术后或长期卧床等一些特定的病人,因此对这类人群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讲授预防知识,对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病尤其重要。

1.1 避免长期站立人体长期静止站立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小腿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状态,静脉管腔内血液排空不良,瓣膜持续承受较大的压力,久之则被逐级破坏,发生静脉曲张。

此外,长期站立亦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从而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

无法避免长时间站立时亦应做些适当的运动,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达到减少静脉淤滞,促进静脉回流及减少患肢肿的目的。

1.2 防止腹腔内压长期升高腹腔内压升高可以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引流,引起下肢静脉内压升高,增加静脉瓣膜负担或使静脉瓣膜破坏。

腹腔内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均有助于防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1.3 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对于术后尤其是骨科、妇科术后或产后长期卧床的病人或产妇,令其下肢适当活动并抬高患肢,以便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1.4 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可以发挥小腿的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或消除肢体沉重、疲劳感。

1.5 预防外伤因静脉纡曲,壁极薄,临床上因外伤导致静脉损伤破裂出血的屡见不鲜。

此外下肢外伤亦常常损伤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而成为色素沉着的根源。

因此,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对预防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等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指下肢静脉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导致了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分为浅静脉功能不全和深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功能不全是指由于下肢静脉壁弹性减弱、瓣膜功能失调或损伤,导致血液不能充分回流至上肢,从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淤血、水肿等症状。

此外,长时间站立、久坐、肥胖、妊娠等因素也会增加下肢静脉瓣膜负荷,加重浅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功能不全则是指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瓣膜功能失调,造成从上肢回流的血液不能顺利通过深静脉系统到达心脏,从而引起下肢静脉压力增高、静脉曲张、水肿等症状。

深静脉功能不全常见于血栓形成、静脉瓣膜破裂等情况。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疼痛、痉挛、压痛、烧灼感、麻木感、浮肿等,这些症状往往在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时可有所缓解。

此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还可能伴随皮肤变化,如皮肤颜色变暗、干燥、瘙痒、溃疡等。

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体重,穿着合适的袜子或弹力绷带以增加下肢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采取辅助治疗,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等。

总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

因此,一旦出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病情的进展。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

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辅导:静脉疾病。

静脉疾病静脉疾病比动脉疾病更为常见,好发于下肢。

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如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的解剖与血流动力学具有不同于动脉的特性,在静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影响。

一、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下肢静脉解剖下肢静脉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和肌肉静脉组成。

①浅静脉,有大、小隐静脉两条主干。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自外踝后方上行,逐渐转至小腿屈侧中线并穿人深筋膜,注人腘静脉,可有一上行支注人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人体最长的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卵圆窝注人股总静脉。

大隐静脉在膝平面下,分别由前外侧和后内侧分支与小隐静脉交通;于注人股总静脉前,主要有五个分支: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股外侧静脉和股内侧静脉。

② 深静脉,小腿深静脉由胫前、胫后和排静脉组成。

胫后静脉与胖静脉汇合成一短段的胫腓干,后者与胫前静脉组成腘静脉,经腘窝进人内收肌管裂孔上行为股浅静脉。

在小粗隆平面,股深静脉与股浅静脉汇合为股总静脉,于腹股沟韧带下缘移行为骼外静脉。

③小腿肌静脉,分为:排肠肌静脉和比目鱼肌静脉,直接汇人深静脉。

④ 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

小腿内侧的交通静脉,多数位于距足底(13±1 ) cm , (18±1 )cm 和(24±1 ) cm 处;小腿外侧的交通静脉大多位于小腿中段。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护理路径128例报道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护理路径128例报道

[ e o d] C ii l a ep t L we mb c r ncv n u s f c n y N re K yw r s l c r ah n ac o r i h o i e o si uf i c u s l n ie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 路 径 ( l i P tw y C 是 一 种 为 病 人 提 供 高 品 C i c ah a , P) n
收 治 单 侧 C ( 一8 ) VI n 2 为对 照组 , 2 1 年 1 6月 收 治 单 侧 C ( = 4 ) 为 实验 组 。 结 果 术 前 住 自 01 ~ VIn 6 例 院天数 、 术后 住 院 天数 、 住 院天 数 、 院 费 用 两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00 ) 结 论 临 床 护 理路 总 住 P .5 。
质 、 效 率 、 成 本 的 医 疗 健 康 服 务 模 式 , 以 循 证 医 学 证 据 高 低 是
择进入 C P的 患 者 , 由护 士 向 患 者 及 家 属 介 绍 临 床 路 径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据 患 者 和 家 属 自 由 选 择 是 否 进 入 C 医 疗 小 组 根 P, 其 他 各 部 门对 C P的 实 施 提 供 协助 和 支 持 。
b t e a u r 0 0 a d De e e n lt r l e we n J n a y 2 1 n c mb r u i e a a CVIo a in s i u o pt l( 一 8 )f r t e c n r l fp t t n o r h s i e a 2 o h o t o
p rm e to u g r ,Ge it is H o p t l fXu h u Xu h u,Ja g u 2 1 0 a t n fS r e y r r s i zo , z o a c ao in s 2 0 2,t e P R. i a ) h . Ch n .

