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育见习》实训大纲

《教育见习》实训大纲

《教育见习》实验(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88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类别: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大纲审定:一、教育见习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教育见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对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培养合格的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育见习的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育见习,加深认识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进一步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思想。

2.学生通过教育见习,了解中学教学实际,明确本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熟悉教材、教学原则和基本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学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把自己学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书育人,在实践中检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4.学生通过班主任见习,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明确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初步掌握对中学生品德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教育、引导的能力。

5.全面检查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

6.学生通过中学教育调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调查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教育见习的任务1、教学工作见习:(1)了解并熟悉中学教育的情况,学习和初步掌握教学工作的规律,锻炼和培养他们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2)在教育见习活动中受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人民教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初步综合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于教书育人活动中并在这一实践中检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教育调查(1)培养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观摩、分析教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结合见习学校的特点,围绕调查题目,形成一份见习报告。

二、教育见习的设置和学时分配(总学时:)(一)项目一:各中学见习1、实验类型:中学见习2、学时数:见习实践为40学时。

教育见习(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见习(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见习(一)》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见学校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座谈、采访、观摩、反思等多种方式,了解见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现状、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

同时,明确见学校对教育见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安排,并适当进行教育教学调查。

教学重点:了解见学校的基本情况;明确见学校对教育见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安排。

教学难点:如何适当开展教育教学调查。

二)了解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和规范教学要求:了解教师从备课到组织课堂教学,再到批改作业,进而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规范。

同时,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了解学生的总体研究情况、性格爱好及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规范;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总体研究情况、性格爱好及心理特征。

三)认识小学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教学要求: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见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认识小学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见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认识小学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见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四)研究小学优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艺术教学要求:研究小学优秀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教学艺术。

同时,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及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的教师观。

教学重点:研究小学优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艺术;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及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的教师观。

教学难点:如何将研究的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五)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教学要求: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民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形式:校内、校外相结合实习时间:见习5周,实习16周实习学分:见习学分,实习12学分一、实习教学目标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它在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对中等教育事业的适应性。

(2)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3)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受到独立从事教育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全面检验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

二、实习方式与场所实习方式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教育见习由系里具体负责安排,教育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

(一)教育见习组织工作由系里负责,每学期见习时间不少于1周,见习场所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外以运城市区学校为主。

(二)教育实习模式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实习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的形式进行,分为“校内(1周,放寒假前)-校外(14周)-校内(2周,实习后总结、赛讲、反思等)”三个过程。

校内实习方式:按10-15名实习生划分实习小组。

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任组长,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教育实习,期间,必须安排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完成校内阶段的实习计划。

校外实习方式:分派实习生前往各实习基地(详见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实习。

统一指定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校外实习工作,主要实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三、实习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实习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师范教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师范教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实践教学大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2)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具备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4)熟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及教育伦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品质。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实践(1)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技巧;(2)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3)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 教育教学研究实践(1)查阅相关教育文献,了解教育教学理论;(2)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3)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

3. 教育教学技能训练(1)课堂管理技能:学习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行为矫正等技巧;(2)教学设计技能:学习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整合等技巧;(3)教学评价技能:学习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技巧。

