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课件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4b3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6.png)
〔1〕静态分析法: 只分析某 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状况
〔2〕比较静态分析法:只分析 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 状 况
〔3〕动态分析法 引入时间因 素,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 的过程状况 .
三、经济模型
1、 经 济 模 型 〔economic
model>:用来表述经济
P price
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
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建立起了以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生产具 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3、萨伊<Say>〔法〕 〔1767-1832〕
让·巴蒂斯特·萨伊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
他认为:供给创造需求,储蓄必然转化 为投资,生产就是消费,供给就是需求, 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不会发生的.一个 国家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企业越多, 贸易越多社会财富越多.主张发展生 产.
2、按研究经济问题判断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用事 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 〔What is>如: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8%,失业率是6%.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 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 什么〔What ought to be>.如:要实现8%的 年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 是公平.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在《国富论》的序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政治经济学 提出两个目标: 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 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2〕比较静态分析法:只分析 始点和终点的经济变量的 状 况
〔3〕动态分析法 引入时间因 素,分析某一时期内经济变量 的过程状况 .
三、经济模型
1、 经 济 模 型 〔economic
model>:用来表述经济
P price
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
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建立起了以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生产具 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3、萨伊<Say>〔法〕 〔1767-1832〕
让·巴蒂斯特·萨伊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
他认为:供给创造需求,储蓄必然转化 为投资,生产就是消费,供给就是需求, 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不会发生的.一个 国家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企业越多, 贸易越多社会财富越多.主张发展生 产.
2、按研究经济问题判断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用事 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 〔What is>如: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为 8%,失业率是6%.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以一 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 什么〔What ought to be>.如:要实现8%的 年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某国的收入分配是不 是公平.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在《国富论》的序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政治经济学 提出两个目标: 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 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 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cd5451f01dc281e53af010.png)
第2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节
边际分析与决策规则 边际分析就是研究相对于某种现状的微小变动 的效应。 的效应。 边际决策规则被称做理性行为原则。 边际决策规则被称做理性行为原则。 做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产生的利益 变动称为边际利益( 变动称为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 。 做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导致的费用 变动称为边际成本( 变动称为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 实现最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MB=MC 实现最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 = 一个经济决策者将按照等边际原则配置资源 配置资源。 一个经济决策者将按照等边际原则配置资源。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任课老师:赵玮萍 Wp_zhao@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法
学习要求
•掌握学习方法 • •认真听讲 •要完成一定作业量 熟能生巧 •广泛读书 读课外书 听报告会
考核
•出勤、作业 • •期末考试 30% 70%
参考书籍
•微观经济学 [美]平狄克、 鲁宾费尔德 •经济学原理 [美]格里高利·曼昆
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节 3. 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 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如何分配 按 按资?按要素? 劳?按资?按要素? 以上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的问题
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节 4.一国的资源是否充分的利用? 一国的资源是否充分的利用? 一国的资源是否充分的利用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和资金 代表参数 失业率 利率 5.一国的货币购买力是否稳定? 一国的货币购买力是否稳定? 一国的货币购买力是否稳定 货币的信用是否在变化 代表参数 通货膨胀率 6.社会生产能力是否在增长? 社会生产能力是否在增长? 社会生产能力是否在增长 经济是否在发展 停止 倒退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及第二章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及第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e1b7ecb84ae45c3a358c7c.png)
Qd P
2020/3/28
22
二、需求规律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 的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就越多。我们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规律称之为需求规律。
特例:
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020/3/28
2020/3/28
33
第三节 市 场 均 衡
一、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1、均衡的含义
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者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 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价格就趋于不 变。
2020/3/28
34
2、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2020/3/28
5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 19c70 年代 —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进行分析的均衡价格论,以边际效 应论来说明需求,一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给,由此形成均衡价格理论,用 价格理论来代替价值理论。
2020/3/28
9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合理利用
2020/3/28
10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边际分析
2020/3/28
11
第五节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2020/3/28
22
二、需求规律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 的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就越多。我们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规律称之为需求规律。
特例:
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020/3/28
2020/3/28
33
第三节 市 场 均 衡
一、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1、均衡的含义
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者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 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价格就趋于不 变。
2020/3/28
34
2、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2020/3/28