下肢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表现
• Valsalva试验或挤压小腿试验可见彩色血 流色彩逆转(血流中心部出现色彩倒 错)。
• 深静脉血流充盈好, Valsalva试验或挤 压小腿试验无色彩逆转现象。
图为左隐股静脉瓣轻度关闭 功能不全,于左大腿内侧探 查,显示大隐静脉起始部汇 入股静脉纵切彩色血流图, 显示大隐静脉GSV扩张不明 显,Valsalva试验时,于隐股 静脉瓣处出现返流,彩色血 流色彩暗淡,呈红色“火炬样” 血流图像,隐股静脉瓣处股 静脉FV近端靠血管前壁可见 稀少红色血流,股静脉血流 充盈好,无色彩逆转现象。
图为左隐-股静脉瓣严重关 闭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GVS 起始部汇入股静脉纵切图像, 显示大隐静脉呈囊状扩张, Valsalva试验或挤压小腿试 验,在隐股静脉瓣处可见亮 丽红色血流,中心部位可见 色彩倒错,持续逆流至大隐 静脉内,在扩张的GVS内可 见红蓝各半的旋流。股静脉 FV充盈良好,Valsalva试验 无色彩逆转现象。
• 认为是继发于静脉血栓溶解后破坏瓣膜 导致返流。
静脉返流的超声诊断现状
• 静脉管径增粗。 • 返流持续时间大于0.5秒。 • 返流静脉节段数越多病情越重,大于等于3个节段静脉,
预测溃疡发生的敏感性为91.6%,准确性86.6%。 • 总返流时间和深静脉返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总返流
时间=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大隐静 脉五个节段返流时间总和。深静脉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大隐静脉返流时间)总返流时间大于9.66秒预示着患肢溃 疡的发生。 • 单纯性股总、股浅或/和股深静脉返流者,临床症状轻微; 而腘静脉返流者临床症状较重;有腘静脉返流的肢体约 90%合并股浅静脉或/和股深静脉返流;立位时腘静脉内径 为9.19±1.13mm;无股静脉返流仅有腘静脉反流者的腘静 脉为8.07±1.13mm。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式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最初症状主要是下肢肿胀不适,保守治疗可采用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理疗和穿弹力袜等方法。

治疗用的弹力袜是根据人体下肢压力梯度特制的,此种弹力袜在踝部的压力控制在30~40mmHg,一般选用膝下长度即能达到很好的减轻肿胀的效果。

另外,应嘱咐病人避免长久站立,在休息时尽量搁腿而坐,睡眠时下肢也应适当抬高。

定期轻柔按摩患肢也有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的作用。

2)手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但导致的结果主要就是深静脉逆流。

Kistener认为,股浅静脉内最高位置的一对瓣膜是下肢深静脉中最坚韧的瓣膜,能承受近侧静脉主干中血柱的重力作用,并且能阻挡由股深静脉汇入股总静脉内的血液倒流,在保持下肢深静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巨大。

只要能够设法维持这一对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就能防止和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此外,犹如小腿静脉门户的腘静脉瓣膜,它担负着分段阻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如果没有腘静脉瓣膜的屏障作用,大量的返流血液将直接导致腓肠肌细胞受损。

因此,深静脉瓣膜成形手术的主要部位是股浅静脉的第一对瓣膜和腘静脉瓣膜,手术治疗目的就是恢复瓣膜功能,控制逆流。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直接瓣膜成形术、间接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和肌攀代瓣膜术等。

1. 直接瓣膜成形术直接瓣膜成形术于1968年由Kistiner首先提出。

其理论基础在于修复过于冗长折叠的瓣叶游离缘,回复原有的挺直状态,重建瓣膜的关闭功能。

直接瓣膜成形术需切开静脉,直视下修复瓣膜。

术中阻断静脉前应注射肝素(1mg/kg),Harvey实验证实瓣膜功能存有逆流后,沿静脉纵轴切开瓣膜的会合部,避免损伤游离的瓣叶。

用5-0 Prolene缝线在瓣膜会合部缝合脱垂的瓣叶游离缘,拉紧缝线后见瓣叶出现一定的张力,用肝素盐水冲洗后可见瓣叶张开呈现规则的弧形。

术后Kistiner建议用肝素抗凝2周,然后口服抗凝药2个月。

纵形切开静脉有时可能损伤瓣叶固着缘,为此 Raju和Frederick推荐采用在瓣膜缘上横形切开的手术方法。

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中医诊疗方案背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和疼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与气滞、湿邪和血瘀等因素有关。

