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与性质

合集下载

心电图基本知识+普大

心电图基本知识+普大

二、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与综合心电向量

物理学上,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的量叫做向量, 又称矢量。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电偶,电偶既有 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称为电偶向量。 心电向量的方向就是电偶的方向。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 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 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综 合心电向量”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脏正常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窦房结有节律 地发出激动,激动沿着房间和结间传导束分别 传人两侧心房至房室交界区,使心房除极,形 成心电图上的P波。 然后激动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与左右束支传 人心内膜下层的Purkinje纤维,使心室肌由内 膜向外膜除极,形成QRS波 心房复极形成的波幅很小,埋于QRS波群中而 不显,心室复极在心电图上出现T波,所以每 一个心动周期均产生一组心电图波形。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等边三角形的中心O点相电位点或中 心电端,其中OR、OL、OF段为正,反方向为负。

2、胸导联轴 胸导联的各导联轴均位于横面同一水平,O点为中心电 端,电位为零,近探查电极侧为正,其对侧为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额面情况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第一节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在心脏发生机械性收 缩之前,首先发生电 激动。 正常激动始于窦房结, 沿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下传顺序激动心房、 心室并产生电活动, 形成微弱的生物电 流——心电。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由于人体是个导体,心脏处于这一
导体之中,心电经身体组织传导到 人体表面各个部位。 如在身体表面连接一个能放大和记 录电流变化的器(心电图机),则可 将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心电流变 化描记成一连续曲线,这个曲线即 称为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qR Qr
RsR’s’
27
ST段
• 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 • 反应心室缓慢复极
28
T波
基本 波形
QRS综合波群后 的基底部较宽波, 反 映心室晚期复极。
29
QT间期
• QRS波起点到T波的终点 • 反应心室除极到复极的时间
30
测试题
1.以下心电图波段中,由心室除极产生的是 A.P波 B.QRS波 C.S-T段 D.T波 E.U波
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17
其它导联
V7、V8、V9 正后壁心肌梗死 右心室心肌梗死 V3R、V4R、V5R
18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心室
19
心脏的传导系统
总论
20
基本波形
基本 波形
21
P波
基本
最早出现幅度较低、 波形
园钝、似半圆的波形,
Augemented unipolar limb leads
aVR
aVF
aVL
中心电端 (无干电极)
探查电极
14
1.肢体导联
双 极 肢 体 导 联
单 极 肢 体 导 联
15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16
胸 导 联 (precordial leads)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 2和V4位置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
2.由心房除极所产生的心电图波型是 A.P波 B.T波 C.S波 D.Q波 E.R波
3.心电图中,反映房室传导时间的是 A.P波 B.P-R(P-Q)间期 C.QRS波群 D.S-T段 E.T波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汇总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汇总

T波
定义:T波代表心 室快速复极时的电 位变化
正常形态:呈两肢 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 度较陡
影响因素:心率快 慢、心室的除极状 态和心室的体积改 变等
临床意义:T波异 常是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的重要标志 之一
QT间期
QT间期是心电图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示心室肌细胞从开始复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需要的时间。
定义:QRS波群代表一个心搏周期 中的电激动过程是心电图中最重要 的部分。
QRS波群
意义:QRS波群的形态、大小、时 间等特征对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梗死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成:QRS波群由一个或多个R波 组成其前常有Q波或QS波后常有S 波。
影响因素:QRS波群的形态和时间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脏的解剖结 构、生理状态、药物作用等。
,
汇报人:
目录
心电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
心电向全身的传播
心电的记录和测量
心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
心电信号采集 方法:通过电 极采集心脏电
位变化信号
采集部位:通 常在体表特定 部位贴放电极

