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 冀教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冀教版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时针、分针的指向和表示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练习计算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差值。
3.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时刻的概念,掌握时针、分针的指向和表示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练习计算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差值。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时钟模型或图片
2.练习题集
教学步骤及内容
1. 导入(5分钟)
•通过时钟模型或图片介绍时针、分针的指向和表示方法。
让学生理解时钟的
构成。
2. 讲解(10分钟)
•告诉学生如何计算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即在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引导学生认识时刻,并从时钟的角度出发讲解计算方法。
3. 练习(25分钟)
•告诉学生练习题的目的,即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计算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在讲题过程中逐步提高难度,增加乘除计算,使学生能够接受更高难度的计算题目。
4.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时间差的练习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外拓展
•建议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后,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时间,练习计算时间差。
•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如全球标准时间等。
课堂评估
•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值,并在答案中说明计算步骤。
互动式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设计
互动式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如秒、分、小时、几点等。
2.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时间差,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或者计算某个时间之后的时间是多少。
3.学生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时间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意义和用法,学会计算时间差。
难点:学生理解秒、分、小时的概念,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谈论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时间问题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阐释时间单位通过图片展示秒表、钟表等时间工具,或者用PPT进行讲解。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性认识秒、分和小时的含义,确立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
3.学生独立操作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了基于Scratch编写的互动式程序。
每个学生在电脑上选择对应的教学软件,利用已经编排好的Scratch互动模式来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可以清晰地获知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4.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时间单位后,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场景进行练习和操练。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10秒钟之内完成10个指令的操作,来增强学生对秒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在计算时间差或者时间量的习题中,可以采用图形化的解题方式,比如用图像圆圈表示时间的概念,直观地表征时间间隔的长度。
5.成果展示在教学最后阶段,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比如要求学生编写场景脚本,实现日常生活中种类众多的时间操作。
在同桌间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相互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6.总结在每一节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一起回忆课堂上的重难点,几个时间单位的区别,以及课堂上的成果展示等,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经过时间》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计算经过时间》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究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时间观念。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尝试解决这道题,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出来,并让别人能明白你的想法。
学习任务二:
1.仔细阅读信息,并尝试解决问题。
2.完成数学书第8 页的第9 题。
某市1 号线地铁运行全程需要35 分钟。
9:15 从始发站发出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站?
独立完成这道题,你能想到有几种方法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1.数学书第7 页第8 题
2.数学书第8 页成长记录袋
【参考答案】
1.数学书第7 页第8 题。
第一行:11:40 (20 分钟)12:00
20+20=40(分)
1 时=60 分
60-40=20(分)
第二行:4:15 (45 分钟)5:00 (25 分钟)5:25 1 时=60 分
60-15=45(分)
25-0=25(分)
2.学生自己整理单元学习中的收获。
认识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时间的单位有时、分。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时钟,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2. 时间的单位:时、分3.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入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2. 介绍时间的单位:时、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二、观察与探究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引导他们认识时钟的构造。
2. 通过观察时钟,让学生了解时钟的指针如何表示时间。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讲解与示范1. 讲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强调要考虑时钟的指针位置。
2. 示范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1. 让学生进行计算经过时间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评价他们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总结,评价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时间,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3. 在总结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时钟,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在总结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提高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导学案全集
第六单元年、月、日1、认识年、月、日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课题: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空。
1时=()分1分=()秒1时=()秒240分=()时1分25秒=()秒82分=()时()分2、提问:(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3、导入新课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年月日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1、3、5、7、8、10、12 31天4、6、9、11 30天2 29天或28天(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简单的周期》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简单的周期》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并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玩游戏——男女快速记忆大比拼:请用3秒钟记忆下面的数字。
