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458-大学-有机化学-1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2024/11/30
10
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轨道
1. sp3杂化 Tetrahedron
2s 2px 2py 2pz
C: 1s22s22p2
2s电子 跃迁
2s 2px
原子轨道重组
2py 2pz
109o48'
4个sp3轨道
2024/11/30
四面体型
11
2. sp2杂化
2s电子 跃迁
2s
2px 2py 2pz
配位键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作用;多原子键,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2024/11/30
7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表达方式
甲烷 乙烯
Lewis 电子式
H HC H
H
++ +
+
H
H
++
CC
H
H
价键式
H HCH
H
H C
H
H C
H
缩写式
CH4
单键
H 2C C H 2 双键
乙炔 H C C H
HCC H
H C C H 叁键
举例
CH3CH3 CH2=CH2 HCCH CH2=CHCH=CH2
CH3CH2Cl
CH3CH2NH2 CH3CN C6H5NO2
名称
乙烷 乙烯 乙炔 丁二烯 苯 氯乙烷
乙腈 硝基苯
典型反响
自由基取代 亲电加成 亲电加成 〔共轭〕亲电加成 芳香亲电取代 亲核取代、消除
碱或亲核试剂 亲核加成 复原
2024/11/30
O HC
O
O HC O
1
O2
HC
2024/11/30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04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药 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 等。
药物分析
利用有机化学原理和技术 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和纯 度检测。
药物设计
基于有机化学知识,设计 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 分子结构。
有机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药合成
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农药,用 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 ppt课件
• 绪论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目录
01
绪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04
05
碳氢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生命有机体中的 有机化合物
研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等的结 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取代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 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
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链锁反应
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组 成。
离子型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
共价键发生均裂时,成键电子平均分 配给两个碎片,都产生单电子的碎片 (自由基),再由自由基与试剂之间 进行的反应。
命名
采用系统命名法,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特点和官能团类型进行命名,包括俗 名、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等。
03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加成反应
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 加成反应后,重键打开,原来重 键两端的原子各连上一个新基团。

有机化学课件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课件 第1章 绪论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C l
诱导效应的特点: ① 由电负性的不同而引起。
吸电子诱导效应— -I;给电子诱导效— +I; ② 沿σ-键传递,且随着碳链增长迅速减弱;
2~3 个C以后,诱导效应几乎为零。 ③ 用直箭头表示诱导效应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方向。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3.1 按碳链分类
开链化合物:CH3CH2CH2CH3 CH2=CH-CH=CH2 CH3(CH2)16COOH 等
脂环族化合物:
O
OH

有机化合物 碳环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CH3
OH
COOH

杂环化合物: ONS NhomakorabeaN
N等
1.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3.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典型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同类化合物。 ❖ 按官能团分类可将有机物分为: 烷、烯、炔、卤代烃、芳香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
① sp杂化轨道的s成分更大,电子云离核更近! ②两个sp杂化轨道取最大键角180°。所以:
sp杂化碳为直线构型
HC
CH
乙炔分子的σ骨架
1.5 共价键
1.5.2 共价键的属性
1.5 2.1 键长
成键原子的平衡核间距。以nm(10-9m)表示。 ❖ 不同的共价键有不同的键长;
例如: C—C 键长0.154nm C—H 键长0.109nm C=C 键长0.133nm C—O 键长0.143nm
1.5 共价键
(2) sp2杂化 ❖ 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 杂化的结果:
sp 2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如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它们的结构差异和性质特点。

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介绍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解释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四价键、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等,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理解反应条件和反应产物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有机化合物的模型或图示。

学具:笔记本、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或图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际例子,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通过图示和模型,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3. 示例:通过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实例,讲解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解释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4. 练习:给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回答题目,巩固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2024版年度大学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大学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目录•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合物分类与命名•有机反应类型与机理概述•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仪器简介•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本章小结与复习指导有机化学概述定义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应用的科学反应性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高,反应类型多样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选择性有机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合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有机化学定义与特点有机化学发展历史01萌芽阶段古代对天然产物的认识和利用02发展阶段18-19世纪,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有机化学理论的建立,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03成熟阶段20世纪以来,随着合成方法、分析技术和理论计算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研究范畴0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02有机反应机理和动力学0301有机功能材料和药物合成02生物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方法02合成方法01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技术02利用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性质研究理论计算03利用量子化学、分子模拟等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分类与命名按官能团分类根据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来分类,如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硝基化合物等。

