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与CEAP分类系统
孙新明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重视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孙新明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早期预防孙新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指由于下肢静脉系统因静脉返流及静脉阻塞所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又称为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1]。
CVI的主要病理因素是下肢静脉瓣的关闭不全或功能丧失以及下肢静脉的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由于静脉瓣膜的损害程度不同以及下肢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从无明显自觉症状到下肢硬质膜炎、下肢溃疡、水肿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在农民、理发员、运动员、外科医师等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当人体站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血压比卧位时增高,增高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到心脏的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内的水的压力,形成静水压(+102mmHg),加上肢体远端的动力压(+15mmHg),这样形成肢体远端静脉内的总压力为+117mmHg,接近于动脉的压力[2]。
由于静脉壁明显薄弱于动脉,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造成静脉壁的扩张,静脉瓣关闭不全,这也是为什么肢体远端更容易产生静脉曲张的原因。
先天静脉壁薄弱、扩张,静脉瓣膜缺陷,后天的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以及随年龄老化静脉壁及瓣膜退行性变,都是静脉曲张、CVI产生的主要原因。
静脉瓣膜缺陷理论认为大隐静脉和股静脉连接处瓣膜功能不全,允许血液反流入大隐静脉,导致从大腿到小腿的静脉瓣膜相继关闭不全。
根据该理论,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是在腹股沟结扎大隐静脉并将大隐静脉剥脱,加或不加小隐静脉剥脱。
如果瓣膜回流功能不全是主要因素,则术后不再有静脉曲张。
另一相反的理论认为小腿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
CEAP分级
第三节CVI与CEAP分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是近年来对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总称,虽然2008年国际静脉论坛又冠以CVD的名称,但由于CVI已沿用多年,一些学者对其称谓仍有异议,各有不同见解,故本文仍以CVI讨论之。
CVI是一组以静脉血液反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因多种疾病均可导致下肢深、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的功能不全,因此如何评价CVI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994年American Venous Forum主持召开的国际静脉外科论坛确定了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CEAP分级法,2008年的静脉论坛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修订。
所谓CEAP是取分类的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即临床(C,clinical)、病因(E,etiology)、解剖部位(A,anatomy)及病理发病机制(P,pathology)。
CEAP分级法是一个综合分析评价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方法,便于各临床单位在做病例总结报告时统一化,以便更好地促进临床交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本文的CEAP分级以2008年国际静脉论坛制定的标准为准。
一、CEAP的分级方法具体分级方法如临床体征分级用C(0~6)表示,代表皮肤病变与静脉疾病的关系及有无临床症状。
病因诊断和分类在于区分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继发性(Es)的静脉功能不全。
其中原发性病变是指无明确原发疾病的静脉疾病,即原发性浅静脉曲张或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继发性病变则特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等原因造成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解剖定位诊断和分类用As、Ad、Ap来代表疾病涉及的下肢浅静脉、深静脉或交通支静脉,完整地概括了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P表示病例生理诊断和分类,其中Pr代表静脉反流性,Po代表阻塞性,Pro代表反流与阻塞同时存在。
二、CEAP分级的临床意义CEAP分类系统既是一种分类方法,又是一种诊断方法。
例如,被诊断为C2LpAsPr2,3,4的病例,就是指下肢静脉曲张,为原发性,涉及浅静脉系统反流,静脉反流范围为膝上、膝下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深静脉及交杨博华主编;王刚,刘凤桐,张东萍等编,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05,第16页。
第十二章 内镜下肢静脉 曲张手术
第十二章内镜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下肢静脉疾病可表现为隐静脉、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三个系统功能不全。
