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生化检验技术个人总结

生化检验技术个人总结

生化检验技术个人总结引言生化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通过对生物体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分析,以检测人体内的生物化学指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化检验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个人在生化检验技术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总结和分享。

基础知识学习生化检验技术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它们对生化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了解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技能在生化检验技术的学习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室中,我经常进行各种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如血液生化分析、尿液分析和肝功能检测等。

通过反复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许多实验技巧,如样本采集和保存、试剂的配制和保存、仪器的校准和使用等。

这些技能的掌握对正确进行生化检验非常重要。

数据分析与解释生化检验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得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释。

在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时,我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这种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生化检验技术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每一步操作的规范性,并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来进行检验。

同时,还要定期参加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项目,以提升自己的质量保证能力。

实践与进一步学习在生化检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参与实际的生化检验项目,我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化检验技术。

肝脏疾病临床生化检验论文

肝脏疾病临床生化检验论文

肝脏疾病的临床生化检验研究【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21-01【摘要】肝病种类繁多,临床检验的项目也非常多。

据统计,目前各种肝功能检查指标已达数百种之多。

因此,无论从临床诊断需要还是从病人经济负担角度考虑,都要求对各种肝功能试验做正确、合理的选择。

本文就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某些肝病的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作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肝脏疾病生化检验项目肝脏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肝病时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广泛性。

一种肝功能试验只能反映肝功能的一个侧面。

目前尚无一种检验方案能完整地反映出肝脏功能的全貌。

另外,肝脏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代偿功能,即使肝脏组织有相当部分受损,肝脏功能仍可不显示出变化,可见肝功能检查结果若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肝脏无疾病。

此外,不同的致病因素对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产生的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程也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 急慢性肝炎常用生化检验项目组合1.1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和急性中索性肝炎,其实验室检测试验主要分为三类:(1)筛选实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等。

(2)确定病因的实验疑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须作病原学检查如乙肝五项,抗-hai、抗-hcv等项目检测。

(3)判断病情和须后的实验alt、ast、ggt铁、总蛋白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免疫球蛋白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等。

1.2 慢性肝炎(1)筛选试验血清转氨酶、ggt、胆红素、蛋白质测定、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蛋白电泳等。

(2)确定病因的试验乙肝五项测定、抗-hcv、抗-hdv、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3)估计病情的试验血清总胆汁酸、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5篇)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5篇)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5篇)临床医学检验已经成为疾病诊断、观察及了解被检者不良反应的重要辅助措施,为医护人员进行更好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1]。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由于检验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要全面控制并保证其高质量是有难度的[2]。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故本院进行此次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本院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样品1500例,其中有525例为血液分析检验,488例为生化检验,300例为尿沉渣检查,187例为便分析检验。

方法:所有的检验样品均按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无论是从检验样品的准备过程,还是到样品的分析都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如在准备常规的生化血液检查样片前,被检查者应在1周前便开始戒烟戒酒,不吃高糖高脂肪类的食物;在收取检验样品前两天开始食用流食;在抽血样品的前6h,被检验者要严格禁止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注意保持情绪稳定[3]。

在抽取检验样品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保管、送检和分析检验样品,注意检验样品对光线和温度的要求,并按照规定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判断标准。

检验失误有3种情况[4]:①检验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需要再次检验;再次检验的结果却与预期是一致的,进而验证了第Y次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失误;②在检验样品从保存、送检及分析的过程中,只要出现样本丢失或污染,都被认为是检验失误;③由于检验设备和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情况等因素导致检验样品的结果失效等情况,也被认为是检验失误。

2结果在1500例临床检验样品中,一共出现342例,占。

其中以检验准备阶段的失误率最高,出现样品检验失误220例,占。

其中又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准备为主要原因,共有213例,占。

3讨论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①从研究结果可以了解,临床医学检验失误率为,其中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准备主要原因。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对我院检验科近年来出现的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防范对策。

结果在细致的操作和严格的防范措施下,将偏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结论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必要条件,应当予以重视并学习。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控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2-02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生化检验所提供的具体信息是必不可缺的,而且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依赖于临床检验所提供的依据,这也就进一步的凸显了临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而这之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上的一大重点,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客观的数据,提高检验质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就此,笔者就我院近年来临床检验科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在进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标本的储存以及运送过程等。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1、清晰的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检查对象、检查项目、疾病诊断、标本编号等,确保不出现误差,对于存在疑问的检验申请单应当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联系,对于不清晰的地方进行询问,以免出现误差,另外对于一些重点病例或疑难重症患者则应当咨询临床医师,及时进行沟通了解才能更好的保证标本质量;2、采集和存放标本应当注意认真、轻缓,防止标本出现污染、溶血或水分蒸发等因素导致检查结果的偏差;3、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应当要求患者暂时停止服用药物,避免血清中的药物残留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所以建议标本采集时间应当控制在清晨患者未服药之前;4、为了避免患者的饮食、剧烈运动以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干扰到检验结果,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好标本采集时间,并且在采集前一天应当通知患者第二天保持空腹进行抽血等。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保证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保证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摘要】随着人类医学的进步,临床上许多病情的诊断越来越需要实验室检查,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检验质量体系。

