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原理。
2.不同种类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水中生活动物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难点
1.水中生活动物呼吸方式、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生物学原理。
3.小组合作,深入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水中生活动物的运动、呼吸、繁殖等方面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安排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观察生活中的水中生活动物,进一步巩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
6.总结与反思
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反思。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7.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普讲座、生物竞赛等,提升自身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水生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完成一份关于水生生物的观察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在300字左右。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探究活动二:
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1交替张开闭合
2水→口→鳃→鳃盖后缘(体外)
探究活动三
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因缺氧而死。
D、在水中用鳃呼吸
3、关于鱼游泳时的动力,下述正确的是(B)
A、主要靠身体躯干部摆动产生动力(只有海马)
B、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C、各种鳍辅助鱼的游泳(笼统跟主要动力无关)
D、各种鳍的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还有躯干部)(海马特殊、鳃弓C、鳃耙D、鳃丝
七、当堂检测
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D)
A、章鱼B、鱿鱼C、娃娃鱼D、海马
2、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C)
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
(鱼类海马无鳞,适应!哺乳动物鲸鱼无鳞适应
爬行动物蜥蜴有鳞,不适应)
教学环节
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备课人:备课时间:8月28日学科组长签字:第1教时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
2.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3.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4.小组展示、汇报
八年级生物教案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1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精选4篇)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精选4篇)《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篇1【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旧教材叙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试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熟悉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看与思索"、一个"探究"试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同学熟悉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同学探究的过程,使同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乐观参加探究活动。
【同学分析】八班级同学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所以本课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同学熟悉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
由于同学的形象思维力量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看来得出结论,从而熬炼他们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试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讨论的基本方法,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材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2. 力量培育(1)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育同学设计试验和动手操作力量,试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育同学的团体协作精神。
( 2)通过观看"鱼鳃作用"的试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 情感态度通过水域环境爱护的学习,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熟悉爱惜水生动物,爱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文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掌握其适应水生环
境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
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保护水中生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
2.掌握水中生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器材、教辅资料、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10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各种水中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引起学
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
(1)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种类和习性,比如鱼类、两栖动物、甲壳动物等的形态、特点和习性。
(2)讲解水中生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比如鱼类有鳞片、侧线、鳃等,能用鳃呼吸、通过鳍进行游泳等。
3.实验(20分钟)
(1)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浮游动物和沉水动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鱼类的实验,观察鱼类的鳞片、侧线和鳃等结构,了解它们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
4.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适应策略。
5.延伸拓展(15分钟)。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生动物的分类:鱼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
2. 水生动物的特点: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理结构、行为特点、生活习性等。
3. 水生动物的适应性原理:生物进化、适应环境、生存竞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性原理。
2. 教学难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特点和适应性原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种类的水中生活的动物,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原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水中生物、模拟水中生活环境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准确性、思考深度等。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族馆、海洋公园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能够描述几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水中生活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1)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和形态特点。
(2)水生动物适应性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及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中生活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鱼类为什么能适应水中生活?它们有哪些适应性特点?3. 课堂讲解:(1)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2)介绍常见的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水生动物适应性原理是什么?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生动物,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3. 思考:为什么说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对水生动物至关重要?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鱼类特征和水中生活动物适应性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
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㈢.教学重点1.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3.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㈣.教学难点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2.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些问题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⑷、鱼的种类多四大家鱼是些中华鲟有些特点隐含知识: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讲授新课]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2.一个理念:结构决定功能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探究】鱼鳍的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1.提出问题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2.作出假设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3.制定计划⑴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局限性: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⑵实验用具选择:*水槽选择(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鱼体大小选择;7—10cm(最好由学校提供)*剪刀、纱布⑶分组实验学生共52人分13小组每组4人每组提供两条鱼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4.实施计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6.讨论和交流:⑴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些优点和缺点[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推进新课]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生物教案-水中生活动物
生物教案-水中生活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中常见的生物种类;•掌握不同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理解不同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区分不同水中生物;•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中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2.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3.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掌握水中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理解水中生物的适应环境。
四、教学难点•理解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准备•教学PPT;•水生生物标本或图片;•视频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可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水中生活动物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常见到的水生生物。
2. 知识讲解(25分钟)•使用PPT演示,介绍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特征和适应环境。
包括鱼类、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