重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severe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常伴有一个以上系统的异常。
结扎筋膜下交通支静脉,同时切除浅静脉系统可以使静脉血流动力学恢复到基本正常水平,同时使三个系统功能异常的肢体产生明显的临床改善。
近年由于微创外科技术的引进和不断成熟,以及明确了筋膜下静脉功能不全在重症慢性静脉功能不全(severe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内镜静脉曲张手术这一新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分类CEAP(clinical,etiology,anatomv,pathophysiology)系统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方法。
CEAP数值随CVI严重程度增加。
C0:无可辨认出的静脉疾病;C l:毛细血管扩张;C2:明显静脉曲张;C3:出现下肢水肿。
切除表浅曲张静脉适用于C2以上的肢体;然而仅有轻度症状的肢体并不适合做交通支静脉手术。
临床4级(C4)肢体的特征是皮肤改变同时伴有CVI:褐色水肿、静脉湿疹样变、增厚、色素沉着以及皮下疤痕,又称为脂质硬化症。
伴有溃疡、有自愈能力、能够再上皮化的肢体为5级(C5);在上述基础上有活动性溃疡者为6级(C6);CEAP分级4级-6级重症或进展期CVI 行浅静脉手术+交通支静脉结扎有较好疗效。
(范西红)第二节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与静脉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一、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浅静脉系统由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腹股沟下深静脉系统包括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胭静脉、胫静脉、腓静脉以及腓肠肌静脉。
交通支静脉多在股部和小腿。
多数文献报告这些静脉都以人名命名。
隐股静脉和隐胭静脉接合部是两个系统之间重要的解剖交通支。
精确定位这些接合部和“逃逸点”是成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分级和治疗对策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分级和治疗对策祁光裕;禄韶英;杨林;王曙逢;陈进才【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35)9【摘要】目的:探讨对肢体慢性静脉疾病(CVD)的临床(C)-病因(E)-解剖(A)-病理生理(P)的分级,力求使CVD发展的多变性和阶段性通过CEAP分级,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和综合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依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收治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443条肢体按照CEAP分级,以临床(C)为主要标准,参考病因(E),选用2~3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结果:443条肢体按CEAP分级综合治疗,3年复发率为21.6%,与传统的未分级单纯行手术治疗患者(425条肢体)3年复发率53.2%相比,复发率减少31.6%.结论:CEAP分级,大致性描述出了一个多变性和阶段性的CVD发展过程,应用CEAP分级提高了对CVD的认识,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手术的复发率.【总页数】2页(P1160-1161)【作者】祁光裕;禄韶英;杨林;王曙逢;陈进才【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2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CEAP分级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J], 林欣潮;杨博华;杨巧慧2.根据CEAP分级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27例 [J], 李友山;杨博华3.规范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张宇;吴继东;4.规范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张宇;吴继东5.基于CEAP分级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综合诊治分析 [J], 杨林;祁光裕;李艳姿;禄韶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静脉CEAP分级
C5: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已愈合的溃疡
C4:有皮肤改变如色素沉着、湿疹或者皮 肤硬化症等
9
C6:有静脉疾病引起的皮肤改变和正发作的 溃疡
7
血 ( 有 生 命 危 险 , 需 紧 急 处 理 )
级 : 下 肢 静 脉 曲 张 并 发 血 栓 或 破
裂
出
张强医生集团静脉病中心结合临床实际和临床指南及实践,将下肢静脉曲
5
CEAP分级具体详解-临床分级
修正后的CEAP分级中还将有症状和无症状归入了临床分级分类。 S:有症状:包括疼痛、紧缩感、皮肤刺激、沉重感、肌肉痛性痉挛和其他静 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状。 A:无症状
6
C1:有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静脉扩张
C0:无可见或触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7
C2:有静脉曲张
C3:下肢静脉曲张伴水肿
4
CEAP分级基础分类
临床分级
具体描述
病原学分类
具体描述2
解剖学分类
C0
无可见的静脉疾病症状
C1
毛细血管扩张或者网状静 脉扩张
C2
静脉曲张
C3
合并水肿
C4a
色素沉着或湿疹
C4b
皮下硬化症或者白色萎缩 症
C5
愈合期溃疡
C6
活动性溃疡
Ec
先天性(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
As
Ep
原发性
CVI和CVD的区别:CVI预示着静脉功能障碍的程度更为严重,因此CVI包括了皮素色 素沉着,静脉性湿疹,脂性硬皮病,白色萎缩症,溃疡等症候群。
