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服饰 侗族的辛地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饰

合集下载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均有一些零星的记载。

宋代的《老学庵笔记》卷四说:“男未妻着,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

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黎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库短裙,裙作百褶裙,后加布一幅。

刺绣杂纹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

绣花如绸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

脚趿无跟草鞋”。

《小方壶斋与地丛钞》说:“苗(侗)童未妻者曰‘罗汉’,皆插鸡翎”。

宋明时期侗族先民以羽翎为饰,在现代的侗族生活中还可以见到。

清代文献也有记载,如《广西通志》记载:“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

“怀远(今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绣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最长。

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相同,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以银镊缀之,男女各徙跣。

”至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交往增多,侗族的服饰逐渐有所改变,唯有南部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特色。

在侗族的风俗传说中也有关于侗族服饰的描述,如:《侗款》中有“父寻鸡尾插头,母制暖布盖身”之句;榕江车江《祭祖歌》中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身边;琵琶抱胸前。

”的记载。

迄今,从江县的高传、信地一带,青年大有每着盛装,还有头包花格帕,上插鸡尾或鹭羽以为美的习惯。

对侗族服饰的科学研究,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历史调查中,不少学者调查记录了侗族服饰的类型。

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都有有关的侗族服饰的研究,如《侗族简史》、《侗族通览》、《侗族文化研究》等著作以及新编的《黎平县志》、《从江县志》、《榕江县志》、《三江县志》、《通道县志》等对侗族服饰的类型、演变作了专门的记录介绍,蒋志伊的《侗族服饰研究》(黔东南师专学报1987年第四期)。

张柏录的《侗2族服饰研究》(台湾汉声杂志社出版。

1996年)则是对侗族服饰研究的最高学术成果。

侗族服饰乡村振兴

侗族服饰乡村振兴

侗族服饰乡村振兴侗族是中国民族中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独特的服饰风格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对于推动侗族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侗族服饰以自然、朴实、实用为特点,注重体现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男性主要穿着蓝布工作服,上下套装,颜色鲜亮。

而女性的服饰则更加华丽,以蓝色为主,配以红、黄等鲜艳的颜色,衣襟上绣有丰富的图案和刺绣,突显出女性的美丽和高雅。

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头饰的装饰,女性戴有独特的花冠,鲜花、布条等缀成花环,让人赏心悦目。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大战略,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对于推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提升侗族服饰的文化品位和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侗族文化的价值最大化。

首先,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要从制作工艺入手。

传统的侗族服饰制作工艺主要依靠手工编织、刺绣等技艺,这些技艺需要通过持续的传承和培训来得以保存下来。

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对手工艺人的培训力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

其次,推动侗族服饰的市场化发展,积极开拓销售渠道。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提高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而侗族服饰的市场化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当地民众开展侗族服饰的销售业务,通过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侗族服饰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

最后,加强对侗族服饰文化的挖掘和宣传。

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通过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工作,加深对侗族服饰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推广。

在当前乡村振兴和文化保护的进程中,侗族服饰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侗族服饰文化的扶持和推动,才能实现侗族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也能为侗族人民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

知识点·侗族|可以说相当专业了!侗族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研究侗族是我国发展良好的人口大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工艺精湛、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

精美的饰品和刺绣纹样象征着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种族繁衍与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系,现主要聚居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区,其中以贵州最多,约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6%。

在侗族,刺绣、侗歌和戏曲文化成为推动侗族文化生生不息传承和发展的三驾马车。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文明的崛起,经济的发展,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侗族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

1 侗族服饰起源和发展侗族服饰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先辈便已发明了织布用的斜机,《吴越春秋》就有“越罗谷纱”的记载。

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族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到北宋时期,靖州等地纺织的白娟、斑细布、白练布等均负盛名。

明清时期,侗锦已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时期。

直到近现代 20 世纪以来只有南侗才能看到传统服装式样,而北侗基本汉化,服饰与汉族日趋一致。

2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精心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对服饰进行美化。

侗族服饰图案纹样数量繁多数不胜数,大多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多崇拜意义。

2.1 图腾纹样龙蛇崇拜——龙蛇纹。

在中国古代龙一直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经常以云龙、盘龙、二龙戏珠等形式出现。

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其服饰纹样中的龙纹不似古代朝廷龙纹那样庄严,而是一个善良灵巧且可爱的形象,以特殊针法,马尾绣做成,并赋予其精巧细腻的神韵。

