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机制

合集下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15•【文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正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主任庄荣文2019年12月15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第四条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鼓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生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三)展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反映人民群众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的;(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五)有效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析事明理,有助于引导群众形成共识的;(六)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七)其他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讴歌真善美、促进团结稳定等的内容。

互联网行业的治理问题与整改措施

互联网行业的治理问题与整改措施

互联网行业的治理问题与整改措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

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治理问题。

本文将讨论互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互联网行业存在的治理问题1. 数据隐私泄露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许多互联网公司在收集用户数据时缺乏透明度和隐私保护措施,导致用户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这不仅是对用户权益的侵犯,也可能损害到国家安全。

2. 虚假信息传播社交媒体等平台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影响。

虚假广告、虚假新闻报道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干扰了公共事务和选举过程。

3. 无序竞争和垄断现象由于低进入门槛和巨大市场需求,互联网行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现象。

一些巨型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二、治理问题的整改措施1. 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互联网公司应该加强用户隐私意识教育,要求明确用户数据使用目的,并建立隐私保护机制。

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数据安全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 促进虚假信息监管互联网平台需要加强信息审核机制,及时删除虚假信息或谣言,并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合作机制。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者的惩罚力度。

3.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政府需要出台更加具体和严格的反垄断法规来约束互联网巨头的行为,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鼓励技术创新和新兴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活力并降低垄断风险。

4. 提升网络素养与意识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素养的教育,培养公民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并倡导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准则。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大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5. 加强跨界监管合作互联网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分享信息、共同进行监管。

创新跨界监管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治理效率。

互联网平台治理的机制设计及实践经验

互联网平台治理的机制设计及实践经验

互联网平台治理的机制设计及实践经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交易、服务等各种形式的便利,同时也给互联网的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设计和落实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机制,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互联网平台治理的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平台治理机制的设计及实践经验。

一、互联网平台的特点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一、规模化、开放性强:互联网平台能够容纳海量的用户、商家等参与者,同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允许用户和商家自由参与和交流。

二、信息异质性、不对称: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信息的异质性和不对称性很强,用户、商家等参与者很难完全获知其他人的信息,也很难做出客观正确的决策。

三、网络效应叠加:互联网平台具有“网络效应”,当平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优势会逐渐明显,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商家参与,反之亦然。

四、平台间竞争和联动:互联网平台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不同的平台之间会相互竞争和合作。

以上特点给互联网平台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设计出适合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机制。

二、互联网平台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设计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用户至上: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和参与,所以用户至上是平台治理的重点。

二、开放透明:互联网平台的治理必须开放和透明,充分参与让所有利益相关者了解平台治理的过程和结果。

三、创新性:互联网平台治理不应沿袭传统治理的方式,而应注重创新性,采用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治理方式。

四、多方参与:互联网平台的治理需要有多方参与,包括商家、用户、政府等各种利益相关者。

五、制度性:互联网平台的治理需要建立制度性、规范化的机制,公正、平等的制度可以有效维护互联网平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平台治理机制的实践经验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国内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治理机制的实践经验。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治理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治理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治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例如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等。

如何对网络进行有效的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治理的意义网络治理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手段等手段,对网络运行、网络服务和网络使用行为进行管理,保护网络世界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治理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网络治理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网络上的信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但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存在。

这些信息可能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

通过网络治理,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其次,网络治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网络空间具有无形、虚拟的特点,这也使得它具有一定程度的难以管理性。

但是,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活动,这些信息跨越地域和国界,如果不加以管理和控制,就可能产生很大的安全风险。

通过网络治理,可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最后,网络治理也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但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网络治理环境作为保障,否则就会存在一些诸如网络诈骗等问题,从而影响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治理的面临的问题网络治理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网络治理的法律基础不够充分。

因为网络世界的发展速度较快,一些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发展步伐,随之带来了一些法律适用和执行上的难题。

如何建立更为完善的网络治理体系,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网络治理的技术手段不够完善。

网络治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管,但是一些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