2
CVD,CVI与CEAP分级
多种疾病可以导致静脉的功能 不全,如何评价CVD和CVI成 了人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与超声结果的关系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与超声结果的关系刘志强;米雨;汪轶亭;孙功能【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年(卷),期】2024(42)3【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28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回顾,并依据临床、病因、解剖-病理(CEAP)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HASTI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85例患者(463条患肢),研究发现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风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糖尿病相关。
超过60%的患肢有大隐静脉反流,有54.86%的患肢有穿支静脉反流,大隐静脉反流和穿支静脉反流与静脉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穿支静脉直径均显著高于轻中度,重度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肢大隐静脉反流时间、穿支静脉反流时间、股静脉反流时间显著大于轻中度。
大隐静脉直径、穿支静脉直径和反流时间与VCSS和HASTI评分成正相关。
结论: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超声阳性检出率更高,结果可作为静脉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
【总页数】7页(P269-275)【作者】刘志强;米雨;汪轶亭;孙功能【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介入血管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比较2.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超声监测3.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与肌间静脉血栓的关系4.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中髂静脉压迫的预测价值5.下肢静脉反流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程度间的关系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ceap分级
静脉CEAP分级是一种评估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的方法,从C0到C6共分为7个等级。
具体如下:
1. C0:无可见或可触及的静脉曲张。
2. C1:皮肤表面出现蜘蛛状静脉曲张,直径小于3mm。
3. C2:出现明显的静脉曲张,直径大于3mm,但没有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改变。
4. C3:静脉曲张伴有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改变,如色素沉着、硬化、水肿等。
5. C4: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改变,如色素沉着、硬化、水肿等,但没有活动性溃疡。
6. C5: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活动性溃疡。
7. C6:既往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溃疡,但已愈合。
CEAP分级有助于评估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ESVS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静脉病的管理(最全版)
ESVS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静脉病的管理(最全版)推荐条干推荐1推荐应用CEAP分类法作为标准的描述性分类工具以评估CV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I , B )推荐2建议选择下面的评分系统的某一项或多项以评估慢性静脉病: VCSS评估临床严重程度,VSDC对病理生理及解剖进行评估z VDS对功能评估 / Villalta-prandoni scale 评估PTS 严重程度。
(Ila , B )推荐3建议同时使用通用的及疾病特异的评估工具对慢性静脉病进行全面评估。
(Ila , B )推荐4利用通用工具,分别以SF 36及EuroQol-5D中的生理要素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及负担进行评估切实可信。
推荐5建议利用疾病特异的工具,以Aberdeen静脉曲张调查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调查表或静脉功能不全流行病学及经济学调查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Ha , B )推荐6推荐在检查前,采集慢性静脉疾病史,特别是特征性症状,血栓栓塞前驱病史及相关药物摄入史。
(I , C)推荐7应该进行体格检查,了解静脉曲张、水肿及皮肤改变。
(I , C )推荐8不再推荐对慢性静脉病患者进行传统的诊断性测试,(trendelenburg , perths 等)。
(III z B )推荐9推荐依如下标准确定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系统、股深静脉及腓肠肌静脉返流时间超过0.5s ,股总静脉、股静脉及胭静脉返流时间超过1s ,穿通支静脉返流超过0.35s。
(I, B)推荐10对慢性静脉病患者不推荐进行连续波多普勒检查。
(III , B )推荐11推荐对疑似慢性静脉病患者,为合理地评估特异静脉解剖,明显返流点及返流模式,首选诊断性检查为超声多普勒。
(I , A)推荐12对疑似腹盆腔静脉病变,推荐先行超声多普勒,随后进行静脉造影、CTV、MRV检查。
(I, C)推荐13推荐以超声多普勒评估复发的静脉曲张,以明确复发的原因。
(I,C)推荐14可以考虑把容积描记作为评估静脉功能不全的定量参数。
慢性静脉疾病(CVD)的CEAP分级
