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蜱虫感染及森林脑炎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治蜱虫感染及森林脑炎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治蜱虫感染及森林脑炎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治蜱虫感染及森林脑炎知识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20空,每空3分)

1、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2、春秋季是蜱活动高峰,冬季基本不活动。

3、全沟硬蜱主要见于北方怎林地区。

4、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5、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

6、森林脑炎是有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被蜱(草爬子)叮咬而感染,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流行于春、夏季节,

7、森林脑炎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也有长达一个月者。

8、森林脑炎患者一般突然发病,1~2日内达高峰,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和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症。

二、简答题(2题,每题20分)

1、发现已有蜱叮咬皮肤,应如何处理?

答: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

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2、森林脑炎的临床表现?

答:

轻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重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出、延髓麻痹而死亡。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doc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 位于大别山区的河南商城县,今年夏天有多人被蜱虫咬伤后感染疾病致死,引发恐慌。8日晚,河南省卫生厅通报,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新华网9月8日) 蜱虫是一种黑色虫子,只有芝麻粒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都抠不出来,吸血后会胀大几十倍,比黄豆还大。专家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存在,蜱虫本身无毒,但跟蚊子一样,会携带病原体而让人畜染病。 蜱虫确实比较常见,笔者幼年在山村时就没少和这种虫打交道。我们叫它牛蜱,它喜欢趴在牛身上吸血,我们常用棍子将虫拨下来踩死,都是血。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当时真是无知者无畏。虽然蜱虫咬人后导致的疾病可防可控,临床死亡率大约在2%%~8%%之间,与流感差不多,但村民谈之色变。毕竟,人命关天,1%%的可能对个体而言,就是100%%的不幸。 蜱虫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乡村医疗条件的缺失和简陋,公共卫生投入的不足,以及基层政府应急水平的低下。记者探访的7起疑似病例死亡者,初发病时首先找的都是村医,且都被诊断为感冒,可治疗此病的关键是不要误诊。只要不被误诊耽搁

的话,这病太好治了;一旦误诊,出现并发症就很难救回来。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商城县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说,农民往往想省钱,只好去找村医;而输液是村医赚钱的主要项目,不排除有村医为了赚钱,先挂几天水再说。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明就里的就医,让延误治疗的病例不断出现,人为加剧了蜱虫之害。 这就是乡村的现实困境。相较于城里对非典、甲流的抗击,每天实行疫情报告,查体温、隔离、免费治疗等措施,对蜱虫疫情的群防群治在河南农村就显得相形见绌。信息的闭塞,让群众缺乏应有的警惕与防治知识,外界无从知晓,也不能据此监督当地的疫情防控进展。同时,不能引起广泛关注,也让当地失去了获得外来帮助的机会。 困难并不可怕,困境中的无助与看不到希望,才让人恐惧与绝望。小小蜱虫成为乡村的恐怖大王,正是其作恶后缺乏有效防护网所致。于是,这种担忧就会被放大,蜱虫就会被妖魔化。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郑元春说,他所在的医院每年收治1000多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但长久以来,一些医院对蜱虫致病并不重视,无形体病国外有分离到病毒,我们也在做,但是科研投入差。 对乡村潜在流行病重视不够,正是一只蜱虫咬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个问题不解决,还会出现下一波的无妄之

蜱虫病

蜱虫病 蜱虫病 蜱虫叮咬人后症状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2001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

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 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蜱虫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及有效防治方法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目前国内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一、蜱虫对人的危害: 蜱虫多出现在森林当中,一般是通过猫狗和的动物传播的。它的大小大概也就指甲盖那么大,如果没有吸血人类很难看清它的身影,但是你别小瞧这样一种昆虫,它如果掉到人身上就会不停地往里面钻,如果掉到脑袋上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又因为蜱虫身上携带了大量有害的病菌,所以人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果不及时取出在阴雨天,患者会瘙痒难忍;严重的会告高烧、深度昏迷、引发森林脑炎。 那么正确的清除蜱虫的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方式是用火、酒精等方式进行刺激,使其自然脱落,若不会处理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危及生命。“蜱虫”身形较小,经常被认为是皮肤起了疙瘩或长了“黑痣”,如果发现孩子身上突然多了小点点,别心大不知道,耽误了时机。 二、蜱虫如何防治

