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材料点焊方法和工艺标准
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标准
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标准G983《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G984《GB/T984-2001 堆焊焊条》G3131《GB/T3131-2001 锡铅焊料》G3323《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3429《GB/T3429-2002 焊接用钢盘条》G3669《GB/T3669-2001 铝及铝合金焊条》G3670《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G5117《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5118《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5185《GB/T 5185-2005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G5293《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6417.1《GB/T 6417.1-2005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6417.2《GB/T 6417.2-2005 金属压力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8012《GB/T8012-2000 铸造锡铅焊料》G8110《GB/T8110-1995 气体保护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9448《GB/T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G9491《GB/T9491-2002 锡焊用液态焊剂》G10045《GB/T10045-2001 碳钢药芯焊丝》G10046《GB/T10046-2000 银钎料》G12467《GB/T12467.1~4-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G12470《GB/T12470-2003 低合金埋弧焊用焊剂》G14693《GB/T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G15169《GB/T15169-2003 钢熔化焊手焊工资格考试方法》G15620《GB/T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G15747《GB/T15747-1995 正面角焊缝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15830《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G16672《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G17493《GB/T17493-1998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17853《GB/T17853-1999 不锈钢药芯焊丝》G17854《GB/T17854-1999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G18290.2《GB/T18290.2-2000 无焊连接:无焊压连连接一般要求》G18290.3《GB/T18290.3-2000 无焊连接: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G18290.4《GB/T18290.4-2000 无焊连接:不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G18290.5《GB/T18290.5-2000 无焊连接:无焊压入式连接一般要求》G18591《GB/T18591-2001 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G18762《GB/T18762-2002 贵金属及其合金钎料》G19418《GB/T19418-2003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19419《GB/T19419-2003 焊接管理任务与职责》G19804《GB/T 19804-2005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19805《GB/T 19805-2005 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G19866《GB/T 19866-2005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G19867.1《GB/T 19867.1-2005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G19868.1《GB/T 19868.1-2005 基于试验焊接材料的工艺评定》G19868.2《GB/T 19868.2-2005 基于焊接经验的工艺评定》G19868.3《GB/T 19868.3-2005 基于标准焊接规程的工艺评定》G19868.4《GB/T 19868.4-2005 基于预生产焊接试验的工艺评定》G19869.1《GB/T 19869.1-2005 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G19897.1《GB/T 19897.1-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直接本地数据交换》G19897.3《GB/T 19897.3-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异步数据交换的物理层服务进程》GJ294A《GJB294A-2005 铝及铝合金熔焊技术条件》GJ607A《GJB607A-1998 金属材料及其焊件的爆炸试验规程》GJ724A《GJB/Z724A-1998 不锈钢电阻点焊和焊缝质量检验》GJ1138《GJB1138-1999 铝及铝合金焊丝规范》GJ1718A《GJB1718A-2005 电子束焊接》GJ3021《GJB 3021-1997 航空用结构钢焊丝规范》GJ3785《GJB3785-1999 航空用不锈钢焊丝规范》GJ5162《GJB5162-2003 镍-金基合金高温钎料规范》WJ2613《WJ 2613-2003 兵器铝合金焊接技术要求》QJ2844《QJ2844-1996 铝及铝合金硬钎焊技术条件》QJ2864《QJ2864-1997 铝及铝合金熔焊工艺规范》QJ2868《QJ2868-1997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工艺规范》QJ2845《QJ 2845-1996 铝及铝合金硬钎焊工艺》QJ3040《QJ3040-1998 焊缝建档规定》QJ3071《QJ3071-1998 等离子弧焊技术条件》QJ3072《QJ3072-1998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规范》QJ3090《QJ3090-1999 焊接材料复验规定》QJ3115《QJ3115-1999 导管熔焊接头角焊缝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QJ3116《QJ3116-1999 金属熔焊内部缺陷X射线照相参考底片》H238《HB/Z238-1993 高温合金电阻点焊和缝焊工艺》H309《HB/Z309-1997 高温合金及不锈钢真空钎焊》H315《HB/Z315-1998 高温合金、不锈钢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H328《HB/Z328-1998 镁合金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H345《HB/Z345-2002 铝合金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H346《HB/Z346-2002 熔模铸造钢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H348《HB/Z348-2001 钛及钛合金铸件补焊工艺及检验》H459《HB 459-2004 航空用结构钢焊条规范》H5134《HB/Z 5134-2000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工艺》H5135《HB 5135-2000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接头质量检验》H5299《HB5299-1996 航空工业手工熔焊焊工技术考核》H5363《HB5363-1995 焊接工艺质量控制》H6771《HB 6771-1993 银基钎料》H6772《HB 6772-1993 镍基钎料》H7052《HB 7052-1994 铝基钎料》H7053《HB 7053-1994 铜基钎料》H7575《HB7575-1997 高温合金及不锈钢真空钎焊质量检验》H7608《HB7608-1998 高温合金、不锈钢真空电子束焊接质量检验》J3168《JB/T3168.1~3-1999 喷焊合金粉末》J3223《JB/T3223-19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4291《JB/T4291-1999 焊接接头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J6963《JB/T6963-1993 钢制熔化焊工艺评定》J6964《JB/T6964-1993 特细碳钢焊条》J6966《JB/T6966-1993 钎缝外观质量评定方法》J6967《JB/T6967-1993 电渣焊通用技术条件》J6975《JB/T6975-1993 自熔合金喷焊技术条件》J7520《JB/T7520.1~6-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J7524《JB/T7524-1994 建筑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J7716《JB/T7716-1995 焊接接头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J7717《JB/T7717-1995 焊接接头ECO试验方法》J7853《JB/T7853-1995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中铁素体数的测量》J7948《JB/T7948.1~12-1999 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J7949《JB/T7949-199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J8423《JB/T8423-19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J8428《JB/T8428-1996 校正钢焊缝超声检测仪用标准试块》J8931《JB/T8931-1999 