慢性静脉疾病(CVD)的CEAP分级CEAP分类法是用于规范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的诊断标准,国外学者已经应用多年,但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CVD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年新发病率为0.5%-3.0%。
病因有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
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下肢静脉反流和/或伴有近端静脉阻塞。
病变范围可涉及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CVD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腿部乏力,沉重,胀痛,水肿,皮肤营养性改变,静脉性溃疡等,可以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CVD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因此象CEAP分类的标准对于规范诊断及治疗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与大家一道从新复习CEAP,并谈谈在我国推广应用中的一些修改意见。
一、CEAP分级法的历史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了CEAP 静脉分类系统(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1,2] ,10年来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广泛接受,并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估。
此分类系统是将CVD根据临床表现(C) 、病因学因素( E) 、病变的解剖定位(A)和病理生理改变(P)进行分级,简称CEAP。
并根据受累的解剖节段数、症状和体征的等级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等3个要素进行病变程度评分。
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CEAP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如:Perrin等在1998年巴黎的一次国际共识会议上提出了复发性静脉曲张(REVAS)的分级法[3]。
2000年, Rutherford等和AVF特别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原发性静脉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改进版[4]。
Meissner[5]等和Kakkos[6]等评价了新的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有效性,Perrin等报告了398位法国血管外科医师对该标准的评价[7]。
慢性静脉疾病的CEAP分级
慢性静脉疾病( CVD )的CEAP 分级CEAP 分类法是用于规范下肢慢性静脉性疾病(CVD) 的诊断标准,国外学者已经应用多年,但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CVD 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国人群患病率高达27 %,年新发病率为0.5 %-3.0 %。
病因有先天性,原发性或继发性。
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下肢静脉反流和/或伴有近端静脉阻塞。
病变范围可涉及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CVD 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腿部乏力,沉重,胀痛,水肿,皮肤营养性改变,静脉性溃疡等,可以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CVD 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生理改变复杂,因此象CEAP 分类的标准对于规范诊断及治疗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与大家一道从新复习CEAP, 并谈谈在我国推广应用中的一些修改意见。
一、CEAP 分级法的历史1994 年美国静脉论坛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了CEAP 静脉分类系统(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 ,CEAP)[1,2] ,10 年来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广泛接受,并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估。
此分类系统是将CVD 根据临床表现(C) 、病因学因素(E)、病变的解剖定位(A)和病理生理改变(P)进行分级,简称CEAP 。
并根据受累的解剖节段数、症状和体征的等级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等3 个要素进行病变程度评分。
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CEAP 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如:Perrin 等在1998 年巴黎的一次国际共识会议上提出了复发性静脉曲张(REVAS)的分级法[3]。
2000 年, Rutherford 等和AVF 特别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原发性静脉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改进版[4]。
Meissner[5] 等和Kakkos[6] 等评价了新的病变程度评分标准的有效性,Perrin 等报告了398 位法国血管外科医师对该标准的评价[7]。
静脉ceap分级
静脉ceap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静脉CEAP分级是一个用于评估慢性静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系统。
