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论自立》的解读

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论自立》的解读
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论自立》的解读

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比起爱默生的演说和写作,梭罗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_肖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0)03-0081-04 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肖凯(1982-),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 肖 凯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和/美国的 孔子0,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超灵;现代主义;批判 The M odern Criticis m on Em erson .s T ranscendentalis m XI A O Ka i (Colle g e of F orei 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Chengdu Universit y of T echno logy,Chengdu 610059,China ) Abst ract :As a pr o m i n entAm erican phil o sopher ,poe,t and essay ist i n the 19th century ,R.W.E m erson initiated and led /Transcenden talM ove m ent 0and is public l y respected as /foreseer o fAm erican m entality 0and /Am erican Con f u c i u s 0.Bu t as is inspected fro m a m oder n ang le ,it cannot stand w ithout de fects .Based on close read i n g o f transcendental doctrines and gu i d ed by the m odern deve l o pm ent of socia l science ,th is paper i s dedicated to stud -ying the defects of Transcendentalis m in three aspects :the ant-i hum an is m tendency o f oversou,l the nature ofm en -talis m w it h /spirit u al o m nipotence 0and t h e addiction to narcissis m and its consequent split in personality .K ey w ords :Em erson ;transcendentalis m;oversou;l m odernity ;criticis m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 alph W aldo E m er -son ,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美国的孔子0;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0;英国著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0 [1] 。詹姆斯#罗塞尔#罗威尔说,/清教徒的 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而让我们在 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0 [2] 。尽管爱默生对美 国,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毕竟沧海桑田,时过境迁,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又 有何启示,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

超验主义

论超验主义的本质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一词出自康德,他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用“超验主义”来表示人类知识体系中一些非经验的因素。美国思想家把康德的理论融合了唯心主义等思想并加以发展,最终在波斯顿附近形成了一种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思潮。它强调直觉与精神的重要性,引起人们对“个人”的关注并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 从哲学角度看,超验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它强调在经验之外存在着一种超感觉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精神的,心灵的,也是观念上的。超越主义强调直觉和感觉,否认理性,试图用想象来取代分析性的推理判断。同时,超验主义者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对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持怀疑态度,主张人们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而蔑视权威与传统。而且,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及个人的民主权利,注重对独立人格、个性发展的培养,并要求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爱默生的名言“相信你自己”也成为超验主义的座右铭。作为超验主义的引路人,爱默生警告世人:嫉妒是无知,模仿是自杀。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按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而不应落入俗套。这一点还可以引申到今天的创新精神。这种崇尚个性的思想号召人们行动和创造,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亦成为人们打破神学和宗教思想和外国教条束缚的有力武器。在某种意义上,超验主义加强了美国平民的自立自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 超验主义对大自然的看法也别具一格,主张接触自然,回归自然。他们对大自然怀有一种近似宗教虔诚的崇敬和仰慕。在他们眼里,大自然充满了上帝的精神。爱默生的《论自然》中集中体现了超验主义的自然观。爱默生认为,宇宙是大自然与人的灵魂的结合,人通过灵魂与自然和谐一致。只有远离物质社会,远离现代化的诱惑,而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人的灵魂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大自然对超验主义者来说有一种启迪心灵,净化灵魂的作用。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亦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它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同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实际上也是自由的最浪漫、最强烈的表达。在瓦尔登湖结庐而居的梭罗就是为了发现并体验这种精神。 在我看来,超验主义的本质即包括对直觉和感觉的强调,它重视个体及个性发展的个人主义,主张回归自然的自然观和追求自由的思想。凯瑟琳?L?阿尔本尼斯认为,超验主义是一场在宗教、文学和哲学领域里影响广泛的运动。同时,超验主义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美国文学及文化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传统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传统 一、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 “个人主义”一词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首先是贬义的,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圣西门派发明出来表达19世纪社会中人的处境特点——“他们的失落无根,他们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们的社会断裂,以及他们无情的竞争和剥削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合法的无政府状态。”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9个多月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他在此书中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个人主义的内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一句话,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作为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主旨和特色,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最雄辩和直接地表述了美国思想,其要义是:“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即个人是本源的,社会是派生的。社会和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人为的机构。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各种教会誓约和殖民地誓约都充斥着个人主义的理念,而美国《独立宣言》提出的不言而喻的“真理”,开始也是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建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个人主义在二百年中经历了英国传统、清教时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宪法政治、杰斐逊启蒙时期和杰克逊大众实践等诸多发展阶段,逐渐在美国生根、开花和结果,并在美国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含义,并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主精神。 美国的早期移民把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欧洲新思想带到了美洲,在新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这些新思想逐渐孕育着个人主义和民主思想倾向,而无论是最早移民新大陆以求建立新的“伊甸园”的清教徒,还是后来不断向西部开拓边疆的美国人,都以个人奋斗为精神支柱,从而形成了两种主要的个人主义传统——新英格兰个人主义和边疆个人主义——两者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成为鲜明的美国特色和民族理想。其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个人成功和发家史,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树立了榜样,是个人主义思想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成功例证。 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保障,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又很快后来居上超越西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______的方面。 A. 政治性 B. 社会性 C. 共同性 D. 本土性 2 【单选题】(10分) 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______的语言。 A. 书写最为简便的 B. 使用人数最多的 C.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 D. 历史最为悠久的

