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开题报告.pdf
《人民日报》微博对突发事件传播的分析——以对雅安地震的传播为例的开题报告
《人民日报》微博对突发事件传播的分析——以对雅安地震的传播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微博作为当前社交媒体中最具时效性的平台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重要渠道。
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更是成为当地民众及外界关注该事件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尤其是2013年4月的雅安地震,引起了人们对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的关注和思考。
因此,本课题拟对雅安地震期间微博传播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深刻认识微博传播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和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雅安地震期间微博传播的分析,探究其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突发事件的传播和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内容(1)雅安地震期间微博传播的情况,包括传播的时效性、内容特征以及参与者特征等方面。
(2)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及不足,包括微博传播对事件应对的促进作用、对应对存在的挑战,特别是面对虚假信息以及信息滞后的情况的应对策略等方面。
(3)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应用改进措施,包括提高微博传播时效性、完善信息真实性审核机制、提高微博用户的风险意识和事件反应能力等方面。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多维度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雅安地震期间微博传播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微博应用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结合微博官方公开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对雅安地震期间微博传播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微博传播在该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及不足之处。
5. 研究意义本研究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和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还能促进社会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意识,协助政府和公众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和管理。
微博环境下的政府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
第一章绪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类社会问题与矛盾也日益凸显,并且部分引发成为公共危机事件。
随着网络的日趋普及所带来的影响,政府面临着新的公共危机处理问题。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产生结合公民问政意识的不断觉醒,使得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公民议政方式的主流,这给政府执政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基于微博环境下的舆论传播使突发公共事件与以往突发公共事件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微博环境下如何处理公众危机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何利用好微博这种新环境,正确妥善的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是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建设信息政府,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都市化、扫盲、教育和新闻媒介都给恪守传统的人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行乐标准和获得满足的新天地。
这些新鲜事物打破了传统文化在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并提高了新的渴望和需要水准。
然而,过渡型社会满足这些新渴望的能力的增进比这些渴望本身的增进要缓慢得多。
结果,便在渴望和指望之间,需要的形成和需要的满足之间、或者说在渴望程度和生活水平之间造成了差距i。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上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ii”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iii”。
《社会蓝皮书》特别指出,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关注时事”。
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赶在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的前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第一手的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喻发胜,黄海燕在《微博与政府危机公关》中提出:“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时代里,人人都拥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拥有粉丝,人人都可自产注意力经济,同时,这也是一个谣言可在刹那间肆意蔓延的时代,一个对正确,准确信息的达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危机时刻尤其如此)这也是一个危机公关可以更快进行的时代,一个可以更快化解焦虑,赢得民心的时代,时间,对于面临各种危机的人和解释危机,化解危机的人都是平等的iv”。
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地震中的传播研究
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地震中的传播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共危机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地震这一特定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传播现象,揭示两者在信息传播模式、影响力以及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异同。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微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角色,还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应对类似事件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回顾公共危机管理和社交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地震事件中的相关数据,包括发布内容、传播速度、用户互动等,运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两个平台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总结其优劣势。
本文还将探讨微博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和企业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应如何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和危机应对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微博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作用日益凸显。
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效果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微博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广泛覆盖性使其成为公众获取灾情信息、表达关切和进行救援协调的重要渠道。
因此,对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理论框架方面,一些学者从危机传播理论、社交媒体传播理论等角度出发,对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微博的传播效果尤为显著。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共危机频频发生,具有不可预测
性和可能不可控性,对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媒体作为信息传
递的核心通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受众对危机的
认知、态度和应对行为。
因此,研究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受众的应对能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具体来说,
研究以下问题:
1.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运作机制是什么?
2.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是什么?
