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课堂教学的提高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课堂教学的提高艺术

发表时间:2009-10-16T14:09:47.340Z 来源:《教育视界杂志》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翠霞 (山东省郓城县技工学校274700) [导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授课教师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和学习心态,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目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教师要想使其达到预期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灵活驾驭提问艺术。就课堂提问这一课题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探讨,我们下面对课堂提问从时间、对象和内容选择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

1 在时间上:课堂教学中提问应选择最佳时刻

炼钢看火候,提问看时候。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问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的任何时刻进行,但是,选择的时刻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课堂提问应在最佳时刻进行。提问的最佳时刻包括以学生兴趣状态为主要标志的客观因素和以学生心理状态为主要标志的主观因素。所谓客观因素是指问题本身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愿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属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和肯定性情绪,表现了人们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需要。凡是使人感兴趣的事物,必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反之亦然。所谓主观因素,是指学生正处于愤和悱心理欲试状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想明白而未明白的心理状态;“启”是开其意。“悱”是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心理状态;“发”是达其辞。教师在使学生形成“愤”和“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提问,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这完全符合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但学生更好地掌握到了知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实践证明:在上述两种教学最佳时刻提问,反馈的效果是最好的。

学生处于兴趣和心理两种状态时是有明显外部表现的。一是表现适应性运动;如“侧耳倾听”、“注目而视”状。一是表现为无关动作的停止;如“屏息顿听”状。教师在教学过种中,不但要善于发现最佳时刻,而且还要善于把握和运用之。况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状态和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涨落变化发展过程,提问的时间性选择就要求在兴趣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不同阶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课堂调控艺术。

2 在对象选择上:课堂提问在实施的对象上应具有选择性,务必做到科学合理化

就课堂施问的对象有个体与群体,个体间又有程度、性格、性别和心态等的不同,因而教师提问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提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设问,因境设问,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通过群体设问,可以唤起全体同学对问题的认真思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回答,教师能够迅速概括地把握全体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心态,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再例如:通过教师先设问再找同学回答的个体提问,可以消除个别学生消极观望的念头。对学生活动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些如“看课外书”、“交头接耳”行为的学生也是一个唤醒,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教学进程,及时调节了课堂行为。还如提问做到优生差生兼顾,以差生回答为主,优生回答为补,教师最后修正,这样就能获得最佳的示范效应,显著地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 在内容选择上:教师设计的提问内容应根据本节课或本课时的目的和要求,紧紧围绕教学难点、重点、疑点

教师提问的设计内容要明确地体现对问题要精炼,有一定的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深度并能揭示学生认识深处的矛盾;题意完整,符合逻辑,用语简短,反对故弄玄虚,言辞含糊,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设问要深入浅出,灵活机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比实验,对重点内容或关健问题的教学采用启发、诱导式提问,其教学效果一般明显优于直接讲解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