3 【单选题】(10分) 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____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A. 超越东方中心主义 B. 继续西方中心主义 C. 形成东方中心主义 D.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4 【判断题】(10分) 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方则是落后的。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A. 错 B. 对 6 【判断题】(10分) 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A. 对 B. 错 7 【判断题】(10分) 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A. 对 B. 错

8 【判断题】(10分) 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A. 错 B. 对 9 【单选题】(10分) 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______。 A. 世界范围内流通的文学 B. 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 C. 非西方经典文学 D. 西方经典文学 10 【单选题】(10分)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之比较

老子的“道”与爱默生的“超灵”的比较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方古典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道德经》中,老子主要阐释了“道”的哲学思想与世界本原的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指出“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也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动力与创造力。老子的“道”,并非有一只和人格的神或者上帝,他强调“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自然观是建立在道德论上的,“道”决定着自然的演化,“道”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的性质。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他受到了浪漫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的启发,开始了超验主义的著述与传播。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自然》,则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爱默生在书中,主要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种种途径,而“灵魂的重要性”则贯穿了《自然》的始终。“上帝的直接性”对人来说,上帝比呼吸还近,“自然的神力”,意在告诉人们“人在自然中就能直接找到上帝。爱默生将之称为“超灵”,即绝对的精神、上帝。 虽然老子和爱默生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在自然观有着许多的相似点与异同点。他们都相信自然是万物的源泉与归宿。 一.相似的自然观 老子主要思想“道”,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

这样说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难以言说的,而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了。但老子则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生万物,是一切事物的源泉。而天的处事方法则是天道,所以人们应该顺应天道。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这样写道“梁山好汉举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反应出老子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次“道”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所以老子提出,世界的形成是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老子的“道”是抽象的绝对,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动力与创造力。 爱默生在《论自然》里曾提出超灵与精神是同义语。超灵充斥于宇宙之间、天地之内。爱默生称其为“你永远不能知悉的最高未知”可见其神秘至极。在《论超灵》中爱默生这样写道“在灵魂的内一个行为中,都有人与上帝的统一,这是不可言喻的。最单纯的人在真心诚意崇拜上帝之时就变成了上帝”。上帝是与人类共存的,只要人们虔诚的信仰上帝,自然而然上帝就可以与你达到灵魂的交流.爱默生还认为,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也就是说,大自然是超验的上帝的化身,上帝普遍存在人的心中,那么人能够感知与体验上帝的存在与达到与上帝的交融的完美境界,即“人神合一”的境界:“人可以认识真理,通过自身的努力”。因而人成为爱默生思想的中心。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爱默生的自然观与中国的“天人合一”都是自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其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其精神并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超验主义的特点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正因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才使得超验主义明显地烙上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轰烈:“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这种素来被称为美国平民宗教的自立自强,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因此,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的哲学命题,解放了美国思想,也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其实,“超验主义”作为一种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代表人物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

