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终结和周期

合集下载

第七讲 政策终止

第七讲 政策终止

丹尼尔斯对政策终止早期研究的回顾( 丹尼尔斯对政策终止早期研究的回顾(《公共项 政策终止早期研究的回顾 目的终结》 1997) 目的终结》,1997) 1、1976年,《政策科学》出版了关于政策终止 1976年 政策科学》 的一期特刊。 的一期特刊。 1) 巴达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政策终结》, 巴达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政策终结》 讨论了“ 讨论了“终结的形式、由谁支持终结、为什么 终结很少被接受、如何减少终结的困难” 终结很少被接受、如何减少终结的困难”等问 题,并把政策终止看作是政策采纳的一种特殊 场合——采纳A,也就是放弃B 场合——采纳A,也就是放弃B
这么低的赔偿标准是从哪来的呢?依据就是1979年发布的 这么低的赔偿标准是从哪来的呢?依据就是1979年发布的 《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 定》:发生火车撞轧行人,对伤亡者按下列规定处理:伤者住 院期间吃饭所需粮票,必须由本人交纳。死亡者,家庭生活确 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80至150元火葬费或埋葬费; 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酌情给予80至150元火葬费或埋葬费; 还可酌情给予一次性救济费100至150元。 还可酌情给予一次性救济费100至150元。 现在已经时隔了20多年(案例中年代),社会经济条件发 现在已经时隔了20多年(案例中年代),社会经济条件发 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规定还可以继续执行吗,这么低的 赔偿标准符合公正的原则吗,这些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 争议。有专家指出,这些年来,火车票的价格一涨再涨,几乎 涨了20多倍,为什么只有铁路赔偿标准几十年都不变呢?而南 涨了20多倍,为什么只有铁路赔偿标准几十年都不变呢?而南 京两级法院对于这两起案件的判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 后对于废除出台20多年《 后对于废除出台20多年《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 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九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九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四节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一、公共政策中介的未来发展对策
LOGO
适当利益补偿;
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折中妥协; 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
的关系。

谢!
短命的免费政策
公共政策学
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概述
LOGO
1
2 3 4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一、政策周期
LOGO
制定 终结
执行 评估
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 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 政策终结则是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LOGO
1. 组织结构的惯性;
2. 抵制终结的联合影响;
3. 法律上的障碍;
4. 政策终结的代价;
5. 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
6. 理念和信念上的问题。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政策终结的必要性
LOGO
1. 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2. 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短命的免费政策
LOGO
广州市市政府6日晚宣布:从11月8日(周一) 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 优惠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具体措施如下: 一、8日零时开始,广州市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 (包含轮渡)以及地铁广佛线恢复实施付费乘坐 ;二、广州十区、两个县级市的户籍家庭以及在 广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家庭每户补贴150 元,集体户口每人补贴50元;三、亚运、亚残运 会期间,亚运注册人员、志愿者、持票观众仍可 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精选文档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精选文档



1952-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高峰; 1954-1955 年,反冒进运动,温和衰退 ;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经济 高峰;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温和衰退;1958-1959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60-1962 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经济严重衰退,大饥 荒; 1963-1965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经济严重 衰退,停工、停产;1969-1970年,党的九大,经济高峰;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经济衰退;1975年,四届人大 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经济 严重衰退;1977-1978年,党的十一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9-1981年,经济衰退、高 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1982-1985年,党的十二大,经济高峰; 1987-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 经济衰退;1992-1993年,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经济高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且 与经济周期变动呈一致性特点,中国的政策总是不断变化的, 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至今,特别 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国民经济整体 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反思我国经济发 展的历程,不仅有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存 在着周而复始的经济波动。究其原因,政策 (主要是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导向具有不可忽视 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经济出现与正常波动表 现特征差异很大的现象。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临床116班 刘成伟 6300611374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圣才出品

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的概念。

答:(1)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①强制性。

一项政策的终结总是会损害一些相关的人、团体和机构的利益,遇到强烈的反抗,因此,往往靠强制力来进行。

②更替性。

政策终结意味着新旧政策的更替,是政策连续性的特殊表现。

③灵活性。

政策终结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必须采取审慎而又灵活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动因和关系(2)政策周期的概念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答:(1)政策终结的种类①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②机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就是机构终结。

