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2020起全面开始施行
中小教师退出机制
中小教师退出机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师队伍中的人员流动性和教师离职率的上升。
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也给教师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因此,建立中小教师退出机制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一、中小学教师离职原因1.薪酬不足薪酬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且晋升渠道有限,导致很多教师在经济上感到压力过大,无法维持生活水平,从而选择离职。
2.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压力大,是教师离职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工作强度大,每天需要批改大量作业,备课,上课等,加上学生家长的各种要求,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3.职业发展受限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也是教师离职的一个原因。
教师的晋升渠道有限,而且职称晋升与学历、工作经验有关,这会导致有些教师在职业上感到无望,从而选择离职。
4.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也是影响教师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学校的教室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完善,加上学生行为不端,学校管理不到位,会让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差,从而选择离职。
二、中小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1.制定离职规定建立中小教师退出机制,首先要制定离职规定。
规定中应明确教师离职的程序和条件,如何申请离职,离职后的处理等等。
这样可以规范教师离职的行为,保证教师离职的合法性。
2.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是中小教师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制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了解学校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信心。
同时,导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规划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3.建立教师档案建立教师档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教师。
教师档案包括教师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教育背景、职业发展计划等内容。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学科竞赛等因素,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
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是指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完成任期后,可以选择退出教
师行列,转而从事其他工作。
这一制度的出台,旨在激励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小学思政课教
师退出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在完成任期后,选择退出教师行列,转而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可以激励教师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
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在完成任期后,选择退出教师行列,转而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最后,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
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在完成任期后,选择退出教师行列,转而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小学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的出台,旨在激励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积极地
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
它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是什么意思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是什么意思几年前,高校中广泛兴起的“非升即走”制度曾引发过较大争议。
批评者认为“非升即走”制度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压榨,过大的考核压力不利于刚毕业的青年博士们专心从事科研工作。
尽管争议不断,但是这一项制度在诸多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中持续执行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青年教师积极科研,也确实有一些青年学者在这一压力下脱颖而出。
一些高校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评聘分离制度激活在编教师队伍,打破部分教师教学科研“躺平”的状态。
没成想,中小学校也渐渐刮起了教师队伍改革(整顿)之风,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去年11月份,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意见发布之后在网络上引发网友讨论和较大恐慌。
而宁波之后,又有北京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实际上,“中小学退出机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地区在实践:2017年在南京某区县调研时,该地教育局就已在着手推动“县管校聘”制度,其中就涉及到“中小学退出机制”; 2021年湖南某县开展了中小学“县管校聘”的改革试点,2022年在全县全面推开教师竞聘工作,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或违反相关规定的教师进行解聘或“不予聘用”; 2022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区也印发了《南京江北新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样提到要“探索以转变岗位、待岗培训、解聘为主要途径的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不单指解聘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提出后,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认为这是要打破中小学公办教师的“铁饭碗”。
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
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
教育部关于清退代课教师的新政策有哪些
教育部关于清退代课教师的新政策有哪些连⽇来,有媒体报道称,为优化教师队伍,我国有代课教师的⼤部分地区正在进⾏最后的清退,那么教育部关于清退代课教师的新政策有哪些?更多关于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新政策的法律知识,跟着店铺⼩编⼀起看看吧。
教育部关于清退代课教师的新政策有哪些2020年国家没有代课教师国家出台的有新政策。
只有各地地⽅政策,如下:“对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未能考录的代课⼈员根据岗位需要进⾏考核,妥善安排转岗。
