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8.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9.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1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

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4.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5.英国历史学家马世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6.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

……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C.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D.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7.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8.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B.列强办厂的特权C.开放的口岸D.赔款的数额9.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10.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11.日人不但在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

高一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

其中,推行郡县制是政治上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是经济上的统一,修建长城则是军事上的防御措施。

因此,选项D包含了所有正确的措施。

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答案:B解析: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则没有达到这样的盛世。

二、填空题3. 清朝入关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军机处解析:清朝入关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国家大事,是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一次大规模航海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展示明朝的强大。

同时,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交流与贸易。

三、简答题5. 请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

答案: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段时期。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推行儒家思想,加强道德教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解析: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文帝和景帝通过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思想,加强道德教化,提高了人民的道德水平。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四、论述题6. 分析“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谐的一段时期。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民众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执政官2.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执政官制度3.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重要的程序。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重要方式B.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C.公民大会的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D.辩论氛围利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5.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B.轮番而治C.三权分立D.依法治国6.雅典民主运作方式中的任期制和选举制最早产生于( )A.君主制时期B.贵族制时期C.梭伦改革时D.克里斯提尼改革时7.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他在位时期( )A.废除了债务奴隶制B.实行差额选举公职C.确立“陶片放逐法”D.给予公职人员津贴8.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 )A.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津贴B.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C.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D.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10.“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方式。

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法”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个方针是(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

这里“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含义是(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上海公报》5.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6.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7.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8.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

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

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D.郡县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0年D. 公元前200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唐高宗答案:B3.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常洛答案:A4. 清朝的建立者是:A. 皇太极B. 努尔哈赤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6.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刘向答案:C7. 唐朝的都城长安位于今天的: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洛阳答案:B8. 元朝的疆域最远到达:A. 欧洲B. 印度C. 东南亚D. 中亚答案:A9.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是:A. 100艘B. 200艘C. 300艘D. 400艘答案:C10.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于:A. 康熙年间B. 雍正年间C. 乾隆年间D. 嘉庆年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________。

答案:唐玄宗3.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疆域达到了最大,其疆域包括了今天的________。

答案:新疆4. 明朝的永乐年间,编撰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5.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其他学派的学说,只推崇儒家学说。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选拔的人才类型是:A. 军事人才B. 文学人才C. 政治人才D. 经济人才答案:C解析: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是选拔政治人才,以补充官僚体系。

3. 下列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海禁政策完全禁止了海上贸易B. 明朝海禁政策仅针对外国商人C. 明朝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D. 明朝海禁政策完全开放了海上贸易答案:C解析:明朝海禁政策并非完全禁止海上贸易,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贸易,但同时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4.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B.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C.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D.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止了与外国的交流答案:B解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但并未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辛亥革命彻底解决了中国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并未彻底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______。

答案:文字2.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考试科目主要包括明经、进士和______。

答案:明法3. 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往来受到限制,但同时也促进了______的发展。

答案:国内贸易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在______年。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5.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

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7.《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

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8.“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9.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2.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B.政府都对议会负责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3.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是国家元首”4.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5.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6.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7.某个电影中有以下情节,“在市政厅门前,正对着大门搭了一个大讲台……讲台前面旌旗招展,其中有些三色国旗,但全部镶成红边——人民政权的标志。

人山人海的广场上人们唱起歌来,乐队高奏《马赛曲》,号声响亮……”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反映的可能是哪一时期的历史大事(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五十年代D.19世纪六十年代8.法国1875年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C.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D.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9.某部历史纪录片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词“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户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统一了度量衡D.统一了法律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3.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B.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D.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5.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B.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C.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6.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D.天人感应8.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0.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总分:9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家的集权思想B.儒家的民本思想C.墨家的非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2.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A.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B.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3. 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4. 下表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代不课户不课口课户课口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4521848053010407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447009885349280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146195877585822370799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从祀于孔庙,而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符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2.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3.1947年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形势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克里姆林宫的走卒取得政权。