如何解决网络技术手段上的问题,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网络治理,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形象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一、政府角度政府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可以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理机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行为。

政府可以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对于恶意造谣、传播淫秽信息等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保障网络空间的秩序。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分析系统,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社会舆情动态,并做出相应应对措施。

政府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网络舆情背后的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加强对正能量信息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可以设立网络舆情公共平台,发布政府工作进展、社会热点等正面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导向。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与媒体合作,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让良好的声音更有影响力。

二、企业角度企业作为网络社会的一部分,也应承担起舆情综合治理的责任。

以下是企业在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明确责任和权限。

企业可以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团队,专门负责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

同时,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和舆情意识。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

企业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实力和经验,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

企业应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态,以便快速做出回应。

最后,企业应主动回应网络舆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

当企业面临舆情危机时,应迅速成立危机应对小组,高效沟通、协调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并迅速实施。

中国互联网治理:原则与模式

中国互联网治理:原则与模式

中国互联⽹治理:原则与模式2019-06-05马克思曾经讲:“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像都有⾃⼰的反⾯。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养活⼈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量,然⽽却引进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变成贫困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9页)。

互联⽹也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权⼒源,也是威胁源;它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冲击甚或破坏。

它⼀⽅⾯给⼈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成为社会监督的利器,另⼀⽅⾯也为谣⾔的传播设置了平台。

⾯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兴利除弊,有效治理互联⽹成为我国政治和⽂化安全的⼀项重要任务。

⼀、互联⽹对政治、⽂化安全的利弊分析在政治⽣活领域,互联⽹为⼈们创造了全新的政治⽣活空间,改变着⼈们的政治⽣活和政治交往⽅式,也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了⼈们的思维⽅式和思想观念,从⽽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环境产⽣着重要⽽深远的影响。

1. 互联⽹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从积极的⽅⾯讲,互联⽹有助于民主、平等、⾃由等现代政治价值的传播与认同;它促进了公民参与意识的⾼涨;它有助于我国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素质的增强;它有助于弥合各种政治⽂化之间的裂痕,增强社会信任。

(1)互联⽹有助于正义、平等、⾃由等现代政治价值的传播和认同。

马克思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的⾃由发展是⼀切⼈⾃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就是实现政治民主、实现⼈的平等⾃由和社会正义。

⽽这些⽬标的实现也有赖于公民对正义、平等、⾃由等政治价值的接受和认同,从⽽为这⼀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理和⽂化基础。

互联⽹的出现和⼴泛应⽤极⼤地促进了这些现代政治价值的传播和认同。

在互联⽹中,“参与政治的⽹民⽆不表现出对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的追求,⽹络群体通过独到的⽅式将这些问题突出、扩⼤,使这些价值追求回归现实社会”。

【1】(2)互联⽹拓宽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关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关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关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最广泛应用和最便捷的交流方式。

网络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快捷、高效的体验,但是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清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我国提出了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方案,以实现网络治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目标。

一、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理、协同治理、分类治理、全面治理、创新治理。

依法治理是保障网络治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同时依照法规建立起相关的监管职责和法制机制。

协同治理是指协同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网络治理工作,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分类治理是指在网络治理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针对性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

全面治理是指从全局的角度来对网络进行治理,涵盖了网络安全、内容监管、网络商业和网络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在各个方面的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整体上的治理目标。

创新治理是指在网络治理工作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案,不断创新和提升治理水平和手段,以增强网络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建立联合治理机制,是指利用网络综合治理横向的联防联控机制和纵向的部门沟通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治理网络,形成涵盖全国的网络综合治理监管网络,实现多元各方治理,为网络治理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网络上流行的舆情进行及时监测,以对热点事件进行管理和疏导,防止恶性舆情的扩散和影响,并及时发布正面的新闻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和网络安全。

3.建立网络评论监管体制建立网络评论监管体制,是指建立针对网络评论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规,并对网络评论内容进行监控和管理。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实施方案背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在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侵犯隐私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组织多方力量,建立起完整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就是讨论在我国建立完整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目标建立起统一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网络治理效果。