有些机构是专门为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机构也随之撤销;有些机构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和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机构的撤销。

③政策本身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这是因为,就某项具体政策而言,其目标比较单纯,政策更改的成本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

再加上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终结在操作上比较容易实现,不像机构终结那样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和约束,不容易操作,实行起来步履维艰。

④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

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

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政策废止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和周期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和周期

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 终止。 (2)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 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 (3)存在着几种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巴达奇把他们 分为三类:反对者、zhi约者和改革者。
2.政策终结的作用: (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3)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3.政策终结的障碍:
4.公共政策在一定阶段内保持稳定是必要的,这是
由于政策的稳定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1)政策的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
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2)政策的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持续、 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 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减少不必 要的摩擦和冲突。
(四)政策变动的模式 西方学者从他们本国的政策实践中总结出若干个政
策变动的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周期型
(1)这是美国学者亚瑟· 施莱辛格在研究美国政治历
史后提出来的. (2)他认为国家事务存在着一种在公共目的和私人利 益之间的持续变动,美国政治一直遵循一个相当有 规律的周期在运行,即国家的态度总是在自由主义 和保守主义之间来回摆动。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周期
一、政策周期的内涵
1.公共政策的周期一般可以分为政策的生命周期和
政策的变动周期两种类型。 (1)所谓政策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过 程,它指的是公共政策经历了从问题的认定到政策 的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诸环节, 最后归于终结。
(2)政策的变动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在一定的时间
(2)提出调整方案;

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一、政策终结的含义终结一词,人们在生活中常用,它一般是指某一活动或某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终止或结束。

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命过程,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兴盛到衰亡、从开始到结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终结现象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它符合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政策终结指的是在公共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有一定的区别,即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往往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一般是针对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完成了自己的历史史命);二是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可能是完全失败的,政策执行得越好,离目标可能越远);三是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有它没它可能一个样,政策完全成了一种摆设);四是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不合理的地方太多,负作用太大,为治小病致人大病,不是良药而是毒药)。

政策终结的概念可以这样来表述: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二、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1.政策终结的地位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

二是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旧政策的结束就意味着原有政策活动的停止,相关期望和利益的转移,规则和措施的取消,有关机构的裁减或撤消,相关人员的分配与安置等。

而新政策的启动则意味着新的期望和利益的建立,新规则和措施的实施,机构组织的更新与创建,相关人员的选择与安排。

政策终结既是结束,同时也是开始,在政策的周期循环中担负着承上启下、开拓未来的关键任务,是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政策终结的作用:从政策终结的结果来看,其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众所周知,对任何政府而言,政策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政策终结五个可行性条件,即政策终结的主体应该 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善于把握并利用好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以引发政 策终结。
2.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机制,适时公开政策评估结果;
3.关注并利用利益的分化和聚合,以促使政策终结;
4.充分发挥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审时度势地引领政 策走向终结;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对策 1.适当利益补偿。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3.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4.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5.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6.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
展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政策终结的舆论环境,做好社 会公众的舆论导向工作;
第三节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丹尼尔斯在《公共项目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政策 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 二是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博弈,使其终结, 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略,也需要强有力的终 结执行者。根据公众对政策终结的心理反应,我们 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五个层级的策略。
一、休克策略
(一)含义:休克策略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明确、彻底地终结一个公共政策以及由此政策衍生 的所有内涵和外延的策略选择。休克策略类似于美 国学者莱斯特和斯图尔特提出的“BIG BANG”策略。 所谓“BIG BANG”策略,就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 宣布官方决定,完全终结一个公共政策的策略。
二、缓冲策略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 况下,采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步骤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策略选择。
三、桥梁策略
桥梁策略是指在政策终结过程中不制订明确的时间 表,但是缓慢而不间断的推进政策终结过程,同时 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公众支持的政策终 结策略。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
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
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 制终结。 4. 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 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
●政策终结的种类与方式
●政策终结的障碍和终结的策略
●政策周期的内涵与意义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1. 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概述
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的过程视为一个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1. 什么是政策终结
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 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 的一种行为。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 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政策终结不仅代表 旧政策的结束,而且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1)政策使命的 结束;(2)失误政策的废止;(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 为法律。
四、政策终结的策略 1. 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为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决策者首先应该重视 做好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2.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人们一般都不愿意看到政策终结, 然而人们一般很少会 立刻反对一个新的、较佳政策的出台。因此,为了缓和政策 终结的压力,可以采用新政策出台与旧政策终结并举的方法, 及时地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使人们在丧失对旧政策期望 的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希望。

