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研究
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
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措施
《保护名人故居,留住珍贵记忆》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曾经闪耀着光芒的名人故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那可不仅仅是几间老房子呀,那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宝藏啊!
名人故居就像是时间的胶囊,把过去的故事和精神都封存在里面。
当我们走进那些地方,仿佛能感觉到名人曾经生活的气息,能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
这多神奇啊!可是,现在有很多名人故居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这多让人痛心啊!
有的故居年久失修,墙壁斑驳,屋顶漏雨,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苦苦支撑。
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心疼吗?有的则被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和氛围。
这就好比把一件珍贵的古董随意涂抹改造,多可惜呀!
我们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名人故居吗?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呀!比如,在参观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爱护每一处设施,不随意触摸破坏。
这很难做到吗?我们还可以呼吁政府加大保护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
难道政府不应该重视起来吗?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名人故居都消失了,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读到他们的故事,却无法亲身感受那真实的场景,那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保护名人故居,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根基,就是在为我们的历史留下生动的注解。
我们不能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在我们手中消失,绝对不能!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名人故居,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昆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
昆明城市更新改造调研报告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
近年来,昆明持续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以应对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挑战。
本文将对昆明城市更新改造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首先,昆明的城市更新改造以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在交通方面,昆明加大了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开通了地铁线路,并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昆明还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健身场所,让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昆明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昆明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并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
例如,明清时期的古镇和老建筑群得到了修复,成为城市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此外,昆明的城市更新改造还着重解决环境问题。
通过更新和改造工业和污染企业,昆明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
同时,昆明也建立了多个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了垃圾和污水问题,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最后,昆明的城市更新改造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通过投资建设新的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区,昆明吸引了更多的商业活动和投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实力。
此外,昆明还打造了一些特色商业区,如滇池休闲度假区和昆明国际旅游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总结起来,昆明的城市更新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经济发展,昆明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交通拥堵问题和环境污染等。
希望昆明能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3.4面临问题
昆明传统中轴线周边的建设不容乐观,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明清时期三水城的城市风貌格局已被肆意建设的高楼大厦所打破,“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已被淹没。人们已很难感知自然山体还留存于城市之中,历史地形、地貌已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山与水的联系(即景观视廊)也被像建在翠湖和圆通山之间的居住小区所打断和割裂;原来的昆明城墙除圆通山东侧和云南大学内还留存遗迹外,也不复存在。
应当对昆明传统中轴线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现状特色与价值评估后,按照片、线结合的方式,将传统中轴线周边区域内成片的历史街区、成线的轴线沿街建筑,以及能够体现昆明历史城区自然山水城市格局的山体(五华山、圆通山、祖遍山)、水系(盘龙江、玉带河)进行整合,形成以中轴线为骨架的一轴、两水、多片的昆明城市特色风貌,维护并强化中轴线结构与城市山、水、城风貌特色的有机融合。
第五,注重主要节点的设计
为了强化和提升昆明城市中轴线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应注重主要节点的设计。一是,在城市轴线的核心段(即传统中轴线),应复原和重塑中轴线沿线的正义坊、天开云瑞坊、忠爱坊、金马坊、碧鸡坊、东寺塔、西寺塔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形成具有昆明历史文化内涵的风貌区。二是,在城市轴线的南北两段,应增加城市绿化景观和休闲配套设计,形成能够体现春城特色的景观节点。
第四,完善空间管制,维护城市风貌特色
结合城市设计重要视线廊道控制、城市现状,完善空间管制要求,维护城市风貌特色。综合考虑古城格局中轴线及建筑现状情况,结合北端的长虫山、南端的滇池沿岸对建设高度的控制要求,分段、分地块综合确定空间管制要求。打通和维护“三山一水”重要视线廊道。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半城山水半城街”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
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浅析——以何长工故居红色景区规划为例
置 用于 文物 的保 护及 维修 的 抽干 、制 冷设 备 .