”出于这种认识,美国采取了(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D.分裂德国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5.“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6.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7.“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英国被允许加入共同市场,欧洲就有可能被大西洋组织所并吞,而大西洋组织是受美国管理的。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2.“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建立经互会3.“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各自组建了军事集团,其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领导者是( )A.英国B.美国C.苏联D.法国4.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5.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其“火药味”的表现是( )A.朝鲜战争B.海湾战争C.美国轰炸南联盟D.北约轰炸利比亚6.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苏联B.德国C.美国D.法国7.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B.马歇尔计划C.丘吉尔“铁幕演说”D.杜鲁门主义8.下列材料表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许多地区,尤以北部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欲使希腊成为自足、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4.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写道:“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 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

”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里克利D.庇西特拉图6.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 )A.公民B.政治C.城邦D.民主7.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8.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2.《布雷顿森林协定》最早的倡导国不包括()A.苏联B.美国C.中国D.新加坡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得益于()①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②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③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④科技领先创新能力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作用是()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②确立了战后美国始终如一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是()A. B.C.D.6.“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②美国由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美国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5以上的投票权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7.“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表现是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键职务由美国人担任②美国取得对以上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最大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下面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美国等国家1947年签署B.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C.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世界经济体系9.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上述数据说明()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10.为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罗马实行贵族共和制时期,罗马的决策机构是( )A.执政官B.公民大会C.元老院D.保民官2.决定罗马共和国走向帝制的因素是( )A.屋大维热衷于专制独裁B.《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C.统一大帝国的需要D.镇压奴隶起义的需要3.“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D.重视良好道德培养4.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A.树立皇帝的权威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D.传播基督教教义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6.对下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保障了雅典的民主制B.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C.主要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D.是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7.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8.《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如果手或者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每逢佳节倍思亲。

”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2.汉武帝时期划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B.管理地方行政C.掌管地方军事D.监察地方政治3.下列各项措施中是西汉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相同点的是()A.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B.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C.设刺史监督地方D.地方财赋大多运往京师4.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5.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6.下列关于下图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战使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B.海战发生于黄海C.“致远”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邓世昌D.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7.如图是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建校十周年(1934年6月16日)的文物——紫铜墨盒,盒面上书有“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何以对民族,何以对国家”的铭文。

对此文物产生背景解读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国民党抗战政策彻底转变D.中日之间民族矛盾逐步上升8.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C.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D.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9.“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高考真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2.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4.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3.“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4..在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A.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专制皇权趋向强化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7.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

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且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A.秦朝的郡县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明朝的内阁制D.清朝的军机处8.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9.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

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

这反映明初()A.政府注重宣传宗教自治的思想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C.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10.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神遇,其父往视,“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四岁时,有善相者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意在推动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B.为皇权的来源罩上了神圣的外衣C.中国皇帝都被看作龙的传人D.天人感应说是对皇权的最好注脚11.《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年龄)。

”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选官对象必须在四十岁以上B.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C.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D.杜绝了选官过程中的舞弊现象12.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C.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D.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二、连线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

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

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

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

……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一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作者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郡县制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2.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答案】D【解析】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3.“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比举孝廉进步,唐代的科举制没有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所以选D【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科举制4..在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A.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专制皇权趋向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与“在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不符;B项与“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不符;C项与“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不符;由材料可知监察制度的监督范围由王室变为宰相和政府可看出皇权是不断加强的,故本题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演变趋势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大意为:立贤能者为君胜于立长者,量才干任用胜于凭资格,但是最终还是不能用这些措施来实施,因为害怕这样做让人有借口而轻易发起争端,这种弊端实在更加大了。

因此王国维指出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但是最后更加确定地认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有比弱点更加明显的优势,所以作者主要强调了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优越性,因此排除A选项,B选项更符合题意。

C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违背;D选项说法错误,制度的好坏主要根据情况而定,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