实施步骤1.制定网络综合治理法律法规为了建立有序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对网络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的提供,使网络治理成为有规范,有层次的行为。

该法律法规应当互相协调,体现网络治理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2.建立权责清晰的网络治理机构成立由政府牵头的网络综合治理机构,建立权责分明、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以确保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协同作用,建立全面综合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3.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网络安全监管的立体化、协同互助的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执法力度,提高网络打击犯罪效力。

对于网络违规行为,必须实现统一的监管和执法,切实保护网络中的公民的合法权益。

4.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对网络安全人才学科专业的引导和支持,确保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储备、使用和发展趋势与网络发展和需求的保持一致性。

5.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参与度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监督。

在治理工作中要注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加强对网络事件的有效解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公众对网络治理的信任感。

结论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网络治理新时代。

建立一套统一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必须的,该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的支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文明素质和网络安全保护意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网络综合治理是指以政府层面为领导、利用各部门资源整合、统筹建设的网络安全社
会秩序的解决体系,也是控制网络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

它是建立在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综
合性治理体系,包括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组织结构、队伍、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
七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确立网络综合治理的立法依据,明确国家立法机关关于网络社会、网络行为
管理和网络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法规规定。

其次,实施组织建设,以政府为
中心建立有效的联席机制,强化责任职能分工,遵循正确的管理原则,在各有关单位之间
实现紧密的综合管理体系。

再者,加强实施机制的建立,制定实施规范的实施程序和落实
措施,例如加强技术防护、社会监督、网络社会风气整治以及取缔和惩处违法行为等措施,保证网络安全形势稳定可持续发展。

最后,确立有效评估指标,建立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
有效考核手段,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激励措施,以引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参与治理,促进
网络治理的有效实施。

要实现网络综合治理的建设与实施,需要对网络社会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以便实施网络综合治理项目;其次,需要统筹安排各种资源,政府要将预算投入网络综合
治理,注重整治网络空间违规行为;最后,要加强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对有关部门的培
训和提高,提升网络综合治理的队伍素质。

网络综合治理建设的实施得以充分地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有助于网络社会秩序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生态治理管理规章制度

网络生态治理管理规章制度

网络生态治理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促进网络良好发展,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网络主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经营者、网络用户等。

第三条网络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理,全面从严,综合管理,鼓励创新。

第四条网络生态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康、文明、秩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实现网络空间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条网络生态治理的原则包括科学、公平、公正、合法、有效、勤劳,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

第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方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态势。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和权利依法维护网络生态的正常秩序,支持国家依法进行网络生态治理。

第八条国家建立健全网络生态治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网络生态治理机制。

第二章网络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第九条网络生态治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十条网络生态治理要尊重民意,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任何影响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网民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一条网络生态治理要注重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方法、数据和研究结果为依据,推动网络生态治理的深入发展。

第十二条网络生态治理要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网络生态治理要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网络侵犯隐私和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第十四条网络生态治理要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防范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行为,保障国家和公民的网络安全。

第十五条网络生态治理要重视网络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网络传媒的健康发展,提高网络内容的质量和水平。

第十六条网络生态治理要倡导网络社交和互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网络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章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要内容第十七条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公开透明、网络内容管理、网络规范行为等方面。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和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问题也愈加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并实施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旨在建立针对网络空间的全面治理机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网络发展和民生福祉。

本文将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为主题,探讨其背景、意义、目标、实施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网络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可追溯性较低,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犯罪的可能性和难度。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跨域性,给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谣言和失实信息、网络版权保护等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认识到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问题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福祉的重要影响,提出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加强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工作。

二、意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网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机密、军队指挥系统等进行恶意攻击和网络间谍活动的行为已经不断增加,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和控制。

其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互联网服务水平,促进新经济形态和新业态的发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国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如在线教育、电子医疗、电子商务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为这些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目标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网、全方位、全过程的网络治理体系,强化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实体互联网、权威认证、智能安全、平等共治的网络安全区域。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网络安全、不良信息、隐私泄露等。