1、尽量不去野外的灌木丛 一般蜱虫多生活在草丛里,很多物业会定期打驱虫药,因为户外灌木丛中昆虫的种类很多,所以很难做到彻底杀虫。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轻易去这些草丛里,以免被蜱虫寄生。 2、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在家活动还好,孩子怎么凉快怎么穿,领孩子去户外就不一定的,蚊虫多的地方最好穿上长衣长裤以及运动鞋,避免皮肤裸露。除此之外,还可提前喷洒一定量的驱蚊驱虫液,让孩子远离困扰。 3、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 宠物是“蜱虫”最喜欢的寄生宿主,要定期洗澡并做好驱虫,尤其是在户外运动回来后,需要保证干净卫生。 4、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就医 被蜱虫叮咬切不可随意向外拔,处理不好很可能使情况变得更严重,发现异常,最好及时带孩子就医。夏季酷热,寄生虫的风险有所提高,“蜱虫”虽小但需重视,大家要谨慎对待。 上海虫控是城市卫生害虫防制的专业性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多学科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受益为目标。所选用的药品均为国家药检部门和卫生疾控部门批准的安全、低毒、环保的城市卫生用药。结合防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客户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药品、恰当的剂型有针对性的制订佳的防制方案,确保达到良好的防制效果。科技铸就伟业,清洁有利健康。我司全体员工热忱的期待与您合作!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模板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和蜱媒传染病 ——来自xx健康与心理卫生局的建议 2010年6月17日健康与心理卫生局警告纽约市民,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内须格外注意,防止蜱虫叮咬。纽约市居民应警惕蜱媒传染病,例如莱姆病、巴贝斯虫病、边虫病、洛基山斑疹热和艾利希氏体症。自2003年,莱姆病和巴贝斯虫病的报告病例稳步增加。仅去年,莱姆病的报告病例总数即从538例增至643例,数字增加的部分是因为各实验室采用电子方式报告病例。纽约市报告的蜱媒传染病,感染地点大多数是在纽约市外,例如哈德逊谷、长岛、纽泽西和康涅狄格。惟一的例外是洛基山斑疹热,后者目前已知在纽约市内传布。 “对于夏季前往五个区以外林地的市民,莱姆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可能是严重问题”,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局长ThomasFarley医生说:“市民应加强自我保护,穿长袖衣服和袜子,并使用包含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另外,在离开林地或草木地之后,应立即检查身体和衣服上是否有蜱虫。” 除了提醒纽约市民采取预防措施,健康与心理卫生局还发布医疗警告,指示医生留意其患者中的蜱媒传染病,并向健康与心理卫生局报告病例。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和蜱媒传染病 ●从林地或草木地返回后,立即检查身体(包括腋下、头皮和腹股沟)或衣服上 是否有蜱虫。有些蜱虫非常小(罂粟种子大小),因此要请别人代为检查自己看不到的部位。 ●迅速除去被发现的蜱虫,在可能情况下,使用细嘴镊子。 ●避免在林木茂密区域步行;尽量走没有草木的道路。 ●使用包含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遵循制造商的使用指示)。其他驱虫剂, 例如Picaridin或柠檬桉油,可能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此类驱虫剂对蜱虫的驱除效果信息很有限。 ●Permethrin是另一种驱虫剂,用于涂抹在裤子、袜子和鞋上,一般清洗数次后 依然保持驱虫效果。切勿将Permethrin直接涂抹在皮肤上。 ●穿浅色衣服,以便容易看清楚趴衣服上的蜱虫。

