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校训

合集下载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51页PPT文档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51页PPT文档
大学有四项功能:知识传承,知识创新,社会 服务,国际交流。
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勒.陆登庭认为“21世纪高等教育最 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 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 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二是 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 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习对复杂世界进行分析和道德判断, 使他们对自己、对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好的理解。”
二、校风、校训
三、校史、校情与大学教师职业培训
一、新时期高等学校的使命、理念与校风
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新世纪经济科技 发展和社会进步,正面临着如何在人口大 国建立能为公民提供上大学的公平机会的 开放型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深化教 育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能持续发展的 高质量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有中 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二、校风、校训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1、校风
群体---风气、风尚----事业成败。优良校风是 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期盼。
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精 心培育和凝练,成为师生群体品格,社会认可的 治学、育人、创新的风貌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是一个学校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的直观反映。校 风是学校稳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培养 目标和办学水平的体现,是优良学风、教风传承 和提升的根本保证。
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并显示出自 身的特色。
优良的校风是学校每一个师生自身发展的无限 财富。
钱学森谈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20世纪中期的校风---创 新精神。他到麻省理工学院到加州理工学院感到那里“拔尖 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那里的竞赛,迈小步不行, 必须做得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气氛 非常浓厚,活跃异常,相互促进,不相互封锁,不怕别人超 过自己”。他的导师冯.卡门说:“我不怕人家知道我的 good idea,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的地 方去了。”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创新精神的校风激励下奠定 了他科学家生涯的坚实基础。

开学第一课:校史校训解读

开学第一课:校史校训解读

开学第一课:校史校训解读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学校的校史和校训。

校史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

而校训则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学校的校史。

学校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完善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知名学府。

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是我们每一个学子的骄傲。

我们来解读一下学校的校训。

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指引,它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校训通常是简洁而深刻的,它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

“博学”要求我们追求广博的知识和学识。

学习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涉猎多个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博学多才,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笃行”强调的是我们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我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只有笃行不倦,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校史和校训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它们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南。

让我们牢记校史,传承校训,以它们为动力,不断追求卓越。

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一定能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开学第一课,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精神。

学校数十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和蜕变,也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班会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校史事件进行介绍和讨论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选取校史事件:每组选取一个校史事件进行介绍和讨论
准备材料:每组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或海报
展示与讨论: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与反思: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校史对个人成长的意 义
校训能够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校训能够增强学校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高学校的整体水 平校风展示来自介绍学校的校风及其特点
校风定义:学校的风气和氛围,包括学习、生活、文化等方面 校风特点: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等 校风形成: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积累,形成独特的校风 校风意义:良好的校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
添加副标题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校训解读
05 校史回顾
07 总结与展望
02 开场与引入 04 校风展示 06 班会互动环节
添加章节标题
开场与引入
介绍校训的意义和作用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代表着学校 的价值观和文化底蕴
校训能够激励师生积极向上,努 力奋斗,成为有用之才
校训解读
介绍学校的校训及其内涵
校训:明德、博学、求实、创新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你的观点。
内涵:明德,即树立高尚品德;博学,即广泛学习知识;求实, 即追求真实事实;创新,即勇于开拓创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解读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特荐-PPT】(1)(1)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特荐-PPT】(1)(1)