2你有什么感受?第二组记忆的数字有(),非常便于()。
3看来有规律非常的便于记忆,今天我们就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1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1)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2)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①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都是有()的。
②每个物体都是几个()地排列的。
2探究盆花的排列规律(1)你能说说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吗?可以用文字或图形画一画。
①()盆一组,每组按“()花、()花、()花”的顺序排列。
用文字排列:蓝,黄,红,(),(),(),(),(),()……②每()盆花为一组,每组的第1盆是()花,第2盆是()花,第3盆是()花。
用圆圈画一画:(2)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①我画图发现:第15盆花是()色。
(继续画一画)②每()盆花为一组,先算算19盆花中有这样的几组,然后根据余数来判断。
()÷()=()(组)……()(盆)每()盆为一组,余下的一盆是()花。
③18盆花正好是()组,第19盆是第()组的第()盆,是()色。
(3)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3探究彩灯的排列规律(1)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全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教案设计
很高兴为大家介绍一份全新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教案设计。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刻和经过时间,并建立时间的概念模型。
同时,我们还将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技巧,帮助他们学会计算时间跨度和经过时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刻和经过时间。
2.建立时间的概念模型,能够识别时间的单位和表示方式。
3.掌握简单的数学技巧,包括计算时间跨度和经过时间。
4.提高学生的口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一种用来度量事物变化时间长度的物理量。
它通常由一组数表示,并用来描述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刻。
时间是一段连续的过程,它可以被分成适当的短时间以便于度量和交流。
时刻是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来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例如早上6:00或下午5:30。
经过时间是时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用来描述一段时间的长度。
例如,我们可以用分钟、小时、天、月或年来表示时间的长度。
经过时间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跨度。
2.时间的单位和表示方式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和表示方式。
这些包括:秒:表示一秒钟的时间,通常用"S"来表示。
分钟:表示一分钟的时间,通常用"min"或"m"来表示。
小时:表示一小时的时间,通常用"h"来表示。
日:表示一天的时间长度。
周:表示一周的时间长度。
月:表示一个月的时间长度。
年:表示一年的时间长度。
在教授这些基本时间单元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具体的实例,例如测量类比题、日历等。
3.计算时间跨度和经过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强调理论知识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教授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时间跨度和经过时间的方法。
这些技巧包括:方法1:通过用小时或分钟来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跨度。
例如:计算从9点钟到下午1点钟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
2. 正确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或时钟。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时间知识。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 新课讲解-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通过计时器或时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正确理解时间的含义。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关键,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新课讲解计算经过时间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加减运算。
时间的计算 导学案
课题:时间的计算备课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我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我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1时=()分1分=()秒知识归纳:时间单位时、分、秒巧用进率互转换。
2、二、快乐冲浪(一)时间单位的换算。
(1)2时=()分想:1时是()分,2时是()个60分。
(2)填写第4页例1及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180分=()时100分=()时()分4分=()秒160秒=()分()秒(二)解决问题:计算经过的时间。
1、观察课本P5例2主题图:(1)我获得的信息是:小明:离家,:到校。
要解决的问题是:(2)怎样算经过的时间呢?①我知道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小格,即经过了( )分钟。
②我发现分针从数字( )走到数字(),走了( )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
③我还发现7:30和7:45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时多,不同点是分钟数不一样,就可以用( )法计算,用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列式: 口答……2、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知道了:解决关于“经过时间”的问题,有多种方法,方法一是;方法二是;方法三是,例如用结束的时间()去开始的时间。
三、智慧闯关。
1、完成课本P6第4题。
说出你的想法。
2、完成课本P7第8题。
说出你的想法。
3、完成课本P8第9题。
说出你的想法。
四、开心检测1、60秒=()分5时=()分2分-30秒=()秒6分=()秒40秒+20秒=()分90分=()时()分2、佳佳超市营业时间为8:30—晚上9:00。
问:超市每天营业多少时间?。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对时间的理解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或时钟。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时钟或计时器,演示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
2. 提问:“如果从现在开始,经过了5分钟,会是几点几分?”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时钟或计时器,计算经过的时间。
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经过时间的通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强调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单位的换算。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用时间线形象化时间流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用时间线形象化时间流逝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它却贯穿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学会如何计算时间。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时间计算的教学,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时间,方便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和时间运用。
本次综合设计教案的基本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学会时间计算,更好地掌握如何测量时间、分析时间线、计算时间,准确推算事件的发生时间,更好地应用时间。
一、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对同学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想在时间里做点重要的事情,对吧?比如:在周末里进行户外运动,参加课外培训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活动,我们往往会问下列问题:今天我起床是几点钟?午餐过了多长时间?离下课还有多长时间?太阳从升到落花了多长时间?”等。