3.媒体对受众在危机中的认知、态度和应对行为有何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两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
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展,研究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
众的影响模型和机制。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探
究媒体对受众在危机中的认知、态度和应对行为的具体影响,并验证相
关理论。
四、研究意义
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研
究此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研究意义上看,本研究可
以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究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机制和模型,为中国的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从实践价值上来看,本研究可以为媒体在危机中的传播实践提供参
考,为公众应对危机提供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降低公众对公共危机的感知不确定性,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公共危机传播相关主体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传播相关主体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等,这些事件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些事件本身的严重性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伤害,而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更加深化了事件带来的影响,加剧了事件的危害性,也对各种相关主体产生影响,如政府、媒体、企业以及公众等等。
因此,了解公共危机传播涉及的各个相关主体的现状及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选题意义公共危机传播相关主体的现状及关系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政策意义政府是公共危机事件最主要的应对主体,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机传播事件中的角色、职责和应对措施,对政府建立应对机制和制定相应政策非常重要。
2、媒体意义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提供了信息,还促进了公众情绪的控制和应对策略的调整。
因此,了解媒体在事件中的职责和策略对媒体提高应对危机传播能力以及促进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正确看法非常有帮助。
3、企业意义企业也是公共危机事件中不可忽略的关键主体,尤其是一些面向公众的企业。
了解企业在公共危机传播事件中的职责和策略,对企业的有效应对危机事件和维护公共信任都非常重要。
4、公众意义公众作为社会最终的接受者,了解公众对公共危机传播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可以指导媒体和政府,协调各种应对措施,从而保证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公共危机传播相关主体的现状及关系,本研究首先对现有资料和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其次,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政府、媒体、企业以及公众等相关主体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各种主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事件中的角色、职责和应对措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预计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成果:1、了解公共危机传播相关主体在事件中的角色与职责,促进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更有效的沟通;2、分析公共危机传播涉及的各个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3、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应对措施,为公共危机传播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具体的帮助。
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的开题报告
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危机事件是指突发性的事件,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引起公众关注和社会恐慌。
在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及时、准确的传递事件信息,调动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对于影响事件的发展、减少事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从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入手,研究其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的作用,探讨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以减少事件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危机事件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分析:介绍危机事件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分析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2. 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分析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采取哪些传播策略,包括及时、准确、客观的报道原则,维护公共利益等。
3. 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探讨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的作用。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结合危机事件的实际案例,分析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及其作用。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研究结果:1. 掌握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以及其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的作用。
2. 发现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对事件的影响有所不同。
3. 提出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为应对危机事件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结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 对于新闻媒体,可以提高其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能力和应对策略。
2. 对于政府和组织,可以为应对危机事件提供指导意义。
3. 对于学术界,可以为危机传播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1. 时间范围有限:本文的研究将集中在过去几年内发生的危机事件中,因此可能会忽略较早的事件对新闻媒体传播策略的影响。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现在,任何一个事件都很容易成为公共危机事件。
尤其是网络环境下,谣言传播迅速,社交媒体上的谩骂、抨击和造谣也很容易波及到事件各方、甚至成为加剧矛盾和事件发展的推手。
这一切都给危机管理、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管对策,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何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舆论的监管和管理,以推动社会治理、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的有效开展。
三、研究内容:本文初步拟定的研究内容如下:1.网络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和类型3.网络舆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问题和表现形式4.现有的网络舆论监管对策及其效果5.网络舆论监管的创新模式和对策6.案例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网络舆论监管经验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将用于深入了解网络舆论、公共危机等相关概念,梳理现有的网络舆论监管对策和经验;案例分析法将对国内外的优秀网络舆论监管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问卷调查法将用来了解公众对网络舆论监管的看法和期望,为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参考意见。
五、预期结果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1.提高政府、企业等各方对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视和认识2.深入了解网络舆论、公共危机等相关概念和特点,为公共舆论引导、危机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3.总结国内外经验,探索创新模式和对策,为网络舆论监管提供思路和借鉴4.加强公众参与,了解公众对网络舆论监管的看法和期望,促进公众对网络舆论的理性参与和爱国爱民,推动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的有效开展。
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事件不仅会对个人和组织造成影响,也会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对和处理,同时也需要媒体的迅速反应和及时报道,以便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和进展情况。
因此,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分析不同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提出适合不同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
