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教案

《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教案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理解分贝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技术运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分贝仪等工具测量声音强度,提高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环境意识:通过了解声音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声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5.沟通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协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总之,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教学:
1.教材章节:根据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二节《声音的强弱》。
2.教学内容:
(1)了解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关系。
(2)认识分贝(dB)这一声音强度的单位,理解声音的强弱对人体的影响。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气氛热烈,但部分学生发言过于频繁,导致其他学生发言机会减少。为了提高讨论的公平性,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尝试采用轮流发言或小组内部分工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对声音强弱对人体影响的认识不够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健康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声音太大或太小而影响交流的情况?”(如电影院内的低声交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强弱的奥秘。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案教学设计《声音的强弱和凹凸》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凹凸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能够设计试验验证假设。

学问与技能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凹凸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声音的奇异。

教学预备大小凹凸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镖、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猜声音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嬉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

嬉戏规章:全班同学闭眼。

老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 "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J王云:我是谁?大家齐答:你是王云!李平:我是谁?大家齐答:你是李平!(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快乐。

)猜乐器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识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

(老师演奏鼓、号、镖、三角铁)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镖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同学依旧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凹凸。

(板书:声音的强弱和凹凸)今日,我们就来讨论声音的强弱和凹凸。

[评:以嬉戏的方式从同学最熟识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爱好,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讨论声音的强弱和凹凸作个铺垫。

]其次部分声音的强弱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发出弱音呢?生:假如你大声的叫你的声音就会变强的。

生:你用力的吹号。

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响的。

师:那你能不能用老师供应的这些东西中的一样制造强弱不同的音呢?(同学制造强弱不同的音。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人教版 (共9页)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人教版 (共9页)PPT
说说你的实验预测…
实验微提示
拿出一把尺子如左图放在桌边 ,先将尺子伸出8cm,拨动尺子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将尺子伸出12cm,将 尺子伸出16cm,将尺 子伸出20cm,都用相 同的力拨动,仔细观察



较高 较快 较高
较低
较慢 较低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震动的越快;尺子伸出桌面 越长,声音越低,震动的越慢。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情感。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源自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振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8
12 16 20(厘米)
音高 高
较高
较低
音高变化柱状图

6 8 10 12 14 16 18 20 尺长(厘米)
小应用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为什么越来越高?
• 在倒水时,暖水瓶中的空气柱会 振动,随着水位的升高,空气柱越来 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 音调就越来越高,所以根据声音音调 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是否已经灌满。

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 程度上 ,决定 了新诗 是一种 缺乏经 典意识 ,甚至 抵制经 典化的 特殊文 体。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课前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题。

二、导入新课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在表格内。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探究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及时记录。

3、分组实验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反馈交流。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各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声音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从而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乐器、不同音量的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3.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4.总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声音强弱和高低的指示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概念: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案1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案1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案1“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摘要: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

本文作者对这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一、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p25-26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亦然。

1.2能区分声音的高低,了解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振动物体短,声音高;反之亦然。

1.3能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探究声音变化的活动,学生学习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2在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2意识到尊重证据是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

3.3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声音的强和弱、高和低,把物体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难点: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器材钢尺、腰鼓、口琴、敲琴、试管、吸管六、教学流程板书设计附: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振动幅度声音强弱轻轻拨动用力拨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发生,知道声音有大小,对科学课感兴趣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但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不能将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区分开,强弱与高低更是混为一谈。

所以“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的关系”将是学生遇到的困难。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声音在语言交流和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

3. 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声音的特征呢?二、概念解释:1. 声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通常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或者响度。

2. 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3.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人们对声音进行区分和认知的基本特征。

三、分类讲解:1. 强弱声音:强声音通常是指音量大的声音,如嘈杂的交通声、高歌的歌唱声等;弱声音则是指音量小的声音,如轻声细语、微弱的叮当声等。

2. 高低声音:高音指频率较高的声音,音调较高,如女高音、小提琴高音等;低音指频率较低的声音,音调较低,如男低音、大提琴低音等。

四、案例分析: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找出生活中不同场景中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并做简短的解释。