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岗位、扫盲岗位和社会其它岗位聘⽤⼈员时应优先考虑代课⼈员。
”例如《沧州黄骅市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的实施⽅案》沧州黄骅市户籍、2003年底以前曾在农村公办中⼩学(含幼⼉园)教师岗位上⼯作满3年(含3年)以上、离开教师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的原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
符合上述条件⼈员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起享受教龄补助。
因刑事犯罪或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被开除或辞退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不享受教龄补助。
⼆、执⾏标准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保险基础养⽼⾦加教龄补助的⽅法发放养⽼补助。
基础养⽼⾦标准按国家政策规定执⾏,教龄补助标准为每个教龄每⽉20元,任教年限不满⼀年的按⼀年计算。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龄补贴标准。
三、执⾏时间教龄补助从2012年1⽉1⽇起执⾏;基础养⽼⾦发放时间按国家政策规定执⾏。
四、认证办法由镇⼯作⼩组统筹安排,各学校具体负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和“物证为主、组织调查为辅、⼈证为参考”的⾝份和教龄认证原则。
⼈员⾝份和教龄的认定程序:(⼀)个⼈向学校认定⼯作⼩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
学校认定⼯作⼩组进⾏初审核实。
(⼆)乡镇认定⼯作⼩组进⾏复审核实,报市教龄补助⼯作领导⼩组审核。
(三)市教龄补助⼯作领导⼩组对个⼈提出的申请和相关原始证明材料进⾏审核。
(四)审核结果在乡、村、校进⾏不少于两周的公⽰。
(五)审核后的发放名单报市教龄补助⼯作领导⼩组审定,并报省、市教龄补助专项⼯作领导⼩组批准。
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
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多地开始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为以优化教师队伍,在我国首都北京市的丰台区,教育部门已经宣布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计划。
据官方消息,从2024年开始,该地区将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并尝试建立一套教师退出机制。
这一举措一经公布,便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据了解,丰台区的新政策规定,对于在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有权在聘期结束后不再续聘,或降低其岗位等级,或对其岗位进行调整。
这一变革无疑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任何改革的实施都需要细心规划和妥善处理。
在推行教师退出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避免对教师产生过度的职业倦怠感,避免过分加重教师的考核负担。
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标准,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确保教师退出机制的顺利实施,同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我以为,在退出机制上,有关部门和学校还是要做足功课。
一要确保退出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制定教师退出标准时,应充分调查和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困境,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职位类型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设定,以体现公平公正。
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强调竞争和考核,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二要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在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关注教师的生活福利,提供一定的补偿措施,如转岗安置、社会保障等,以减轻教师因退出机制可能带来的生活压力。
三要确保政策实施落地与成效。
充分考量好对教师退出机制的监督和评估,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教师退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退出政策。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教师退出机制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策的信任和支持。
四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方案
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方案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稳定。
然而,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教师的退出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退出程序。
在教师离职时,学校应明确规定教师离职的程序和要求,包括离职申请的流程、审批程序、离职手续的办理等。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离职档案,对教师的离职原因、离职时间、离职流程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查询和统计分析。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离职原因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教师离职原因的分析,学校可以了解到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个人发展空间还是其他因素。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拓宽个人发展空间等,以减少教师的离职率。
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教师流动机制。
对于一些需要调动工作地点或岗位的教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工作地点和岗位,以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内部竞聘、岗位轮岗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减少教师的离职率。
最后,学校应加强对离职教师的后续管理和服务。
离职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离职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对离职教师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其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为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友活动、职业发展指导等方式,为离职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使其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能够与学校保持联系,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退出程序,加强对教师离职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健全的教师流动机制,加强对离职教师的后续管理和服务,从而减少教师的离职率,保障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教师退出机制2023实施方案