许 多展 品或 陈列 品发 霉 、腐烂 ,不 能对 旅 游者 开 放 。这在 了故 居的 旅游 收^ ,形成 了恶 性循环 。
是 词:名人故居,保护.开发,何长工 键
Abst act T e s ayanals s t r :h es y e he act 31y u( i t
t hatr i nce¥ofceebrt ak n end esde l iest e o i
2 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研究
21 保护 与开 发的关 系 首 先 . 们 要认 识到 保护 故居 不是 为保 护 栽 而保 护 ,而是 为 了新 时代 的需 要。 保护 历史 是 为 了发展 历史 保 护名 人 故居 是 为了教 育 后来 ^。 历史 在前 进 名人 故 居向 人们 展现 的 内容 与方 式也 要 与时 俱进 。在 保护 名人 故居 特 色、 不改 变 名人 历史 的前 提下 .对 名人 故居 中 蕴涵 的历 史 内容 的宣 传 , 定 要随 着时 代的 发 展具 一 有新 的特色 和方 式 其 次 , 们 要明 白利 用是 最好 的保 护 。在 我 坚持 保 护的 前提 下进 行适 当 、合理 的开 发 ,坚 持谁 开发 谁受 益谁 维修 保 护的 原则 ,并 在保 护
P ot r ect i and Dev l on e opm en f t o Cel r i s eb i e t
— —
陈峥嵘 郑伯红 Ch nZ e g o g Z e gB h g e h n r n h n o on
摘
要: 文章 对 国目前绝大多数名人故居 门前 我
0 fHec h口n ggon es g sr i den o e s h ce t xpr st e e c om peh sv 3ue r en iev( 1
昆明城建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昆明城建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13-10-0409:13:15南方周末作者:陈宁肖辉龙昆明标志性的历史建筑金马碧鸡坊,如今已被高楼大厦包围,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伪文物。
从“东方日内瓦”到“西南桥头堡”,再到近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多年来,昆明城市定位变幻莫测。
2013年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罕见提出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点反思,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性打击。
省委书记将人文与自然环境提到空前重要位置。
省委书记盖棺定论,昆明多年来的城建争议会否尘埃落定,众多受访专家依然担忧。
省委书记“开炮”“书记说完,台下一片死寂。
”一名与会者回忆道,秦书记说完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
他称自己话说得重了点,希望昆明市的同志不要介意。
2013年9月6日,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
聚焦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参会官员却是出奇地高规格,云南省四套班子及昆明各区县主要领导几乎都出席。
而很多官员都没有料到,这是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针对昆明规划建设的反思大会。
据可供查阅的公开资料,这是秦光荣入滇14年来,首次对昆明提出系统性批评。
而放之全国,此举也实属罕见。
在昆明市汇报了现代新昆明建设情况之后,秦光荣开始讲话。
在后来官方公布的讲话全文中,针对昆明的不足,内容不到3000字,但用词却出乎意料地沉重,而且分列六点,全面细致。
“第一,作为城市发展内核的历史文脉被割裂。
”秦光荣直截了当说道。
他列举了1950年代的拆城墙、填护城河,1980年代的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讲道:“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城市大拆大建是业界诟病已久的沉疴,但出自一位省委书记之口则比较少见。
如此针对昆明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见,秦光荣还讲到了其他两点:“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间格局被破坏”,“城市的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缺乏个性”。
云南省住建厅系统的一名官员仍然记得,1999年,昆明城市规模不大,但十分宜居,“当时全国都来学习昆明”。
昆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发展过程 中产生着 重要 的影 响, 并构成了独特 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有 关资料统计 , 目前 昆明的名人故居 共有 3 2处 ,其 中国有 产权 2 6处,非 国有产权 6处。这些名人名 家,不仅给云南 的 政界与学术界带来深远 的影 响,同样 ,他们所居住 的建筑 ,作
为 名 人 成 长 和 地 方 人 文 资源 创 造 的见 证 者 ,不 仅 记 载着 名 人 的 生平及其发生的相关重大历 史事件 ,也记载着 昆明城市发展 的 历史变迁 ,是城市文脉传承 的实物见证 ,作为建筑遗产保护 中
3昆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存疑处31愈发消逝的古建筑昆明老街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金马碧鸡坊近日楼东寺塔西寺塔??但是现在老街是一处大型工地和垃圾堆老街上原先的居民与店铺摊位已基本搬迁威远街和庆云街的东端正在改造为新式商业建筑人们印象中金碧辉煌的福林堂药店也是破败模样
一