采集设备:心 电图机或其它
相关设备
记录方式:将 采集到的心电 信号以波形图 形式记录下来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 QT间期的延长或缩短可能提示某些心脏疾病如QT间期延长可能与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 征有关。
QT间期的测量和评估对于临床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导联
Ⅰ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上肢负极置于右上肢 Ⅱ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下肢负极置于右上肢 Ⅲ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下肢负极置于左上肢 VR导联:加压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右上肢负极置于左上肢和左下肢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基本知识、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本知识、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心脏钟向转位
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 任何导联ST段下移均 ≤0.05mV • 所有肢导联及V4 - V6 导联ST抬高 ≤0.1mV • V1-V2 导联ST段抬高 ≤0.3mV • V3 导联ST段抬高 ≤0.5mV
心电轴测定的临床意义 3
心室内除极顺序异常,电轴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 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数值范围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QRS波群
P-R间期
J点
ST段和T波
U波
QT间期
心房收缩
窦 房 结
QRS波群 3
电压:QRS电压和:至少1个肢导联≥0.5mV,
至少1个胸导联≥0.8mV Rv5<2.5mv;Rv1<1.0mV; RaVR<0.5mV 时间: QRS波群时间:0.06 ~ 0.10秒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VAT): VATV1<0.03s; VATV5 <0.05s Q波 Q波时间小于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aVR除外)
T波
形态:两支不对称,前支长,后支短
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I、II、V3 - V6 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电压不应低
于同一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根据容积导电的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lead)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受检者出现不适
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意波形的形态、振幅和时限等特征,结合受检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重视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疑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例,需进行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
避免将正常变异误判为异常,如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ST-T改变等。
注意识别伪差和干扰波形,以免对结果造成误判。
室性期前收缩和束支传导阻滞现象
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表现为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非ST段抬高型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
心肌梗死
主要为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室壁运动异常等表现。
不同导联间波形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导联间的P波、QRS波群、T波等形态和振幅,可以判断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否正常。
各导联间差异性分析
典型异常心电图识别与排除
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等,通过心电图特征性表现进行识别。
传导阻滞
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根据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QRS波群形态及时限等进行判断。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在心电图上常位于QRS波群之后,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多样,可根据其形态判断心室除极的顺序以及是否存在传导阻滞等。
方向与T波一致,产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复极化的结果。
标准导联
包括I、II、III导联,电极分别置于左右上肢和左下肢。
应用前景
自动化诊断辅助系统发展趋势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起搏系统心脏是一个自主跳动的器官,它的跳动由心脏起搏系统负责。

心脏起搏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

窦房结是心脏起搏系统的起搏点,它位于右心房的上部,能够周期性地产生冲动并使心脏收缩。

当窦房结的冲动到达心房肌时,心房肌开始收缩,使血液进入心室。

然后,冲动到达房室结,再传导到希氏束和它的分支,使心室肌开始收缩。

这样,心脏才能够完成一次跳动。

2. 心电图的形成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心电活动。

心电图记录的是这种心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导联同时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反映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二、导联的位置及意义1.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电极的位置。

一般来说,心电图分为12导联和3导联两种方式。

12导联包括传统的3导联、6导联和12导联。

3导联包括I、II和III导联,分别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和横向传播情况。

6导联和12导联分别在3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胸导联和肢导联。

肢导联包括I、II、III、aVR、aVL和aVF,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

胸导联包括V1、V2、V3、V4、V5和V6,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

2. 导联的意义不同的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脏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病变。

例如,I导联、II导联和III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情况。

aVR、aVL和aVF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横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V1~V6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三、心电图的正常波形1、P波P波是心房肌的兴奋传播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波形。

它代表了心房肌的收缩,从P波的开始到P波的峰部,代表了心房的收缩。

如果有心房扑动或者心房颤动,P波就会消失或者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 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心脏神经官 能症。
4. QRS波群(QRS wave )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 电压
正常Q波小于1/4 R波
• 时限
小于0.04s
QRS波群的命名
• 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 • 第一个向上的波称R波; • R波后第一个向下的波称S波。 (电压>0.5mv的用大写字母描述)