教师退出机制2023实施方案一、退出对象本实施方案所称的教师退出对象是指在本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中,已聘用的教师及工作人员。
二、退出条件教师退出分为解聘和辞聘两种。
解聘是指学校因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师德师风失范、年度考核不合格等原因,或经考核认定不适合继续从事教师职业而解除其聘用的行为。
辞聘是指教师主动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聘: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教师聘用条件的;师德师风失范,违反职业道德,发生严重教学事故,经认定负有责任的;在职期间违反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的;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违反学校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
三、退出程序通知:学校将解聘或辞聘的决定通知当事人。
陈述申辩:教师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学校陈述申辩,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听证:教师提出听证的,学校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确定听证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听证参加人。
记录:对教师的陈述申辩、听证等进行记录。
公示:学校应当在作出解聘或辞聘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在当事人所在单位及学校内部公示7个工作日。
备案:解除聘用合同书签订后,应及时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办理解聘或辞聘手续:自聘用合同解除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解聘或辞聘手续。
四、退出待遇教师退出后,不再具有教师资格,不得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退出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结算工资和福利。
教师退出后,其人事关系转入当地人才交流中心。
退出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教师退出后重新择业的,按照新的就业单位规定办理人事关系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五、退出后的安排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为退出教师提供转岗再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为退出教师提供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帮助。
对因体弱、疾病等原因退出工作岗位的女教师,符合条件并经批准可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山西教师退出机制
山西教师退出机制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一项教师退出机制,旨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据悉,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愿退出: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以自愿申请退出教师队伍,一般情况下,教龄超过15年的中小学教师、教龄超过20年的高校教师可以自愿退出。
二、非自愿退出:不符合国家教师编制标准的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两年以上的教师、因工作调动不愿调离的教师等,将被视为非自愿退出对象。
三、优先安置:对于符合自愿退出和非自愿退出条件的教师,教育部门将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公共招聘和事业单位招聘。
四、资助创业:教育部门将给予符合条件的教师一定的创业资助,帮助他们实现再创业或创业转型。
通过这项教师退出机制,山西省将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优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 1 -。
教育部关于在编教师退出机制
教育部关于在编教师退出机制
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完善在编教师退出机制的通知》(教厅
办函[2014]5号),现就在编教师退出机制有关事项进一步明确有关要求。
一、鼓励在编教师提前退出。
为了促进在编教师更加合理有效运用,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学质量,鼓励在编教师提前退出,按照国
家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务人员充满减员的有关要求实行提前退休,省
级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工作需要视情况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按照实行有福利优待政策,依法享受退出相关社会保险及待遇。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在编教师提前退出情况,畅通社会保险缴费、提取、转移手续;对提前退出的在编教师,依照退休相关规定予
以优待,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退职财务支持机构,在服务期结束后
合理安排职业活动。
三、实行在编教师辞职和调动制度。
在编教师有主动辞职的权利,建议在提出辞职请求前20个工作日内,就未来收入,社会保险、养老
金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正确办理和手续予以充分沟通。
通过合理调动,使实际工作地址以适应教育地区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师分布,改善
教师配置效果。
四、完善教师推荐、招聘、培训体系。
形成了在编教师推荐体系,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对申请推荐的拟录用教师组织培训,然后进行职
业资格认定、综合考核,最终形成教师招聘体系。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变革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变革作者:孙来勤张永秋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2年第11期摘要在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建构了各自的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
该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但在工作实践中,其短板和矛盾也日益暴露。
受制于少子化、教师队伍老龄化和政府财政危机,在“新公共管理范式运动”和“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助推下,发达国家已通过系列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由“不合格退出”向“分类退出”的变革。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不合格退出分类退出发达国家引用格式孙来勤,张永秋.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22(31):79-84.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婴儿潮”的退却和一些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压力,发达国家认识到了基础教育质量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由“数量扩张”逐步转变为“质量提升”,以至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了世界性的教师专业化思潮[1]。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发达国家基于各自的国情和教情,在个人原因和法定原因的框架之外,主要基于学历达标、教师资格完备、学年或聘期考核合格等指标,建构起各自的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
