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介绍

合集下载

海洋浮标介绍

海洋浮标介绍

精心整理上海泽铭公司曹兵:系列海洋资料浮标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唐原广一、 SZF 型波浪浮标 二、 三、一、SZF型波浪浮标中国海洋大学生产的SZF型波浪浮标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产品,先后得到了国家“九五”863计划、国家“十五”863计划的支持,并在“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项目中得到定型(如右图)。

是国家海洋行业标准《波浪浮标》的编写制订单位,并于2005年10月正式发布施行。

制定了波浪浮标的企业标准,建立了波高、周期、波向的检测设备。

SZF型波浪浮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已部分销往国外。

目前主要用户有国家海洋局各海洋环境监测站、总参、海军、中国海监、海上石油、中交集团、相关的各大院所及海洋工程部门,用户已达100余家。

右图为:非洲苏丹港波浪观测一、SZF型波浪浮标的主要特点SZF型波浪浮标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能自动、定点、定时(或连续)地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等要素进行遥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

SZF型波浪浮标既可在离岸海区锚泊布放使用,也可随船系泊使用。

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海岸基/平台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设备。

该系统主要用于波浪观测工作和近海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

随着波浪浮标的应用,替代了我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岸用光学测波浮标,结束了我国人工观测波浪的历史,解决了夜间不能观测波浪的缺陷。

同时也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海洋仪器设备一统国内市场的格局。

该浮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发、生产波浪方向浮标能力的国家之一。

二、SZF型波浪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SZF型波浪浮标在海上可以连续工作3-12个月,目前新增加了带有嵌入式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波浪浮标,可满足波浪浮标在海上长期工作的需求。

工作方式有定时或GPS定3.浮标使用环境条件最大水深:30m(超过此水深,需重新设计锚系);最大流速:2m/s。

4.浮标内波浪数据处理波浪浮标在每次测量结束后,对波高、倾斜角、方位角的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得、H1/3、H1/10浮U如U盘5.GPS6.7.护,最外层为加厚玻璃钢体,内层采用316L不锈钢制作密封仪器舱,浮标体的中层填充具有一定弹性的聚氨酯泡沫,标体钢材部分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

海上浮标制度

海上浮标制度

推荐航道右侧标(Starboard Bifurcation Buoy) 说明-A
• 标色 – 绿色,中间有一条宽阔的红色色条纹
• 标形 – 锥形 – 柱形 – 杆形
• 顶标(装有顶标时) – 单个绿色圆锥,锥尖向上
• 发光器(装有发光器时) – 光色 绿色 – 节奏 [闪l(2+1)] Fl(2+1) G 6s Fl(2+1) G 10s
• 标色 – 绿色,中间有一宽阔的红条纹
• 标形 – 罐型 – 柱形 – 杆形
• 顶标(装有顶标时) – 单个绿色圆罐
• 发光器(如果装有发光器时) – 光色 绿色 – 节奏 除 [闪l(2+1)]外任选
Fl(2+1) G 6Fls(2+1) G
10s
推荐航道右侧标(Starboard Bifurcation Buoy )-B
– IALA 浮标制度 A制度:1977年4月首先由英国航标当局开始采用,逐步
推广 到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中国) ; B制度: 1980年初完成,被美洲、日本、南朝鲜、菲律
宾等国家和地区使用。
附图:IALA海上浮标系统
IALA 海上浮标制度规 则
2、国际航标协会浮标制度规则
1)概述
右侧标(Starboard Hand Buoys)说明-B
• 标色 – 红色
• 标形 – 锥型 – 柱形 – 杆形
• 顶标(装有顶标时) – 单个红色圆锥,锥尖向上
• 发光器(装有发光器时) – 光色 红色 – 节奏 除 [闪l(2+1)]外任选 Fl R 4s
QFl R1s
推荐航道左侧标(Port Bifurcation Buoy)说明B

argo浮标的工作原理

argo浮标的工作原理

Argo浮标的工作原理1. 引言Argo浮标是一种用于监测全球海洋和大气变化的自动浮标系统。

它由一系列浮标组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海洋和大气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回地面站点。

Argo浮标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浮标的漂浮和下潜,以及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

