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中晚期、瓷器鉴赏

合集下载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个时期04/11 15:27 宁波古玩城康熙青花瓷器烧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最为丰富,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

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

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清康熙青花逐珠龙纹盖罐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二层台''或''台阶底''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

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瓷器鉴定基础知识

瓷器鉴定基础知识
弘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7、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实用版)目录1.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2.清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3.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4.清代官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正文一、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清代官窑瓷器,是指清朝时期由官方设立的窑厂烧制的瓷器。

清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官窑瓷器在此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主要是指康熙、雍正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仿制明代瓷器为主,同时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中期是指乾隆、嘉庆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在工艺和品种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是清代官窑瓷器的鼎盛时期。

晚期是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质量逐渐下滑,但仍有一些精品出现。

二、清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清代官窑瓷器在工艺、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工艺上,清代官窑瓷器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如珐琅彩、粉彩、斗彩等,使得瓷器更加精美。

品种上,清代官窑瓷器种类繁多,有碗、盘、杯、瓶、尊等,满足了宫廷和民间的各种需求。

造型上,清代官窑瓷器造型多样,既有仿古的,也有创新的,其中以乾隆时期的瓷器造型最为丰富。

纹饰上,清代官窑瓷器纹饰题材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动物等,其中以粉彩瓷器的纹饰最为精美。

三、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工艺、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

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技术精湛,品种繁多,造型优美,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被认为是清代官窑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四、清代官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清代官窑瓷器作为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者来说,了解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艺术价值等,是鉴赏和收藏清代官窑瓷器的基本功。

同时,还需要掌握清代官窑瓷器的真伪鉴定方法,避免收藏到赝品。

总的来说,清代官窑瓷器是中国瓷器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清代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清代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清代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清代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瓷器鉴定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清代瓷器鉴定方法:
1. 嘿,你知道不,看釉色可是个关键哦!就像看人的脸色一样重要。

比如说康熙时期的青花瓷釉色,那叫一个鲜亮纯净,就好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么耀眼。

如果釉色昏暗、浑浊,那可得多个心眼了,这能是好东西吗?
2. 造型也别小瞧呀!清代不同时期的瓷器造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呢。

好比雍正时期的瓷器造型,大多优雅精致,跟个优雅的绅士似的。

要是碰到个造型歪歪扭扭、奇奇怪怪的,那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呀?
3. 图案也有大学问呢!你想想,精美细腻的图案和粗糙模糊的图案能一样吗?像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图案,那叫一个细腻精美,跟艺术品似的。

如果图案模糊不清,那还能是真的清代瓷器吗?
4. 重量也能告诉你很多呀!拿在手里感受感受,真正的清代瓷器大多有一定的分量感。

就跟挑苹果一样,沉甸甸的感觉才踏实呀。

要是轻飘飘的,你不觉得奇怪吗?
5. 听声音也很重要哦!轻轻敲一敲,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瓷器质量好。

这就跟听音乐似的,好听的音乐让人心情愉悦呀。

声音沉闷沙哑的话,是不是得引起警惕呀?
6. 底足也千万别漏看啊!看看底足的工艺和落款。

清代好的瓷器底足处理得很精细,就像精心打扮过的姑娘。

要是底足粗糙马虎,那还能对吗?
我的观点结论是:只有多方面综合观察、细心品味这些细节,才能更准确地鉴定清代瓷器呀!。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清朝瓷器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过元明两代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其对于清花和斗彩的继承和发展,独创的粉彩和珐琅彩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朝瓷器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陶瓷外销,尤其西风渐进,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

清代瓷器断代小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小技巧

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艺术价值、工艺水平都非常高。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许多清代瓷器的真伪和年代都难以确定,需要一些技巧来进行断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技巧,帮助大家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首先,从胎质上看。

清早期的胎质相对来说比较粗,透光度较好;而清晚期的胎质相对比较细腻,但含铁量高,显得泛红。

观察时需要注意胎质的薄厚、光泽以及杂质的情况。

此外,观察器形也是一个重要手段。

不同时期的器形有不同的特征,如康熙早期的器形比较矮胖,而康熙晚期的器形则比较修长。

同时,纹饰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清早期的纹饰比较古拙,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而清晚期的纹饰则比较繁复,多以金彩、银彩等贵重金属为装饰材料,显得非常奢华。

其次,从款识上看。

清代瓷器的款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康熙早期的款识比较简单,多为双圈款;康熙中期的款识多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康熙晚期的款识则出现了楷书、宋体、篆书等多种形式。