按碳架分类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如链状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及示例命名原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需要遵循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规则,包括取代基的顺序规则、编号定位规则等。

同时,中文命名还需要符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的规定。

命名示例以烷烃为例,简单烷烃的命名是根据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的,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对于带有取代基的烷烃,需要根据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来进行命名,如2-甲基丙烷、3-乙基戊烷等。

卤素原子(-X )卤素原子包括氟、氯、溴、碘等,它们可以与烃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大一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

大一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
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添加剂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 环境。
农业生物技术
通过有机化学手段,可以研究和开发农业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有机化学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
有机化学是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基础,如塑料、橡胶、纤维 等的合成和改性。
01
功能材料
通过有机化学的方法,可以合成具有特 殊功能的材料,如光电材料、生物医用 材料等。
质谱分析
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及质量分布来确定分子结 构。
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鉴定化合物中 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核磁共振分析
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动态行为。
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经典合成方法
掌握有机合成中的基本反应类 型和合成方法,如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大一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

CONTENCT

• 绪论引言 •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 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
01
绪论引言
有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以及 应用的科学。
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异;有机反应具有多样 性和复杂性;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
100%
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 共价键相连,形成链状或环状结 构,其他元素与碳原子相连。
80%
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 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大学有机化学上册第一章绪论

大学有机化学上册第一章绪论
B A· · A+ + B
CH3 H3C C· Cl · CH3 H3C CH3 C+ CH3
离子型反应
+
Cl
-
有机反应的活性中间体: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等。 有机反应可分为以下类型:
离子型反应 自由基反应 周环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重排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六. 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目前人类已知的有机物达5000多万种,数量远远 超过无机物。
y x
yy
x
2py - 2py
1s - 2px
价键理论特点: 电子定域,价电子运动在2个成键 原子核周围。
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
C 2S
2
2Px1
2Py1
跃迁
2S1 2Px 2Py1 2Pz1
1
杂化
(sp3)4
四个sp3杂化轨道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如下:
有机化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
有机合成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有机分析化学 药物化学 香料化学 农药化学 有机新材料化学 ...... 等学科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化学生物学 能源、工业、农业 ...... 等方面
有机化学的世界丰富多彩
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赏心悦目
HOCH2 HO HO O OH OH
E. Fischer(1902) Work:sugars and purine synthesis
H R1 O O O H R2 R3 O O (Ginkgolide B) OH 银杏内酯B
(Vitamin B12)

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绪论

广东药学院
a
主讲人: 申东升18
共价键的可极化性:
在外电场影响下,共价键内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 即分子的极性状态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键的可 极化性。不论是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均有此性质。
键极化的难易程度称为极化度。
键的极化度大小主要决定于成键原子电子云的流 动性,电子云流动性越大,键的极化度也就越大。
1.1.1 有机化合物: 一般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至2007年,化
合物总数已达2400万种,并仍以100万种/年递增。 碳酸盐、金属氰化物等虽然含有C、H等元素,
但具有典型无机化合物性质,不是有机化合物。
四氟乙烯、硼烷、氮化硼(B3N3)不含有C或H, 但具有典型有机化合物性质,属有机化合物。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学院
a
主讲人: 申东升29
1.5.3 路易斯酸碱理论
能接受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物质为酸 路易斯酸碱
能提供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物质为碱
F
F
F B NH3
F 三氟化硼 氨
F B NH3 F
常见的Lewis酸:
A l C l 3 、 S n C l 4 、 Z n C l 2 、 F e C l 3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确定纯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结 构与性质的关系。
(3)有机合成 organic synthesis
从简单易得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出发,按一定的方法合 成出所需要的产物。包括天然产物、新化合物的合成和 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4 )反应机理的研究
反应的微观过程。包括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a
主讲人: 申东升21
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式

