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是在医学领域中对手术切口分类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它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手术切口的风险,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下面将对手术切口分类和伤口愈合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分类是根据手术切口的性质和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切口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根据国际切口分级系统,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I类切口:正常手术过程中经过皮肤和黏膜的切口,没有感染风险。
例如常见的阑尾切口。
2. II类切口:正常手术过程中经过非感染性脏器(如肺、肝、胆囊等)的切口,有一定感染风险。
例如胆囊切口。
3. III类切口:感染性部位的手术切口,有较大感染风险。
例如胃肠道手术切口。
4. IV类切口:有明显感染、脏污或败血症等情况的手术切口,感染风险最高。
例如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创伤切口。
二、伤口愈合分级伤口愈合分级是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愈合不良的情况。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I级愈合:伤口组织完全愈合,无感染、红肿等症状,没有渗液或分泌物。
创口愈合线整齐,没有过度张力或瘢痕形成。
2. II级愈合:伤口表面有较小的切口裂缝,创口边缘有轻度红肿,伤口底部有轻度渗出。
创伤面愈合时间较长,但无感染迹象。
3. III级愈合:伤口存在明显切口裂缝,创口边缘红肿明显,伤口底部有渗出液。
有轻度感染迹象,但未导致严重并发症。
4. IV级愈合:伤口未愈合或愈合不良,创口裂缝严重,有感染迹象,严重红肿、疼痛,并有渗液或分泌物。
可能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感染或死亡组织形成等。
伤口愈合分级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在医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于准确评估手术切口的风险和判断伤口愈合情况至关重要。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一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小于2.5cm2;
②切口边缘紧合、有弹性;
③切口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如痒、分泌物、表皮萎缩;
④切口拨开后出现红润而健康的深层组织表面。
二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小于5cm2;
②切口缘较松,无明显弹性;
③切口带有痒、轻微分泌物,但组织无明显萎缩、破损;
④切口拨开后,出现皮肤层重度红晕,但无明显发炎反应。
三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大于5cm2;
②切口缘融合不良,有明显的张力和拉痛;
③切口处边缘部分炎性渗出物,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出现萎缩;
④切口拨开后呈现发炎的严重反应。
切口的分类及切口愈合的分级
切口的分类及切口愈合的分级
切口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切开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切口,根据其位置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切口:
1. 中线切口:切口位于腹部的正中线,常用于腹腔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和腹部开放手术。
2. 斜切口:切口呈斜线,用于手术需要更好的暴露操作区域,常见于乳房手术和颈部手术。
3. 水平切口:切口位于水平方向,通常用于胸腔手术和腰椎手术。
4. 曲线切口:切口呈弧形,常用于瘢痕修复手术,如妇科手术中的剖宫产手术。
切口愈合按照愈合情况的好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级:
1. 一级愈合:
切口两边的组织紧密拢合,愈合迅速,切口周围皮肤没有明显红肿和渗液,切口边缘无组织溢出。
这是最理想的愈合情况。
2. 二级愈合:
切口愈合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创面感染或分离,切口周围可能出现轻度红肿和渗液,这种情况下创面愈合速度较慢,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和照顾。
3. 三级愈合:
切口较大,愈合过程中出现了创面感染或坏死的情况,需要清创、换药等治疗措施。
切口的愈合速度较慢,可能需要延长康复时间。
切口的分类及愈合情况的分级,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和评估切口手术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措施,确保切口的良好愈合。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甲Ⅰ/乙Ⅰ/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Ⅱ/乙Ⅱ/丙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沾染切口/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Ⅲ/乙Ⅲ/丙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有的统计人员对此也概念模糊,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结合我院在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与同行们共同借鉴。
1、不属统计范围内手术切口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如鼻息肉摘除术、扁机体剥离术(挤切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大面积烧伤清创术、脸板腺囊肿刮除术、各类切开引流术等均不属统计范围。
对于这些手术切口,概念明确,相对容易掌握,但有一些切口则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如某病例,病案首页记载手术名称是双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分类Ⅰ类。