20世纪80年代又是欧美社会各界对公共部门臃肿低效大为不满的年代,各国普遍基于企业和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开始了突出竞争和强调绩效的“新公共管理”改革[2]。
在此期间,“无分类不管理”的理念盛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基于品性特质差异、事务性向差异、职族需求差异、技能需求差异而分类的精细化管理阶段[3]。
各国基于个人原因、法定原因、组织战略需求等因素,逐步建构了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分类退出机制。
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勃兴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的先天短板愈发明显。
受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分类退出机制建设的推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建设逐步由“不合格退出”向“分类退出”转变。
多地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多地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教师退出机制是指在中小学校中,将年龄过大、工作能力下降或者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引导或者强制退出教职的一种管理制度。
近年来,教师退出机制逐渐在中国各地中小学校中得到实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退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教师退出机制的主要形式以及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退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已经成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教师退出机制可以优化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是一项高度知识和技术密集的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热情可能会下降,这就需要引导或者强制退出教师职业,让更有能力、更具潜力的年轻教师得到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师退出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差的、老的或者生病的教师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因此,在教师退出机制的引导或者强制下,一些不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将会退出教师队伍,而为了避免教师的退休等原因影响教学质量,学校将会及时招聘更好的教师来填补空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退出机制有助于保障教师的人身健康和权益。
教师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如果教师工作中存在或者出现了健康问题,将会危及其人身健康。
因此,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将有助于保障教师的人身健康和权益。
二、教师退出机制的主要形式教师退出机制的主要形式包括自发性退出、退休制度和辞退制度。
自发性退出是指教师自愿申请退出教职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教师的尊严和权益,同时也能够让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可能会出现一些退休教师重返教师队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优化教师队伍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2021年教育行业的大范围改革,给整个教育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教师岗位的影响更大。
教育的大范围改革,看着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实际上影响最大的却是教师行业。
不管是教育的双减政策还是课后延迟服务的执行,还是对教师岗位的调整。
教师的“退出机制”更是直接面对教师而来,也就意味着,教育的改革开始逐步地清退不合格的教师,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教师将要面临失业的局面。
其一就是违反师德的教师将被强制的退出教师队伍。
所谓的违反师德比较典型的就是违规有偿补课的,或者违规收费的,又或者变相的体罚学生的都属于违反师德。
这类教师在教育改革之后,就将会被强制地退出教师队伍,这也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更让家长拍手叫好。
其二就是对教师岗位实行县管校聘制度。
且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老师也有可能面临失业。
这些老师有一部分是退居幕后不在任教,有一部则是拿到职称后就不在一线教书的老师。
对于这部分老师也是一样实行末位淘汰制。
也可以理解为强制让这些老师回到教学岗位上,并且给予一定的危机感,也有规定的考核,达不到标准也是有可能面临失业的。
其三则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以往教育行业对于教师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的严格,也有先上岗后考证的情况,还有因为人际关系无证上岗的情况。
教育改革之后,不管这类教师有多么优秀,只有无证就会面临下岗,也就是被清出教师退伍。
中小学教师实行“退出机制”,家长们纷纷支持,更是拍手叫好,因为只有让教师有危机感,学生才能更受益。
不管教育行业怎么样改革,教师岗位实行怎么样的政策,师范类专业都是可以报考的专业。
只不过对于报考的考生的要求有了相应的改变。
教育改革之后,那么想要混日子或者上岸就等退休的学生,就不再适合报考师范类专业,也不适合当老师。
因为就算是上岸了,也难免会面临被清退。
再者就是除了高分数段之外的考生,原则上也是不适合报考师范类专业。
因为师范类专业本身很看重学历,而考不上师范类的名校或者双一流高校,师范类专业也一样不好就业。
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
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2020年迎来了一项重要的教师退休政策调整。
这个政策的实施对于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们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对教师们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调整和人才储备的需求,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得以出台。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更好地管理和调整教师队伍,并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退休年限和条件根据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教师的退休年限和条件将有所调整。
具体规定如下:1.退休年龄:教师的退休年龄将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进行划分。
小学教师的退休年龄为60岁,初中教师为62岁,高中教师为65岁。
这一调整将有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服务年限:教师在退休前需要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要求。
小学教师需要在岗服务满30年,初中教师为32年,高中教师则为35年。
这一要求可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经验和专业能力。
3.职称评定:教师在退休之前需要通过相应的职称评定。
职称评定将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业绩和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三、政策影响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的实施对教师们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以下是主要的影响方面:1.教师管理与选拔改革:教师退休政策的调整将有助于改革教师队伍的管理和选拔机制。
