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灾害地理选修课件(上课用)

合集下载

2023高中地理选修八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件

2023高中地理选修八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件

2023高中地理选修八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的自然事件。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多样性,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地壳在某一地点发生的震动现象。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繁,在地震活跃度较高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台湾地区等地经常发生较强烈的地震。

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极大,人们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建筑抗震:借鉴历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为重中之重。

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提高建筑抗震水平。

2. 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抗震设施、救援队伍、医疗资源等的投入。

二、洪涝灾害洪涝是指地表水域暴涨或泛滥,造成河水、湖水等水域超过规定界限,对人畜生产、公共设施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及南方沿海地区。

1. 河堤加固:加强对洪水河道的改造和管理,及时维护和加固河堤,提高河道排涝能力。

2. 建设蓄洪区:在洪涝易发区建设蓄洪区,通过引导和蓄存洪水来减缓河流的洪峰流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三、旱灾和干旱灾害旱灾是指雨量短缺或干旱导致农田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情况。

干旱灾害则是指地区长期缺水,导致农业、生态和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1. 提高灌溉效率:改善灌溉渠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2. 发展旱地农业:研究开发抗旱作物和抗旱技术,推广旱地农业,降低对大量灌溉水的需求,提高抗旱能力。

四、台风和飓风灾害台风和飓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航行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的台风经常影响到广东、福建、台湾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1.建设防台风工程:加强对海岸线的防护工程建设,包括修建防波堤、堤防、海堤以及提高沿海城市的防风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实地听完整堂课。

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首要 条件,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 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表:
属性
衡量标准
自然 只具有单一的自 变化程度或强度
异变 然属性
自然 既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社会和自然
灾害 又具有社会属性 资源的损失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的自然异常变化
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 受灾体
自然资源
灾情 因灾导致人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图解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灾害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种事件或现象是不是自然灾害,要同时具备两个条 件:①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如果缺少条件②,那只可能是一种自然异变或自然 现象;如果缺少条件①,那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灾害。

高中自然灾害地理选修课件(上课用)ppt课件

高中自然灾害地理选修课件(上课用)ppt课件
14
15
泥石流
16
舟曲泥石流ຫໍສະໝຸດ 171819成因
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0
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
被;加固岩体
非工程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 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减灾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 教育。
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1
地震
滑坡
干旱
洪水
赤潮
凌汛
泥石流
火山
飓风
暴风雪
海啸
风暴潮
蝗虫灾
冰雪冻害
2
自然灾害的类型
3
地震 泥石流 滑坡崩塌 地裂缝 地面沉降 火山喷发
因异常地质活动引起的
地质灾害 4
1、地震
5
世界地震带分布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6
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大的断裂活动构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地震发生时间
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海拔高,高原 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思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9
44
2、分布:
寒潮
侵 袭 我 国 的 寒 潮 路 径 图
45
为什么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 潮影响?
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受 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46

-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选修(共31张PPT)

-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选修(共31张PPT)

本专题栏目开关
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 24.5 次,其中旱灾 7.5 次,洪涝灾害 5.8 次,台风 6.9 次,冰冻灾 害 2.8 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B )
本专题栏目开关
(3)从地质结构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 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 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 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 地带。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 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解析 黄淮海平原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A.四川、云南 B.云南、西藏
(A )
C.河南、四川 D.云南、广西
本专题栏目开关
解析 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 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B )
海洋灾害 12..海风洋暴灾潮害包括①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和②赤潮等。 (旋1)等概大念气:运风动暴所潮引是起最的③海严面重异的常海升洋降灾现害象,。指的是由④热带气旋或⑤温带气
本专题栏目开关
本专题栏目开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
本专题栏目开关
反思归纳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1)从发生时间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① 周期性 。多数灾害具有多发期与少发期、平静期与严重 期交替的特点。 ② 频率高 。我国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都高于世界各国 的平均频率。 ③ 群发性 。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几种灾害往往同时发 生,如西南地区在多雨季节,往往会有暴雨、洪涝、泥石 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1

【合作探究】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 什么?
(1)1952年9月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 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 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 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存在地域差异
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注意: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 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 产损失。
一、自然灾害:
1、定
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 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图示



然 属
自然异

常变化


人员 伤亡
财产 社
损失 会
社会 失稳
属 性
资源 破坏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我们课件 选修(共32张PPT)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我们课件  选修(共32张PPT)

