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课件
该理论主张公共部门应该更加透明地运作,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督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建立反馈机制,使公众能够就公共政策的效果和影响提供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政 策制定与实施。
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强调服务导向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部门应该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满足公 众的需求和利益。
推动可持续发展
02 该理论主张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寻
求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全球合作与交流
03
新公共服务理论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04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 践挑战
公共部门改革的制度困境
行政机构改革
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建立以 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组织结构,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机构调 整和人员分流等难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管理方式上更加灵活和创新 ,注重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和互动,而传统公共 行政理论则更加注重官僚体制的运作和管理。
0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 要内容
公民参与和社区建设
公民参与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民的权利和参与,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和促进公民参与公 共事务,使公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
新公共服务理论课件
目录
• 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价值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挑战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前景展望
01
新公共服务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起源于20世纪 90年代,在公共选择理论、新 公共管理理论等前人理论基础 上发展而来。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转变过程。
我们将回顾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其主要特点,然后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如何对这一传统模式提出挑战,并逐渐形成新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深入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理论如何影响公共行政实践和政策制定。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效率、市场化和私营部门管理模式的引入,试图通过改革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强调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和公民参与,认为公共行政的核心应该是服务公民和社区,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效率和经济利益。
这两种理论在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策略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公共行政领域对于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公众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实践应用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和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
我们也将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推动中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其核心观点和实践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核心观点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一是以顾客为导向,重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公民视为公共服务的顾客,强调满足顾客需求;二是强调政府的管理职能应当从划桨转为掌舵,即政府应更多地扮演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将具体的服务提供交给市场和社会力量;三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私合作、合同外包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竞争性和效率;四是重视结果导向,强调以结果和绩效为基础的公共部门管理,而非传统的以过程和投入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
丁 文
摘 要 :2 0 世 纪7 O年代末 8 0 年代初 ,在西方国家掀起 了声势浩大的政 府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以公共管理 为导 向,以政 府职能 的市场 化 、社会化和企业化为 目 标 ,充分体现 了新公 共管理理论 中的政府职能转变。政府 改革 中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方 法,虽然提 高 了政府 管理 的 效率 ,但市场化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也导致 了 社会公平 以及责任和价值取 向等公共管理价值的缺 失。本 文通过对新公共 管理理 论与新公共服 务理论进行 比较分析 ,从 而为我 国政府部 门行政 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理论 ;比较
而降低行政成本 , 提高公共服务的选择和质量。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
府组织机构企业化 的过程 中,腐败和不道德 的行为都有增加 的倾 向。从 另一个方面来说 , 腐败无疑是进一步隐性地增加 了政府提供公共 服务的 成本 ,助长了不道德行为的蔓延 ,而且 远不 于政府独 自提供服务 时的公
・ ・
领袖负责
官僚 组织 以机构 内 白上而 组织 结构 下的权 威和 对委 托人 的控 制或 管制为 特征 允许 行政官 员掌 握有 限 的 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裁量权
所希望的结果负责
责任
分枚 豹组 织结 梅
合 作性 的组织 结构
有更 大 的余地 去实 现企 业家似的目 标
一
、
平 。因此 ,必须注重民营化过程 中公 民精神 ,促使公共组 织朝着有利 于 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传统公共行 政、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 的 比较表如 下所 示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 理论 的比较表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ppt课件
