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化学是初三新开的一门学科,它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质着手,采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化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此,通过对化学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乐观的、会生活的“人”乃至“人才”。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中的辩证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如通过浓硫酸因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的两类物质,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反应可以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铁丝在空气中锈蚀生成氧化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是前人科学实验的精华,每一个实验都可能引出一个科学故事或一段佳话。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候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放弃国外优
厚待遇,毅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而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时,向学生介绍因发现钋和镭以及发展镭的应用方面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祖国的精神:即使在她身居异乡,第一次做出重大的贡献——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的时候,也时刻不忘为被沙皇侵占的祖国争得荣誉,把这个新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三、进行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学生进实验室开始抓起,从点滴做起。1.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用量取药品,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的用量。2.实验中要求学生爱护实验仪器。3.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掌握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损坏仪器要登记,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能回收的药品,要教会学生回收;实验中要以主人翁的思想,注意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气等。这样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就会被唤起并得到强化。四、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产生废气、废液、废渣,即“三废”。因此,化学实验教师应把环保教育贯穿实验过程始终。1.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实验废弃物的危害,结合教材和资料详细讲授“三废”的预防措施及科学的处理方法。2.可改革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向无污染方向发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试剂。3.可开展微型实验,避免消耗过量的化学试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实验室工作实践,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仅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文明道德,
而且也是他们的基本素质,这对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五、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重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1.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体验和教育。德育的渗透,使得化学课“活”起来,学生也“活”起来,教学起来事半功倍,可以说是“以智寓德、以德促智”双赢。参考文献:[1]罗尧成,徐建军.关于高校德育有效实施途径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2 (1). [2]唐敖庆,卢嘉锡,徐光宪.化学哲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1986:4~6、237~253. [3]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4~285、379~395. 作者单位:江都市昭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