八、校旗主题
和谐向上、朝气蓬勃
校旗释义: 我校校旗是长宽比为3:2 的长方形旗帜。底色借鉴 了国旗的红色,代表和谐向上、朝气蓬勃。让人从红色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
让人在与红色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让人于大气、高昂、华彩的乐章中感受美好的
人生;校旗上的图案是校徽,位于其中心,体现着学校学生活泼、健康、充满生命活 力的特性,也象征着学校团结、进取、和谐、卓越的精神风采与昂扬向上的勇气和力 量。
释义: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形成一种高尚的校
园文化,使师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陶冶。 为师生搭建各种成长的平台,让师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锻炼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
六、办学目标: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教师健康幸福的工作
把学校建设成为: 人文浓郁的学园 活动健体的乐园 自然和谐的花园 亲切温馨的家园
七、校徽 1、颜色有三种,红色、白色和蓝色。 2、校徽图案由内外两部分结合构成:外环为 “周口 市建设路实验学校”中文及英文。内核为校徽特征符 号,由一个托举手的图案和“建设路”汉语拼音第一 个字母组成的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
3、校徽特点: 本校校徽构图和谐、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
美感和视觉冲击力,极富时代感,同时反映了学校办学特色 和办学精神。
4、释义: (1)、校徽以国际传统的圆形,寓意学校师生和谐进取。以
白色为基调象征校园纯洁、神圣、与开放,以红色字母为跳色象征 光明和希望,以蓝色为辅色象征生命与活力、寓意着我校强大的发 展空间和潜力,全校师生员工以满腔的热情,锐意进取,共同开创 辉煌灿烂的明天。
(2)、校徽主题图形“JSL”是用建设路的开头字母为设计元素, 采用手、太阳、雏鹰等元素相结合,寓意建设路实验学校全体教职 员工用爱心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少年儿童象雏鹰一样展翅飞 翔,又表达出学校未来人才辈出、前程繁花似锦的美好前景。

中国各大高校校训集锦

中国各大高校校训集锦

中国高校校训集锦(前100)1.清华大学(191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北京大学(1898):爱国进步民主科学3.浙江大学(1897):求是创新4.上海交通大学(1896):饮水思源,爱国荣校5.南京大学(1902):诚朴雄伟励学敦行6.复旦大学(190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7.中国科技大学(1958):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8.中山大学(1924):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9.华中科技大学(1953):明德厚学,求是创新10.武汉大学(1893):自强弘毅求是拓新11.吉林大学(1946):求实创新,励志图强12.西安交通大学(1896):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3.四川大学(1896):精韧不怠,日进有功14.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规格严格,功夫到家15.南开大学(1919):允公允能,日新月翼16.山东大学(1901):气有浩然学无止境17.北京师范大学(190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8.天津大学(1895):实事求是19.中南大学(1914):敬业,勤奋,求实,创新。