三、研究内容1.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媒体传播策略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包括公共危机事件的初始灾难、危机管理阶段和后续处理阶段的媒体传播策略;分析不同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网站、电视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提出不同危机事件适合的媒体传播策略。
4.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公共危机事件,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文献研究方法,以及调查法,对不同媒体传播方式进行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结果,综合比较不同方式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效果。
五、研究意义1.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提升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效能,从而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2.对于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调整与优化媒体传播策略,提高媒体传播的效率和精准度。
3.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和组织提供思考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的媒体传播策略的参考,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六、预期成果1.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策略体系。
2.对于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3.案例分析和调查结果的数据图表。
4.本研究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结论和建议。
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流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传媒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为《国际危机公共关系学会》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多次危机事件,如疫情、商家欺诈、食品安全、天价酒等,这些危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
因此本研究将以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为探究重点,来探索新媒体在危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为今后的危机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基础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过程的比较研究和分析。
研究将以新媒体介入前后的危机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危机传播的基本原则,对其传播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传播环境下的危机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速度等方面的比较,探讨新媒体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本研究的目的是:1. 建立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过程的比较分析模型。
2. 探究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
3. 分析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过程的规律和趋势。
4. 探讨如何应对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产生的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1. 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有关危机传播和新媒体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案例研究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危机事件,并通过对其危机传播过程的分析,探究新媒体介入前后的差别,比较各种传播方式的效果和影响。
3.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对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新媒体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四、预期研究结果1. 建立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过程的比较分析模型。
2. 分析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
公共危机事件中微博的沟通研究
公共危机事件中微博的沟通研究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危机已不再是随机的、异常的、偶然的,相反危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已经深深扎根于现代社会的每一块组织机体和每一根神经。
面对日趋频繁的重大事故灾难和日趋严重的特大自然灾害,看似寻常却对维持社会安全稳定乃至国家形象造成极大影响的卫生事件,还有井喷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公共危机管理实为迫在眉睫。
现有的国内外大量公共危机管理实践表明,危机沟通始终与公共危机管理相伴相行,可以说危机沟通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
通过对危机状态下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利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掌控危机沟通的本质,从而构建并且优化国家公共危机沟通体系以及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危机沟通体系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整体功能。
微博——作为众多新媒体网络应用形式的代表,其出色的实时更新能力和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极大地转变了公共危机事件中人们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可以说在公共危机事件的沟通处理过程中,微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论文通过采用资料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手段,以2013年四川省芦山地震作为案例研究,来探讨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沟通功能。
以危机发生事中期和危机恢复事后期为时间节点,来分析芦山地震相关微博博文内容,笔者发现在危机发生事中期,微博具有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以及社会动员的功能,而在危机恢复事后期微博更多发挥着议程设置和动员整合的作用。
同时,笔者还分析了政务微博以及三种类型(媒介型、名人型、草根型)微博意见领袖在危机中的沟通效应,根据统计分析第一时间段的灾难报道和博文内容,发现政务微博以及不同类型的微博意见领袖在危机沟通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作为意见领袖,它们在危机沟通中的号召力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
微博在危机沟通过程中发挥着环境监测、社会动员以及议程设置等正面功能,但是也不能忽视其沟通中的负面效应如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谣言泛滥、非理性表达导致群极化现象等,这些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阻碍并且有可能造成新的社会危机。
开题报告范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
开题报告范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开题报告范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对企业和个人形象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概述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一种舆情现象,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传播迅速的特点。
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平台,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2.网络舆情的特征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征:(1)多元化:网络舆情来源广泛,包括用户发表的评论、新闻报道、论坛讨论等多种形式。
(2)实时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网络舆情的传播迅速,迅速扩散。
(3)互动性:网络舆情的双向互动性强,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4)匿名性:在网络上,用户可以使用匿名身份进行言辞攻击和散布谣言,导致网络舆情蔓延。
3.网络舆情的影响(1)企业形象:网络舆情对企业形象产生重大影响,有利的网络舆情能增强企业形象,不利的网络舆情则可能导致声誉受损。
(2)消费者行为:网络舆情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积极的网络舆情能够推动销售,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负面看法。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危机公关1.危机公关的定义危机公关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应对和处理,以缓解危机对形象和声誉的负面影响的一项管理活动。
2.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的速度极快,一旦危机发生,企业或个人需要及时做出回应,否则会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对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3.危机公关策略(1)及时响应:危机发生后,企业或个人应该及时发布公告、新闻稿等媒体声明,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解决方案。