官僚组织必须为成员提供组织培训增加成员的处理 事务能力。
2024/2/18
1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③科学管理理论 ④行为主义管理理论
❖ 西蒙的行政学说:
➢ 《行政行为》分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抛 弃了所谓的行政原则及政治-行政二分法,指出了 传统行政学研究方法及研究主题的不足,引入科学 方法论来研究行政行为尤其上决策过程,并围绕行 政决策的研究,力图建构起新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 动仅仅抽象为若干的原理及原则。西蒙提出:“行 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 “行政谚语”。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实践、阶段、模式 公共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则行政。
2024/2/18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官僚制的特征: ❖ 合理的分工:每个组织的成员有严格的职责和分工; ❖ 层级节制:权利与等级一致,形成一个指挥链条; ❖ 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工作不是随心所欲进行; ❖ 正规的决策文书; ❖ 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个人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客观、
《新公共服务理论》
·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 共服务行政。
· ◆虽然这些探讨可能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却培养不出有责 任心、献身精神和公民意识的雇员或者公民;
· ◆分享领导权的概念,对于为公共雇员和公民提供机会以 便他们的言行符合公共服务的动机和价值至关重要。
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 权和公共事务
· ◆乐于为社会作出有意义贡献的公务员和公民更加能够促 进公共利益;
· 1、民主社会的公民权 · 2、社区和市民社会 · 3、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学 · 4、后现代公共行政
1、民主和社会的公民权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首先提出了公民权。
· 卢梭把公民界定为把社区利益放在心上的人。
· 美国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演讲中的“民有政府、民治政府、 民享政府”(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一句话充分说明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对公民角色 的重视。
· ◆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 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 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
· ◆公共行政官员不仅要分享权力、通过人民来工作、通过 中介服务来解决公共问题,而且还必须将其在治理过程中 的角色重新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非企业家。
· 桑德尔(Sandel)认为:政府的存在就是要一定的程序(如 投票程序)和公民权利,从而使公民能够根据自身利益做出 选择。
· 金和斯迪沃斯主张行政官员应当把公民当作公民来看待,而 不只是把他们看作投票人、委托人或顾客;公共管理者应当 寻求更有效的回应,相应地提高公民的信任度。这种观点直 接为新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型——试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
点:
然而 , 践 证 明 , 公 共 管 理 自身 有 着难 以克 实 新
服 的局 限 。 故此 , 自问世 以来 , 遭到 了广泛 的批判 。
( ) 经济人 ” 设 一 “ 假
・
设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公共部门的制度设计 , 这是 新公共管理与民主社会核心价值冲突的核心。 很显
然, 一个 受利 益动机 驱 动 的组 织 显然 无法 太多关 注 公 共 利益 。 既然 个 人利 益 是 其 核心 理 念 , 么任 何 那
3 ・ 8
关于“ 公共利益 ” 的概念都变得毫无意义 , 这最终必 将 引发公 共利 益 与公共伦 理 的危机 。
1 色定 位 。 公共 管理 倾 向于一 种把 决 策制 . 角 新
新公共管理承袭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人性假
定和决策执行分离 的体制 ,主张通过 民营化等形 式 ,把公共服务提供交 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承担 ; 而政 府 主要集 中于 掌舵性 的职能 , 引导 它们 为 实现
公共 利益 的 目标服 务 。
第 3 卷 第 5期 O
20 0 9年 5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oC i n nvri Se e) o r lf h eg i sy(o. i n f U e t S
Vo. 0No5 13 .
Ma 0 v2 09
从“ 新公共管理 ’ 新公共服务 ’ ’ 到“ ’ 的转型
服务 ” 念 成 立 的理 论基 础 , 理 以及 “ 公 共 服务 ” 新 不 同 于新 公 共管 理 的主要 特 征 , 图通 过对 “ 公 共 试 新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对比分析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对比分析作者:王韵涵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论基础上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他们都具有时代特征,且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代表未来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以珍妮特·V·登哈特和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通过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公共行政理论受制于所处时代,并为之服务,且对其所处在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差异(一)理论基础不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基础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
经济学理论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重点的。
经济学理论的这些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提倡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场机制去引导公共项目。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私营部门为了适应环境,很快进行了管理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新公共管理者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营部门还要比公共部门更胜一筹,因此,私营部门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灵活且具有弹性的组织模式、顾客至上、结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并纷纷被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民主公民权理论。