除虫公司教大家蜱虫的最有效防治手段

除虫公司教大家蜱虫的最有效防治手段 近几年,关于蜱虫咬人致死的新闻屡见报端。这种原本不起眼的小虫子俨然成了人们夏季户外运动的心头大患。那么,蜱虫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虫子?会传播什么疾病?有没有预防手段呢?虫虫特攻队专业除虫公司教大家蜱虫的最有效防治手段。 蜱虫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吧,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蜱虫身上有83种病毒,它一旦咬了人体后,就把口腔扎进皮肤,而蜱虫的头部有倒钩,因此很难彻底把它从皮肤内取出来。因此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一、蜱虫如何防治? 蜱虫的防治必须按照其品种、时间以及地点,采取合适的综合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基本的环境防治方法包括:修剪植物以及保持宿主与蜱虫的孳生点有适当时期的隔离;如采取化学方法,则可根据需要使用具残留效力的卫生杀虫剂。远足或需进入农林工作的人员必须穿着长裤,并在鞋及裤脚喷洒驱避剂,最好在休息时彼此检查,以便及时把蜱虫清除掉;在外露营最好在睡觉前脱去外衣仔细检查。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虫的孳生。 有些蜱虫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虫游离后攻击人群。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虫,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虫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蜱虫的预防方法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蜱虫的预防方法简易版

蜱虫的预防方法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 (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 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 紧,自行取出容蜱虫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 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 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 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 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

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 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蜱不仅吸食大量血液,损伤宿主 皮肤,有时还可以引起宿主瘫痪,而且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病原(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传播媒介。蜱分为硬蜱、软蜱和 纳蜱三大类。全球有800多种,我国记录的蜱种有117种。长期以来, 蜱及蜱传病一直是困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经蜱传播的新现和再现传染疾病,如人莱姆病、人巴贝 虫病、无形体病和森林脑炎等疾病,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2010年来, 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韩国、日本多地爆发流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症(SFTS),其病原是由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称为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V);随后在美国发现了另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腹地病毒(Heartland virus,HRTV),感染人导致与SFTS病症 相似的严重疾病,已有超过30人感染该病毒死亡。这些事件再次警示 我们,蜱及蜱传病不仅在兽医上十分重要,也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新问题。 硬蜱一生中超过90%的时间都是离开宿主生长的,这对制定蜱的防 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全面认识蜱虫,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蜱虫是如何跑到 人和动物的身上?如何预防治疗蜱虫叮咬?蜱虫的家族又有哪些? NO.1 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蜱,吸血寄生虫,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节肢动物,危害仅次于蚊类。 蜱传播的病原体 83种病毒 (森林脑炎、出血热) 14种细菌 (布氏杆菌) 20种立克次体 (Q热、蜱传斑疹热) 18种螺旋体 (莱姆病)

32种原虫 (巴贝斯虫) 1种衣原体 1种支原体 1种巴尔通氏体 2种线虫 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 斑点热、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回归热、野兔热、鼠疫、布病和巴贝斯虫病等。 蜱媒斑点热 病原:立克次体 全球的立克次体至少有26种。蜱在吸血过程中,通过唾液传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还可通过破碎的蜱类组织、体液或粪便,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且可通过输血在人际间传播。 莱姆病 病原:伯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 中国分布的蜱传疾病中,莱姆病分布最广。该病于1975年在美国莱姆镇首次报道。 蜱类从贮存宿主吸血获得螺旋体,螺旋体在蜱类的中肠增殖,待蜱类再次叮咬宿主时,螺旋体由中肠经唾液腺进入宿主体内。 一般来说,携带螺旋体的蜱叮咬宿主36~48小时才能有效传递该螺旋体至宿主,但如果螺旋体已经在蜱类唾液腺中存在,其感染宿主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因此,宿主感染莱姆病的概率随蜱类吸血时间延长而增加。 蜱媒森林脑炎 病原:蜱媒森林脑炎病毒 贮存宿主主要为啮齿类、鸟类和家畜等。除通过蜱类传播外,食用感染脑炎病毒的羊奶制品包括黄油、奶酪及酸奶等也可致病。 该病主要见于东北及西北森林地区,在我国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至少9个省区也有发生。 克里米亚 - 刚果出血热 病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临床表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出血,致死率 3%~30%

