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合集下载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1不能2肉眼难辨
探究活动二:
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1交替张开闭合
2水→口→鳃→鳃盖后缘(体外)
探究活动三
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因缺氧而死。
D、在水中用鳃呼吸
3、关于鱼游泳时的动力,下述正确的是(B)
A、主要靠身体躯干部摆动产生动力(只有海马)
B、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C、各种鳍辅助鱼的游泳(笼统跟主要动力无关)
D、各种鳍的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还有躯干部)(海马特殊、鳃弓C、鳃耙D、鳃丝
七、当堂检测
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D)
A、章鱼B、鱿鱼C、娃娃鱼D、海马
2、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C)
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
(鱼类海马无鳞,适应!哺乳动物鲸鱼无鳞适应
爬行动物蜥蜴有鳞,不适应)
教学环节
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备课人:备课时间:8月28日学科组长签字:第1教时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
2.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3.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4.小组展示、汇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上课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上课讲义

一、知识结构 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 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章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1、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鱼的体型——梭形。

3、鱼的鳍分为尾鳍、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共5种,7个鳍,其中胸鳍、腹鳍是成对的。

4、鱼鳍的作用:尾鳍:维持平衡,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动力,保持前进的方向胸鳍:维持平衡,转变方向背鳍:维持平衡,防止鱼体侧翻腹鳍:维持平衡臀鳍:维持平衡5、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线,叫做侧线,就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6、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中的四种方法为:直接观察法、剪掉鱼鳍法、模拟实验法、捆扎鱼鳍法。

7、鱼呼吸的动作:口和鳃盖后缘的交替张合;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

8、鱼鳃的颜色为鲜红色,原因是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进入鳃之前氧气比较多,而在流出鳃的水中二氧化碳比较多。

9、鱼的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腔肠动物的特征: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代表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

11、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有的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章鱼、乌贼、扇贝、蛾螺、河蚌。

12、甲壳动物的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代表动物虾类和蟹类,和身体不到一毫米的水蚤。

13、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等。

14、叫鱼不是鱼的是鲍鱼、鲸鱼、娃娃鱼、鱿鱼、鳄鱼、甲鱼,是鱼不叫鱼的是海马。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特征:①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②陆地生活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1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1
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身体柔软,有贝壳或已退化。
3、甲壳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水城环境的污染
• 一是自然污染源 • 二是人为污染源
水域环境的危害
• (1)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江、河、湖、 海是水生生物栖息的地方。 • (2)对人体健康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 鱼
•其它水生动物
海洋鱼类
海洋鱼类
淡水鱼类
淡水鱼类
1
2
3
4
中华鲟:中国一级保护鱼类
其它水生生物
• 腔肠动物 • 软体动物 • 甲壳动物
腔肠动物
珊瑚虫
海葵类
海蜇
甲壳动物
寄居蟹
水蚤
1、腔肠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水域环境的保护
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污染问题,其后果是相当严重 的。但是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绝不是束手无策的。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控制污染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提高。保护水质最根 本的办法是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废水量;对工业生产中必不可 免的废水要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最后排出的废水, 必须认真加以处理,达到允许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民身体健康。 对污水进行技术处理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物理法、化学 法、生物法等。物理法主要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除去废水 中的悬浮物质;化学法主要是用中和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手 段除去废水中有害有毒的物质;生物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存在 的某些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保护海洋
• 人类为保护海洋正在做出种种不懈的努力,包 括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 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拓展--保护中华鲟(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拓展--保护中华鲟(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保护中华鲟2001年8月,设在英国剑桥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该中心近期一份调查报告:中国长江鱼王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

为此,中外专家们紧急呼救——保护中华鲟中华鲟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因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一亿五千多万年,比我国另—种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生存年代还要久远。

在这一亿多年里,地球上发生沧桑巨变,许许多多动物先后灭绝。

因此,人们把中华鲟称为当代的古生物化石,是研究鱼类起源和进化的“活标本”。

中华鲟主要以幼小的鱼虾为生,食量一般为体重的百分之五,雌性中华鲟在怀卵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清耗体内的脂肪维持生命。

中华鲟生长速度较快,一只幼鲟到成鲟,一年大约生长十二点五公斤到十五公斤,繁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但幼鲟的成活率则低到百分之十以下。

中华鲟的寿命一般为五十年,成年的中华鲟雌性都在四百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超过五百公斤,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所以人们称中华鲟为长江“鱼王”。

中华鲟对于古生物学、地质学、仿生学等多种学科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开中华鲟更多的未解之谜。

中华鲟属海河回游鱼类,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奔腾的激流,是它们繁殖后代的唯一场所。

它们与其他鱼类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其他鱼类春季产卵,而中华鲟却在秋季产卵繁殖。