R≤ 1.0
× ×
R≤ 2.5
振幅小于同导联R/4 时间<0.04s
正常心电图
左心房扩大
• Pv1负向波大于0.04s,深度向下超过 1.0mv。 • PII时间常超过0.11s。 • P波呈双峰,峰距超过0.04s。 • P波宽度与P-R段之比超过1.6。
•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有切 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谢谢!
6. T 波(T wave )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T波
• avR倒置,V1,V2可倒置,V3偶可倒置 • III可直立,平坦,双相或倒置 • 除上述两项外,其他导联R波高于 0.5mv时,T波应小于1/10R波 • I II V4-V6直立 • T;V5大于V1,V1小于0.4mv
8. U波(U wave )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
的激后电位。
U波临床意义
• 倒置的U波,认为是左总冠状动脉或冠 状动脉中前降支梗阻的依据,但还受 药物,内分泌以至脑出血的影响。 • 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低。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心电图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放置导联电极在患者体表上,可以记录到心脏肌肉细胞的电活动,并将其转化成图形。

心电图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疾病。

二、心电图的导联和波形解读1. 导联心电图通常使用10个导联,分为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四肢导联分为三个标准导联(I、II、III)和三个增强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共有六个,分别标记为V1至V6。

2. P波P波是心脏的心房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房的收缩。

通常情况下,P波为正常的、圆形的波形,持续时间为0.06~0.12秒。

3. QRS波QRS波是心脏的心室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

正常QRS波形包括Q波、R波和S波三部分,持续时间为0.06~0.10秒。

4.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也就是心室的充电准备。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波形保持一致,且在QRS波的末尾。