第九章 政策终结

第九章 政策终结

因此,丹尼尔斯给公共政策终结所下的定义是:公共政策
终结是对政府项目、公共政策、组织的终结,也是组织为削 减预算对自身的调适和政府服务民营化而产生的削减。
林水波的观点
台湾学者林水波认为,公共政策终结这 个概念隐含了一套期望、规则和惯例的终止, 政策活动的停止、机关组织的裁撤,同时它也 是新期望的提出,新规则、惯例的建立,崭新 活动的展开,机关组织的更新与发展。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71年,拉斯韦尔在《决策过程》中首先 对公共政策终结作出界定,他认为,公共政策 终结是关于取消公共政策方案,以及研究有关 相信某种公共政策必须继续而采取的某种行动, 或因公共政策终结而丧失价值的人们之主张的 活动。
德利翁的观点
德利翁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 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公共政策或组织, 经过深入评估而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
展向分权模式发展。
(2)政府组织的终结;包括机构的裁撤、合并等等。 (3)狭义的政府终结; (4)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 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 成的。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 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根据政策终结所需的时间
开放事业。同时,市场发育和完善,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的推
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改革的深入,哪些政策要淘汰,哪 些政策要完善,哪些政策要制定,这些都离不开政策周期的研究, 如果理论研究跟不上,不能及时地回答政策领域中提出的新问题, 经济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
七、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是一个人为的政治过程,而政治的核心 问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这就意味着政策终结并非一种 自然消亡过程,它必将涉及人员、机构、心理、利益等 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必然会给政策终结制造许多困难和 障碍。

政策终结与周期

政策终结与周期

政策终结与周期--Policy Termination and Its Cycle Contents: 政策终结与周期----Policy Change 政策终结与创新--Policy Termination and Innovation Ⅰ.政策终结的概述政策终结研究的兴起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Ⅱ.政策终结的对象功能组织政策Ⅲ.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以及同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或者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段时间需要修改、废止的法律、行政法规50多件,需要停止执行的国务院文件40余件,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部门规定和其他政策1000余件。

分析:政策终结的原因财政困难政府的低效率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行为理论的变化学习政策的失败或失效人民利益外在因素的干扰政策的成熟化或使命的完成政策终结的类型? 政策终结的作用功能的终结节省资源机构的终结提高绩小效政策本身的终结避免僵化项目的终结优化政策计划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Ⅳ.政策终结之倡导者反对政策者经济者改革者政策评估者政策制定者Ⅴ.政策终结的障碍相关者的心里抵触现存机构的持续性行政机关的联盟利益集团的阻碍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社会舆论的压力反动势力的联合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一)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提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1) 推迟新的受惠者。

(2) 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 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 不要妥协。

(5) 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 避免立法表决。

(7) 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 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 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 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 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 别放试探性气球。

Ⅵ.政策终结的策略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评估结果公开化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选择有利终结时机和焦点“立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略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和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知己知彼揭露原政策的害处,争取终结的支持指出理念的变迁,证明政策的缺陷政策终结必须终结政策的内容Ⅶ.政策创新创新政策创新政策创新的定位政策创新要摆正人民群众政策主体的位置政策创新必须准确识别政策对象政策创新必须把握好政策的一定弹性- WTO与政策创新加入WTO对我国政策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1.试述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稳定和变动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关系表现为:(1)公共政策稳定与维持是公共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项政策出台以后,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而有些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它们的持续稳定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可预见性。

(2)公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们围绕某个公共问题而展开系列活动的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政策变动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的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是对原有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的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的支持或赞成。

政策的稳定与变动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稳定是政策质的规定性的维护和保持,政策变动是政策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或质的变化,二者统一于政策发展变化的实践。