“萨岁”崇拜——蜘蛛纹。

“萨”在侗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神,也被称为“萨玛”、“萨天巴”。

相传萨神中的“萨巴隋俄”神,其化身是一只金斑大蜘蛛,因此侗族人把出门见到蜘蛛认为是平安喜庆的吉兆,还有些地方在新婚夫妇的床铺四角,分别放置用布包裹的蜘蛛,寓意求子求福[3]。

2.2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植物崇拜——花草纹、树纹。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

侗族服饰解释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服饰不仅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他们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1.材质侗族服饰的材质主要是棉、麻和丝绸。

这些材质的选择与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棉和麻是适合在侗族地区种植的天然纤维,而丝绸则是贵重的材料,常用于特殊场合或特定人群的服饰。

2.色彩侗族服饰的色彩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深红等。

这些色彩不仅耐看耐用,而且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一些侗族地区,黑色被视为吉祥色,而红色则被视为繁荣和富贵的象征。

3.款式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不同地区和支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来说,侗族服饰的特点是宽袍大袖,注重流苏和细节装饰。

这种款式不仅舒适耐用,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图案侗族服饰的图案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题材。

其中,龙、凤、鸟、鱼等动物图案和花、草、树、木等植物图案是最常见的。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寓意深刻,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5.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侗族人民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诠释,是他们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方式。

同时,侗族服饰也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人们通过服饰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族群归属等信息。

总之,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材质、色彩、款式和图案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保护和传承侗族服饰文化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服饰分类

侗族服饰分类

侗族服饰是中国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节日服饰:侗族节日服饰是最能体现侗族文化特色的服饰之一,如春节、侗年、芦笙节等传统节日时的穿戴。

这些服饰通常装饰有精美的刺绣、银饰和彩色丝绸,色彩鲜艳,样式多样。

2. 平时服饰:日常生活中的侗族服饰相对简约,但同样具有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对襟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圆领上衣和裙子,服饰上可能绣有几何图案或花草纹样。

3. 婚丧服饰:侗族婚丧服饰有着严格的规范,婚礼服饰通常较为华丽,男女双方都会穿着装饰有银饰和刺绣的盛装。

而丧礼服饰则以白色为主,以示哀悼。

4. 工作服饰:侗族劳动者在工作时会穿着便于劳作的传统服饰,如粗布长衫、草鞋等,这些服饰实用性较强,便于在田间地头活动。

5. 特殊场合服饰: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庙会、庆典等,侗族人民也会穿着特别的服饰,这些服饰往往更加精美,装饰有更多象征吉祥的元素。

侗族服饰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匠心,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十分讲究,包括织布、染色、刺绣、银饰加工等多道工序,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的描写
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独特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侗族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款式多样而著称。

男子的服饰通常以深色为主,如黑色、深蓝色等,显得庄重而神秘。

女子的服饰则色彩斑斓,常常搭配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展现出侗族妇女的热情与活力。

侗族服饰的款式多样,有长袍、短衫、长裤、短裤等。

长袍通常长及脚踝,宽松舒适,适合在寒冷的季节穿着。

短衫则短小精悍,适合在炎热的季节穿着。

长裤通常宽大而舒适,适合在田间劳作时穿着。

短裤则轻便灵活,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着。

侗族服饰的图案精美绝伦,常常以动植物为题材,如龙、凤、鸟、鱼、花、草等。

这些图案既具有装饰作用,又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侗族服饰 侗族的辛地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饰

侗族服饰 侗族的辛地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饰

侗族服饰侗族的辛地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饰>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

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

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

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北侗最华丽的服饰是镇远县报京地区的姑娘服饰,头上系一银花环,发髻上,插满放射状的银花,后脑吊一组银花。

上衣右衽无领,长及膝上一、二寸,衣领四周镶深色坎肩,衣袖镶深色花缎,胸前系一齐衣长的围腰,围腰配有色彩艳丽,绣工精美的刺绣纹样。

戴银耳环。

银项圈两三只,胸挂大银牌,戴银手镯,穿长裤,衣裤同色同料,裤脚镶有五寸宽的深色花边。

脚穿绣花翘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妇女夏装:从江贯洞地区的妇女夏装,头上挽髻,略偏于左侧,髻旁饰有鲜花或银花。