镇文 化的抢救工程开始 。 2 0 1 4年 相 关 部 门 重 点 着 力 提 升 官 渡 古镇一 、二期品质 ,启动 官渡古镇三期开发;加快滇池 国际会
标志 ,研究古滇文化有参考价值 ,是研究地方历史沿革 的实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工程技术
工程施 工
2 0 1 5年 8 月・ 1 0 7 ・
昆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余 廷 毛 亮 王丹丹 杨 丹 杜 娟 张 利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 学院 四川 自贡 6 4 3 0 0 0
摘要 :我 国自 1 9 8 2年开始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迄今 已有二十余年 。昆明,是我 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 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 自古文化底蕴浓厚 ,近年来通 过各种措施 ,使古建筑不仅得到 了保护 ,其蕴含的精神也得到 弘扬 文章 通过对 昆明及周 边历 史古迹的调研 ,结合城 市中古建筑保 护的特点和难点 ,探讨古建筑的保护 、利用及其更新设计 ,作 为其他城市建设 中的历 史
昆明名人故居现状调查
昆明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探索利用与保护并行声音由于产权的混乱,致使部分名人故居的管理和使用上,引发了诸多矛盾。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随意炒作以吸引眼球的所谓“名人故居”。
责任擦亮“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3万多年的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的文化史以及1240多年的建城史,应该说,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壮丽大城”(古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语)。
名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可以形象地说:名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魂”所在,是历史文化名城亮丽的“眼睛”。
就昆明而言,辉煌数千年,无数名人为历史的天空增添了最璀璨的景色,令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如拓荒开滇的庄蹻,“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航海家郑和,一代名相杨一清,以“德政”流誉千古的赛典赤·赡思丁,大医药家兼音韵学家兰茂,云南科举史上唯一的“经济特元”袁嘉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等等,此外,流寓云南的名人,如大旅行家徐霞客、大文学家杨升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以及西南联大众多文化、科技名人等等,也为昆明的“名士风流”,平添了更加靓丽的风景。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故宫、曹雪芹故居、鲁迅故居、梁启超“饮冰室”、徐悲鸿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的北京城会是什么样子,同样,没有朱德旧居、聂耳故居、卢汉公馆、冰心“默庐”、龙云“震庄”、袁嘉谷旧居、方树梅“南荔草堂”等等的昆明,也很难与“历史文化名城”挂上钩。
成效文物名居保护得到重视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期内,随着城市建设的飞快发展,由于对名人故居的认识不到位,昆明的一些历史名人故居遭到了拆毁,造成了许多不可弥补的损失,比如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昆明薛家巷吴澄烈士故居及北门街李公朴先生等创办的北门出版社旧址、华山南路顾品珍故居、北门街唐继尧故居、呈贡沈从文旧居等,冰心“默庐”也一度“危在旦夕”,幸在社会诸多有识之士的一再呼吁下,才“幸免于难”……今天,随着对历史文化的再认识,名人故居的保护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名人故居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日本 国 立 大 学 的 女 大 学 生 田 川 惠 到 北 京 大 学 语 言
文 学 系 留 学 之 前 , 她 的 导 师 要 她 在 北 大 重 点 进 行 冰 心 研 究 2 (】 元 月 2 日 , 田 川 惠 与 同 学 山 下 直 美 由 Ox年 2
北 京 专 程 来 到 昆 明 .到 呈 贡 寻 访 ” 庐 ” 和 冰 心 当 年 默
i, 云 南 人 士 到 北 京 看 望 她 时 . 她 会 真 挚 地 说 : “ ,的 5 a 后 再 t J 京 来 , 一 定 到 我 这 儿 坐 坐 让 我 多 看 几 次 从 s L J  ̄ 云 南 来 的 人 。 ”
改 革 开 放 2 年 来 , 经 过 全 国 上 下 齐 心 协 力 的 艰 0 苦 努 力 , 人 民 的 物 质 生 活 比 以 前 大 为 丰 富 . 追 求 心 灵
弘 扬 名 人 文 化 , 既 是 建 设 民 族 文 化 的 需 要 ,也 是
开 发人 文旅 游 资 源 的 需要 。名 人 故 居 是 名 人 文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名人 故 居 的保 护工 作 亟待 加 强 。
都 受 到 了 很 好 的 保 护 .并 成 为 国 内外 游 客 和 当 地 民 众 瞻 仰 的圣 地 ,也 成 为 启 迪 本 国 青 少 年 继 承 优 良传 统 、 发 愤 成才 的一 个 重 要 教 育 场 所 。在 相 当多 的 国 家 里 .