中华鲟受精卵大小如豆,随水散布,粘在石砾滩上发育。

铜鱼和黄颡鱼是鲟鱼卵的最大天敌。

它们恣意吞食鲟鱼卵。

中华鲟具备了超常的繁殖能力——单个雌性成体一次产卵量达三十万至一百万粒,约十五至五十公斤。

与恐龙同龄的中华鲟就通过这种大量繁殖能力,使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幸免于难的受精卵,大约需四天才能在卵膜中脱出,成为状如蝌蚪的稚鲟。

它们娇嫩的躯体从金沙江顺江而下,在滚滚江河中随波逐流。

敌害和险难往往使其生命的历程缩短。

大量的幼鲟就在这漫漫的东游路上夭折。

幸存的幼鲟,经过七至八个月的长途跋涉,当春江水暖时,才陆续到达长江入海口,此时,娇嫩的躯体变得强壮了,五排如铠甲般的骨板已可抵御外敌的攻击。

生物知识点总结(八上)1——2章

生物知识点总结(八上)1——2章

生物知识点总结(八上)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动物的分类1.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可以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变温)①脊椎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恒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②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以划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二.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鱼能够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1)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2)胸鳍、腹鳍(+背鳍):保持平衡。

(3)背鳍、臀鳍:维持直立。

(4)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用,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鱼鳍在鱼的游泳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是鱼的运动器官)(5)鱼鳔的作用:调节身体的比重,从而调节身体沉浮。

【鱼的呼吸】(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其中密布又细又长的鳃丝,鳃丝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作用:增加了毛细血管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2)呼吸过程:当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陆地环境的特点和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气态氧供呼吸—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④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二.陆生动物——蚯蚓【蚯蚓的生活习性】①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②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蚯蚓的外部形态】(1)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身体成圆柱形,前端有环带(生殖带),身体前端到环带共有13节。

(2)身体分节的意义:使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运动】(1)蚯蚓通过肌肉与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有肌肉无骨骼)。

中考生物复习要点(八年级上)

中考生物复习要点(八年级上)

中考生物复习要点(八年级上)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包括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1.鱼在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2.鱼的外形和体表:流线型,体表被鳞片,分泌黏液;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游泳:靠躯干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尾鳍——改变方向;胸鳍、腹鳍、背鳍、臀鳍——维持身体平衡4.鱼在呼吸时,口和鳃盖是交替张合的。

水从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5.鳃由鳃盖和鳃丝组成,颜色鲜红。

鳃丝富含毛细血管,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

6.流经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变化: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7.鳃丝在水中展开,利于气体交换。

在空气中鳃丝粘连,空气干燥,减少了与氧接触的表面积,易缺氧而死。

8.鱼在黎明时有浮头现象,是因为此时水中缺氧。

9.其他的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甲壳动物(全身覆盖硬甲)、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10.模拟实验:制作模型或模仿某些实验条件,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生活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1)适应干燥气候: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鳞或甲,昆虫的外骨骼。

(2)运动:有支持和运动的器官,运动方式多样。

(3)呼吸:气管和肺。

(4)反应: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2.蚯蚓:(1)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生活习性:昼伏夜出,以枯叶和朽根为食。

(3)运动:身体分节,靠刚毛的摆动和肌肉的收缩运动。

(4)呼吸:能分泌黏液,靠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5)体温:不恒定,生活在温差小的土壤中。

(6)大雨过后,蚯蚓要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中缺氧。

(7)价值:松土、处理垃圾、药用、饲料、监测环境污染。

3.环节动物:(1)定义: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

八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2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藻类 如水绵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M 、向日葵 有种子种子植物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有脊柱 爬行类:龟鸟类 哺乳类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主讲:黄冈中学优秀生物教师崔腾云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动物的类型(150万种)1、根据结构分类(1)脊椎动物:体内中间有脊椎。

(2)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

2、根据生活环境进行分类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一、常见的水中动物——鱼(一)鱼的游泳1、体形:成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鳞片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此外鳞片还有保护作用。

3、鱼鳍探究鱼鳍的作用方法一:捆绑鱼鳍法捆绑背鳍:鱼在水中侧翻,不能直立;;捆绑尾鳍:鱼不能改变游动的方向,游动缓慢。

方法二: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探究鱼鳍的作用具体做法见课本)模拟实验的优点是:①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②模拟实验是将模拟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缺点: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一般来说模拟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 返回 -同步测试选择题1、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鱼鳍有了以下几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B.鱼鳍有奇鳍和偶鳍之分;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进行;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2、把鲫鱼握在手中,会感到粘滑的原因是()A.具有鳞片B.有水C.有粘液D.身体呈梭形3、鲫鱼的各鳍中,控制游泳方向的鳍主要是()A.胸鳍B.腹鳍C.臀鳍D.尾鳍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大约有()A.30多万种B.100多万种C.150多万种 D.200多万种5、鱼身体上的鳍的数量是()A.5 B.6C.7 D.8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部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旧教材讲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所以本课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2. 能力培养(1)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 2)通过观察"鱼鳃作用"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水域环境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爱护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