5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 19c70 年代 —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进行分析的均衡价格论,以边际效 应论来说明需求,一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给,由此形成均衡价格理论,用 价格理论来代替价值理论。
2020/3/28
9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合理利用
2020/3/28
10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边际分析
2020/3/28
11
第五节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1章 经济学基础-优选PPT
![微观经济学 第1章 经济学基础-优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7ef325fab069dc502201ea.png)
出来的耐用物品。
▪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社会产出的有限。
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简记为PPF)
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 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够得到的最大 产量组合。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业和效率)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理解: ➢产出空间中,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所
经济学的逻辑
▪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一些谬误:
1. 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将先发生的 事件当作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 把相关性或相连性与因果关系混淆。例如,我们可 能发现,当变量X增加时,变量y也增加。但是这种 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存在,即不能认为x增 加是y增加的原因。
宏观经济的 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那些不同的方式?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 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 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 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的经济制度。 (中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集中计划体 制)
▪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 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造出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 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意味 着一种对于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的偷盗 。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
投入和产出
▪ 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过程 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也叫生产要 素,即经济资源。
▪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社会产出的有限。
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简记为PPF)
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 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够得到的最大 产量组合。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业和效率)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理解: ➢产出空间中,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所
经济学的逻辑
▪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一些谬误:
1. 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将先发生的 事件当作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 把相关性或相连性与因果关系混淆。例如,我们可 能发现,当变量X增加时,变量y也增加。但是这种 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存在,即不能认为x增 加是y增加的原因。
宏观经济的 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那些不同的方式?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 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 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 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的经济制度。 (中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集中计划体 制)
▪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 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造出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 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意味 着一种对于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的偷盗 。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
投入和产出
▪ 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过程 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也叫生产要 素,即经济资源。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d33a99aaea998fcc220ecf.png)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
(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它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
“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
(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
(二)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二、经济学的定义
对人类基本问题的选择和解决涉及一个社会资源 利用效率和分配公平与否的问题,即资源的配置 与利用问题,这构成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及最新发 展
一、经济学带的萌芽阶段
(一)15世纪—17世纪中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商业本位”, 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确立的时期。
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 学的基础,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运用微观经济学 的工具来分析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了。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构 架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假设
(二)完全信息假设
(三)除上述两个最基本假设之外,还有市场出清假设、 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制度假设等。经济人假设和 完全信息假设是最基本的。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 法。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 关系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一)基本假设方面 (二)研究方法方面 (三)研究对象方面 (四)主要理论方面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一)研究目的方面 (二)研究内容方面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区别,但更应该强调
微观经济学-第1章
![微观经济学-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f50f89fe284ac850ac024222.png)
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 实证分析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
关系的描述分析。
规范分析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 行价值判断,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 价经济运行、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 样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标准。
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人” 假设。 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 :
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价格与供给量以等比例变动
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非常敏 感,如果价格稍有上升或下降,供给量便
Q
= Q P
=Q P
P Q
P
=dQ P dP Q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供给弹性 Es=0
0<Es <1 Es=1
Es>1 Es→∞
名称
供给无弹性
供给缺乏弹性 供给的单位弹性
供给富有弹性 供给弹性无限大
含义
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不会改变
