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 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 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 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0分)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怎 么 办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 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 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 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 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 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 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 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 1940年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 1941年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他听闻国 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 自己的忧急之情。 •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 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 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 新面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探究问题: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的过程, 材料中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还必然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在社会实践根底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开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表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表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否如此就失去根基。
表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表现新的时代精神。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重要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开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2)表现: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开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根底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要求: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否矛盾?提示:“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明确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共处。
二者并不矛盾。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制错误倾向1.对文化开展的错误倾向:(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指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承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
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8、文化传播有何文化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做?(1)文化意义: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如何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
今用;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 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认为“发展 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没有正确处理好教育思想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 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 又能够因时而变。但该观点强调的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全面 回归,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选B项。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重难归纳 1.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实质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 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 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 过程。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 践的需要和要求,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分析鉴别,扬抑取舍,丰 富和发展我们正在建设的新文化。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 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批判地继承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以 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立足国情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 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 具体国 情 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动了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发展。
1.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 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 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 升竞争力
高中政治必修4 同步讲义 第三单元 第八课 课时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时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习目标 1.说出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科学描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含义。
2.结合有关实例,阐释如何正确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运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如何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4.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表现: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2)评价: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想一想:博采众长就是要吸收外国的一切文化吗?提示我们要吸收的是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
对于外国腐朽的、落后的文化我们要坚决抵制。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原因(1)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1)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议一议: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吗?提示“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互相借鉴,才能共同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二者并不矛盾。
1.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纠正: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今天给各位分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高二政治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拓展资料: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of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导学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问题导学】1.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要求: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①原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互动探究】探究一: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非奥项目是亚运会区别于奥运会的主要标识,杭州亚运会设置了诸多非奥项目。
武术赛场,选手们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太极剑舞得行云流水,赢得满堂喝彩;藤球起源于东南亚,被形象地称作“脚踢的排球”,运动员时而迅猛出击,时而凌空倒钩;卡巴迪风靡于西亚和南亚,一名队员喊普“卡巴迪”进入对方半场去触碰防守队员并争取顺利返回,被“捉”到的队员就要下场,这种高配版“老鹰捉小鸡”趣味横生……此外,杭州亚运会非奥项目还纳入了滑板、攀岩、电子竞技等青少年喜爱的新兴项目。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一直体现在办赛理念中。
杭州亚运会非奥项目诠释了多元之美。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知识加以说明。
探究二: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彼此有天然的亲近感。
两国的文明互鉴、互利互惠,离不开古老文明和当代文化的深度交流、相互交融。
中国的戏曲、希腊的古代戏剧,分别是两个国家的文化活化石,它们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本来互不相关,直到世界剧坛兴起“跨文化戏剧”,中希古老文明孕育的现代剧场艺术实现了从古到今的转化、从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的跨越。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几种错误的观点: 克服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方向: 今天,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 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吸 取…。
单选: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
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 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草本植物曼陀 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 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C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我们应积极尝试不同的草本植物
确方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 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 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文化( ) B A. 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C.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 D. 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 应该( D ) 1.不断缩小文化特征上的差异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123 B.124 C.134 D.234
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要:
①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 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海 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 学分析的态度; ②做法: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③原则: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 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清末旗女服装,袍 子宽大,腰平直, 束身、裹腿,裙长 至足,宽松式,多 重镶滚
文化创新的途径
B A、中医药学不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C、弘扬中医药文化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该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参考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的偏差。 (2)①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 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 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 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A、文化创新不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D
B、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保持特色
课堂练习
4、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 化成果时要坚持的原则是( )
A. 照搬其它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C.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传统儒学 B. 重视借鉴其它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必记2
引申: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当代文化和
传统文化的关系,古今文化的关系)
①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重视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们努力之中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 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 (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外 文化?) ①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 的优秀成分,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 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年级学科政治教材版本人教版知识点名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如何实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设计者易志斌视频时长8分钟微教案设计思想采用讲授式教学,直接具体地向学生讲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
以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更直观地接受新知识。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老师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和态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更好的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1.学生全面理解如何实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并坚持科学分析、平等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
教学策略屏幕录制(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进行讲授)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实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难点:怎样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旗袍的演变发展史,探讨如何实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授新: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旗袍是如何发展演变的:(首先播放清代旗袍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旗袍特点,并在旁标注特点)原始的旗袍缘自清代的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旗袍,这种袍服,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加诸多镶滚。
在当今的影视剧中也有很多清代旗袍的展示,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步步惊心》和《甄嬛传》。
(切换至辛亥革命后的旗袍,标注特点)辛亥革命后,旗袍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口由宽大改成窄小,领子仍保留高领完整,衣领紧扣,曲线鲜明。
(切换至此时的旗袍,标注特点)三四十年代至今,旗袍不断受时装的影响,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袍衩越开越高,腰身日益见窄,款式逐渐多样化。
旗袍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越来越大胆的吸收西方服饰的因子,如短袖、紧口袖、加毛领等。
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3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部编版必修4
[探究] 运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谈谈网络信息时代, 我们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
提示:发展当代中国文化,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 秀文化,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同时反 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避免“食古不化”和“食 洋不化”。我们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面 对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我们在开放包容的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走中 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变式训练
1.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
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
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
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告诫国人要( C )
①反对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思想 ②主动担当发展中国文化的历史
责任 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 (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 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的“守旧主义”与“封 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 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 (1) 继 承 传 统 , 推 陈 出 新 : 着 眼 于 继 承 、 “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 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 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 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 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5课第3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典例剖析] 例1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 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 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2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三单元
思想政治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了解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培养科 1.一个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学精神、形成政治认同。
的正确态度。
2.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科学精 2.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为我
