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有答案.docx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填空题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还需记录(日期和时间)。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读数时应(平视)。
6、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7、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0、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总复习知识要点(知识清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9、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强,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弱。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2、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_______中得到的。
3、在耳朵的各个部分中,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_______。
4、雄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雌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马铃薯是富含________的食物。
肥肉等食物富含________。
6、一呼一吸算_______次呼吸。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_______。
8、我们可以从_______、小车制作、_______、展示讲解和_______这些方面来评估设计制作的小车。
9、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___。
10、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A.飞翔B.用鳃呼吸C.潜水2、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3、有些岩石上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样的岩石叫()。
A.化石B.浮石C.板岩4、一呼一吸算呼吸()。
A.一次B.两次5、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会亮的是( )。
A.B.C.D.6、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 ),所以灯亮了。
A.通路B.断路C.短路7、当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最可行的是()。
A.迅速用手把触电者拉开B.迅速切断电源,用绝缘体挑开电线C.迅速用刀割断电线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9、下列食物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熟了吃的是( )。
A.萝卜 B.猪肉 C.玉米10、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全套精品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2、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听听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已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2、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3、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再放开,皮筋就会发出声音。
4、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6、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姓名: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复习题 打印版
实用文档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姓名: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实用文档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钢尺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在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比如,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来改变音高;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我们吸气时,空气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呼气时,气体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使我们的呼吸更顺畅。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初步消化。
通过食道,食物进入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这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大肠则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合理的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拉力、推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取消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知识要点复习资料一、填空。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雾、冰雹)等。
天气的特征包括(云量、气温、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2、人们常常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云是由许多(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层云扁平层状灰色,底层云,常与雨天有关;积云棉花状灰白色,中层云,与雷阵雨天相关,卷云白色羽毛状,高层云(小冰晶组成),常为晴天。
3、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这时的风向是(西北)风。
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它有3~4个风杯。
气象学家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0级无风青烟直上;1级轻风炊烟飘动;2级微风树叶沙沙响;3级柔风红旗飘动;4级树枝摇;5级小树摇;6级难以打伞;7级迎风走路难;8级树枝断;9级瓦片飞;10级树连根拔起;11、12级陆上很少见。
5、(雨量器)是测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小雨小于9.9毫米;中雨10~24.9;大雨25~49.9;暴雨50~99.9;大暴雨100~249.9;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的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松果鳞片开合、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都可以预测天气。
6、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分离出来。
7、通过(搅拌、压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汽水、啤酒)等饮料中溶解了气体二氧化碳。
9、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固体(食盐、白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液体(洗发水、洗洁精、醋、胶水、酒精)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水能溶解(5)克小苏打。
不能继续溶解可溶物质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10、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沙子、面粉、食用油等),它们与水的混合物会沉淀,食用油加入(洗洁精或洗调剂)后可以溶解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教科版)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详见书本)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7.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搅拌棒,搅拌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了二氧化碳。
2-4.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2-5.碾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重点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先沉入水底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扩散较快散较快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4.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