CEAP分级系统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解剖学特点来确定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慢性静脉疾病。
CEAP分级系统共分为7个等级,分别是C0、C1、C2、C3、C4、C5和C6。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等级的特点:C0:无静脉疾病的患者被归类为C0。
这些患者可能有家族史或者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没有明显的静脉疾病存在。
C1:C1等级表示患者有外观上可见的静脉曲张或者斑点。
这些病变可能表现为紫红色的蜘蛛痣或者小型的静脉曲张。
C2:C2等级代表患者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可以在肉眼下观察到。
这些静脉曲张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疼痛、肿胀或不适感。
C3:C3等级表示患者有表现为皮肤色斑和/或皮肤增厚的慢性深层静脉功能不全。
这些病变通常会导致皮肤变得坚硬、干燥和紧绷。
C4:C4等级代表患者有严重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皮肤溃疡。
这些溃疡通常位于脚踝或者小腿上,可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和瘙痒感。
C5:C5等级表示患者有合并有血栓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称为静脉血栓性深静脉炎(DVT)。
这种病变可能引起患者肿胀和疼痛。
C6:C6等级代表患者有慢性静脉疾病的并发症,比如皮肤溃疡和静脉炎。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CEAP分级系统提供了一个用于评估和分类慢性静脉疾病的便捷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可以通过CEAP分级系统来了解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就医寻求治疗。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静脉CEAP分级系统及其在慢性静脉疾病中的重要性。
第二篇示例:CEAP分级是临床静脉学常用的分级标准之一,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患有慢性静脉疾病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CEAP分级包括C、E、A、P 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程度。
CEAP分级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 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包括:浅静脉扩张或曲张;腿部沉重、乏力、胀痛或疼痛;下肢浮肿;皮肤损害
(色素沉着、脂质硬化、湿疹)及已愈合或活动性溃疡等临床表现,其中80%以上的CVI患者以下肢浅静脉曲张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0%~25%出现皮肤损害,其中12%有已愈合或活动性溃疡。
疾病涉及的范围可以是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3个系统之一或整个下肢静脉网络;起因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主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下肢主干静脉高压及由此引起的皮肤微循环障碍,可由静脉逆流,或近端阻塞,或两者兼有导致上述病理生理改变。
上述诸因素造成了CVI 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CVI的病因分为原发性(66%)、继发性(25%)、先天性(1%)和混合性(8%)。
先天性病因特指瓣膜的先天性缺陷,继发性主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瓣膜破坏,而原发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CVI发病机制主要有“静脉瓣膜学说”和“管壁学说”两种理论,近年来认为静脉壁薄弱是CVI发病的优势理论。
此外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妊娠妇女、盆腔肿瘤等因素导致静脉压力持久升高也是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诱因。
CVI的手术治疗应针对静脉逆流累及的范围,对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涉及浅、深及交通静脉逆流的患者,手术原则为阻断静脉逆流,手术范围应包括:浅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及主干剥脱,交通静脉结扎及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
2021最新CEAP分级系统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全文)
2021最新CEAP分级系统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全文)慢性静脉疾病(CVD)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症状包括下肢沉重感、酸胀疼痛、皮肤瘙痒等,体征以静脉曲张、水肿、皮肤组织改变(包括色素沉着、湿疹、脂质硬化)甚至静脉性溃疡为主。
在临床实践中,CVD的诊断标准较为宽泛,诊断程序也欠缺规范,治疗不规范、复发率较高的问题逐渐显现。
由于CVD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情况,很难应用单一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如何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成为了一大临床难题。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分级)作为国际通用标准,能更精确地来描述CVD患者的严重程度1。
该分级系统1993年在美国静脉论坛(American Venus Forum)首次提出,于1996年引入临床,2004年进行首次修订,2020年在Fedor Lurie等教授牵头下再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及修订建议,全文发表在2020年J Vasc Surg: Venous and Lym Dis 杂志第3期。