戴耳环,环下吊有三四颗亮珠。

上衣白色,为自织的侗布。

胸前开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内系一菱形围腰、青色,围腰上方衣领处,饰有对称的三角形挑花纹,图案多为蝴蝶的变形。

围腰上端有两条线带,垂于背后,系在一个呈双圆形∽的银垂饰上,既是围腰的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装饰,有的是呈多面球体的银背砣。

衣袖细小,袖口有花边。

上衣长及大腿中部,两旁开叉五寸,显得修长飘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长及膝盖处。

小腿上着青布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

整套服饰优美、简洁。

行走时,长衣袅娜,短裙摆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体,更显现出侗族姑娘独特而动人的风韵,无不与服饰的选料、款式、色调,做工丝丝入扣,天趣自然,使人倾倒。

最典型的侗族男子服饰:黎平县黄岗地区的青年服饰,头包花格帕,为蓝、青、白色自织侗布,包法呈左右向上交叉状,包头较大。

上衣为紫色闪光的特制侗布,款式独特。

上衣无领,开襟从领口正中横向右侧二寸处,又直下至腰部,再向左横至正中,再直下到下摆。

衣扣分圆银珠和蚕形布扣两种,六对,每对为双排扣。

上衣短小贴身,衣袖紧贴手臂,腰系布带,显得紧扎壮实。

穿长便裤,裤脚宽大。

脚穿青布鞋或草鞋。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文化展示课件PPT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文化展示课件PPT

西江苗族女子便装
绣工艺术
苗族的服饰上运用各种绣法绣有不同的图 案,通常有平挑绣、缠绣等。
平 绣

缠绣

追求光明的喧泄 张扬美丽的潇洒





银 梳 子
苗族分布
服饰
而 雷山西江是全国苗族人口最聚集和最大的苗寨,因此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台江施洞苗族姑娘佩戴的银饰最多,她们全身都披挂银饰。
台江施洞苗族是苗族中佩戴银饰最多的一支。
全 身 都
披 挂 银
饰 。
台 江 施 洞 苗 族 姑 娘 佩 戴 的 银
台江施洞苗 族是苗族中佩戴 银饰最多的一支。
蒙正苗族——从活人墓里爬出来的民族
经历史考证证明蒙正苗族的确 是历史年的夜郎王室后裔。
活人坟,顾名思义是埋活人的。 今天的贵州镇宁蒙正(遗留下来的意思)苗族就是 从“活人坟”里遗留下来的。
她们名载着本 民族历经磨难的历 史变迁,对美好生 活的憧憬和古往今 来生活环境的浓缩。 史学家称为:“穿 在身上的史书”。
雷山西江长裙苗族女子盛装
银排圈 银胸牌 银花片
花Hale Waihona Puke 带银角 托肩服饰特点
◎袖口宽大为无扣

交叉大领衣。

◎经衣袖、衣边及 背上均用挑、绉等绣法 绣成龙、虎、羊和鱼、 蝶、虫等动物图案。
发型 服饰
侗族——服饰文化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 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 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 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 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 彰。
谢谢观赏
而 雷山西江是全国苗族人口最聚集和最大的苗寨,因此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蒙正苗族——从活人墓里爬出来的民族 苗族分布 雷山西江长裙苗族女子盛装 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最多。 ——历史文化 它凝固了几千年苗民生活历程的史诗,又保存和积淀了几千年苗族建筑的精湛艺术,传达了苗族文化中的审美追求,被建筑学家誉为“民间建筑的魂宝”。 ☻台江施洞苗族——服饰 台江施洞苗族是苗族中佩戴银饰最多的一支。 由于历史原因,远古时居于中原一带的苗族先民被迫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的第三、四、五次大迁徙后聚居的中心地在贵州的东南部,其中以雷公山地区为主要的聚居地。 台江施洞苗族姑娘佩戴的银饰最多,她们全身都披挂银饰。 蒙正苗族——从活人墓里爬出来的民族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银饰 ◎经衣袖、衣边及背上均用挑、绉等绣法绣成龙、虎、羊和鱼、蝶、虫等动物图案。 险绝人生的从容 凝固史诗的瑰宝 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最多。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长衫和宽松的长裤,腰间系一条宽腰带,脚上穿着布鞋或草鞋。

女子则穿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袍,袖口和下摆饰有彩色刺绣,头上戴着银饰和色彩缤纷的花环。

