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文化熏陶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把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习得英语基础知识、应用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本文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人文素养是初中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指标,对学生是否具有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博大胸怀等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要想显著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就需要教师主动把人文素养培养提高到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等高地位,通过人文知识的渗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与发展。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教师应该透彻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利用教学方式渗透人文精神英语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记录与反映英语国家生活及现象的一种载体,入选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篇目不仅涵盖有大量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还蕴含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因此,要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教材内容的时候,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规律、学习习惯等,尽可能选择或设计迎合其需求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人文精神。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初一下册Unit2《Whattimedoyougotoschool?》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仔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谈一谈“Myschooltime”,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的权利与空间,并指导学生分析“Whichsystemismorescientific?”在完成一个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应耐心地询问学生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并以尊重学生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在教师给予的宽松环境中,都能积极地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分享给同学们,都能聆听到有趣的事情,从而使得学生在自由交流与讨论中,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并感受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最终推动自身人文素养的快速提高[1]。
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熏陶
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熏陶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深入和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提高,越来越重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
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首先,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比如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
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
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其次,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
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
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最后,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如在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3中 Festival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渗透通用版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渗透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但学生在学英语时,往往强调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因素的学习,要学好英语这一语言,就必须了解涉及到的文化、风俗习惯、交际系统等。
为此英语教学要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一、渗透英语文化的意义重大:1、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2、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3、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
学习外国的文化,不是完全的照搬、全盘的肯定异国文化,从而摈弃自己国家的文化;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妄自尊大而排斥外国的文化。
它强调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修养。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各自的辉煌和灿烂。
所以通过英语这个桥梁,也是传播我国悠久传统的好时机。
二、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但对小学生只讲空洞的爱国是不够的。
爱国主义的渗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我国悠久的文明史,优秀的文化传统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能够自然、深刻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上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看法,进行讨论。
例如吴国堂老师在执教《开心学英语》第册Culture 2 Flags 时(stars/China,flower/Hongkong,flowers and stars/ Macau,worldmap/UnitedNations,circles/Olympic,stars/European Union)灵活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flags及当地的一些风貌,让学生描绘国家的,地区的,乃至国际的旗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享受了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论文2篇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论文2篇第一篇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维持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
现在,在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英语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外国文化,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认为国外的文化是好的,而不屑于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知识。
在高等教育中,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是适合国际化进展的需要,但是不能一味的学习外国的文化,而忽视本国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渗透一定要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引起充足的重视,做到在英语教学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增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很有必要性,因为这么做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来阐释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能了解中国的文化,为了能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就要在英语教学中增强中国文化的渗透。
1.调整英语教材的内容,融入中国文化。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渗透,造成了学生既不知道中国文化,也不懂得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局面。
而在以往的英语教材中所表现的都是外国的文化,所以学生更多接触的是西方的文化。
当教师想实行中国文化传播时,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教材或者大纲,让教师无从下手,导致我国跨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2.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西方文化对比。
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
有些文化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有很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水平。
比如“dragon”一词是龙的意思,龙在中国是大吉大利、吉祥幸运的象征,而在西方则是势不可挡的恶势力的象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浅议论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浅议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文化底蕴。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
语言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它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中。
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功底。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
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际上,英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保证。
不懂得英语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好英语这门语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比较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练。
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由于较少涉及所学语言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有时甚至还会产生误会,闹出笑话。