2.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阐述我国实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答: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共政策沿着正确的轨道实施下去,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我国行政层级众多,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各级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系统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我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内部利益争夺严重的问题,因此协调好各政策相关部门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通过对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关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各方面的政策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地发挥整体功能。

c.发展完善、保持稳定公共政策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发展既包括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包括人们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公共政策分析12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分析12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对象
功能 组织 政策 计划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 政策替代 政策分解 政策合并 政策缩减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障碍
组织的持久性 代价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策略
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学习内容: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公共政策的调整 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周期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Company Logo
政策稳定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原因: 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性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从政策客体来看,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目标的长期性、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的合法性、 修改的复杂性 消极影响 政策僵化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
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终结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含义
所谓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 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 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 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内容
政策目标调整 政策方案调整 政策措施调整 政策关系调整 政策主、客体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形式

九、教育政策持续、终结与周期剖析

九、教育政策持续、终结与周期剖析
(一)政策变动
政策变动的原因:
1 、政策总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特定的时 间和条件为转移。
2、任何政策都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相互 妥协的结果。 3、任何政策都是需要逐渐完善。
6
二、政策变动的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
(二)政策的变动类型:断裂型和渐进调整 型。 1、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 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 使原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在新政策中得到体 现。它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2、渐进时政策调整。
9
二、政策变动的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
(三)政策调整的原因 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政策环境。 3、政策资源。
10
二、政策变动的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
(四)政策调整的内容 1、主体调整。 2、客体调整。 3、目标调整。 4、方案调整。 5、关系调整。
11
二、政策变动的断裂型和渐进调整型
12

三、常规的政策变化与政策风 格
公共政策往往存在惊人的连续性,大量的公共政策是在
某种程度上对以往的政策和实践的延续。在这种变化模
式中,允许在没有改变政策基本方向的情况下对现有的 政策作出修改。
13
三、常规的政策变化与政策风格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观点,新政策往往只是对旧政 策的修正、补充或扩展,新旧政策之间只有边际上的不同; 决策者以及其他参与者为达成共识,必须进行讨价还价, 相互妥协,这就导致全新、最优的政策的不可能。 琼斯等人认为,政策次属系统往往倾向于对相关的政 策领域加以垄断;只有当这种垄断被新的参与者团体所打 破时,才可能出现明显的政策变化。 这两种解释都表明,政策变化的常规模式的原因,乃 是在于同一批政策参与者或团体长期主宰相关领域政策的 制定与执行,相关的政策问题总是被放在相似或相同的脉 络和途径中来加以处理。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政策风格 (Policy Style)。策持续的积极效果: 1 、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 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 2 、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 定。 3 、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 政策持续的问题: 政策持续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 果就是可能导致政策僵化。

8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8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小组讨论:
昙花一现的个性化车牌(教材484页)
讨论主题: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此次政策“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平稳实现此次政策的终结与过渡?
课后思考:
1、名词解释:政策终结 2、政策终结具有哪些特征? 3、政策终结的原因有哪些? 3、论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其克服。
公共政策学
(第 八 讲)
授课教师: 教育学院 吕杰昕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一、政策终结研究的兴起
研究起步:
1976年,《政策科学》杂志出版了关于政策终结的一 期特刊。 作为这一特刊的编辑,巴达克(Eugene Bardach)在导言守首次力图对政策终结为什么出现、 如何出现以及会遇到何种障碍等问题做出概括。他的 “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政策终结”一文是这期特刊的 主要文章。该文对“终结的形式,由谁支持终结,为 什么终结很少被接受,怎样减轻终结的困难”等问题 作了分析,他将终结看作政策采纳的一种特殊场合— —采纳政策A,就意味着终结政策B。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四、政策终结的障碍
1、一项政策的终结可能要面临哪些障碍?
(1)人的心理抵触; (2)组织机构惯性; (3)人们的认识障碍; (4)法律程序的延迟; (5)政策终结的代价。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四、政策终结的障碍
2、如何克服政策终结的障碍?
(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人们的心理抵触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一、政策终结研究的兴起
实践需要: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1、功能的终结: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些 具体的利益和服务 2、结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而进行的机构 缩减或撤销 3、政策本身的终结: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 存在,而政策所担负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担 负。 4、计划的终结: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1、政策废止:使某项运行中的政策立即终止 2、政策替代: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 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 3、政策合并:旧的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该政 策所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 到其他的公共政策中去。 4、政策分解: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 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的 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彼得.德利翁: 第一,使人民认识到政策终结不是结束而 是开始 第二,政策分析家在政策评价阶段上特别 注意寻找有效政策终结的策略和手段 第三,充分利用政治行政或主要的人事变 动等终结环境的“自然成熟期”
三、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是指,公共政策在经过制 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几个阶段后所 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 影响政策周期时间长短的因素 1、公共政策目标大小、远近 2、环境变化 3、实施的难易程度
公共政策终结与周期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 三、公共政策周期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公共政策终结定义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政策评 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结那些过时的、 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公共政策及 其相关内容的一种政策行为。
(二)政策终结的内容
分类 1、连续性的政策周期:在原政策基础上进 行政策调整之后而发展形成的政策周期 2、断续性的政策周期:在原政策被完全终 结后通过新政策的发展而形成的政策周 期

