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探究.doc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拓展性延伸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拓展性延伸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拓展性延伸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上的实验内容,缺乏对实验的拓展性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拓展性延伸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拓展性延伸的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拓展性延伸实验的方法和策略1.增加趣味性和生活化实验在传统的化学实验中,实验内容往往较为枯燥和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一些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汽水等,这些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开展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实验进行设计和实施,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的腐蚀探究等。

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但受课时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

为了拓展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实施;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生物、物理、地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跨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性实验,如环境污染的治理、金属腐蚀与防护等。

这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的分子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2.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3. 水的分子结构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如雨滴、河流、海洋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组成。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 知识讲解(1)水的组成教师简要讲解水的组成,告知学生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2)水的分子结构教师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水分子的结构,解释氢键和氧键的形成,让学生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3. 实验探究(1)电解水实验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体的燃烧等。

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2)氢气燃烧实验教师演示氢气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火焰的颜色、声音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氢元素的了解。

4. 知识巩固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水组成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水为什么是液体?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等。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提醒学生注意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水的组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水分子结构的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初中化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1. 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试管、酒精灯、火柴、小苏打、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药品:蒸馏水、稀硫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有哪些用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水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

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电解水实验:(1)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提问:电解水时,为什么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4)学生回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验证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教师提问:通过验证实验,我们如何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学生回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学生提问:为什么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 教师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因为在宇宙大爆炸过程中,氢和氧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它们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结合形成了水。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如何保护水资源?5. 学生回答: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电解水实验和验证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外拓展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外拓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化学课外拓展的内容、意义及实施策略。

二、课外拓展的内容1.化学实验拓展:在完成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提取植物中的有机物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化学现象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饮食、环保、能源等,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化学知识拓展: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相关的化学知识,如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化学原理的解释等,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

4.化学趣味拓展:组织化学趣味活动,如化学谜语、化学魔术、化学实验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拓展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拓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拓展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拓展,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1.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拓展内容,确保拓展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课外拓展活动的需要。

4.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外拓展活动进行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课外拓展的渠道。

总之,课外拓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外拓展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贡献力量。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材料:
- 硫酸(5%)
- 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
- 酚酞指示剂
- 玻璃棒
-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硫酸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

3. 使用玻璃棒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中,直至试管中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记录溶液混合时出现的变化,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变化。

5. 分析反应产物及观察结果,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前准备:
-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酸碱中的基本知识,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原理。

-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化学药品,避免溅射到皮肤或眼睛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的稳定性,避免试管倾斜或倒下。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科学拓展课教案(一)

初中科学拓展课教案(一)

初中科学拓展课教案(一)初中科学拓展课教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科学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内容1.光的折射2.电的产生和传输3.化学反应速率光的折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光在折射时的规律和折射率的概念•进行实验并测量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分析实验数据,解释折射的原理和应用电的产生和传输•探究电能的产生方式,如化学能、光能等•学习电流的基本知识,如电路、电阻、电压等概念•进行实验观察,并掌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方法•讨论电的安全使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总结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今天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科学拓展的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积极参与探究光的折射、电的产生和传输、化学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和规律。

3.讲解:老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解释。

4.拓展:通过拓展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拓宽知识面。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数据记录,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和应用。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参与课堂讨论的贡献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参考资源•《初中科学教科书》•《实验教学指南》•相关科学实验视频教学光的折射实验材料•光源(手电筒等)•不同介质的平板(玻璃、水、油等)•直尺和量角器实验步骤1.将光源放在桌上。

2.将平板放在光源和墙壁之间,确保光线能穿过平板照射到墙壁上。

3.分别使用不同介质的平板,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

4.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出各介质的折射率。

5.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光的折射规律和折射率的影响因素。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燃烧过程,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糖
2. 火柴或打火机
3. 火焰灭火器
4. 火焰实验架
实验步骤:
1. 在火焰实验架上悬挂一颗糖块。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糖块,观察燃烧过程。

3. 在观察完燃烧过程后,用火焰灭火器将火灭掉。

实验记录:
1. 点燃糖块后,观察燃烧过程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记录燃烧时间。