20.东南大学(1902):止于至善21.中国人民大学(1937):实事求是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德才兼备,知行合一23.厦门大学(192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24.大连理工大学(1949):团结进取求实创新25.同济大学(1907):严谨求实团结创新26.华南理工大学(1952):博学慎思明辨笃行27.重庆大学(1929):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28.兰州大学(1909):博学笃行,自强为新29.西北工业大学(1938):公、诚、勇、毅30.华东师范大学(1951):求实创造,为人师表31.北京理工大学(1940):团结勤奋求实创新32.中国农业大学(1905):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33.湖南大学实(976):事求是敢为人先34.东北大学(1923):自强不息知行合一35.郑州大学(1956):团结勤奋求实进取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团结、俭朴、唯实、创新37.华东理工大学(1952):求实、勤奋38.苏州大学(1900):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39.南京农业大学(1914):团结勤奋求实创新40.武汉理工大学(1898):团结、严谨、求实、创新41.上海大学(1958):自强不息42.北京科技大学(1952):学风严谨崇尚实践43.电子科技大学(1956):博约厚德自强拓新笃行44.西南大学(1906):含弘光大,继往开来45.东北师范大学(1946):勤奋创新,为人师表4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31):厚德求真励学笃行4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34):诚朴勇毅48.暨南大学(1906):忠信笃敬49.南京理工大学(1953):团结、献身、求是、创新50.华中师范大学(1903):求实创新立德树人51.西南交通大学(1896):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52.中国矿业大学(1909): 开拓创新,严谨治学53.南京师范大学(1902):正德厚生、笃学敏行54.扬州大学(1902):求是、求实、求新、求精55.华中农业大学(1898):团结勤俭求是奋进56.西北大学(1902):公诚勤朴57.中国海洋大学(1924):海纳百川,取则行远58.湖南师范大学(1938):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59.北京交通大学(1896):知行60.华南师范大学(1933):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61.北京化工大学(1958):宏德博学化育天工62.陕西师范大学(1944):厚德积学励志敦行63.南昌大学(1940):格物致新,厚德泽人64.山西大学(1902):勤奋严谨信实创新65.河海大学(1915):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66.北京工业大学(1960):团结勤奋严谨创新67.华南农业大学(1909):修德、博学、求实、创新68.江南大学(1902):笃学尚行,止于至善69.东华大学(1951):崇德博学,砺志尚实70.南京工业大学(1902):明德、厚学、沉毅、笃行71.福州大学(1958):明德至诚,博学远志7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52):艰苦奋斗团结活泼严格谦逊求实进取73.燕山大学(1920):博学,厚德,求是74.河南大学(1912):明德新民、止于至善75.浙江工业大学(1953):厚德健行76.哈尔滨工程大学(1953):大工至善大学至真77.河北大学(1921):实事求是笃学诚行78.江苏大学(1960):博学求是明德79.山东农业大学(1906):登高必自80.合肥工业大学(1945):勤奋、严谨、求实、创新81.湘潭大学(1958):博学笃行,盛德日新82.首都医科大学(1960):扶伤济世敬德修业8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953):惟真惟实84.云南大学(1922):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8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48):博文明理厚德济世86.中国医科大学(1931):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87.南方医科大学(1951):博学、笃行、尚德、济世8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艰苦朴素,求真务实89.华北电力大学(1958):团结勤奋求实创新90.上海财经大学(1917):经世济国91.北京邮电大学(1955):厚德博学敬业乐群92.中国药科大学(1936):严谨、求实、团结、创新93.山东师范大学(1950):弘德明志,博学笃行94.黑龙江大学(1941):博学慎思参天尽物95.首都师范大学(1954):为学为师,求实求新96.上海师范大学(1954):厚德博学求是笃行97.安徽大学(1928):至诚至坚博学笃行98.福建师范大学(1907):知明行笃、立诚致广99.太原理工大学(1902):求实创新100.昆明理工大学(1954):明德任责致知力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使命:“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愿景:“人民满意、世界一流”价值观:办学理念:“人民、人本、人文”办学思路:“大师、大楼、大气”行动纲领:“真情、真想、真干”培养目标:“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为"圆形篆书人字图案",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经专业设计而成。

其中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揭示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三个"人"字排列,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并行"、"目标一致"、"辛勤耕耘"、"团结协作"等意,象征学校师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兼容并蓄、开放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2007年9月,为庆祝七十周年校庆,由纪宝成校长作词、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的《中国人民大学之歌》在我校校园网正式发表。

《中国人民大学之歌》歌词共分两段。

歌词由纪宝成校长创作后,经著名作曲家、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先生精心谱曲中国人民大学校花、校树2010年1月15日,学校正式确定玉兰花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花,银杏树为中国人民大学校树。

目前,校园内共有玉兰树86株,种植历史悠久,亲历了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时,在百家园内与青少年代表共同植下象征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的两棵树。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

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 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 的重要因素。在各种场合(如教室、图书馆、 食堂、宿舍里,在各个不同的校内群体如领 导集体、教师、学生、职工中,在各种活动 如各个教学环节、学术报告、文艺演出、体 育比赛和各种人际交往中)都可以直观觉察 到它的存在,觉察到它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 用和权威影响力量。
校风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 学作风、学生的学习风气和职工的工作作风。教师 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思维方式、治学态 度、行为准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 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 因而,教风对学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办学理念和作风对教师、对 教风状况有直接影响。 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和作风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教风是校风建设的主导,学生的学习风气是校风建 设成效的体现。
校风是一种心理环境,是需要长期积淀形成的。 因此,校风的形成需要一个认同理解、相互教育、 坚持成习的过程,需要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尤其需要教师的楷模感染作用。 优良校风的形成有其培育规律和培育机制: 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的熏陶—--先进的教育观 念、办学理念使师生对学校发展有共同的愿境,学 校名师和大师的治学、育人、创新品德对学生的感 染。
2.2、校训 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从办学理念和育人愿景, 向师生讲话时常用的关键训导性词语,既有文化底 蕴,又有办学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 传递下来,时间一长,就成了共同遵守的准则,称 为校训。 因此,校训是用简洁的语言所表征的学校办学 理念、大学精神,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是学校 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责任,是学校悠久 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浓缩,是一所学校向心力所在。 具有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
校风的共性与个性应该兼容、和谐。 不同国别、不同社会制度的学校,其校风都存 在有大学共有的治学、育人内涵。作为社会主义大 学的校风,都应该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纪、公德,勤奋学习,发扬 民主,勇于创新等共性精神内涵。党的16大提出的 新时期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的高校提出了校风建设 的共性要求。