通过引入更加科学的年龄和服务年限限制,教育部门可以更好地管理教师队伍和确保教育质量。
2.人才储备和培养:调整退休政策有助于明确教师队伍的储备和培养规划。
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教师的退休情况,有计划地补充新的教师队伍,保证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教师职业发展:教师退休政策的变化意味着教师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将发生调整。
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规划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四、政策的优势2020年教师退休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多个优势和好处:1.稳定教师队伍:通过限制退休年龄和服务年限,政策有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PPT课件
机
制
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在20 年间会减少约130 万
的
人, 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也呈减少趋势, 20年共减
必 要
少约43.8 万人。 学龄人口总量结构的变化, 将促使教师聘任制
的全面实施 并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师。
性
5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建 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
施
图2:学校在教师退出机制的考核评价中常用的指标情况
12
中
小
学 教
考评视角应多元化 。 评价者应以合作者 、 聆听者与对话者的身份去了解和评价教师。
师 退
应建立多元化的科学考评标准。考核标准 应该反映教师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
出 机 制
考评方式应综合化 。 注重将教育过程评价、 教育能力测试、教育效果评价等进行有机 结合,为教师公平退出提供客观综合的依
(三)正式教师受到过度保护
9
contents
(一)运行机制失范
我 国
1.退出标准不明确
教师在回答“您认为评定不合格教师的标准是什 么”这一选择时,显示:86.84%的教师选择了以不能
面
胜任教学作为评定不合格教师的标准。73.68%的教师 选择了以违反职业道德作为评定不合格教师的标准,
临
42.11%教师认为应以不服从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评定不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许婉 贾杨
1
机制:制度加方法或制度化了的方法。
退 出 机 制
教师退出机制:教育部门依据本地区教育发 展的需要, 以对教师不间断的考核评价为 依据, 以科学合理完善的聘用制度为前提,
现在中小学教师要有退出机制了。是否意味着老师未来会大量下岗?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师职业发展条例》,其中规定中小学教师应当建立退出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担心这意味着未来会有大量教师下岗,而有人则认为这是必要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那么,现在中小学教师要有退出机制了,是否意味着老师未来会大量下岗呢?我们需要了解退出机制的具体内容。
根据《教师职业发展条例》,中小学教师应当建立主动退出、被动退出和强制退出三种机制。
其中,主动退出是指教师自愿离开教师岗位,被动退出是指教师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教师岗位,而强制退出则是指教师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职业道德等规定被开除教师职务。
可以看出,退出机制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赶出岗位,而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了教师的权益和尊严。
即使有了退出机制,也不意味着老师会大量下岗。
主动退出机制是自愿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情况选择是否退出。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教育事业的高峰,或者想要转行或退休,可以选择主动退出。
被动退出和强制退出机制是针对那些不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的人员,如教学能力不达标、违反职业道德等。
这些人员离开教师岗位,不仅不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反而会提高整体水平。
退出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升级。
教育事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退出机制的建立,可以促使那些教育能力不足、教学方法陈旧、不愿意学习和进步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为新的、更优秀的教师让出空间。
这样一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现在中小学教师要有退出机制了,不意味着老师会大量下岗。
退出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和尊严,优化和升级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配合这项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宁波拟推出“教师退出机制”,教师“铁饭碗”不保?
浙江宁波拟推出“教师退出机制”,教师“铁饭碗”不保?浙江宁波拟推出“教师退出机制”《办法》将适用于宁波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意见稿中提到,可予以待岗的有五种情况,比如:经考核认定不适合教学工作,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不合格,学年度考核不合格。
可予以解聘的共有七种情况,比如:学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待岗、转岗,或连续两年学年度考核不合格;试用期考核不合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师,学校应予以解聘:(一)因违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受到刑事处罚或其他原因,受到开除处分的;(二)因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猥亵、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可能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三)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应予以解聘的其他情形。
教育学专业能不能当老师可以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应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并取得师范教育类专业相应学历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合格成绩,在学期间取得院校自行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成绩,不能作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免试依据。
申请认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取得小学(儿童、学前)师范教育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合格成绩。
教育学毕业想到初中高中当老师可以吗大家可以去招聘会和教师招聘考试的要求上看看。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虽然不同的学校的条件不同,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原则,就是收有学科的学生。