为了维护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和安全发展,我国倡导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安全,对于实现互联网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网络综合治理意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是指建立健全的网络治理法律制度、技术标准、产业规范、管理体系和社会共治机制,以实现互联网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有效化。

网络综合治理的意义在于强化网络安全保卫,清理网络环境和网络社会秩序,确保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二、网络综合治理形势分析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83亿,网络空间规模已经跻身全球第一。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

不少传统的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盗窃等,经过互联网变得更为隐蔽和复杂。

互联网也成为一些信息的流动场所,不良信息、黄色信息、虚假信息等越来越多。

此外,互联网上个人隐私泄露、网民欺凌、网络敲诈等问题时有发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侵害。

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对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目标及主要措施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和实现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目标和主要措施。

1.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

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和漏洞修复机制。

2. 建立健全网络监管体系。

完善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监管部门,加强对不良信息的打击,提高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等。

3.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传统产业渗透,提升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

4. 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数字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网络管理制度

国家网络管理制度

国家网络管理制度一、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国家网络管理制度是在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我国,国家网络管理制度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

这些法律和法规明确了国家对网络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要求,为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还包括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

在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级保护要求》、《网络安全审查规定》等标准规范。

这些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为国家网络管理制度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指导和技术支撑。

二、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网络管理制度坚持以下原则:1. 法治原则。

国家网络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法律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安全优先原则。

国家网络管理要坚持以安全为前提,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3. 自主可控原则。

国家网络管理要坚持自主可控,加强我国在互联网技术和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确保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技术的安全可靠。

4. 公平公正原则。

国家网络管理要保障网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促进网络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维护网络市场的秩序和规范。

5. 隐私保护原则。

国家网络管理要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信息自主权,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三、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网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内容管理、网络市场监管、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等方面。

具体来说,国家网络管理制度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网络安全保障。

国家网络管理要加强网络安全的技术防护和管理监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防范和打击网络攻击和破坏行为,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政府治理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建立一种更加高效、透明、公正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本文将从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概念、特点、优势、难点、机遇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概念和特点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是在数字化背景下,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的提供的一种新型治理体系。

它的特点包括:1.数字化: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把政府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四个层次进行了整合和升华,将政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数字化,形成了数字政府的全新模式。

2.数据共享:数字化政府将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互通互通,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应用,从而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政务运作和决策分析。

3.网络智慧:数字政府治理体系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形成一种网络智慧,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4.公共参与: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公共的参与和民主决策,让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政策实施。

二、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优势和难点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于:1.高效、便捷:数字政府治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省政务办理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政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透明、公开: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可以将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开,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信。

3.智能、创新: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政府的创新和升级,为公共事务提供更加智能的解决方案。

然而,数字政府治理体系也存在一些难点:1.安全问题:数字政府治理体系要求政府部门对政务信息和数据进行严格的保密和安全控制,避免信息泄露和Hacker攻击。

2.技术门槛: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政府部门和公民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运用。

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政府在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团队。

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应涵盖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等各类网络平台,以全面了解公众在网络上的关注点、意见和态度。

政府还应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中心,积极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审核与发布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审核与发布机制,确保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的,政府应严厉打击,并及时发布澄清和辟谣信息。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和社情民意回应,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能力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网络舆情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建立舆情信息分析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水平。

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政府应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应对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

在网络舆情发生较大波动或危机事件出现时,政府应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

政府部门应与媒体、企业、公众等各方展开多方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五、加强网络舆情宣传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普及网络文明和舆论引导的知识,引导公众理性、客观地对待网络舆情,减少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庞大,传播速度快,所以网络舆情的治理变得尤为关键。

为了保障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公正性,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制,以综合治理网络舆情。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与实施机制进行探讨。

一、政策法规1.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法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法是国家制定的重要法规之一,它对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传播途径和权益保护进行了规范。