公民权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对社区及其成员的承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
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民主公民权,实际上是对更加积极和更多参与的公民权的复兴。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社区与公民社区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习新公共服务理论体会
学习《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而不是掌舵》体会一、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点所谓“新公共服务”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基本观点有: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为顾客服务:即公共利益源于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而不是个体自我利益的简单相加。
因此,公务员不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且更要关注建设政府与公民之间、公民和公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公民是一个更广大环境中权利的享受者和责任的承担者,顾客则不同,因为顾客并没有共同的目的,相反他们试图使其自己的个人利益尽可能地充分实现。
2、追求公共利益:即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由个人选择的驱动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
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无拘无束、真诚对话的环境中,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还有责任确保经由这些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3、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如果公务员和公民都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那么公共利益就会得到更好的实现。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的行为似乎表明公共资金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
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
他们不仅要分享权利,通过人民来工作,通过中介服务来解决公共问题,而且还必须将其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非企业家。
4、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
即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项目,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能够得到最有效而且最负责任的贯彻和执行。
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即公务员不应当仅仅关注市场,他们也应该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对策作者:侯霁桐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7期【摘要】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并且不断发展。
梳理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发现对其理论的质疑、扬弃的过程可以为行政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未来趋势发展的启示,这也是一种新的研究分析框架。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新公共服务目前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常采用的理论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政府经济学等方向,而很少涉及新公共服务理论。
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的描述通常是源于实证研究,而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缺乏规律性梳理和相应的理论支持。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变化的梳理为相应对策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持。
而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单纯对比研究和转型研究较多,缺乏对理论实践的探讨,或只是放在大的政府改革方向来探讨。
选取当今较为热门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来进行理论实践的探讨能充分体现出理论指导实践并源于实践的理念。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存问题(一)行政主体多元化引发行政主体合法性问题。
新公共管理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让私营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私营部门作为行政主体很难取得公众合法性认同,我国针对社会组织的立法并不健全,也没有专门针对社会组织的监管网络,很多社会组织又缺乏自律,因而时常发生社会组织违规从事非法活动的事件;政府在选择承担提供公共服务承担主体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主体的准入,因此产生寻租、腐败等行为;多元化行政主体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降低政府的合法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经济效率,但是如果政府和私营企业一样一味追求经济效率,就会使其逐步失去公共性身份,而丧失其合法性。
(二)行政责任缺失问题。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不够规范,以政府部门内部监督为主,政府责任存在缺失;社会组织多是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主要靠人们的觉悟、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推动发展,需要大量参与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07403 刘洋长久以来,韦伯的官僚制和科层制牢牢占据着公共管理的核心理论地位,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韦伯的理论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科技的新成果和公民不断变化的新需要上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势在必行。
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理论界的创新成果频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现在十分流行的整体性治理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未免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本文参考大量此方面的理论文献,来梳理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1,背景与产生。
