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合集下载

职业健康体检周期(最新版)

职业健康体检周期(最新版)

职业健康体检周期(在岗期间,根据GBZ188-2014最新修改)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粉尘类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分级Ⅰ级3年1次,Ⅱ级及以上2年1次石棉粉尘、矽尘作业分级Ⅰ级2年1次,Ⅱ级及以上1年1次有机粉尘作业分级Ⅰ级4-5年1次,Ⅱ级及以上2-3年1次其他粉尘(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电焊烟尘等粉尘。

)作业分级Ⅰ级4年1次,Ⅱ级及以上2-3年1次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铅及其无机化合物1年四乙基铅3年汞及其化合物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Ⅰ级2年1次锰及其无机化合物1年铍及其化合物1年镉及其无机化合物1年铬及其化合物1年氧化锌3年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化学毒物类化学毒物类砷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Ⅰ级2年1次砷化氢(砷化三氢)3年磷及其化合物1年磷化氢3年钡化物3年钒及其无机化合物3年三烷基锡3年铊及其无机化合物1年羰基镍3年氟及其无机化合物1年苯(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1年二硫化碳1年四氯化碳3年甲醇3年汽油1年溴甲烷3年1,2-二氯乙烷3年正己烷1年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3年三硝基甲苯1年联苯胺1年氯气1年二氧化硫1年氮氧化物1年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氨1年光气3年甲醛1年一甲胺3年一氧化碳3年硫化氢3年氯乙烯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Ⅰ级2年1次三氯乙烯3年氯丙烯1年氯丁二烯1年有机氟3年二异氰酸甲苯酯见致喘物二甲基甲酰胺3年氰及其腈类化合物3年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领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3年五氯酚3年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1年丙烯酰胺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Ⅰ级2年1次偏二甲基肼3年致喘物:(1)异氰酸酯类: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奈二异氰酸酯等;(2)苯酐类:邻苯二甲酸初次接触致喘物的前两年,每半年检查1次,2年后改为每年1次;若接触劳动者新硫酸二甲酯3年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周期有机磷杀虫剂3年酐、1,2,4苯三酸酐、四氯苯二酸酐等;(3)多胺固化剂:乙烯二胺(EDA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二乙撑三胺)、三乙烯四胺(三乙撑三胺)等;(4)铂复合盐;(5)剑麻;(6)其他可能的致哮喘物发生鼻炎,每3个月检查1次,连续观察1年,1年后改为每年1次。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棉尘(包括亚麻、
每 4 ~ 5 年检查 1 次,劳动者接触棉‎尘浓
5 软大麻、 黄麻粉
棉尘病
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 2 ~ 3 年检查 1
尘)
次;
c.棉尘病观察对‎象医学观察时‎间为半年,观察
期满仍不‎能诊断为棉尘‎病者, 按一般接触人‎
群进行检查。
接 触 有 害 物 理‎因 素 作 业 人 员‎职 业 健 康 监 护‎
1 次/2 年 1 次/年
1 次/年
1 次/年 1 次/年 1 次/2 年 1 次/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年 1 次/2 年 1 次/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2 年 1 次/年
4 结核病防治工‎作
肺结核
1 次/年
5 肝炎病防治工‎作
慢性肝炎(主要是乙肝)
1 次/年
6
职业机动车驾‎驶 作业
7
视屏作业
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
a.大型车及营运‎性职业驾驶员‎ 1 年 b.小型车及营‎运性职业驾驶‎员 2 年
1 次/2 年
8
高原作业
职业性慢性高‎原病
1 次/年
9
航空作业
职业性航空病‎、职业性听力损‎伤
1 次/年
注:上岗前职业健‎ 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 康体检及应
急‎ 职 业 健康 检查‎按照法律法规‎ 及国家标准相‎ 关 要求 执行。
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
进行检查‎;
c.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 1 次。
a.劳动者接触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总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1、职业病危害因素界定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除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推荐性健康检查外,其余均为强制性。

3)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并有确定的职业禁忌证的,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检查,在岗期间执行推荐性健康检查。