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花鸟图案的刺绣,这些图案通常出现在衣领、袖口、下摆和衣袋上。

侗族刺绣以其细腻、精致、多彩的特点而闻名。

同时,侗族服饰中还经常采用织锦、缎子等精细面料,加上银饰、腰带等装饰,使服装更加华丽、富有层次感。

除了日常着装外,侗族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服饰。

例如,在侗族的“板凳节”和“赛老虎”节日中,男女穿着华丽的节日服饰,舞动身姿,展示着侗族独特的艺术风采。

总之,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束,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侗族人民朴实、勤劳、善良的品质,也反映了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 1 -。

湘西侗族服饰应用现代服装设计研究

湘西侗族服饰应用现代服装设计研究

湘西侗族服饰应用现代服装设计研究湘西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服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断交融,侗族服饰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湘西侗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湘西侗族服饰概述湘西侗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其服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特色。

湘西侗族服饰以简洁、大气、实用、耐穿而著称。

女子头饰主要有花环、银饰制成的头饰和缠发之类的发饰。

服饰图案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如常见的蝙蝠纹、十字纹等。

而男子服饰以白色、黑色为主,具有朴实的特征。

侗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线条的简洁和图案的纯粹。

1.色彩应用传统侗族服饰中颜色的运用非常丰富,而现代服装设计也可以借鉴侗族服饰中的色彩搭配。

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侗族服饰中常见的蓝色、白色、绿色等颜色,使服装更富有活力和鲜明的个性。

也可以将侗族服饰中的色彩搭配方式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打破传统的色彩搭配方式,使服装更富有创意和时尚感。

2.图案设计3.面料选材传统侗族服饰在材质上以棉麻为主,注重天然环保和舒适性。

现代服装设计也可以选择环保材质,并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可以选择与侗族服饰相似的天然材料,如棉麻布、丝绸等,使服装更加贴合当代人对服装舒适度和品质的追求。

4.款式设计侗族服饰在款式上以简洁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立体感。

现代服装设计也可以借鉴侗族服饰的款式设计,以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突显服装的整体美感和舒适度。

可以选择侗族服饰中的一些经典款式,例如袍裙、长袍等,进行现代改良,使服装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三、湘西侗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传统侗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不断进行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服装设计的需求不仅限于时尚与美感,更强调服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湘西侗族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融合,不仅可以使服装更加独具魅力,也可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我国多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侗族服饰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种元素,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侗族服饰文化。

一、侗族服饰的种类侗族的服饰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男女装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婚嫁装饰。

男装主要包括蓑衣和中山装。

蓑衣是侗族男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其样式简单、粗犷,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山装则是在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穿起来的,现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服饰之一。

女装包括衣裙、袄裙、袄子等,颜色多样,花样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而婚嫁装饰则包括头饰、胸饰、腰饰、臂饰、足饰等多种,其花纹、款式各具独特的特点,能够体现出侗族女子的婚姻地位与社会地位。

二、侗族服饰的特点侗族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侗族服饰设计简单,大多采用了自然染色和手工缝制的技术,以及原始的风格和纹饰。

其次,侗族服饰颜色单一,主要以黑色、蓝色、黄色和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朴素和淳朴。

此外,侗族服饰的花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往往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

其次,它反映出侗族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

再次,它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体现了侗族民俗、风情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虽然现代化的浪潮不断涌现,不少侗族人已经不再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但侗族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代表着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传承和历史记忆。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江西等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侗族的服饰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的服饰主要由衣、裙、腰带、首饰等构成。

女性的传统服饰包括上衣、褶裙和襦裙。

上衣通常是色彩鲜艳的对襟短衫,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织花。

褶裙是侗族女性的主要服装,通常由上至下有多层褶子,长度可达到踝部。

同时,襦裙作为褶裙的衬裙,添加了一种古典、庄重的气质。

侗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不同场合配上不同的服饰,展示出不同的风采。

而男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衫、长裤和腰带为主要元素。

男性的长衫通常是黑色的,一般较为简约,但也会有些许装饰。

侗族男性的长裤则以蓝色为主,也有少量红色和白色的。

男性腰带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品,通常由皮革制作而成,有时还别上银带扣。

腰带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之外,也可以用于固定和调整服饰。

侗族的服饰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服饰的制作上,还体现在服饰的图案、色彩和细节上。