武大校史校训

武大校史校训

武大校史校训
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承载着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才培养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武大校史校训悄然成为了追求卓越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支撑。

武大校史校训的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其核心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字代表了武大的精神理念。

首先是“博学”,这是武大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审问”,这是武大提倡的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态度。

要求学生有敢于问问题、敢于质疑和挑战的勇气,不盲从、不墨守成规,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接着是“慎思”,这是武大希望学生拥有的严谨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审问的基础上,做出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系统性的观点和见解。

然后是“明辨”,这是武大提倡的理性判断和客观分析的态度。

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最后是“笃行”,这是武大倡导的实践和担当的态度。

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勇于实践和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中,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武大校史校训是武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大的灵魂和文化底蕴所在。

我们要以此为指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实践,为建设学术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交大校史校训

上海交大校史校训

上海交大校史校训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工程师学院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经过120多年的发展,上海交大已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大的校训是“求是创新、严谨治学、团结奋进、承载使命”,这体现了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求是创新,是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学校对知识和思想的追求和探索。

严谨治学,是学校对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坚守。

团结奋进,是学校对内部团结和外部合作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承载使命,是学校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和责任,也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追求和期望。

上海交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坚持求是创新、严谨治学、团结奋进、承载使命的校训,秉持“澄明厚德、博学笃行”的校风,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全球一流人才”的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2019校风校训校史(1)

2019校风校训校史(1)

瓦岗小学概况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
校训:诚信博爱励志自强
学校精神:扎根农村教育,奉献青春。

校史:瓦岗小学1985年重新翻修建校,至今已三十多年了,一批批少年从这里走出去,茁壮成长,融入社会,走向各行各业,2012年新建校舍,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校内绿化也进行了新布局,2014年,教室装上了投影仪,使教学条件有了巨大改进,全体师生共享先进教育设备带来的高效课堂,2018年夏,上级又给每个教学班配备了一体机,网络覆盖,随时为教学服务,距离变小,界限无限,使农村师生也同样享有城市师生的待遇。

育人理念:瓦岗小学自建校以来,一代代师生员工本着立足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而奉献的朴素理念,坚守在贫困落后的村小,为一代代农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主要成就:
经过政府的支持和许许多多的师生的努力,瓦岗小学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书香校园,文明单位等。

瓦岗小学毗邻清丰县的盐店村和西南营村,最近几年,
瓦岗小学全体职工不懈努力,取得了连续多年的优秀教学成绩,不但使瓦岗村的孩子享受到这份师资资源,也使这两个村子的孩子受益许多。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1. 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

2. 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六、教学难点:1. 校训、校风和校史的意义和内涵。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校训和校风。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校训、校风和校史的概念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践行校训和校风。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

2. 新课导入:讲解校训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校训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校规校纪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校训和校风。

5. 总结提升:讲解校风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校风是学校的整体氛围和风格。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践行校训和校风的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校训、校风和校史的知识,以及是否能够遵守校规校纪。

十、板书设计:1. 校训:核心价值观2. 校风:整体氛围和风格3. 校史:学校的发展历程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学校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学校的发展是与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分不开的,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校训和校风的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校史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学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是与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分不开的。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