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的危害因素均列出明确的职业禁忌证。

4)如需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未包括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

评估内容见《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5)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作业人群应实行强制性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检查周期界定1)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三类。

2)上岗前健康检查a)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

b)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

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a)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b)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c)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a)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 (2)

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 (2)

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的制定流程:1. 确定检查内容:根据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所要进行的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职工劳动条件、职业卫生设施设备、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等。

2. 制定检查周期: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工劳动条件的变化情况,确定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的周期。

一般来说,职业危害较严重的企业可以选择每年定期检查,职业危害较轻的企业可以选择每两年或者三年进行一次检查。

3. 制定检查标准和指标: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的标准和指标。

如职工劳动条件的检查可以参考《劳动用人单位职工劳动条件卫生检测评价导则》等标准。

4. 配置专业人员:确保配备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包括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等,能够对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的内容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监督。

5. 实施检查和评估:按照制定的检查办法和流程,对企业进行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检查、资料审查、职工询问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情况,并进行评估。

6. 制定整改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应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等内容。

7. 监督检查和验收:监督和检查企业按照整改计划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可以发放相应的合格证书,并确保整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办法的制定流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实施职业危害防治定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第一条目的为提高员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

第三条职责3.1生产安全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检测和管理工作;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3.2技术部门负责从优化工艺技术、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来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3.3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车间负责从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从规范操作上减少或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4.1各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的物料(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4.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4.3 通过委托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4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及类比同行业职业危害案例进行识别。

第五条识别后的处理5.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5.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六条检测项目的确定6.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6.2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第七条检测机构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市级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八条检测周期的确定8.1检测的布点详见公司检测点统计表。

8.2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噪声,粉尘。

GBZ188-201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症及人员健康检查周期

GBZ188-201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症及人员健康检查周期

3 1 3 3
上岗后前3个月,每周皮肤科常规检查1次
推荐 全血或红细胞胆碱脂酶活性测定,半年1次
酸雾或酸酐
2
(1)活动性肺结核病 矽尘:游离二氧化 硅含量大于10%的 无机性粉尘。游离 二氧化硅粉尘(结 (2)慢性阻塞性肺病 晶型二氧化硅粉 尘) (3)慢性间质性肺病)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 查; (2)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4-5年1次,2级及以上,2-3年1 次; 2-3或4-5
煤尘(包括煤矽尘)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1)活动性肺结核病 石棉粉尘
1或2(接尘5 年以上的 应进行离岗 后随访)
石棉粉尘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1)活动性肺结核病
1或2(接尘5 年以上的 (2)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 应进行离岗 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后随访) (3)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1)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 查; (2)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4-5年1次,2级及以上,2-3年1 次; (3)棉尘病观察对象医学观察时间为半年,观察期满仍不能诊 断为棉尘病者,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1)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1级:4年1次,2级及以上,2-3年1 次; 2-3或4(接 (2)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 尘5年以上的 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应进行离岗 后随访) (3)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1 1 0.5/1
1
受检查人员血液指导异常者,应每周复查一次,连续2次。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为了防治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要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检查,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

检查周期按下表执行;
第二条健康检查中发现职业病、疑似职业病例的,应当通知本
人。

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条职业病诊断应到自治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第四条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第五条职业病诊断争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第六条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诊断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七条用人单位要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的真实资料。

第八条本矿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人时,本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复查。

第九条对于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第十条职业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本矿职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如本矿职工未参加工伤社会保障的。

第十一条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本矿承担。

如果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用人单位承担。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

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防备和掌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损害,确保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作业场合,包含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第三条本制度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执行,并由企业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和帮助实施。

第四条订立、修改和解释本制度的权力归属企业管理负责人。

第五条全部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不得违反或绕过规定。

第二章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责任和义务第六条企业管理负责人应当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责任,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开展,包含但不限于:聘请合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引导作业场合的环境改善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控工作。

第七条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应当帮助企业管理负责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具体职责包含但不限于: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跟踪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动,提出相应的防备和掌控措施。