堆焊层超声波探伤方法》J9185《JB/T9185-1999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工艺方法》J9186《JB/T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方法》J9212《JB/T9212-1999 常压钢质油罐焊缝超声波探伤》J10045《JB/T10045.1~5-1999 热切割》J10375《JB/T10375-2002 焊接物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J50076《JB/T50076-1999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产品质量分等》J50193《JB/T50193-1999 银钎料产品质量分等》J50194《JB/T50194-1999 锡铅焊料产品质量分等》J56050《JB/T56050-1999 铜基钎料产品质量分等》J56097《JB/T56097-1999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产品质量分等》J56098《JB/T56098-1999 铝及铝合金焊丝产品质量分等》J56099《JB/T56099-1999 铜及铜合金焊丝产品质量分等》J56100《JB/T56100-1999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56101《JB/T56101-1999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56102.1《JB/T56102.1-1999 碳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56102.2《JB/T56102.2-1999 低合金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56102.3《JB/T56102.3-1999 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TB2374《TB/T2374-1999 铁路机车车辆用耐钢焊条和焊丝》SH3520《SH/T3520-2004 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SH3525《SH/T3525-2004 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3526《SH/T3526-2004 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程》SH3527《SH3527-1999 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钢焊接规程》DL678《DL/T678-1999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DL754《DL/T754-2001 铝母线焊接技术规程》DL816《DL/T816-2003 电力工业焊接操作技能教师资格考核规则》DL819《DL/T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833《DL/T833-2003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资格考核规则》DL868《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869《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JG11《JG11-1999 钢网架焊接球接点》JG3034.1《JG/T3034.1-1996 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3034.2《JG/T3034.2-1996 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YB5092《YB/T5092-1996 焊接用不锈钢丝》YB9259《YB/T9259-1998 冶金工程建设焊工考试规程》YS458《YS/T458-2003 轨道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配用焊丝》SJ10534《SJ/T10534-1994 波峰焊接技术要求》SJ11168《SJ/T11168-1998 免清洗焊接用焊锡丝》SJ11186《SJ/T11186-1998 锡铅膏状焊料通用规范》SJ11216《SJ/T11216-1999 红外/热风再流焊接技术要求》SJ11273《SJ/T11273-2002 免清洗液态助焊剂》SH3520《SH/T3520-2004 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SH3523《SH/T 3523-1999 石油化工铬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SH3524《SH/T3524-1999 石油化工钢制塔式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标准》SH3525《SH/T3525-2004 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3526《SH/T3526-2004 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程》SH3527《SH3527-1999 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钢焊接规程》SY0059《SY/T0059-1999 控制钢制设备焊缝硬度防止硫化物应力开裂》焊93《焊接标准汇编》(1993~1995)(96机械版)焊96《焊接标准汇编》(1996~1999)(2000机械版)焊39《焊接材料标准汇编》(1992~1999)(2001机械版)。
钢筋焊接及规范标准[详]
1 总则1.0.1为了在钢筋焊接施工中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统一质量验收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
1.0.3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书,才能上岗操作。
1.0.4在进行钢筋焊接施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时,除按本规程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钢筋电阻点焊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2.0.2钢筋闪光对焊 flash butt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2.0.3钢筋电弧焊 arc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2.0.4钢筋窄间隙电弧焊 narrow-gap arc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水平对接形式,并置于铜模,中间留有少量间隙,用焊条从接头根部引弧,连续向上焊接完成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2.0.5钢筋电渣压力焊 electroslag pressure welding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2.0.6钢筋气压焊 gas pressure welding of reinforcingsteel bar 采用氧乙炔火焰或其他火焰对两钢筋对接处加热,使其达到塑性状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熔态)后,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焊接工艺规范及焊接通用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焊接(手工电弧焊)工艺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火力发电厂用涉压碳钢制水处理环保设备(容器)产品的焊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3 焊工3.1 焊工必须经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和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担任合格证中指定项目的焊接工作。
3.2 具有合格证书的焊工,一般每两年应重新考核一次。
对中断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考核。
3.3焊工在施焊前应认真熟悉图纸和焊接工艺。
3.4核查待焊焊缝坡口的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对不符合装配质量和组对要求的焊缝应拒焊,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3.5进行焊缝质量的自检,做好自检记录、焊缝标记或焊缝跟踪记录等工作。
4 焊接设备4.1 应根据焊接施工时需用的焊接电流和实际负载持续率,选用焊机。
4.2 每台焊接设备都应有接地装置,并可靠接地。
4.3 焊接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检定合格。
5 焊接材料5.1 焊接材料(焊条)应为进货验收合格品。
对材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2 焊接材料的选用按附录A的规定。
5.3 焊前应根据焊条使用说明的规定对焊条进行必要的烘干处理。
5.4 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入100℃~150℃的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重新烘干次数不应超过三次。
6 焊前准备6.1 坡口加工材料为碳素钢的坡口可采用冷加工或热加工方法制备。
6.2 焊接坡口应符合图样规定。
6.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6.4 焊前应将坡口表面及两侧的水、氧化物、油污、锈、熔渣等杂质清除干净。
清理范围为:对接焊缝坡口表面及两侧(距坡口边20mm宽度范围内);角焊缝焊脚尺寸K + 10mm~20mm。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xx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
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3.焊接通用规范3. 1 焊接设备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3.2 焊接材料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 /T12470)的规定。