第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然而到了20 世纪60 年代末,发展的高峰跌入危机的深谷,面临一系列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有:(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
第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也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等理论相继出现,他们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 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些理论便都被划为新公共管理理论。
而这其中由以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重塑政府理论最为著名。
2,主要理论概论。
“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1。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走向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
反思和批判 ,登哈特夫妇建构出其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 论 。主要 内容有 : 服务人民而非顾客 ; 公共利益是 目 , 标 而 非 副产 品; 公民价值胜过企业精神价值 ; 略性思考 , 策 民主 性行动 ; 重视人性而非生产力。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将政
府置于 中心位置 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 同, 新公共 服务理论将公 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 的中心 , 强调政府治理 角色的转变即由掌舵 到服务 。 新公共服务理论推崇公共服 务精神 , 旨在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 共服务理论 的尊严与价值 , 视公 重 民社会 与公 民身 份 , 重视 政府与社 区、 民之间 的沟 通与 公 合作共治。 值得注意的是 ,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新公共 管理理论的 批 判继 承 , 对新公共 管理 理论并不 是简单 的否定 , 它 而更 多的是 一种理性 的反思和建设性 的批判 。 新公共服务理论 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世界范 围内的广泛影响 , 公共 对新 管理理论 为改进政府 绩效所作 的巨大努力也 给予积极 的 评 价。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不能说是一种新公共管理 理论 的替代模式 。正如新公共管理理论 , 尤其是对科层 制的批 判 拿不出取代科层制的结 构形式一样 , 新公共服务理论 也 没 有提供一 种替代性 的东 西 , 了提醒人们要注意 民主等 除 社 会公共 价值 的诉求 外 , 还没有形成完善 的操作可行 的具 体方案 。 新公共服务理论模式提出并强调公共管理归根到 底是服务 的性质 , 出帮助公 民明确表述并实现他们 的公 提 共利益是政府或公务员 的首要作用 ,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 驾驭社会 , 服务而非掌舵 ” 即“ 。 三、 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的兴起 既然受 到较广泛 的批判 , 就会有超越 的努力 。由罗伯 特 ・ .登 哈 特 (o e BD n ad 、珍 妮 特 ・ .登 啥特 B R br .e hrt t ) V ( nti atehr ) J e n n na t夫妇 提出的新公共 服务理论代表 了 a Vz D d 公共行政理论一 种新 的发展趋势 。从 2 0 0 0年至 2 0 0 3年 , 通过对 当今世 界各 国开展 的“ 公共管理 ” 新 运动 的理 性 的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两种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
近年来,随着公共管理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两种管理思想整合到一起,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整合模式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旨在为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概念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形态,它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能,注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强调服务过程的透明性和信息公开。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组织变革思想,强调市场化、管理效率和精细化的运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特点1、新公共服务的特点(1) 以公民为中心。
新公共服务强调公民参与和需求导向,尊重公民的主体地位,关注公民的个性化需求。
(2) 服务质量高。
新公共服务强调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注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提供高效、规范、专业、便捷的公共服务。
(3) 开放透明。
新公共服务强调透明度和信息公开,使公共服务的服务过程和结果得到公开监督和评价。
2、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 经济性。
在新公共管理中,公共机构高度关注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追求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
(2) 市场化。
新公共管理采用市场化机制,强调效益、竞争和市场导向,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竞争力。
(3) 精细化。
新公共管理注重管理的精益化和精细化,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确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新公共服务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美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开始崛起,被视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最新的思想。
同时,新公共服务也逐渐成型,成为了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
此后,两种思想发展迅速,至今已成为公共领域中的两种重要理念。
四、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整合模式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念有一些矛盾之处,比如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侧重。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
