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对照表(含选修)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核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核心知识
- 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 学生应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地区和发展变革。
-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技巧。
技能培养
- 学生应能够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学生应能够辨别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合理的历史观点和推理。
- 学生应能够使用多种资源和技术手段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
价值观培养
-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崇尚真实、客观、科学的历史研究态度。
- 学生应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欣赏,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课程设置
-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
- 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三学期:世界古代史
- 第四学期:世界近现代史
评估方法
- 平时成绩:参与讨论、课堂表现等
- 期中考试:笔试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
教材选用
- 根据教育部规定,各省市可自行选择教材,但教材内容应符合本文档的标准。
教学方法
- 融合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互动平台。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的课程标准以各省市教育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

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大纲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中,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的发布,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考试内容和形式新大纲明确了高中历史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考试范围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形式上,新大纲强调了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考试要求和难度新大纲对高中历史考试的难度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考试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运用。
了解是指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同时,新大纲还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了分级,包括容易、中等和困难三个等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考试重点和趋势新大纲对高中历史考试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从历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同时,新大纲也强调了对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此外,新大纲还提到了全球化、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时代主题,这些主题在未来的高考中可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
四、备考建议针对新大纲的要求和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备考建议:1. 全面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和应用;3. 加强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的培养;4. 关注时代主题,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拓宽知识面;5.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总之,2024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大纲的发布,为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考生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有关高中历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跨文化交流、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任务解决能力,以及向学生传递历史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024高中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倾向于“全球指向、综合视野、扩大视野”,并提出了探究历史问题和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在2024年版中,更加强调了“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增强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历史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和分析、识别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和问题,并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历史理论的评价和批判,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观点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并探讨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求。
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讲授历史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历史文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是我国普通高中文科课程中的一门核心学科。
历史学科旨在通过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养:1. 理解历史知识和现象,增强历史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2. 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 探究历史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4. 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历史的演变;5. 培养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能力,增强具有多元历史视野的国际意识。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三个方面。
课程内容应围绕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能力。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夏、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时期。
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等内容。
3.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主要包括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历史,重点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翻阅历史文献、史书等资料,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2. 进行历史实证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3. 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江苏高考历史科说明(原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历史科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目录
01 Ⅰ考试性质
02 Ⅱ考试内容
基本信息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Ⅰ考试性质
谢谢观看
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 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 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 求
考试范围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浙江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专题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专题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
“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学习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专题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分配、基于什么途径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要求等。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历史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历史眼界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本部分主要包括鸦片战争到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演变,包括列强侵略中国、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历史事件,探究中国近现代化的特征和历程。
2. 世界现代史本部分主要涵盖世界各地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重点学习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3. 中国古代史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分期。
4. 世界古代史本部分主要涉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波斯等古代文明,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并与中国古代史进行比较分析。
5. 人类文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包括宗教、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和艺术等方面,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文化多样性。
三、课程要求1.了解历史知识学生应通过课堂教学、阅读、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背景的理解。
2.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应逐步形成较高水平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比较、解释、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建立历史文化素养学生应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形成民族自信心和国家意识。
4.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通过比较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设计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探究、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以人类社会演化和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本课程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系统解读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公民,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历史(1)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2)历史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3)历史上的文化与社会变迁2. 世界历史(1)文明兴起与扩展(2)现代科技与文化革命(3)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演进3. 历史方法与史料分析(1)各类史料的获取和鉴别(2)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思想的介绍(3)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学科思想,独立开展历史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4. 历史文化教育(1)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与分析(2)历史场景重构与影视作品观摩(3)历史文化衍生的艺术和文学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三、教学特点1. 基础知识重点突出。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讲解到位,让学生在对历史基础知识全部掌握后能够进行应用分析和论述。
2. 强化学术素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当下和未来意义彰显。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走向,增强学生对社会广泛了解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策略1. 合作式学习。
教师通过分组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2. 深化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乃至当下事物的思考深度。
3. 综合式学习。
教师会把学生对史料分析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运用到实际中,让学生知道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五、评价方式1. 知识分析与检测。
检测一年内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能力与表达测评。
检测学生对历史研究和论述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期总结与回顾。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
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目标与要求:全国卷历史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考试内容:全国卷历史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部分。
具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
3.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全国卷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
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论述题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考试难度:全国卷历史考试的难度根据每年的命题难度和考生的答题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难度适中,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检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 评分标准:全国卷历史考试的评分标准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每题1分或2分,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为按点给分,根据学生的答案要点给出相应的分数。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全国卷考试说明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认真审题、准确答题、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

附件4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及说明Ⅰ.考试性质实施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衔接。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国家承认的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历史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不同于旨在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表现的学分认定考试或考核。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历史科目学分认定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判定普通高中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学生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今后还将成为高校评价、考核、录取考生的参考依据。
本标准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的。
这个标准是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难度和份量,以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为标准。
Ⅱ.指导思想一、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我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更新,新的课程标准被称为“核心素养版”。
这个新的标准将带来一系列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对这个新的标准的一些简要介绍。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因为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时代,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结构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主题知识和扩展知识。
核心知识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历史知识,主题知识是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扩展知识则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
通过这样的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的内容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除了中国历史之外,学生还将学习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改变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
四、课程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参与到一系列的实践项目中,通过调查研究、讨论辩论、创作写作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评估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学生还将参加项目展示、实践评估和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考核。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使评估更加客观和公正。
六、教师角色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教师将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历史考试说明书新高考版