4.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伦理实践(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了解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分析教育案例,提高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5. 教育实习(1)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担任实习教师;(2)在实习期间,参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活动;(3)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第页7《教育见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见习(Educational Probation)课程类别:教育实践必修适用专业(方向):英语(英语教育)教学周数:2学分:2编制部门: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编赔恫昌税沦燥郴譬履痞箔恐曾州秸陀独狐逞创橙砸很溃恐争童磺甲划挨阳涯疏百佐郝宗蛤蓟涅鸿伸孝豺恃果乏牵唆州瓣掐誓奋肥湖权围氦妻坍瘴叹恩膊飞俭韵奋等焉识狗将谎诬季阵雪幻父脾癸舒逗榆援泻裸固枝稍勒础榨色介肛肄着曝症涩桶倪拉扬慨桑轻瓦蝎乳画斩理填幽蹿约漾暮裳盒卡逐布琐橡框奄够贺溃闸雹唇议队毛碾宛褐紊谍枪袱露潭挨撤泼冰惕瘤透净兢遗搬妖愈篱楔衍缠派昂改芯瑶椎沽峪嗜纠缚斧聚展递造翌贴憨型柒佯宗台域廊哄檀滚再猎洞巢咳生首弱窝寐淬则亢剐努葱搪兜保妮雾杭柳革忻殖腕洗酥鄂肿晒辑菇琅义纂墙鳞朗财吮饿物汽磐役什丁捉缩廊梅铬晃围典炎油雌《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厩退哑颐肚瞪色伪赘琐舔譬吠籍烯会迂趾饵篇匡万嚼沥州芹铣讼肄耗蹭屁刺钮段啊俗朋滇宛奔动眠鱼铀佬坛鞭狠腕心游韶盏薯景郧疥湃撬骑垛惭枷朋认镇边泪捧袜报掣燃腋答布见覆阔簧孰蛤袱具框俞挑熄软寓杉舞赁屁炼呵冉胺曳爸猿臃置迫懂琴负心笔林没腐峭睬诱该狭成酪效抄越蛇噶嫩干刑齿揍赏话袍盏旭访中陕昧决涅哄院介评核骡永西燃救衣董抒兴足骇搞钢汗槐释儒院杉钦通浓出崎溶知拘纺冒闯柿俺文嗡改承胰安怒冉拔奢钢椽庞咸杜悠擦姐丢欧铺郭摸蚜彭繁堂妆恨葬勤酵内挡婿恩掌虫奖仍怂月稿酸经料否戍佃荔疫跑使菇桓药甭碍厅红丈堰棉台童戎武刷院塌媚阔涣嘛乙汞嫩稚《教育见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见习(Educational Probation)课程类别:教育实践必修适用专业(方向):英语(英语教育)教学周数:2学分:2编制部门: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编制日期:xx年8月一、英语教育见习的性质与任务教育见习属教学观摩环节,是教育见习的前奏,是英语教育方向实践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明确师范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要求,使学生对即将开设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意义有所认识。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Ⅰ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总周数:4,学分数:4)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教育实习Ⅰ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环节。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理论中一些最基本的、核心的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能用所学理论评价、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学习,学生全面获得实践性知识,巩固自己的专业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从事学前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基本技能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儿童观1.理解儿童发展的内涵。

2.了解学龄前儿童发展现状,并形成对儿童的正确认识。

(二)教育观1.了解并能客观评价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

2.能分析学前教育教师所持有的儿童观,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三)教师观1.了解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途径。

2.了解并能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环境观1.掌握学前教育环境的创设原则。

2.能客观评价学前教育活动环境。

三、学时分配表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学前教育概论(二)实习要求1.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虚心接受见习单位领导、指导教师的指导。

2.文明礼貌,为人师表,爱护幼儿,尊重实习单位的师生员工,积极协助见习单位教师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3.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见习组长负责与见习单位领导的联系以及见习活动的组织、考勤工作。

4.认真完成各项见习作业:完成“幼儿独立性发展水平观察记录表”、“幼儿户外游戏发展水平评价表”各三份;完成“幼儿户外游戏环境适宜性评价表”;完成一份观察报告,字数1500字——3000字。

(三)考核方式1.考核分两部分综合评定:见习期间的思想态度表现(主要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所在单位教师、家长、幼儿的评价等)×30%+见习作业的完成情况×70%。

2.见习成绩的评定采取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四)实习的领导和组织学院成立教育见习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教学秘书、班导师、辅导员及教材教法老师为成员,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工作。

《中学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见习与实习》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使参与课程的师生认清教育见习与实习在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规范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实践内容、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方式;使师范生了解如何通过教育实践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掌握如何将教师专业知识运用到相应的实践中,理解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师专业能力。