数 逐 年 递 增 这 些 国 外 游 客 非 常 懂 得 精 神 追 求 , 他 f ¨
对 中 国 人 文 色 彩 浓 厚 的 景 观 饱 含 浓 厚 兴 趣 为 遁 腑 国
授 课 的 地 方 由 此 可 见 心 在 国 际 上 的 影 响 与 国 际 &
昆明名人馆建设方案
昆明名人馆建设方案1. 背景介绍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昆明的文化遗产,建设一个昆明名人馆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昆明名人馆将通过具有互动性的展览和多媒体技术,让访客了解昆明的历史和文化,并深入了解昆明的杰出人物。
2. 建设目标•呈现昆明的历史和文化,展示昆明的文化遗产;•弘扬昆明的名人,并展示他们对昆明城市发展的贡献;•提供一个互动纪念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昆明的历史和文化。
3. 建设内容3.1 展览内容•昆明历史概述:通过图片、文字和展览品,介绍昆明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和文化传统。
•昆明名人介绍:通过互动展示方式,介绍昆明的杰出人物,包括历史人物、文化名人、企业家等,展示他们的事迹和影响力。
•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展示昆明的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让观众了解和重视昆明历史文化的传承。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昆明的历史和文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展示形式,包括视频、音频等。
3.2 建设要求•建设面积:建议建设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以保证展览的充分展示。
•展览设计:采用现代化展览设计理念,注重展览的互动性和观众参与感。
•文物展示:展示文物要求精心设计和保护,遵循文物保护法规。
•多媒体设备: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域,使用高清屏幕和音响设备,以提供更好的观赏和听觉体验。
•交通便利:选择建设地点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游客流量,以方便游客前往参观。
4. 建设步骤4.1 计划阶段•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包括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和预算;•确定建设地点,并进行相关手续和审批。
4.2 设计阶段•吸纳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展览设计和建筑设计;•制定详细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设备和文物展示器材。
4.3 建设阶段•进行场地改造和装修工程;•搭建展示区域和安装多媒体设备;•设计和制作展板、标牌等展示品。
4.4 完善阶段•进行展览内容的完善和调试;•对展览进行试运营,收集游客反馈;•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研究
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研究作者:王娟停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02期摘要:旧城改造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有价值的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于一旦。
在对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以及昆明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证的角度,提出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旧城改造;昆明名人故居;现状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6501昆明作为参与了辛亥革命、护国首义的重要省份以及抗战大后方的重镇,形成了众多的名人故居。
它们是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弥足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城市越发展,它们的人文遗迹就越发珍贵。
为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避免旧城改造危及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导致“建设性破坏”,进而开展对昆明名人故居的研究,无疑对昆明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有着现实意义。
1 关于昆明的名人故居昆明名人故居是指近现代历史上,在国内外或某个领域有过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在昆明出生或居住过的房屋。
目前,昆明共有32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这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进一步的考察,本文选用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名人的故居共18处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内容见表1:2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疑成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城市化的步履也是在不断的加快,旧城改造也成为昆明实现城市化的有力保障。
同时,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遭破坏的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1名人故居现状问题第一,近年来,政府对名人故居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8处历史名人故居中朱德故居和聂耳故居维护相对比较成功并已对外正式免费开放,其他的16处有9处被保护利用,6处需要抢修,1处政府转由企业正在修葺中。
旅游开发背景下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以云南省保山市梁金山故居为例
四川建筑 第卷期 1旅游开发背景下名人故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以云南省保山市梁金山故居为例范 颖1,邓维兵2,张钰筠3(11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四川成都610500;21四川山鼎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31云南昆明营造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第五设计事务所,云南昆明650000) 【摘 要】 名人故居作为富有前景的旅游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实现对名人故居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前名人故居面临的选择。
以云南省保山市梁金山故居的修建性保护设计为例,尝试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名人故居的保护策略与具体修缮措施。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名人故居; 梁金山故居; 保护与改造 【中图分类号】 T U25113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名人故居的生存状况引起了文物保护部门的关注,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开展名人故居的调查工作。
