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倡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秉公用权”,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要求,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积极参加这次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秉公用权”教育活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学习和听取本单位领导、同事在“秉公用权”讨论会上的发言,使我很受教育和启发,感触很深。下面就“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可以造福人民;以权谋私,就会祸害人民。俗话说:“为官廉为本。”党员干部要保持身心健康,灵魂纯洁,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知荣明耻、行荣抑耻,清心寡欲、克己奉公,这样既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仆,又能成为闪光放彩的标杆,也就可以用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
基础抓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要自
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
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员干部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思想文化冲击下不困惑,在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不失节,就应该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大不移公仆心、位高更知责任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思想源头上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从政为官的根本问题。
三、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到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原则规定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职权范围的事坚决不插手。不然的话,手中权力就可能用错用偏,看起来是为了党的建设,实际上却违规越轨,就会妨碍整体,影响全局,也有可能在谋取私利。
四、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仅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党员干部不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资历多老,都应该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组织监督之外。党组织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依靠党内监督制度,及
时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广开言路,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群众意愿的有效监督形式,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力,保护群众的监督热情,在有效监督中密切上下关系、群众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成为让党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五、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两袖清风,执政才能执得好。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不仅要管住自己,还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党员干部都不能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能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根本原因就是党始终要求党员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党员干部犯错误,恰恰都是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不能秉公用权、不能廉
洁从政有关。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因此,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始终都应抓住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这个关键。
六、秉公用权更要勤政为民,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格尽职守,尽职尽责。各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失职、渎职、就是犯罪。自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勤政爱民,爱岗奉献,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总之,党员干部只有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滕丙玉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