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训练题

合集下载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XXX的《变色龙》,写警官XXX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XXX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XXX《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XXX夫妇对于XXX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XXX和少年XXX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XXX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XXX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XXX的头发、XXX表的叙写,为后文写XXX夫妇决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中考语文专题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题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原卷版)

专题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考点11:判断表达方式,分析具体作用【考情梳理】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抒情和说明。

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要重点掌握记叙顺序和记叙人称。

(1)记叙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2)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①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展开叙述,把故事情节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给读者,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②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

使用第二人称来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

③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

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情况最为普遍,多用于一些情节曲折、篇幅较长的文章。

采用第三人称,可使作者置身情节之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也可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同时,读者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从描写角度来看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

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展开故事情节;为下文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思想。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从描写的宏观、微观性来看可分为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以对细节描写的考查为主,对场面描写的考查较少涉及。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项训练之语言赏析(带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项训练之语言赏析(带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语言赏析题一般答题思路:解答语言赏析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例: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写得怎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强调了)(3)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对象的……特征(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例: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体会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解题思路: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或范围⑤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⑥近义词辨析答题格式:①动词:生动地表现出XX人/事/物的特点,(或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X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X的心情。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020年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含答案)

2020年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含答案)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专题精讲】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记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1.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

《羚羊木雕》2.第二天早上,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再塑生命的人》(二)、说明: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我的早年生活》(对人的评价)(四)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中父亲鼓励、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事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时间:暮色苍茫地点:在悬崖上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父亲鼓励我、指导我,让我爬下悬崖结果:我成功地爬下了悬崖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六要素都俱全,尤其是新闻。

在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查方向:1、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2、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能力提升:1.时间、地点:时间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2022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3)

2022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3)

2022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3)马吴伯箫或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爱了马。

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

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兴奋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人,说着就会渐渐儿长大的。

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握。

姐姐出阁了呢。

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

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远眺的。

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稀稀的杨柳,模糊望见了在立刻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爱得落泪,我们也愉快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

问着好,从伴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

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好玩的。

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

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

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

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荣的。

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

- .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

驰骋来回,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

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

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骑马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

那些日子,家里最喧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

姑娘堆里,不是经常少不了戏请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達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上气息,直会沁人心脾。

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

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间或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

12 理解写作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

12 理解写作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12 理解写作技巧【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方法。

1.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考的有描写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的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夸张手法(突出特征)。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答题举例。

1.鲁迅《故乡》一文中,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变化的对比,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刻画了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加强了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家乡的七七芽曹玉祥①七七芽是我家乡的一种野草,随处可见。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记叙文阅读训练两篇(人称作用)

记叙文阅读训练两篇(人称作用)

记叙文阅读训练1.人称作用及叙述视角(1)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叙述经历、见闻,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来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利于交流感情;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将物人格化,利于直接抒情,表达感情。

第三人称:以“他”“他们”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直接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将物人格化。

(2)叙事中人称变化的作用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构成多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表现形式)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3)叙述视角①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或特定人物):能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②有限视角:儿童视角:使我们见到的往往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

童年视角:运用童年视角叙事,可以增添真实感,从而丰富了小说意蕴。

成人视角:审视、反思、批判往事、揭示主题。

2.内容概括(分条罗列)(1)标题扩展。

是“人物”的补充事件,是“事件”的补充人物及相关情节,是“中心”的围绕六要素展开。

(2)要素串联。

提炼六要素,用“何人十在什么情况下十做何事十结果如何”的句式组合。

(3)段意合并。

概括段意,根据文意取主舍次,用过渡词语串连关键句。

(4)句段摘录。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概括性句、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

(5)关键词提炼。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词语。

模板:(六要素)什么人十什么时间十什么地方十做了什么事十结果怎么样。

一粒稻米的一生王婉霞①我是一粒稻米。

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被吃进嘴里,进入生物的食道肠胃,通过消化转变为生物的能量来源。

③金秋八月,万物皆满,我变得饱满灿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二、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1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让读者对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②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③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展现其性格、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特点。

④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对场景、气氛、色彩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环境。

这种描写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情感色彩。

三)抒情抒情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感情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来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的作用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增加读者的情感共鸣。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是通过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引起读者共鸣,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让读者自然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四)议论议论是一种表达作者观点、看法、意见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阐述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议论的作用主要是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同时,议论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维,增强读者的逻辑思考能力。

议论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议论和间接议论两种。

直接议论是通过直接陈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来引导读者,间接议论则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让读者自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五)说明说明是一种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知识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解释、阐述和说明来表达作者的认识和理解,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

说明的作用主要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增加读者的知识和认识。

同时,说明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维,增强读者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说明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说明和间接说明两种。

直接说明是通过直接解释、阐述和说明来表达作者的认识和理解,间接说明则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认识和理解,让读者自然地了解事物。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1)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事件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等进行详细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如,当我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道:“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如同一块厚重的灰色毯子覆盖在头顶。

”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读者可以感受到雨天的阴暗和沉重。

2. 对话对话是另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以及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时,可以通过对话来体现:“‘我不会退缩,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小明大声说道。

”通过人物的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动作动作是一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紧张和焦虑时,可以写道:“小红手心冒汗,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情绪。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和心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写道:“小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仿佛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5.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时,可以写道:“他如同一只迷失的小羔羊,孤独地漫步在茫茫的原野上。

第5讲 记叙文2——线索 照应 悬念 伏笔铺垫 表达方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第5讲 记叙文2——线索 照应 悬念 伏笔铺垫 表达方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

