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
初中化学德育课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课教案
主题:爱护环境,保护资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教学内容:
1.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2. 资源的分类及保护。
3. 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
4. 探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材。
2.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导入
1. 讨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2. 展示:展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
1. 学习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2. 学习资源的分类及保护。
3. 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
4. 探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
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 制定行动计划:学生制定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五、课堂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2. 强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撰写感想: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感想,分享自己的环保理念和行动。
2. 实践行动:学生完成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记录执行情况。
备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将环保责任付诸实践,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教案
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 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对身体的损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离毒品;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毒品,常见的毒品种类及其危害;
2. 毒品对身体的影响和后果;
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毒品滥用的现状和危害;
4. 如何防范毒品,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
二、学习
1. 讲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 介绍毒品对身体的影响及后果;
3. 分析我国青少年毒品滥用的现状和危害;
4.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三、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毒品的认识和看法,倡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四、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毒品对身体的损害和危害,提醒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五、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或者参与社会活动,宣传拒绝毒品的理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德育教案初中化学

德育教案初中化学
年级:初中
科目:德育
教学内容:
1. 了解毒品的危害
2. 认识毒品的种类
3. 学习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
4. 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 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能够识别毒品的种类,避免接触毒品
3. 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4.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 播放有关毒品危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2. 毒品样本或图片
3. 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材料
4. 反毒品宣传海报或宣传册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毒品危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对毒品的警惕和重视。
2. 讲解:简要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和对身体以及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并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模拟遇到毒品诱惑的情境,并演练拒绝毒品的
技巧。
5. 反思总结: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强调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重要性,并展示主题海报或宣传册子进行宣传。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看法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德育课的教学,学生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从化学渗透中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2.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
4. 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2.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应用;
2. 学习:讲解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和实验操作方法;
3. 实验: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4. 总结: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化学渗透实验报告;
2. 总结化学渗透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的意义。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点评;
2. 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和原理;
2. 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步骤。
以上为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实验研究方案株洲市四中“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组2011年12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研究》实践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 从当前高中生的现状看现代的中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之一,而且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而现实状况是,现在大部分高中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早早地就知道这孩子将是自己的唯一,所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小就十分溺爱孩子,对其要求百依百顺,对其饮食尽善尽美,活动上过分保护,是家中的小皇帝。
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长大之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不能换位思考问题,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感恩。
这样的思想素质又能怎样担负起国家、民族的重任呢?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他不但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名教育者,不但要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2.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看自古以来,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
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
应该看到,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这次课程改革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
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初中化学德育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化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习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倡导绿色环保、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或设计趣味化学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化学在医药、食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化学事故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化学事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置化学废弃物及做好应急处理。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看法和体会,并就如何发挥化学的积极作用展开讨论。
5. 提倡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清洁日、环保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案例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案例
教学内容:元素的离子化和化合价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元素的离子化过程和化合价的概念,培养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准备氢氧化钠、氯化铜等实验物质,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方式,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3.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价以及离子生成的原因。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5. 德育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正
确处理实验物质,注重安全意识。
教学扩展: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深化对元素离子化和化合价的理解,促进学生对
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元素离子化和化合价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
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
注:本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现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4.引导学生尊重实验器材,爱护环境,注重合作。
二、教学内容:1.化学是什么?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化学是什么,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化学的乐趣。
4.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5.总结:总结化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守则的遵守情况。
2.听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3.在课后作业或小测验中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要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
2.开展化学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组织化学科普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环境、尊重实验器材、注重合作的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室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4.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实验室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化学概念的理解;
2.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2.安全警示标语;
3.视频资料: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介绍。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2.学习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介绍实验室常见的用具和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用具,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5.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和团队合作意识。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要点,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用具,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可以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合作意识,建立正确的科学实验观念和责任感。
希望通过化学教育,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高中化学德育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德育课程
时间: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意识;
3.促进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化学德育的概念和内涵;
2.科学实验的道德规范;
3.化学研究的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一、开场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化学德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讲授化学德育的概念和内涵(10分钟)
教师介绍化学德育的含义,即在学习和研究化学过程中,要遵守科学道德规范,保持学术诚信,尊重科学知识,促进科学发展。