第八条全部员工应当乐观搭配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或拦阻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章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第九条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订立作业场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和周期,具体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不安全化学品、粉尘、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监测结果应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与合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合作,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作业场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当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标按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检测和掌控。

第四章监测结果的处理和掌控措施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企业管理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并依照相关规定妥当保管监测记录。

第十四条当显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标准的情况时,企业应立刻采取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调整工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供应个人防护设备等。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监测。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三、监测项目和频次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____次,井上每月测定____次;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____次;3、工班个体呼吸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其他作业场所每____个月测定____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____个班次连续采样,____个班次内至少采集____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____个;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____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____次;5、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有人工作的地点每班测定一次;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____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四、检测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的布点;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3、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

五、煤矿企业应当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技术支撑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要采取有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旨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检查项目及周期

职业病检查项目及周期

检查内容 同在 (2) X 射线胸片表现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岗期间,离岗后 0+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 医学随访检查 间为每年一次,连续观 察5 年,若5 年内不能 (3) 慢性间质性肺病 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 检查;(3) 煤工尘肺患者 (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 病 每1 年~2 年检查一次 (1)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 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00Hz、1000Hz 和 2000Hz 中任一频率的 纯音气导听阈> (2) Ⅱ期高血压和器质 性心脏病 检查内容 同在 岗期间 (3)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 聋
危害因素 或作业
上岗前检查项目
在岗期间检查项目
应急职业健康 离岗时职业健 检查 康检查
体检周期
(1) 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三 年一次;劳动者接触煤 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二年一次;
职业禁忌证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 (1)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 、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 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可参 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 考附录C 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 等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 煤尘包括 (2)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 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 (煤、矽 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系统
检查内容 同 一年,应在每年高温 上岗前 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危害因素 或作业
上岗前检查项目
在岗期间检查项目
应急职业健康 离岗时职业健 检查 康检查
体检周期
职业禁忌证
(1) 身高:大型机动车 驾驶员<155cm,小型 机动车驾驶员< 150cm;(2) 远视力 (对数视力表):大型 车机动车驾驶员:两裸 眼<4.0,并<5.0(矫 正);小型车机动车驾 驶员:两裸眼<4.0, 并<4.9(矫正);(3) 红或绿色盲;(4) 听 力:双耳平均听阈> 30dB(语频纯音气 导);(5) 血压:大型 车机动车驾驶员:收缩 压>18.7kPa(> 140mmHg)和舒张压> 12kPa(>90mmHg); 小型车机动车驾驶员: II 期高血压;(6) 深 视力:<(-22mm)或 >(+22mm);(7) 暗适 应:>30s;(8) 复视 、立体盲、严重视野缺 损;(9) 器质性心脏 病;(12) 癫痫;(13) 美尼尔症;(14) 眩 晕;(15) 癔病;(16) 震颤麻痹;(17) 精神 病;(18) 痴呆;(19) 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 统疾病;(20) 吸食、 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 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 戒除者。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目标疾病、体检项目和周期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目标疾病、体检项目和周期