比如招中文专业,数学专业,英语专业,物理专业等等的毕业生。
如果是好一点的学校,要求这些专业的师范生,如果是差一点的学校,有教师资格证也可以。
如果是再好一点的学校,要求211或985,或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生。
但是他们的要求都是,有学科。
有的学校要求,本科是某学科,或者硕士是某学科,或者本科硕士都必须是某学科。
教育部将从今年起试点新的教师资格入门和退出机制
教育部将从今年起试点新的教师资格入门和退出机制教育部近日传出消息,今年起,全国将试点新的教师资格入门和退出机制:以往新教师入门由省级教育部门命题考试,以后将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且,在职教师每5年要进行一次注册考核,不达标者将退出。
教育部今年将挑选两个省试点,预计用3年时间使其成为全国性常态制度。
教师定期注册考核,这一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五年一考,是激励教师队伍成长,还是增加教师负担,使其面临更多压力?“退出”机制让能者终身为师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是一个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的职业。
五年一考,好似一记“重拳”,打破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使得教师这份职业不再是“铁饭碗”,不达标者将退出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
在一些学校,有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发展空间不大,甚至放弃学习,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知识结构多年不更新,哪怕学校和家长都不满意,也不能将他们清退。
教师能进不能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整体队伍的发展,使得一些教师“滥竽充数”,甚至误人子弟。
新的教师资格考包括师德、业务考核及教学工作量等考评内容;5年一次的考核,也并非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而是随着教师工龄的提升,难度不断增加。
一些校长说,现行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无时限规定,只要求教师完成工作量,基本考评合格;而教育部的教师资格考,5年一次,层层升级,势必会给老师带来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一位校长直言,这次制度改革触动最大的可能是一批老教师,“有了清退制度,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教案也得改一改了”。
教育界人士指出,首次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
但考核标准不应该简单量化,还应建立配套评价机制。
比如,师德考核,与答题、做试卷等考查形式相比,同行、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恐怕是最客观公正的;业务能力考查也不能仅偏重理论素养,简单考核发表论文的篇数等,而应该评判老师上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
安徽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方案
安徽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制度,盘活教师资源;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可倾斜政策,引导教师在城乡合理流动;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将调整岗位……日前,合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出,2020年,合肥市将全面实行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退出机制】教师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学校可以调整其岗位
有进有出才能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作为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正是明确了教师的“退出机制”。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岗位职责为依据,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师退出机制。
”《通知》中要求,教师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调整其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
教师不同意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者虽同意调整到新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2020起全面开始施行
热议了很久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今年起就要全面开始施行了。
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进退的“门槛”,合格者继续从教,不合格者则自动退出。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说,这项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将个别不符合要求的老师清退出去。
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来源渠道不一,其中既有优秀者,也
有不适宜从教者。
因事实上存有的教师“铁饭碗”制度,即使其中有
不合格者,学校也无可奈何,既不能也不敢将其辞退。
长此以往,教
师队伍只有进,没有出(自然减员除外)。
一些不合格人员长期占据着教师岗位,无法腾出编制补充新教师。
有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无法补充新教师。
“只进不出”,导致一些地方教师队伍僵化,教育缺少活力;干多干少、干好干
坏一个样,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引
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等曾多次
在两会上提出,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实施,这个老问题可望有所改观。
“铁饭碗”即将被打破,有人高兴有人忧。
忧者担心,打破教师
的“铁饭碗”,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可能会给学
校管理带来一些麻烦。
而复杂的退出程序如果操作不公,麻烦可能会
更多……
任何改革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些担心也许明天就
会发生。
但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这项改革是为了谁。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未来的
发展,也急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有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
有高质量的教育和高层次的人才。
退出机制本该是一种常态。
在企业,退出机制早就实施,“能者上、庸者下”早已成为共识。
在机关,公务员也开了辞退的口子,不
合格照样走人。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理应遵循职业进退的规则,不能
有任何“特殊”。
要知道,企业不合格员工造成的损失,可能是生产
了次品。
而不合格教师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职业的门槛应该比其他职业的要求更高、更严。
所以,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教师的退出。
当然,不合格教师退出之后,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应该通过培
训转岗、离职,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风险。
对转岗教师来说,离开不适
合的岗位,换一种人生,也未必是坏事,还有可能是新机遇。
总之,
队伍流动起来,这个队伍才有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