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


价格联盟不但没有遏制住机票暗折之风,而且 本身也屡遭质疑。无论是禁折或是联营,依靠 的是政府之手,而不是自发的市场行为,这就 决定了这种办法的有限性,它们只能作用于一 时,不可能逆市场规律而永远有效。企业作为 市场竞争主体,有权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相 关决策,包括各种打折详情,哪些可以打折, 哪些不可以打折,可以打多少折。市场形势瞬 间千变万化,对价格的限定无论如何都很难跟 上市场变动的形势。盼望通过票价联盟来根本 解决让航空公司们头痛的问题——增加收入、 扭亏为盈,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t 0
经济周期四阶段
时间
2、我国的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分析
“政策舞蹈”(dance of the policy) 我国政策变动的一个主要标志是:产业结构
的变化与调整。
其外在的表现一般为:
紧缩政策往往伴随农业上升而工业和其他非农产
业下降; 扩张政策则总是造成非农产业加速增长。
二、对我国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变化的趋势分析
案例----国务院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

一、我国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
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国民经 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5月--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四个经济特 区,形成“点状开放”。 1984年--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 市,形成“线状开放”。 1988年5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国 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 1990年--开放浦东,带动长江沿岸城市的开放,形成 南北与东西呼应、沿海与沿江并举的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1992年3~10月,国务院先后批准举办温州、营口、 威海、福清融侨等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4~5月,国务院又批准兴办东山、哈尔滨、长 春、沈阳、杭州、芜湖、武汉、重庆、萧山、昆山、惠州 大亚湾、广州南沙等1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8月,北京、乌鲁木齐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准 建立。 …………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一、概念题1.政策创新(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是政策主体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和需要的一种积极的政策变迁。

政策创新意味着一种更有价值的、能更好满足政策环境新变化和新需求的政策要素组合代替了原有的政策安排。

政策创新的过程并不是原有政策消灭的过程,大多数时候是与原有政策同时并存、同时运行,即使是二者之间有冲突或矛盾,它所形成的政策并不是原有政策问题或目标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一种全新的开始。

2.政策分解(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1)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当原有政策由于内容繁杂、目标众多而影响到政策绩效时,运用分解的方法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比如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就业保障”和“单位保障”模式,通过单位“办社会”来实现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

这种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无法适应改革后的新情况。

为此,国家按照保障内容的不同,将原有的政策按类分解,形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保障人民生活的政策目标。

3.公共政策生命周期(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1)政策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它指的是公共政策经历了从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的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诸环节,最后归于终结。

这样的历程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但在政策活动中,它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衔接、不断发展的。

(2)旧的周期的结束通常意味着新的周期的开始。

我们所认为的政策周期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和监控以及公共政策的变动和终结等五大阶段。

二、简答题1.简述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变动是政策发展的必然,是政策适应环境变化、与时俱进的表现。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五、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 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7、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 策发展的关系。
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终结? 2、政策终结的有什么实际意义? 3、政策终结的原因有哪些? 4、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 5、政策终结的策略有哪些?
四、政策终结的障碍
1、相关者的心里抵触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4、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政策终结的反对者 政策受益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执行者
5、利益上集团的阻碍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反动势力的联合
8、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
二线关
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 提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
(1)推迟新的受惠者
(2)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不要妥协 (5)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避免立法表决
(7)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别放试探性气球