爱默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 《美国人的历史》 1、第一个跟美国的主流气质完全合拍的美国知识分子和作家就是爱默生,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是典型的19世纪美国人,他开始有意识地地质文化自卑感,他写过“把欧洲的绦虫从美国的躯体中分离出去,用对美国的激情把对欧洲的激情驱逐出去。” 2、他推动了最早的美国本土哲学运动,被称为“超验主义”,他在《论自然》中概要地论述了这一学说。 3、从他开始美国开始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4、他是个反精英主义者。他认为美国文化必须是平等主义的、民主主义的。在文化领域,就像在所有领域一样,自励自助是至关重要的。 5、他认为知识(加上道德品格)往往会促进商业的成功。 6、爱默生是一名非凡的制造商,专门生产简短的格言和精辟的警句,其中有许多锦言佳句因为真实而深深打动了他的听众,比如“生活就是寻找力量”“固执己见是心胸狭小之辈的魔障”等等。 7、他作为国家的圣贤与先知的名声更多的是通过巡回演讲来赢得的。听爱默生的演讲是文化渴望和品位提升的一个可靠标志:对数百万美国人来说,爱默生成了“思想者”的化身。 《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 1、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与精打细算的实用主义独特结合的产物。 2、做牧师三年之久,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他理解到自己不再相信组织起来的宗教,甚至是上帝一位论这种自由的宗教形式他也不信。爱默生虽是教会的反叛者,但依然是虔诚的信徒。爱默生反对历史上的基督教,因为它以古代的奇迹为基础。他知道上帝是神,是有肉身的神,但是,任何一个人也是如此。爱默生的上帝不是一个人,而是神秘的统一体,是充溢于整个宇宙的“超灵”。 3、爱默生认为思想毫无价值,除非付诸实践。“好的想法”爱默生说,“并不比好梦强多少,除非加以贯彻执行。”知识应扎根于经验。“思想是先导,”他写道,“思想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度是行动,如我的生活所示,我之所知,仅此而已”爱默生的这种理论,孕育着后世美国哲学家所谓的实用主义的种子。 《美国文学周期》 1、最后把浪漫主义想象的抽象观念与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生活的现实统一起来的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与四十年代以爱默生为中心的一些钱宁的热诚拥护者是他的学说世俗化,这些人被称为超验主义者。 2、爱默生年轻时的讲道反映出他竭力要比即便是最平和的唯一神论正统思想与自己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的强烈愿望糅合在一起。 3、爱默生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发展与阐述一下的信念:人通过直觉所体验到生活的内在、道德及神启示的法则都可在通过感觉观察到的自然界法则的多种形式的表现中一点一点地找到对应。 4、爱默生已经发表了能够接受科学的发现并运用它们为上帝服务的新观念,展示了发现上帝的方法而没有能明确地说明上帝的本质。这一品质是爱默生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旧的教条在这时代正在消逝,新的法则正在形成。 CNKI《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爱默生个人主义之欧洲渊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贡献》刘宽红 作为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爱默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美国历史上,爱默生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和美国精神的先知(林肯语)等美称,他的思想也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1、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和超越欧洲个人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英国个人主义传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爱默生产生了影响: 首先,在对个人权利的宣扬上,爱默生吸收了洛克个人主义思想。其个人主义从一而终地贯彻着:人是社会和宇宙的主体,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国家为个人而存在。然而与洛克有所不同的是,爱默生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完满的规律,但只有通过其与人的关系,或者仅当它植根于人的心灵中时,才对我们有吸引力,因而人的生活不是与世界协调,而是与心中的观念相一致。人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人的灵魂与宇宙中的每件事物相符合,人应当发挥自己的才能,由此爱默生就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当爱默生1837年作《美国学者》演讲时,梭罗正从哈佛大学毕业。现在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对于梭罗,自然是一本教科书,通过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他说,"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解放了美国思想。他们认为,文学"必须保持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on,orLifeintheWoods,1854),等等。 它的主要教义有一下几条: 1.至善【absolute good】 2.纯洁无暇【unspotted innocence of nature] 3.人具有神性【humanity was godlike and that evil was nonexistent appeared to be an optimistic folly] 超验主义的来源有四: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the romantic literature of Europe】