然而,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更令人担忧。
由于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加上缺乏相应的资金作为保证,部分名人故居长期被企业占用,有些文物建筑被出租为饭馆;有些名人故居由于多年失修而破损的现象显而易见……大多数故居已无名人遗迹,名人故居独特的人文景观几乎消失殆尽,在重负下呻吟的名人故居急需相应的拯救措施。
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梁金山故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为例展开探讨。
1 梁金山故居现状与价值认识111 故居现状梁金山故居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蒲缥镇方家寨,由三座院落组成。
由于新中国对梁金山先生实行团结和保护政策,因此,在文革时期,故居虽然有石灰涂抹的痕迹,却没有严重的破坏。
故居院落一直由其后人居住,整体破坏性不大,在此居住的后代根据生活的需要,将多余的房间改作它用(加建厕所、猪圈等),严重影响故居的风貌。
112 故居价值认知(1)历史研究价值。
梁金山故居始建于民国初期,这座故居曾经留宿过中国远征军,曾经伴随梁金山先生为革命捐资捐物。
它斑驳的彩绘、脱落的粉墙都见证和诉说着传奇老人梁金山爱国救国的史实。
名人故居旅游化利用策略研究——以昆明升庵祠为例
Value Engineering• 155 •名人故居旅游化利用策略研究—以昆明升庵祠为例Strategy of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elebrity Former Residence Tourism Resources:Taking Kunming Sheng'an Temple as an Example杨亚南①YANG Ya-nan;高进于GAO Jin(①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500;②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①College o f T ourism and G eography Science,Yunnan N orm al University,K unm ing650500, China;②K unm ing 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 unm ing650093 ,China)摘要:名人故居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活化是故居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
根据体验经济的理念,名人故居活化的实质是为 游客塑造动感性、参与性强的深度体验。
通过大力提升娱乐体验、强化教育体验、注重遁世体验和增强审美体验,整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为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
Abstract:F ortn er residence o f celebrities is a kind o f im p ortan t tou rism resources.A ctivation is th e basic developm ent m eth od o f th is kind o f tou rism resource for tourists.According to th e concept o f experience econom y,th e essence o f activation provides dynam ic an d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 for tourists.By vigorously im proving en tertainm ent experience,strengthening th e education experience,paying atten tion to life experience,enhancing th e aesthetic experience,and integrating vision,hearing,sm ell,taste and touch sensory stim ulation,it m akes a m em orable im pression for tourists.关键词:名人故居;活化;体验经济;4E;SKey words:form er residence o f celebrities;activation;experience econom y;4E;5S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1问题的提出名人故居指历史上名人定居、生活,并对周围环境产 生影响的场所[1]。
昆明市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0号
昆明市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0号)《昆明市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已经2011年5月3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3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昆明市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名人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生或者生活、工作过,在近现代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已故的历史人物。
名人故居是指经过认定各类名人出生时居住的建筑。
名人旧居是指经过认定在昆明市生活、工作的各类名人居住过的建筑。
名人故(旧)居包括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名人故(旧)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名人故(旧)居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第四条对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认定科学、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工作。
县(市、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本级行政区域内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实施具体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名人故(旧)居的普查工作。
住建、城市管理、公安消防、园林、环保、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名人故(旧)居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将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规划,纳入领导责任制,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堪忧昆明名人故居
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堪忧昆明名人故居日前,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内的当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迁中途临时紧急叫停。
此事一经曝光,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故居文化保护强烈呼声不断。
昆明四季如春,素有“春城”美称,是人们向往的居所。