学习时间,理解时间,学会计算时间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时间管理,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我们的生活,计划我们的时间,从而能够做出更好的成果,带来更好的成就感。
这样,同学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时间的计算与运用。
2.教学目标(a) 学生掌握时间快的时计中的各种指针的名称和用法。
(b) 学生理解时钟的24小时表示法。
(c) 学生学会使用时间线,了解时间的前后关系,推算事件发生时间。
(d) 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加减法。
(e) 学生能规划时间,规划学习生活。
3.教学重点(a) 学生学会时间的推算,掌握计算时间。
(b) 学生掌握各种指针,了解时钟的24小时表示法,理解时间的前后关系。
(c) 学生掌握时间线的使用以及时间的加减法等。
4.教学过程(a) 教师通过介绍不同的时间计算方法,让同学们了解如何使用时间,如何运用时间进行事件的规划。
(b) 教师通过图片和示范进一步讲解时间的测量和使用方法,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c) 教师通过对时间线的使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前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时间的推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的时间21-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的时间21-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的含义,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让学生说一说时钟的组成。
2. 提问:你们知道时钟上的指针代表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钟上的长针代表分钟,短针代表小时。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经过时间的含义。
a.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时间点,如8:00和9:00。
b. 提问:从8:00到9:00,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8:00到9:00,经过了1小时,这就是经过的时间。
2. 讲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a.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时间点,如3:00和4:30。
b. 提问:从3:00到4:30,经过了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c. 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先计算小时数,再计算分钟数。
从3:00到4:00,经过了1小时;从4:00到4:30,经过了30分钟。
所以,从3:00到4:30,总共经过了1小时30分钟。
d. 出示几组时间点,让学生练习计算经过时间。
3. 讲解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实际问题: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用了30分钟,他到学校的时间是8:00。
请问小明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b. 引导学生运用经过时间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给出答案。
三、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经过时间。
2.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经过时间解决。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经过时间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Time Part A》 导学案
《Time Part A》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2、学会读取和记录时间,包括时钟和电子表的显示方式。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经过时间的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准确读取时钟和电子表上的时间。
2、难点(1)理解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知识讲解1、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一种用于衡量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长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
2、时间单位的换算1 小时= 60 分钟1 分钟= 60 秒例如,如果要将 3 小时转换为分钟,就是 3×60 = 180 分钟;将 120 秒转换为分钟,就是 120÷60 = 2 分钟。
3、时钟的读取时钟通常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较短,走得最慢,每走一大格表示 1 小时;分针较长,走得比时针快,每走一小格表示 1 分钟,走一大格表示 5 分钟;秒针最长,走得最快,每走一小格表示 1 秒,走一大格表示 5 秒。
读取时钟时,先看时针的位置,确定是几点多;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是多少分钟。
4、电子表的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通常以“时:分:秒”的形式显示。
例如,15:30:20 表示 15 时 30 分 20 秒。
5、经过时间的计算(1)如果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在同一天,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起始时间来计算经过时间。
例如,早上 8 点开始上课,10 点下课,经过的时间就是 10 8 = 2 小时。
(2)如果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在同一天,需要分别计算出每一天的经过时间,然后相加。
四、例题讲解例 1:小明早上 7 点 30 分起床,8 点 15 分出门上学,请问他起床到出门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分析:先将 8 点 15 分转换为 7 点 75 分,然后用 7 点 75 分减去 7 点 30 分,得到 45 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知识点总结。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例如:3时 = 3×60 = 180分;4分 = 4×60 = 240秒。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上午8时开始上课,11时下课,经过的时间是11时 - 8时 = 3小时。
(二)典型例题。
1. 钟面认读。
- 例: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 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之间,这个时间是3时30分。
2. 时间单位换算。
- 例:5分=( )秒。
- 因为1分 = 60秒,所以5分 = 5×60 = 300秒。
3. 经过时间计算。
- 例:一列火车9:30从甲地出发,13: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13时30分 - 9时30分 = 4小时。
(一)知识点总结。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分成20和8,35+20 = 55,55 + 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分成30和8,56 - 30 = 26,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0+270,个位0+0 = 0,十位4+7 = 11,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1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解决问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亮亮晚上8时30分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30分起床,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亮亮睡觉这段时间,横跨了两天,而且还出现了不是整时的情况,但是同学们都能想办法去解决。通过以整时为标准,不够的就加上,多算的就减去这样的方法,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解决问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分析,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 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法对比辨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接下来,就需要回顾与反思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让我们把第一种方法也请回来,对比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比观察,分析理解。
(三)研究(从非整时到非整时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中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看这幅主题图,请你仔细观察,认真阅读,从图中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好了吗?