爱默生的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比起爱默生的演说和写作,梭罗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on,orLifeintheWoods,1854 梭罗著),等等。

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和对待的。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 尼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德]尼采: 尼采反对瓦格纳》["]#陈燕茹、赵秀芬译,山西画报出版社,$%%$。 [&][法]德鲁兹: 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社会文献出版社$%%1。 [’]()*+,-./,0)1234,05()6)/)7*1(389,+:;0)<3+7)=4>+377,?.*3+)@51A0@#1BB1。 [C ][德]尼采: 反基督》["]#陈君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D ][德]尼采: 权力意志》["]#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BB1。 [E ][德]尼采: 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BBD 。 [F ][德]尼采: 哲学与真理》["]#田立年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BB&。 [B ][德]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1BB$。 [1%][澳]G#丹纳赫H#斯奇拉托G#韦伯著: 理解福柯》["]#刘瑾译,白花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忠平)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I5/J6K5/-,L*3+7,01F%&-1FF$)是美国1B 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重要影响,是他的思想直 接影响到了美国本土哲学--- 实用主义哲学的诞生,因而在美国历史上,爱默生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和"美国精神的先知"(林肯语)等美称,他的思想也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就是美国主义的同义词。追溯美国个人主义的源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可谓是美国个人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美国个人主义政治哲学,我们不能忽视爱默生个人主义思想的重要影响。"《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在英语世界里第一位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 !!!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刘宽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FE$) 摘要:本文对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个人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其个人主义的哲学基础和 基本特点,指出超验主义是理解其个人主义的关键之处,阐述了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所作的贡 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本土个人主义的起源,它标志着美国 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个人主义;美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E1$#’1文献标识码:.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其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其精神并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超验主义的特点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

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

摘要: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 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 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 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 本文管中窥豹, 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 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 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 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 爱默生; 超验主义; 超灵; 现代主义; 批判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1803- 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美国的孔子; 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 英国著名作家麦修# 亚诺德曾说, 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 1 ] 。詹姆斯# 罗塞尔# 罗威尔说, /清教徒的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 (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 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 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 而让我们在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 2] 。尽管爱默生对美国, 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毕竟沧海桑田, 时过境迁, 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 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 又有何启示, 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 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 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 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 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一、超灵的反人性倾向 超验主义者们特别强调人应相信自己, 如前所述, 用各种/本能、想象力和洞察力通过自己的身体与上帝或超灵达到融合。这种思想虽然提升了人的/位格0[ 3] , 强调了人在认识自身精神世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但爱默生/超灵0 ( / Oversou )学说的核心是强调/人完善自身是凭借直觉从上帝处得到启示0, 也就是说爱默生认为人类精神自由的合法性和重要性仍是源自上帝(神)的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这一点在爱默生对/ Oversoul0的阐释中可以得到明证: / That Utility, that Over soul with everyman. particular being, , the universal beauty, to which every part and particle is equally related; the eternal one. 0[ 4] 意即/ 超验存在于每个人的特殊意义在于永恒0。其中/ eternal0 (永恒)一词不正是所有宗教中用来描述所谓神和神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么? 由此而见, / Oversoul0的提出, 其本质仍是带有强烈神秘主义色彩的/ 神本观0的延续, 这与数百年前已在欧洲文艺复兴中兴起并广受认同的/ 人本主义0或/人文主义0的思想内核是直接冲突的, 因为后者认为人类本身才是自己全部生活的中心。从这点讲, 我们可以认为/超灵0学说实际上是反人性的, 特别是反对人类的理性。 /非理性的哲学流派往往都把直觉加以神秘主义的和非理性的解释, 认为直觉是同理性认识决不相容的认识形式。[ 5] 爱默生所提出的直觉0属于非理性的流派, 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在论自然中, 爱默生对诗人推崇备至, 认为他们/拥有一种能从简单、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精神. ,能感受世界万物统一于一体的和谐, 而哲学家、科学家和普通人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已。他说在大自然中/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清晰而又富有诗意的感受,,正是这种感觉才把一个伐木者眼中的木材与诗人眼中的木材区分开来,,在这片视野中, 有一种唯有那种能把各部分整合为一的人才能拥有的财产。这样的人就是诗人。[ 6] 诗人当然是伟大的, 但这并不说明除诗人外的其他人在精神上低人一等。但很显然, 爱默生在赞美诗人的同时已经间接地否定了普罗大众, 这实际上是某种形式上的/等级制度, 与中世纪的宗教