2020版CEAP分级系统与2004版标准对比如下:2020年CEAP分级系统更新的主要内容为2:(1)临床类别增加下标s-有症状/a-无症状,C2/C6增加下标r,强调了复发性因素在指导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2)将足踝区环状静脉曲张这一亚类增添为C4c类,必须包括:蓝色及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瘀斑和静脉帽全部四个要素。
大多专家认为该分类是进展性静脉疾病的早期表现,应该列为最高类别。
(3)继发性病因(Es)细化为静脉腔内及腔外继发因素。
(4)补充了未明确病因、未明确解剖来源及未发现病理生理改变分别为En、An及Pn。
(5)解剖分类的各节段用常用英文缩写代替数字编号。
那么,2020最新版的CEAP分类系统对于临床实践又有怎样的指导价值呢?一.进一步规范CVD患者的诊断流程CVD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询问病史、三大静脉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体积描积、血管超声、CTV/MRV及静脉造影等3。
慢性下肢静脉病变的CEAP分级
CEAP分级
描述
C(临床分类,clinical classification)
C0
无可见的或可扪及的静脉疾病体征
C1
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静脉
C2
静脉曲张
C3
水肿
C4a
色素沉着和/或湿疹
C4b
脂性硬皮病和/或白色萎缩
C5
痊愈性静脉溃疡
C6
活动性静脉溃疡
CS
症状包括疼痛、小腿皮肤紧张、皮肤刺激、小腿沉重感、肌肉痉挛以及由静脉功能障碍引起的其他症状
CA
无症状
E(病因分类,etiologic classification)
Ec
先天性
Ep
原发性(病因不明)
Es
继发性(例如血栓后)
En
无静脉病因
A(解剖分类,anatomic classification)
As
浅静脉
Ap穿支静脉Fra bibliotekAd深静脉
An
静脉病变位置不确定
P(病理生理分类,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Pr
反流
Po
阻塞
Pr,o
反流和阻塞
Pn
没有明确的静脉病理生理学特征
慢性静脉病变CEAP分级法
慢性静脉病变CEAP分级法
美国静脉论坛(AVF)2004年4月
修订后的CEAP分级法
1.临床分级:与修订前的CEAP分级法相比,将C4级分为C4a、C4b两个亚级,根据是否有伴发症状,增加了S和A两项(见下表)
2.病因学分级:Ec,先天性;Ep,原发性;Es,继发性(血栓形成后);En,未发现静脉性病因。
3.解剖学分级:As,浅静脉;Ap,穿通静脉;Ad,深静脉;An,未发现静脉病变部位。
浅静脉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或者网状静脉扩张;膝上段大隐静脉;膝下段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非隐静脉的其他浅静脉。
深静脉包括: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盆腔:性腺静脉、阔韧带静脉和其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小腿静脉:成对的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肌肉静脉:腓肠肌静脉、比目鱼肌静脉和其他静脉。
穿通静脉包括大腿和小腿。
4.病理生理学分级:①CEAP基础分级:Pr,反流;Po,阻塞;Pr,o,反流和阻塞;Pn,未发现静脉性病理生理改变。
②CEAP高级分级:和基础分级相似,增加18个静脉节段用于标明静脉病变部位。
举例:某患者表现下肢疼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脂肪硬化症和未愈合的溃疡。
2004年5月17日双功超声检查发现膝上和膝下段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都有返流,小腿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没有发现血栓性静脉阻塞。
CEAP基础分级是C6,S,Ep,As,p,d,Pr,CEAP高级分级是Cs2,3,4b,6,Ep,As,p,d,Pr2,3,18,13,14(2004-05-17,LⅡ)。
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
1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1994年由一个国际静脉疾病研讨委员会提出的CEAP系统是一个综合分析评价慢性静脉疾病的分类法,有利于在病例报告和评价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面统一化,对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该法于第二届泛太平洋静脉疾病研讨会(1997)得到确认,现已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
CEAP法由临床分类、病因分类、解剖分类和病理生理分类四部分组成。
临床分类采用0~6级,将各种静脉疾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在内,如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水肿、皮肤改变、溃疡等,级别越高提示症状和体征越严重。
病因分类为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
解剖分类为三个系统(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系统)18分段,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下肢静脉系统。
病理生理分类为返流性、阻塞性和返流阻塞合并性[1]。
依据CEAP法可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进行评分,从而判断下肢静脉功能状况,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下肢静脉曲张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20世纪初,Homans提出按病因不同将下肢浅静脉曲张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前者指隐-股静脉功能不全,血液从股总静脉返流入大隐静脉,逐渐破坏大隐静脉中所有瓣膜,使下肢浅静脉曲张。