(2)积极回应:要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解答质疑,展示处理危机的决心。
(3)主动引导:通过发布正面的新闻和信息,引导公众关注企业或个人正面的一面,扭转负面形象。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公共危机是指突发的公共事件或事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起人命财产损失。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是指在公共危机中,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对公众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解读和反馈,以及对危机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应对。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创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公众已经具备了更加广泛的获取、传播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也为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另一方面,公共危机在信息时代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各个领域应急管理的重要指标。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创新提供参考和依据。
2.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案例分析寻找国内外相关领域在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领域的创新案例,并通过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研究提供经验和思路。
3.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通过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针对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可行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4.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基于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和措施,并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操作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讨;实证研究法主要用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实际数据和体验,以便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案例研究法主要用于对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领域的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比研究法主要用于比较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在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微博公益传播中的网民行为研究开题报告
微博公益传播中的网民行为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其中微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
在微博上,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和分享各种信息,而且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成为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宣传公益事业和筹集捐款的重要平台。
然而,微博上的公益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受众对公益事业的认同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微博上公益传播中网民的行为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探讨网民在公益传播中的角色和行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更好地利用微博进行公益宣传和筹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微博公益传播中网民的行为,具体内容包括:(一)微博公益传播中网民的参与行为1.参与公益话题的频率和积极程度;2.分享公益信息的情况,分享的内容和形式;3.针对公益话题发表评论的情况,评论的主题和立场。
(二)微博公益传播中网民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因素1.参与公益话题的动机;2.支持和反对公益事业的心理因素;3.参与公益事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微博公益传播中网民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行为1.获取公益信息的渠道和方式;2.对公益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标准;3.在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筛选和判断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两种方法来获取研究数据。
(一)问卷调查1.设计问卷:设计一份针对微博上公益话题讨论的问卷,包括网民参与公益话题的情况、行为动机和心理因素、信息获取和判断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2.问卷样本:通过微博官方数据和抽样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微博用户作为问卷调查的样本。
3.问卷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统计学意义。
(二)内容分析1.选取研究对象和样本:针对微博上公益话题讨论的样本进行筛选和采集,包括公益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者和参与者等。
开题报告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研究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微博引发的公共事件研究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一)选题背景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简单的说,微博就是一种允许用户即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公开发布的博客的形式,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1]从微博的发送特性上来看,微博客具备4A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
[2]从2008年进入中国,到2009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到2010年的“微博元年”称号,微博,只花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在我国传播媒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如今,有公共事件的地方基本都有微博的身影,微博与事件大有捆绑之势。
2010年舟曲泥石流、宜黄拆迁自焚、上海静安大火事件,2011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郭美美事件、故宫“十重门”等,微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博也曾一度影响了事情的发展。
作为网络舆论的一股新生强势力量,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3]。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
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7月19日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
该《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增至36.2%,较2010年增加1.9%。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比例从15.5%上升到34%。
论文开题报告:新媒体舆论对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路径研究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专业班级:课题名称新媒体舆论对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路径研究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梳理出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演变趋势和路径,进而对舆论和事件的互动效果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和反思。
本研究突出现实性、理论性、贴近性、前沿性,实例分析和理论研究并重。
意义:一方面,认识新媒体舆论演变机制,便于有关部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进行有效的舆情把握和拿出合理合情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利于认识网络舆论监督的长处和劣势,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舆论监督和网络问政的能力和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相关信息传播造成的社会恐慌、失序等严重后果有一定认识,并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相关信息的管理与传播策略颇为关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危机传播理论体系。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格鲁尼格和亨特提出的“优化理论”,该理论聚焦危机传播中的管理环节,强调传播者的自主性、专业性、决策能力和传播沟通策略的有效性;也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信息加工环节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管理者的“形象管理”和“辩护”策略问题,如伯诺伊特提出的“形象修。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经验与启示》等,分别结合媒体对“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所作报道,对具体案例进行论析,力求基于此从理论上进行提升。