而乾隆时期的款识则比较复杂,多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也有一些为六字双行或一行楷书款。

观察款识的位置、字体和形式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此外,声音也是鉴定清代瓷器的一个有效手段。

通过敲击瓷器,可以听到其发出的声音,从而判断其年代和真伪。

一般来说,新瓷器由于含水量较高,敲击时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而老瓷器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和风化,声音会比较沉闷。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初学者可以多加练习和尝试。

最后,从釉面上看也是一个重要的断代手段。

不同时期的釉面有不同的特征,如康熙早期的釉面比较细密,釉质较薄;康熙中期的釉面则比较肥厚,釉质更加细腻;康熙晚期的釉面则出现了开片的现象。

观察釉面的光泽、气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

总之,鉴定清代瓷器的年代需要综合考虑胎质、器形、纹饰、款识、声音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初学者可以通过多观察、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瓷器器型鉴赏

瓷器器型鉴赏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 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 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 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 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 宫廷大型陈设用瓷。除了传统的 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 天球瓶也开始出现,而最为珍贵 的斗彩却很少应用于天球瓶上, 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斗彩向无大 器。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 爱珍瓷雅器,于是天球瓶这一斗 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镇御窑厂奉旨 烧造出来了。
抱月瓶
•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 “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 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 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 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 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 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 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 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 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 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 。 • 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 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 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 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 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 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 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
胆瓶
• 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 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 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 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 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 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 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 追捧。 •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 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 世 • 胆瓶 • 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 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 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 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 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 超过前代。
渣斗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 唾吐物。如臵于餐桌,专用于盛载 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 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 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 渣斗在晋代开始使用,瓷质的较常 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 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 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著名。明、清 时景德镇窑也有制作,数量较多, 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而以郎窑 红等最名贵。 明清两代渣斗也被放臵于床边 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 用途有所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 有银器或漆器,堪与名窑瓷器比美。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制作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掌握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

一、看胎质清代瓷器的胎质有其特定的特点,通过观察胎质可以初步判断瓷器的年代。

清代早期瓷器胎质细腻、坚硬,颜色白中泛青;中期瓷器胎质略显粗糙,颜色偏黄;晚期瓷器胎质厚重,颜色泛白。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修整较为规整,足墙较薄。

二、看釉面清代瓷器的釉面特点明显,可以通过观察釉面来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釉面肥厚,釉色白中闪青,光泽度较高;中期瓷器釉面较薄,釉色偏白,光泽度适中;晚期瓷器釉面更薄,釉色泛黄,光泽度较差。

此外,清代瓷器的釉面常见开片现象,尤其是晚期瓷器。

三、看器型清代瓷器的器型较为丰富,不同年代的瓷器器型有所差异。

早期瓷器器型规整,线条流畅,造型古朴;中期瓷器器型略显丰满,线条较为柔和;晚期瓷器器型较为笨拙,线条生硬。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造型也有特点,如早期多为平底,中期为圈足,晚期为矮圈足。

四、看纹饰清代瓷器的纹饰丰富多彩,通过观察纹饰可以辅助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纹饰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画工精细,线条流畅;中期瓷器纹饰以花卉、虫鱼、山水等为主,画工较为简练;晚期瓷器纹饰较为粗糙,常见寓意吉祥的图案。

五、看款识清代瓷器的款识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款识来判断瓷器年代。

清代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官窑款、民窑款和寄托款。

官窑款字体规整,笔画有力;民窑款字体较为随意,笔画略显粗犷;寄托款则多用于仿古瓷器。

此外,清代瓷器的款识位置也有规律,如早期多在器物底部,中期多在器物口沿或底部,晚期多在器物底部。

总结:清代瓷器断代技巧主要包括观察胎质、釉面、器型、纹饰和款识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结合瓷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年代。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高傲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 一 1799 年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

25 岁登基,在位 60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闻名的皇帝。

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买行“宽严相济”之策,务买足国,整改吏治。

厘定各项典章制度,厚待士人,抚慰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

经济上奖赏垦荒,兴修水利。

乾隆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开疆扩土、壮大疆域,进一步达成了多民族国家的一致,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巅峰。

当时的经济、文化、手工业都达到极盛。

全国体现出一派繁华富强情景。

瓷器生产也获得了空前的繁华,特别官窑瓷器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最巅峰。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的各样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不论是工艺技巧仍是装修艺术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乾隆瓷器主假如生活用瓷、摆设赏析瓷、文房器具等。

造型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创意追求精、奇、巧,与康熙、雍正对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点。