2. 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音乐中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分析音乐中声音特征对表达情感的影响。

五、实践应用:1. 同学们可以尝试模仿不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练习唱歌或演讲时的表达力。

2. 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对音乐的影响。

3.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调节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呢?六、拓展延伸:1. 请同学们自主查找关于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相关知识,了解声音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和意义。

2. 请同学们思考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对音乐创作、表演和录制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 邀请音乐老师或声乐老师进行专题讲解,深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在音乐中的运用。

七、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2. 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声音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理解和运用。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教案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案一、引言1.1声音的基本概念1.1.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1.1.2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等1.1.3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1.1.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状态1.2声音的感知1.2.1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1.2.2声音通过振动鼓膜,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1.2.3大脑对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进行解读,形成听觉感知1.2.4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听觉体验1.3声音的重要性1.3.1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3.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1.3.3声音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1.3.4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二、知识点讲解2.1声音的高低音调2.1.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2.1.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1.3人耳能感知的音调范围约为20Hz到20kHz2.1.4音阶是衡量音调高低的单位,如Do、Re、Mi等2.2声音的强弱音量2.2.1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2.2.2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2.2.3人耳对音量的感知是非线性的,符合对数关系2.2.4分贝(dB)是衡量音量大小的单位2.3声音的质感音色2.3.1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2.3.2不同波形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2.3.3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来源2.3.4音色的改变可以影响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三、教学内容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1.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3.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1.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声音的特性与应用3.2.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3.2.2音调与频率有关,音量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波形有关3.2.3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2.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3.3声音的控制与保护3.3.1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3.3.2防止声音污染,保护听力健康3.3.3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3.3.4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4.1.2学生能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4.1.3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简单的控制和应用4.1.4学生能够了解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2.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的特性4.2.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4.2.4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和传播声音作品4.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培养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3.2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4.3.3学生能够关注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形成环保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5.1.2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5.1.3声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如音量调节和音效处理5.1.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实践,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5.2教学重点5.2.1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5.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控制和应用5.2.3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5.2.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和视频6.1.2音频播放器,用于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6.1.3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和频率计,用于测量声音特性6.1.4声音控制设备,如调音台和音效器,用于演示声音控制技术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6.2.2实验材料,如橡皮筋、纸杯和吸管,用于制作声音产生器6.2.3科技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用于创作声音作品6.2.4合作学习工具,如讨论板和投票器,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引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7.1.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7.1.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声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2探究学习7.2.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7.2.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7.2.3运用科技手段,让学生创作和传播自己的声音作品7.2.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特性的重要性7.3.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控制和应用的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7.3.3展示一些声音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审美观7.3.4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声音的基本概念:音调、音量、音色8.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介质、声波8.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音调与频率、音量与振幅、音色与波形8.1.4声音的控制与保护:音量控制、听力保护、声音资源利用8.2关键概念8.2.1声波:机械波的一种,通过介质传播8.2.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8.2.3音量: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8.2.4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8.3教学流程8.3.1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回顾已学知识8.3.2探究学习: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科技创作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9.1.1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如音调、音量和音色9.1.2描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振动、介质和声波9.1.3分析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如频率、振幅和波形9.1.4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音乐和影视9.2实践活动9.2.1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产生器,如橡皮筋琴9.2.2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创作一段包含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片段9.2.3设计一个声音控制的应用场景,如智能音响系统9.2.4调查和研究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9.3拓展阅读9.3.1阅读关于声音科学和技术的文章,了解声音的最新研究9.3.2阅读关于声音艺术和文化的文章,了解声音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3.3阅读关于声音环境和保护的书籍,了解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的重要性9.3.4阅读关于声音心理学和哲学的文章,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0.1.2反思教学难点是否解决,学生是否理解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10.1.3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声音特性进行控制和应用10.1.4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技术和声音识别10.2.2研究声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创作,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10.2.3关注声音环境和保护,如噪声污染和听力保护的研究10.2.4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如音乐疗法和心理声学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2.本节课教师通过弹“吉他”导入,学生通过模拟吉他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因素有什么,并且运用所得到的知识自制简易乐器,巩固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许多乐器,它的构造、弹奏方式和它的发声原理是有密切联系的。