名人也不例外,蔡锷、朱德、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冰心、费孝通、聂耳等都曾在昆明居住。
他们留下的充盈文化气息的老屋,在今天,成了昆明的一大财富。
然而,这些故居,除少部分得到政府妥善保护及企业托管而保存完好外,其余大部分现状令人堪忧。
名人居所保护多不理想翠湖附近的朱德旧居内陈列有20余种展览复制品,摆放着朱德用过的木家具及用品,并以“朱德在云南”为主题,展览了朱德在云南居住的13年间,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展板。
而在云南大学会泽楼后,一座朱红色的二层小楼则犹如一名老者见证了云南大学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培养出一代数学巨匠华罗庚的熊庆来,创作诗集《阿诗玛》的李广田就曾居住在这里。
这里也被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起来。
卢汉故居坐落于翠湖边上,是一座歌特式的建筑,从外观上看保护较好。
这些保护比较令人欣慰。
然而,还有一些诸如聂耳故居,朱自清、闻一多故居,冯友兰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却令人堪忧。
位于原景星花鸟市场后的聂耳故居周围杂草丛生,破墙烂瓦的房屋摇摇欲坠,后墙还支撑着许多支架。
除了盘龙区人民政府所列的文物保护单位牌坊还让人依稀能辨别这是聂耳故居外,再无一丝“名人”痕迹。
据户主杨正坤介绍,1912年春天,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于此,并在此居住了3年。
杨正坤称,自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之后,政府只对房屋进行过一次修葺,之后就再没管过。
位于昆明北市区城郊司家营村的闻一多、朱自清故居早已被确定为文物,但仍为民居。
房屋门上朱漆早已脱落,进入一道木门后,便能看见狭窄的里屋。
房屋是土木结构,十分破旧,只能从檐角的高头瓦和木浮雕依稀辨出当年的风采。
户主司兰英告诉记者,1941年10月,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因抗战而迁到昆明,“当时闻一多一家就住在这面。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
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一、引言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资源运用,不但有利于弘扬名人文化,更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对名人故居旅游改造方案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并保护名人故居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名人故居作为历史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名人思想、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2.旅游经济价值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经济价值。
它们不仅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景点,更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必要性1.文化传承及故居保护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改造,可以增加名人故居的对外开放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名人的历史情怀,对传承和保护名人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2.旅游资源优化利用名人故居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改造可以对其进行优化、利用。
在保护名人故居的同时,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景点,可以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名人故居旅游改造的方案1.提升景区设施提升名人故居景区的基本设施,包括宣传栏、标识牌、导览设施、休息区等。
同时,对景区的绿化、庭院布局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景观设计,提升景区整体的环境质量和游览体验。
2.加强文化展示在名人故居景区增设文化展示设施,包括名人生平资料展示、珍贵文物展示、历史图片展示等,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同时,还可以举办相关的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3.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在名人故居景区开发各种与名人相关的文化衍生产品,如文化纪念品、纪念邮票、名人书籍、音像制品等,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品种,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4.增设教育体验项目在名人故居景区增设相关的教育体验项目,如名人教育基地、亲子活动区、手工DIY等,使景区成为学生、家长等教育和休闲的好去处,增加游客的教育体验和参与度。
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风格与保护
课题: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的风格和保护小组长:欧艳组员:李喆、毕瑞、余晗、张航晨、李建娜、刘翰耀时间:7月20日—8月3日指导老师:曹艳老师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的风格和保护摘要:昆明的老建筑是老昆明人根据昆明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建造的民居。
它土生土长,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地域、特定时期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它产业于民众的生活,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与民问习俗相结合,成为我们了解昆明历史和文化的场所。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老建筑的破坏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者最短见的城市行为,昆明的一些老建筑也遭受到永难修复的破坏。
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
本文从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及改造背景、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老建筑的难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建筑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一、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和改造背景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以今天的正义路、威远街为中心,建筑亭、台、寺庙,井然有序。
到了清代,昆明的街道以大青石条铺砌成,下有排水沟,纵横交错,排列有序。
当时著名的街道有三坊十八铺或二十四铺。
昆明周围有城墙,形成一个每边长度约一公里的正方形。
城门上有四层木结构的楼阁,共四层瓦顶。