有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3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表示方法
构造式是用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用语,包括结构式、结构简式
和键线式等。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物理性质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挥发和易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 些反应的发生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密切相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合成方法 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有机化学的 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方法
通过合成、分离、提纯等实验 手段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结构 和反应。
理论计算
运用量子化学等理论计算方法 研究有机物的电子结构、反应 机理等。
谱学分析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谱学手段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 性质。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举例
01
取代反应
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 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02 加成反应 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反应,如烯烃的 加成反应。
03
消除反应
一个分子内两个基团之间化学键的断裂并生成不饱和 键的反应,如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04
重排反应
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反应,如频哪醇 重排反应。
酚的定义和分类
酚是一类由羟基与芳香环直接相连 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羟基的数目和 位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 酚等。
醚的定义和分类
醚是一类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烃基的 有机化合物,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 为简单醚、混合醚和芳香醚等。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杂志,了解最新研究趋 势。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和 心得。
THANK YOU
感谢观看
习惯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 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烷。
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 链,按主链中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 烷”。
编号: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 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 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 位置。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的定义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构造异构(如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立体异构(如顺反异构、对 映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由于结构不同,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普通命名法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或采用人名等加以命名,如甲烷(沼气)、乙醇 (酒精)等。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 章绪论PPT课件
目 录
• 绪论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机理 •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绪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碳氢化合物
研究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烷、 丙烷等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研究醇、醛、酮、羧酸等含氧有 机物以及胺、酰胺等含氮有机物 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为医药领域提供了 众多药物原料和中间体,为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 力支持。同时,有机化学还 在营养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 作用,如合成维生素、氨基 酸等营养补充剂。

有机化学课件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课件 第1章 绪论

如CH4
H × .×C.H× .× . H
H
H HC H
H
24
② 结合能力强。碳原子间通过单、双、叁键 结合成链状或环状物
—C—C—、—C = C—、—C ≡ C—
CC CC
③ 碳原子还可以与其它元素的原子相结合。
C—OH C—X
C—NH2
25
⑵其它元素:H O N P S……
1 8 7 15 16 原子序数小,半径小,易形成稳定的共 价键(以单键,双键,叁键方式)
1、第1、2章(绪论、饱和烃) -6学时
2、第3章(不饱和烃)
-6学时
3、第4章(芳香烃)
-3学时
考试1--1学时
4、第5章(对映异构) 5、第7章 (卤代烃)
-4学时 -2学时
5
6、第8章(醇酚醚) 7、第9章(醛酮醌)
考试2--1学时
-3学时 -3学时
8、第10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 - 4学时
CH3Cl
CH3COOH
20
有机化学: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研究内容: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内 在联系。
21
●为什么把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分为两个 学科来研究?
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据目前统计有2230万 种以上,现仍在以指数形式的速率迅速增长, 而无机化合物只有几万种;主要原因是有机 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 有很大的差异,使得有机化合物有很多独特 的的特点。
C O —C≡N
O S OH O
O P OH OH
26
2.结构上的特点: 以碳元素为结构骨架的共价化合物
HO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键角109.5° 正四面体
SP2——即一个S轨道和两个2P轨道相互混合而重新组成3个 能量相等的新的轨道和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
图 1-5 碳原子的SP2杂化 (a)SP2杂化轨道 (b)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
SP——即一个S轨道和一个2P轨道相互混合而重新组成2个 能量相等的新的轨道和两个未杂化的P轨道。
极性大小: C-F > C-Cl > C-Br > C-I 电负差: 1.5 0.5 0.4 0.1
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 分子的极性 任何分子的极性取决于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中 心是否重合,若两者重合,就是非极性分子,两 者不能重合为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性大小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μ表示。
H
Cδ+
δI-
H δ+
δ-
CI
H
Cδ+
δ-
I
HH
HH
HH
偶极-偶极作用力
一个分子的偶极正端与另一分子的偶极负端之间的吸
引力, 称为偶极-偶极作用力。
氢键是一种特别强的偶极一偶极作用力。
O +
H
H
- H O
H
O +
CH3
H
氢键
- H
O
CH3
氢键不仅影响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而且对保持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几 何形状起着重要作用。
μ= q × d
q 为极性分子中正电荷或负电荷中心上的电荷值,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μ的单位:C•m (库仑•
米) 或“德拜” (debye, D)。1D=3.336×10-30C•m。
分子的偶极矩↑ 分子的极性↑
双原子分子的偶极矩 = 键的偶极矩 多原子的偶极矩 = 所有共价键的偶极矩的向量之和