3.2.5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CO2气体应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大型、重型及特殊钢结构工程中主要构件的重要焊接节点采用的CO2气体质量应符合该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即其CO2含量(V/V)不得低于99.9%,水蒸气与乙醇总含量(m/m)不得高于0.005%,并不准检出液态水。
焊接标准大全
焊接标准大全【焊接基础通用标准】131、GB/T3375--94 焊接术语2、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3、GB5185--2005T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4、GB12212--2012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5、GB4656--2008 技术制图棒料、型材及其断面的简化表示法6、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8、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9、GB/T 985.3-2008 铝及铝合金气体保护焊的推荐坡口10、GB/T 985.4-2008 复合钢的推荐坡口11、GB/T12467金属焊接质量等级标准12、GBl0854--8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13、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焊接材料标准】——焊条161、GB/T5117--2012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2、GB/T 5118-2012 热强钢焊条3、GB/T 983-2012 不锈钢焊条4、GB984--2001 堆焊焊条5、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T13147-2009 铜及铜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要求6、GBT 3669-2001 铝及铝合金焊条7、GBl0044--2006 铸铁焊条及焊丝8、GB/T13814—2008 镍及镍合金焊条9、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10、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11、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12、GB3429--2002 碳素焊条钢盘条13、JBT 56100-1999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14、JBT 56101-1999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15、JBT 56102-1999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16、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焊丝91、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2、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3、GB/T8110--2008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4、GB/Tl0045--2001 碳钢药芯焊丝5、GB9460--2008 铜及铜合金焊丝6、GBl0858--2008 铝及铝合金焊丝7、YB-T5092-2005焊接用不锈钢丝8、GB/T15620--2008 镍及镍合金焊丝9、JB/T56099--1999 铜及铜合金焊丝产品质量分等——焊剂21、GB5293--1999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2、GBl2470--2003 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钎料、钎剂91、GB/T6208--1995 钎料型号表示方法(已废)2、GBl0859---2008 镍基钎料13、GBl0046--2008 银基钎料4、GB/T6418--2008 铜基钎料5、GB/T13815--2008 铝基钎料6、GB/T13679--92 锰基钎料7、JB/T6045--92 硬钎焊用钎剂8、SJ/T 10753-1996 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钎焊料9、GB3131--2001 锡铅焊料10、GB8012--2000 铸造锡铅焊料【焊接用气体】81、GB6052--2011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2、GB4842--2006 氩3、GB4844--2011氦4、GBT 3634.2-2011 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5、GBT 3863-2008 工业氧6、GB3864--2008 工业用气态氮7、GB6819--2004 溶解乙炔8、GBlll74--2011 液化石油气9、GBl0665--2004 电石【焊接质量试验及检验标准】——钢材试验31、GBT 1954-2008 镍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2、GB6803--2008 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3、GB2971--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试验方法(已作废)——焊接性试验151、GB4675.1--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已作废)2、GB4675.2—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CTS)焊接裂纹试验方法(已作废)3、GB4675.3--84 焊接性试验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已作废)4、GB4675.4--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焊接裂纹试验方法(已作废)5、GB4675.5—84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已作废)6、GB9447--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7、GB/T13817--92 对接接头刚性拘束焊接裂纹试验方法8、GB2358--80 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9、GB7032--86 T型角焊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10、GB9446--88 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11、GB4909.12—85 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12、GB2424.17--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锡焊导则13、GB4074.26—83 漆包线试验方法焊锡试验 14、JB/ZQ3690 钢板可焊性试验方法15、SJl798--81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力学性能试验81、GB264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2、GB2650--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3、GB2651—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4、GB2652—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5、GB2653--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6、GB2654--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7、GB2655--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敏感性试验方法 8、GB2656--81 焊接接头和焊缝金属的疲劳试验方法——焊接材料试验 21、GB3731--83 涂料焊条效率、金属回收率和熔敷系数的测定2、GB/T3965--19952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焊接检验 461、GB/T12604.1--90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2、GB/T12604.2--90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3、GB/T12604.3--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4、GB/T12604.4--90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5、GB/T12604.5--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6、GB/T12604.6--90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7、GB5618--85 线型象质计 8、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9、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10、GB/T14693--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11、GBll343--89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 12、GBll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13、GBll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14、GB2970--82 中厚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15、JBll52--81 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16、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17、GB827--80 船体焊缝超声波探伤 18、GBl0866--89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19、GBll809---89 核燃料棒焊缝金相检验 20、JB/T9215--1999 