东西南三面城墙都接郊区,其中南门外郊区最大,沿着通往蒙自和个旧的商业大道延伸一公里多。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1项(包含一些老街区、老房子),这成为昆明历史文化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由于这次的调研和考察,使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些昆明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并寻访了几条老街。
稍微年长一点的老昆明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昆明就是各种风格的老房子掩映下的一座古城。
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金马碧鸡坊、近日楼东寺塔、西寺塔.......用万国建筑博物馆来形容昆明一点都不为过,它们点缀着昆明城,真正是美仑美奂,可以说是高贵、典雅、简约、实用。
昆明西南联大名人旧居保护与再利用初探
昆明西南联大名人旧居保护与再利用初探桂涛,南月慧,刘欣婷,代继平(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收稿日期:2018-09-17作者简介:桂涛(1986-),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摘要: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凝聚了我国最重要的学术力量,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汇聚令昆明熠熠生辉,成为昆明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篇章。
承载并记录了联大学者家庭生活和个人意趣的名人旧居是众多西南联大建筑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给予妥善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再利用。
通过对现有名人旧居基本信息的调查和梳理,在当前保护工作与再利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南联大名人旧居的保护策略,即以全面的建筑遗产价值观准确把握联大名人旧居的价值特征,以整体的建筑遗产保护观对联大名人旧居实施整体性保护,以可持续的建筑遗产再利用观因地制宜地做好联大名人旧居的开发再利用。
关键词:西南联大;名人旧居;遗产保护;再利用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011(2019)03-0024-03DOI :10.3969/j.issn.1672-4011.2019.03.0131昆明西南联大名人旧居概况1.1昆明西南联大及名人旧居的历史渊源位于昆明市的西南联大由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联合而成,1938年成立后一度是中国学术科研的中心,在抗战时期汇集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完成了大量重要的学术研究,同时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承载着这段历史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
而在这批专家学者主要工作地的西南联大旧址之外,还有同样重要的另一层面的历史空间———他们生活与起居的地方,这里记录着联大学者们走出校门后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意趣,透过名人旧居将一个个响亮的联大学者和硝烟中的昆明真实、立体、生动地展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研究摘要:
旧城改造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有价值的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于一旦。
在对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以及昆明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证的角度,提出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旧城改造;昆明名人故居;现状分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6501
昆明作为参与了辛亥革命、护国首义的重要省份以及抗战大后方的重镇,形成了众多的名人故居。
它们是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弥足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城市越发展,它们的人文遗迹就越发珍贵。
为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避免旧城改造危及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导致“建设性破坏”,进而开展对昆明名人故居的研究,无疑对昆明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有着现实意义。
1 关于昆明的名人故居
昆明名人故居是指近现代历史上,在国内外或某个领域有过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在昆明出生或居住过的房屋。
目前,昆明共
有32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这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进一步的考察,本文选用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名人的故居共18处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内容见表1:
2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疑成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城市化的步履也是在不断的加快,旧城改造也成为昆明实现城市化的有力保障。
同时,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遭破坏的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1名人故居现状问题
第一,近年来,政府对名人故居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8处历史名人故居中朱德故居和聂耳故居维护相对比较成功并已对
外正式免费开放,其他的16处有9处被保护利用,6处需要抢修,1处政府转由企业正在修葺中。
但在这些被维修过的名人故居中发现,对故居建筑的“建设性破坏”较严重。
由于多数故居在修缮以前建筑老化,有的部分房屋还被拆除,所以在重新修复后,文化内涵会有很大丧失,其历史文物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在旧城改造中,将未被拆迁的名人故居移作他用。
主要为商业用房、单位办公,或是居民生活用房。
商业
用房典型的如利用名人故居经营餐馆,这固然可以产生相当丰
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房养房”,为保护提供资金来源,但商业气息掩盖了故居历史文化价值,也可能是对故居的一种无形毁坏。
单位办公如被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政管理处所用的周培源故居等。
虽然不会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或损毁,但是会加快建筑物的折旧速度,造成“慢性破坏”;私人拥有的名人故居如闻一多、朱自清故居,屋内木质的门、栏杆等已经槽朽,用泥土砌的墙和柱子也有了深深的裂缝。
第三,民众争议大的名人故居,如惠家大院、冯友兰故居等。
在旧城改造的背景下,这些故居置身于荒草废墟之中,甚至被拆得七零八落。
惠家大院只剩门楼可看;冯友兰旧居的外面围着用砖新搭建起来的墙,上面没有任何“名人旧居”的标志,一直荒废着,现状堪忧。