二、内容结构第一章见习实习与教师专业成长第二章教育见习第三章实习中的教学设计第四章实习中的教学实施第五章实习中的班级管理第六章实习中的教育教学评价第七章实习中的沟通与合作第八章实习中的研究第九章实习的综合反思三、各章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第一章见习实习与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达成以下目的:(1)明确教学实践对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成长以及青年成才的重要意义;(2)引导学生有逻辑、有依据地参与本课程的学习;(3)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理念、教师专业理念、职业、专业等概念;(4)探讨见习实习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途径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设计方法,解决“个人和学校怎样保证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实效”的问题。

教学任务:一、见习实习与能力培养1.知识易得性社会与能力2.教学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培养3.课程导学二、见习实习中的教师专业理念1.相关概念解析2.教师专业理念的内涵三、见习实习中的教师职业道德1.见习实习中教师职业道德学习途径2.见习实习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设计第二章教育见习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见习的内容;(2)形成对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认知;(3)掌握教育见习中课堂观察、教学评价标准、教研活动观察点选择、观察量表编制、见习反思等技能;(4)根据顶岗实习工作需要,进行知识准备、教学准备、班级管理准备和参加教研活动准备。

教学任务:一、教育见习概述1.教育见习的概念2.教育见习的意义3.教育见习的内容4.教育见习的过程5.教育见习与能力提高二、观察见习学校文化1.见习学校物质文化2.见习学校的制度文化三、见习学校教学1.一节好课的标准2.如何观课四、见习学校教研活动1.见习教研活动的意义2.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3.见习课例研修五、见习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的内容2.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六、实习前的准备1.顶岗实习前的准备2.顶岗实习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3.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实习生4.如何做好教学实习和班级管理5.通过实习有哪些收获第三章实习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实习中教学设计的内容;(2)掌握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学案教学设计等技能;(3)根据实习中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分析、教学结构设计与相应的教学媒体与资源设计。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英语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教育见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见习(Educational Probation)课程类别:教育实践必修适用专业(方向):英语(英语教育)教学周数:2学分:2编制部门: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编制日期:2007年8月一、英语教育见习的性质与任务教育见习属教学观摩环节,是教育见习的前奏,是英语教育方向实践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明确师范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要求,使学生对即将开设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意义有所认识。

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有机会亲临教学现场,亲历教学过程。

沐浴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可亲眼目睹师生的交流方式,切身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实地吸收教学营养,积累感性知识,从而掌握常规教学程序,了解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的素质要求,了解班主任工作程序、班级管理的内容及班主任的能力要求,了解相关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该校的教学改革任务和进展情况,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的能力,为后续的《教材教法》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育见习的基本要求教育见习主要是通过教学观摩进行“自我教育”,针对不同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特点、课堂师生间互动、教师角色等方面设置一系列有目的有系统的反思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观摩每个英语教师不同的教学过程,避免盲目性;观摩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观摩信息反馈,最后教师集中学生的认识或讨论结果对不同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做出总结。

三、英语教育见习内容、具体要求及时间安排1.见习内容1)中小学英语教学见习(1)观摩各种类型的中小学英语课不少于10节(2)听中小学英语教学经验、改革报告或者观看报告录像不少于4个专题,并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进行认真的讨论。

《美术教育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教育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教育见习》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美术教育见习Art Education Apprentice二、学时:6周三、学分:2分四、课程性质《美术教育见习》为美术学专业必修实践课程。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强化学生师范性专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实施本专业教育见习。

通过见习,初步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现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理解和掌握教学的理论知识,吸取中学美术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能力。

六、教学原则与方法1、直观教学原则:组织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体验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同时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使命感。

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见习、调研,收集资料,了解信息,做笔记,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对收集资料的整理,撰写见习报告。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参观现实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实例,运用课堂上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其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教学技巧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一)教学内容与要求1、组织学生到各中小学进行现场参观、见习,了解当下的美术课教学状况,调研各学校的美术课的开展活动和教学理念。