以下几方面 : ( 一) 新公共管理改 革倡导企业文化和 商业价值观 ,明确提 出作为政 府施政 目标所追求 的 “ 3 E ”指标,即经济 ( E c o n o m y ) 、效率 ( E f f i c i e n c y ) 和效 能 (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 ,以商业价值 的 “ 成本一收益 ”观念和盈亏底线 作为衡 量和评判政府 公共部 门的主要业绩标准 。其忽略 了对道 德环境和 民主价 值的关注 ,会对公共行政 民主价值和 人们对 民主道德 的认 同造成 影响和冲击 。 相 比 之 下 , 新 公 共 服 务 则 是 一 个 更 为 包 容 的 理 论 体 系 。 在 新 公 共 服务 的价值体 系内,不仅新公 共管理所倡导 和追求的效率价值 亦得到 了 尊重 和肯定 ,而 且公平 、正义 、代表性 、参 与等宪政 民主价 值得到 了复 兴 。新公共服 务主张在工具理 性的效率 目标 之外加入更 多的价值参考 ,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 共服务理论的产生 2 O 世纪 7 0 年 代末 以来 ,西 方各 国为迎 接知 识经济 、信 息技 术 的飞 速发展 以及全球化 浪潮及 国际竞 争加剧所带 来的挑战 ,在现实政 治、经 济 、社会 等多重压 力下 ,针对传 统官僚制行 政模式 的弊端 ,掀起 了轰轰 烈烈的行 政改革浪潮 。这场 以 新 公共 管理 ”为旗帜 的行政改革 ,通 过 在 公共部 门中 引进 市场化的竞 争机制 以及私 营部 门的管理理念和 方法 , 力 图以此 来 “ 重塑政 府 ”, 目标 是塑造一个 更具服务 效率和品质 的 “ 企 业家 ”型政府 。 但是 , 自新公 共管 理理 论诞 生之 日起 ,对 它的质 疑和 批评 也从 未 停止过 。张成 福深 刻地指 出 : “ 公共行政 绝非 简单 的工具理 性的效 率价 值的追求 问题 ,其更 为重要 的使 命在于肩 负起 民主政 治价值执行 者与捍 卫者 的角色,重建 公共行政和全 社会 的道德 新秩序 。对民主 、法 制、公 平 、正义 、 自由、公 共利益 、社会 责任等基 本价值 的回应 和关照 ,体 现 了公共行 政的本质所 在。离开这 些基本价值 的判断和 引导 ,公共 管理将 会成为 缺乏灵魂 的盲动 ,甚至可能成 为暴政 的工具 。” 以此反 观新公
质疑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 u a o m ri ntue agh 12 5, hn ) H nnC m e a lst ,(l i a 00 C ia c l it lls 4
Absr c : I h ae 2 h Ce u y. u d rte i u s fte W v s o h c n mi lb l ain, te n w t a t n fe 1f 0t ntr n e h mp le o h a e ft e e o o c go ai t z o h e p b c ma a e n h o o l no b i g ao g w t u h sta in, atie t a he e n s a d s fed fo u i n g me tte r e mil it en ln ih s c i [ y g u o t n d i c iv me t n ufr rm a s
p nyo c ti th m m .N wp b csF u u f w r sb sdo e rii nte e ul l t f ri s a te a et e e u l v eip to a j t ae nt ic m o w pbi e 。i c m s i i e i s r du h ct s hn c
织 ;5 .讲 究效 果 的政 府 :按 效 果 而 不 是 按 投 入 拨 款 ;6 .受顾 客驱 使 的政 府 :满 足顾 客 的需 要 ,而
Ke r s l W p bi n g me t n w p bi evc ; p b i l n s ai o e y wo d : l u l ma a e n ; e u l s r i e c e e u l 、 mii r tm m d l 【 l t
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作者:刘珏麟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10期【摘要】为更好的助力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两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加以区别,以尽可能科学严谨的态度比较二者各自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和弊端,试图寻找二者的共同服务于我国政府之路径。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務理论政府职能选择政府服务对象1.现实背景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明确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详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此背景下,选择合适的理论指导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主流指导思想,对于二者的选择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二选一抑或将二者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政府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两大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更好的探讨此问题。
2.新公共管理理论含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进行政府改革,在诸如“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新称谓引导下的政府改革运动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
而此改革背景下带来的新公共管理模式逐渐萌芽。
赫克谢尔(C.Heckscher)提出了政府改革重塑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向“后官僚组织”变迁的理念。
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则认为,官僚制已经到了结束的时机,公共管理已经开始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并进一步争取成员的认同和对组织使命、工作绩效的认同。
“重塑政府”运动又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方式。
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作者:魏衍胜来源:《商》2016年第18期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以及实践之后,各国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同的理论争相出现,犹如雨后春笋一般。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为代表的行政学者提出的,旨在强调公民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公共行政中的政府角色、价值追求和效率观等方面形成了整体性的观点。
[1]新公共服务理论所蕴含的的人本主义、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服务意识以及以公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对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政府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公民;服务型政府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一)民主公民权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非常重视民主公民权理论,将民主公民权理论作为自身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它实际上是对公民参与权和公共责任的再度复兴。
卢梭认为公民是这样一种人,即非常看重社区利益。
因此,公民通常把民主公民权理论看作是对其所作的许诺,保证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公民会把公共利益至于最崇高的地位。
[2]民主公民权理论的重要观点,极大的丰富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二)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现代社会,社区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得道德出现问题,人们试图通过社区来找回失去的社会美德。