知校史行校训唱校歌扬校风

李秉德
• 李秉德,河南洛阳人,河南大 学毕业,主学英文,辅学教育。 曾担任湖北教育厅督学,河南 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河南大学 图书馆馆长等。1947年赴瑞士、 法国留学,曾在日内瓦大学卢 梭学院师从皮亚杰。1949年回 国。1950年到西北师范大学任 教。李秉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 力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 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 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在黎锦熙先生看来,“知”既包括科学理论、
人文知识,也包括生活常识。它既是对认识、知
识、理智与智慧的概括,也是对探求知识、培育
理智和积累智慧的过程的概括。 “术”是指道路
与方向以及保证在正确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 前进的方法策略、技艺技能和学说主张。“圆”, 即丰满完整、融通圆满、全面广博。

“知术欲圆”就是要告诫大学生,在学识、
• (陈章甫(1894-1930),又名陈昌,浏阳人, 新民学会会员,早期中共党员,湖南早期工运、 党务负责人之一。毛泽东早年的挚友之一)

黎锦熙所著《新
著国语文法》。它第
一次科学地、系统地
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
在的语言规律,是我
国第一部完整的、具
有自己独特体系的、
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
于现代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门著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袁敦礼应 美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定六月三日飞 印转美。按我国体育界赴美讲学者袁氏尚 为第一人”
• 《大公报》,1945年5月12日。
董守义
• 董守义(1895-1978), 中国体育活动家和教育家。 出生于河北蠡县一个农民 家庭,早年毕业于北京通 州协和书院。学生时代就 爱好体育,各项运动成绩 优异,尤其酷爱篮球运动。 解放前曾4次参加奥运会, 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次 率队参加国际篮球比赛。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西南科技大学.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西南科技大学.

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勒.陆登庭认为“21世纪高等教育最 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 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使命,一是发现和产生各 领域的新知识,传承、传播、再阐释、校准已有知识;二是 要提供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 的能力。要帮助学生学习对复杂世界进行分析和道德判断, 使他们对自己、对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好的理解。”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校长在北京举行的中外校长论坛上 都强调指出,“我们更关心学生是否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 究精神,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和广泛的兴趣”。 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校风、校训、校史、校情
万朴 (为“教师培训工程”第一期教师培训班的讲课提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定义:“高 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 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 培训。”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重要的是将成为 创业者。大学教师职责有其特殊性,要树立以学会认知、 做事、合作、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有必要认清全国、全球高等 教育发展趋势,确立与时俱进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了 解本校的定位和现状,学校的历史、校风、校训和优良传 统。从本校实际和学校发展愿景出发,才可能有明确目标, 做好西南科技大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 教学和科研水平。 一、新时期高等学校的使命、理念与校风 二、校风、校训 三、校史、校情与大学教师职业培训
要重视高等学校的教育分工、特色和发展趋势。
同济大学原校长吴启迪博士认为,面对“知识 经济”和“全球化”交织产生的时空变迁,21世纪 高等教育正出现“大众化”、“国际化”、“网络 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大学教师国际化) 高校面临的新使命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 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专门人才。耶鲁大学校 长理查德.雷文形象地描述办学的国际化景象: “耶鲁大学不是象牙塔而是国际社区”。 大学有四项功能:知识传承,知识创新,社会 服务,国际交流。

校训

校训

校训:博爱、创新、自律、奋进
校风:乐观向上、个性飞扬
教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
学风:活泼、健美、乐学、自强
校史: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学校始建于1981年,位于县城南面与江永、江华两县毗邻,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环境优雅,辖12所村片小学。

学校本部占地总面积80.3亩,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近年来,学校探求并打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品位,为实现“创一流学校,建瑶乡特色”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

校史校情校训教育

校史校情校训教育

校史校情校训教育摘要:广西师范大学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校史校训校情是代表的是这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定位。

更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最真切的感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了解大学的校史校情校训,是每一位跨入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的“必修课”。

于校史,要懂得继往开来;于校情,要明白实事求是,切实践行求真务实的态度;于校训,要做到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关键词:校史校情校训一、校史校情校训(一)校史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

学校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悠久的办学历史,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名师荟萃的文化传承,积淀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王城校区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教中心,文脉延续和传承了1000多年。

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就在独秀峰下开辟了“读书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首次在此交汇;明代,成为靖江王府,王城由此得名;清代,成为广西举行乡试的贡院;1921年,孙中山策划北伐,设大本营于此;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第二师范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相继在此办学;1954年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所在地。