侗族服饰的图案常用花纹、草字和几何图形等,以表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

色彩方面以红、蓝、白为主,这些色彩代表着幸福、吉庆和美好的意义。

侗族服饰中还喜欢使用金属材质的装饰品,如耳环、手环等,这些装饰品常常镶有珠宝、金银等贵重材料,给予人一种瑰丽而华贵的感觉。

侗族服饰也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随着地域的不同,服饰也有所差异。

例如在贵州的安顺地区,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红、白、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上衣以凤凰的纹饰为特色;而在湖南的古丈地区,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黑色为主,让人感觉更为神秘和深沉。

侗族服饰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艺术特点上,更体现在其文化的传承和衍变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侗族的服饰也渐渐融入现代元素,逐渐与国内外的服装风潮相融合。

同时,侗族服饰也成为了各类文化交流、展览和表演活动的重要元素,为世人展示了侗族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之,侗族服饰文化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风格。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

侗族服饰介绍,关于侗族服饰的资料大全侗族的服饰以精美轻巧著称,特别是色彩搭配和花纹图案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女性服装上面,侗族服饰的特点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侗族服饰的详细介绍,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侗族服饰的简介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

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

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

女子多穿鸡毛裙,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

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服饰的服饰特点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服饰的服饰装饰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穿草鞋 或 赤脚 。盛 装 时穿 古 老 的百
鸟衣 、 银 朝衣 、 月亮衣 等等 。
围, 胸 围上 齐脖 部 呈两 岔 , 均 绣 有花 纹 ,并 以两 红 带挂 过肩 头 系于 背后
南部侗 族 服饰 的 选料 一般 为 自
靛、 白酒、 牛皮胶等混合成 的染液反
复 浸染 、 蒸晒、 槌 打而 成 。侗 布 先用
吊一 银质饰 品 , 腹 部罩 以围腰 , 围腰
带飘于 身后 , 下 身穿百 褶裙 。女子盘 发, 结于前额 , 发 的 尾端 飘 于 脑 后 , 插 红 木梳 ,耳 吊金 环 、银环 或玛瑙 环, 上 身 赤 着 对 襟 敝胸 衣 , 罩 围腰 ,
自种 的靛蓝 草 叶加 石灰 发酵 泡 制而 成 的染 料 ) 每 日浸 染三 到 四次 , 每 次 染后清 洗晒 干 ,连续 反复 染 晒1 0 天
Li l un Y u D angdai
虫 贝
州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国家级非物 保
护 与

族服 饰
岳立成

贵 州 省 黔 东 南 州 侗 族 服 饰 于 2 0 1 4 年 被列 入第 四批 国家级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代表 性 项 目。侗 族 是一 个
侗 族 自纺 自染 的侗布 是 侗 家男 女最 喜爱 的 衣料 。 由于 制作 工艺 复
杂, 侗 布 非常珍 贵 , 侗 族人 民除 了 自 己用 外 ,还 作 为婚 嫁 馈赠 的最佳 礼 品 。侗布 是 用 自家织 好 的棉 布经 蓝
相似 ,并插 银 簪 ,带银 质耳 环 或耳
缀 ,上 身穿 开襟 敝胸 衣 ,胸 部罩 胸
, 旮暑 ■ ■ 1 ■ ■ ● ● f ■ ● ’ ■

西南少数民族—侗族服饰

西南少数民族—侗族服饰

西南少数民族—侗族服饰作者:邢虹邓玉萍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8期【摘要】侗族作为湘西少数民族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自身一部分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的服饰里,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服饰审美趣味。

风格古朴、特色鲜明、配色素雅、工艺精湛的侗族服饰是侗族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使服饰起到了记载的作用,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

【关键词】侗族;少数民族服饰;服装设计一、侗族服饰概况侗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广州、湖南等地。

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聚居地的地理环境限制,使其与外界交流甚少,中国古典文献如《淮南子》、《山海经》等对这个族群都只有一些零散的描述,这些零散的描述却是成为我们对这一族群了解的主要途径,特别使其传统民俗文化和服饰文化艺术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至今仍较完整的保留着传统风貌。

二、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侗族服饰款式简约大方,女子有内衣、外衣、裤装、裙装等好几层。

妇女平时穿着的裤子和衣服都是宽松型的,便于劳动。

女式上衣有长袖、短袖,在袖中、袖口、右襟领口或裤子的裤口多镶有精细的刺绣。

大多数的妇女系围裙、背带,腰间还有束腰布,是由一个整体图案构成,构图完整配色讲究,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感,非常精美。