近年来大型仪器的普及和室内质控体系的健全,方法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而测定结果准确性往往来自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所以对之引起重视。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65-011 临床资料2013年1—5月对临床10000例标本随机进行调查表明如下:溶血的有38例,脂血的有432例,一边输液一边采血的有187例,口服用药后采血的有164例,临床医师申请检验报告单不规范的有120例,留取采血标本时间放置过长的有20例,临床医师和病员投诉的有2例,血清未完全成功分离而阻塞有4例,这些因素大大的影响检验质量。

1.1 一般资料分析前质量控制它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主要因素,据国外文献统计,临床检验中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误差的5%-8%。

1.1.1 患者的准备:1.1.2 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有研究比较过,立位采血与卧位采血中17个项目检验结果,发现其中12个项目立位高于卧位,以tp、alb、alt、alp增高为明显。

1.1.3 患者的饮食: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有人研究指出,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血糖增高15%,进食高蛋白时,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尿酸增高,饮酒后可使尿酸、乳酸等增加,因此除特殊急诊项目外,一律早晨空腹采血。

1.2 标本的采集: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能使标本溶血和凝血。

1.2.1 标本溶血:主要原因是采集的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红细胞破裂,或摇匀抗凝剂时,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使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

溶血对检验项目有很大的影响使结果偏高。

关于医学检验论文

关于医学检验论文

关于医学检验论文范文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

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

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标本放置时间论文血生化检验结果论文:浅谈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时间论文血生化检验结果论文:浅谈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时间论文血生化检验结果论文:浅谈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关键词]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生化检验由于近几年来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医院已基本普及了各种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检验工作由传统的手工、半手工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工作模式,即有单份标本进行的单项目测定转为单标本可进行多项目测定。

这就造成了生化室标本量大,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往往不能及时上机检测,需3~4h才能完全出结果。

为了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了90例不同年龄患者(男女各45例)的血液标本,分别对1h、4h、8h、24h的14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标本采集使用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简称促凝管),对90例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5ml,并分别记录采血时间;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使用迈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试剂。

1.2 方法:将门诊采集的90份血液标本放置20min后,用离心机以4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质控血清及校准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对14项生化项目进行校准及质控,使每一项质控项目均在(x±s)范围内。

于采血时间1h,分别对各标本进行生化项目测定,做好记录,然后将各标本加盖后放置4℃冰箱储存。

每次重复两步的校准、质控及标本储存,分别于相应的4h、8h、24h对14项项目上机测定,并做好记录。

2 结果血液采集后于血清析出时,4h、8h、24h测定结果。

如果以采血1h测定的结果为基准,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2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 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bun (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glu(血糖)。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的体会作者简介:吕宝坤(1963~)男,吉林省敦化市人,大专学历,主管检验师。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60-02随着临床检验知识的不断更新,检验与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

检验前过程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项目要求、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传递、储存等一系列过程。

它约占全部检验过程的65%[1],检验前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重视和改进。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生合理申请医生的合理申请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

由于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医生必须对实验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验室应给临床提供每个实验的参考值、临界值、危急生命值及如何准确判断分析。

因此,要求医生须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清楚每项填写的意义,特别是患者有无可能干扰检测或检验结果的病理变化以及与检验有关的现病史及留取标本、送检标本的时间等。

2患者准备检验标本来自患者,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临床用药都可影响检验结果,这是实验室难以控制的,它需要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和实验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2.1 患者状态:原则上患者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运动后由于能量消耗、体液丢失、剧烈呼吸,可造成许多生化检验结果的变化,如肿、ast、ldh、ck 等可一过性升高,还可引起k、na、ca、glu 等成分的变化。

2.2体位影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使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胆红素、tch 及tg 等浓度增高,hb、hct、rbc 等亦可增加,某些激素变化更明显,所以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

生化实验论文——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

生化实验论文——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

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摘要:果蔬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每种成分在不同的果蔬中的含量是不同的。