上述研究,通过对特定重大灾难中新闻传媒的所作所为进行学理思考,在某些专题研究领域中体现出一定的深化趋势。
《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范式研究》、四是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7•5”暴力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及引导策略》、《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重大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扩散监测和规律分析》等,分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征和生成原因,探讨网络舆情的扩散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互联网之火:网络舆情和时代焦虑———从南京的突发事件谈起》,由南京的突发事件入手,探讨网络舆情在相应事件中的发展演变。
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系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职称题目来源1.科学技术□ 2.生产实践□ 3.社会经济□4.自拟□ 5.其他□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主要参考资料:接收任务日期年月日要求完成任务日期年月日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签名)年月日说明:本表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性文件,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存档备查,一份发给学生。
论文(设计)题目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在公共危机这样的特殊时期,微博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分工将打破原有格局,一部分普通人有可能晋级成为关键传播者;危机这一话题在微博上的活跃期较长,并且与公共危机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同时,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主要功能为自我表达、信息传播和行动支持,其功能侧重点将随公共危机进程而发生变化。
在公共危机这样的特殊时期,微博在传播学层面上有一些新的表现: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分工将打破原有格局,一部分普通人有可能晋级成为关键传播者;危机这一话题在微博上的活跃期较长,并且与公共危机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同时,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主要功能为自我表达、信息传播和行动支持,其功能侧重点将随公共危机进程而发生变化。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政府把握微博的媒介本质,开发其在危机传播应用上的巨大潜力,并进而能够更加熟练的利用微博进行危机传播。
对于已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应立即认真调查公共危机的起因、经过以及造成的危害,找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尽快予以消除。
同时,政府可以把公共危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当成重塑政府形象的机遇,实现危机过后政府管理能力的新提升。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得益于其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出色的实时更新能力,微博在众多的网络应用形式中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面对公共危机时的交流方式。
本文借助对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的分析,了解政府利用微博公关的作用。
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中,上海地铁公司的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就发挥了极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论文开题报告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与作用研究目的与意义: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和事件,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是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
在时间紧的非常态状况下,大众传媒会被更多地运用到危机传播当中。
而且,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在危机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当代媒体在有了充分自主权同时,更应该负起对受众、对社会的责任,采取一种更具理性的态度去报道事实真相,讲究传播策略,科学引导舆论,促使政府和民众尽快地摆脱危机,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和媒体的形象,在正确引导中维护社会稳定。
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客观的尺度,是媒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媒体应尽的责任。
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危机传播是以传播学为核心,由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学科研究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
最初的危机传播研究多是集中在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上,如古巴导弹危机、挑战者号太空飞船失事等,以危机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在潜在或者显明的危机中,如何尽量避免扩散、减少损失以及追究责任等。
但比较零散,较少涉及对整体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框架的建构和理论的综合。
随着研究的深入,危机传播理论得以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就公共危机与传媒之间关系而言,国外较为有名的专著有提莫斯库姆的《危机传播与沟通》、迈克尔·罗杰斯的《危机公关》、尤里埃尔·罗森塔尔的《应对危机:管理灾难、暴乱与恐怖主义》、多丽思·格瑞伯的《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斯蒂文·芬克《危机管理》等。
澳大利亚学者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和菲克的《危机管理》也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对危机进行管理,其中涉及的部分内容是媒体在危机面前如何应对。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的构建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的构建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公共危机传播是指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公众恐慌和不安,影响社会秩序和政府信誉。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政府和企业面对突发事件时必
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共同协作,理性传播和妥善解决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核
心问题。
近年来,我国遭受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社会事件以及公共健康事件的发生,
也让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经验的分析和梳理,以及对我国现有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的评估,构建适合我国的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为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管
理提供具体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国内外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经验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2. 我国现有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评估。
3. 基于我国现状构建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包括传播路径、信息共享机制、公众参与、组织应急响应等。
4. 对提高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水平的实际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
首先,梳理并比较国内外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其次,对我国现有危机传播管理体
系的评估,包括公共危机传播的动态变化和应对策略等;然后,设计问卷和实地调查,定期跟进危机传播事件的演变,收集和整理信息;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践,构建我国
适合的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提出具体性的对策和建议。
预计本研究将持续一年时间,最终结果将是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模型,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公共危机信息的媒体传播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信息的媒体传播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各类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相较于普通新闻报道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更高,同时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心理反应,因此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传播规律,本文着重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以便对于未来媒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报道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传播规律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探讨各种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