如:用“how?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或“how?old?are?you?”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则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speak?very?good?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english?is?very?poor”。
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中国式谦虚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
这种误会有可能就使学生慢慢地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真实交际能力。
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一定的文化意识又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已成为倍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
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
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2、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范文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范文第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范文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因课文简单。
老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而使得一些评议应用不真实。
对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评议环境的认识和把握。
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
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要通过对该族文化,文学作品,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
才能达到对英语知识的完整理解。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入探究如何教材中的文化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必要性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入探究如何教材中的文化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在不断增加,文化特点越来越明显。
单项选择、完形填空、补全对话、书面表达等各种题型都突出了语境,强调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理解在选材、文体风格等方面都注重题材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通过故事、报道、议论等形式关注社会热点现象,多角度展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命题既注重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侧重从心理学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加工发展信息的能力和合理表述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拓展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化渗透,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而且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能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理解词汇,把语言延伸至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探索(广陵区北州中学江苏扬州225003)当前,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部分教师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导入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只是将文化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手段,忽视了文化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文化教学的内容死板,脱离社会生活实践,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初中阶段学生要了解体态语、称谓和告别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和穿戴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传统的节日和活动及庆祝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
我们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一、初中英语文化教学问题的原因探析1、教师因素。
(1)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权威,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他们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缺乏英语文化知识。
部分英语教师只限于课本文化知识的了解,又缺少更新知识的意识,对教材中英语国家文化的解释非常简单,导致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中西方文化的文化背景的磁撞,文化障碍给学生学习语言带来很多困难。
(3)对文化教学缺乏重视。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文化知识不是考试的重点,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熏陶。
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够忽视的。
要学好英语,不懂英格兰文化,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学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就要重视英语文化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教育的关注不够,已成为十分普遍现象。
大多数英语教师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跨语言交际的培养。
本文从语言及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教育的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育,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育。
一、中学英语教育包含着文化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社会文化能力”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运用及对其文化的借鉴的能力。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优势需要独特的方法来掌握,汉民族学习古代文化需要“静”、“思”才能掌握,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读书要“从容涵泳”,不要“死记硬背”,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民族学习文化则多重在操作,这便是中国文化侧重理想主义、西方文化趋向现实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中社会文化的能力,就必须熟知英语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就“语言而教语言,为应试而教语言”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了对这蕴含的文化挖掘,更谈不上利用文化来学习语言。
学习英语只学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灵活使用这门语言。
这样,英语教学就离不开对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通俗的讲,就是文明教化,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形式。
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大文化及小文化。
前者为人类社会的巨大成就、高尚行为和艺术表现;后者指物质生活习惯、方式等。
中学英语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地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和社会的关系、历史、艺术、音乐、文学、建筑和其它等方面的成就。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而且,在这一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
在本文中,我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策略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而在人教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其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扩展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
而且,在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对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考,简要地做如下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5000多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简单地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学术、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二、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论文
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论文浅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论文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和工具,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现,语言与文化一起产生和发展。
英语是一门语言,属于使用这一语言的人们,同时他们又拥有自己的文化。
因此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语言的教育和文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正确使用英语交际。
二、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语言和文化唇齿相依,离开语言学习文化,难以真正理解其文化,而离开了文化,单纯学习语言也难以学好。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容易注意到母语对英语教学的干扰,高考的指挥棒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但往往忽视文化渗透的缺失所导致的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只注意语法、单词的讲解,而忽略了文化教育。
因此学生无法正常理解他们所看到、所听到的材料,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也因此不够准确和得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而会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
