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与城市意象模式转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文·林奇通过对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的研究,归纳出构成城市意 象的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他指出,道路和区域是城市意 象组织的主导元素。但人们是把道路还是区域放在组织城市意象的主导地位,与特 定的城市有关①。主导元素的不同,也导致两种不同的城市意象模式——道路模式和 区域模式的形成。在道路模式中,道路构成城市主要的结构框架,并成为城市意象 的主要组织者.人们主要通过对道路的认知来解读和感知城市的结构。目前,世界 上大多数国家城市的意象都属于这种模式。而区域模式则以日本城市最为典型。在 日本。区域成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被视为町的集合体,一个町又可划分为若干 个丁目.一个丁目又包含几个街区,而城市道路则一般没有路名,从而形成区域特 征非常明显的城市意象模式。
2 区域模式——里坊制下的城 市意象认知
2.1里坊带lj 里坊,先秦称为“里”、“阀”或
“鬻里”。=l£魏舞始蹬瀵“坊”懿称浮, 隋朝正式改称“坊”。唐代,里栩坊的
称呼还是经常互用。里坊由城市予道新 鲻定,多量方正形翩,四周筑有趣墙。 设置坊门以供出入,坊门昼启夜闭。除 特权者之外,坊内居民不允许直接蕊向 城市干道开门。
至此。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道路和区域两个元素中.区域才是城市 意象的主导因素,长安城的城市意象属 于区域模式。
下面再结合建筑物标识情况进行分 析。
历代典籍中对长安城中建筑物方位 的描述首先是界定区域,即确定该建筑 物位于皇城、宫城或京城的某个具体里 坊。如《唐会要》卷50《观》:“元真 观崇仁坊。东半以左,仆射高士廉宅。 西北隅,左金吾卫。”《长安志》卷8 《永宁坊》: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宅。” 《唐两京城坊考》卷1《皇城》: “承天 门街之东,第五横街之北。从西第一, 左领军衙。次东,左威衙。次东,吏部 选院。”在里坊内部建筑物的标识中, 区域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唐人韦述的 《两京新记》,主要采用口口隅(如东北 隅)、口街口之口(如十字街北之东) 和口门之口(如西门之南)三种方法进 行定位,如“颁政坊南门之东龙兴寺 ……十字街东之北建法尼寺……西北隅 大崇福观。”这三种标识方法中,第一 种是节点方式.第二种是道路方式,第
但是,这种方法却光法应用于古代 城市意象秘意象模式的研究,因为人们 无法对已经逝去的吉入进行访谈和实堆 验证工作。那么,古代城市意象模式究 竟应该怎榉确定。
觊文·林奇指出,入们在“搽路熬 过程中,越决定作用的是环境意象。这 种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郝环境归纳出的 鍪像。是童搂感觉与过去经验记能酶共 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 为”②。这一论述揭示了探路行为与城 市意象之瓣的密秘关系。可敬说,探路 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组织和辨识环境的行 为,而城市意象则体现了人们在此行为 基善凄上形成豹恭象意谈。蔬文t棘奇的 城市意象虢取方法就是基于这种关系制 定的。当然,现在不可能再进行古人探 路豹实验,翡采深入分析探路行势。霹 以发现探路行为实际上反映了物质环境 的可读性。它在很大獠度上可以通过地 娃标识,也帮建筑物标识方式蔽淡窭 来。因为。人们在城市中的探路行为更 多是为了找到特定的建筑物,这样就必 须逶过一寇的方式对建筑耪迸嚣沈鞍糖 确的定位以方便寻找。因此,可以通过 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建筑物标识方式的解 读,分辑吉入鳇探路方式。进秀惹结纛 归纳出古代城市意象元素的基本特征和 意象模式。
1 城市意象模式
1.1 城市意象与意象模式 研究城市意象主要是群体意象的范畴,它是人们对城市的一种印象感知,是大
多数城市居民心里拥有的对一个城市的共同印象。简而言之.城市意象反映了人们 对城市空间的一种认知。城市意象是在“可见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可读性”,它 不仅仅被人们看见,更是被强烈而清晰地感知到,也就是说,它经过了人们大脑感 觉和知觉两个过程而产生,从视觉上的“可见性”上升到意识的“可读性”。