根据该法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禁止传播违法违规、虚假的信息。

此外,该法规还对网络平台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

2.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而制定的,其中包括网络舆情的管理。

该办法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处理用户发布的侵权信息和虚假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是针对网络新闻信息服务行为制定的,其中包括了对网络舆情的管理。

该规定要求网络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正确导向、真实准确地传播新闻信息,并对发布的信息负责。

二、实施机制1. 舆情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是综合治理网络舆情的重要工具。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进一步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及时发现和回应问题。

此外,舆情监测系统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舆情管控。

2. 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能够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

通过快速、准确地响应,可以有效控制舆情的发展,并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给公众。

3. 舆情处置机构为了更好地综合治理网络舆情,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设立了舆情处置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传达政府的声音,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舆情管控。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治理问题。

网络舆情的涌现与传播速度之快,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实现网络舆情的协同治理。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涌现的一系列涉及公众利益、引起公众关注的舆论。

网络舆情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路径复杂、影响范围广泛、舆论压力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在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需要建立相应的协同治理机制来应对。

二、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的必要性1. 社会稳定: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需要以协同治理机制来平稳处理舆情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2. 公共安全: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可能对公众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协同治理机制可以及时辨别并应对危机事件。

3. 信息公开与管理:协同治理机制有助于规范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布和管理,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舆情引导:通过协同治理机制,可以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三、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的原则1. 多方合作: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等各方应形成合力,共同参与舆情治理。

2. 法治保障:建立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法规,为协同治理提供法律支持。

3. 数据共享:各方应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对舆情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4. 信息核查:建立信息核查机制,及时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防止其传播。

5. 舆情回应:建立及时响应和回应机制,回应公众关切,减轻舆情危机的影响。

四、构建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预警和识别舆情事件。

2. 加强对社交媒体和新闻发布平台的管理,建立信息发布的审核制度,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3. 建立舆情信息核查机制,对舆情事件进行真伪辨别,减少谣言的传播。

4. 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把握舆情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依法管网治网工作制度

依法管网治网工作制度

依法管网治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保障网络安全,促进互联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法管网治网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实行属地管理原则,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第三条依法管网治网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严格网络空间治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依法管网治网工作要推动网络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促进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条依法管网治网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开放、合作。

二、主要任务第六条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

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审核制度,建立网络信息内容传播秩序,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第七条严格网络空间治理。

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治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第八条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优化网络服务流程,提升网络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第九条促进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

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就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第十条加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网络空间挑战。

三、工作措施第十一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网络发展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管网治网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第十二条加强网络行政执法。

依法开展网络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第十三条强化网络普法教育。

深入开展网络普法活动,提高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第十四条推动网络技术创新与应用。

支持网络技术研发,推动网络技术成果转化,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为管网治网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运作机制

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运作机制

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运作机制一、背景目的2015年7月31日,CNCERT会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会联合国内54家企事业单位通过行业自律方式,启动了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专项行动,对拒绝服务攻击、网页暗链篡改等与互联网黑产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了重点处置。

经过努力,截至2016年1月31日,DDoS攻击事件日均次数由行动前的1491起下降到265起,下降了82.2%,境内被篡改网站月均数量下降21.4%,被篡改政府网站月均数量下降56.2%。

为持续开展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工作,通过成立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构建威胁治理联盟体系,加强威胁情报共享和威胁协同处理,有效净化网络安全环境,树立我国负责任网络大国形象。

二、联盟机构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联盟由联盟专家委员会、联盟秘书处和联盟成员单位组成。

联盟专家委员会由互联网行业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联盟运行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家意见。

联盟秘书处设在CNCERT,主要负责联盟的日常运行。

设秘书长。

联盟成员单位主要负责日常网络安全威胁的举报、共享和处置。

三、工作内容在联盟框架下,开展对拒绝服务攻击、网页篡改、网站后门、网络钓鱼、隐私窃取、恶意程序、域名安全等网络安全威胁的情报共享和事件协同处置。

四、工作流程(一)投诉举报联盟秘书处设置电话、邮件、在线等多种举报方式,广泛接收社会及联盟成员单位对各类网络安全威胁的投诉举报。

(二)情报共享联盟秘书处负责整理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可共享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数据;联盟成员单位可以通过数据接口,获得情报共享。