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现在的考试涉及到的文化层面越来越广,教育本身的要求已经在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转变,因此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背景的学生就具备了相对较强的应试能力;二是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应试教育下的压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文化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文化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于英语文化中。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及其对比差异,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论文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由此,我们作为外国语言教师,在教学生语言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并熟悉英美文化,减少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即:用本族语或本群体的社会语言规则(包括说话和写文章)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
要知道由于语用迁移,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交际时,尽管语言能力很强,但常常造成严重后果,这些失误表现在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包括言语功能/言语行为的实施(尤其表现在问候、恭维、感谢、抱歉、拒绝等言语行为方面);篇章组织结构;交际风格;交际方略;交际规则;礼貌规则等方面也难怪有侨居英国多年的朋友反映说英国人总觉得中国人特别是刚去英国的中国人特别缺乏礼貌。
咱们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多加注意文化差异,注重文化渗透,今后能使学生能够在今后运用外语交际的时候达到有效交际,同时也使学生在所学的语言都忘了之后能够有一种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去解决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呢
初中毕业生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的要求,在文化方面具体体现如下: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论文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论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论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论文【1】摘要: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人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必要课程。
《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好教材,需要教师探索、实践。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传授人文知识,在课文赏析和文学、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培养人文精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最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胡同志在十七次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称作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这对我国教育界尤其是负责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世界,高等学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发展的大平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正确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国际沟通的能力,支持他们在科学上自由探索,在社会服务上大胆实践。
中国教育要踏上新的历史起点,学问和人生合一才是高质量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抓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大学英语》则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值得探索和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高新技术就能拥抱世界,谁拥有高素质人才就能掌握未来。
而在人的素质系统中,人文素质具有基础性地位、主导性功能和关键性作用。
杨叔子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学科视野狭窄,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
同时,过强的共性制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在不同层面出现了疵点和盲点,像科学求真精神的缺乏,道德诚信度的降低,逃课、作弊的公开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生产的信息垃圾为大学校园亚文化填充了污点。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论文
小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字、词、句又反映出某些文化特色。
学习语言必须注重文化的渗透,因为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他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学习英语必须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否则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将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在学生思想、思维上进行文化渗透。
学生学习英语时必然要将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教师应鼓励他们采取文化平等的观点,不要轻视或贬低一种文化,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僵化地用汉语方式去理解英语句子,自觉克服思维上的习惯定势。
例如,“他很聪明”不能译成“he very clever.”而译成“he is very clever.”因此,对于英汉差异较大较典型的地方,教师要重点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以消除思维道路上的障碍。
其次,词汇教学中也要加强文化渗透。
汉语中说“壮得像牛”,而英语则说“as strong as a horse”。
汉语说“吹牛”,英语说“talk horse”。
再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词语“roman holiday”,我们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幸灾乐祸、损人利己”,它来自于“就像以欣赏古罗马角斗士搏斗为娱乐一样,也就是以欣赏别人受苦为乐”的含义,古罗马的角斗日在过去被认为是“罗马的节日”。
另外,阅读教学中也应重视文化教学。
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文章没有生词,也无语法障碍,但就是对文章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偏差,不知道一个熟悉的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应代表什么意思,或它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作何种解释。
“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morally hard to turn her way as it is a lost dog.”这里的“lost dog”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近于中文的“丧家之犬”。
英语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英语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作者:吕建宁葛美华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3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学习语言只有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
关键词:文化熏陶;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08-001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能够起到如下作用:一、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专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而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让广大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有了施展的空间。
牛津英语教材7A第三单元中涉及的中西方的一些节假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 Easter, Chinese New Year,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这使学生对中外的重要节日(Special days)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文化教育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素养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同样西方国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
英国人讲究礼仪,英国男人崇尚绅士,女人像淑女,他们尊重妇女,我们从一句“Ladies First”就能窥见一斑,在社交场合,男人为女人开门,扶桌椅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对妇女彬彬有礼,这对于中国学生教育不亚于上几节政治课。
三、文化教育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了解世界,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介绍给外国人。
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就要对西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既掌握语言,又掌握文化知识,才能达到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目的。
英语教师在深刻领悟研究新教材的特点,真正理解文化教学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修养及交际能力诸方面的重要性,投身到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去,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忽略西方文化社会意识的介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真正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中国十几年的英语教学,无论大中小学,都以语法规那么的熟练掌握,测验分数高为标准。
但是,培养出的学生缺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了解,在真正的语言交流时,不会得心应手。