l髓 万方数据
2009年第】期总第179自国书为已棚学列
图1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图2唐长安里坊平面
图3里坊之意象分析 标街、以机关标街等一些变通方法,如 《长安志》中“朱雀街东第四街”是以 朱雀街作为基准来标示其他各条街的做 法。 《唐两京城防考》中“右皇城东第 二街十一坊及东市”的记载是以皇城标
长安城中最突出源自文库节点主要是岛墙
体糖关联的f1——城门秘坊门,这是道 路的交叉点,是人流交避的汇聚点。是 人们进出各个区域的必经老所。坊|、1的 位置富有规律,其在城辔意象中的俺照 溺于封闭墙体对交通流线的约束丽褥越 进~步强化。 2。2.5标志物
标志物镣往由于其彤体高度或尺度 的突出而彰短出来成为城市意象的燕要 组成元素,成为城市空间识别的重簧参 照物。长安城孛的标志物有寺庙静塔, 如大、小雁塔,有树木.如柳巷和枣 巷,就是因巷内多柳树和枣树得名的。 警然,由予不蔺标志秘霹凳性的蓑簿。 发生作用的藏围也不同。
嚣遂路森城枣空阉意象谈絮孛戆作 用并不是很强。绝大多数的道路都没有 名称,其自身也往往要通过进一步地限 定蘧域、标恚耪或节点条律才能毙较准 确地辨识,否则就很难真正定位。特别 魁京城的坊外街道,由手道路两旁均是 翔一酶凌壤。强境意象摹一悉褪钕。遂 路的认知功能就更差了。文献记载的三 十八条城市主要街道中,真正有名称的 却只有寒雀衡(叉名天门街、天鬻)、 安上门街、禽光门街、景风门街、承天 门街、丹凤门街(曾改名明风门街)等 兄条。势了弥郄这一缺陷,壅褒了浚衡 标街、以皇城标街、以寺观标街、以坊
提要 通过对唐长安和南宋临安城市意象元素的分析.归纳里坊制和坊巷制两种 不同规划制度下的城市意象模式特征和形成机制.指出古典坊制和里制瓦解所造成 的城市土地使用,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从区域模 式向道路模式转型的关键原因。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城市规划制度 长安 临安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ity image elements in two cities,Chang’an in the Tang Dy— nasty and Lin’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im— age paaem and the development mecha- nism based on two different planning institution of Lifang and Fangxiang are concluded.And it iS summarised that with the collapse of Lifang system, changes in land use,functional layout and spatial pattem were the crucial rea- son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regional pattem to the road pattern. Keywords: city image,urban planning institution,Chang’an,Lin’an
1.2城市意象模式确定方法 关于城市意象的获取,凯文·林奇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①在城市居民中进行抽
样访谈,获取其对环境的意象,主要内容有徒手绘制城市地图,描述行程路线等;
103
郄翌 丁豪乐 鬻衰生 中嚣古我城事撬瑟l键度雯逶与城事意象模式耱登
②在实地对受过训练的观察者所形成的 环境意象进行检验。鼯让这些访谈者去 实地走一段在访谈中提及的想象的行 程,并回答路线选择理由翻沿途所见等 闻题阪对意象魏以验证。逶遗上述方 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取一个城市的整 体意象,进_fili可以总结出城市意象的模 式。
城墙和坊墙这类封闭的实体界线的 存在.不但使边界的意象显得相当清 晰.而且强化了区域这一城市意象元 素。节点的位置富有规律,其在城市意 象中的作用由于封闭墙体对交通流线的 约束而得到进一步强化。但从另一方面 看.这些边界和节点也存在因相似性而 辨识性差的特点。区域、边界、节点、 道路的相似性,在很大程度上又提高了 标志物在城市意象认知中的作用。