本综合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柚子和桔子的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蛋白质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成分的分析,并对各成分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有: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柚子的Vc含量都较高,而金丝蜜柚的还原糖含量比红肉蜜柚高,说明金丝蜜柚比红肉蜜柚甜。

柚子中只有一种过氧化物酶,而桔子因为去皮后在空气中存放了太长时间,使酶分解。

关键词:营养成分;综合实验;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蛋白质前言:果蔬中有维生素C、糖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如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有降血糖、降血脂、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还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本实验通过对柚子和桔子营养成分的分析,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综合分析果蔬成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可被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下面简称染料)所氧化,成为氧化型维生素C。

氧化型染料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成为还原型后为无色。

用氧化型染料来滴定还原型维生素C,当滴至全部还原型维生素C被氧化后,在稍滴一点呈微红色为终点。

滴定用去染料量与样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 量成正比。

2.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硫酸脱水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再与蒽酮缩合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和寡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生化实验论文

生化实验论文

细胞色素C的制备及测定摘要:本实验以猪心为主要原料,通过匀浆,抽滤,盐析,离心,透析等步骤提取其中的细胞色素C,并通过cytc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提取得到的细胞色素C的产量、产率和纯度,最后通过cytc溶液波峰扫描测定细胞色素C溶液的光吸收峰。

测得蛋白质含量为1.288mg/ml,产量为15.11mg,产率为58.33mg/公斤,符合标准。

Cytc 氧化型吸收峰在410nm和530nm,cytc还原型吸收峰在410nm和530nm处。

关键词:细胞色素C 制备产率 cytc正文1.前言:细胞色素C广泛存在于需氧细胞的线粒体中,是一种含血红素辅基的单链蛋白质,呼吸链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

是一种含铁卟啉基团的蛋白质,在线粒体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aa3之间,细胞色素C的作用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传递电子。

细胞色素C分子中含赖氨酸较高,所以等电点偏碱,为pH 10.8,分子量为12000~13000道尔顿。

它易溶于水及酸性溶液,且较稳定,不易变性,组织破碎后,用酸性水溶液即能从细胞中浸提出来。

细胞色素C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因为还原型较稳定并易于保存,一般都将细胞色素C制成还原型的,氧化型细胞色素C在408nm、530nm有最大吸收峰,还原型细胞色素C的最大吸收峰为415nm、520nm和550nm,这一特性可用于细胞色素C的含量测定。

由于细胞色素C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常以此为材料进行分离制备。

本实验以猪心为材料。

向心肌中加入三氯乙酸溶液,一起进行匀浆,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沉淀下来,细胞色素C则存留在三氯乙酸中。

将硫酸铵粉末加入到三氯乙酸抽提液中,硫酸铵与抽提液中的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一起沉淀下来,细胞色素C仍留于溶液中。

进一步用三氯乙酸酸化此溶液,细胞色素C就沉淀出来,然后透析并鉴定之。

鉴定及测定细胞色素C用消光法。

在550毫微米波长下,细胞色素C的克分子消光值为:氧化型细胞色素C:K1=0.9*10^4/克分子/厘米还原型细胞色素C:K2=2.77*10^4/克分子/厘米其含义为浓度是1克分子/升或1毫克分子/毫升的氧化型细胞色素C溶液,通过1厘米的光程,其消光值为0.9*10^4。

医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参考论文选题.doc

医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参考论文选题.doc

1、日立7600-020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2、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方法学研究及应用
3、SHCSP、AFP用于肝癌检测的评价
4、急性胰腺癌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6、脂蛋白(a)在炎症病人中的变化
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标准化实验调查小结
8、用氧化剂消除高胆红素对测定肌酐的影响
9、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血脂变化
10、肝功能实验的新进展
11、肝功能实验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12、谈谈心脏标志物的发展史
13、谈谈质量控制在生化检验转换中的地位
14、谈谈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5、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及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16、两种生化仪器的性能对比。

生化实验论文

生化实验论文

生物化学实验论文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姓名:班级:学号:萌发小麦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Enzymatic properties of the diastase from germinant wheat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实验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材料,提取得到淀粉酶液,研究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并测定萌发小麦种子不同位置α淀粉酶和总酶活力。

不同的温度、PH条件下和加激活剂或抑制剂情况下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的程度不同,产物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由此可知道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同时激活剂可以增强酶活性和抑制剂可以抑制酶活性。

由实验可知低温抑制酶活性,高温使酶失活,40℃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受pH极为显著,酶在最适PH值时,表现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时,活性逐渐较低。

对于淀粉酶,酸性失活、碱性抑制,最适pH=5.6;氯离子是小麦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是小麦淀粉酶的抑制剂。