2. 浮标的漂浮和下潜Argo浮标包括一个浮标主体和一个浮标球astounding-barrier。

浮标主体通常由聚氨酯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浮力和耐腐蚀性能。

浮标球则是一个空心球体,通过一个绳子连接到浮标主体上。

浮标的漂浮和下潜是通过控制浮标球的空气压力来实现的。

当浮标需要漂浮时,浮标球内部的空气压力与周围水体的压力相平衡,使得浮标浮在水面上。

当浮标需要下潜时,浮标球内部的空气压力被增加,使得浮标重于水体,并向下沉入海洋中。

浮标的漂浮和下潜是通过一个电动机和一个压力传感器来控制的。

电动机控制浮标球内部的空气压力,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浮标球内部的压力变化。

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电动机可以调整浮标球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浮标的漂浮和下潜。

3. 数据采集和传输Argo浮标系统通过一系列传感器来采集海洋和大气数据。

这些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盐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安装在浮标主体上,可以测量海洋和大气的各种参数。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海洋和大气的温度,盐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海洋的盐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海洋的压力,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海洋的光照强度。

这些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到浮标主体上的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滤波、校准和校验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存储则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在浮标主体的存储器中,以备后续传输。

数据传输是Argo浮标系统的关键部分。

浮标主体上配备了一个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地面站点。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海底电缆或近岸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

航海航标知识点总结

航海航标知识点总结

航海航标知识点总结航海航标是指在海域和水道上用于指示航行方向、安全标志和信息交流的设施。

航海航标的设置和使用对于保障航行安全、指引船舶航行十分重要。

航标种类繁多,每种航标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途,航标设置规范和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对航海航标的种类、设置要求、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航标种类1. 岸上航标:岸上航标是岸边或沿岸水域上设置的用于指示陆地、水域地理和海事信息的航标。

岸上航标包括灯塔、标志牌、天线塔等。

2. 浮标:浮标是浮在水面上用来指示航行方向和水域危险的航标。

浮标通常由浮筒、支架、标志牌和标志灯等组成,根据用途和位置的不同,浮标又分为浮式航标和锚固式浮标。

3. 航标灯塔:航标灯塔是用于指示航线、灯光、水深和其他航行信息的设施。

灯塔通常分为陆地灯塔和浮标灯塔两种类型,其设置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4. 警示标志:警示标志是用于警示船舶避让或注意水域危险的设施,包括警报器和警告标志等。

警示标志的设置和使用对于确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5. 辅助标志:辅助标志是用于指示航线和辅助航行的设施,包括引导标志、航线标志和辅助装置等。

辅助标志的设置和使用可提高航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常见的航海航标种类,每种航标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用途,航标的设置和使用对于保障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二、航标设置要求1. 航标设置地点:航标应根据航行需要设置在水道、岸边、浅滩和水域障碍的周围,以便于船舶识别和引航。

航标的位置应远离水域危险、交通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2. 航标设置数量:航标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水域特点、航行需求和安全要求确定,通常应保证航标之间的识别距离和连续性,以便于船舶安全和准确的导航。

3. 航标设置高度:航标的设置高度应根据水域深度、船舶高度和视线距离等因素确定,以便于船舶远景识别和近景识别。

4. 航标设置亮度:航标的设置亮度应根据水域条件、天气状况和夜间能见度确定,以便于船舶远距离和近距离识别。

浮标(1)

浮标(1)

国内外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现状与发展海洋资料浮标是世界各国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灾害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具有全天候、长期连续、定点进行监测的特点是其它海洋监测手段无法替代的。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从我所起步的在国家海洋局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不断研究与提高特别是经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集中了国内的多家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浮标事业的发展。

1998年代表新一代的实用性大型浮标又在我所诞生。

经过几年海上使用与技术改型到目前在我国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域的三个资料浮标锚位点常年工作的资料浮标都是由我所研制及改型的FZF2-1型、FZF2-2型及FZF2-3型七套大型资料浮标。

初步改变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落后面貌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我国目前海洋资料浮标的综合性能及规模仍不能满足海洋监测业务化运用的要求与国外资料浮标水平及规模也有差距。

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今后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研究与发展设想。

国外海洋资料浮标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海洋资料浮标技术的发展已趋完善、成熟、规范。

其特点是品种多、技术高、数量多,已形成了规模联网监测。

浮标技术本身的研究向低成本、多要素方面发展。

资料浮标更新换代走向常规已解决了浮标系统可靠性运转。

世界范围内资料浮标系统的工作重点已由七、八十年代的着重研究提高浮标系统长期可靠性工作转移到加强浮标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浮标资料更广泛的应用与交换方面并被列入国际海洋资料浮标合作会议(DBCP)中心议题。