[3]2、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社区之上,期望通过社区让人们能够有所变化,过去失去的责任感能够通过社区再度回归。
[4]社区具有多面性,所以人们对其关注的点也不尽相同,但是尽管这样,人们仍然拥有一个大体相同的看法,即社区的建立是以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为基础的,它通过个人和集体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集体和个人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并且保持个人和集体的一致性。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摘要:新公共管理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
从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韦伯的科层管理论,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
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
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由于不恰当地将私有部门价值观套用于公有部门而受到诟病。
新公共服务是迥异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它追求更广泛、更长远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对公民权利和民主传统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体现公共行政的本原。
本文旨在探究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总结出两种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
最后得出的观点是,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争论已没有太大现实意义,探究理论的重心应放在促进二者的互补、发展上,在民主的框架内追求效率,在一定的效率基础上推进民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实践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界改革的成功,政府公共行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已显得日益力不从心,并且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指导下的政府机构内部也危机重重,政府行政改革迫在眉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应运而生。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要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积极借鉴私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它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其支撑点。
其倡导者从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交易成本理论的成本收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作者:丁文来源:《商·财会》2013年第11期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后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
政府改革中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虽然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但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社会公平以及责任等公共伦理价值的缺失。
本文通过研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并通过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我国政府部门的行政改革提供重要的启发。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理论逻辑;实践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风靡西方国家之时,就遭遇了来自多方面的责难与批评。
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夫妇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批判。
新公共服务理论肯定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提高政府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革新的巨大贡献,然而,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企业化管理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将公民置于管理活动的中心,强调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的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社会,即“服务而非掌舵”。
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的主人公地位,希望与公民实现合作共治。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1)民主社会和公民权理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最先提出公民权,他认为公民权是公民把参与城邦的工作当作是实现自身人格完美的理想。
主动参与的公民既能有自己的利益,还能为公共利益做贡献,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高尚的价值存在。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公民权有不同的定义。
公民权是法律所确定的合法的身份,也是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所具有的成员资格,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而影响政治活动的能力。
(2)社区与公民社会模式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可以在这里通过讨论和对话的形式参与互动。
民主社会政府在构建健康积极的协调机制时,还关心公民的愿望和利益,虽然人们关注社区的焦点不同,但都认为社区是建立在沟通协调基础之上的,在个人和集体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简称NPM)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公共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
它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传统公共管理方式的批判,并试图引入市场化、私营化和经济效益导向的原则来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NPM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公共利益、削弱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等,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被新公共服务(New Public Service,简称NPS)理论所取代,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则是对NPM和NPS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和公共价值的优先性,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应秉持公共利益,注重公共权益保障和公民参与。
