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11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原理。
2.不同种类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水中生活动物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难点
1.水中生活动物呼吸方式、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生物学原理。
3.小组合作,深入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水中生活动物的运动、呼吸、繁殖等方面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安排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观察生活中的水中生活动物,进一步巩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
6.总结与反思
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反思。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7.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普讲座、生物竞赛等,提升自身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水生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完成一份关于水生生物的观察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10)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初二上)(10)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讲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要紧特点。
3、讲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要紧特点。
2、讲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预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 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3、探究鱼类运动的方式,提高实验探究能力预习指导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种。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可以把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请在右图中标出脊柱的位置。
脊椎动物包括的五大类群是、、、、。
3、生活在我国近海及长江水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淡水鱼类的是。
4、在鱼类养殖中,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著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 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5、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来探究。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来做实验时,有时用来做实验,即模仿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
教学步骤预习检测互动探究一、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每位同学根据书中的表格进行举例并填表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汇报总结结果。
二、以鲫鱼为例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身体特点有哪些?1、鲫鱼的外形呈,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2、体表被覆坚硬的,有保护鱼体的作用,并且能分泌粘液,可以减少游泳时产生的。
3、在鱼体两侧正中央各有一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黑色线条,称为,它是鱼的感觉器官,其作用是。
三、鲫鱼的运动:(游泳)1、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
鲫鱼有种鳍,分别为成单的成对的。
2、各种鳍在运动时分别起什么作用?3、实验探究:在观察鱼鳍的作用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大致判断了各种鳍的作用,但由于鳍的相互协调,所以仅凭观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这时就需通过实验来探究。
八年级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文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掌握其适应水生环
境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
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保护水中生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
2.掌握水中生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器材、教辅资料、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各种水中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引起学
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
(1)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比如鱼类、两栖动物、甲壳动物等的形态、特点和习性。
(2)讲解水中生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比如鱼类有鳞片、侧线、鳃等,能用鳃呼吸、通过鳍进行游泳等。
3.实验(20分钟)
(1)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浮游动物和沉水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鱼类的实验,观察鱼类的鳞片、侧线和鳃等结构,了解它们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
4.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适应策略。
5.延伸拓展(15分钟)。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生动物的分类:鱼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
2. 水生动物的特点: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理结构、行为特点、生活习性等。
3. 水生动物的适应性原理:生物进化、适应环境、生存竞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性原理。
2. 教学难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性原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种类的水中生活的动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水中生物、模拟水中生活环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准确性、思考深度等。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族馆、海洋公园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能够描述几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水中生活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和形态特点。
(2)水生动物适应性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及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中生活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鱼类为什么能适应水中生活?它们有哪些适应性特点?3. 课堂讲解:(1)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介绍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水生动物适应性原理是什么?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生动物,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3. 思考:为什么说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对水生动物至关重要?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鱼类特征和水中生活动物适应性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水中生活的动物》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水中生活的动物》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1.设计思路:本节以《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理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以学生常见的鲫鱼为例“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
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达到“做中学,学中知”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构建理论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必要的分层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构建水中动物主要特征的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视频,以及声音、图片、挂图等教具,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总结、展示等活动。
由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水中生活的动物》,从知识结构来看,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在应用上有其不同寻常的生活价值。
从生活实际和科学知识相结合教学理念来看。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水中生活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实验性上,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视频播放开始,有关海洋、淡水中水生动物及鱼类的相关教学材料,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然后,观察鲫鱼在水中的生活情况,特别是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以及放大的鳃丝结构,通过观察提纲,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经过探究,得出结论。
把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和相互交流探索,小组归纳分析来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利用学生观察、探讨、总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并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