三、政策终结的原因
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主要有: 1、财政困难。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治意识形态。 4、行为理论的变化。 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 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
(P.34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 因外,政策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 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1、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 谢的系统,政策终结包括了这种推陈出 新的过程; 2、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个不断与周围 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终结与周期--Policy Termination and Its Cycle Contents: 政策终结与周期----Policy Change 政策终结与创新--Policy Termination and Innovation Ⅰ.政策终结的概述政策终结研究的兴起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Ⅱ.政策终结的对象功能组织政策Ⅲ.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以及同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或者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段时间需要修改、废止的法律、行政法规50多件,需要停止执行的国务院文件40余件,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部门规定和其他政策1000余件。

分析:政策终结的原因财政困难政府的低效率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行为理论的变化学习政策的失败或失效人民利益外在因素的干扰政策的成熟化或使命的完成政策终结的类型 ? 政策终结的作用功能的终结节省资源机构的终结提高绩小效政策本身的终结避免僵化项目的终结优化政策计划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Ⅳ.政策终结之倡导者反对政策者经济者改革者政策评估者政策制定者Ⅴ.政策终结的障碍相关者的心里抵触现存机构的持续性行政机关的联盟利益集团的阻碍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社会舆论的压力反动势力的联合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一)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提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1) 推迟新的受惠者。

(2) 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 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 不要妥协。

(5) 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 避免立法表决。

(7) 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 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 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 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 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 别放试探性气球。

Ⅵ.政策终结的策略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评估结果公开化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选择有利终结时机和焦点“立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略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和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知己知彼揭露原政策的害处,争取终结的支持指出理念的变迁,证明政策的缺陷政策终结必须终结政策的内容Ⅶ.政策创新创新政策创新政策创新的定位政策创新要摆正人民群众政策主体的位置政策创新必须准确识别政策对象政策创新必须把握好政策的一定弹性- WTO与政策创新加入WTO对我国政策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进行政策创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部分政策周期--POLICY CYCLE Ⅰ.政策周期等概念的梳理周期:是指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或物理量完成一次振动(或振荡)所需的时间,或天体(或其他物体)再度回到某一相对位置或恢复同一运动状态所需的时间,又泛指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某些重复特征的一次循环。

可见,周期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辞海》经济周期:(学者对此有不同定义,现取学界认可的经典性定义)是指在主要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中所看到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由几乎同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的顺序反复出现,但不是定时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到十年或十二年;它们不再分为具有接近自己的振幅的类似特征的更短周期。

―-米契尔和伯恩斯《衡量经济周期》政策周期: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这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了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或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陈振明《政策科学》本质:政策之间的置换。

即;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做到废、立、改并举,及时准确地用的政策来取代旧的政策,以发挥政策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的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

影响政策周期的因素目标环境难度Ⅱ.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改善目的缩短周期.在符合客观,科学的规律前提下,研究各阶段的政策,尽可能缩短其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促进目标实现.使政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其目标. 准备条件为新一轮的政策周期做准备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现行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助于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忽视政策周期研究的后果政策周期的改善Ⅲ.政治―经济周期理论提出-资本主义学者-社会主义学者相关性-国内-国外中外政治-经济周期简易比较:影响力控制程度目的Ⅳ.我国的政策经济周期及其对策中外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埃克斯坦郑竹圆卢建陈东琪胡鞍钢建国以来政策经济周期回顾特点: 经济上总体特征政策上总体特征成因国情的现实性领导人发展目标的主观性应对策略加强学习,提高对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认识利用科技,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采取措施应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标本兼治,制度构建与道德重塑并举博采众长,正确处理传统经验和西方文明的关系第三部分政策变化----Policy Change Ⅰ.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范式转换或中断----平衡模式,即政策连续过程出现中断或飞跃打捞政策取代旧政策。

常规变化模式,即政策在保持基本方向或目标的前提下发展深化,或新旧政策之间保持较大程度上连续性。

政策风格(常规的政策变化)政策风格:指同一批政策参与或团体长期主宰相关领域政策的制定执行,相关的政策问题总是被放在相似或相同的脉络和途径中加以处理最终形成特有的风格。