控制射线照相图像质量的方法21、JB/T9216--1999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22、JB/T9217--1999 射线照相探伤方法23、JB/T9218--1999 渗透探伤方法 24、JB3965--85 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25、EJ187--80 磁粉探伤标准26、JB/T6061--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27、JB/T6062--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缀28、EJl86---80 着色探伤标准 29、JB/ZQ3692 焊接熔透量的钻孔检验方法30、JB/ZQ3693 钢焊缝内部缺陷的破断试验方法 31、GBll373--89 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32、EJ188--80 焊缝真空盒检漏操作规程 33、JBl612--82 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34、GB9251--88 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35、GB9252--88 气瓶疲劳试验方法36、GBl2135---89 气瓶定期检查站技术条件 37、GBl2137--89 气瓶密封性试验方法38、GBll639--89 溶解乙炔气瓶多孔填料技术指标测定方法 39、GB7446--87 氢气检验方法40、GB4843--84 氩气检验方法 41、GB4845--84 氮气检验方法 42、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43、DL/T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44、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45、DL/T541-94 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46、JB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焊接质量81、GB6416--86 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2、GB6417--86 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3、TJl2.1--81 建筑机械焊接质量规定4、JB/T6043--92 金属电阻焊接接头缺陷分类5、JB/ZQ3679 焊接部位的质量6、JB/ZQ3680 焊缝外观质量7、JB/TQ330--83 通风机焊接质量检验38、GB999--82 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方法【焊接方法及工艺标准】271、GBl2219--90 钢筋气压焊2、GBll373--89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3、JB/Z261--86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工艺方法4、JB/Z286--87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5、JB/ZQ3687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规范6、SDZ019--85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7、J134251—86 摩擦焊通用技术条件8、ZBJ59002.1--88 热切割方法和分类 9、ZBJ59002.2--88 热切割术语和定义10、ZBJ59002.3--88 热切割气割质量和尺寸偏差 11、ZBJ59002.4—88 热切割等离子弧切割质量和尺寸偏差12、ZBJ59002.5--88 热切割气割表面质量样板 13、JB/ZQ3688 钢板的自动切割14、ZBK540339--90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 15、NJ431—86 灰铸铁件缺陷焊补技术条件16、GBll630--89 三级铸钢锚链补焊技术条件 17、GB/Z66--87 铜极金属极电弧焊18、JB/TQ368—84 泵用铸钢件焊补 19、JB/TQ369---84 泵用铸铁件焊补20、HB/Z5l34--79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工艺 21、JB/T6963—93 钢制件熔化焊工艺评定22、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23、JB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24、DL/T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 25、DL/T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26、DL/T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27、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焊接设备标准】441、GB2900-22--85 电工名词术语电焊机2、GB8118--87 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3、GB8366--87 电阻焊机通用技术条件4、GBl0249--88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5、GBl0977--89 摩擦焊机6、GB/T13164--91 埋弧焊机7、ZBJ64001--87 TIG焊焊炬技术条件8、ZBJ64003--87 弧焊整流器9、ZBJ64004188 MIG/MAG弧焊机 10、ZBJ64005--88 电阻焊机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11、ZBJ64006--88 弧焊变压器 12、ZBJ64008--88 电阻焊机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13、ZBJ64009--88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弧焊机(TIG焊机)技术条件 14、ZBJ64016--89 MIG/MAG焊枪技术条件15、ZBJ64021—89 送丝装置技术条件 16、ZBJ64022--89 引弧装置技术条件 17、ZBJ64023--89 固定式点凸焊机18、JB5249--91 移动式点焊机19、JB5250--91 缝焊机20、ZBJ33002--90焊接变位机21、ZBJ33003--90 焊接滚轮架 22、JB5251--91 固定式对焊机 23、JB685--92 直流弧焊发电机24、JB/DQ5593.1—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总则 25、JB/DQ5593.2--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弧焊变压器.26、JB/DQ5593.3--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便携式弧焊变压器27、JB/DQ5593.4--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弧焊整流器28、JB/DQ5593.5--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MIG/MAG弧焊机29、JB/DQ5593.6--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TIG焊机30、JB/DQ5593.7--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原动机弧焊发电机组31、JB/DQ5593.8--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TIG焊焊炬32、JB/DQ5593.9--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电焊机冷却用风机33、JB/DQ5593.10-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MIG/MAG焊焊枪434、JB/DQ5593.11-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电阻焊机控制器35、JB/DQ5593.12-90 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摩擦焊机 36、JB/Z152--81 电焊机系列型谱37、JB2751--80 等离子弧切割机 38、JBJ33001—87 小车式火焰切割机 39、JBl0860--89 快速割嘴40、GB5110--85 射吸式割炬 41、JB/T5102--91 坐标式气割机 42、JB5101--91 气割机用割炬43、JB6104--92 摇臂仿形气割机 44、GB5107--85 焊接和气割用软管接头【焊接安全与卫生标准】41、GB9448—88 焊接与切割安全2、GBl0235--88 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3、GB8197--87 防护屏安全要求4、GBl2011--89 绝缘皮鞋【焊工培训与考试标准】81、GB6419--86 潜水焊工考试规则2、JJl2.2--87 焊工技术考试规程3、EJ/Z3--78 焊工培训及考试规程4、DL/T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5、JB/TQ338--84 通风机电焊工考核标准6、GB/T15169--94 钢熔化焊手焊工资格考试方法7、SDZ009--84 手工电弧焊及埋弧焊焊工考试规则8、JBll52--88 机械部焊工技术等级标准说明:JB4708等已经出了新标准,请查看NB47014、NB47015、NB47016、NB47018 共计223条5。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
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3.焊接通用规范3.1 焊接设备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3.2 焊接材料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470)的规定。
3.2.5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CO2气体应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大型、重型及特殊钢结构工程中主要构件的重要焊接节点采用的CO2气体质量应符合该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即其CO2含量(V/V)不得低于99.9%,水蒸气与乙醇总含量(m/m)不得高于0.005%,并不准检出液态水。