美国海洋资料浮标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还是在品种、数量上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国家对海洋资料浮标的研究和管理成立了专门机构,即国家资料浮标中心(NDBC)。

NDBC管理着锚泊资料浮标主要有下列三种,第一种是大型圆盘形浮标体直径为10m和12m两种;第二种是中型浮标,为6m船形NOMAD浮标,这两种浮标主要用于几百至几千米水深的海域;第三种是3m直径圆盘形浮标,主要用于近海或者湖泊及河口的监测。

美军声纳浮标揭秘:“温跃层”可能再也藏不住潜艇了

美军声纳浮标揭秘:“温跃层”可能再也藏不住潜艇了

美军声纳浮标揭秘:“温跃层”可能再也藏不住潜艇了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安静型潜艇躲在温跃层,一直是反潜战的噩梦,但美军发挥技术宅的一根筋思路,和技术优势,通过一系列声纳浮标,在不断穿透温跃层,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简单一览这7种浮标,分析它们是如何让潜艇无处遁形的我们先来说说美军的7种主力浮标的数量和特点,然后分析他们如何抓住安静型潜艇:1、七种声纳浮标从尺寸上,北约已经把声纳浮标标准化为A,G,F三种类型尺寸,直径都是124毫米,长度不同:l A类914mml G类419mml F类123mm美军主要使用A类,其他国家可能用更短的类型。

数量非常庞大,2009年-2013年的数量:36B水温浮标:1万7957个53F被动测向浮标:31万4369个62E主动定位浮标:5万8615个101增强阵列定位浮标:1万6305个125增强连续波浮标:8627个具体而言:SSQ-36是一种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浮标用于测量水体的温度参数。

SSQ-53F“定向频率分析与记录系统”是一种被动声纳浮标,一个浮标就能找到潜艇的方位,用于探测、跟踪和定位潜艇。

Q53F型声纳浮标特点还包括电子功能选择(EFS)和指挥功能选择(CFS),操作员由此可以选择工作模式,如传感器选择、浮标工作时间、深度控制、自动增益控制水平和无线电频道。

声纳浮标在其长达8小时的部署时间里可以自动移动位置,其基本能力包括4种水听深度选择、5种浮标工作时间选择、定向探索和测距、持续变浅全向传感器或定深全向传感器选择能力。

SSQ-77C垂直线列阵是一种被动侧向浮标,在垂直方向上有多个水听器,组成多基地接收器或被动传感器。

SSQ-62E主动声纳浮标系统是一种主动传感器,能主动发出声音,来测量水下接触的距离和方位。

SSQ-101空投主动接收机是一种通用被动水声纳浮标,下水以后能在240秒内展开五边形的巨大阵列,上面有40个水听器,来对潜艇精确定位SSQ-110是一种爆炸浮标,用爆炸声波来制造声源;SSQ-125是连续声纳浮标,用于多站主动连续航空反潜系统。

浅谈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

浅谈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2023-11-06contents •引言•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概述•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结构与性能特点•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应用与技术发展•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典型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将重点研究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

同时,还将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国外海洋资料浮标标体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同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02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发展历程概述木制标体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海洋资料浮标标体多采用木材制作,如柚木、松木等。

这种标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优点,但存在耐久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钢制标体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开始尝试使用钢材来制作标体。

这种标体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但重量较大,对浮标的影响较大。

第一阶段合成材料标体随着合成材料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合成材料被应用于标体的制造。

例如,聚氯乙烯板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对浮标性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复合材料标体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开始,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标体的制造。

复合材料由多种材料的组合而成,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如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

这种材料的应用对浮标的性能和稳定性都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二阶段•智能化标体: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标体开始出现。

这种标体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岸上或通过卫星传输。

同时,智能化标体还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整浮标姿态、维护自身安全等。

这种智能化标体的出现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

浮标测波原理

浮标测波原理

浮标测波原理
一、浮标测波原理
1、浮标测波的定义
浮标测波是用浮标装置在海上测量海浪的一种水工测量方法。

它是由英国海洋学家约翰·亚当·艾利斯于1870年发明,在海洋工程设计中,它是最有效的海洋测量方法之一。

2、浮标测波的原理
浮标测波的原理是:当海浪经过浮标时,浮标所受到的压力就发生了变化。

浮标由海水的压力支撑,而海水的压力正是海浪高度和海浪的传播方向决定的。

因此,海浪的压力变化就决定了浮标的水平,它是压力变化的反映。

根据浮标测波原理,浮标在海浪作用的压力下,浮标所受到的压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把海浪的高度及传播方向转换为浮标的高度及传播方向。