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 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Qs=(P,Pr,Pe,C,N,…)
影响因素:产品价格(P) ; 有关产 品价格(Pr) ; 预期价格(Pe); 生产成 本(C); 自然条件(N)等。
三.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 间的正向关系的函数曲线。
1. 替代品:PY 指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
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消费需求的商品。如钢
笔与圆珠笔;苹果与生梨;米饭与面包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正值 ,即Exy>0
2. 互补品:指商品之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才能提供完整的消费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 费需求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羽毛球与球拍、 录音机与磁带等等。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d3de2102020740bf1e9b17.png)
2018/10/23
Lectures on Microeconomics
14
第三节 经济学的特点
一. 问题和对象
1.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 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问题
• 研究对象: 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 中心理论——国民经济均衡理论
• 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
2018/10/23
Lectures on Microeconomics
3
经济行为是与节省稀缺资源、得到最大利益有关
的人类活动, 个体的经济行为构成社会经济行为,
个体与社会的经济行为统称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
察目的与具有多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
2018/10/23
系。
Lectures on Microeconomics
4
经济行为是与节省稀缺资源、得到最大利益有关
的人类活动, 个体的经济行为构成社会经济行为,
个体与社会的经济行为统称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
例如,如果一个工人在企业工作的年薪是5万元, 在机关工作的年薪是4万元,那么他就读于一所免 费社会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5万元。 由此可见,社会的选择就是权衡好处与成本的过 程。这样经济问题的解决可被视为如何使得选择 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经济学正式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展开。
2018/10/23
Lectures on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第一 章教学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76825b1711cc7931b71687.png)
参考书籍
1、萨缪而森,《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核要求
课堂要求: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考试方式:平时(考勤,作业,讨论)
+期末考试 =总成绩
20% 80% 100%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的产生 二、稀缺导致选择 三、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四、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亚当· 斯密(1723-1790)集其大成:1776年
《国富论》。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6
• 研究中心是国民财富如何增长。 • 核心思想是自由放任。斯密提出了著名的 “看不见的手”原理。
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 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 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 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 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 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 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 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 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 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 到的效果为大。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基本假定之一:理性人(rational man,economic man) 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追求最大的私利。 或者说: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 市场本身没有改变人的本性 ,而是规范人的行为,即以利 人之行,实现利己之心。 • 在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什么坏事, 并不是恶的行为,相反,他这样做的时候给社会带来的好 处比他直接去追求社会利益时还要大,还要好。 • 2.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 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 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 信息。 •
微观经济学第1章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1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7308ce2cc58bd63186bd20.png)
举例:囚徒困境—别人的选择会影响自己的收益。 纳什均衡—甲乙在选择时,追求的是自身利益,即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却事与愿违,其结果是社会利 益的最大化。
甲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1 0
-1 -8
-8 -5
0 -5
乙
坦白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4.意义
1.2.3 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1.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无限的欲望 2.人是“经济人”(利己、理性) 3.信息充分和完全 4.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
学习微观经济学:
(1)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2)将使你将来更加精明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3)有助于培养和加强经济直觉感(知识和经验是成 功直觉的奠基石) (4)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学的基础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1)微观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个量
3.发展
1776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指出微观经济的核心思 想“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的同时会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 注:这一论断在完全竞争、信息完全的条件下是正确的, 现实中则不同,但有这一趋势。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1)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 (2)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的科学,即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自发交易中所 形成的交易秩序、交易行为、交易倾向,以布坎南为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却事与愿违,其结果是社会利 益的最大化。
甲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1 0
-1 -8
-8 -5
0 -5
乙
坦白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4.意义
1.2.3 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假设
1.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无限的欲望 2.人是“经济人”(利己、理性) 3.信息充分和完全 4.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 化)
学习微观经济学:
(1)有助于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2)将使你将来更加精明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3)有助于培养和加强经济直觉感(知识和经验是成 功直觉的奠基石) (4)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学的基础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1)微观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个量
3.发展
1776年,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指出微观经济的核心思 想“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的同时会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 注:这一论断在完全竞争、信息完全的条件下是正确的, 现实中则不同,但有这一趋势。
1.1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1)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 (2)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的科学,即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自发交易中所 形成的交易秩序、交易行为、交易倾向,以布坎南为代表。