历史考试说明书新高考版
新高考版历史考试说明书新高考版历史考试是中国教育部根据新高考大纲制定的考试,以检验学生研究历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本说明书是为考生提供的考试指南,以便于考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一、考试时间新高考版历史考试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取决于学校的计划。
二、考试内容新高考版历史考试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专题历史和历史思想哲学。
中国历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的概况,古代史、近现代史、现代史,以及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情况等。
世界历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况,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情况等。
专题历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学、世界历史学、文化历史学和思想哲学等。
历史思想哲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思想哲学、世界思想哲学、文化思想哲学等。
三、考试形式新高考版历史考试采用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取决于学校的计划。
四、考试评分考试成绩将按照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根据学校的规定,每题的分值可能不同,考生的最终成绩将按照考生的总分进行计算。
五、考试安排新高考版历史考试一般分为早上和下午两个部分,每部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学校的考试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六、考试准备考生应该在考试前充分准备,主要包括:通读教材,掌握历史知识,熟练掌握考试技巧,练考试题目等。
以上就是新高考版历史考试说明书,希望考生仔细阅读,掌握考试的要求和考试的准备,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改革。
本文件详细介绍了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2. 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3. 当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当代史等。
4. 专题史:包括思想文化史、经济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科技创新史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研究、讨论式研究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保障1. 教材编写: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具有时代特色、科学性、可读性强的历史教材。
2. 教师培训: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3. 教学设备:加大投入,完善历史教学设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4. 政策支持: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结语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本课程标准,为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最新版)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最新版)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引言本文件定义了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框架。
本标准旨在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以更好地适应2024年及以后的教育需求。
课程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应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的重大事件、发展脉络和关键转折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技能与方法1. 学生应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搜集、整理历史资料。
2. 学生应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理解。
3. 学生应学会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
4. 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尊重历史事实。
2. 学生应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3. 学生应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课程内容中国古代史1. 远古时期至夏商周- 人类的起源与古代文明- 夏商周的更迭- 青铜器和铁器时代2. 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秦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兴衰3.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 隋唐五代十国- 隋唐盛世- 五代十国的纷争5. 宋辽金元- 宋朝的兴衰- 辽金元的并立与更替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与晚清的变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4. 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巴比伦与古希腊- 古埃及文明- 巴比伦王国- 古希腊城邦2. 古罗马与印度文明- 古罗马帝国- 印度的孔雀王朝3. 阿拉伯帝国与欧洲中世纪- 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与骑士世界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的浪潮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探索新航路- 英国工业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 冷战的兴起与两极格局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对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增强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4. 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课程内容1. 古代史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1.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文化1.3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天文历法- 医学- 数学与农学2. 近现代史2.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与晚清政治-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2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化-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2.3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演变- 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 当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3.3 当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 建国初期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关系-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教学建议1. 注重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解读史料。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是我国历史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纳入了核心素养的范畴,强调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和优秀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被视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
新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事实、背景和意义,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学生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论证能力。
同时,新标准强调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内容。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发现的能力,包括历史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历史观。
新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为了保证新标准的贯彻落实,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总之,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的推出和实施将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通过全面实施新标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离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査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査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1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主要考査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制定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文化、关注人类命运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
重点关注各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对外交流等方面。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5. 当代世界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多极化、科技创新、国际恐怖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
重点关注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国际形势、各国政策等。
三、教学建议1. 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历史实物等,丰富教学形式。
3.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与现实。
四、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 2.手工业的发 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 展 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 3.商业的发展 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4 、 了 解 “ 重 农 抑 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 响,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
2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 3.宋明理学 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 展。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 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 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感受理学中无 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4.资本主义萌 芽与“重农抑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商” 、 “海禁” 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树立农工商协 政策 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 1.春秋战国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期的百家争鸣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 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 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的史实。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 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 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 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 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 平, 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仁、 礼、 中庸。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 2.汉代儒学成 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 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 观念的认同。
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对照表(含选修)
课程标准 必修一 专题一 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 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 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 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 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 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 指导意见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中国早期政治制 制度 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 秦的统一;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 “三 制度的形成 公九卿”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秦始皇 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秦始皇建立中央 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秦始皇 的历史功过,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 略。 考试说明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 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 中的作用, 理解法律在人类社 会生活中的价值。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2.罗马法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 中的作用;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罗马法在人类 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 种到铁犁牛耕;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 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了解耕作技术的进 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 营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列举古 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 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 界的自豪,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 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概述“市”在历代的发 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 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 、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3.从汉到元政 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 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分割相权措施,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 特点。.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中国古代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世袭官制、察举制与科 举制,中国古代制度的变化。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 政治智慧。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善于纳谏、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 用贤的优秀品质。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 中的历史作用。 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 用。 4.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 4. 明 清 君 主 专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清朝军机处设置 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 制制度的加强 及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响。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展的影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康熙帝 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平定 者康熙帝 三藩之乱和葛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 管理、抗击沙俄侵略。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族国家中的作用。 家中的作用。 专题六 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治文明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 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 明的影响,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 产生的历史条件。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确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 1. 雅典民主政 立的标志;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 主要内容, 认识民主政治对人 治 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