蜱虫防治原则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方法一 一、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外出及衣服上及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避蚊胺(DEET)、驱蚊液等驱避剂。 二、如不慎被蜱虫咬伤,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如果把蜱虫硬拽下来,倒钩很容易留在皮肤里,倒钩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方法二

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应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再在伤口上打麻醉用来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民间还有些诸如用火烧蜱虫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正确的方法是赶紧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叮嘱医生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注意蜱虫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体内),之后赶紧进行入院观察治疗,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在度过潜伏期之后,身体无发病症状后再出院,若出院后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切记这段话。 特别提醒 遛狗人: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研究进展 2010年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

蜱虫生活习性及综合防治重点讲义资料

什么是蜱虫?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作为狗狗主人,狗豆子你一定听过,对,这个狗豆子的学名就叫蜱,各地有不同的叫法,还有叫壁虱、扁虱、草爬子等等。 蜱虫的形态特征

危害宠物狗和人的主要是硬蜱。硬蜱呈长椭圆形,头、胸、腹融合在一起,背腹扁平,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眼一对或缺。虫体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达蓖麻籽大。足4对,着生于腹面两侧,每足由6节组成。第Ⅰ对足跗节接近端部的背缘有哈氏器(Haller's organ),为嗅觉器官,可作为鉴别蜱种的特征。 蜱虫作为动物,具有完整的内部构造。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一应俱全,不仅具有心脏,甚至连食道、胃、肠道、肛门都有。可谓是“蜱虫虽小,心肠俱全”。 蜱虫的生活史 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雌性蜱在寄生的动物体上进行交配,雌蜱吸饱血后离开宿主落地,一般经 4 ~8 天待卵发育后开始产卵。虫卵小,呈卵圆形,黄褐色,通常经1个月左右孵出幼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2~7天吸饱血后再落于地面,经过蜕化变为若虫。若虫再侵袭动物寄生吸血后在落于地上,经数十天,蜕化成性成熟的成蜱。在自然条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时间可为数月、1 年、2 年或3 年,因蜱种而异。当遇到不良环境产生滞育时,可使生活周期延长。硬蜱寿命为几个月至1年。吸血后寿命较短,雄蜱活月余,雌蜱产卵后1~2周内死亡。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有些种类可活十几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蜱虫就好似蚊子一样,它的一生需要靠吸食宿主的血液来维持营养。遭受叮咬后不仅会皮肤发生搔痒的症状,甚至不慎碰到携带其他病菌的蜱虫,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严重的还会死亡。之前报道的在河南蜱咬人致死的病例就是因为蜱虫携带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在狗狗身上也不可轻视。 蜱虫的分布区域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在温暖地区多数种类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动,常发季节为春季和早夏。

虫咬伤

虫咬伤 【疾病概述】 虫咬伤指的是昆虫对人体的损害,不同昆虫所含毒液不一样,对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也差异很大,轻者为轻度红斑、丘疹或风团,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及疼痛感,重者可出现皮肤广泛损伤或坏死,关节痛等,严重的甚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一旦遇上毒虫叮咬,要尽快进行正确的处臵,否则将危及生命安全。 【处理方法】 1、蜈蚣咬伤:蜈蚣咬伤后,多数人只有局部红、肿、热、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发麻、眩晕、恶心、呕吐等;极少有昏迷、过敏性休克等。 急救措施:(1)、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5%-10%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2)、用雄黄、甘草各等份研成细末后,用菜油调匀涂患处,或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 2、蝎子咬伤:蝎子螫伤后,局部可出现一片红肿,有烧灼痛,中心可见螫伤痕迹,轻者一般无症状。如中毒严重,有头痛、头晕、流涎、流泪、畏光、嗜睡、恶心呕吐、口舌强直、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及肌肉痉挛等症状。 急救措施:(1)、先将残留的毒刺迅速拔出,在咬伤处上端(肢体近心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