街的做法。里坊内部的十字街虽然可以 划分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但由 于十字街本身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称 呼.因此文献记载常在其前附以坊名加 以辨认,如《太平广记》卷345《张 庾》:“张庾举进士,元和十三年,居 长安升道里南街。”而且东街等称呼也 是十字街所通用的.并不具备清晰的可 辨性。巷曲数量众多,但有具体名称的 却极少。就目前文献所见,有以标志物
2009年第l期总第179期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 与城市意象模式转型
郑卫 丁康乐 李京生
The Change of Urban Planning Sys- tern and the Transition of city Image in Ancient China ZHENC-Wei.DING Kangle。L.I,Jlng— sheng
命名的。如柳巷和枣巷;有以营业类型 命名,如颁政坊内的馄饨曲和靖恭坊的 毡曲;有以居者姓氏命名的.如薛曲; 有以寺命名的,如胜业坊的古寺曲、崇 仁坊的资圣寺后曲。其他一些以长度和 方位命名的,如永巷、短曲、前曲、南 曲、北下曲等。这些巷曲大多指示性不 强,还必须加以坊名才能大致辨认。或 许.正是长安道路缺乏辨识性的特征使 得路名的有无变得无足轻重。
2。3唐长安城常意象模式 根据上文的分析,结合长安城平筒
复原图(图1),人们可以发现,从城市 形态上看。整个长安城梭剃分秀一个个 方正的区域,形制非常规整.以至于白 聪易有诗云: “百千家似嗣棋局,十二 衡如种菜睦”@。这静规律往酶凡俺辩 列方式使得区域的意象非常明显。加之 爨坊面积都很大。最小的有30hmz左 右,大鬓|l达窝90hm2多。这又逶一步殛 现了区域的意象特征。而十字街和十字‘ 巷进一步细分里坊为四个大街区和十六 个小街区豹毒蘑。又显麓了一种骞规律 的树枝状区域等级结构,强化着区域意 象(图2、图3)。
长安城审酶透界主要是由大蛩鹣墙 体体现出来的。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 边界主要是城墙和诸多的坊墙。整个城 枣边界林立嚣又整齐有痔。坊痰又鸯住 宅寺庙围墙组成的边界。这些封闭的墙 体使边界的意象显得相当清晰。 2,2.3区域
唐长安城共有三煎.分别为京城 (aP#t,郭城)、皇城和宫城,均有赢大宽 澜熬城墙蘸会。东城蠹叉分布着一嚣余 个里坊,每个里坊都有派式的名称。这 媳里坊被坊墙所围合。各里坊分设两个 绒霆个坊瓣。苓允许隧意寓街舞门玖确 保坊墙的完整性。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 成果显示,熙坊被内部的十字街分割为 鞠拿街区。◆字巷又将务个衡区一分隽 四,形成十六区的布局形态。可以说, 媵长安城存在着不同尺腱的区域意象。 2。2。4蒂点
里坊,最早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组 织的基本单位。后来隧藩社会经济的发 装,功能逐渐混杂,政府官署、手工监 作坊、寺病等也都分布在里坊之中.里 坊El盏脱离瑶住区的概念。开始趋于一 种城市规划基本瘸地单僚的意义。
2。2唐长安城市意象元素特征 2.2.{道路
长安城中的道路体系可以划分为四 个等级:①坊外大街。是城市主要街 道。共有三十八条。塞城十二条,索城 二十六条;②十字街(横街)、沿墙街。 这是里坊内部的主要街邀,组成了羽字 形(露字形)的遭路费絮;③十字巷。 将大十字衡划分而成的四个区块又一分 为四,形成一坊十六聪的格局;④曲。 麓是坊凑小路。在城市j蘧路体系字缝子 最低一级,宽度最小而数量最多③。 2,2.2边界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63(2009)01—0103—06
作者简介 郑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生,zwbluesky@126.com 丁康乐.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李京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患 宋之际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史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里坊制发展 到极致,又盛极而衰,走向崩溃,被新的坊巷制所取代。以往的研究大多从 用地功能组织角度来分析这一规划制度的演替历程。笔者认为,里坊制向坊巷制变 迁的意义,不仅仅反映在用地功能布局的转变方面,也体现在城市意象认知上,它 直接推动了我国城市意象认知从区域模式向道路模式的转变,并一直影响至今。笔 者主要以唐长安和南宋临安为例,论证规划制度变迁对中国古代城市意象模式转型 的决定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