钢筋焊接方法及质量验收标准
钢筋电阻点焊一、概念钢筋电阻点焊——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二、施工操作工艺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
2、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可由HPB300、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HRB500、CRB550钢筋制成。
3、当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当较小钢筋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
4、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钢筋直径的0.6倍。
5、电阻点焊的工艺过程中,应包括预压,通电、锻压三个阶段。
6、焊点的压入深度应为较小钢筋直径的18%~25%。
7、在点焊生产中,应经常保持电极与钢筋之间接触面的清洁平整;当电极使用变形时,应及时修整。
三、质量标准1、每件制品的焊点脱落、漏焊数量不得超过焊点总数的4%,且相邻两焊点不得有漏焊及脱落;2、应量测焊接骨架的长度和宽度,并应抽查纵、横方向3~5个网格的尺寸,焊接骨架长度、宽度和高度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0㎜、±5㎜、±5㎜。
骨架受力主筋间距和排距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5㎜、±5㎜。
3、焊接网外形尺寸检查和外观质量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网间距的允许偏差取±10mm和规定间距的±5%的较大值。
网片长度和宽度的允许偏差取±25mm和规定长度的±0.5%的较大值。
网片两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10mm;网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2)接网焊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整张网片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一根钢筋上开焊点不得超过该支钢筋上交叉点总数的一半。
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3)接网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当性能符合要求时,允许钢筋表面存在浮锈和因矫直造成的钢筋表面轻微损伤。
铝合金点焊工艺标准
铝合金点焊工艺标准1.材料选择在铝合金点焊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铝合金材料。
通常,母材应为5系或6系铝合金,其质量等级应为优质的1级或2级铝合金。
另外,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应选择具有良好抗氧化性能、高导热系数和高电阻率的铝合金材料。
2.焊接前准备在进行点焊前,需要对铝合金材料进行表面清洁处理。
首先,应使用砂纸或磨光机将表面氧化膜打毛,并用水清洗干净。
同时,需要去除铝合金材料表面的油污、杂质等,以防止焊接时产生气孔、裂纹等问题。
3.焊接参数设定在铝合金点焊过程中,需要设置的焊接参数包括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和保护气体等。
电流和电压是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母材的材质、厚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焊接速度应保持均匀,以防止出现过热或未熔合现象。
保护气体应选择高纯度氩气或氦气,以防止氧化和污染。
4.点焊操作点焊操作是铝合金点焊工艺的核心环节,包括定位焊点、点焊顺序和移动轨迹等步骤。
在定位焊点时,应准确确定焊接位置,并保证足够的搭接量。
点焊顺序应遵循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效率。
移动轨迹应保持稳定,以防止出现偏移和重叠等问题。
5.质量检查铝合金点焊完成后,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查。
首先,应检查焊点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以防止出现脱落和断裂等现象。
其次,应检查焊点的外观质量,包括是否平整、光滑、无气孔等。
最后,应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
6.焊后处理铝合金点焊完成后,需要进行焊后处理。
首先,应去除飞溅物和熔渣,以防止影响后续加工和使用。
其次,应对焊点进行打磨和修整,以使表面更加平整和光滑。
最后,应对焊接区域进行清洗和防护处理,以防止氧化和腐蚀等问题。
7.安全措施在铝合金点焊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首先,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安全用品,以防止烫伤、割伤等危险。
其次,应正确处理危险废弃物,如废渣、废气等,以防止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
同时,应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铝及铝合金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铝及铝合金焊接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的手工钨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的焊接.2 施工准备2.1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除应执行本工艺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法律法规及规定。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一部分:无缝圆管GB/T4437。
1—2000《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GB/T6893—2000《铝及铝合金焊丝》GB/T10858《铝及铝合金焊接管》GB/T10571《铝制焊接容器》JB/T4734—20022.2 材料2.2。
1 一般规定工程中使用的母材和焊丝应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质量复验合格报告,并优先选用已列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母材和焊丝,母材和焊丝应妥善保管,防止损伤、污染和腐蚀。
当选用国外材料时,其使用范围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2。
2。
2 母材2.2。
2.1 工程选用的母材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
2。
2。
2。
2 当对母材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上标明。
2。
2.2。
3 施工单位对设备、容器和管道的材料的代用,必须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的设计修改证明文件,并对改动部位作详细记载.2。
2。
2。
4 损伤和锈蚀严重的母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2。
3 焊接材料2。
2。
3.1 母材焊接所选用的焊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焊丝》GB/T10858的规定。
2.2.3。
2 选用焊丝时应综合考虑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使用条件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纯铝时应选用纯度与母材相同或比母材高的焊丝.(2)焊接铝锰合金时应选用含锰量与母材相近的焊丝或铝硅合金焊丝.(3)焊接铝镁合金时应选用含镁量与母材相同或比母材高的焊丝.(4)异种铝及铝合金的焊接应选用与抗拉强度较高的母材相应的焊丝2.2。
点焊焊接规范标准最新版
点焊焊接规范标准最新版点焊焊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连接的工艺,其规范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版的点焊焊接规范标准概述:1. 引言点焊焊接规范标准旨在确保焊接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点焊焊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钢、铝、铜及其合金。
2. 材料要求- 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 材料表面应清洁,无油污、锈蚀或其它污染物。
3. 设备要求- 点焊机应具备稳定的电流和电压输出,且能够根据材料特性调整焊接参数。
- 电极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且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4. 焊接参数- 焊接电流:根据材料厚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电流值。
- 焊接时间:根据材料特性和焊接要求确定。
- 电极压力:确保足够的压力以形成良好的焊点,但避免对材料造成损伤。
5. 焊接过程控制- 焊接前应进行试焊,以确定最佳的焊接参数。
- 焊接过程中应实时监控焊接质量,包括焊点的外观和尺寸。
- 焊接后应对焊点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检测或X射线检测。
6. 质量标准- 焊点应均匀、无裂纹、无气孔、无夹杂。
- 焊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焊点直径和焊点高度。
7. 安全与环保要求- 焊接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和工作服。
- 焊接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产生。
8. 记录与追溯- 焊接过程中的所有参数和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
- 焊接产品应有可追溯性,包括焊接日期、操作人员和焊接批次。
9. 维护与校准- 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焊接质量。
10. 结语点焊焊接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