(2)、用吸奶器,拔火罐吸取含有毒素的血液。(3)、用3%氨水,0.1%高锰酸钾溶液,5%小苏打溶液等任何一种清洗伤口。(4)、用南通蛇药外敷伤口。紧急情况下,可用自己的尿液反复冲洗患处。 3、蚂蝗咬伤:蚂蝗常以身上的吸盘叮咬人后在皮肤上吸血,同时分泌水蛭素和组织胺样的物质,使伤口麻醉、血管扩张、流血不止,并使皮肤出现水肿性丘疹、疼痛。 急救措施:(1)、切记不要将蚂蝗虫体硬性拔掉,一旦蚂蝗被拉断,其吸盘留在伤口内容易感染,溃烂。(2)、在蚂蝗叮咬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使其松开吸盘而掉落,也可用烟油,食盐,浓醋,酒精等滴撒在虫体上,使其自行脱落。(3)、虫体脱落后,若伤口血流不止,用于纱布压迫止血1-2分钟。血止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洗净伤口,涂抹碘酊。如伤口再出血,可用云南白药粉外敷。 4、毛毛虫螫伤:毛毛虫体表有毒毛,呈细毛状或棘刺状。被螫伤后,毒毛留在体内,因而局部痛痒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则患处痛痒加重,甚至溃烂。严重的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急救措施:(1)先在放大镜观察下,用刀片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毛,或用胶布透明胶等反复多次粘去皮疹处的毒毛,然后在患处涂擦3%氨水或用肥皂水清洗,切不可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花露水、清凉油、姜、大蒜、牙膏等,因其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加剧病情。(2)用南通蛇药外(季德胜蛇药片)敷患处,也可用七叶一枝花或鲜马齿苋捣烂外敷。如瘙痒灼痛,外擦无极膏。(3)、伤口溃烂时,用红霉素软膏涂擦。

蜱虫的预防方法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84 蜱虫的预防方法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蜱虫的预防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蜱虫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

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89-35 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蜱虫叮咬人后症状 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由于病原体的分离

和鉴别难度很大,20xx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 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 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2020版蜱虫的预防方法

2020版蜱虫的预防方法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0版蜱虫的预防方法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蜱虫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它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传染科见习报告

传染科见习报告 5月30日下午,我们全班又组织了一次医院见习活动,这一次我被分派到了传染科。传染科,一听就有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传染病顾名思义是有传染性的,刚开始分派到这个科室的时候心里很抵触。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了很多的传染病,现在要亲眼见识到那些可怕的疾病,心情很紧张。 刚进传染科,接待我们的是传染科的护士长。我们安静的等着护士长给我们讲解关于传染科的相关知识。刚开始的介绍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护士长先给我们介绍了病房的大致情况。传染科共有14位护士,77张床位数。按照1:4的护士与床位比的话,护士的配备显然还是不足的。通过护士长我们了解到此科室的病人所患的传染病包括肝病(以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多见),肺结核,麻疹,细菌性痢疾,水痘,手足口病,蜱虫病等,病种还是挺复杂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在非限制区内听老师跟我们讲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她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该科室的布置,外面有医生办公室,护士站,会议室,这些都是非限制区,经过一个半限制区的房间之后,才是病人的病房,即限制区。接下来护士长开始给我们具体介绍这个科室的相关疾病。她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蜱虫病与麻疹。蜱虫病并不是我第一次听说,虽然所学的书里并没有这种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在网上我有看到过这种疾病的健康宣教。该病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护士长也告诉我们相应的预防措施: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正确的方法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因为蜱虫是有倒刺的,要赶紧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找医生处理。这种寄生虫在狗身上也很常见,所以有养狗的人或是在户外见到野狗都要注意这种寄生虫的存在。 然后是麻疹的介绍。麻疹病人临床上分为三期,分别是前驱期,皮疹期,恢复期。前