从而可以测得海浪的高度及传播特性。

3、浮标测波的应用
浮标测波是水工测量的有效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应用在水工结构的设计及定期检查中。

用浮标测量可以准确测定海浪的高度及传播方向,从而改善水工结构的设计和改造,确保水工结构的安全和长期使用。

此外,浮标测波还可以用于海洋活动的观测,海洋环境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航行安全,沿海城市的防洪等方面。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浮标介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上海泽铭公司曹兵:
系列海洋资料浮标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唐原广
(电话:3,)
一、SZF型波浪浮标
二、3m多参数海洋监测浮标
三、10m大型海洋资料浮标
一、SZF型波浪浮标
中国海洋大学生产的SZF型波浪浮标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产品,先后得到了国家“九五”863计划、国家“十
五”863计划的支持,并在“十
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成果标准化定型项目中得到定型
(如右图)。

是国家海洋行业标准《波浪浮标》的编写制订单位,并于2005年10月正式发布施行。

制定了波浪浮标的企业标准,建立了波高、周期、波向的检测设备。

SZF型波浪浮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已部分销往国外。

目前主要用户有国家海洋局各海洋环境监测站、总参、海军、中国海监、海上石油、中交集团、相关的各大院所及海洋工程部门,用户已达100余家。

右图为:非洲苏丹港波浪观测
一、SZF型波浪浮标的主要特点
SZF型波浪浮标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能自动、定点、定时(或连续)地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等要素进行遥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

SZF型波浪浮标既可在离岸海区锚泊布放使用,也可随船系泊使用。

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海岸基/平台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设备。

该系统主要用于波浪观测工作和近海环境工程的监测工作。

随着波浪浮标的应用,替代了我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岸用光学测波浮标,结束了我国人工观测波浪的历史,解决了夜间不能观测波浪的缺陷。

同时也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海洋仪器设备一统国内市场的格局。

该浮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发、生产波浪方向浮标能力的国家之一。

二、SZF型波浪浮标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
SZF型波浪浮标在海上可以连续工作3-12个月,目前新增加了带有嵌入式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波浪浮标,可满足波浪浮标在海上长期工作的需求。

工作方式有定时测量、连续测量两种。

在定时测量方式中具有测量间隔3h(标准定时测量方式)和1h两种状态,测量间隔3h工作状态应能够自动加密转换成1h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间隔:;。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通过VHF无线数据传输机或手机短信实现,通讯距离≥10km或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内,数据接收处理机的数据有效接收率不小于95%。

浮标有GPS定位和闪光灯功能。

1.测量指标
2.浮标系统技术参数
3.浮标使用环境条件
最大水深:30m(超过此水深,需重新设计锚系);最大流速:2m/s。

4.浮标内波浪数据处理
波浪浮标在每次测量结束后,对波高、倾斜角、方位角的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波
浪特征值最大波高、平均波高、有效波高和十分之一大波波高(H
MAX 、

H
MEAN
、H
1/3
、H
1/10
)及
对应的周期值(T
MAX 、T
MEAN
、T
1/3
、T
1/10)
)和按16个方位角划分的波向出现率。

浮标内设有U盘存贮器(USB接口)作为数据存储器。

U盘存贮器为用户选购件。

浮标内测量数据的存储依据用户预先设置的“存储门限值”进行,浮标自动判别和存储测量数据。

U盘每次保存数据后,接收处理机在打印值“V=”会打印出一符号“SD”。

如U盘没有工作,打印机不打印“SD”符号。

5. GPS定位功能
浮标内装有GPS定位接收机。

GPS接收机每小时一次自动接收GPS卫星系统对浮标的位置定位数据并发射定位数据。

当浮标移位时,将启动报警声讯器。

6. 接收处理机数据接收、存储和传输
接收处理机具有数据接收、打印、存储和转送功能。

微型打印机打印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波浪统计特征值、波向出现率及浮标电池电压值和GPS定位数据。