他喜爱繁褥喧闹、华贵亮丽之风,因此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秀方面不及雍正。

但拥有华丽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只精良奇特,并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除传统外,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云南省博物馆藏陶瓷中就有 100 多件乾隆朝官窑瓷器。

本文检选数件,以飨读者。

一、摆设赏析瓷摆设瓷最早发端于北宋,模拟青铜礼器中的一些标记性器型,用近似玉器的摆设与表现形态,在日臻成熟的青瓷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达成的。

至清朝,康乾盛世,跟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御用瓷器中的摆设瓷发展抵达了巅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图 1)高 37、口径、足径 12 厘米。

撇口,长颈,鼓腹浑圆,圈足外撇,修胎精美,成滚圆形,整体造型挺秀俊俏。

胎釉白哲滋润,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制,口沿及颈部分饰海水波浪、如意云头、蕉叶、缠枝莲花及回纹,胫部及足际则饰变形莲瓣纹和卷草纹,腹部主体满绘双层缠枝莲花纹,大花,小叶,花朵鲜活饱满,枝叶旺盛繁密,枝蔓线条纤细,伸曲自然。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

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

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

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

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

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

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

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

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

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

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

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

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

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

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

清朝的宫廷陶瓷与瓷器

清朝的宫廷陶瓷与瓷器

清朝的宫廷陶瓷与瓷器清朝时期,宫廷陶瓷与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清代的宫廷陶瓷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成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发展历程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1644年-1722年)是清朝建立之初,由于一系列战乱,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相对缓慢。

但随着清朝政权稳定,康熙皇帝的登基,宫廷陶瓷开始迎来了繁荣时期。

清康熙时期的宫廷陶瓷工匠技艺精湛,制作出了众多精美的瓷器,如景泰蓝、青花瓷等。

中期(1723年-1795年)是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也是宫廷陶瓷与瓷器制作达到巅峰的时期。

乾隆时期的宫廷瓷器亮丽多彩,装饰细致精美,成为了当时各个皇家宫廷的代表作。

同时,乾隆皇帝也非常注重瓷器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工匠们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晚期(1796年-1912年)是清朝的衰落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制作逐渐衰落。

然而,晚期的宫廷瓷器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清廷宫廷文物的重要资料。

二、特点与风格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在造型、工艺和装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造型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以端庄、典雅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和谐。

同时,宫廷陶瓷的器形丰富多样,有花瓶、盘子、碗、碟等各种器型,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在工艺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制作工艺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从釉料的配制、胎体制作、造型设计到彩绘装饰,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细致入微,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装饰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有画龙、花鸟、山水等各种纹样。

装饰图案细腻精致,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

三、影响与价值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对于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代瓷器鉴赏与传承从官窑到民窑的发展演变

清代瓷器鉴赏与传承从官窑到民窑的发展演变

清代瓷器鉴赏与传承从官窑到民窑的发展演变清代瓷器鉴赏与传承:从官窑到民窑的发展演变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见证了瓷器制作和传承的辉煌。

从官窑到民窑的发展演变,不仅呈现了清代瓷器的多样风貌,也展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官窑与民窑的特点、瓷器鉴赏与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后期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为瓷器的制作和传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清代初期,由于南宋时期的“元代瓷器被毁”的历史原因,官窑的瓷器制作陷入了一段低谷。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清代中期至晚期的官窑和民窑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成为中国瓷器制作的重要时期。

二、官窑与民窑的特点1. 官窑官窑是指由清朝官方控制的瓷器工坊,负责制作供应朝廷和贵族使用的瓷器。

官窑瓷器的特点是工艺精湛、造型雅致、釉色绚丽。

其中,景德镇窑、汝窑、宜兴窑等官窑具有代表性。

景德镇窑是清代最有名的官窑之一,以青花瓷和粉彩瓷闻名于世。

它以蓝色描绘出各种纹饰,清新典雅,独具魅力。

而宜兴窑则以紫砂壶和瓷配砂器著称,其精湛的捏塑技术和独特的釉色效果成为了瓷器收藏家们的追捧对象。

2. 民窑民窑是指由私人或民间瓷器工坊制作的瓷器,其制作过程和工艺相对较简单,多以满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为主。

与官窑相比,民窑的特点是大量生产、样式多样、价廉物美。

其中,景德镇陶瓷南窑、龙泉窑等是具有代表性的民窑。

景德镇陶瓷南窑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要产品,其釉色纯正,瓷质坚韧,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而龙泉窑则出产了许多青瓷和绿瓷作品,以其独特的釉色和浓郁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三、瓷器鉴赏与传承清代瓷器的鉴赏是指对瓷器的品质、工艺、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