遵守这些标准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性能,还能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述,具体实施时应参考最新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如ISO、AWS等,并结合实际生产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aws 碳钢点焊对应标准
AWS 碳钢点焊对应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碳钢点焊的焊接材料、设备、工艺、检验、缺陷修复、文件记录以及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等方面的要求。
1. 焊接材料碳钢点焊的焊接材料应符合AWS标准的要求,并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选择。
通常,低碳钢可采用低碳钢焊条,而高碳钢则可采用高碳钢焊条。
2. 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应符合AWS标准的要求,并应具备以下特点:高效节能,减少热量损失;稳定可靠,保证焊接质量;安全防护设施完善,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3. 焊接工艺碳钢点焊的焊接工艺应包括以下步骤:清理焊缝,去除杂质和氧化膜;对接焊件,保证对接质量和位置;预热焊件,减少温差引起的变形;进行点焊,控制电极压力、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后热处理,消除内应力,提高接头强度;检验焊接质量,确保符合要求。
4. 焊接检验焊接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外观检验,检查焊缝的表面质量;无损检测,采用射线、超声等方法检测焊缝内部缺陷;力学性能检验,测试接头的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指标;耐腐蚀性检验,评估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5. 焊接缺陷修复当发现焊接缺陷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复:清理缺陷部位,去除杂质和氧化膜;分析缺陷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重新进行焊接,确保接头质量符合要求;对修复部位进行检验,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6. 焊接文件记录焊接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以下内容:焊材型号及规格、焊接方法及工艺参数、操作者及施焊时间、产品编号及焊后处理等。
这些记录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问题追溯具有重要意义。
7. 焊接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从事碳钢点焊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培训内容包括焊接理论、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培训和资格认证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保证焊接质量。
8. 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碳钢点焊的质量,应建立和完善焊接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符合质量要求。
点焊工艺标准及其参数
点焊⼯艺标准及其参数点焊⽅法和⼯艺⼀、点焊⽅法:点焊通常分为双⾯点焊和单⾯点焊两⼤类。
双⾯点焊时,电极由⼯件的两侧向焊接处馈电。
典型的双⾯点焊⽅式如图11-5所⽰。
图中a是最常⽤的⽅式,这时⼯件的两侧均有电极压痕。
图中b表⽰⽤⼤焊接⾯积的导电板做下电极,这样可以消除或减轻下⾯⼯件的压痕。
常⽤于装饰性⾯板的点焊。
图中c 为同时焊接两个或多个点焊的双⾯点焊,使⽤⼀个变压器⽽将各电极并联,这时,所有电流通路的阻抗必须基本相等,⽽且每⼀焊接部位的表⾯状态、材料厚度、电极压⼒都需相同,才能保证通过各个焊点的电流基本⼀致。
图中d为采⽤多个变压器的双⾯多点点焊,这样可以避免c的不⾜。
单⾯点焊时,电极由⼯件的同⼀侧向焊接处馈电,典型的单⾯点焊⽅式如图11-6所⽰,图中a为单⾯单点点焊,不形成焊点的电极采⽤⼤直径和⼤接触⾯以减⼩电流密度。
图中b为⽆分流的单⾯双点点焊,此时焊接电流全部流经焊接区。
图中C有分流的单⾯双点点焊,流经上⾯⼯件的电流不经过焊接区,形成风流。
为了给焊接电流提供低电阻的通路,在⼯件下⾯垫有铜垫板。
图中d为当两焊点的间距l很⼤时,例如在进⾏⾻架构件和复板的焊接时,为了避免不适当的加热引起复板翘曲和减⼩两电极间电阻,采⽤了特殊的铜桥A,与电极同时压紧在⼯件上。
在⼤量⽣产中,单⾯多点点焊获得⼴泛应⽤。
这时可采⽤由⼀个变压器供电,各对电极轮流压住⼯件的型式(图11-7a),也可采⽤各对电极均由单独的变压器供电,全部电极同时压住⼯件的型式(图11-7b).后⼀型式具有较多优点,应⽤也较⼴泛。
其优点有:各变压器可以安置得离所联电极最近,因⽽。
其功率及尺⼨能显著减⼩;各个焊点的⼯艺参数可以单独调节;全部焊点可以同时焊接、⽣产率⾼;全部电极同时压住⼯件,可减少变形;多台变压器同时通电,能保证三相负荷平衡。
⼆、点焊⼯艺参数选择通常是根据⼯件的材料和厚度,参考该种材料的焊接条件表选取,⾸先确定电极的端⾯形状和尺⼨。
焊接标准大全-焊接国家标准汇总
焊接国家标准总汇标准号标准名称焊接基础通用标准GB/T3375--94 焊接术语GB324--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5185--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GB12212--90 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GB4656--84 技术制图金属结构件表示法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12467.1—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1部分:选择及使用指南GB/Tl2468.2--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GB/Tl2468.3--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3部分:一般质量要求GB/Tl2468.4--1998 焊接质量保证金属材料的熔化焊第4部分:基本质量要求GB/T1246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焊接材料标准焊条GB/T5117--1995 碳钢焊条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GB984--85 堆焊焊条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GB3669--83 铝及铝合金焊条GBl0044--88 铸铁焊条及焊丝GB/T13814—92 镍及镍合金焊条GB895--86 船用395焊条技术条件JB/T6964—93 特细碳钢焊条JB/T8423—96 电焊条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3429--82 碳素焊条钢盘条JB/DQ7388--88 堆焊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DQ7389--88 铸铁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DQ7390--88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焊条产品质量分等JB/T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焊丝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8110--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l0045--88 碳钢药芯焊丝GB9460--83 铜及铜合金焊丝GBl0858--89 铝及铝合金焊丝GB4242--84 焊接用不锈钢丝GB/T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JB/DQ7387--88 铜及铜合金焊丝产品质量分等焊剂GB5293--85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GBl2470--90 低合金钢埋弧焊焊剂钎料、钎剂GB/T6208--1995 钎料型号表示方法GBl0859---89 镍基钎料GBl0046--88 银基钎料GB/T6418--93 铜基钎料GB/T13815--92 铝基钎料GB/T13679--92 锰基钎料JB/T6045--92 硬钎焊用钎剂GB4906--85 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钎焊料GB3131--88 锡铅焊料GB8012--87 铸造锡铅焊料焊接用气体GB6052--85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4842--84 氩气GB4844--84 氮气GB7445--87 氢气GB3863--83 工业用气态氧GB3864--83 工业用气态氮GB6819--86 溶解乙炔GBlll74--89 液化石油气GBl0624--89 高纯氩GBl0665--89 电石其它GB12174--90 碳弧气刨用碳棒焊接质量试验及检验标准钢材试验GBl954--80 镍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含量测定方法GB6803--86 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G132971--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试验方法焊接性试验GB4675.1--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2—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CTS)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3--84 焊接性试验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4--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4675.5—84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GB9447--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13817--92 对接接头刚性拘束焊接裂纹试验方法GB2358--80 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GB7032--86T型角焊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9446--88 