对酶的活力进行测定时,麦芽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5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从而得到单位质量样品一定时间生成的麦芽糖的量来表示酶活力。

关键词:酶活性淀粉酶温度 pH值激活剂抑制剂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而成,只有在适当的温度、pH 和离子强度下才具有生物活性。

酶是生物体系中的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都是在特定的酶催化下反应的,由于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和组织功能分化的结果,酶在机体中受到严格的调控,使错综复杂的代谢过程有序进行。

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即告终止。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储存多糖,尤其是在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籽粒中淀粉酶活性更强。

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

结果生理因素、检验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与标本因素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强化标本与检验系统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复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能够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

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着较多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临床生华检验质量,提高控制成效。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2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11 生理因素影响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

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

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

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6-01【摘要】: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生化检验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化检验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重要过程,对这三个过程进行全面的、完善的质量监管,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检验结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更多的高科技使用于临床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是现代医学诊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疗临床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才能使临床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全程强化质量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质量控制的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1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1.1 健全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制度是保证质量监控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操作规程手册;其次对实验仪器建立完整的使用、校对及保养制度;再次必须制定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以及质控记录等相关管理制度;另外还应建立检测试剂的配制标准化及定期更换制度。

与临床生化检验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在我们长期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不断健全。

1.2 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必须明确检验质控的重要性,能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并可独立操作各项检验项目检验人员要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检验的过程中准确无误的做好每一步检验步骤、准确的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安排检验人员定期学习新的检验技术及相关内容,定期培训考核,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的能力是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

1200例体检者生化检查结果论文

1200例体检者生化检查结果论文

1200例体检者生化检查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体检者生化检查的方法与结果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0月的健康体检者1200例,均进行生化检查,对于各年龄段的异常检出率及男女检出率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本组体检者中,异常检出率居前3位的疾病为:高血糖、血脂异常与肝功能异常。

不同年龄段异常检出率、男女检查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应注重对于各项生化检查结果的分析,以利于体检者及早发现病情、确诊和治疗,切实发挥健康体检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体检者;生化检查;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2-0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健康隐患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大,医学界通常将人体临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成为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与疾病连续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如果人们不能真实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极有可能诱发各种源于生化反应的机体异常,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1]织不同人群进行健康体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利于人们及早发现各种疾病,逐步改善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10月的健康体检者1200例,男性853例(71.1%),女性347例(28.9%);年龄23-76岁,平均(46.4±3.5)岁。

1.2 方法:本组体检者均于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所有的生化检查项目在1h内完成。

本院使用上海丰汇试剂及日立公司生产的7060型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所有生化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3 诊断标准[2]:本组体检者的诊断标准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测定值≥7.00mmol/l;高脂血症:甘油三脂测定值>1.70mmol/l和(或)空腹胆固醇>5.72mmol/l。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体检者的相关数据处理均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论文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论文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74-01【摘要】:检验结果可为临床医师的疾病诊疗提供重要的信息,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这些检验结果及患者的临床情况来观察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和疗效。

当然,临床生化检验也不例外,不过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果要使检验结果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病情,那么就得控制好影响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因素检验结果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也突飞猛进。

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使检验方法学向超微量高精度,自动化方面发展。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就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则需要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实验室样本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保存又同分析前质量控制息息相关。

1 检验仪器及试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1 检验仪器。

不管设备仪器怎样更新,但维护和使用这些设备是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

首先要熟读使用手册,了解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

如,我们在使用罗氏p800全自动仪时,十分注意到仪器的保养和维护问题,做到每天工作完后冲洗一次,定期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污染,保证仪器正常运转。

全自动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后,仪器的试剂针要接触各种试剂,仅仅通过常规冲洗并不能清除交叉污染或携带污染。

为了减少污染,测试项目顺序上应有合理的安排,知晓各项试剂中的组成成分,正确的排列测定项目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将互有影响可能在试剂探针,反应比色杯、搅拌棒或样品探针发生交叉污染的项目组合,以及规定的解决方法(如变换项目或试剂位置,选用特殊清洗剂,增加清洗次数)予以合理设定。

调整通道(加样)顺序设置避免交叉污染的程序,将有交叉污染的项目放在不同的仪器上。

以上事例说明,我们要熟练使用仪器就必须熟读说明书,要使检验结果更趋准确,就得使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稳定状态。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的论文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的论文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的论文关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的论文摘要:在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与成熟,在医学检验中已经开始加强对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在医学检验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在医学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医学检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趋势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中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从某一角度来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医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来看,基因克隆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始极大的影响到了现代医学发展,并随着逐步完成的基因测序工作,也很好的解决了原先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难题。