仅从病案首页看切口分类是正确的,但查阅病案有记载:“术后第四天伤口愈合好、无红肿、无渗出,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之袁州冬雪创作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纵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含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推拿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切口分类/ 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杰出Ⅰ/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杰出Ⅱ/乙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Ⅱ/丙沾染切口/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杰出Ⅲ/乙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Ⅲ/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尺度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尺度掌握欠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停止讨论.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2 把Ⅱ类能够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方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能够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 别的,皮肤灭菌不容易完全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分歧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吐露在感染物中或临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显然分歧错误.二、不属统计范围内手术切口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出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如鼻息肉摘除术、扁桃体剥离术(挤切术)、鼻中隔粘膜下改正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大面积烧伤清创术、脸板腺囊肿刮除术、各类切开引流术等均不属统计范围.对于这些手术切口,概念明白,相对容易掌握,但有一些切口则要根据情况详细分析.如某病例,病案首页记载手术称号是双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分类Ⅰ类.仅从病案首页看切口分类是正确的,但查阅病案有记载:“术后第四天伤口愈合好、无红肿、无渗出,革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术后第十天右侧伤口腋下有积水感,查见右腋下皮肤隆起,触之软,思索积液,拆线数针挤出黄色液体5 ml ”根据病案记载可鉴定切口愈合欠好有缺陷,为乙级愈合.但由于为引流切口并已超出48小时,已不属切口统计范围之内,因此这一病例应不再统计.三、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如一病例,病案首页记载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Ⅲ类切口乙级愈合.查阅病案时有记载“术后第七天换药见切口隆起,表皮已愈合,扩开切口后约10 ml黄白色粘稠脓液流出,脓腔位于肌层,给予清洗引流.”病案中清楚记载有化脓感染情况并切开清洗引流,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丙级愈合.但医师认为,这是一例化脓性阑尾炎病例,化脓又来自肌层,与自己是化脓性阑尾炎有关,表皮愈合是好的,应计乙级愈合,实际上在鉴定切口分类时将此手术计为Ⅲ类切口就已经对化脓性阑尾炎停止过描绘,愈合情况则应按愈合尺度停止鉴定,不该将切口分类与愈合等级二者混淆.无论哪类手术切口化脓都应计为丙级愈合. 第二种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一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例,病案首页记载:“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病历中记载:术后第6天“切口红肿”,术后12天出院.而出院小结中未对切口愈合、拆线等情况作详细描绘.切口感染出现症状一般5~7天完全表示出来,但常常由于术后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少数病人在术后一、二月甚至数月才出现化脓感染,这一病例病案虽未作详细描绘,但术后第6天切口红肿,说明已有感染症状,由此可鉴定为愈合欠佳或者愈合有缺点,应计为乙级愈合.四、切口分类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把Ⅲ类切口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这些手术由于已临近感染区或者组织直接吐露于感染物属污染切口.这类手术分歧于单纯的空腔脏器手术,故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不准,又如口腔科的先天性腭裂修补术等口腔手术由于与口腔通连应为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也不准.第二种:Ⅱ类切口计为Ⅰ类切口.如把普通外科的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泌尿外科的睾丸鞘膜修补术、创伤骨科的断指再植术等计为Ⅰ类无菌切口.在这些手术中空腔脏器手术由于能够受空腔脏器内容物的污染应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别的,皮肤灭菌不容易完全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第三种: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如把白内障吸出术、颅咽管瘤切除术等计为Ⅱ类能够污染切口,眼科、神经外科的非外伤手术一般是有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的手术,应为Ⅰ类无菌切口.根据卫生手下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节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作了明白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清洁切口,Ⅱ类为清洁-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Ⅳ类为感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同时还规定,“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坚苦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克不及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克不及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因此各级医师以及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才干有章可循,也才干做到对切口分类、愈合等级按统一尺度予以鉴定.。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_百度文库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为无菌切口,u类为可能污染切口,川类为污染切口。
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I”者以u”计,不能确定为u”者以加”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1、清洁切口,用I ”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U ”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血”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U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I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切口分类和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被分为一类切口、二类切口、三类切口。
愈合等级被分为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
一、手术切口
1、一类切口:一类切口通常指的是没有污染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手术切口。