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GB4909.12—85 裸电线试验方法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GB2424.17--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锡焊导则GB4074.26—83 漆包线试验方法焊锡试验JB/ZQ3690 钢板可焊性试验方法SJl798--81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力学性能试验GB2649--89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2650--8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2651—8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2—89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653--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4--89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GB2655--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敏感性试验方法GB2656--81 焊接接头和焊缝金属的疲劳试验方法焊接材料试验GB3731--83 涂料焊条效率、金属回收率和熔敷系数的测定GB/T3965--1995 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焊接检验GB/T12604.1--90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12604.2--90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12604.3--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12604.4--90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12604.5--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12604.6--90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5618--85 线型象质计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4693--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GBll343--89 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GBll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GBll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GB2970--82 中厚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JBll52--81 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GB827--80 船体焊缝超声波探伤GBl0866--89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金相和断口检验方法GBll809---89 JB/T9215--1999 JB/T9216--1999 JB/T9217--1999 JB/T9218--1999 JB3965--85EJ187--80JB/T6061--92 JB/T6062--92 EJl86---80JB/ZQ3692JB/ZQ3693GBll373--89EJ188--80JBl612--82GB9251--88GB9252--88GBl2135---89 GBl2137--89 GBll639--89 GB7446--87GB4843--84GB4845--84JB4730—94DL/T820-2002 DL/T821-2002 DL/T541-94JB4744—2000 核燃料棒焊缝金相检验控制射线照相图像质量的方法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射线照相探伤方法渗透探伤方法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磁粉探伤标准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缀着色探伤标准焊接熔透量的钻孔检验方法钢焊缝内部缺陷的破断试验方法热喷涂涂层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焊缝真空盒检漏操作规程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气瓶水压试验方法气瓶疲劳试验方法气瓶定期检查站技术条件气瓶密封性试验方法溶解乙炔气瓶多孔填料技术指标测定方法氢气检验方法氩气检验方法氮气检验方法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焊接质量GB6416--86 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GB6417--86 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TJl2.1--81 建筑机械焊接质量规定JB/T6043--92 金属电阻焊接接头缺陷分类JB/ZQ3679 焊接部位的质量JB/ZQ3680 焊缝外观质量JB/TQ330--83 通风机焊接质量检验GB999--82 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方法A-4 焊接方法及工艺标准GBl2219--90 钢筋气压焊GBll373--89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JB/Z261--86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工艺方法JB/Z286--87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JB/ZQ3687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规范SDZ019--85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J134251—86 摩擦焊通用技术条件ZBJ59002.1--88 热切割方法和分类ZBJ59002.2--88 热切割术语和定义ZBJ59002.3--88 热切割气割质量和尺寸偏差ZBJ59002.4—88 热切割等离子弧切割质量和尺寸偏差ZBJ59002.5--88 热切割气割表面质量样板JB/ZQ3688 钢板的自动切割ZBK540339--90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条件NJ431—86 灰铸铁件缺陷焊补技术条件GBll630--89 三级铸钢锚链补焊技术条件GB/Z66--87 铜极金属极电弧焊JB/TQ368—84 泵用铸钢件焊补JB/TQ369---84 泵用铸铁件焊补HB/Z5l34--79 结构钢和不锈钢熔焊工艺JB/T6963—93 钢制件熔化焊工艺评定JB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DL/T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焊接设备标准GB2900-22--85 电工名词术语电焊机GB8118--87 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GB8366--87 电阻焊机通用技术条件GBl0249--88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GBl0977--89 摩擦焊机GB/T13164--91 埋弧焊机ZBJ64001--87TIG焊焊炬技术条件ZBJ64003--87 弧焊整流器ZBJ64004188 MIG/MAG弧焊机ZBJ64005--88 电阻焊机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ZBJ64006--88 弧焊变压器ZBJ64008--88 电阻焊机变压器通用技术条件ZBJ64009--88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弧焊机(TIG焊机)技术条件ZBJ64016--89MIG/MAG焊枪技术条件ZBJ64021—89 送丝装置技术条件ZBJ64022--89 引弧装置技术条件ZBJ64023--89 固定式点凸焊机JB5249--91 移动式点焊机JB5250--91 缝焊机ZBJ33002--90 焊接变位机ZBJ33003--90 焊接滚轮架JB5251--91 固定式对焊机JB685--92JB/DQ5593.1—90JB/DQ5593.2--90JB/DQ5593.3--90JB/DQ5593.4--90JB/DQ5593.5--90JB/DQ5593.6--90JB/DQ5593.7--90JB/DQ5593.8--90JB/DQ5593.9--90JB/DQ5593.10-90JB/DQ5593.11-90JB/DQ5593.12-90JB/Z152--81JB2751--80JBJ33001—87JBl0860--89GB5110--85JB/T5102--91JB5101--91JB6104--92GB5107--85 直流弧焊发电机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总则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弧焊变压器.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便携式弧焊变压器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弧焊整流器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MIG/MAG弧焊机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TIG焊机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原动机弧焊发电机组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TIG焊焊炬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电焊机冷却用风机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MIG/MAG焊焊枪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电阻焊机控制器电焊机产品质量分等摩擦焊机电焊机系列型谱等离子弧切割机小车式火焰切割机快速割嘴射吸式割炬坐标式气割机气割机用割炬摇臂仿形气割机焊接和气割用软管接头焊接安全与卫生标准GB9448—88GBl0235--88GB8197--87GBl2011--89 焊接与切割安全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防护屏安全要求绝缘皮鞋焊工培训与考试标准GB6419--86JJl2.2--87EJ/Z3--78DL/T679--1999 JB/TQ338--84 GB/T15169--94 SDZ009--84 JBll52--88 潜水焊工考试规则焊工技术考试规程焊工培训及考试规程焊工技术考核规程通风机电焊工考核标准钢熔化焊手焊工资格考试方法手工电弧焊及埋弧焊焊工考试规则机械部焊工技术等级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船舶)焊工考试规则冶金建设工程焊工考试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点焊方法和工艺一、点焊方法:点焊通常分为双面点焊和单面点焊两大类。