女式百褶裙是侗族服饰中吸睛服饰之一,装饰手法丰富,烘托凸显女性的柔媚。

侗族人尊萨为神,伞是萨的随身宝物,故形似伞的百褶裙在侗族服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女子陪嫁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百褶裙的下围多采用窄边的刺绣进行装饰,裙长在膝盖以上6-10cm左右,不会显得腿短,可弥补小腿粗壮的即视感,也符合裙子与膝盖之间长度的审美法则。

目前在黔东南等地的苗侗博物馆中有保存完整的男子古装,工艺精良,装饰讲究,风格独特,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老学庵笔记》卷四说:在辰、沅、靖等州,有仡伶,“男未妻者,以金鸡羽插”。

男子头帕为侗族亮布缠绕在头上成形,短的有五、六尺长,长的一丈有余,宽五六寸,年轻人一般是“三角形”,上插鸡尾或鹭羽为美的习惯,中年人一般是直接在头上缠圈的“椭圆形”。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吴平
【期刊名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年(卷),期】2015(7)2
【摘要】黔东南侗族服饰历史悠久,古朴雅致,因各地生活习惯有所不同,服饰多种多样,各有差异,约有100种。

侗族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菩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大多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自、蓝色,由上装、下装(裙、绑腿)组成,便装一般为黑色土布制成,少许银饰装饰和挑花刺绣,盛装则配有银帽,银项链、银耳环、银围腰。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侗族;国家;生活习惯;银饰;黔东南;手工艺
【作者】吴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23
【相关文献】
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 [J],
2.怀化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语言艺术特征研究 [J], 张常英
3.三江县侗族大歌、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J], 赵明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J], 岳立成
5.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 [J], 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侗族服装

侗族服装
侗族印象
• 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在老挝有一 个分支,叫“康族”。 •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 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
•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 各具特色。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 高,文化较发达。因此,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 相似。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以 锦屏县平秋侗族服饰为例:平秋地区妇女服饰的盛装,其 穿着的布料从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 都是妇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外衣大多 为青色,右衽圆领,钭襟开扣,托肩彩色滚边,衣长至大 腿中部、衣脚有红色内套露出。衣袖平手膀,袖口镶花边。 腰系彩色腰带的背后有两条带幛,随着人物走动而翩翩起 舞。内衣为白色或月兰色,袖长超过外衣袖口露在手碗上。 下身穿青色裤子,脚踏翘鼻绣花布鞋。
侗族男子穿对襟短衣, 有的右衽无领, 包大头巾
侗族少女盛大节日的服装
活泼的儿童节日装
升旗服装
侗族衣料
侗族的衣料以自 纺自造侗布为主, 织了又染,染了 又锤。
侗族银饰
• 侗族佩带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无银饰的姑娘不仅 自己认为不美,甚至连父母也觉得低人一等,省吃俭用也 要买几样银饰来打扮女儿。侗族银饰种类繁多,有项链、 项圈、手镯、戒指,耳环、银花、银梳、银冠、银簪等。 其中最大最重的要算项圈和银冠。三江妇女挂的银项圈重 约七八斤,从颈脖挂到腰部。特别喜庆日中的年轻姑娘耳 挂银环,手镯满臂,项链、项圈层层叠列于胸前,全身银 饰重量达一二十斤,显得富丽堂皇。儿童常佩带银帽、银 锁、银项圈、银脚圈。男子佩带银牙签、银烟嘴和银戒指。 青年男女谈爱,若双方情投意合,男青年要送些银饰给姑 娘作订婚信物。第一个孩子生下三天后,外婆家要送银项 圈、银锁以及银手圈;孩子满周岁时,要送流行于广西三江。妇女腰间饰物。形似葫 芦,长12厘米,下宽8厘米,以粉绿色做地纹,上绣自由式花草、动 物纹样,用玫瑰红、桃红、群青、草绿、墨绿、金黄、银色丝线织成。 葫芦边缘有红、蓝二色花边,两侧有红、绿二色吊穗。流传于广西三 江、龙胜,湖南新晃、通道,贵州黔东南地区。妇女耳垂装饰。一般 呈环形,同钥匙圈大小,不封口,尾部勾着圆形、扁形或帽形雕刻精 美的装饰物,多用细银线弯结成果状、花状或绣球状。其周围、下方 吊着小鱼、桃形、扁长体、菱形、塔状等各种小饰物,上刻细小花纹。 有的耳环形似竹根,上涂珐琅。还有的用一戴细银线缠绕在环形圈上, 未缠线处涂珐琅花纹。因使用人和场合不同,亦有区别。小孩、老年 妇女所戴较为简单。青年妇女戴者叫“色板”,纹饰丰富,节日盛装 时还戴两三对,显示其美丽、富有。 侗族胸兜花:刺绣工艺品。流行于广西三江。妇女胸围花饰。侗 语称为“深”。长13厘米,宽17厘米。纹样多采用喜鹊、谷穗、杨梅、 荔枝等花鸟纹样,配以铜钱纹样,含富贵吉祥之意。在黑底上配以水 红、桔红、湖蓝、群青、粉绿等色。多以湖蓝色作为底纹,与各种色 彩的花纹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当地民间艺人叫“衬花”。在刺绣之 前先剪也纸稿,然后将纸稿贴底纹上,用齐针绣出。下部则配以绣有 二方连续几何图案的织锦。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侗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广西侗族风俗习惯,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