水中生活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吉林省辽源市 东丰实验中学:朱峰
水中生活
地下生活
空中飞行
地面生活
大约150多万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
是否有脊柱
• 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水中生活动物
生活环境
陆地上生活动物
空中生活的动物
海洋中鱼类
带鱼 银鲳
鲨 魟
淡水中鱼类
青鱼
中华鲟
鲢鱼
鳙鱼
草鱼
问题 : 鱼为什么能生 活在水中?
• 具有两个重要结构特点: • 1、运动器官——鳍 • 2、呼吸器官——鳃
观察与思考
鱼是怎样游泳的?
一、鱼: 1、游泳
1、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不能。因为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仅靠自然状态 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出各种鳍分别起什么作用。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海葵 1、腔肠动物:
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珊瑚
海蜇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工厂和生活污染物
农田中农药和化肥
1、海马是鱼吗?
海马有鳍,用鳃呼吸,有脊柱,而且 终身生活在水里。
2、黎明时鱼浮头而天亮后停止浮头, 这是为什么? 缺氧而浮头。
适合水生生活的特点: 1、游泳 胸鳍 腹鳍 背鳍 臀鳍 尾鳍 腮
维持身体平衡 决定运动方向
2、呼吸
二、其他水生动物
海葵 1、腔肠动物:
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珊瑚
海蜇
2、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3、甲壳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二、其他水生动物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
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力, 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

水中生活的动物(全)

水中生活的动物(全)

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后, 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
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练习3,不对。因为海洋的空间有限, 资源有限,而且事实也证明,人类大 量开采海洋资源,已经造成部分海洋 资源的枯竭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游泳
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各种鳍的作用
胸鳍 腹鳍 尾鳍 背鳍 臀鳍 转换运动方向;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 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 方向 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
三、呼吸
• 1、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
鳃耙
鳃弓

鳃丝
阅读P6~7,思考: 1、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意义? 2、鳃丝为何既多又细?有什么意义? 3、水如何进入到鱼鳃,又从何处流出?进入 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 么变化?
陆生 脊椎动物 水生:鱼类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鱼类可游泳去获取食物和躲 避敌害(体型、体表和鱼鳍)
动 物
无脊椎动物
2.鱼类能在水中呼吸(鳃)
自学提纲:
• 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
动物有哪些?
•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
动物有哪些?
•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
练习4,因为鲸、海豚、海豹的体表 没有鳞片、都不用鳃呼吸,而是用肺 呼吸,而且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等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海龟也是 用肺呼吸,而且不是终生生活在水中, 属于爬行动物。海龟和鲸、海豚、海豹 与鱼类一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 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四肢外形 呈鳍状,适于游泳。
动物有哪些?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知识点及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知识点及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

八上生物知识点及检测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知识点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1)游泳: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2)呼吸:用鳃,鳃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2.其他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海葵)、软体动物(乌贼)、甲壳动物(虾)海豚(哺乳类)、龟(爬行类)等二.检测1.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胸鳍和腹鳍有保持平衡作用B.尾鳍能控制前进方向C.鱼只靠鳍运动D.靠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游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鱼类C.流出鳃的水含氧量减少D.所有鱼的体表都有鳞片第二节.陆生生活的动物一.知识点:1.陆地生活的动物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的结构。

如昆虫具有外骨骼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2.蚯蚓:1)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

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2)运动:肌肉与刚毛配合蠕动3)呼吸: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3.家兔:1)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2)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3)神经: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保温),胎生,哺乳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二.检测1.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不属于陆地生存的动物特征的是A.有外骨骼的动物B.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的动物C.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的动物D.用鳃呼吸的动物2.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B.环带靠近身体前端C.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D.蚯蚓是恒温动物3.下列关于家兔的说法有误的是:A.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属哺乳动物B.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C.心脏四个腔,一条循环路线,体温恒定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一.知识点1.鸟类(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1)运动:前肢变为翼,胸肌发达;骨中空,内充空气(2)消化:食量大,消化强,直肠短,不储粪,有利于减轻体重(3)循环:心脏分四腔,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属恒温动物,生殖为卵生2.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着生在胸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八个一级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注: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关注属于反应(认同)水平。

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组织第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两点。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个变量的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作观察记录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鱼体的外形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2)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观察的结果与得出的结论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认清通过观察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结论只是推论,还有待于实验验证,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探究”打下基础。

有关“探究”实验,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探究活动方案。

在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时,教师应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用具。

在引导和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

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很难找到活鱼的地区,可以用模拟探究的方法。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框架+详细两部分)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框架+详细两部分)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

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蚯蚓: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兔子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 4 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动物的种类1、大约有150万种2、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类的形态特点: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e)运动器官——鳍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臀鳍:平衡身体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g) 呼吸器官——鳃鳃丝:气体交换的场所鳃弓鳃耙:过滤水中的物质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A、150种B、100万种C、150万种D、200万种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A、摄食B、生殖C、呼吸D、排泄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A、体外鼻孔鳃血液B、体外口鳃血液C、体外口鳃体外D、体外鼻孔口鳃体外七、教学反思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2课时)一、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