联盟成员单位可以向联盟秘书处共享自主获得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数据;联盟秘书处对联盟成员单位允许共享他人的网络安全威胁情报进行统一共享。

(三)威胁认定联盟秘书处负责对一般网络安全威胁进行直接分析和认定;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网络安全威胁,由联盟秘书处提交联盟专家委员会进行研判后认定。

(四)协同处置联盟秘书处负责协调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对确定要处置的网络安全威胁事件进行处置;联盟成员单位负责对联盟秘书处下发的网络安全威胁处置指令进行处置,并反馈处置结果。

完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

完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

完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各国和地区都开始建立网络安全治理机制。

然而,这些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网络安全治理机制应该注重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问题。

建立网络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国际网络安全规则和标准,将是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方向。

其次,网络安全治理机制应该注重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安全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企业和社会组织则应该履行网络安全责任,加强员工教育和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共同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线。

此外,网络安全治理机制还应该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个人信息被收集和利用,个人隐私面临泄露的风险。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监管,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利。

此外,网络安全治理机制还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网络安全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广大公民参与其中。

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网
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完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是一个长期且紧迫的任务。

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共同构筑网络安全的防线,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 的互联 网行业 的 自律规则 。( )新 闻评 网企业 的内部监控仍然是 自律 当中较弱的 机制下产生的结论 可以为政府采取某种行 3

第三 ,自律机制 的执 环 。很 多互联企业的 内部监控缺乏制度 动提供线索和依据 ;
社会责任 的一种有效方法 ,包括建立 民间 性 的建构 ,自查 自纠流于形式 ,或者 “ 看 行机制必须包括 公开制度 ,扩大影 响面 ; 资源性 的新 闻行业道德评议组织 ,出版 新 风 向”监控——社 会反响大、政府机 关看 第四 ,自律机 制的执行可 以通过独立的评
对 的特 点,但是 自律 规范体 现的这一 特征 , 伐 的效果就远远低于指名道姓的批评 ;
就在 于此 。但是 目前这种标准和机制还比 过于 重视原则 的表达 ,而欠缺具体的 、翔 生作用 ,如对网民而言 ,因为往往无法将
探索行业 自律机制
自律 与 法 治 的 区 别 主 要 在 于 : 、 难 以在 实践 中发 挥更 为 重要 的引 导和 约 互联 网企业而言 ,非组织性的道德评判或 一
Poiy l c
政 策法规
利 用这种交易方式的人已经处于市场竞争 部监控制度。网络 编辑 对于登载信息 的筛 上 ,主体 之 间关 系复 杂 ,很 难 建 立 一 种 约
的不 利 地 位 。
查 ,互联 网服 务单位对 于不 法信息和不 良 束机 制,确保监控到位 。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是从法律上厘清现有供 应 互联 网的服 务和 产 品缺 乏较 为合理 内容的屏 蔽、过滤 、删除等都 归属此 类。 思路主要有 : 的标准和评估机制 。市场机 制发挥作 用的 搜狐 对微博 的审查做得较为完善 : 设立 自 和 销售体 系,以契约方式确立 内部监控的 二是互联 网企业的 内部监控作 为确 前提 是质优价廉 的服务和 商品能够 胜 出。 律 专员 ,巡查微博并举报 违法不 良信息 ; 链条 ;
如前所述 ,互联网很 多服务和产 品都不是 制定首个微博行业 ( ( 自律专员行为准则 ; 保互联 网产 品和服务的基本要素,应当成
三是互联 网企 业 实物 的 ,对其 质量 的评估大 多是 用户 自己 搭 建 了 “ 微博举 报平 台” ,设 立 了微 博辟 为政府 的直接监管对象 ; 感受 ,而用户的主观感 受是个人化 的,也 谣账 号等 。( )社会监督 。即相关组织或 的内部监控也可以采取服 务外 包的形式 。 5 很 难 成为 一种 普 遍 的选择 标准 。这种 情 个 人 对 互联 网公 司行 为 的监 督 ,如 妈 妈 评 况 的存在有碍 于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发挥作 审 团 。
闻职 业 道 德 评 议 刊 物 ,制 定 新 闻 职 业道 德 得 严 ,就 监 控 ; 头 一 过 ,又 依 然 如 故 。 价 制度来 实现 。如建立互联 网企业诚 信档 风
前者是通过主体 自我约束而实现的 ,后者 束作用 。自律 规范的这 种状 况是 自律机 制 网络 舆 论 往 往 会 被 企 业 无 视 。
则是通过外在于主体的专门机构的强制性 难以获得发展的重要制约 ,同时也难 以对
北 京 网络媒 体协 会 的新 闻评议 制度
手段而实现的 ; 、前者所依 据的规范除 其他治理机制构成支持 。比如 ,我 国互联 对 于 探 索 自律 执 行 机 制 很 有 意 义 。其 新 闻 二 了法律 ,还包括道德、行业规 约等其他社 网相 关 法律规 范 存在较 多含混 模糊 的地 评议会 由政府管理部门、网络媒体 、专家 会规范 ,后者则主要依据国家法。常见 的 方 ,制定 自律规范 的行业组 织如 能够充分 学 者和 网民代表 四方组成 ,对 网站网络文
作 为互 联 网治理机 制, 自律 机 制存 机制的合理有效 则是 自律机制 走向成熟 的 是 自律 规范 宣誓 性 强,缺 乏具体 范难以真正落实,而且也表现在 自律机制
可 的标准和评估机制 ,使互联 网提供的服 在 的 问题 主要 有 :