学校充分保护和利用王城的文化资源,使诸如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安然无恙,王城成为目前保护最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校情我校拥有王城、育才、雁山三个校区。

三个校区功能布局合理,教学条件优良。

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也在不断巩固,教改成果显著。

并且科研成果斐然,形成了追求创新、不断提升的氛围。

学校校园文化传承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悉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校训、校风和校史的基本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校训、校风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校训、校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第一章:校训的意义与作用1. 导入:简要介绍校训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学校校训的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校训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校训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章:校风的内涵与价值1. 导入:介绍校风的定义和价值。

2. 讲解:详细讲解学校校风的内涵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校风在学校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校史的基本内容1. 导入:介绍校史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学校校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 案例分析:分析校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

第四章:校训、校风与个人成长1. 导入:介绍校训、校风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校训、校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毕业生是如何将校训、校风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校训、校风融入到个人成长中。

第五章:践行校训、校风,做优秀学子1. 导入:介绍如何践行校训、校风。

2. 讲解:详细讲解践行校训、校风的方法和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学子是如何践行校训、校风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制定践行校训、校风的行动计划。

六、教案名称:校训校风校史班会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校情校史篇一、福州大学简介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为福建省属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怡山校区,上街校区、铜盘校区、厦门工艺美院校区等四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000多亩,大部分学科群位于福州大学城上街校区。

怡山校区地处福州西郊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与著名的古刹西禅寺相毗邻,环境优美,四季如春、一派南国风光,占地945亩;上街校区地处风景如画的闽侯旗山脚下,乌龙江畔的福州大学城区,占地3400亩;铜盘校区地处福州近年来新开发的软件园区,占地400亩;厦门鼓浪屿校区地处东南旅游名区、经济开发区的厦门市区,占地300多亩,校区素有“花园式校园”的美誉。

1、校标释义:“福”字吉庆祥和,为人所喜闻乐见,学位帽为高等教育之象征,二者结合构思巧妙,属性鲜明,寓意深邃,形象独特。

以“福”字为主体的校标图案突破传统篆字设计模式,阴阳和谐,疏密得宜,端庄典雅,醒目大方,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饱学之士。

校标采用单色——红色,吉祥、热情、醒目。

2、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来源: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

(《中庸》) 博学远(笃)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主要含义:学校办学要以德在先,要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以达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培养人要以人为本,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治理天下的人伦纲常,树立天下的根本事业,懂得天地的变化繁育。

莘莘学子要勤奋、广博地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掌握知识报效祖国。

二、三代校长简介一所大学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源于自己的历史。

福州大学从它的历代杰出者身上,提炼出“福大精神”。

像首任校长张孤梅那样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像卢嘉锡先生那样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像魏可镁院士那样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福州大学正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筑福大人的精神大厦。

张孤梅(1910-1969),广东省梅县人,民国23年(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7年2月参加新四军,民国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孤梅30年代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同时在北平、上海、广东从事学生运动。

抗战初期,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教员,一支队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民国29年10月至民国30年5月任“联抗”部队政治部主任,离开“联抗”部队后,先后任新四军一师一旅三团政治委员,中共泰县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委,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一纵一旅二团政委,华野一纵一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杭州市军管会文教部长。

建国后,先后担任二十三军六十九师政治委员,二十三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5年任军委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1957年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在建校初期的艰难岁月里,张孤梅和师生员工同甘共苦,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他打破了五十年代流行的理工分开的建校模式,提出了理工合一的办校主张。

他在为革命而征战中损坏的腰椎,为了福州大学的建校,一次又一次地发病,一次又一次地住进医院。

就是倒在病床上,他仍然时时找人来汇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他立下誓言:“我活着要为福大的创建献出毕生力量,将来死了也要永远和它在一起。

”卢嘉锡,1915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原籍台湾台南),农工党成员、中共党员,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0年至1981年任福州大学教授、副校长。

他极力促成福州大学进入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指导学校向高层次、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发展。