2、二类切口:二类切口为可能污染的切口手术,如开腹胆囊手术,此种手术前应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
3、三类切口:三类切口通常指的是污染创面较大的手术,常见于急诊创伤等。
二、愈合等级
1、甲级愈合:甲级愈合通常指的是伤口愈合较好,并且未出现感染、化脓等情况,愈合后皮肤组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斑痕。
2、乙级愈合:乙级愈合通常指的是伤口出现炎症,可能表现为有脂肪液化的情况,但伤口并没有出现脓肿,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应定期对切口进行换药,保持组织干燥。
3、丙级愈合:丙级愈合通常指的是伤口已形成脓肿,建议对切口进行清创处理,将局部的脓肿切开引流,并将坏死组织清除。
丙级切口愈合后可能还会形成明显的疤痕。
最新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精品课件)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Ⅰ/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Ⅱ/乙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Ⅱ/丙沾染切口/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Ⅲ/乙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Ⅲ/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Ⅰ 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 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 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 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切口分类 / 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 / 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Ⅰ / 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Ⅰ / 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 / 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Ⅱ / 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Ⅱ / 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切口愈合良好/感染切口甲 / ⅢⅢ类切口Ⅲ / 乙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Ⅲ / 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在医学领域中,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评估手术效果、预测伤口恢复情况以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手术切口的分类。
手术切口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切口,也被称为清洁切口。
这类切口通常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手术所产生的,比如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手术部位没有炎症,也没有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二类切口,属于清洁污染切口。
比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
手术部位存在少量的污染,但没有出现化脓性感染。
三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像是开放性创伤手术、化脓性腹膜炎手术等。
切口部位已经存在明显的污染,或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污染。
接下来,再看看伤口愈合的分级。
伤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这是最理想的愈合状态。
伤口愈合良好,没有不良反应,即没有红肿、积液、化脓等情况,伤口边缘整齐对合。
乙级愈合,意味着伤口愈合处有炎症反应,比如出现红肿、硬结、积液等,但没有化脓。
丙级愈合,是最差的一种愈合情况,伤口出现化脓,需要切开引流等处理。
手术切口的分类和伤口愈合分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类切口更有可能实现甲级愈合,而三类切口出现乙级甚至丙级愈合的风险相对较高。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和分级的因素众多。
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身体的修复能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年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老年人的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弱,伤口愈合速度通常比年轻人慢。
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细程度同样关键。
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是否严格、切口的大小和形状设计是否合理、缝合技术是否得当等,都会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
如果手术中对组织的损伤较大,或者止血不彻底,都可能增加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
术后的护理对于伤口愈合也至关重要。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和饮食,都有助于促进伤口的良好愈合。
手术与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全解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手术切口分类 • 切口愈合评级 • 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与控制 • 抗生素在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的临床
• 典型案例分析
01
手术切口分 类
清洁切口
01
手术时完全无菌,且手术过程中 无污染机会的切口。如甲状腺大 部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切口感染是指发生在术后30天内的切口处疼痛、红肿、发热、有分泌物 或组织液渗出,以及局部压痛、发红、发热等体征,并伴有全身症状( 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
切口感染的预防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及时更 换敷料等。
03
切口感染的处理
及时拆除缝线,引流脓液或渗出物,定期换药,应用抗生素等。
04
抗生素在围手术期
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目的和指征
目的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指征