通过望诊、问诊、切诊和脉诊等中医方法,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中医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滞: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2. 湿邪:患者可能出现浮肿、困重等症状。

3. 血瘀:患者可能出现瘀斑、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中医诊疗方案:1. 气滞导引方: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以促进气机畅通、疏解气滞。

2. 消肿化湿方:使用祛湿药物,如白术、茯苓等,以消除湿邪,减轻水肿症状。

3. 活血化瘀方: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三七、红花等,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长期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可以结合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穴位刺激等,以增强疗效。

结论单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可以通过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但需要个体化治疗和长期坚持。

在进行治疗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标准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标准以下是关于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标准的文章: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是指肢体深静脉中的瓣膜无法完全关闭,导致血液逆流和静脉曲张等症状。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肢深静脉瓣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超声诊断标准。

1. 瓣膜关闭时间(VCT):瓣膜关闭时间是指深静脉中瓣膜关闭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瓣膜应该在肌肉收缩期内关闭,通常为0.5秒左右。

如果瓣膜关闭时间延长,超过1秒,表示瓣膜功能不全。

2. 瓣膜完全关闭时间(VCTT):瓣膜完全关闭时间是指瓣膜完全关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瓣膜应该在肌肉收缩期内完全关闭,通常为0.35秒左右。

如果瓣膜完全关闭时间延长,表示瓣膜功能不全。

3. 瓣膜不全程度(VRI):瓣膜不全程度是指瓣膜未能完全关闭的程度。

通常使用测量逆流时间来评估瓣膜不全程度,逆流时间越长,表示瓣膜不全程度越严重。

4. 逆流速度(VRV):逆流速度是指逆流血液通过瓣膜的速度。

逆流速度越大,表示逆流血液通过瓣膜的压力越大,瓣膜功能不全越严重。

5. 瓣膜形态:超声诊断还可以评估瓣膜的形态。

正常情况下,瓣膜应该呈弧形,完整无缺。

如果瓣膜出现增厚、增硬、变形等异常情况,表示瓣膜功能不全。

超声诊断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多普勒技术来评估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通过测量逆流时间、逆流速度和瓣膜形态等参数,可以准确评估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总结起来,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瓣膜关闭时间、瓣膜完全关闭时间、瓣膜不全程度、逆流速度和瓣膜形态等参数。

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准确评估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和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慢性静脉疾病(CVD)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区别在于,慢性静脉疾病(CVD)纳入了更多处于疾病早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和)体征,或者症状较轻。

慢性静脉疾病(CVD)概念的引入对患者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疾病约占血管外科疾病的60%,常发生于下肢。

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

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

2011年,由国际静脉联盟(UIP)组织的迄今为止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慢性静脉疾病(CVD)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一c6的CVI患者占24.3%。

目前,我国对慢性静脉疾病(CVD)的诊疗还有待规范,根据静脉分类系统即CEAP(clinic,etiologic,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alclassification),不同分级的患者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建议。

慢性静脉疾病(CVD)早期阶段,医患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当患者处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阶段后,又出现诊断标准不统一、手术不规范、治疗过度、药物治疗疗程不足、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路径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下肢静脉机能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ICD-10:I87.201)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肢体肿胀,静脉迂曲扩张、浅表静脉血栓形成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且无静脉性溃疡表现。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曲张剥脱术。

2.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等不同手术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7.201下肢静脉机能不全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凝、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腔及髂静脉彩超,颈部动脉彩超,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24小时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下肢动脉造影,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敏感的抗菌药物。

根据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应用。

2.应用雾化吸入药物、静脉活性药物、中成活血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抗凝药物等;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加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及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性溃疡(完整版)

下肢静脉性溃疡(完整版)

下肢静脉性溃疡(完整版)一、概述下肢静脉性溃疡,又称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淤积性溃疡,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外侧的慢性溃疡,其特点为难愈且易反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俗称“老烂腿”,中医称之为“臁疮腿”。

占腿部溃疡的70%-90%。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是下肢静脉性慢功能不全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2%,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

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下肢静脉高压是导致下肢静脉性疾病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持续的静脉高压增加毛细血管后血管透壁压,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损伤、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吸收障碍、慢性炎症反应,代谢产物堆积、组织营养不良、下肢水肿和皮肤营养改变,最终导致溃疡形成。