大学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大学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叶绿素a的分子模型
维尔施泰特:1915化学奖
汉斯∙费歇尔:1930化学奖
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必须催化剂。
Woodward等完成VB12全合成(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伍德沃德组织了14个国家的110位化学家,协同攻关,探索维生素B12的人 工合成问题。维生素B12的结构极为复杂,它有181个原子,在空间呈魔毡状分布, 性质极为脆弱,受强酸、强碱、高温的作用都会分解,这就给人工合成造成极大 的困难。伍德沃德共做了近千个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历时11年,终于在他谢世 前几年完成了复杂的维生素B12的合成工作。
1.1.3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热点
1675年 法国化学家勒梅里(N.Lemery)首次提出 有机化合物 1806年 瑞典 贝齐里乌斯(J.Berzelius)首次引用有机 化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提出生命力学说 •“有机”(Organic) “有机体”(Organism) 的来源 1828年德国化学家魏勒
1.1.3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热点
我国在有机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突破了一般有机物和生物高分 子的界限。 1973年,我国在经历大量失败后从黄花蒿(又名臭蒿, 苦蒿)获得治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随后对青蒿素进行全 合成和化学改造,制备出一系列青蒿素产品。 1981年,我国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 工合成,为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及防止疾病迈出了可喜的 一步。
1.1.3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热点
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理论:化学键的微观本 质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及共振论 20世纪60年代将现代物理方法用到测定分子结构上, 确定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糖、蛋白质、氨基酸、 胆甾醇、血红素、叶绿素等