华北电力大学 ncepu
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2、经济学的产生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课件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ab2a93f18583d04864591a.png)
效率 vs. 平等
▪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
益
▪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
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 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可编辑
5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 东西
例如:
▪ 举例:航空公司的机票定价。 ▪ 水与钻石的价格差异。
可编辑
9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 理性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例如:
▪ 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
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
▪ 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降
可编辑
3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有决策者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比如:
▪ 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
的时间学习
▪ 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
得休息时间减少
▪ 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
可编辑
4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 人们欲望的无限更多是指权力或虚荣(优越
感),而不是具体的吃穿等欲望。
可编辑
2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
▪ 人们决定购买什么, 工作多长时间,储蓄
多少,消费多少
▪ 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 ▪ 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
▪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
益
▪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
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 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可编辑
5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 东西
例如:
▪ 举例:航空公司的机票定价。 ▪ 水与钻石的价格差异。
可编辑
9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 理性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例如:
▪ 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
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
▪ 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降
可编辑
3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有决策者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比如:
▪ 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
的时间学习
▪ 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
得休息时间减少
▪ 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
可编辑
4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 人们欲望的无限更多是指权力或虚荣(优越
感),而不是具体的吃穿等欲望。
可编辑
2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
▪ 人们决定购买什么, 工作多长时间,储蓄
多少,消费多少
▪ 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 ▪ 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
最新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最新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c7da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6.png)
在均衡状态,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 际分析来实现的
Chapter 1绪论
Slide 17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 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 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 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什么是市场 实际价格VS 名义价格
Chapter 1绪论
Slide 8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当我们面对选择……
你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
一个车站。用有有三个限人的正焦资急源地满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
。
足最大的欲望!
什么是市场?
市场
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价格的 买卖双方的集合.
买卖双方实现交易的场所(不一定是物质场 所)
买方(消费者、厂商)
卖方(厂商、工人、资源拥有者)
Chapter 1绪论
Slide 20
什么是市场?
市场 vs. 行业
行业是市场上的供方.
市场种类
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市场)
课程学习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类专业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同 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 模型和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 济学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 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
Chapter 1绪论
Slide 1
Topics to be Discussed
企业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 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萨缪尔森)
Chapter 1绪论
Slide 17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 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 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 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确立和发展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什么是市场 实际价格VS 名义价格
Chapter 1绪论
Slide 8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当我们面对选择……
你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
一个车站。用有有三个限人的正焦资急源地满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
。
足最大的欲望!
什么是市场?
市场
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价格的 买卖双方的集合.
买卖双方实现交易的场所(不一定是物质场 所)
买方(消费者、厂商)
卖方(厂商、工人、资源拥有者)
Chapter 1绪论
Slide 20
什么是市场?
市场 vs. 行业
行业是市场上的供方.
市场种类
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市场)
课程学习要求: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类专业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同 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 模型和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 济学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 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
Chapter 1绪论
Slide 1
Topics to be Discussed
企业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 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课件平狄克版课件
![微观经济学课件平狄克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d0b30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9.png)
Chapter 1
13
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政府公共部门决策 ■ 市场经济制度:私人部门决策 ■ 混合经济
Chapter 1
14
制度与激励
■ 不同的制度产生不同的激励,进而决定人的选 择行为,最终对经济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 例子:大学寝室分面条的故事
Chapter 1
15
1.1.2 价格和市场
■ 经济个体所有的选择都是在他们面临的 价格基础上作出的。 ■ 价格是由买者和买者在市场中相互作用 决定的。 ■ 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 商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Chapter 1
16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理论和模型 ■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巧克力或汽车是分给你 多些还是分给我多些?