砷作业人 员
a)职业性 慢性砷中 毒b)职业 性砷所致 肺癌、皮 肤癌
≤10年, 随访9 年,﹥10 年,随访 21年,周 期3年1次 。接触砷 工 龄 <5 年,且接 触浓度不 超标,可
a)肝功能 检查:每 半年1次 b)有毒作 业分级Ⅱ 级及以 上:1年1 次,I 级:2年1 次。
以不随访
血常规、
骨密度、 肝肾B超
职业性慢 性镉中毒
离岗时健 康检查尿 镉 >5 μ mol/mol 肌酐的镉 作业者
职业性慢 性镉中毒
访3年尿 镉 >10 μ mol/mol 肌酐,随 访6年周 期每年1 次。随访 中尿镉≤ 5μ mol/mol
职业性急 性镉中毒 金属烟热
内科常规 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肝功能、 血氧饱和 度、胸部 X射线摄 片、血镉
接触工龄
≤10年,
随访6
4
锰及其无 机化合物
a)中枢神 经系统器 质性疾病 b)已确诊 并仍需要 医学监护 的精神障 碍性疾病
1)内科常 规检查2) 神经系统 常规检查 及四肢肌 力、肌张 力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心电图、 血清ALT
尿锰、脑 电图
职业病: 职业性慢 性锰中毒 。职业禁 忌证:同 上岗前
同上岗前
同上岗前
肺弥散功 能、尿铍
同在岗期 间
铍及其无 机化合物 的作业人 员
职业性慢 性铍病
随 访 10 年,每2 年1次
职业性急 性铍病
内科常规 检查
心电图、 血 清 ALT 、胸部X 射线摄片
血气分析 、肝脾B 超、尿铍
1
职业禁忌
、血氧饱
证:同上
和度
岗前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
27
硫化氢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3年(推荐性)
28
氯乙烯
慢性肝病;类风湿关节炎
肝功能检查每半年1次;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II级及以上的
1年1次:
作用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级的2年
1次
29
三氯乙烯
慢性肝病;
过敏性皮肤病;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上岗后前三个月,每周皮肤科常规
检查1次;
健康检查3年1次
30
致喘物:异氟酸酯类;苯酎类;多胺固化剂;珀复合炎;剑麻;部分青霉素类和头狗菌素类;甲醛;过硫酸盐
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的4~5年
1次;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I级及以上的2~3年1次
38
噪声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IOOO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
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阈240dB;
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24IdB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的2年1次;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级及以上的1年1次;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患者按前2款执行;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35
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根据职业病目录,系指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电焊烟尘等粉尘)
49
视屏作业
腕管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
矫正视力小于4.5
2年
50
高原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1次/2年
4
结核病防治工作
肺结核
1次/年
5
肝炎病防治工作
慢性肝炎(主要是乙肝)
1次/年
6
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职业禁忌证
a.大型车及营运性职业驾驶员 1 年
b.小型车及非营运性职业驾驶员 2 年
7
视屏作业
职业禁忌证
1次/2年
8
高原作业
职业性慢性高原病
1次/年
9
航空作业
职业性航空病、职业性听力损伤
1次/年
1次/2年
1次/2年
46
氰及腈类化合物
职业禁忌证(推荐性检查)
1次/2年
1次/2年
47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职业禁忌证(推荐性检查)
1次/2年
1次/2年
48
五氯酚
职业禁忌证(推荐性检查)
1次/2年
1次/2年
49
氯甲醚 [ 双 ( 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
职业性氯甲醚所致肺癌
1次/2年
1次/2年
56
酸雾或酸酐
职业性牙酸蚀病
1次/2年
1次/2年
57
致喘物
职业性哮喘
a.初次接触致喘物的前两年, 每半年体检 1 次, 2 年后改为每年 1 次
b.若接触劳动者新发生鼻炎, 每 3 个月体检 1 次, 连续观察 1 年, 1 年后改为每年 1 次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1次/2年
1次/2年
3
高温
职业禁忌证
1次/年,应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1次/年,应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症及定期检查周期(GBZ188-2014)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症及定期检查周期(GBZ188-2014)