在鉴赏中,需要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纹饰特点等知识,以便正确评判其价值和艺术水平。

同时,在鉴赏的基础上,瓷器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承瓷器制作技艺和审美观念,将瓷器艺术发扬光大,是保护和传承中国瓷器文化的必然选择。

断代依据各朝代瓷器底足特征鉴定鉴宝入门基础学会你就是行家

断代依据各朝代瓷器底足特征鉴定鉴宝入门基础学会你就是行家

断代依据各朝代瓷器底足特征鉴定鉴宝入门基础学会你
就是行家
瓷器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观察和研究瓷器的底足特征,可以判断出其所属的朝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瓷器底足特征鉴定方法,在研究和鉴定瓷器时可以参考。

1.元代瓷器底足特征:
元代瓷器的底足形式以圈足为主,通常较厚实,底面平整。

在元代的瓷器上,通常可以看到贴有纹饰的方形足底,这是元代瓷器的特征之一、此外,元代青花瓷器的底釉一般比较粗糙,釉色较浅。

2.明代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瓷器的底足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蟠龙足、莲瓣足、鹤足等。

底面釉色一般较厚,釉质细腻光泽。

蓝色底釉青花瓷器通常釉色较深,有时还会见到有“宣德年制”等字样印刻在底部。

3.清代瓷器底足特征:
清代瓷器的底足特征多样,有花口脱胎、关公战宝马、托绣球、胎底中开等形式,其中以“花口脱胎”最为常见。

清代青花瓷器的底釉一般比较细腻,釉色均匀,而底色较为白净,釉质晶莹透亮。

4.民国时期瓷器底足特征:
民国时期的瓷器底足形式相对规范,多为鲜红色釉底,上书“中华民国”或“制造”字样,同时还常见手绘花卉纹饰,釉面光泽度较强。

需要注意的是,瓷器底足的特征是判断其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并
不是唯一的鉴定方法。

在鉴定瓷器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如器型、纹饰、釉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藏品鉴定行家,必须深入研究和积累大量实践经验。

这只是入门的基础知识,鉴宝还有很多复杂的技巧和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
和掌握。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摘要:“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因其清雅高贵,这种白底蓝彩、千年如新的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抹幽兰。

清三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关键词:青花瓷;清三代中国青花瓷始于唐①,兴于元,盛于明清。

自诞生以来,其纯洁高贵、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倍受世人青睐。

青花瓷属釉下彩范畴,系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剂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结而成。

因成品划纹呈青蓝色,故名“青花”或“青华”,又因花纹与地章蓝白相间,称“青白花瓷”。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这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②。

元代景德镇14世纪前后青花瓷器的制作,开始大批生产,产品运销国内外。

明清两代,青花瓷器都是景德镇瓷都最大宗的产品,青花瓷始终占着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③。

唐英(1682-1756)在《陶治图说》中记:“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

”其时的色调于青蓝之中又蕴含丰富的变化,浓淡散晕,青翠披离,如同水墨一般。

“清三代”瓷器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

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

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瓷器的制作。

那些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

一、康熙时期清康熙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强盛,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至此也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有所创新,也是既明代永、宣清华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

康熙青花有它独特的气质,从呈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成就。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很细腻。

清代瓷器名家及其作品鉴赏

清代瓷器名家及其作品鉴赏

清代瓷器名家及其作品鉴赏清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高峰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瓷器名家和作品留给后人珍藏,其中不乏种类丰富、造型典雅、工艺精湛的佳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清代瓷器名家及其作品鉴赏。

一、袁洪(1574-1664)袁洪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景德镇制瓷技师,他的瓷器作品被誉为“袁氏官窑”。

袁洪在制作瓷器时,常用流畅、粗犷的笔力刻画出人物、自然山水等图案,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致。

例如他的“青花山水盘”,以清爽而淡雅的色调画出了岩石嶙峋、松柏苍翠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舒爽自然的感受。

二、郎世宁(1585-1675)郎世宁是清初知名的画家和制瓷家,他的瓷器作品以品质上乘、造型精美而闻名。

郎世宁制作的“青花人物图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件盘以传统的宋代人物图作为主题,画面上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感。