7. 浮标体
浮标体采用复合型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安全性,浮标壳体采用3层材料保护,最外层为加厚玻璃钢体,内层采用316L不锈钢制作密封仪器舱,浮标体的中层填充具有一定弹性的聚氨酯泡沫,标体钢材部分全部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

8. 浮标布放方式:
定点布放或随船漂浮使用。

定点布放:
锚系采用复合型锚系,固定铁锚的锚链不直接连接在测波浮标上,通过一浮力浮标连接锚链,浮力浮标与测波浮标之间通过一无扭矩钢丝绳连接,此连接方法可最大限度的消除海流对测波浮标的作用,使其能更精确地测量波向。

随船漂浮使用:
测波浮标通过一中性缆绳与测量船相连,随船漂浮测量。

9.电源规格:有2种规格。

普通型:采用免维护铅酸电池,3-4个月需更换电池。

太阳能充电型:浮标体带有嵌入型太阳能电池板,辅助充电,可长期工作。

SZF型波浪浮标用户海区分布图:
二、SZF型3m多参数海洋监测浮标
中国海洋大学生产的3m多参数海洋监测浮标,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能自动、定点、定时地对海面波浪的高度、波浪周期及波浪传播方向、表层水温、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等多种水文及气象参数进行遥测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如右图)。

浮标气象平台上可加挂风速、风向,气压、温湿等气象要素。

浮标除可测量波浪、水温等参数外,还预留有多个接口,浮标在其底部开有3个水下传感器仪器井,可同时加挂表层海流(或剖面海流)、表层温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等。

整套系统由海上测量浮标、岸站数据接收处理机、锚系3大部分组成。

海上浮标部分包含:浮标体、太阳能电源、太阳能电源充电器、数据采集及控制处理器、北斗卫星或CDMA通讯机、波浪传感器、水温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及浮标安全传感器及GPS定位等部分组成。

3m浮标体采用新型弹性体材料——聚脲制作,浮标体为实心弹性体,浮标中部装有内外2层仪器舱。

浮体具有良好的抗挤压、抗撞击能力,强度高、结构可靠、重量轻,便于安装维护及运输、布设。

浮标体全部采用无磁性材料制作,内部支架采用无磁性不锈钢材料,解决了普通铁壳浮标体无法直接安装海流计的缺陷。

二、主要功能
1. 系统功能
浮标主机系统可根据相应时序和系统工作参数,对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加断电控制。

浮标主机系统根据相应时序和系统工作参数,对系统中的所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

浮标主机系统在采样过程结束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入系统的存储器。

浮标按标准状态1小时工作时,存贮可以达到2年。

浮标工作状态有1小时或小时2种方式。

浮标主机系统在采样处理过程结束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后传送到通信系统。

当波高测量值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具备加密采集处理功能。

当标体仪器舱门打开、仪器舱进水、标体移位时,浮标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浮标系统在海上连续工作周期不小于1年。

2. 主要测量参数
(温盐、表层流、剖面流、水质等传感器的测量参数决定所选的进口厂商)
3.数据采集格式
测量数据格式满足《海滨观测规范》(GB/T 14914-2006)的要求,并能与国家海洋局数据传输系统集成。

4.通讯系统
采用北斗卫星或CDMA通讯方式,标准状态1小时发送一次,可加密状态为小时发送一次。

5.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采用高效率太阳能板和免维护蓄电池组合供电方式,对浮标系统提供单一工作电压。

供电系统在太阳能电池板损坏或连续阴雨天(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仍能向浮标观测系统正常供电90天(发送间隔1小时)。

6.岸站实时处理系统
接收系统具备接收、后处理、报表输出等功能。

接收到的海上浮标发送过来的水文、气象及浮标工程参数,经过实时处理后显示、储存。

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编报。

能显示浮标的异常报警状态并发出报警。

能显示时钟及卫星接收状态等信息。

可对数据进行查询。

通过岸上接收机能实现对浮标的参数的修改设置(数据采集与发送周期等)。

第十二届全运会布放3m浮标
布放于东海海洋台站的3m浮标
三、10m大型海洋资料浮标
大型海洋资料浮标是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灾害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天候、长期连续、定点监测的特点。

中国海洋大学研发生产的10m大型海洋资料采用可拆分式的浮标体,可解决陆路运输问题,浮标的采集系统采用CAN总线方式,具有开放式系统平台、可智能扩展、系统的可维护性强、低功耗、可靠性高。

浮标除可测量常规的水文、气象参数外,还可同步观测水质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