爱默生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的相似性

摘要: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在构建他的超验主义学说时,放眼东方,积极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吸取有益成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比,从“道”与“超灵”、相似的自然观以及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儒家;道家 文化是超越国界与社会的人类共同财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思想相互碰撞,相互滋润,相互融合,这是一个永不休止,并对文化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过程。就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十九世纪著名超验主义者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越来越近地接触了伟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十九世纪的西方文学界,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视为低西方一等的“异域”。萨伊德在其《东方主义》一书中,就将东方归纳为一种欧洲意识的产物,在他看来,“东方几乎是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是欧洲最强大,最古老的殖民地。”[1](P17¨在“欧洲中心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之下,爱默生能放眼东方,吸取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实现了一次跨越千年的东西方思想上的联姻.在现代看来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一、东西方文化联姻的契机 1840年的新英格兰,一股对东方哲学与宗教的热情与钟爱突然迸发出来。那时候,新英格兰文化复苏方兴未艾,正急切地从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中获得营养。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先锋派成立了“超验主义俱乐部”来表达他们对思想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渴望。爱默生成为严肃对待东方“异教”思想的第一人。他的传记作者称他为美国的“孑L夫子”。身为新英格兰神学教徒后裔的爱默生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奥得赛”。哈佛大学的自由学术氛围使他重新思考他从小就信仰的加尔文教。他逐渐放弃了诸如“人类全然毁坏不能自救”、“上帝特选的救赎”、“圣灵不可抗拒的恩惠”等加尔文教义,并开始接受了更富有哲理与逻辑的基督教唯一神教理论。它的教义包括“上帝为圣父”、“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兄弟”、“基督的领导”、“人类自身的拯救以及人类自身不断进步的能力”等等。相对于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不相信人类自身的可完善性而言,基督教的唯一神教理论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因为它抛弃了宿命论的因素,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久,爱默生发现唯一神教的理性又实在令人难以忍受,于是他放弃了牧师的工作,去欧洲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并随之成立了“超验主义俱乐部”。他在超验主义中宣称:“在经验与科学之外,存在着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可以通过直觉得以把握;人能凭直觉认识真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人就是上帝。"[2] (201) 他的思想有助于打破当时的神学思想和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爱默生建立超验主义的过程中,他积极从国外的先进思想中吸取养料,在这其中,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借鉴异国文化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在其“异”——异国文化,不同的思想。在母语中,词语和象征常常被悠久而复杂的用法和用者所泯灭。一旦移植到异域,它们便可重获新生,因为一切原有的联系都被切断了,词语便在一种新的文化背景下获得新的含义,反过来又对这种文化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为了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爱默生热切地从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中吸取营养。逐渐地,他被中国深邃的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所吸引。他曾经在不同的作品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论和观点。并称孔子为“民族的光荣,绝对的东方圣人”。[3](n7¨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中,现实的物质世界被认为是虚幻的,它只不过是一个更为辽阔更为恒定的超越人们思想意识的世界的反应,而西方则认为现实世界是实践科学的居所。直到近来在西方世界中才产生了超越现实物质世界的思考。所以爱默生在建立自己超验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将思想的触角伸向了异域的中国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东西方文化联姻的表现 在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最吸引爱默生的还是它对精神和超验的天然倾向。下面本文就从“道”与“超灵”,相似的“自然观”。以及对物质生活的否定等几个方面对爱默生和儒家、道家在思想方面的相似性进行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