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充分重视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绪态度,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文化意识方面的锻炼及培养仍存在很多限制,亟待持续的重视和提升。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余年,“龙”作为这长久历史中,最神化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因此而成为被尊崇的对象。
它是一种神化的动物。
因此,汉语将会出现诸如“龙的继承人”,“龙凤城乡”,“龙腾虎跃”和“龙马精神”等词语。
然而,在英国文化中,“龙”是个怪物,在传说中,它被描述为长着狮子的爪子,蛇尾,翅膀和鳞片的皮肤;同时,它是高度戒备以及一切高危、可怕的人或事物的标志。
在英国文化中,“龙”只是一个可怕的怪物,人们并不尊重它。
由这个例子可知,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差异,对类似这样的词汇全不知晓,那将影响正常的交流。
因此,不同语音背后的不同文化内涵是必须被意识到并且被重视的。
在学习外语和用外语进展交流时,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模式,了解和探索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额关系弄清楚,对培养学生文化思维是非常助益的。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但语言与符号不同,它是社会现象的反映,社会性质强烈,是人们从日常交流活动中抽象总结出来的,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及深渊的文化底蕴。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在人类语言学领域,它分为“大写C文化”和“小写C文化”。
前者指文学,艺术,科学等地方语言的成就。
后者主要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家庭生活、交流方法、价值观等。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大写C文化”和“小写C文化”进展了回忆,将文化定义为历史,习俗,传统,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标准,价值观等。
试论语言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试论语言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论文关健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文化意识英语教学论文摘要: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
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语言能表达并且体现文化实体。
如果我们在不同的国家,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
所以,我们才能自如的运用这种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遗产,又会使文化实现永恒,同时,语言的变化也会反映文化的发展变化。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方式、范围和深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和恰当地表达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文化意识。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文化意识。
三、开展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培养文化意识。
四、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1运用英语情境教学,培养文化意识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
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所学知识,积极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讨论或角色表演,为他们提供运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创设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问路等语言技能。
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文化意识英语课本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中西方文化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宣传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英语教学“双向文化沟通”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熏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熏陶》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熏陶,在牛津英语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熏陶。
一、文化熏陶的现状1.称呼语在牛津英语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2.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别扭,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人与人之间,即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3.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4.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学习语言只有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
关键词:文化熏陶;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08-001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一、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专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而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让广大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有了施展的空间。
牛津英语教材7a第三单元中涉及的中西方的一些节假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 easter, chinese new year,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这使学生对中外的重要节日(special days)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文化教育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素养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同样西方国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
英国人讲究礼仪,英国男人崇尚绅士,女人像淑女,他们尊重妇女,我们从一句“ladies first”就能窥见一斑,在社交场合,男人为女人开门,扶桌椅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对妇女彬彬有礼,这对于中国学生教育不亚于上几节政治课。
三、文化教育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我们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了解世界,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介绍给外国人。
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就要对西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既掌握语言,又掌握文化知识,才能达到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目的。
英语教师在深刻领悟研究新教材的特点,真正理解文化教学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修养及交际能力诸方面的重要性,投身到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去,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忽略西方文化社会意识的介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真正交际能力。
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背景知识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对于其涉及到的中西文化方面的有关知识要重点介绍,同时适当地加以补充,如《牛津初中英语》9a第一单元出现了star signs(星座)向学生介绍十二星座的同时,再介绍中国的十二生肖(12 animals of chinese horoscope),让学生进行对比。
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9a)第六单元的detective stories,可向学生介绍英国颇具影响的侦探小说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1-1976)写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及美国十九世纪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1809-1849),从而激发他们对英美文化的热爱。
2.利用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加强文化熏陶
如今网络无处不在,网络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在网络上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英语文化素养。
通过电影、电视媒介也能让让学生接受异彩域文化熏陶,电影、电视中演员的台词地道实用,俗语、俚语比比皆是,信手抬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动感英语”(action english)对于学习英语俚语大有帮助。
看原声英文,也是接受英语文化的好的渠道。
电影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巴黎假期》,还有风靡一时的《泰坦尼克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文化教育素材。
3.教师更新观念,把异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语言学习既是知识的传播,也是文化的介绍,无论是词汇短语,还是课文教学都可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
如:在教授salary一词的来历时,可让学生知道该词来源于salt一词,与古罗马士兵打仗时分发盐巴有关; i’m feeling blue.则表示“我很忧伤” (i’m feeling sad) 之意;当学到“it’s raining heavily.”时,则可以告诉学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英国人一般把姓置于名字的后面,英国人同时喜欢用颜色(black布莱克, white怀特、 green格林)、职业( carpenter, hunter, cook )作为家族的姓氏,而中国人则喜欢用动物名称:朱(猪)、刘(牛)、马、杨(羊)等,作为人的姓氏。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一定在注重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
要结合词句的意思及交际功能进行教学,
不能脱离上下文的情景,也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要拓宽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异域文化的熏陶。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牛津初中英语》7a;9a.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