三、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1.保障安全的关键
(1)切断电源、气源,防止⑯ 火灾发生 。 (2)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 坡、河岸边。 (3)保持⑰ 清醒冷静 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本专题栏目开关
本专题栏目开关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 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⑱ 迅速撤离 。 (2)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⑲ 开阔地方 ,远离高大建筑物、 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 从⑳ 楼梯 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 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
答案 (1)山坡、高地 (2)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 (3)山体滑坡、泥石流 (4)预防流行病的药物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结合上面的探 究内容不难作答。
本专题栏目开关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 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本专题栏目开关
本专题栏目开关
反思归纳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 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教非常重要。具 体图解如下:
探究点一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探究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本专题栏目开关
本专题栏目开关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 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 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B属 于主要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C属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分风暴潮与海啸
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 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 动激发的长波海洋巨浪。
海啸
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
风暴潮
病害 虫害 鼠害
生物灾害
感谢下 载
可编辑
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受 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3、寒潮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寒潮成灾次数图
4、寒潮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5、防御措施:
• 加强监测预报 • 做好防寒准备:地膜覆盖;建立牧
区牲畜越冬基地 • 检修、加固电力施泥石流舟曲泥石流
成因
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
被;加固岩体
非工程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 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减灾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 教育。
3、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 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 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 制定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 • 健全灾害法规; • 加强国际合作
2、滑坡 泥石流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阻塞河道,引发洪水; 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
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
北京
哈尔滨 沈阳
兰州 西安 成都
武汉
上海
昆明
广州
台北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 震,震源深度33千米。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 夯建,此次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 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华南 冬半年 冬半年,华南地区降水较少,
冬旱
气温较高蒸发强。人口密集, 城市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旱灾危害:
导致较长时间内水分极度缺乏,农业减 产;土壤、植被缺水,径流减少,导致地下 水水质变差(咸潮)、高层建筑地层不稳。 诱发次生灾害:森林火灾、蝗灾等。
旱灾的防御措施
开源: 1.兴修水利,蓄水防旱。 2.跨区域调水。 3.人工增雨。 4.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节流: 5.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地膜覆盖、滴灌等技术。 6.改变耕作方式,在多旱区推行旱作农业。 7.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 8.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9.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 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灾情(人口和经济损失) ——死亡人数、受伤人口、财产损失。
不同灾情的原因(影响因素) ——震级、震发时间、烈度与震中距; ——防震意识、抗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口、经济密度
防御措施
• 加强地震预报能力(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预 报预测,建立预警系统);
中国的台风及防治措施
1、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 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2、那么台风中心是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会 出现这样的天气?
台风眼(无风、晴)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有什么区别?
可怕的龙卷风 即将登陆中国的台风
来自大西洋的飓风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因为发生的 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 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 发生在印度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 部的则称为“飓风” ,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很短暂, 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 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 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2、干旱
华北 春旱
江淮 伏旱
时间
成因
3-6月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春旱) 降水稀少(雨带未到);用水
量大
7、8月 7、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 (伏旱) 气流,蒸发旺盛,降水少。
风 (
地 点


中国东南沿海、 日本和东南亚
国家
加勒比海和 美国东部沿


特 征 狂风、暴雨,来势凶猛
影响
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 的重要影响。 07海南
方向
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 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 伏旱造成的旱情。
造带为地震多发地区
多发的原因: 位于地质构造断裂地带,地壳不稳定,
岩浆活动剧烈。
中国历史上(1900—2004)地震震中分布图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 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乌鲁木齐
拉萨
5.0-5.9 6.0-6.9 7.0-7.9 8.0 以上
3、寒潮
寒潮(冷锋)
1、概念: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 、雨 雪、冻害等现象。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 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分布:
侵 袭 我 国 的 寒 潮 路 径 图
寒潮
为什么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 潮影响?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热带气旋 干旱 寒潮 龙卷风 冰雹 冻害
因大气异常活动引起的
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以及台风的形成
低 1005 1010
1015pa
北半球
时 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孟加拉湾北 部及沿海地

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震
滑坡
干旱
洪水
赤潮
凌汛
泥石流
火山
飓风
暴风雪
海啸
风暴潮
蝗虫灾
冰雪冻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
地震 泥石流 滑坡崩塌 地裂缝 地面沉降 火山喷发
因异常地质活动引起的
地质灾害
1、地震
世界地震带分布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大的断裂活动构
影响涝渍的因素
洪涝危害及防御
洪涝 危害 淹没农田、村庄;毁坏道路、通讯、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等
减灾规划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非工程 措施
科学预防 防御
监测
生物工 程措施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建立防护林体系
兴建水库
地理信息技术
技术工 建筑工 程措施 程措施
建排灌站 分洪蓄洪工程
其他
2、风暴潮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地震发生时间
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海拔高,高原 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思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定义: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
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主要类型、发生地及危害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危害
台风引 起的风 暴潮
温带风 暴潮
多在夏秋 季节台风 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 地区均可能发生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
春秋季节 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 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
沿岸为多。
毁坏船只; 破坏房屋、 农田、海堤 以及码头、 港口等工程 设施;并造 成人员伤亡。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 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 岩石破碎,山高、坡陡、 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 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 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 引发泥石流。
考法二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危害 2.(经典再现)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 说明理由。 答: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 成因上有什么关联性?
考法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2014·课标全国Ⅰ卷)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 断裂带。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 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大雨或融雪 凌汛 海啸 风暴潮
水文灾害
1、洪涝
洪水+涝渍
类型 定义 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 河、湖库容纳,水位上 涨而泛滥的现象
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 河流汛期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 排除的现象
蒸发弱、排水不畅 的低洼地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成因
蒸发弱
排不出 难下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