3. 观察燃烧结束后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燃烧糖块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发出熟悉的糖糖香味。

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3. 燃烧结束后糖变成黑色炭状物质,产生气味。

实验拓展:
1.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糖的燃烧特性,如葡萄糖、果糖等。

2. 可以尝试在糖块上涂抹一层石灰粉,观察燃烧后的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的安全,避免烧伤。

2. 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安全距离。

3. 燃烧结束后及时用火焰灭火器灭火。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疑问。

期望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其中,实验操作更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影响,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注重验证性实验,从而忽略实验趣味性和探究性。

这导致许多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差的最主要因素,因而现阶段便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趣味性。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趣味化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前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同时,趣味性化学实验逐渐受到重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

趣味性化学实验有效性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个人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提升都能够起到积极影响作用。

因此,研究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一)提高学习兴趣趣味化学实验能够通过生动、有趣实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如此便可以实现初中化学以趣味性实验活动的开展,充分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实际学习效果。

(二)促进知识理解化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

针对此种情况,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便可以将抽象化学知识以直观、形象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直观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可以深入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反应实质,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科学态度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过程中,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传递。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这种严谨、求实科学态度将对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都能够产生积极影响[1]。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一)实验内容选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着重实验内容选择,能够从现阶段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选择趣味化学实验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最为适合的实验项目。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拓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拓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思维拓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思维拓展摘要:本文以初中化学知识为基础,通过思维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化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创新、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思考、化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一、化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的生锈、燃烧等,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化学现象的能力,如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呼吸作用。

3.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与创新1.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等。

3.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改写化学方程式,如通过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探索新的化学反应路径。

三、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思考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如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如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化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1.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等。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如通过化学原理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等。

3.鼓励学生拓展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

结语: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思维拓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目标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

化学思维拓展课程教案初中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领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思维拓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意义(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思维拓展的概念和意义,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创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示范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教师结合实例,介绍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实验验证、总结结论等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些技能。

四、讨论与实践(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一个化学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化学思维拓展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共同总结出结论。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思维拓展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思考和实践,提高化学思维水平。

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化学思维拓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化学思维水平。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化学思维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化学思维水平,拓展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沪科版拓展型课程《结晶和重结晶》说课稿

沪科版拓展型课程《结晶和重结晶》说课稿

沪科版拓展型课程《结晶和重结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名称《结晶和重结晶》1.2 教材版本沪科版拓展型课程1.3 适用对象本教材适用于中学化学课程,主要面向初中或高中学生。

1.4 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涵盖结晶和重结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内容。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结晶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了解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结晶和重结晶》,学生将能够:•了解结晶和重结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结晶和重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理解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开展相关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3.1 理解结晶和重结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掌握结晶和重结晶的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4.1 理解结晶和重结晶的原理和物质变化规律。

4.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实例(如常见物质的结晶现象),激发学生对结晶和重结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结晶的原理和应用。

5.2 理论讲解5.2.1 结晶的定义及原理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逐渐凝聚成为晶体的过程。

结晶过程中,溶质通过逐渐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5.2.2 重结晶的定义及原理重结晶是指通过溶解、结晶和过滤等操作,将原料中的杂质分离出去,得到纯净的结晶产物。

5.2.3 结晶和重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结晶可以用于分离纯净物质,例如盐分离海水中的盐,糖分离植物中的糖等。

•重结晶可以用于提取纯净晶体样品,并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分析。

5.3 实验操作5.3.1 实验材料准备•烧杯、玻璃棒、滤纸等实验器材;•盐、糖等溶质。

5.3.2 实验步骤•将溶剂(如水)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适量的溶质(如盐或糖),搅拌直至溶解;•冷却溶液,观察结晶过程;•过滤晶体,收集结晶产物;•进行重结晶,纯化结晶产物。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

化学初中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性溶液的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特点。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盐酸、NaOH溶液、稀硫酸、蓝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液、清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将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3. 在试管A中加入数滴NaOH溶液,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在试管B中加入数滴盐酸,再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5. 在试管C中加入数滴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红蓝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分别记录实验时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A中,观察到酚酞指示剂变成粉红色,说明NaOH溶液呈碱性。