三、科学实验的道德规范(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科学实验中的道德规范,包括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记录,以及实验中的安全措施等。
四、化学研究的社会责任(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强调科学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促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德育观念,提高化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意识。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对化学德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学习和实践中遵守科学道德规范,促进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实验守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
3. 强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守则和安全知识
3. 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等。
2. 讨论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遵守实验室规定,细心严谨地进行实验。
3. 介绍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减少
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
3.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技术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评价方式:
1. 实时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实验守则进行操作。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感想体会等作业,评价学生对化学德育渗透的理解
和认识。
六、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化学德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与德育的教案

高中化学与德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礼仪,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拓展: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 化学实验的进行:选取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讨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身边的化学反应等。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实验演示:讲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评分考核其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2. 知识问答:开展化学知识的问答互动环节,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室参观活动,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操作规范。
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讨论活动,如“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注重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探索,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案例一: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醒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
同时,可以组织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者邀请专家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座,以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科学道德的培养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例如,在进行实验前,可以向学生强调实验的目的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他们签署实验守则。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同时注意他们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和规范。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重申科学研究应该是诚实、公正
和负责任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道德,我们能够使他们在学习
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希望这
些案例能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化学在饮食、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析。
1.3 教学活动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
1.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章:化学与科技2.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科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2 教学内容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化学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3 教学活动观看化学科技相关的视频资料。
讨论化学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章:化学与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2 教学内容化学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环境保护的化学方法和措施。
3.3 教学活动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环保实验,了解环保化学方法。
3.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第四章:化学与健康4.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健康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化学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科学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
4.3 教学活动学习人体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讨论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4.4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之心,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第五章:化学实验安全教育5.1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增强安全意识。
5.2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初中化学德育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教案教案名称: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化学做起教学目标:1. 认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正确处理和利用化学物质。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1. 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2. 知晓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 学会正确处理和利用化学物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行动。
教学活动设计: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2. 知识讲授(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如化学污染、废水处理等知识点。
3.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比如:利用化学试剂处理废水或重复利用废弃物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5. 总结提问(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并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小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对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的警惕性和正确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摘要: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德育意识的渗透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特点和渗透路径,并提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意识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意识;渗透路径;方法和策略一、引言1. 强调人文关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识要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强化科学精神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识还要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3. 倡导社会责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识还要倡导社会责任,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课程设置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可以从课程设置入手,通过选取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话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2. 教学方法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索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机化学渗透德育教学案例

有机化学渗透德育教学案例有机化学属于化学的主要分支,它的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元素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而且还涉及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反应,以及其合成过程中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等。
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大多都只重视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认知能力的提高,较少考虑从德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教学。
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必要将德育理念融入有机化学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的目的。
首先,有机化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德育理念的重要性,从概念上确定德育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有机化学的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机化学知识,使其在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普通班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示等,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合作能力;参加学校、社会各类科技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了解有机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发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机化学实验室,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相关知识,以获得良好的实践教育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社会习惯。
再者,有机化学老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和自觉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利用系统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有机化学知识,使其在条理清晰的前提下,充分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要素;还可以制定一些有机化学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此外,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求解有机化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积累,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有机化学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德育有机化学的教学,实施综合性的德育活动,以致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德育课例教案

高中化学德育课例教案
课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内容:
1. 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2.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学习环保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重点:
1. 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化学实验器材;
3. 环境保护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课题,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二、讲解(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2. 分析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解释环保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一个环保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五、课堂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获得其他小组的反馈。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有关环保的作文,表达对环保的看法和态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策略探究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化学教学渗