的行为规范 。整体上看 ,现有的 自律规范 所 产 生 的某 些道 德 评 判 难 以对 网络 行 为 产 实的行为规范 。制定 自律规范的机构往往 某一恶劣的网络行为与现实世界 中的人对 是行业组织 ,本有着熟悉实务 ,专业性强 应 起 来 ,所 以对 该 恶 劣 网络 行 为 的 口诛 笔
互联 网 自律机 制主 要有 :() 网络 舆论 。 提炼 行业 实践 的 经验 出台对 法律 规 范有 化传播情况进行评议 ,提 出问题所在 ,提 1
正面 的网络舆论不仅会给网络行为、网络 具体化作用的行为规则 ,不仅能够强化 自 请 社 会关 注 ,督 促 网站 整改 。可 以获 得 第一 ,自律机制的执行机 事件提供引导性的、积极 的意见 ,而且还 律机 制 ,而且还有利 于形成 法治 、自律相 以下几点启示 : 有利于某种社会共识 的达成 ,进而 生发 出 舆论对 互联 网治理 具有 巨大的积极作 用。 ( )制定共 同守则 。目前 已经形成 了多层 2 议 制度 。即 “ 用自律方式让新闻界履行 运 得益 彰的治理格局 。一旦 时机成 熟,自律 制首先必须 以一种组织化的理性 意见 为基 治的可行性 。 降低执行机制的专业化 ; 第二 ,自律机 制 某种类似 于习惯 的行 为方式 。正面 的网络 规范就有可能被法律所 吸收 ,从而提高法 础 。没有这样一种形式的表达,就会 大大 二是 内部 监控 仍 然有 所 欠缺。 互联 的执行机制必须与法治密切结合 。即自律
三 是 缺 乏 执 行 机 制 。 如 何 执 行 ,是
任何 自律机制都 必须 面对 的难题 ,而执行 标志。 目前 ,执 行乏力不仅表现在 自律规
பைடு நூலகம்
用。这就 需要有一种合理的 、获得广泛认
务和商 品易于辨识优劣 ,从而恢复市场机 制 的功能 。“ 诚信 自律 同盟 ”的成立 目的 较缺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