2. 实验B中,观察到酚酞指示剂变成无色,说明盐酸呈酸性。

3. 实验C中,观察到红蓝石蕊试液变色,说明稀硫酸呈酸性。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知,NaOH溶液呈碱性,盐酸呈酸性,稀硫酸也呈酸性,在常温下酸碱中性溶液呈中性。

延伸实验:可以探究不同物质对酚酞指示剂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酸碱性质。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使用安全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化学品溅到皮肤和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希望以上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性溶液的性质,培养他们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教学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同时进行实验台的清洁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操作:将试管架装好,用试管夹夹住一个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同时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总结,总结出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板书: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
4. 结果分析
5. 实验总结
思考问题: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原理是什么?
实验要点: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实验环境:实验台清洁整洁
教学反思:本次实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清理实验器材并检查实验环境的整洁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整洁。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溶解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现象及特点。

2. 概念讲解:介绍溶解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 因素探究:讨论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因素,并进行实验探究。

6.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三、作业安排:
1. 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一个溶解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深化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溶解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检测测验:利用选择题或解答题形式检测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及特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初中化学开放性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开放性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开放性探究教案
目标:通过开放性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
究能力。

时间:2学时
设备与材料:试剂瓶、试管、烧杯、温度计、火柴、蜡烛、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活动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如:“点燃一根蜡烛,燃烧会释放热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是否伴随着热现象。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将一些硫酸倒入试管中,测量温度。

然后将适量的氢
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中,观察并记录试管外的温度变化。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观察试管外温度的变化,讨论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
的原因。

4. 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出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拓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实验探究。

评价:评价学生对化学变化中热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
讨论,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反应中热现象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研
究问题和研究方向。

备注:本教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热现象,通过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
素养。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识别方法;
3. 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二、实验材料:
1. 金属样品:铁钉、铜片、铝箔;
2. 非金属样品:木炭、硫粉、碳酸钙;
3.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钳子、铁镊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
2. 将非金属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
3. 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变化;
4. 将金属和非金属与酸反应,观察化学性质变化;
5. 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
1.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通常会发光、发热,并发生形状变化;
2. 非金属在加热过程中通常不会发光、发热,并有可能变成气体或产生焦炭;
3. 金属与酸反应会发生气体产生、放热的化学反应;
4. 非金属与酸反应会放热、产生气体,并有可能溶解或变色的化学反应。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区别,同时也学习了识别金属与非金属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性质特征来判断材料的成分,并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原理。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化学教育不再应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更多地关注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外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课外拓展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课外拓展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发挥创造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许多课外活动需要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课外拓展的内容与方法1.实验活动: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增强实践能力。

2.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工厂、科研机构等地,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3.科普讲座:邀请化学专家进行讲座,传授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4.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主题活动:举办化学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6.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实施策略1.学校政策支持: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化学课外拓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2.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化学课外拓展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推动化学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

4.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初中化学课外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课教案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及其实验现象。

3. 学会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验操作。

难点: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酸碱指示剂、试管、PH试纸等。

2. 实验原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 PPT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牛奶变酸等。

2. 概念讲解:讲解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说明它是一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机理。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帮助学生反思并评价本次探究。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提出一些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教学,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初中化学拓展课教案

初中化学拓展课教案

初中化学拓展课教案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进一步理解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目标】
1. 知道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能够描述电子轨道和能级分布情况;
3. 能够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电子轨道和能级分布;
3.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电子轨道的描述。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分子模型、化学元素周期表;
2. 教学素材:PPT课件、实验练习题;
3.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分子模型或者元素周期表,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好奇和思考。

二、讲解
1.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核、电子;
2. 电子轨道和能级分布:描述不同轨道的分布特点;
3.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质子、中子等。

三、实验
通过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分析元素以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四、练习
请学生完成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绪。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发现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练习来巩固知识。