在逐步进入到后基因时代后,在生物学界也逐渐开始广泛的应用数理科学,这为生物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提供可能。

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在医学检验中可以加强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这对多种疾病的有效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一)分子生物传感器分子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固定的化学、生物技术,具体指的是在换能器上固定好相应的动植物组织、微生物、细胞、受体、核酸、蛋白、抗原、抗体、酶等生物识别元件,如果待测物在检测过程中会与生物识别元件之间生产特异性反应,那么换能器就能够输出相关的反应结果,也可以检测到一定的光信号和电信号等,进而实现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检验结果。

目前在体液中核酸、小分子有机物、微量蛋白等多种物质检测中都已经广泛的应用分子生物传感器,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临床分析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在Skladal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压电传感器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后对血清中的HCV(丙型肝炎病毒)进行检测,并对其DNA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以及结构转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整个过程用时比较短,一般都可以控制在10min左右,而且这一检测装置还能够重复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探求也在继续深入,对我们周围的事物鉴别和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生物检测。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生物检测技术的在食品中的应用。

并对此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阐述和猜想。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机体安全、安全性实验、生物效价测定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视野不断的开阔,对进入我们人体的物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药物,不仅要求其要发挥自身功效,而且还要求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因为化学检测技术无法鉴别和检测达不到目前人们的检测要求,所以人们发明了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检测(bioassay)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功效的技术。

用于生物检测用的生物体可以是各种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常用的是微生物和某些动物。

生物检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安全性实验和生物效价测定。

1.安全性实验当外源物质进入人体时,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危害机体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安全性实验。

药物的安全性试验应严格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

安全性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试验、刺激性实验、溶血试验、热源实验、过敏试验等。

2.生物效价测定生物效价是指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

生物反应是生物体对某一物质的特有反应。

利用生物检测方法检测生物效价的物质主要包括抗生素等生长抑制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刺激物质。

食物的成分:食物中一般包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类和糖分,对这些成分的检测和含量判定是食品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而特定物质的检测则是针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判断。

例如鱼类食品中降解产生的一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能够反映鱼肉的新鲜程度,可以利用黄嘌呤氧化酶制成生物传感器,对鲜度进行评价。

各种生物检测技术的简介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体中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抗原、细胞、激素等,将这些活性物质进行处理制成生物功能敏感元件,并以这种识别元件接触待测物质,其产生的光热信号或符合产品能够通过信号转换器来传播信息并放大输出,得到相应检测结果,这就形成了生物传感器。

这是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具有使用微量、操作简便、检测高效、灵敏度高等明显优势,在生物分析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成分检测的多个领域获得了不小的突破,例如应用于沙门氏菌检测,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一天之内;在日本,采用生物传感器对鱼类、肉类新鲜度的测试已经成为相当成熟的商业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传感器会在食品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免疫技术:免疫技术是生物检测方法中最灵敏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

基于蛋白质物化性质的雷同,免疫技术或标记探针技术常用于分辨性质类似的蛋白质,具体应用手段包括荧光抗体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反应法、沉淀反应法、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等。

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也叫基因探针技术,对不同的基因链之间具有高敏感的鉴别性。

针对不同核酸链所含的互补碱基序列可以结合成分子杂交链的特性,可以在已知的基因片段上加入可识别指针,例如同位素或生物素,用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相同来源的序列。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进出口环节,用来对常见的致病菌和病原体进行检验。

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简称PCR 技术,能够在生物体体外快速扩增指定DNA 序列,早期应用于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后来延伸到食品检测领域。

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致病菌具有较为明确的遗传性质,如果能够对其基因序列和遗传背景进行监测,那么食品是否受到这些污染也就一目了然。

PCR 技术正是利用微生物特异基因的扩增来准确判断病原存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用。

例如牛肉中的大肠杆菌监测、水产品以及肉制品奶制品中小肠耶尔森氏菌的感染等项目中, 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CR反应体系。

另外,人们逐渐发现将其与基因探针技术相结合,能够发挥更高的作用,获得更快速的成果。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发展前景:食品检验工业一直趋向于简便、快捷、灵敏和微量化,而生物检测手段正具有相契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大展身手。

当前,各项检测技术方兴未艾,在其巨大发展空间的鼓舞下,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需求,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在生物学家、分析化学家和食品工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生物检验方法必将走向成熟,在食品科技领域发挥出举足轻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勇,崔堂兵,于平儒等.现代生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王林,王晶,周景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赵冬云.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7(16).
[4]赵人铮,陈景衡,杨俊.生物酶技术与酶免疫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
[5]陈家华,方晓明,朱坚,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唐春林,车阵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