双面点焊时,电极由工件的两侧向焊接处馈电。
典型的双面点焊方式如图1所示。
图中1a是最常用的方式。
这时,工件的两侧均有电极压痕。
图中1b表示用大接触面积的导电板做下电极,这样可以消除或减轻下面工作的压痕,常用于装饰性面板的点焊。
图1c为,同时焊接两个或多个焊点的双面点焊,使用一个变压器而将各电极并联。
这时,所有电流通路的阻抗必须基本相等,而且每一焊接部位的表面状态,材料厚度、电极压力都必须相同,才能保证通过各个焊点的电流基本一致。
图中1d为采用多个变压器的双面多点点焊,这样可以避免1c的不足。
单面点焊时,电极由工件的同一侧向焊接处馈电。
典型的单面点焊方式如图2所示。
图中2a为单面单点点焊,不形成焊点的电极采用大直径和大接触面以减小电流密度。
图中2b为无分流的单面双点点焊,此时焊接电流全部流经焊接区。
图中2c为有分流的单面双点点焊,流经上面工件的电流不经过焊接区,形成分流。
为了给焊接电流提供低电阻的通路,在工件下面垫有铜垫板。
图中2d为当两焊点的间距l很大,例如在进行骨架构件和复板的焊接时,为了避免不适当的加热引起复板翘曲和减小两电极间电阻,采用了特殊的铜桥A与电极同时压紧在工件上。
图1不同形式的双面点焊图2 不同形式的单面点焊采用铜芯棒的点焊是单面点焊的特殊形一个点,也可焊两个点。
这种形式特别适于点焊结构空间狭小,电极难于或根本不能接近的工件。
图3a中的芯棒实际是一块几毫米厚的铜板。
图3b、c是同类工件的两种结构,结构b 不如结构c,因为前者通过工件2的分流,不经过两工件的接触面,会减少焊接区的产热,因而需要增大焊接电流,这样就会增加工件2与两电极间接触面的产热,并且可能使工件烧穿。
当芯棒断面较大时,为了节约铜料和制作方便,可以在夹布胶木或硬木制成的芯棒上包覆铜板或嵌入铜棒(图3d、e)。
由于芯棒与工件的接触面远大于电极与工件的接触面,熔核将偏向与电极接触的工件一侧。
如果两工件的厚度不同,将厚件置于芯棒接触的一侧,则可减轻熔核偏移程度。
图3利用铜制芯棒或填料的单面点焊1一铜制芯棒2、3一工件4一夹布胶木棒5一铜色复板6一嵌入的铜棒7一填料当需要在封闭容器上焊接工件,而芯棒又无法伸入容器时,可以用Zn、Pb、A1或其他较被焊金属熔点低的金属填满整个容器后进行焊接(图3f)。
当容器壁厚较大时,也可以用砂子或石蜡等不导电材料作为填料。
焊接应采用强条件,以免长时间加热使低熔点金属或石蜡熔化,导致电极压塌工件。
在大量生产中,单面多点点焊获得广泛应用。
这时可采用由一个变压器供电,各对电极轮流压住工件的形式(图4a),也可采用各对电极均由单独的变压器供电,全部电极同时压住工件的形式(图4b)。
后一形式具有较多优点,应用也较广泛。
其优点有:各变压器可以安置得离所连电极最近,因而其功率及尺寸能显著减速小;各个焊点的工艺参数可以单独调节;全部焊点可能同时焊接,生产率高;全部电极同时压住工件,可减少变形;多台变压器同时通电,能保证三相负载平衡二、点焊工艺参数选择通常是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厚度,参考该种材料的焊接条件表选取,首先确定电极的端面形状和尺寸。
其次初步选定电极压力和焊接时间,然后调节焊接电流,以不同的电流焊接试样,经检查熔核直径符合要求后,再在适当的围调节电极压力,焊接时间和电流,进行试样的焊接和检验,直到焊点质量完全符合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为止。
最常用的检验试样的方法是撕开法,优质焊点的标志是:在撕开试样的一片上有圆孔,另一片上有圆凸台。
厚板或淬火材料有时不能撕出圆孔和凸台,但可通过剪切的断口判断熔核的直径。
必要时,还需进行低倍测量、拉抻试验和X光检验,以判定熔透率、抗剪强度和有无缩孔、裂纹等。
以试样选择工艺参数时,要充分考虑试样和工件在分流、铁磁性物质影响,以及装配间隙方面的差异,并适当加以调整。
三、不等厚度和不同材料的点焊当进行不等厚度或不同材料点焊时,熔核将不对称于其交界面,而是向厚板或导电、导热性差的一边偏移,偏移的结果将使薄件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焊透率减小,焊点强度降低。
熔核偏移是由两工件产热和散热条件不相同引起的。
厚度不等时,厚件一边电阻大、交界面离电极远,故产热多而散热少,致使熔核偏向厚件;材料不同时,导电、导热性差的材料产热易而散热难,故熔核也偏向这种材料(见图11-8)调整熔核偏移的原则是:增加薄板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的产热而减少其散热。
常用的方法有:(1)采用强条件使工件间接触电阻产热的影响增大,电极散热的影响降低。
电容储能焊机采用大电流和短的通电时间就能焊接厚度比很大的工件就是明显的例证。
(2)采用不同接触表面直径的电极在薄件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一侧采用较小直径,以增加这一侧的电流密度、并减少电极散热的影响。
(3)采用不同的电极材料薄板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一侧采用导热性较差的铜合金,以减少这一侧的热损失。
(4)采用工艺垫片在薄件或导电、导热性好的工件一侧垫一块由导热性较差的金属制成的垫片(厚度为0.2-0.3mm),以减少这一侧的散热。
第二章点焊接头的设计点焊通常采用搭接接头和折边接头(图11-9)接头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等厚度或不等厚度的工件组成。
在设计点焊结构时,必须考虑电极的可达性,即电极必须能方便地抵达工件的焊接部位。
同时还应考虑诸如边距、搭接量、点距、装配间隙和焊点强度诸因素。
边距的最小值取决于被焊金属的种类,厚度和焊接条件。
对于屈服强度高的金属、薄件或采用强条件时可取较小值。
搭接量是边距的两倍,推荐的最小搭接量见表11-2。
表11-2 接头的最小搭接量(mm)3单排焊点双排焊点最薄板件厚度不锈钢及高温合轻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及高温合金轻合金结构钢金0.5 8 6 12 16 14 220.8 9 7 12 18 16 221.0 10 8 14 20 18 241.2 11 9 14 22 20 261.5 12 10 16 24 22 302.0 14 12 20 28 26 342.5 16 14 24 32 30 403.0 18 16 26 36 34 463.5 20 18 28 40 38 484.0 22 20 30 42 40 50点距即相邻两点的中心距,其最小值与被焊金属的厚度、导电率,表面清洁度,以及熔核的直径有关。
表11-3为推荐的最小点距。
表11-3 焊点的最小点距(mm)3点距最薄板件厚度结构钢不锈钢及高温合金轻合金0.5 10 8 150.8 12 10 151.0 12 10 151.2 14 12 151.5 14 12 202.0 16 14 252.5 18 16 253.0 20 18 303.5 22 20 354.0 24 22 35规定点距最小值主要是考虑分流影响,采用强条件和大的电极压力时,点距可以适当减小。
采用热膨胀监控或能够顺序改变各点电流的控制器时,以及能有效地补偿分流影响的其他装置时,点距可以不受限制。
装配间隙必须尽可能小,因为靠压力消除间隙将消耗一部分电极压力,使实际的焊接压力降低。
间隙的不均匀性又将使焊接压力波动,从而引起各焊点强度的显著差异,过大的间隙还会引起严重飞溅,许用的间隙值取决于工件刚度和厚度,刚度、厚度越大,许用间隙越小,通常为0.1-2mm。
单个焊点的抗剪强度取决于两板交界上熔核的面积,为了保证接头强度,除熔核直径外,焊透率和压痕深度也应符合要求,焊透率的表达式为:η=h/δ-c×100%(参见图11-10)。
两板上的焊透率只允许介于20-80%之间。
镁合金的最大焊透率只允许至60%。
而钛合金则允许至90%。
焊接不同厚度工件时,每一工件上的最小焊透率可为接头中薄件厚度的20%,压痕深度不应超过板件厚度的15%,如果两工件厚度比大于2:1,或在不易接近的部位施焊,以及在工件一侧使用平头电极时,压痕深度可增大到20-25%。
图11-10示低倍磨片上的熔核尺寸。
点焊接头受垂直面板方向的拉伸载荷时的强度,为正拉强度。
由于在熔核周围两板间形成的尖角可引起应力集中,而使熔核的实际强度降低,因而点焊接头一般不这样加载。
通常以正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之比作为判断接头延性的指标,此比值越大,则接头的延性越好。
多个焊点形成的接头强度还取决于点距和焊点分布。
点距小时接头会因为分流而影响其强度,大的点距又会限制可安排的焊点数量。
因此,必须兼顾点距和焊点数量,才能获得最大的接头强度,多列焊点最好交错排列而不要作矩形排列。
第三章常用金属的点焊一、电阻焊前的工件清理无论是点焊、缝焊或凸焊,在焊前必须进行工件表面清理,以保证接头质量稳定。
清理方法分机械清理和化学清理两种。
常用的机械清理方法有喷砂、喷丸、抛光以及用纱布或钢丝刷等。
不同的金属和合金,需采用不同的清理方法。
简介如下:铝及其合金对表面清理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铝对氧的化学亲合力极强,刚清理过的表面上会很快被氧化,形成氧化铝薄膜。
因此清理后的表面在焊前允许保持的时间是严格限制的。
铝合金的氧化膜主要用以化学方法去除,在碱溶液中去油和冲洗后,将工件放进正磷酸溶液中腐蚀。
为了减慢新膜的成长速度和填充新膜孔隙,在腐蚀的同时进行纯化处理。
最常用的纯化剂是重铬酸钾和重铬酸纳(见表1)。
纯化处理后便不会在除氧化膜的同时,造成工件表面的过分腐蚀。
腐蚀后进行冲洗,然后在硝酸溶液中进行亮化处理,以后再次进行冲洗。
冲洗后在温度达75℃的干燥室中干燥,活用热空气吹干。
这样清理后的工件,可以在焊前保持72h。
铝合金也可用机械方法清理。
如用0-00号纱布,或用电动或风动的钢丝刷等。
但为防止损伤工件表面、钢丝直径不得超过0.2mm,钢丝长度不得短于40mm,刷子压紧于工件的力不得超过15-20N,而且清理后须在不晚于2-3h进行焊接。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目前国各工厂多在化学清理后,在焊前再用钢丝刷清理工件搭接的表面。
铝合金清理后必须测量放有两铝合金工件的两电极间总阻值R。
方法是使用类似于点焊机的专用装置,上面的一个电极对电极夹绝缘,在电极间压紧两个试件,这样测出的R值可以最客观地反映出表面清理的质量。
对于LY12、LC4、LF6铝合金R不得超过120微欧姆,刚清理后的R一般为40-50微欧,对于导电性更好的LF21、LF2铝合金以及烧结铝类的材料,R不得超过28-40微欧。
镁合金一般使用化学清理,经腐蚀后再在铬酐溶液中纯化。
这样处理后会在表面形成薄而致密的氧化膜,它具有稳定的电气性能,可以保持10昼夜或更长时间,性能仍几乎不变。
镁合金也可以用钢丝刷清理。
铜合金可以通过在硝酸及盐酸中处理,然后进行中和并清除焊接处残留物。
不锈钢、高温合金电阻焊时,保持工件表面的高度清洁十分重要,因为油、尘土、油漆的存在,能增加硫脆化的可能,从而使接头产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