对于清洁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建议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予单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 清洁-污染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应在术前给予单剂量抗生素,并在术后48小时内继续使用。 对于污染切口,如阑尾切除术、肠梗阻坏死肠管切除等,应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案例二:清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清洁切口定义
清洁切口是指缝合的无菌 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 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
愈合不良原因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肥胖、糖尿病、使用免疫 抑制剂等。
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 施,如加强营养支持、控 制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等。
案例三:如何预防剖宫产术后SSI的发生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切口分类 Ⅰ类切口
Ⅱ类切口
Ⅲ类切口
切口分类/愈合级别
Ⅰ/甲 Ⅰ/乙 Ⅰ/丙
Ⅱ/甲 Ⅱ/乙 Ⅱ/丙
Ⅲ/甲 Ⅲ/乙 Ⅲ/丙
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
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感染切口 / 切口算准确性。如果统计人员对病案首页项目不加分析地搜 集,就容易把糟粕当精华,计算出来的指标也失去了真实意义,甚至给领导决策造成误导。 同时又由于统计人力的限制,不可能通读每份病案。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分析病案首页与 查阅病案相结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普通外科手术一般拆线时间为 7 天,当首页的出 院日期与手术日期之差超过一般拆线时间,就应考虑切口愈合有情况,并有的放矢地查阅病 案有关部分。又如出院诊断为肾结石,手术名称为肾结石切开取石术,切口分类Ⅰ级,因首 页中出院诊断与手术名称都很明确,说明切口分类填写不准,这时纠正切口分类即可,不需 再查阅病案。 4.2 重点把关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 过 48 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如鼻息肉摘除术、扁机体剥离术(挤切术)、鼻 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大面积烧伤清创术、脸板腺囊肿刮除术、各类切开引 流术等均不属统计范围。对于这些手术切口,概念明确,相对容易掌握,但有一些切口则要 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如某病例,病案首页记载手术名称是双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分类Ⅰ类。 仅从病案首页看切口分类是正确的,但查阅病案有记载:“术后第四天伤口愈合好、无红肿、 无渗出,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术后第十天右侧伤口腋下有积水感,查见右腋下皮肤隆起, 触之软,考虑积液,拆线数针挤出黄色液体 5 ml ” 根据病案记载可鉴定切口愈合不好有缺 陷,为乙级愈合。但由于为引流切口并已超过 48 小时,已不属切口统计范围之内,因此这 一病例应不再统计。 2、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之迟辟智美创作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把持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②陈腐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推拿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Ⅱ/乙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Ⅲ/乙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Ⅲ/丙感染切口 / 切口化脓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品级鉴定原则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品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品级标准掌握欠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品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呈现的问题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纯真甲状腺切除,乳腺部份切除,内眼手术,纯真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沛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纯真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需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另外,皮肤灭菌不容易完全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分歧于纯真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流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分歧毛病.二、不属统计范围内手术切口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早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份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越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如鼻息肉摘除术、扁桃体剥离术(挤切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年夜面积烧伤清创术、脸板腺囊肿刮除术、各类切开引流术等均不属统计范围.对这些手术切口,概念明确,相对容易掌握,但有一些切口则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如某病例,病案首页记载手术名称是双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分类Ⅰ类.仅从病案首页看切口分类是正确的,但查阅病案有记载:“术后第四天伤口愈合好、无红肿、无渗出,革除引流管加压包扎.术后第十天右侧伤口腋下有积水感,查见右腋下皮肤隆起,触之软,考虑积液,拆线数针挤出黄色液体5 ml ”根据病案记载可鉴定切口愈合欠好有缺陷,为乙级愈合.但由于为引流切口并已超越48小时,已不属切口统计范围之内,因此这一病例应不再统计.三、愈合品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如一病例,病案首页记载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Ⅲ类切口乙级愈合.查阅病案时有记载“术后第七天换药见切口隆起,表皮已愈合,扩开切口后约10 ml黄白色粘稠脓液流出,脓腔位于肌层,给予清洗引流.”病案中清楚记载有化脓感染情况并切开清洗引流,是典范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丙级愈合.但医师认为,这是一例化脓性阑尾炎病例,化脓又来自肌层,与自己是化脓性阑尾炎有关,表皮愈合是好的,应计乙级愈合,实际上在鉴定切口分类时将此手术计为Ⅲ类切口就已经对化脓性阑尾炎进行过描述,愈合情况则应按愈合标准进行鉴定,不应将切口分类与愈合品级两者混淆.无论哪类手术切口化脓都应计为丙级愈合. 