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

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民族文化之侗族服饰

民族文化之侗族服饰
紫色多用于节日。
侗布的制作
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先用靛蓝(采用自种 的靛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 布才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布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 染成青色后,又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将布晾 干后叠在一起,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 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根据手艺 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侗布的亮度也不同,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贵,因为 凝聚了侗族妇女千锤百炼的精华
❖ 侗帕是侗族妇女的头饰,流行于现在湖南与广西壮族自治 区毗邻地区。侗帕是用棉纱织成的包头巾或洗脸巾,宽约 1尺,长约2尺,上面织有几何图案或者花、鸟、鱼、虫图 案。有素色和彩色之分。古老的包头帕是“三角巾”或
“对角巾”,包的时候用底边从前额绕向后脑,然后两角 打结,另一角从头顶向后竖起。
❖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 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
❖ 清顺治年间,满族统治者强制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当时 侗乡北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是明清王朝镇压少数民族的屯 兵之地,强权之下,北部地区的侗民基本上改装。
时至今日,侗族分化成为南侗和北侗
北侗服饰与汉服没有区别, 汉化程度较高
南侗,因为居于西南山区, 服饰保留了更多民族特色。。
❖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 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 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 主,间以水云纹、花草 纹。下着短式百褶裙, 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 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 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 银项圈和耳坠、 手镯、
结束语
❖ 人类文化好似一条长河,汇集着千流万派的 各族文化成果。侗族先民们从艰苦劳动中, 不断创新发展,改造自身,从而培养了自己 独特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以及艺术表现技能 。 还望后来者们能够继续努力,把民族文化发 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侗族服饰侗族的辛地衣是一种什么样的服饰
导语: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

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

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
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

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

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

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北侗最华丽的服饰是镇远县报京地区的姑娘服饰,头上系一银花环,发髻上,插满放射状的银花,后脑吊一组银花。

上衣右衽无领,长及膝上一、二寸,衣领四周镶深色坎肩,衣袖镶深色花缎,胸前系一齐衣长的围腰,围腰配有色彩艳丽,绣工精美的刺绣纹样。

戴银耳环。

银项圈两三只,胸挂大银牌,戴银手镯,穿长裤,衣裤同色同料,裤脚镶有五寸宽的深色花边。

脚穿绣花翘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妇女夏装:从江贯洞地区的妇女夏装,头上挽髻,略偏于左侧,髻旁饰有鲜花或银花。

戴耳环,环下吊有三四颗亮珠。

上衣白色,为自织的侗布。

胸前开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内系一菱形围腰、青色,围腰上方衣领处,饰有对称的三角形挑花纹,图案多为蝴蝶的变形。

围腰上端有两条线带,垂于背后,系在一个呈双圆形∽的银垂饰上,既是围腰的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装饰,有的是呈多面球体的银背砣。

衣袖细小,袖口有花边。

上衣长及大腿中部,两旁开叉五寸,显得修长飘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长及膝盖处。

小腿上着青布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

整套服饰优美、简洁。

行走时,长衣袅娜,短裙摆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体,更显现出侗族姑娘独特而动人的风韵,无不与服饰的选料、款式、色调,做工丝丝入扣,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