第四,在建筑环境方面,故居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旧城改造,许多地区插建了不谐调的多层建筑或者布置了其他设施,相关部门与开发商多考虑经济效益,未对区域中的故居建筑引起足够重视,无形中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氛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如聂耳故居保护区内周围多层新楼房的不断涌现,故居周边风貌已受到严重影响。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对名人故居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由于昆明的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相关单位对名人故居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是持“重点点缀论”,认为留几处象征性的名人故居作为文保单位供参观即可。
同
时大多数名人故居又位于旧城的地段,在旧城改造期间为了城市片区的协调发展而故居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因此,不顾科学,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短期效应,是名人故居保护得不到应有重视的根本原因。
其次,保护资金的问题。
保护资金的紧缺成为名人故居修复、维护和保养的最现实的瓶颈之一。
如林徽因、梁思成故居户主介绍,自2004年文物部门对故居修缮后,相关部门没再给维护补助,而将来的维修和管理,屋主因资金问题也暂没作考虑等。
最后,故居产权不同,在旧城改造中专门管理部门与管理办法缺失的问题。
故居的产权人在旧城改造中单从自身利益出发,借用属于自己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名气或文化气息搞商业活动或是
他用,作为文物管理的职能部门,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干涉权力,只有监督管理的权力。
这些都使得昆明名人故居在如今的处理上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
3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和带头作用首先,政府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
昆明已经首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强化了对名人故(旧)居的管理,说明了政府对名人故居保护的重视。
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
对于每一处名人故居都应有具体的有前瞻性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并有监督和视察的队伍,定期巡查工作,随时掌握对故居保护的现状情况,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制定相关约束条例。
对于私人拥有的名人故居,需制定
相关的约束条例,进一步强化使用单位的保护意识,约束其真正负起保护的责任。
特别是将故居变成餐馆、茶室等场所的单位或个人,监督部门应当定期视察其安全性,防止火灾等情况对名人故居造成毁灭性破坏;另外,对于利用名人故居的单位不能只以盈利为目的,还应规定开辟与名人故居历史人文相关的展览区域供人参观。
最后,建立社会反馈机制,全民监督。
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反馈机制,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实行全民监督管理。
在旧城改造中,对于故居的保护,只有政府相关单位以及整个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政府应该将信息透明化,鼓励民众参与。
3.2更加重视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功能性
一方面,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建立公众保护团体这一公众自治组织,可以由专家学者、热心人士、昆明当地居民、企业等组成,此团体要在昆明历史名人故居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筹募资金、进行相关培训和鼓励个人保护行为等活动有效地影响保护的决策。
现实表明,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公众对参与决策的意识很淡薄,因此需要调动公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对于保护资金的问题。
政府(为主)+企业(重要力量)+名人后代等社会力量的捐赠模式,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主要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供赞助,特别是借助公司力量,如龙云灵源别墅就是由个人赞助维修保护,成为民营博物馆。
因此从共赢思路出发,用名人故居有关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资本,吸引社会资金,以“谁使用,谁维修,谁收益”为基本原则,多元化地投资、
维修、保护名人故居。
还可以仿效英国首创的国家遗产彩票基金制度,建立名人故居彩票基金,建立比较完善的官方与民间合作的保护机制等。
3.3进一步运用合理的保护手段做好保护工作
对已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第一,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地维修现状较差的名入故居——全貌保护其外观、结构、布局和内部装修,不作移动,以真正体现名人故居昔日的风貌;第二,注重周边环境烘托。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以名人故居为辐射中心,向外扩散,形成特色历史风貌的辐射面。
同时,多开发一些与名人故居建筑、环境风格相近的建设项目,使名人故居与周围房屋环境之间衔接过渡得更加充分、更加协调,旧城改造成的新城风貌更具文化特色;第三,名人故居被闲置,其建筑毁坏更快。
从昆明实际情况来看,对名人故居最好的利用方式还是用作纪念馆、博物馆,并与旅游相结合。
而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应跟上当今国内外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观众定位、内容体系、总体氛围、陈列手法、科技运用等入手,塑造成熟的文化理念。
提高名人故居的丰富性、生动性、可看性,使观众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尚未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在旧城改造中要作为历史建筑实行挂牌保护,对维修和保护这类名人故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相反,对破坏者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张才洪.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市场化模式探讨[j].天津大学
学报,2008,(11):5657.
[2]沙蕾.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4,(10):19.
[3]项文惠,周公宁.杭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刍议[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1,(4):6670.
[4]郑利军,杨昌鸣.历史街区动态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5,(7):6365.
[5]王薇.昆明、腾冲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实证调查比较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