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范式”转换:是一个重新概念化的过程,即抛弃掉旧的概念体系,建立新的概念体系,即对经验材料进行新的系统化解释的过程。

“政策范式”六个阶段①范式稳式②反常的积累③实验④权威的破灭⑤争议⑥新范式制度化Ⅱ.政策变化的原因政策总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以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为转移。

任何政策都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

任何政策都是需要逐渐完善。

Ⅲ.政策变化类型根据变化的范围政策局部变化政策整体变化(政策创新)根据引起变化的因素政策内在变化政策外在变化根据变化的顺序政策“自上而下”的变化政策“自下而上”的变化Ⅳ.政策变化与政策其它阶段的关系--即政策变化在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与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与政策终结案例(国有股减持)Ⅰ.背景介绍国有股:广义上指:所有股份制企业中的股份,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部分。

狭义上指: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也就是在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政府和国有企业以发起人的身份以国有资产注资后形成的股份。

国有股减持:国家(或国有法人)以股东身份将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以适当方式和价格,部分甚至全部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以取得现金或其他形式财产权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国有股减持目的:国有股减持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基本目的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转变企业的运行机制,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奠定必要的微观基础。

国有股减持实践:我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国有股减持的实践:一次是1999年“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国有股减持配售;另一次是2001年依据《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的国有股存量发行减持。

Ⅱ.案例分析一个理智的人在正确时间和地点下,作出的一个错误决定,最终导致错误的结果。

(这个人比作政策主体;形容词“理智”比作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正确时间和正确地点比作政策制定的大环境,大背景;错误决定比作错误的政策;错误结果比作政策的影响,后果)正确的政策主体明确的政策目标良好的政策环境错误的政策错误的结果: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结:(1)在政策终结的原因方面属于第五项原因即学习(采用“试错法”的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目。

)国有股减持政策方案的制定,我国政府采取的就是“试错-纠错”的政策制定方法。

通过政策更加科学化。

(2)在政策终结的类型就属于第三类型即政策本身的终结。

国有股减持政策方案从6月12日公布之后,在执行了3个月后,即在10月2日由中国证监会宣布:“在具休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国有股减持这项政策本身就这样实宣告终结,同时隔天10月23日股市全线飘红。

Ⅲ.由国有股减持看政策制定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们习惯了“自上而下,上传下达”的政策指令方式,而对科学民主决策方式还比较陌生,因而目前政策制定中表现出的主观色彩还比较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2001年6月12日出台的《暂行办法》之所以失败就是政府还离市场,主观行为的结果。

当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变革,随着中国证监会于10月22日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时,就是最好明证,有错必改,还是政府务实的表现,其对于政策制定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革命。

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期望一步到位的圆满方案也是不现实的,在国有股减持政策方案付诸过程中,走出了一条“试错-纠错”的路子,这是一个决策科学化的路径,对于当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尤为重要。

但是“试错-纠错”的这种政策制定方式也存在很在弊端,一项政策的“试错”过程的成本。

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被放大被扩张,为了得到正确的政策而付出的代价的会越来越高,这不仅对社会对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极大浪费,同时也不利于这项被完善政策的执行,使其无法达到如期的效果。

所以当我们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的时候,采用“试错-纠错”的政策制定方式时,这就要求政策尽可能做到“事前纠错”,而不过多地去“事后纠错”。

将政策制定纳入“公共选择”的框架,就是降低纠错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任何一项政策,都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

国有股减持的政策选择上,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相互掣肘,反复博弈,最终将达成某种均衡状态,但是要保证这场博弈的成功就必须保持充分和对称,前两次国有股减持实践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减持方案是单方面做出的,面且具有强制性,政策的制定者缺乏流通股股东方面的信息,流通股股东的意见也无法传递给政策制定者,缺乏对称信息和基本共识的方案,其实施结果必然对市场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必须走公开透明,民主决策的道路。

Ⅳ.从国有股减持看股市周期和政策周期的关系国有股占据绝对地位的中国证券市场,必然带有较强的政府色彩,市场运行效率也受到政府行为的极大影响。

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市场运行的重要转折点基本都受到政策调整的影响。

我国股市的政策周期非常明显,通过分析1992-2002年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