3. 水生生物观察(20分钟)•准备水生生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见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
4. 视频学习(15分钟)•播放与水中生物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5. 实验探究(可选)(20分钟)•设计一项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中生物的反应和行为,进一步理解水中生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6. 概念解释和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释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讨论。
7. 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了解更多种类的水中生物;•小组合作,设计水中生物展览,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观察,在实验探究环节中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通用4篇】
《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通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通用4篇】《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篇1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动物的种类1、大约有150万种2、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类的形态特点: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e)运动器官——鳍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臀鳍:平衡身体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f)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g)呼吸器官——鳃鳃丝:气体交换的场所鳃弓鳃耙:过滤水中的物质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cAI;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动物的多样性种类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丝里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助于气体交换,完成水中呼吸。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类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四、其他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乌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乌体表有甲。
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五、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本互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根据观察提纲,认真观察录像,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表述交流,质疑答疑,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四人一组,根据观察提纲,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图观察鱼鳃丝。
认识水中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认识水中生活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2.培养学生对不同生物的了解和趣3.练习观察和描述能力二、教学内容1.介绍水中生物界的分类2.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进行实验,了解水中生物的生理反应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水中生命体,可以配合图片、视频,提前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
并且,可以预先准备一个带有多种水生生物的水族箱,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这些水生动物及其水下生态系统。
2.引入通过图书、图片等展示水下生态,让学生进入课堂,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了解水下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知识讲解(1)了解水中生物的分类首先让学生了解水中生物的分类,这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让学生对它们有个最初认识。
(2)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将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概括成表格,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它们在水中的形态、移动、以及繁殖等特点。
(3)水生生物的生理反应接下来,进行水生生物的生理反应实验。
例如,将鱼打麻油,观察它们对所在水中的反应;让蜗牛在水中浮动时关注其呼吸和身体运动等等。
这些实验将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水生生物,了解生命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4.活动设计在讲授完知识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计,例如,对于蜗牛、水母等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者组织学生制作一个假水族箱,让学生通过模拟水生动物的生活和运动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5.结束语课程结束后,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参观并亲身体验生物生存的现场,收集有趣的体验和见闻,让这些新认识、童心和回忆埋深在我们的生命里,当我们再次到达与生物相处的水源中,或感受到海浪的冲击时,这股深深的认识流向我们的一举一动。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三、教学难点:1.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重点讲解鱼类、哺乳类和爬行类的水生适应性。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动物,了解它们的水生适应性特点。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中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其他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信息,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的评估:观察学生对课堂讲解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水中生活动物分类和适应性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实验观察的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动物观察的细致程度,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
2. 邀请生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水中生活动物的适应性机制。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水中生活动物的科普文章、视频和图片。
2. 图书资源:有关水中生活动物的生物学书籍和图鉴。
3. 实验资源:鱼类、哺乳类和爬行类等水生动物。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一个学时内完成,包括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验观察和总结等环节。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课程《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掌握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能举例说明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分析其形态结构特点;(2)运用分类法,对水中生活动物进行归类;(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水中生活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记录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水中生活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生活的动物;(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水中生活动物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学生分析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2)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水中生活动物的分类图;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记录水中生活动物的生活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中生活动物的奥秘;2. 利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鱼类、哺乳类等水中生活动物的主要特征;3. 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了解水中生活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水中生活的动物学案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策略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组织第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两点。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个变量的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作观察记录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鱼体的外形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2)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观察的结果与得出的结论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认清通过观察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结论只是推论,还有待于实验验证,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探究”打下基础。
有关“探究”实验,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探究活动方案。
在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时,教师应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用具。
在引导和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
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很难找到活鱼的地区,可以用模拟探究的方法。
(2)在学生实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生活的动物
课题:水中生活的动物(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括鱼类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重点:探究鱼类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材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电教手段:多媒体观看录像片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生物圈Ⅱ号”实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生物的多样性(观看录像片断)
①
②
③将你熟悉的动物分别填入下表:
二、新课:水中生活的动物
1、观看录像片断:《海洋中的生物》及《淡水生物》思考:
如果陆地上的生物(如猫)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鱼类等在水中生活须具备哪些条件?(游泳和呼吸)
2、游泳
①观察与思考(课本P3)
②由上可知有些问题仅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这时就需通过实验来探究。
③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㈠提出问题
㈡作出假设
㈢讨论探究思路
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
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㈣制定并实施计划
(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由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使鱼受伤。
)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过程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
㈤表达和交流
①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同学提出的质疑给予答辩。
②总结出鱼的各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
⑷完成课本P6“讨论”
3、本课小结(略)
三、作业: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写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