本节课,学生能够通过两个简单的小活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制作。

2.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引起物体振动的方法有很多种。

本节课还需要学生有非常基础的乐理知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在第二个“自制乐器”活动中,可能学生在“找音”的时候不能完全找准,需要课后自己再慢慢实践。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明确。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技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振荡器、尺子、耳朵模型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例如,教师敲击一个铃铛,让学生听声音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同时,解释这三个特性的含义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对声音三个特性的理解。

例如,教师提问:“声音的音调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噪音污染。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声音的实验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别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

(2)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皮书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

(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

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仲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

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

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柱形图是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用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单位:赫兹。

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分析:通过对“音高变化柱形图”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音高与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的关系。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认真听讲学习。

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它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让我们我出数据之间的规律。

这给我们的观察和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数据能力。

3. 科学研讨研讨一: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赛马》,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 声音的变化
过渡句:我们在科学课中探究科学知识是怎样做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交流分析)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研究声音的变化。

探究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引起声音强弱的变化。

板书:强弱
2【讲授】探究新知。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案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实验步骤:(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

(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做好实验记录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三: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

(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分析: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认识到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发出的声音音量也不同。

了解声音的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如何控制声音的强弱。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音叉、示波器等,来测量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对声音的强弱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他人意见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声音的强弱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音响设备、噪音控制等,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关注噪音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噪音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声音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掌握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2.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演示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在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控制变量和观察现象,以及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启发。

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与弱《声音的浓与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理解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之间的关系;b.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强弱现象,加深对声音振幅的理解;c.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总结规律;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b.激发学生对声音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究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与弱与振幅大小之间的关系;2. 教学难点:声音的振幅和声音的强度的关系、声音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扁平弹簧、示波器、频率计;2.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实验记录表;3. 实验环境:安静且有示波器的实验室;4. 布置实验:布置观察声音强弱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强度的声音频率,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强弱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振幅的疑问;2. 学习新课:解释声音强度与振幅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白声音强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3. 探究实验:让学生使用音叉在扁平弹簧上振动,并用示波器和频率计观察声音的振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4. 总结规律: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发现声音振幅与强度的关系,归纳声音强弱的规律;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声音的强弱,理解声音振幅的应用,如音乐演奏、广播传输等;6.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声音强弱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五、课堂作业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六、板书设计《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 声音的强与弱是由振幅决定2. 实验观察声音的强弱现象3. 记录观察结果,总结规律4. 实验设计与探究精神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设计和应用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声音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声音的高低强弱》经典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经典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了解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2.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声音高低强弱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声音的高低强弱规律。

2.难点:理解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如高音和低音的音乐、大声和小声的
说话声等,引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问题。

2.新课讲授
1.介绍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概念。

2.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3.实验探究:
1.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强弱变化。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不同大小的音叉,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3.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弹拨琴弦,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4.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声音越
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拓展应用
1.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乐器能发出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

4.总结
1.回顾声音的高低强弱规律和实验过程。

2.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5.布置作业
1.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声音的高低强弱有关。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声音的强与弱》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5课。

在第1课“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

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

本课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探索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变化。

学生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对声音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分析】通过前4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了声音的传播以及能够听到声音都与振动有关。

认识了声音的本质,这就为进一步认识声音的属性——音高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也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不同物体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状态的不同。

难点:发现物体振动幅度与发出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1把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这个环节通过一个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大小。

1.教师播放一段强弱不同的声音。

提醒学生:当听到的声音比较小的时候,比画出一个小圆形;当听到的声音比较大的时候,比画的圆也跟着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
高低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赛马》,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 声音的变化
过渡句:我们在科学课中探究科学知识是怎样做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交流分析)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研究声音的变化。

探究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引起声音强弱的变化。

板书:强弱
2【讲授】探究新知
(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指生说方法。

但是老师有新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