什么是蜱虫

什么是蜱虫 蜱(拼音:p ,注音:ㄆㄧˊ ,音同皮),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festoon)。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

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 软蜱 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气门板小,位于基节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两性特征不显著。肛门位于体中部或稍后,有些软蜱尚有肛前沟和肛后中沟及肛后横沟,分别位于肛门的前后方。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成虫及若虫足基节Ⅰ~Ⅱ之间有基节腺的开口。基节腺液的分泌,有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时,病原体也随基节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伤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钝缘蜱属的一些种类。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南

蜱虫叮咬致命防控指南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是老鼠、野猪等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可传播多种疾病。 体型:虫体椭圆形,吸血后体型可达到吸血前的100倍; 分布:河南南部及两广地区最多; 叮咬方式: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发病率:大约是万分之一,如果未及时治疗,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蜱咬治疗:被蜱刺伤患病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潜伏期可达1至2周,容易误疗;如何防控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一、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简称无形体病)? 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2006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病例。 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该如何防控 1、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简称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病例,2006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我县近年来疑似病例也呈多发态势.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无形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 3.无形体病人群易感性及发病季节特点是什么? 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拦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4、无形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肉凝血,甚至死亡。老年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5、无形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

蜱虫病防治

报记者余胜海 最近,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发现蜱虫咬人病例,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疾控专家称,此病日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9月9日新华网) 蜱虫咬人致死病例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的恐慌,那么蜱虫究竟是个什么虫?小小蜱虫为何咬死人?该如何预防?带着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疾控专家: 蜱虫: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朱翠霞告诉记者,蜱虫: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本来在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虫子,而且被蜱咬上一口也并不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被它咬一口和被蚊子咬一口甚至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这个夏天,这个小虫子变得就不是那么平常了,它甚至变得可怕起来,因为被它咬过之后的有的人甚至出现了死亡。 蜱虫危害: 中国蜱虫病治疗专家朱翠霞介绍,蜱虫喜欢爬到人身上找那些松软的部位,比如颈部、腋下、头皮叮咬进去,一般蜱叮咬之后不轻易放口。一旦是咬了之后,又没得到及时治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最严重的后果可以使人丧失劳动力,甚至丧失生命。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说,被蜱咬了以后,因为蜱里面有可能携带一些能够使人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这样的话这些病毒通过蜱叮咬进入人体内可能使人得病,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就有可能是无形体引起的,也可能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没有病毒和细菌蜱咬了人以后顶多是局部的创伤,可能也有些过敏,没有很严重的后果。 发病时间: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说:蜱虫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近两年在山东省、湖北省等省份也先后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报道。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蜱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目前采油三厂地区已有30多人被蜱(pí)虫咬伤致病事故,其中一人病情比较严重。为保护员工健康和切身利益,请大家高度重视,及时将蜱虫危害和防治措施相互转告到每一名员工及家属。 一、蜱虫简介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详见下图)

二、蜱虫危害 1、蜱虫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 2、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3、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4、蜱虫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2011年前6个月,全国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 三、处理措施 以下处理措施从网上搜索下载,仅供参考。 正确方法一:用乙醚、煤油、松节油、罗浮山百草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找不到酒精可用罗浮山百草油。同时,赶紧就医。

卫生部发布蜱虫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卫生部发布蜱虫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综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分离情况,该病以蜱传播为主。 因此,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 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指导公众避免或减少接触到蜱,并告知公众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二、蜱的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

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五、蜱的处理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