后者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并提出对单纯性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
Linton提出对溃疡形成者应作小腿部交通静脉结扎术。
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些术式一直成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2]。
80年代初,Kistner提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后,许多研究转而集中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修复上,大家都比较注意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
近年来,对于浅静脉功能不全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所引起作用得到重新重视和强调。
Hanrahan等[3]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95例静脉性溃疡病人,发现16.8%仅有浅静脉功能不全,另外19%为浅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也就是说,有35%的肢体仅施以简单的隐静脉抽剥、曲张静脉切除手术即可治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
无逆流 轻度逆流 中度逆流 明显逆流 瀑布状逆流 股浅静脉近侧段 至股浅静脉远侧 $ 不超过膝平面 至腘静脉 $ 越过膝平面 直至小腿深静脉
下肢功能损害程度评分
功能损害程度
% $ ! +
无症状 有症状 有症状 有症状 无功能损害 $ 不需弹性织物支持治疗 需弹性织物支持下保持正常工作 弹性织物支持下不能正常工作
有可能是已再通的隐匿型腘静脉或小腿静脉血栓 形成后的临床表现 $
二 %病因 !@’ 分 为 9 类 (@’ )’*+D.+,C>B ’" 指 先 天 性 缺 陷 造 成 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E !E),=>)2 ’" 由非先天性和
3$ 有 9 种不同表现 (! 毛细血管扩张 )C.B>+D,.’! C>0,0 #" 持久性扩张的真皮内小静脉 $ 红色 " 内径 L $ == " 呈 线 状 或 丝 状 " 因 而 又 称 为 *0E,G.) -.,+0 +% *(2E(.+ M.J0+ 和 *C().>G -.,+0+$ " 网 状 静 脉
&LM. 分类系统规范了 &4N 的诊断 程 序 $ &4N
的诊断包括三个层面 ( 临床 ’ 功能与解剖定位及病 因 # 循序检查才能 按 &LM. 分 类 系 统 作 出 正 确 诊 断 $ 首先 # 可以从病史与临床表现作出 %& & 分类 # 并 对有无继发性病因提供线索 # 便携式超声多普勒血 流仪检测 # 对有无静脉逆流作出初步筛选 ) 第二 # 如 发现有静脉逆流存在# 需作活动时静脉压 !/>A#5/,’$H <*(’#- +$*--#$* # M4." 及 静 脉 再 充 盈 时间 !<*(’#- $*)’<*$H ,;>* #4PQ" 测定 # 是观察下肢 静脉高压的直接指标# 双功彩色超声多普勒 !R#+5*S -)/(" 可 对 静 脉 逆 流 或 阻 塞 作 出 诊 断 ) 第 三 # 上述检查尚不能区分病因 ! 原发性或继发性 "’ 确定静脉及其瓣膜结构的改变 ’ 决定是否需要及能 否手术修复等问题 # 为此 # 应选择下肢静脉顺行或 逆行造影 # 从静脉通畅性 ’ 静脉及其瓣膜的结构与 功能 ’ 病变涉及的范围作出形态学诊断 $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 -.+*/0 ,+0/1!
非 继 发 性 原 因 造 成 的 下 肢 静 脉 功 能 不 全 &@0 !0.’*+G>)2 ’" 有 明 显 的 继 发 性 病 因 " 如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静脉创伤 %外来压迫等 $ 三 %解剖 !< ’ 分为 9 类 (<0 !0/E.)1,’,>B -.,+0 ’" 病变涉及浅静 脉 &<G!G..E -.,+0’"病变涉及深静脉 &<E!E.)1*)>C,+D
!"#$ 分类系统 3@<A 分类系统由临床表现 !’B,+,’ 0,D+0 "3’% 病 因 !.C,*B*D2 "@’% 解 剖 !>+>C*=2 "< ’ 和 病 理 生 理
!E>C(*E(20,*B*D2 "A’; 个部分组成 $ 一 %临床表现 !3 ’ 分为 3%"3F 6 类 !见表 &’$
&0 即 静 脉 曲 张 !</$;)’-* <*;(- "# 是 皮 下 浅 静 脉 持久性扩张 $ 在直立位时内径 =@ >> 并呈扭曲状 #
可累及膝下或膝上隐静脉系统 # 或非隐静脉系统 $ 又称为 %</$;)*- &或 %</$;)’-;,;- &$
&@ 表 现 为 水 肿 !*B*>/"# 由 静 脉 疾 病 引 起 的 水
表%
分类
四 %病理生理 !A’ 分 9 类 $ A) !).1B/I’ 为静脉逆流 &A* !*J0C)/’C,*+’ 为 静 脉 阻 塞 &A)K* !).1B/I >+G *J0C)/’C,*+’ 为 静 脉 逆 流与阻塞并存 $
!"#$ 分类系统中 "!# 的定义 !!!!! !!!!! 在 3@<A 分类中 "@%< %A 的含义很明确 "*3+ 代
1,’,.+’2"345# 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 人群患病 率高达 !67 " 年新发病率 %8#7 "98%7 " 其 中 静 脉 性 溃疡约占 &8#7$345 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扩
张或曲张 % 腿部乏力 % 沉重 % 胀痛 " 水肿 % 皮肤营养性 改变 % 静脉性溃疡 & 涉及静脉病变范围 " 可局限于浅 静脉 % 交通静脉 % 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 起因于先天性 % 原发性或继发性 & 静脉血流动力学 改变提示下肢静脉逆流或伴有近端静脉阻塞 $ 因 此 "345 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 " 临床表现多 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 " 需要有诊断分类的 标准 "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 $ &::; 年 "美国静脉论坛 万方数据 !<=.),’>+ -.+*/0 1*)/="<4?’依据临床 %病因 %解剖 和病理生理学提出了 3@<A 分类法 !’B,+,’>B".C,*B*D!