一氧化碳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硫化氢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氯乙烯
(1)慢性肝病 (2)类风湿关节炎
(1)慢性肝病
三氯乙烯
3
推荐性
1
1
3
推荐性
1
1
1
1
1
3 3
1或2
推荐 肝功能检查半年1次,推作荐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2
级及以上为1年,1级为2年。
3
上岗后前3个月,每周皮肤科常规检查1次
三氯乙烯 氯丙烯 硫酸二甲酯 有机磷杀虫剂
(7)暗适应:>30s
(8)复视、立体盲、严重视野缺损
(9)器质性心脏病
(12)癫痫
(13)梅尼埃病
(14)眩晕症
(15)癔病
(16)震颤麻痹
(17)各类精神障碍疾病
(18)痴呆
(19)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
(20)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
瘾尚未戒除者
视屏作业
(1)腕管综合症征 (2)类风湿关节炎 (3)颈椎病
酸雾或酸酐
(2)过敏性皮肤病 (3)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支气管哮喘 (1)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者
(2)严重的皮肤疾病
(1)牙酸蚀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支气管哮喘
矽尘:游离二氧 (1)活动性肺结核病 化硅含量大于10% 的无机性粉尘。 游离二氧化硅粉 (2)慢性阻塞性肺病 尘(结晶型二氧
(2)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每年1次,连续 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 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总局令第47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三、定义1、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四、职责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本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五、工作程序1、总则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2)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3)事故性监测;4)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完工前和完工后验收的监测;5)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3、监测点的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等规范要求,由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4、监测点确定后,可按照生产情况进行调整;5、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审核、认可;6、详细监测项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照实践情况确定和实施;7、对已确认的监测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规定监测频次进行监测;六、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等危害因素。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随着工业和劳动力就业的不断增长,职业病危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用人单位恶性职业病的高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其中,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规范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了危害因素评价的标准该规范要求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对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频度、持续时间、暴露途径的调查、测量、分析和判断。

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需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

例如,对危害因素的监测、防护、限制、清除等。

还可以采用生产工艺调整、职业病危害因素替代等技术措施。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充分掌握危害因素的情况,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强化定期检测的行动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监测,以迅速掌握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变化趋势和工作环境对于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改安全生产措施,以免对员工的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针对特殊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检测在规定的检测周期内,宜对怀孕女工、初进岗位及从危险岗位调动或轮换出的职工严格把关,安排个性化检测,以更好地保障其身体健康。

现行实施情况在实际中,该规范始终被广泛地执行。

许多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规范化的评估和监测,高度重视定期检测。

此外,该规范的实施还促进了职业病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保障了劳务人员权益。

总结通过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我们可以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控工作,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的生产流程,维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与权益。

该规范在未来的工业生产及劳动力发展中还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检测目的: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判定是否符合国家
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危害因素的浓度、接触途径和暴露时间等信息,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检测对象: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常见的化学因
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噪声等;物理因素包括辐射、振动等;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等。

3.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例如气体
检测仪、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学分析法等。

4.检测周期:通常每年至少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
全面检查。

5.检测结果处理:收到定期检测报告后,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定期检测结果应及时向工人公布。

6.管理要求:建立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查制度,将定期检查纳入年度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计划,明确负责部门或负责人,所需检验费用纳入年度预算。

至少每年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测范围应包括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

审核技术服务机构的现场调查记录、抽样检测方案、抽样检测记录;对技术服务机构现场采样检测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

总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是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公布。

同时,加强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查管理规范a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了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与定期检查。

煤矿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查,应当按照煤矿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通过配备的检测仪器和实时监测设备,组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查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所有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第四条(方案)用人单位应当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查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监测周期、监测地点、监测岗位、监测时段以及定期检查委托单位、检测时间等内容。

第五条(投入)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所需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和监测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定期测试所需的测试和评估成本包含在年度预算中,以保证。

第六条(档案)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查档案,并纳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体系。

第七条(结果公布)雇主应及时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上公布日常监测和定期测试的结果。

第二章日常监测第八条(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

第九条(监测人员)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能够胜任日常监测工作。

第十条(仪器设备)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特别是存在高危粉尘、高毒物质的,应通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含直读式仪器),或安设实时监测设备等方式,组织开展周期性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查周期界定规程
1、职业病危害因素界定
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除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推荐性健康检查外,其余均为强制性。

3)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并有确定的职业禁忌证的,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检查,在岗期间执行推荐性健康检查。

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的危害因素均列出明确的职业禁忌证。

4)如需对《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未包括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

评估内容见《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5)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作业人群应实行强制性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检查周期界定
1)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三类。

2)上岗前健康检查
a)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

b)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

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a)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b)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c)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a)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b)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d内,且该岗位工艺流程、使用原辅材料、操作方式、防护措施无变化的,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5)离岗后健康检查
a)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所致职业病或职业肿瘤常有较长的潜伏期,故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
b)离岗后健康检查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6)应急健康检查
a)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要求,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

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

b)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展应急健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