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危机事件和媒体传播本文将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与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性质、特征等因素,以及危机事件中受众与媒体相关的思想行为理论,探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传播机制与规律。
2.媒体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媒体对危机事件的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如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对舆论的引导、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等。
3.不同媒体形式的效应分析本文将研究不同形式的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报纸、电视、网络等等。
4.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角色的分类与反思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角色进行分类和反思,探讨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文将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步骤:本文的研究将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文献梳理和整理,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现状和不足;(2)选择合适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3)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核实理论的假设;(4)根据实证研究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结果,进行媒体传播机制与规律分析,探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传播对于危机事件的影响;(5)结合媒体传播的实际情况,针对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一些实际性的建议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系别
指导老师姓名
题目来源
1.科学技术 □ 4.自拟 □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
职称 2.生产实践 □ 5.其他 □
专业 3.社会经济 □
主要参考资料:
接收任务日期
学
生
指导教 师
系主任
年 月 日 要求完成任务日期 (签名) (签名) (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说明:本表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性文件,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交系 (部)存档备查,一份发给学生。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论文(设计)题目
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
1、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在公共危机这样的特殊时期,微博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分工将打破原有格局,一部分普通人
过以及造成的危害,找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尽快予以消除。同时,政府可以把公共危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当成重塑政府形象的机遇,实现危机过后政府管理能力的新提升。
2、课题的主要内容:
得益于其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出色的实时更新能力,微博在众多的网络应用形式中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了人们面对公共危机时的交流方式。本文借助对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的分析,了解政府利用微博 公关的作用。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中,上海地铁公司的官方微博“上海地铁 shmetro”就发挥了极大 的舆论引导作用。事件发生后,该账号第一时间两次发布致歉声明,不消极回避已经发生的事故,坦率承 认“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态度诚恳而谦卑,表示“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 但还要深深道歉”,这首先在情感上赢得了舆论的同情与理解。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官方微博及时发布救 援最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度救援现场的作用。之后,还回答了网友关切的问题,提供了换乘路线 等实用信息。即使是在事故已经初步平息的今天,仍然可以在其微博主页的公告栏位置见到关于该次事故 的相关信息。从微博舆论走向看,官微的积极回应与平民姿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受负面影响的上海地铁 形象作出了改善。成功的微博公关与用心的日常维护是分不开的,仔细翻看“上海地铁 shmetro”的微博 页面不难发现,满屏都是关于地铁的实用信息与趣味互动。在账户先期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粉丝的基础上, 再对突发的危机进行有效微博公关,难度自然减小很多。
1.用户关系特点 2.传播行为特点 (二)微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三、举例说明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传播功能 (一)以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为例分析危机话题的传播特点 (二)以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件为例分析信息传播功能 四、政府如何利用微博来危机公关 (一)政治领域 (二)监督与预测领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有可能晋级成为关键传播者;危机这一话题在微博上的活跃期较长,并且与公共危机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同
时,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主要功能为自我表达、信息传播和行动支持,其功能侧重点将随公共危机进程而
发生变化。在公共危机这样的特殊时期,微博在传播学层面上有一些新的表现:传播者,一部分普通人有可能晋级成为关键传播者;危机这一话题在微博上的活跃期较
长,并且与公共危机的发展进程相匹配;同时,微博在公共危机中的主要功能为自我表达、信息传播和行
动支持,其功能侧重点将随公共危机进程而发生变化。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政府把握微博的媒介本质,开发其在危机传播应用上的巨大潜力,并进而能
够更加熟练的利用微博进行危机传播。对于已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应立即认真调查公共危机的起因、经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3、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结合了文献搜索、数据深挖、内容分析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希望能解答前文所提出的研究问题,验证研究假设。 2.提纲 一、概述 (一)我国对公共危机的定义 (二)微博在危机中的传播应用与研究 二、微博及其发展现状 (一)微博的概念与主要功能
宣传模式的微博公关,在日常维护中虽然起不到更大的正面宣传作用,但也尚不致于给政府部门造 成负面影响,因为地方政府开通微博本身就是一种主动接近民众的表现。但是一旦发生公共事件尤其是公 共安全事件,倘若地方政府官方微博再延续宣传模式进行微博危机公关,就会因为过于“高高在上”而引 起不快。因为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的政府微博就在瞬间成为舆论漩涡的焦点,成为政府直面民 众的通道。这时应对危机公关,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快速反应,对事件做出主动回应,占据权威信息发布 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更需要转变官方话语体系,发布人情味浓的微博,贴近民众的同时对事件本身做出 合理化解释。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年 06 期,P22 一 27 7.田大宪,《网络流言与危传播控制模式》,《国际新闻界》, 2007 年 08 期,P55 一 58 8.向微,《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公关世界》,1998 年 06 期,P17 9.新浪网,2010 年,《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新浪网 10.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国际公关》,2010 年 03 期,PS 11.喻国明,《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青年记者》,2010 年 7 月下,P18 一 21 12.张淑华,《新媒体语境下危机传播扩散的加速趋势透析一一以新浪网两起“奶粉事件’,专题报道 的 比较为例》,《中州学刊》,2009 年 03 期,P252 一 255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
1.陈红玉,《由突发事件看微博的传播机制》,《传媒观察》,2010 年 08 期,P45 一 46 2.廖卫民、曾文莉,《危机传播的“中国模式”及其价值一一基于四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的理论思考》,
《中国传媒报告》,2010 年 01 期,P10 一 19 3.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第 3 卷第 8 期,P18 一 23 4.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大学,2010 年 5.刘智,《网络社区危机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安徽,中国科技大学,2010 年 6.史安斌,《危机传播研究的“西方范式”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问题》,《国际新闻界》,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