Chapter 1
12
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
■ 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
■ 对给定的资源,为什么产量时高时低?(经济 波动)
■ 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汽车和巧克力的生产有什 么影响?(通货膨胀)
■ 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社会总产出越来 越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制度 )
第1章 绪论
Chapter 1
1
本章要点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市场与市场价格 ■ 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Chapter 1
2
经济学的主题
■ 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个体(消费者、劳动 者、资金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企业)的行为及 其相互作用(形成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当·斯密
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不讲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 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研究——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 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 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一切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 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区域,为社会的生产可能 性集合。 一种产品增产一个单位,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称 为边际转换率
★ 以上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 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 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 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 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 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 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 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 为大。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微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 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看不见的手=经济学
➢ 完全竞争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 完全信息
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 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微观经济学》
教材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籍
1.陈通,《宏微观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华夏
出版社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引 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六、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ຫໍສະໝຸດ 返回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是对特定厂商、特 定家庭、个别价格、工资和收入、个别行业和特定商品的研 究。尽管微观经济学也考察一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但是分 析的基础仍然是单个经济决策者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 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 业水平进行分析。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 则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 名 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大经济学、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 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返回
经济学的地位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 之大都超过对它们的理解。事实上,世界总 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 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 家的奴隶。
——凯恩斯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选择
选择包括以下五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 What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 3.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4.何时生产?………… When 5.谁做决策?(制度)?——宏观经济学………… Who
A
0
15
B
1
14
C
2
12
D
3
9
E
4
5
F
5
0
大炮、轿车
A 15 B
12
C
9
D
6
E
3
01234
F 5
黄油、米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
-----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
15 A B
12
C
9
D
6
G
E
3 F
01234 5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
----- 经济制度的变革。
15 A B
★ 生产可能性曲线通常凹向原点。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而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
影响,决定改变以后的生产可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举例:大炮与黄油的生产
组合 黄油 大炮
方式 (万吨)(万门)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一)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稀缺性。
社会资源 是有限的
资源相对稀缺性
人们的欲望 是无限的
满足
生产产品
人们需要
经济学的定义
▪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五需求层次理论:基 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或情感的)需要、尊重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2
CH
9
D
6
E
3 F
01234 5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 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 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举例: 一块土地(一年),用来种植粮食的收入为1500元,用来
种植棉花的收入为1200元,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收入为2000 元。那么这块土地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机会成本为多少?
▪ 资源的稀缺性
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资源稀缺: 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 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不讲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 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研究——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 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 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一切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 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区域,为社会的生产可能 性集合。 一种产品增产一个单位,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称 为边际转换率
★ 以上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 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 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 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 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 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 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 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 为大。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微观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假设条件:
➢ 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看不见的手=经济学
➢ 完全竞争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 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 完全信息
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 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微观经济学》
教材
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籍
1.陈通,《宏微观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华夏
出版社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引 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六、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ຫໍສະໝຸດ 返回三、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是对特定厂商、特 定家庭、个别价格、工资和收入、个别行业和特定商品的研 究。尽管微观经济学也考察一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但是分 析的基础仍然是单个经济决策者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 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 业水平进行分析。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 则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 名 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价格理论 大经济学、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完全竞争、完全信息 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以家庭、企业等经济个体为主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返回
经济学的地位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 之大都超过对它们的理解。事实上,世界总 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 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 家的奴隶。
——凯恩斯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选择
选择包括以下五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 What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 3.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4.何时生产?………… When 5.谁做决策?(制度)?——宏观经济学………… Who
A
0
15
B
1
14
C
2
12
D
3
9
E
4
5
F
5
0
大炮、轿车
A 15 B
12
C
9
D
6
E
3
01234
F 5
黄油、米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
-----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
15 A B
12
C
9
D
6
G
E
3 F
01234 5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
----- 经济制度的变革。
15 A B
★ 生产可能性曲线通常凹向原点。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而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
影响,决定改变以后的生产可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举例:大炮与黄油的生产
组合 黄油 大炮
方式 (万吨)(万门)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地位
(一)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稀缺性。
社会资源 是有限的
资源相对稀缺性
人们的欲望 是无限的
满足
生产产品
人们需要
经济学的定义
▪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五需求层次理论:基 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或情感的)需要、尊重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2
CH
9
D
6
E
3 F
01234 5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 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 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举例: 一块土地(一年),用来种植粮食的收入为1500元,用来
种植棉花的收入为1200元,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收入为2000 元。那么这块土地用来建高尔夫球场的机会成本为多少?
▪ 资源的稀缺性
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资源稀缺: 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 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