第二种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一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例,病案首页记载:“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病历中记载:术后第6天“切口红肿”,术后12天出院.而出院小结中未对切口愈合、拆线等情况作详细描述.切口感染呈现症状一般5~7天完全暗示出来,但经常由于术后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少数病人在术后一、二月甚至数月才呈现化脓感染,这一病例病案虽未作详细描述,但术后第6天切口红肿,说明已有感染症状,由此可鉴定为愈合欠佳或者愈合有缺点,应计为乙级愈合.四、切口分类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把Ⅲ类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由于已邻近感染区或者组织直接流露于感染物属污染切口.这类手术分歧于纯真的空腔脏器手术,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禁绝,又如口腔科的先天性腭裂修补术等口腔手术由于与口腔通连应为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也禁绝.第二种:Ⅱ类切口计为Ⅰ类切口.如把普通外科的胃年夜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泌尿外科的睾丸鞘膜修补术、创伤骨科的断指再植术等计为Ⅰ类无菌切口.在这些手术中空腔脏器手术由于可能受空腔脏器内容物的污染应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另外,皮肤灭菌不容易完全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第三种: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把白内障吸出术、颅咽管瘤切除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眼科、神经外科的非外伤手术一般是有充沛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的手术,应为Ⅰ类无菌切口.根据卫生手下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对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品级作了明确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清洁切口,Ⅱ类为清洁-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Ⅳ类为感染切口.愈合品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同时还规定,“对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因此各级医师以及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才华有章可循,也才华做到对切口分类、愈合品级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
手术与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
Ⅳ类 (污秽-感染) 切口
手术 切口 分类
Ⅰ类 (清洁) 切口
Ⅲ类 (污染) 切口
Ⅱ类 (清洁-污染) 切口
Ⅰ类(清洁)切口 :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 消化及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Ⅲ类(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 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 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
Ⅲ IV
四.小结
1.手术和切口分类? 2.切口愈合评级的评估? 3.回答课前的思考题?
切口分类
Ⅰ “Ⅰ/甲” 无菌切口愈合良好
Ⅱ
“Ⅱ/甲” 清洁- 污染切口愈合 良好
“Ⅲ/甲” 污染口愈合良好 “IV/甲” 感染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 清洁-污染切口愈合 欠佳
“Ⅲ/乙” 污染切口愈合欠佳 “IV/乙” 感染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 清洁-污染切口切口 化脓
“Ⅲ/丙” 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IV/丙” 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 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甲”级愈合
“乙”级愈合
“丙”级愈合
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
愈合欠佳, 愈合处有炎 症反应,如 红肿、硬结、 血肿、积液 等但未化脓。
切口化脓, 需切开引流 。
愈合分级 甲 乙 “Ⅰ/乙” 无菌切口愈合欠佳 丙 “Ⅰ/丙” 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手术与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 周超辉
阑尾炎切除术的切口是哪类切口?
教学目标
1
掌握 手术切口愈合评级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
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甲” 清洁- 污染切口愈合
良好 “Ⅲ/甲” 污染切口愈合良好 “IV/甲” 感染切口愈合良好
乙
“Ⅰ/乙” 无菌切口愈合欠佳
“Ⅱ/乙” 清洁-污染切口愈合
欠佳 “Ⅲ/乙” 污染切口愈合欠佳 “IV/乙” 感染切口愈合欠佳
丙
“Ⅰ/丙” 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Ⅱ/丙” 清洁-污染切口切口
手术与切口分类及愈合评级
人民医院手术室 白艳
阑尾炎切除术的切口是哪类切口?
教学目标
1
2
掌握 手术切口愈合评级
重点
熟悉 手术切口分类
难点
3
了解 手术的分类
一.手术分类
按病情缓急分类
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按手术目的分类
诊断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
二.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operative incision)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 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甲”级愈合
“乙”级愈合
“丙”级愈合
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
愈合欠佳, 愈合处有炎 症反应,如 红肿、硬结、 血肿、积液 等但未化脓。
切口化脓, 需切开引流 。
愈合分级 切口分类
Ⅰ Ⅱ Ⅲ IV
甲
化脓 “Ⅲ/丙” 污染切口切口化脓 “IV/丙” 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四.小结
1.手术和切口分类? 2.切口愈合评级的评估? 3.回答课前的思考题?
Ⅳ类 (污秽-感染)
手术 切口 分类
切口
Ⅰ类 (清洁)
切口
Ⅲ类 (污染)
切口
Ⅱ类 (清洁-污染)
切口
Ⅰ类(清洁)切口 :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 消化及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Ⅲ类(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 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 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