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些问题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⑷、鱼的种类多四大家鱼是些中华鲟有些特点隐含知识: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讲授新课]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探究】鱼鳍的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1.提出问题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2.作出假设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3.制定计划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局限性: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⑵实验用具选择:*水槽选择(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鱼体大小选择;7—10cm(最好由学校提供)*剪刀、纱布⑶分组实验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每组提供两条鱼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4.实施计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6.讨论和交流: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些优点和缺点[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推进新课]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明确水中生活动物的两大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从而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既熟悉又陌生。
因为它们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呼吸等知识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说出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搜集资料,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以及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生物教案-水中生活动物
生物教案-水中生活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掌握不同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理解不同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区分不同水中生物;•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中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2.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3.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掌握水中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理解水中生物的适应环境。
四、教学难点•理解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准备•教学PPT;•水生生物标本或图片;•视频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可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水中生活动物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常见到的水生生物。
2. 知识讲解(25分钟)•使用PPT演示,介绍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适应环境。
包括鱼类、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
3. 水生生物观察(20分钟)•准备水生生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见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4. 视频学习(15分钟)•播放与水中生物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5. 实验探究(可选)(20分钟)•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中生物的反应和行为,进一步理解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6. 概念解释和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释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讨论。
7. 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了解更多种类的水中生物;•小组合作,设计水中生物展览,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观察,在实验探究环节中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水中生活的动物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到达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说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比照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自主学习的精神。
认识水中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认识水中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2.培养学生对不同生物的了解和趣3.练习观察和描述能力二、教学内容1.介绍水中生物界的分类2.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进行实验,了解水中生物的生理反应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水中生命体,可以配合图片、视频,提前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
并且,可以预先准备一个带有多种水生生物的水族箱,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这些水生动物及其水下生态系统。
2.引入通过图书、图片等展示水下生态,让学生进入课堂,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了解水下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知识讲解(1)了解水中生物的分类首先让学生了解水中生物的分类,这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让学生对它们有个最初认识。
(2)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将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概括成表格,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它们在水中的形态、移动、以及繁殖等特点。
(3)水生生物的生理反应接下来,进行水生生物的生理反应实验。
例如,将鱼打麻油,观察它们对所在水中的反应;让蜗牛在水中浮动时关注其呼吸和身体运动等等。
这些实验将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水生生物,了解生命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4.活动设计在讲授完知识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例如,对于蜗牛、水母等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者组织学生制作一个假水族箱,让学生通过模拟水生动物的生活和运动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5.结束语课程结束后,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参观并亲身体验生物生存的现场,收集有趣的体验和见闻,让这些新认识、童心和回忆埋深在我们的生命里,当我们再次到达与生物相处的水源中,或感受到海浪的冲击时,这股深深的认识流向我们的一举一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1.1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教案一人教新课标版.docx
课题湖南省茶陵县世纪星实验八年级生物上册《1.1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教案一人教新课标版主备人备课时间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鱼的一些基本结构特点2、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3、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总结与归纳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结。
也通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地球的优点来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小故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蝗虫的头没在水中没有死,而鲫鱼跳到岸上后死了?通过学生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动物世界中的千奇百怪的动物感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揭示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自学自测1、自学指导:带着学习目标的三个要点及《高校课堂》上的预习导学阅读教材P2-P7的内容,并划记好重点。
(让学生对内容有个整体认识)2、自测:完成学案(高校课堂上“预习导学”)完成后,由学生之间四人小组完成订正。
挑出无法解决的题目再共同解答。
四、讨论答疑观察与思考:1.小河、池塘等自然野生品种的鱼,身体背面和腹面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点拨:不一致。
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这样的体色有利于逃避来自上方和下方的敌害。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你注意到了吗?侧线有什么作用呢?点拨:侧线的作用是感知水流方向。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粘液,知道粘液的作用是什么吗?点拨:粘液粘滑,可以减小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三、教学难点:1.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重点讲解鱼类、哺乳类和爬行类的水生适应性。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动物,了解它们的水生适应性特点。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其他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信息,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的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水中生活动物分类和适应性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实验观察的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动物观察的细致程度,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水中生活动物的适应性机制。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水中生活动物的科普文章、视频和图片。
2. 图书资源:有关水中生活动物的生物学书籍和图鉴。