下肢静脉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有:①静脉反流,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血液逆流导致下肢静脉高压。

②静脉回流障碍: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近端静脉阻塞造成的回流障碍引起的静脉高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下腔静脉综合征等。

③先天发育异常: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yndrome,KTS)等。

其他可能会妨碍静脉血流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或负重工作、妊娠、肥胖、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畸形、水肿、腹水、外伤后及腿部肿瘤等。

下肢静脉性疾病临床常用分级为CEAP分级法,C0~C6共7级。

C0:有症状,无体征;C1: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C2:静脉曲张;C3:水肿;C4:皮肤改变,包含2个亚型,即C4a(色素沉着和/或湿疹)和C4b(色素沉着、脂质硬皮病);C5:皮肤改变+愈合性溃疡;C6:皮肤改变+活动性溃疡。

大隐静脉曲张诊治护理PPT

大隐静脉曲张诊治护理PPT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检查 6治疗 7护理
目录
概述
大隐静脉曲张又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俗称 “老烂脚”,是外科常见病。大隐静脉曲张 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 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
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 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 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 曲、扩张。
或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手术创伤大、 住院时间长,恢复慢、术后需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术后较痛苦。
大隐静脉钬激光微创治疗术:在局麻下将治疗探头 置入大隐静脉腔内,在激光光标的定位下精确启动 治疗系统,快速封闭曲张的静脉管腔,达到瞬间治 疗疾病的效果,手术创伤小,仅需一个很小的穿刺 点,术后无需绷带包扎伤口、痛苦小,手术时间短, 治疗效果满意。
治疗经过
患者于2018-08-03 15:30入手术室,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下肢大隐静脉 高位结扎+剥脱术”,于18:10术毕回房, 回房神志清,NRS疼痛评分2分,Braden 压疮评分19分,Autar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评分8分,自理能力评分86分,遵医嘱予 以一级护理、心电监护、补液、抗炎等 对症治疗。
入院体征
T:37℃ P:80次/分 R:19次/分 BP:130/80mmHg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较长时间的在田间站立劳动的工 作史
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心脏病史, 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 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 敏史,预防随社会进行。
辅助检查B超:双下肢深部动静脉通畅
病人资料
床号:34床
姓名:王以才
性别:男
住院号:732615
年龄:62岁

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治疗策略与药物治疗34页PPT

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治疗策略与药物治疗34页PPT

爱脉朗 – 保护微循环
抑制黏附分子在内皮细胞(Eselectin, ICAM-1, VCAM)和白细
胞(L-selectin)3表面的表达
减少白细胞5,6在皮肤毛细血管的滚 动、激活、黏附和迁移
减少毛细血管高渗透性,增加毛细血 管抗性1,2
1 - Bouskela E.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04;31:159-162. 2 - Galley P. Int Angiol. 1993;12:69-72. 3 - Shoab SS. J Vasc Surg. 2000;31:456-461 4 - Korthuis R. Int J Microcirc Clin Exp. 1997;17(suppl):11-17. 5 - Takase S, et al. J Vasc Res. 1999;36(Suppl 1):3-10. 6 - Takase S, et al. Microcirculation. 2000;7:41-
Etiology
Ec 先天性 Ep 原发性 Es 继发性
血栓形成 创伤 其它
Anatomy
As 浅静脉 (1-5) Ad 深静脉 (6-16) Ap 交通静脉 (17-18)
Pathophysiology
Pr
静脉逆流
Po
静脉阻塞
Pr,o
两者兼有
病因与病理生理
肌关节泵功能不全 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阻塞
先天性异常 创伤 炎症 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功能不全
CVI 概 念
一组病征 静脉曲张 疼痛 浮肿 皮肤改变 涉及范围 浅V 深V 交通V 发病原因 原发性 继发性 病理生理 静脉逆流 静脉阻塞
流行病学(VVS)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的再思考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的再思考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的再思考
时德;赵渝
【期刊名称】《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09(001)002
【摘要】@@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v,CVI)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其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亦即包括浅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1].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时德;赵渝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重庆4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比较 [J], 祁巍;赵一麟
2.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J], 曾宏;施森;钟武;杨辉;何延政
3.双功多普勒彩超诊断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分析 [J], 张微
4.双功多普勒彩超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J], 王欣;赵雪梅
5.不同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评判效用 [J], 杨金铭;吴英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概述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疾病的总称。

严格来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最主要表现,其他表现包括下肢表皮瘙痒抓痕、湿疹、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等。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包括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两大类,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下面主要讨论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的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因主要有下列几种:(1)家族史(2)职业关系(3)妊娠(4)饮食习惯(5)腹压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