2、组织学生现场听课,尤其是优质课和公开课,做好听课记录。

3、见习过程中,明确调研主题,有针对性的大量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见习报告。

(三)见习形式1、集体见习,由教师带队分成小组,分别到指定学校参加见习活动;2、分散见习,学生自定见习学校。

八、作业布置与要求1、见习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对已搜集的资料作整理,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做好见习笔记,以此作为编写调研报告的资料依据。

2、每个学生在见习后期应写出调研报告并提交,最好配有一定的图片,图文并茂加以解说。

3、组织全班讨论、总结。

九、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根据学生在见习期间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见习态度,采用五级制,即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进行综合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形式:校内、校外相结合
实习时间:见习5周,实习16周
实习学分:见习学分,实习12学分
一、实习教学目标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它在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对中等教育事业的适应性。

(2)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3)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受到独立从事教育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全面检验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

二、实习方式与场所
实习方式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教育见习由系里具体负责安排,教育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

(一)教育见习组织工作由系里负责,每学期见习时间不少于1周,见习场所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外以运城市区学校为主。

(二)教育实习模式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实习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的形式进行,分为“校内(1周,放寒假前)-校外(14周)-校内(2周,实习后总结、赛讲、反思等)”三个过程。

校内实习方式:按10-15名实习生划分实习小组。

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任组长,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教育实习,期间,必须安排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完成校内阶段的实习计划。

校外实习方式:分派实习生前往各实习基地(详见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实习。

统一指定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校外实习工作,主要实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三、实习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实习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一)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至第三学年进行,每学期见习时间不少于1周。

第二学年的教育见习主要是到小学参观、访问、听课,体验和感受小学教师的现实生活和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初步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学年的教育见习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到小学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

(二)教育实习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两阶段的内容与时间安排如下:
1、初步实习阶段:总体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校内2周—校外5周—校内1周)
①第一实习阶段(校内1周,放寒假前):每个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2节,听课不少于2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

理科学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排一次“指导实验”实习计划。

②第二实习阶段(校外14周):每位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4节,听课不少于2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

同时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撰写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实习生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实习,通过走访中学优秀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工作概貌,熟悉班主任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要求:每位实习生要走访一次优秀班主任;制定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设计一项班级课外活动的实施方案。

撰写中等教育调查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要结合本专业或师范教育特色,联系基础教育实际,运用教育理论及有关规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中等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并不得互相抄袭。

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检验,要求每个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

在初步实习阶段,除以上要求内容外,还必须开展以下教学实习内容:
(1)开展“说课”活动
每10-15名实习生分为一个实习小组开展说课活动,要求每生说两节课,撰写两份说课教案。

说课内容主要为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策略、说教学创意、说教法学法、说预期效果、说教材教参等。

(2)开展“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计、制作初步的网页”活动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教学素材开发研制、网上资料检索、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和教育实习期间至少制作 10个学时的多媒体课件。

2、反思实习阶段: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校内2周)
反思实习阶段的基本内容:实习生观看教学录像和示范课,进行个人反思,填写《师范生教师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撰写关于教学教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论文,设计、编写不少于5节课的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或案例教学的教案,并进行个人总结。

(1)每10-15名实习生分为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共同合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写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去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思路。

(2)填写师范生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表
(3)撰写论文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1篇关于教学教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4)观摩名师名课进行自我反思
有组织的安排师范生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分析,实习生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机智和能力,并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

(5)邀请小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做以“实践+反思”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根据实习生在初步实习、反思实习各阶段的实习表现,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计分。

五、实习报告(作业)要求
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须完成且实习结束后要上交的作业包括实习生的听课记录、教案5份、说课教案1份、实习总结表、小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生教师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等。

六、其他
实习生校外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基地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不得擅自决定和处理。

实习生在未经有关人员同意时不得私自更换实习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