下节课会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并提供更多实验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探究作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探究,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的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和课程内容;再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实践该课程的策略和评价方式。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验教学;实验拓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相关建议,建议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其内容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

[1]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作为中学化学第二课堂,很好地采纳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议,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研究又一次从侧面推进了实验教学。

作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扩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认知[2]。

教师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研究过程中,既是教学者,又是开发者,这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的化学知识、敏锐的思变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些都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1.课程目标作为初中化学的选修课,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为了改变教师的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在做中学,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课程的实践过程应该是学生做的过程。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他们要运用已学知识去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数据处理、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评价与改进,这些过程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能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和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知识。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来源于生活,更易产生共鸣,擦出思维的火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资源开发策略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3](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等开发设计的。

这类课外小实验首先要求与初中化学知识紧密相联,其次这些实验由于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的,所以可操作性相当重要,要慎重考虑其操作的简捷性,不能过于复杂,所用物品或仪器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的物品,否则即使实验本身设计得再精彩也是不可采纳的。

再次还要求所设计的实验趣味直观、生动形象,并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如自制净水器,可采用找材料、设计方案、加工处理、讨论完善、尝试制作、实验展评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外实验的实践中主动发展。

又如土壤pH值的测定,雨水pH值的测量等许多课外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吸引力了。

(2)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化学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都是很好的教材。

应该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生活是学生的教科书。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是很多。

通过家庭小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胡萝卜、紫萝卜和各种有色花瓣制作酸碱指示剂。

(3)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

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实验,这类实验将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利用学生的提问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利用学生的提问来进行拓展性实验的开发正是迎合了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化理解和应用的需求。

所以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一定的选择,从而开发课程资源。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学生主动提出要检验日常生活中吃的钙片中钙含量是否真实。

②利用学生的探究过程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解放的时间,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时机。

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对比,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拓展性实验内容方向发展。

探究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分析能力,通过探究、讨论所用物品、仪器等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最后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来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作出多元的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探究(2)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内容时讲到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学生对降雨比较感兴趣,都想要探究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样,于是就产生了调查周边地区水体的水质以及调查自来水厂的水质并测定各种水的pH值等实验。

(4)利用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发课程资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在的教研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对于实验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要充分挖掘这些思考中有关实验的灵感,然后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来开发课程资源。

3.课程内容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和化学教材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包含了初中化学知识,又应用了中学化学知识,同时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补充和拓展。

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拓展性实验。

三、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1.课程实践策略(1)利用实验,积极探究,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

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种种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5]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程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结论性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显冲突的点来进行探究,或者利用教材上的结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验证。

比如在学生学完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对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进行检验。

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又很好地应用了中和反应。

(2)利用实验,少数带动多数,全面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对实验的把握能力更是有所差异。

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化学基础的差异性,探究过程或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时学生之间就要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及时沟通。

这样不仅少数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探究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帮助一批处于被迫实验、动手能力又比较弱的学生,还可以共同探讨实验结果,集思广益,使实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程评价美国课程著名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4]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用评价的结果去分析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找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才能的舞台。

(1)查阅资料能力的评价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需要查阅资料。

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实验能否顺利展开以及学生到底是真的带着疑问和探究的思想去进行实验,还是按部就班地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作出评价。

虽然本课程的每个实验前都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知识背景,但是这些有限的知识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

因此,要求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前,针对课程中所包含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等作一定的文献查阅,以达到初步认识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

(2)实验原理的评价本课程实践过程中要针对课程中包含的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纸笔测验。

测试的重点要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要做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并且不要孤立知识点,要将知识点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

该评价占总成绩的20%。

(3)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发挥好指导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定的评价。

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合作能力的评价等。

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

(4)实验结论的评价实验结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者等。

实验结论的评价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实验数据等的处理能力。

同时以调查报告或者写的形式来总结实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如在调查周边地区水质以及测定各种水的pH值这一实验时,要求学生对周边水质情况写调查报告,该报告中就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取得的样品的筛选能力,对样品的水质检测能力,对检测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最后归纳和总结能力。

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

四、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结论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它的开发和实践,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