第五讲记叙文阅读(二)线索、照应、悬念、伏笔铺垫、表达方式一、线索1.线索的定义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2.线索的分类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事情为线索③以物品为线索④以地点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感情为线索2.线索的作用:①以……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结构严谨③写出……的内容④表达……的情感\主旨\人物形象二、伏笔与铺垫的1.伏笔的定义:伏笔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待。

在答案没有揭晓前,它在文章中是无关紧要的,当看到后面情节后,读者才会恍然明白前面一些看似闲笔的资料原来是为后面的内容服务的。

2.照应的定义: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

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

3.伏笔和照应的作用:①伏笔含蓄交待,照应贯通前后。

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②情节发展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③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往往能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④伏笔照应搭配使用能使情节发展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三、照应1.照应的定义:前后意思相近或者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或段落称为照应。

2.照应的分类:3.照应的作用:①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

②使文章下文与上文相呼应,结构严谨。

四、设置悬念1.设置悬念的定义: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2.设置悬念的作用:四、表达方式(一)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记叙的六要素清晰的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是使用叙述性的语言。

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事物有个明确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没有感情形象的描绘。

(三)议论: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主要使用比较抽象的有较强逻辑性的语言。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朗读一下。

句子1:'呼伦贝尔大草原很辽阔。

'句子2:'呼伦贝尔大草原真辽阔啊!'同学们,如果你们真的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景象,你会选择哪个句子呢?我想,大家更多的是选择第2个句子,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从未去过大草原,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因此,我们会被辽阔的大草原震撼,从而产生强烈的赞美之感,而这种感情的抒发,我想只能使用句子2来体现吧,那么,这两个句子为何有如此差异呢?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快速记忆口诀:'书记说疫苗''书'——抒情 '记'——记叙 '说'——说明 '疫'——议论 '苗'——描写考点1 记叙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子:(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2.叙述是记叙文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叙述事件,跟事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作者容易把握,读者容易理解,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运用顺叙的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回过来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记叙文“表达方式”答题模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答题模式

记叙文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和抒情。

(三言)以上三种最常见,再加议论与说明。

(两手)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例如一: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例如:啊,黄河,你是中华儿女的母亲!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4.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记叙文中议论句的主要作用: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5.说明:对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作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例如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说明: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是为了把事情讲得更清楚。

不常用,但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分记叙重过程,描写重形象,抒情重感情,议论重观点,说明重介绍(叙述、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2009年河北中考题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答题类型1 _老师专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答题类型1 _老师专用

记叙文常见答题规律(一)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描写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语动神心)表层作用:用某某词句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样子和形态。

深层作用:进而表现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性格。

3.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要看分值,一般是两点以上。

①交代故事背景,点明时间/地点/季节/天气②渲染某某气氛。

③反衬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④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倒叙(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插叙(文章中间):交代某某背景,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①题目②时间或空间的变化③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④某人感情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比喻有什么作用?答:运用比喻,把某某比喻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样子,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某某的某某思想感情。

8.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①衬托/对比②欲扬先抑③象征④白描⑤铺垫⑥设悬念/埋伏笔作用举例: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他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他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9.开头段有什么作用?中考常见,务必带入原文,注意分值,往往不仅一点。

①开门见山,点名题目②引起下文或者总领下文③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

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

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

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精题讲解】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选自《环球时报》)【探究练习】1.写法理解。

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内容理解。

爷爷为什么非要让失去右脚的“我”亲自去马路对面买冰镇可乐?3.主旨理解。

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标题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阅读训练】异乡人的花园铃带雨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

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

赚着城里人的钱。

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我常常不经意地见他在路边忙碌着什么。

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

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一块杂乱荒废的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

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冬去春来。

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上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深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

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把小小的花圃清晰地分成不规则的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

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小路两边也花团锦簇。

轻轻走过,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我家一时间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

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

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

那坐落在花园中的家,显得十分别致和美丽。

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浓浓的花香。

异乡人忙完生意后,随手修葺着花圃,及时地点播种子。

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开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

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满园鲜花里最亮最灿烂的一朵。

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高贵。

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几岁啦?”“现在在哪儿?”“跟她母亲在乡下呢。

”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座独享的花园,那座花园永远盛开着鲜花,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探究练习】1.作者为什么以“异乡人的花园”做标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3.分析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作用。

①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②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

4.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叙述的内容和他女儿有关系吗?5.体会结尾的言外之意。

记叙文人称表达的作用记叙人称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孔乙己》等。

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如《皇帝的新装》等。

一般来说,如朱自清的《绿》等。

阅读记叙文,我们要在理清文章的六要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来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叙述人称在文中的变化。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出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特殊性记叙文(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士,《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总之,要理解记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精题讲解】父亲是个“大忽悠”宁国涛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

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的铁,经常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因此家里的人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弟弟考高中的时候,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八分,一分需要“建校费”五千元。

母亲是个普通工人,家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父亲却一个劲地说:“这事我有办法,根本难不倒我!”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出自己认识教育局的某某副局长,只要托他批个条子,一切搞定。

父亲说的时候,大拇指挑挑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我们尽管半信半疑,但是,大家毕竟有了一线指望,也就不发愁了,母亲半夜也能睡好觉了。

半个月后,弟弟果然进了那个学校,家里人一派喜庆,都夸父亲厉害,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

”没多久,弟弟就知道自己是高价生,是钱买的而不是条子批的了。

母亲追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掩饰不住了,只得坦白:“我把多年收集的邮票卖了,交了‘建校费’……”因为在邮政部门工作,父亲对集邮很热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买邮票,不沾烟酒,二十二年如一日地集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