卢嘉锡先生曾在为校友会主编的《芬芳桃李话当年》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说:“中国有句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意味着至少有投入才有产出。

如果没有福州大学当年园丁们辛勤耕耘,精心培育,自然就不会有今天这样春色满园,桃李芬芳的丰收景象。

”他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希望,“愿大家继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扬福大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努力工作,去迎接更加伟大的新世纪。

”魏可镁,1939年8月出生于日本九州。

他的父亲早年到日本谋生,从打小工到经商,在异邦生活了30多年。

1944年底,父母带着5岁的魏可镁举家回到了祖国。

旧中国并没有使他们一家摆脱贫困的命运,解放后,他们才真正拥有了新的生活。

魏可镁1965年从福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了漫漫求索的科学征程。

1987——1988年赴日本化学技术研究所访问研究。

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工业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先后研究成功了氨合成、低铬、无铬高温度换催化剂等五个催化剂已工业化生产推广,其中一个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二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二个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论文60多篇。

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5356万,负责建立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三、学校发展简介(一)、崛起于东南的新型大学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中共福建省委创办的一所省属工科大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州大学历经了筚路蓝缕的艰难初创时期、波澜壮阔的恢复发展时期和昂首向前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建校初期,当时的领导人和奠基者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气魄,采取高起点的发展战略,提出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南方清华”的奋斗目标,并按照理工合校、以工为主的定位,以厦门大学的部分学科专业为基础,分别从厦门大学调整了机械、电机、化工、矿冶等工科四个系和数理化部理科师生,并增设了土建、数学、物理、化学四个系,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格局。

其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卢嘉锡作为福州大学的首任创办者之一,带领一批骨干教师来到新建的福州大学,创建了理科各系科;工科的有关系科的教学力量先后得到原高教部、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等有关部门、院校的大力支持;老一辈革命家。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同志为福州大学的创办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和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

在这期间,学校紧紧跟上我国高等教育的恢复、调整、改革与建设步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恢复、整顿和改革发展措施,在联合办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1979年学校率先与国家一机部签定了培养本科生的协议,此后,学校加强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办学形式,走上了联合办学的新路子。

从8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与国家煤炭部、交通部、水利电力部、石油部、建材总局以及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进行联合办学;先后与闽清县、厦门经济特区、邵武市等十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

加强了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日本长畸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前苏联国立乌德穆尔特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友好往来,并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

联合办学为福州大学赢得了第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学校实行的省、部、校联合办学和协作办学新模式,成为当时高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肯定。

此后,为应福建省人才之急需,学校又加强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在院系、专业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财经、管理等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至此,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理、工、财、文兼有的多科性大学。

90年代初期,学校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实施了收费教育改革、学分制改革、学院制改革、职称制度改革和学衔评定、职务聘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

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了科教对外服务,为推动福建工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些改革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均走在前列,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的多次认可和支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充分肯定。

到了90年代中期,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以“九五”“211工程”建设为标志,福州大学获得一次快速发展的机遇。

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教学、科研、学术梯队、办学条件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和改善,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这期间,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发展格局,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管理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已经跻身国内省属同类高校前列;在少数学科方向、研究水平方面己可与国内外同行争强。

跨入新世纪,是福州大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世纪之初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福州大学以全面建设“十五”“211工程”为中心任务,加快了改革和发展步伐,经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办学的整体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明显提高,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办学格局和设有24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达30,000多名,各类研究生达5300多名的办学规模,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特别是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摇篮,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基地,加强国际和地区科技、文化等学术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福州大学的综合办学实力已跻身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福州大学办学成绩斐然,综合实力增强,当前学校正以新的跨越,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沿着建成教学研究型的我国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努为福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二)、福建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建校初期,福建省委提出了要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南方清华”,为福建工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工科人才的愿景,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从擎着建设“南方清华”的梦想,到创建国内省属同类一流大学,再到建设东南强校这一脉相承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始终把为国家、为福建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促进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等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使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科学的办学思路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构筑了良好环境。

经过近五十年的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福州大学至今己向国家、社会、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无数的各类专门人才共计90000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