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14
(一) 键长(自己复习) (二) 键能与离解能(自己复习) (三) 键角(自己复习)
键长(bond length) :成键原子的核间距 键能(bond energy) :离解能或平均离解能 键角(bond angle) :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四) 键的极性与极化 极性、非极性、偶极矩(自己复习) 在外界电场影响下发生键的极性改变的现象, 称为键的极化。
OH
CH3CHCHC2H CHC2H CH3 简化为
CH3
CH2
H2C H2C
CH2 CH2
简化为
CH2
11
书写结构式应该规范,下列式子都是错误的。
C C C 或C C C
CH 2CH 2
丙烷
乙 烯
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间状态:球棍模型、斯陶特模
型(比例模型)等。
H
锲线式
C H
H
H
12
第二节 共价键
5
认为:只有动植物依靠一种神秘的“生命力(vital force)”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化合物。这就是 所谓的生命力学说。
如在实验室里、在酿造啤酒或葡萄酒的作坊里,有 机化合物能够变成其他化合物,但不能用组成它的 元素人工合成。
“生命力论”在一定程度上把有机物质神秘化,使 有机与无机化合物之间,人为地造成了一条不可逾 越的界线,这对有机化合物的发展显然是不利 的。
第一章 绪 论
1
有机化学产生的时代和背景
早在古代,人类就已经利用了一些有机物,以 供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除了吃的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的有机物外,经过化 学加工的有机物也不少。 我国古代的制糖、酿造、染色、医药、造纸等 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成就。
外国的古印度 、巴比伦 、埃及、希腊和罗马,在 染色、酿造、制造有机药剂等方面也作出了不少 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5
可从如下方面总结: 1、新概念、新名词(包括命名、物理性质规律等); 2、主要化学反应; 3、反应机理或反应规律以及反应活性等; 4、立体化学反应或问题; 5、定性鉴定物质的方法和试剂; 6、一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三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和官能团
2*
1 - 2 = 2*
--
- *
1
2 1 + 2 = 1
+
1
ψ1 = C1 φA + C2 φB
ψ2 = C1 φA - C2 φB C(系数)的物理意义:C的大小表示原子轨道
组成分子轨道时的贡献大小,“+”或“-”表示波函
数的位相。
第一章 绪论
19
ψ1 = C1 φ A + C2 φ B
ψ2 = C1 φ A - C2 φ B
习题(本章不要求)
第一章 绪论
7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涵义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 法学的科学。
自从拉瓦锡(Lavoisier.A.L)和
李比希(1803-1873 VonLiebig.J.F)
VirtTxtJml/intro1.htm
4. Organic Chemistry On-Line Learning Center
http://www.chem.ucalgary.ca/courses/351/Carey5th/C arey.html
第一章 绪论
3
• 5. Organic Chemistry Molecular Models
离解能,
第一章 绪论
27
键能和键离解的区别:
键能和键离解能概念不同,数值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对双原子分子 键能和离解能数值相等; 对多原子分子 键能为离解能的平均值;
一般说共价键的键能是指一类共价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C H (平均) 415.3 kj /mol
CC
345.6
CC
610
CC
835.1
利用键能可以估算反应热,了解其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H = Σ 反应物键能和—Σ 生成物键能和
△H 负值为放热
△H 正值为吸热
第一章 绪论
28
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偶极矩 (dipole moment)
键的极性:用偶极矩(键矩)来度量,并有方向性(向电 负性大的原子) u= e·d 两个相同原子组成共价键的键矩为零; 对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就是分子的极性; 对多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是由各共价键的偶极矩的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1. 任 课 教 师: 曾育才
2. 课
时: 本课程共102学时,分两学期完成。
3. 教
材: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五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本学期教学进度(教学日历)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
有机化学学习参考书
1、《有机化学学习指导》.李景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刘亲明等编著,1991 3、《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B
*
A** B *
AB
(2)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3)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在经典价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杂化轨道理论、共振论
第一章 绪论
16
σ键 共价键的方向性
第一章 绪论
17
2、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的原子轨 道重新组合成整体的结果,共价键的电子在整个分子 的区域内运动,即从分子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分子中的 电子运动状态——分子轨道(Ψ函数).
1916年,路易斯(Lewis,G.N)提出了共价键电子理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立了量子化学、分子轨道 理论,提出化学键的微观本质,出现诱导效应、共轭 效应、空间效应、共振理论等,解释了大量实验事实, 建立了各种有机反应历程。
第一章 绪论
13
5、二十世纪60年代:波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霍夫曼合成B12过程中发现了分子轨道守恒原理; 近几年,计算机应用于有机合成的设计,理论有机 化学向微观和定量方向发展。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第一章 绪论
12
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J.H)和勒贝尔(Le Bel,J.A) 分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 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on Baeyer.A)提出张力学说。
4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原子轨道的位相相同,才能匹配成分子 轨道。
第一章 绪论
23
2)能量相近
3)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则
满足最大重叠
不满足最大重叠
第一章 绪论
24
分子轨道理论——两种典型分子轨道:
σ轨道
-
-
+
-
+
- σ* σ
-
σ
π 轨道
-
π*
+
第一章 绪论
π
25
π *-Antibonding Orbital
p-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以上可选择一至两本作参考
第一章 绪论
2
学习网站
1. 中国高校化学化工课程网
/chemical/indexdefault 2. 国内各高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
3. Virtual Textbook of Organic Chemistry
/faculty/reusch/
第三版, 2007 4、《有机化学考研辅导》李小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第二版)李宝林 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有机化学提要、例题和习题》,王永梅主编,天津大学出版 社,第一版,1999。
7、《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Organic Chemistr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美]K.彼得 C.福尔特,尼尔 E.肖尔.,戴立信,席振峰,王梅祥,等, 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向量和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大小, 一般:分子极性增加,沸点升高,水溶性增大;
键的极性对反应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章 绪论
29
C—H 偶极矩 = 1.3334×10-30C·m C—Cl 偶极矩 = 4.8671×10-30C·m
第一章 绪论
30
5 、键的极化性 共价键在外电场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的变化 ——键的极化性——用极化度来度量:表示成键电 子被成键原子核电荷约束的相对程度。 极化度与成键原子体积、电负性、键的种类、外电场 强度有关。一般: 成键原子体积越大,电负性越小,键的极化度越大;
第一章 绪论
26
3、共价键的键参数
(1)键长(bond length) (P7 表1-1)必须记住:
C H 0.109nm
C C 0.134nm
C C 0.154nm
C C 0.120nm
同一类型的共价键的键长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稍有区别:
CH3 CH3
CH3 CH CH2
CH3 C CH
0.1530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有机化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来研究的原因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1、价键理论 主要内容:
(1)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相互交
盖(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 原子的未成对
电子数就是它的原子价
A↑ + ↓ B
A * B
AB
A ** + B
A** B
AB
A
* *
0.1510
0.1456
(2)键角(bond angle)----- 反映分子的空间结构) (3)键能(bond energy)-----反映分子的牢固程度)
A (g) + B (g) H A-B(g) 成键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A B (g) H
A (g) + B (g) 键离解时所需要的能量叫键的
9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仅200年历史
1. 分离提纯获得有机物(18世纪)
1769年 从葡萄汁里取得酒石酸
1773年 从尿液中取得尿素
1780年 从酸牛奶中取得乳酸
1805年 从鸦片中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
1815年 从动物脂肪中取得胆固醇
十九世纪初之前“生命力”学说支配有机化学界, 阴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到19世纪中叶“生命力”破产,有机化学进入了一个合成时
代。
第一章 绪论
11
3、有机结构理论建立(1850-1900) ——有机化学——独立的系统的二级学科:
经典的结构学说:
1857年凯库勒提出了“碳四价”学说。
1858年库帕(Couper,A·S)提出碳原子互相结合成碳链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的观点: 分子中各原子以一定化学力按照一定次序结合; 一定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 化合物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分子中各原子互相影响。
• /~bergerd/Models/homez. html
• 6. Structure and Bonding: Guided-Inquiry Activities for General Chemistry Using Ch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