出示例3:小红坐火车去奶奶家当天能到达。火车9时出发,下午6时到站,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新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时间2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时间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学具。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3. 老师总结:时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小明早上8点开始做作业,9点完成,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 学生思考并回答:1小时。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4. 老师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让学生独立计算经过时间,并交流答案。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经过时间超过了1小时,该如何计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挑选一些题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老师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经过时间问题,如:小明早上8点开始做作业,中午12点30分完成,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 学生思考并回答:4小时30分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课件)
知识讲解
求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经过了多长时间?
方法一:在钟面上数一数。
14:00是下午2时 16:00是下午4时
2小时
知识讲解
求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经过了多长时间?
方法二:画图看一看。
2小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知识讲解
9时
开始
结束
答:《智慧树》播放了30分钟。
知识讲解
你是怎样想的?和同 学交流。
40-10=30(分) 答:《智慧树》播放了30分钟。
节目预告 8:10 智慧树 8:40 芝麻开门 …… …… 14:00 动画剧场 16:00 异想天开 …… ……
因为都是8时多, 直接分和分减。
练习巩固
1、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
求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经过了多长时间?
方法三:用减法计算。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知识讲解
你能画图求出《智慧 树》播放多长时间吗? 8:10开始,8:40结束。
30分钟
8时 8时10分
8时40分
节目预告 8:10 智慧树 8:40 芝麻开门 …… …… 14:00 动画剧场 16:00 异想天开 …… ……
12-8=4(小时) 120÷4=30(个)
答:他平均每小时加工30个零件。
知识总结
01
可以通过画图或在钟面上数格求经过时 间;
02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练习巩固
3、春雨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12:25开始广播,播音时间 是35分钟。你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结束的时间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 冀教版 (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冀教版 (3)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时钟的指针读出具体的时、分数值。
2.能够通过时钟的指针推断时间顺序。
3.能够通过时间顺序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1.通读时钟,把握时分秒的指针指向。
2.掌握如何通过时钟的指针推断时间顺序。
3.理解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时间顺序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时钟模型或投影仪。
2.时钟模拟练习题。
3.大小相同的重物或书籍。
4.钟表作业。
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复习时钟读法,教师做练习题,学生跟读、巩固。
2.转换思路:把握时分秒的指针指向,模拟时钟的指针转动,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变化过程。
3.训练时间顺序:运用模拟时钟的方法,让学生推断一天内的时间顺序,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
4.经过时间的计算:通过模拟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5.应用掌握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巩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1.模拟练习法:先让学生观察时钟的变化,再进一步通过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指针的指向和时间的变化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去发现问题,使他们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推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交互式教学法:学生主动参与互动,通过集体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评估1.逐一指导评价学生对时钟的读法、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否准确。
2.给学生布置所学知识的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反馈。
教学反馈1.对于每个课时的过程,教师总结提问,学生给予相应的反馈。
2.在课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回答,让学生解决问题,整合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项目 内 容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10时是( ) 下午4时是( )
凌晨3时是( ) 晚上11时是( )
2.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8时是( ) 21时是( )
6时是( ) 13时是( )
3.思考: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南京,11:30到达,途中行驶了多长时间?你能计算出来吗?
4.星光商店的营业时间如右图,
这个商店全天营业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答:
: 8时到中午12时是( )小时,再加上下午的( )小时( )分钟,全天共营业( )小时( )分钟。
方法二:把普通记时法换算成24时记时法。
下午7:30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上午8:00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
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即( )-( )=( )小时( )分钟。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可以( )计算经过的时间。
还可以用( )的时刻减去( )的时刻。
计算时如果两个时刻记时法不统一,要统一转化成( )时记时法。
6.乘汽车从海安去南通,上午10:45出发,中午12:25到南通,路上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7.李明每天上午7:50到校,
11
:
30离校;下午2:00到校,下午4:40放学。
李明一天在校的时间有多长?
8.足球比赛从16时40分开始,1小时40分钟后结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化。
参考答案
1.10时16时3时23时
2.下午6时晚上9时早上6时下午1时
3.2小时20分
4.4 7 30 11 30 19:30 8:00 19:30 8:00 11 30
5.分段结束开始24
6.1小时40分
7.6小时20分
8.18时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