3. 实验资源:鱼类、哺乳类和爬行类等水生动物。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一个学时内完成,包括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验观察和总结等环节。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掌握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能举例说明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分析其形态结构特点;(2)运用分类法,对水中生活动物进行归类;(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水中生活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记录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生活的动物;(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水中生活动物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学生分析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2)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图;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记录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奥秘;2. 利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 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了解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互补充、完善)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CAI展示)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
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c.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委型。
卩(2)探究鱼类的运前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持征。
卩(3)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2.能力培养1(1)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寒场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穡神。
亠(2)通过观察"鱼魏作用〃的实验,迸一歩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3 •情感态度3通过水域环境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爱护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槪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第-课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回顾“生物圈II号”实验,分析英失败的原因,导入本章的学习。
2、生物的多样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归纳总结出:1、动物________ 的多样性2.动物___________ 的多样性3、动物__________ 的多样性)【问題引导,自主探究】。
1、自学敎材P3,观察黒擬更姒体型、鱗片及运动时鰭的作用,相互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
3(1)鱼的外部形态結构有哪些特点和鱼的水中生活相适应? 2(2)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认真观察,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霍哪觌蜒竟保療'平衡?靠哪种霾保持前进的方向?“2、实验探究:在观察鱼鳍的作用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大致判断了各种鳍的作用,但由于鰭的相互协调,所以有些间题仅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这时就需通过实验来探究。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作岀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讨论探究思路(a 、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b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㈣制定并实施汁划一一讨论和完善方案1、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由课后学生自己 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免使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究。
请你根据同学 们的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上图是你班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
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
I 你赞成哪个主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 ° (用图中的标号作答)【I 在实验探究中,你会观察到鱼的口和鲤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这对鱼的生存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条鱼,将其中的一条鱼所有的鳍同 时都捆扎起来,再将英放入玻璃缸的水中;将另一条鱼放入另一玻璃缸的水中,然后进行观 察。
第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四条鱼,他们将四条鱼分別捆扎超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即 每条鱼只捆扎起一种鳍),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入四个玻碉缸的水中,进行观察。
请你对这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评议(从下列三个选项中选择评议结果):①你对第一组同学实验方法的评议是()②你对第二组同学实验方法的评议是() A.其实验方法正确B.英实验方法没有设苣对照组C.其实验方法不能保证单因素对鱼游 泳时的影响【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播放鱼游泳的录像后提问: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运动的动力是什么?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那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 保持平衡?靠哪种鳍来保持方向?各•种鳍的作用能仅靠观察得岀结论吗?Q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按教材提供的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1) .活体整体观察,作岀假设。
(2) .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
因为要保护动物,剪掉鱼鳍太残忍,不提倡用此法。
(3) .不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泄具体的探究计划。
(4) .模拟实验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 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让学生实施计划,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让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鲍的结构。
播放鱼呼吸的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鱼 缸里鱼的口和「鲤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质疑:口和鲤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演示实验:用吸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指导学生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这说明什 么?用模型来A 做实n/ 验④*图示鱼鲍的结构放大图,让学生看一看鲍的形态和颜色。
质疑:鲍为什么是鲜红色?鲤丝为什么既多又细?正因为鲍具有这样的结构,它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所以,鲍是鱼类的呼吸器官。
质疑: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巩固训练,自我检测】1.鲫鱼背面呈—色,腹面呈—色。
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____________ 。
体表覆盖—,呈—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2.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3.李东将鲫鱼的胸鳍剪掉,再把鲫鱼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鲫鱼仍可游泳,但行进路线异常,鱼体失去了平衡而侧翻,这说明胸鳍的作用主要是()A.保持身体平衡B.产生前进动力C.保持前进方向D.控制鱼体沉浮4.根器上图鲫鱼的形态图图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⑥起的作用是O(2)图中所示能够调肖身体平衡并辅助转换方向的是[],能够产生前进动力并控制前进方向的是[],对身体平衡起关键作用的是[]。
第二课时【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一)预习导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葵、海薮、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他们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从口进入_____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 ____________ 动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扇贝、河蚌等动物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来保护身体,这样的动物称为______ 动物。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虾类、蟹类等动物由于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_,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了解其他水生动物a、学生自主学习P8——P9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b、质疑、总结得出结论(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2、.认同水域环境的污染•给水中生物带来的危害(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2)、拓展: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你对这种状况有什么感想?【巩固训练,自我检测】1.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A.水媳B.海贺C.海葵D.珊瑚虫2.下列生物中,属于水生动物的是()3. 下列都是鱼类的一组动物是 ()①海带②海葵③珊瑚虫 ④扇贝⑤水绵⑥水董⑦螫⑧石纯A. ③④B. ①章鱼r ②海马③中华鲂④娃娃鱼⑤鲨鱼⑥鲸D.③④⑤⑥A. ③B.④®©C.②③⑤D. (2X4)(§)4.目前,我国漁业水域生态环境而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汁,有2. 5X104km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漁业水质标准,2800km 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量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xl07k8o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从资料上看,造成鱼类数量减少、种类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禁止乱捕滥捞,而且还要保护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为一爼中学生,为了保护水资源,你可以从哪些方而去做?(3)请你为水域污染严重的地段写。
一块警示牌。
5•调査你的周国那些钓鱼的人都钓哪些鱼类?然后学习有关钓鱼的法律和管理条例,同时调査在当地航道或风景区内钓鱼是否属于法律允许的范用?为什么?准备一个报告,汇报你所找到的信息,将报告复印多份,贴在卖钓鱼用品的商店门口。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例如例如人俸形:垓形包摊欝点身怀耒软.水由□进.镒后缘出筍鱼、魁$寺鱼、草鱼甲鲂物例例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