透德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使其在学习过程
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知识中的道德案例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化学
教学中存在许多与伦理和道德有关的问题,例如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环境保护等。
教
师可以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科学和道德的角度去思考
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伦理规范和科学
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这些伦理和精神观念。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崇尚实
验精神,注重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道德。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
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机会。
在化学实验和探究
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
题都需要学生具备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告诉学
生化学知识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对环境的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一、问题的提示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
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
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
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
二、理论依据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
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
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水平。
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
2.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
社会使人如人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只有共同向前发展。
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
培养智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三、可行性分析1.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2.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
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
3.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四、具体实施时间(1?4 周)元素周期与物质结构化学知识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元素周期律同族元素性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化学键相关德育渗透内容量变到质变规律内因是变化的规律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周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用是相互的,打破原有的平衡就会建立新的平衡5?8 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守恒电能与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限度11?16 周有机化合物守恒的法则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目标就是温度,别定目标使自己成为“活化分子”早点达成目标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打破原有的平衡体学。
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石油与煤乙酸,乙醇,乙炔的用途营养物质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就能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决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于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浪费资源,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会有价值,只有将知识转化为人们服务生产力,才会创造财富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设计的物质的范围很大,提高生活得质量需要化学常识作基础17?18 周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五、效果预测1.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注重的学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产生价值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六、成果展示1.学生论文《化学与人类》等2.教案?教案中的德育渗透内容3.结题课4.德育论文《关于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课题研究人:王小平2009 年2 月19 日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感于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入学习的研究、问题的探讨全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新大纲策划课堂教学,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平台呢?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的指导作用杜郎口中学不大,可新的观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楼的标语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两栋教学楼的标语是《自主?自信》《探索?创新》、,校门口的宣专栏目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十大转轨》、《课堂教学十大关系》《成功课堂十大要素》《自主教学十大能力》《备堂十大要素》《十大素质》等等、、、、这些抬头便是指导性标语,醒目的新理念的内容边沟见了乡村中学校园文化,最终内化为老师的教学思想内涵,休正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针,让教师通过这些耳熟能译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方针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教师、教学一体化,每位教师都按“体验式”模式课型上课,各门学科虽教学内容不同,但方式大致相同,因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位老师都随时将教学的感悟提供给大家分享,因而通过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认识更深,更透彻,最终形成立体网络,构建了体现新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
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
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课堂合作才能见成效。
合作才能见成效。
如果仅利用课堂40 分钟来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形成个性化风格,来应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那是难以办到的。
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如何下功夫。
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是课堂内外有机相结合新教学模式,它借用了课谈教学平台,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将目标问题化,将问题分别交给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前研究、探讨。
最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各组呈现组员们感悟理解的知识,并提出本组成员在运用中遇到新的问题。
通过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更系统化。
运用更灵活,变通后内化能力从而得到提升。
当然,让学生能演好角色,当好演员,老师的策划更富有挑战性,每组课前探讨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将知识在哪些方便拓展、延伸?怎样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怎样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怎样让学生的经验成果化?怎样让学生以少的题量迅速达到“质”的飞跃?。
教师思考的范围,备课的内容更广、更深。
不备学生,不去利用,挖掘。
学生资源,是不可能实现兵带兵,兵强兵;让教学焕发青春的活力与魅力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走廊,楼梯间到处可见师生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有图示,表格,画,论文等等。
及时总结提升,体现自我的价值。
学会抬头看到的不是昂扬斗志,振奋精神的警示语,就是想要解答的凝难问题方法、和重要的经验规律规律,这种学习气氛无法让学生松懈下来,去忙一些无聊的事,而是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成长,为他人的进步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停止就是退步,一个小规模的乡城中学充满的生机与活力。
杜朗口中学的以全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老师传道,解惑之地,更应是学生展示自我,走向自我的舞台,并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方案,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树立自信。
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素质教育也可说是养成教育。
“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并且多年来始终如一,终见成效。
老师要让学生当好演员,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要组合成一支优秀的团队,让学生在这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团队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团队充满了活力,这样才能持久就不会乏味,当教育教学成为了一门创新的艺术,年轻人的心活跃起来,就像春天充满蓬勃的生机。
因受教育的平台,使孩子们养成了渴望发展自我,乐于团队合作,懂得为人办事的方法,分辨是非善恶。
懂得知识、能力是自我发展的基石,这样的孩子习惯会坏吗?久而久之内化为自我素养,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服务于社会时,他们会知道自己的路该怎样走,精彩的人生该怎样实现,当这样一批批年轻人充满活力的队伍,注入社会建设中来,时代才能进步、发展。
杜郎口中学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让杜郎口中学起死回生,也成为全国各地教育同仁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乡村城镇教师也在教育战线上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始终如一便是结果,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学会做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窗口。
关于高一化学作业批阅方式改进的研究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化学作业因化学知识点多,因而选择题、填空题多,大题少,化学老师任教班级多,因而老师批阅作业需花大量时间。
老师批阅作业主要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发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还存在的问题,为备好后面的课提供了新的素材,老师能否从批阅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中解脱出来,多一些时间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要尝试一种好的批改方式,让老师在短时间内,就能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达到批阅作业的目的提出假设:二.提出假设:我们想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由老师(或课代表)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用红笔更改错误答案,学生对完答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更正即可,若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在题号上画上问号,老师批阅作业时,着重看有问号的错题,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采取个别解答,或班级整体讲义的方式,以达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最佳效果。
理论依据:三.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通过对照答案,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地心态来解决。
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高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寻找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高三的教学。
具体安排:四.具体安排:第一步:跟学生讲清完成了作业的目的,意义及老师批改方式,对未按老师要求做的学生在平时成绩考察中扣分,课代表要统计每天作业完成情况。
第二步:实施时间1-4 周4-9 周11-16 周17-19 周作业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题,月考试卷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的复习题,期中复习题试卷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复习测试题,月考试卷题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学法大视野上的配套习题,本章测试题,期末复习题试卷答案负责人黄铁明吴政霞王小平王小平说明1.负责人:提前做好答案,并将答案复印好给各班的课代表。
3. 作业完成与批阅流程学生做完作业→学生对答案更正→老师查阅完成情况及打问号的错题→分析问题解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