此外,他的“青花山水纹高足杯”也是备受收藏家追捧的经典之作,它用细腻的青花纹样描绘出石崖悬崖、茂密的树林和淙淙的流水,展现出了自然的神韵和生动的气息。

三、王士祯(1630-1690)王士祯是清初著名的制瓷家、科学家和文化人,他的瓷器作品以简约雅致、细节精致而著称。

王士祯的“三彩描金鱼纹团花八行曲口瓶”是一件宏伟精致的瓷器杰作,它以瑰丽的三彩花鸟和金鱼纹装点瓶身,散发出怡人的生命气息和文化艺术的魅力。

此外,他的“软蓝釉件酒器”和“铜钧类画瓶”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们在造型和装饰上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和艺术感染力。

四、江苏朱子实(1669-1722)江苏朱子实是清初著名的制瓷家,他的瓷器作品以创意独特、风格清新而著名。

朱子实的“粉彩鲤鱼文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器身采用粉彩釉质,相当雅致。

画面上绘有两条游动的鲤鱼,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中间配上极具装饰性的设计,使整体美感更为突出。

另外,他的“挂镜式芝菊补进瓶”以其别致的形状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也备受赞誉。

五、江苏李士群(1687-1764)李士群是清中叶知名的制瓷家,他的瓷器作品以细腻优美、造型精致而著称。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誉为瓷器中的经典之作。

在鉴定清代瓷器时,断代技巧是极为重要的,这些技巧能够帮助鉴定者准确地确定瓷器的时代,从而准确地评估其价值。

清代瓷器主要分为清代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时期的瓷器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要准确地断代清代瓷器,首先需要对不同时期的瓷器进行充分了解,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断代技巧:一、釉面1. 早期清代瓷器釉面普遍较为粗糙,而中期和晚期的瓷器釉面则通常更加细腻光滑。

通过观察釉面的质地和光泽度,可以初步判断出瓷器的时代。

2. 早期清代瓷器的釉面通常呈现出米面纹或橘皮纹,而中期和晚期的瓷器则多为均匀细腻的釉面,没有明显的纹路。

二、胎体2. 中期清代瓷器的胎体常常带有青花底色或黄褐底色,而晚期的瓷器则多为乳白色或纯白色的胎体。

三、造型和装饰1. 早期清代瓷器的造型多为朴素简约,装饰多为青花或红彩,图案简单明了。

中期和晚期的瓷器则注重雕刻和装饰,常见的有粉彩、釉里红等技法。

2. 早期清代瓷器的底部常常有“大清乾隆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等款识,而中期和晚期的瓷器则常常有底款的款识和题识,帮助确定其时代。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清代瓷器断代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准确鉴定一件瓷器的时代,还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只有在多方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瓷器爱好者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清代瓷器的魅力。

第二篇示例: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在此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可以与唐代、宋代相媲美。

清代瓷器在外形、釉色、纹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市场上存在很多仿造的清代瓷器,因此对于瓷器的断代技巧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清代瓷器断代技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清代瓷器的断代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风格。

清代瓷器在设计上延续了明代风格,但在形制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早中晚期、瓷器鉴赏:清朝时期陶瓷文化、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

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

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3釉面:清代瓷器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

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

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

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4纹饰:清代瓷器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

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5图案: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6底部: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7款识: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

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

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简析清代各朝的陶瓷特征顺冶顺冶一朝经历17年。

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过渡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

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或者把明末崇祯青花瓷归为顺治青花,或者将顺治青花瓷中质地细腻、青花发色翠蓝的“上品器”归为康熙时期。

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铭有“大清顺治年制”的官窑款瓷,以及带顺治干支纪年款的顺治瓷器来看,虽然数量有限,但为我们提供了顺治瓷器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

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

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

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

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

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

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

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

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

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

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

康熙早期以此为主。

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

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佳。

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汉族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

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

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等。

:雍正雍正一朝经历13年。

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

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

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

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

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

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

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

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

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

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

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

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

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

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

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

青哥窑较为普通。

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

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

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

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

粉彩以白地为主。

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

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

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

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嘉庆嘉庆一朝经历24年。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不思进取。

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

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

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

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

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

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

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

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

一切才从头开始。

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道光一朝经历30年。

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

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

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

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

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

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

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

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

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

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

“大清道光年制”。

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

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

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

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

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

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

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

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

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

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

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

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

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

彩瓷(尤其是粉彩)。

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咸丰咸丰一朝经历10年。

景德镇陷入战乱。

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

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

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

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

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

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

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

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

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

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

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

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

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

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咸丰五年后作品。

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

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宣统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

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

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

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

从传世品看。

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

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

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

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

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

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

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

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