神。
所用。
3.理解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原因和措施,特别是 3.两个观点:对待外来文化
命题立意 以必备知识文化交流考查分析与综合、逻辑推理能力,渗透科学 精神和政治认同。 答案 B 思路解读 材料强调,文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 本民族的文化血脉,故选②④;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我国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议题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情境导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 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对人类文明 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科学指南。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 社会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一些人固守意识形态偏见,鼓吹所谓“文明优 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前景。拥有5 000多年文明史的 中国,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以文化文明力量凝聚广泛共识,引领各国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
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精品文档
③中华文化衰微的:
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 工业文明的冲击 表现:
A、封建意识融厚 民族意识薄弱 压抑进步思想 B、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C、鸦片战争后.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D、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2019 年 10 月由韩国 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 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 遗产著作” 拟将 中医改 为 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忧
让 我
小结: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古代辉煌的历程
世界上最初的几个文明的历程
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薪火相传,一脉 相承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3、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学典籍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①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作用—— A.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使人类文明得到了传承。 ③汉字——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汉字作用——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通用——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 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克服那种一味 的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 化的倾向的“守旧主义”与“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 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与 “历史虚无主义”
(2)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1、在人文交流中,要有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3、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4、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5、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文化生活第5课2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248 245①要学习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 ③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基础上,融汇推出具有新质的文化 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③D.①②5.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五课 文化创新 No.08——文化创新的途径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5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自主探究】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预习提示:阅读课本51-53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来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预习提示:阅读课本53-54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从外来文化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来看,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高中政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立足国情 原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交流互鉴 要求:“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真题演练
1.(2020·全国Ⅲ)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
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
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
启示: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
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倾向。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阅读与思考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 之分。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 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民 前提 族性与多
样性
文化 交流
基础
文化 必须 交融
发展、 升华
正确对待 外来文化 第三框
推动文化发展 (第二框)
【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 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发展中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 2.理解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 3.理解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
目的:以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满足人民大众的文 化需求。
辨一辨: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含义
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
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 品。产品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同步判断题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同步判断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判断题1.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 )答案:错误解析: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故题中观点错误。
2.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答案:错误解析: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之一。
故题目观点错误。
3.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答案:正确解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故题干观点正确。
4.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
答案:错误解析:二者并不矛盾。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和共处。
故题目观点错误。
5.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的需要。
( )答案:正确解析: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的需要。
故题目观点正确。
6.通过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进行文化创新,都应该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 )答案:正确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通过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进行文化创新,都应该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文化创作者的责任和基本要求
文化创作者的责任和基本要求
文化创作者的责任
对于民众的启蒙开智,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对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吸收与传播,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容,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作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选进文化的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辩析题: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 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 化一定不同。 参考答案: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 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 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
①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位:
科学技术
特点:
意义: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明清小说
文学艺术 (独树一帜)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割 圆 法 《黄帝内经》 科学技术 针灸疗法 《齐民要术》 (独领风骚)
中 华 各 民 族 文 化
特点: 既有中华民族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①古代:辉煌鼎盛 (表现) ②近代:衰微
(原因)
内:政治衰落 外:西方工业文明的 冲击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在新时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条件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在马列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必须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 起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
在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 长。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 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单项选)1、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理解 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 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融合
A
源远流长
宋元:延续—明清:衰落
中 华 文 化
汉字、史书典籍 原因: 特有的 求同存异 包容性 兼收并蓄 体现: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博大 深
中华文化由多个民族文化共同创造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各民族文化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鲜明民族性、地域性) 原因:经济、政治、历史、地理
(09广东)11.“万物并存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解释:答案选A 项。大家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发展。抓字 眼“并存”.
读书作业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2005 年 10 月由韩国 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 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 遗产著作” 拟将 中医改 为 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忧
让 我
小结: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古代辉煌的历程
世界上最初的几个文明的历程
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薪火相传,一脉 相承
B
(单项选) (2008江苏卷24)“素胚 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 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 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 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D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 库中独树一帜 作用: 文学艺术 特点: 重要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的关系: 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经济、政治 原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文化是反映) 历史、地理 (地域性)
(单项选)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
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体 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 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 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 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 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3、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学典籍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①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作用—— A.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使人类文明得到了传承。 ③汉字——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汉字作用——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通用——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09重庆)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 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 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释: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 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故③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的说法错误; ①②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故本题选A项。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汉字与史学典籍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 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 性
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 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的 新辉煌
中华文化历经了衰微的过程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单项选)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 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无无穷的魅 力,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 今的古老文明。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 A、中华文明较之于人类其他文明更为优越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C、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其他文化冲击的 文化 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是薪火相传、一 脉相传
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 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克服那种一味 的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 化的倾向的“守旧主义”与“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 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与 “历史虚无主义”
冲击 延续 扩展 2、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 明的冲击,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③中华文化衰微的:
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 工业文明的冲击 表现:
A、封建意识融厚 民族意识薄弱 压抑进步思想 B、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C、鸦片战争后.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D、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 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 华各民族的文化,即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 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 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因此,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 定不同则是错误的。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考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古代辉煌的中华文化独特的辉煌历程
萌芽 诞生 发展 强势
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隋唐——宋元明——清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 流、借鉴与融合)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必须牢牢把握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义”等错误倾向。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走与人民群众相 结合的道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进行文化的积极作 用.
(4)意义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小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文学作品: 2)科学技术: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地域文化: 2)民族文化
——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古代文化 春秋战国:雏形--秦:划时 代意义—汉---唐:全盛— 辉煌历程
A
(09天津)《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 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 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 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 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 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B. C. 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