三、心电图常见异常及其意义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

在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ST段的压低或抬高,以及T波的倒置等改变。

这些改变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等疾病。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发性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坏死。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ST段抬高、Q波增宽和T波倒置,这些改变有助于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 心脏病诊断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各个波形、节律和间期的改变,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并进一步确定病情及治疗方案。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认识窦性心律(P波)
任何不符合窦性心律的心电图都是异常心电图。 窦性P波主要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方向 方向:I、II、aVF直立, V4-V6 直立,aVR倒置 振幅: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宽度:0.06-0.12s; 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 波”;
P波幅度改变在I、II、aVL导联明显;
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超过-0.04mm.s。
左心房肥大
三、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 的P波;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双侧心房扩大
四、左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1)V5或V6的R波>2.5mV, 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 (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 或I导联R波+III导联S波>2.5mV。
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为: 1.V1(或V3R)导联R/S ≥1。 2.V1的R波+V5的S波 >1.05mV(重症可 >1.2mV)。 3.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 >110°)。 4.aVR导联R/S或R/q ≥1(或R >0.5mV)。 5.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6.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
关系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起搏器参数调整
心电图可以协助医生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 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心电图的波形
P波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正常形态较小,时限一般不超 过0.12秒。
QRS波群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 过程,由一个或多个Q波、R波 和S波组成,时限一般不超过 0.12秒。
T波
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 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 斜度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 陡。
U波
U波位于T波之后,代表心室的 后电位,其产生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
02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P波
总结词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P波是正常心电图的第一个波,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的形态在某些导 联上可以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应该是直立、圆钝、不尖锐的。
QRS波群
总结词
反映心室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QRS波群是正常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QRS波群由 一个或多个Q波、R波和S波组成,其形态和振幅在不同的导联上会有所不同。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出 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VS
评估心律失常的风险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律失常的风险,如预测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 指导。
心电图在心脏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
起搏器功能检测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如起搏 器是否正常工作、起搏频率是否合适等。
正常情况下,心电轴在-30°~+90°之间,若 电轴偏移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心脏存在 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 II、III、avF导联P波直立。 通常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 导联最高,
2、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二、节律
心脏的正常节律是有规律的 换句话:正常节律就是各种同类波距离相等
临床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和性质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一、几个概念
1、除极 2、极化状态 3、复极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1、除极
心肌细胞在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 荷,膜内为负电荷。
当受到电刺激时,细胞内部变为正电荷, 并沿着一定的方向扩展。 细胞内部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的过程叫除极。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3、如果正常的起博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时
代理市长 异位起博点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心房内有潜在的异位起博点,任何一个都能以75次 /min的速率接任“代理市长”(起博活动) 但在紧急或病理情况下,一个异位心房起博点能突 然以150~250次/min的极快速率激动!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同样道理,房室结、心室也存在异位起博点, 在血液(氧)供应不好或者紧急情况下,异 位起博点能以150~250次/min极快速率激动!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二、临床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1、P波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3波3期)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
5、T波 6、Q-T间期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每个肢体导联从不同角度记录心电变化,电活 动不变,而导联的电极时刻在变,所以每个角 度记录的图形并不一样
记住一个概念: 额面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置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V1 (心房) 、V2(房室结) 右胸导联 V3、V4 对着室间隔 V5(左心室)、V6 左胸导联
一般来说,前胸皮肤导联均为正极, 患者的背面是负极。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胸导联横界面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胸前导联的电极总是正极,向电极运动的除极波在心 电图上描记为一个正(向上)的波。 胸导联后方一般认为是负极
记住一个概念: 横断面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我们的目标
一、理解以下心电生理 1 速率 2 节律 3 心电轴 4 心脏肥大 阻滞 5 心肌梗塞
复习:
1、窦房结是正常起博点,它决定了心博速率。这样 的心电图叫“窦性心电图” 2、在紧急情况下,心房内、房室结、心室内潜 在的异位起博点就会取而代之。
补充:异位兴奋灶的出现可能提示心脏疾患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心率快速估算法
一个RR间期大格(5小格)数 心率
1
300
2
150
3
100
4
75
5
60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 当心肌细胞内除极的正波向正的电极(皮肤) 移动时,在心电图上就记录下一个正向(向 上的)波。
• 除极进展波就是:正电荷的移动波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2、极化状态
除极完毕时,心肌细胞膜 内带正电荷,膜外为负电荷, 此时称为极化状态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3、复极过程 简言之:复极就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二)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 6个肢体导联 6个胸导联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1、肢体导联:包括肢体导
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aVF。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肢体导联
I : 左上肢(+) 右上肢(—) II : 左下肢(+) 右上肢(—) III : 左下肢(+) 左上肢(—)
二、如何看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第二节 心电图图形描绘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心电图波形、波段的命名及测量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一、速 率
1、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后壁; 2、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决定了心博速率。它发出规 律的冲动,导致心房收缩,描记了P波。
窦房结是“市长”(正常心脏起博点)
左右束支迅速传到两个心室,使之同
时除极收缩(QRS波)!
心室复极是产生T波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 当心脏有疾患时,或者在非紧急的情况下,异位起博点 偶尔发出一个电冲动,心电图上就记录了一个心律失常!
•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心律失常
因为冠状动脉或者心肌疾患等原因,正常的心律会被打乱, 而出现心律失常。
复习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p)
结间束
形成
房室结(PR段)
心室(QRS)
左右束支
房室束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窦房结发出规律的冲动,导致心房收缩(P波)。 当心房除极的兴奋通过房室结时,有一个停留间歇,约 1/10s, 心电图上表现为平坦的一条基线(PR段)。 房室结激动后将电冲动下传到左右束支。
6
50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100次/min的速率叫窦性心动过速 <60次/min的速率叫窦性心动过缓
问题:如何判断为窦性心律?
1、窦性心律一定是由窦房结发出来的! 2、窦性心律一定有P波 3、P波在II、III、aVF直立,在aVR倒置
(在电轴篇详细讲解)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窦性心律
II导联是手术中较常用的导联,能够较好显示P波,但 QRS波显示稍差,可发现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加压(A增加V电压)肢体导联
aVL(left)——左上肢 aVR(right)——右上肢 aVF(foot)——左下肢
号外:aVF最容易反映左心室下壁的心肌缺血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分类:
a房性早博
1、期前收缩(早博)
b室性早博
c 结性早博
2、逸博与窦性停博
3、快速节律
a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c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游走心律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期前收缩(早搏)
1.1房性早搏 特点: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与正常P波不同。 2、QRS波不变形,P’-R>0.12s; 3、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