相对于NPM的市场化和经济效益导向,NPS更注重公共服务的公正性、平等性和可持续性,并强调政府的使命和责任,认为政府应该更注重社会公共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
然而,NPS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于强调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忽视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等。
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试图通过整合各种治理主体和力量,实现公共服务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整体性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种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各种治理主体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互动、协作、共建的治理格局。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也反映了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于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强调效率和市场化。
然而,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一些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逐渐浮现,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价值和公民权益,试图弥补市场和政府的不足。
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则更注重公共服务的整体化和整合化,强调各种治理主体的合作与参与。
总之,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公共服务的发展需求和时代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 共 服 务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需 要 借 鉴 西 方 先 进 的 行 政 改 革 终 身 制 ; 是 政 府 部 门 引 入 私 营 部 门 的 管 理 理 念 与 技 四
府 活 动 等 各 个 方 面 的 变 革 。总 体 说 来 , 革 的 基 本 主 底 打 破 , 府 职 能 并 未 根 本 转 变 , 府 仍 然 垄 断着 公 共 改 政 政
线 是 重 新 界 定 政 府 与 市 场 的 关 系 , 要 围绕 政 府 功 能 物 品 及 服 务 的供 给 。 政 府 机 构 膨 胀 , 揽 过 多 的 社 会 主 包
理 论 与 成 功 经 验 , 要 是 新 公 共 管 理 运 动 和 新 公 共 服 术 . 行 顾 客 导 向 和 绩 效 评 估 。 主 实
务 理 论 。新 公 共 管 理 运 动 致 力 于 优 化 政 府 经 济 职 能 ,
我 国 目前 面 临 着 与 英 美 等 国 家 相 同 的 国 际 背 景 ,
论 、 托 代 理 理 论 和 交 易 成 本 理 论 融 合 到 新 公 共 管 理 高 效 的 政 府 管 理 体 制 , 以往 机 构 改 革 的 主 要 着 眼 点 委 而
中, 代 了官僚组 织 中高层人 员信奉 的传统 公共 行政 是 机构 的撤并 和人员 的裁 减 , 制创新 的力度 不 大。 取 体 观 念 。 外 新 公 共 管 理 运 动 涉 及 到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和 政 传 统 的 政 府 体 制 以 及 政 府 与社 会 关 系 的 旧 模 式 并 未 彻 国
主 张 公 共 服 务 市 场 化 运 作 , 入 市 场 竞 争 机 制 , 大 提 处 于 经 济 全 球 化 、 息 化 、 场 化 的 大 趋 势 以 及 世 界 性 引 大 信 市 高 了公 共 服 务 的 效 率 。 公 共 服 务 理 论 站 在 对 新 公 共 的 政 府 改 革 浪 潮 之 中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国正 处 在 经 新 我
管 理 理 论批 判 与 反 思 的 立 场 上 , 持 以公 民 为 中心 , 坚 更 济 社 会 全 面 转 型 时 期 .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要 求 政 府 转 变 市 加 重 视 人 的 发 展 和 民 主 参 与 。 些 理 论 和 实 践 都 对 我 职 能 , 理 好 政 府 与 市 场 、 业 以及 社 会 的 关 系 , 成 这 处 企 形
让 其 他 公 共 机 构 、 介 组 织 、 会 团 体 和企 业 参 与 公 共 好 政 府 与 社 会 的关 系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 国 的 政 府 转 型 中 社 我
物 品 及 服 务 的 提 供 。 府 甚 至 可 以 不 直 接 提 供 公 共 物 应 根 据 市 场 经 济 的 要 求 , 力 于 建 立 一 种 新 型 的 政 府 政 着
四 个 方 面 来 展 开 的 。具 体 来 说 。 是 优 化 政 府 经 济 管 西 方新公 共管 理运动 在这方 面所 取得 的成功 经验 , 一 加 理 职 能 , 松 市 场 规 制 , 行 国有 企 业 私 有 化 ; 是 公 快政 府体翩创新 盼 步伐 , 放 实 二 彻底改革 政企不分 、 权力 过分
国公 共 服 务 的 改 革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借 鉴 与 启 示 。
全 新 的 社 会 管 理 模 式 。 勿 庸 置 疑 , 究 发 达 市 场 经 济 研 国 家在公共 管理 及政 府改 革方 面所取 得 的成功 经验 ,
一
、
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借鉴意义
借 鉴 其 理 论 、 法 和 行 为 模 式 中 的 合 理 因 素 , 我 国政 方 对 府 转 型具有 重要 的实践 意 义。
变 。休 斯 认 为 ,新 公 共 管 理 受 到 2 0世 纪 7 O年 代 以来 特 征 , 且 权 力 集 中 、 企 不 分 。 国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的 而 政 我 经 济 学 理 论 新 发 展 的 深 刻 影 响 。特 别 是 公 共 选 择 理
.
一
个 主要 目标 是 建 立 与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相 适 应 的 、 活 灵
近 十 年 来 , 方 各 国 为 适 应 迅 速 的 时 代 变 化 , 西 迎
首 先 , 新 政 府 体 制 , 变 政 府 职 能 , 快 改 变 政 创 转 尽
合 国 内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的增 长 . 继 掀 起 了 政 府 改 革 浪 府 垄 断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的局 面 。 国传 统 的政 府 管 理 体 相 我 潮 , 使传 统 的公共行 政模式 向 “ 公共管 理模式” 促 新 转 制 是 建 立 在 计 划 经 济 基 础 之 上 的 , 有 科 层 制 的 一 般 具
:
共 服 务 的 市场 化 运 作 , 引入 市 场 竞 争 机 制 , 高 服 务 质 集 中的 传统 政府 管理 体制 , 提 打破 政府垄 断公共 物品供 量 ; 是 推 行 行 政 分 权 化 改 革 , 新 内部 管 理 机 制 , 三 创 废
Go N G G o NG I J NG JlG UA N LI
的 重 新 定 位 、 府 公 共 服 务 提 供 方 式 的 转 变 、 府 内部 公 共 事 务 , 政 效 率 低 下 以 及 资 源 浪 费 的 问 题 仍 然 相 政 政 行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以 及 政 府 部 门 引 入 私 营 部 门管 理 技 术 等 当 突 出 。 此 , 新 一 轮 的行 政 体 制 改 革 中 , 该 借 鉴 因 在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