外科理论与实践 !%%# !""# 年第 &% $% 卷第 & 期
! ! !
, 专家论坛 ,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与 !"#$ 分类系统
张柏根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 % 上海 &((((% &
关键词 ! 腿 & 静脉功能不全 & 临床 % 病因 % 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法 文章编号 !&""6!:F&" $!""# &"&!"""&!"9 中图分类号 !N#;98F 文献标识码 !<
! ! !
! "#$% &’()*+,- .$/), 01123 4’5:713 4’56718 9’:7
!$*,;)#5/ <*;(- "# 持久性扩张的真皮内小静脉 $ 蓝 色 # 内径 =7 >># 但 ?@ >># 通常呈扭曲状不同于正 常 皮 内 小 静 脉 # 因 而 又 称 为 %A5#* <*;(- &’ %;(,$/B*$>/5 </$;)*- & 和 %<*(#5*),/-;/ &$ ! 冠状静脉 扩 张 !)’$’(/ +C*5*A*),/-;/ "# 是 指 足 内 外 侧 近 内 外 踝的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 $ 呈扇形排列 # 往往是慢 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表现 # 且与溃疡好发部 位一致 $ 也可称为 %>/55*’5/$ D5/$* & 和 %/(E5* D5/$* &$
!"#$ 分类系统的不足与补充诊断 &4N 是慢性进展性疾病 # 随着病程推移 # 病情日 趋严重 #&LM. 分类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 的严重程度 $ 从 &1"&J 级 #临床表现逐级加重 ) 涉及
三个系统的静脉病变 # 较单一浅静脉病变为重 ) 有 继发性病因者 # 静脉逆流与阻塞同时存在 # 治疗上 更为复杂 $ 但 &LM. 分类系统尚不足以反映疾病的 全貌及对病人生活 ’ 工作的影响程度 $ 下列四个方 面是对诊断的补充 $ 一 ’ 临床表现评分 以 &4N 的主要临床表现 # 作 @ 级评分 !1’7 ’0 "#
肿 # 通常发生于踝周 #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水 肿相区别 $
&F 为 皮 肤 改 变 # 有 F 种 临 床 表 现 ( " 色 素 沉 着 !+;%>*(,/,;’("# 早期的皮肤改变 为 浅 黑 色 色 素 沉
着 # 常发生于踝周 # 可向小腿或足部扩展 $ # 湿疹 !*)G*>/ "# 表现 为 红 斑 ’ 水 泡 ’ 渗 出 或 鳞 屑 状 红 斑 # 常发生在邻近曲张静脉的皮肤 # 或整个下肢甚至全 身 )又称淤血性皮炎 !-,/-;- B*$>/,;,;- "$ !脂质硬皮 万方数据 症 !5;+’B*$>/,’-)5*$’-;-"# 表现为患肢皮肤局限性硬 化 #可伴有瘢痕 ’ 挛缩 # 涉及皮肤 ’ 皮下组织 # 甚至筋 膜# 是严重的皮肤改变$ 伴有急性皮下组织炎 !CH+’B*$>;,;- "时 # 局部皮肤发红 ’ 触痛 # 与丹毒或蜂 窝织炎不同 # 不伴有发热及淋巴管炎征象 $ $ 白色 萎缩 !/,$’+C;* A5/()C* #IC;,* /,$’+CH "# 定义为圆形 ’ 苍白色 ’ 周围由扩大的毛细血管或深褐色色素沉着 环绕的皮肤损害 # 溃疡愈合后的瘢痕不属于此 $
表#
类型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损害程度
征象 关闭完全 $(0120130 时无逆流 关闭不全 $(0120130 时束状逆流 关闭不全 $(0120130 时明显逆流 关闭不全 $(0120130 时瀑布状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