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风湿病科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合集下载

中西医诊治干燥综合征良方

中西医诊治干燥综合征良方

中西医诊治干燥综合征良方【概述】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是一个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中又以唾液腺为最易受损的腺体并引起口干、眼干的临床症状。

本病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本病在1888年为Hadden首先描述。

以后又有其他另呈报道。

至1933年Sjogren报道一组口干、眼干并有关节炎患者,提出本病为一系统性疾病,由于此论点正确故现人称此病为Sjogren综合征。

Mikulicz综合征实为SS的一个临床表现。

80年代后本病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是指同时并有另一结缔组织病者。

两者在临床表现、遗传基础、免疫学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通过在我国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SS的患病率为0.29%~0.77%(因诊断标准而不同),是风湿性疾病中患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组织病。

多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男女之比为1:9~17。

我国自1980年以来本病的报道增多,而过去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模糊以致大量病人被漏诊或误诊,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并警惕本病。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在许多古典医籍中有类似描述。

无论其原发或继发者,因其往往伴发许多脏腑病变,因此很难明确其属于某一病证,有人认为本病宜归属“燥证”范畴,有人认为因其可累及周身,故称为“周痹”,关节疼痛属于“痹证”,有脏腑损害者如肾、肝等受损,称之为“脏腑痹”。

近年全国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称本病为“燥痹”。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西医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一)遗传基础1.家族史在SS的一代亲属中出现类似SS症状、高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者均较对人群为高。

有姊妹、母女同时为患者的现象。

2.HLA SS主要和Ⅱ类HLA相关。

而这种相关性因种族而有一定差异。

如西欧白人SS与HLA-B8、DR3、DRW52相关,希腊人与HLA-DRs相关,日本人与DRW53相关。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燥综合征得中医治疗方法发布时间: 2009-09-22干燥综合征就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以唾液腺与泪腺为主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仅有外分泌腺受累,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同时伴有其它结缔组织损害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症、本病属全球性疾病,好发于女性,90%以上发病年龄在30~40岁,最小9岁,男女之比为1:9~17。

国外资料报道,老年人患病率为3~4%,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调查万余人,患病率为0、77~0.29%。

早期口眼干燥不易被人重视,易误诊,其病程长,一般预后良好。

有内脏损害者经恰当治疗大多可以缓解。

有严重脏器病变、恶性淋巴瘤者及伴有严重结缔组织疾病得继发性干燥综合征预后差。

本病得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性激素、病毒感染等诸因素有关。

1、遗传基础:有家族史,原发性患者出现HLAB8、DR3基因得频率很高,继发性患者则出现HLAR2得频率很高、2、病毒感染:目前认为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病毒与干燥综合征有关,其中EB病毒尤为人们所重视。

3、性激素:多见于女性,可能与性激素调节免疫反应得能力有关,雌激素使免疫活动过强。

4、免疫异常:有复杂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异常,患者血清中常有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唾液腺抗体等;常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可能病情缓解。

其基本病理变化就是在泪腺、颌下腺、腮腺等外分泌腺体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明显萎缩,腺管有狭窄与扩张,后期病例可见腺体全部被结缔组织所取代。

中医学对本病得认识始于《内经》,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得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得病机。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

ZYYXH/T117-2008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近缘病,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以眼和口腔干燥为主症。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有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腔干燥,不伴其他结缔组织病;后者则伴发结缔组织病或其他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免疫紊乱是本病的基础。

本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 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3%~4%。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9~20。

本病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累及范围及严重程度;若是继发性者,则取决于伴发的结缔组织病,发生恶性淋巴瘤者预后差。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燥病”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90%以上患者是女性,多发于40—50岁,多数呈隐袭起病和缓慢进展,少数呈急性起病和快速进展。

1.1.1 眼:主要呈干燥性角膜炎,眼干燥发痒或疼痛,有异物感或烧灼感、视力模糊似有幕状物,畏光,角膜浑浊,可见散在浸润点和小血管增生,有糜烂或溃疡,严重时角膜可穿孔,合并虹膜脉络膜炎、结膜炎时可见球结膜血管扩张、分泌物多、泪液少、少数泪腺肿大,易并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1.1.2 日腔:初起或轻度病变时,常不易为患者察觉或重视,较重时唾液少,常影响食物咀嚼和吞咽,舌红、干燥或有裂隙,活动不便,可发生溃疡,龋齿和齿龈炎常见,牙齿可呈粉末状或小块破碎掉落,口腔、唇和口角黏膜干燥破裂,有口臭。

约半数病例腮腺可反复发生肿大,严重肿大时状如松鼠样脸,质地中等硬度。

若腮腺质地坚硬或呈结节状,提示有肿瘤可能,颌下腺亦可肿大。

1.1.3皮肤:约有半数病例表现皮肤干燥,有的表面有鳞屑,如鱼鳞病样,有的患者诉全身性瘙痒,外生殖器、肛门、阴道等皮肤黏膜可干燥或萎缩,毛发干枯、稀疏、易脆断,有报道可发生结节性红斑、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雷诺现象和血管炎等。

1.1.4 呼吸道:鼻黏膜腺体受侵犯引起分泌物减少,发生鼻腔干燥,鼻痂形成,常有鼻出血和鼻中隔炎。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3

SS患者需注意用 眼及口腔卫生,增 加工作及生活环境 的湿润度,避免张 口呼吸,定时漱口, 正确刷牙,使用牙 线,牙间隙刷等。
临床问题9:干燥综合征患者如何进行生活调摄? 推荐意见 9.2
由于SS具有病程长、难治性和高度异质 性等特点,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焦 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建议加强对患者的情志疏导及健康教育。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阴虚内热证
主症包括口干咽痛、眼干目赤; 手足心热、盗汗或午后热甚。 次症包括烦渴多饮、口角干裂; 鼻干鼻衄、干咳;心烦失眠;小 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或红绛有裂纹,舌苔干燥少 津,或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为主,推荐 方剂为一贯煎合青蒿鳖甲汤或清燥救肺 汤加减。推荐中药为北沙参、麦冬、当 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青蒿、 鳖甲、知母、牡丹皮、桑叶、石膏、甘 草、胡麻仁、苦杏仁、枇杷叶等。
临床问题3:中医药如何对干燥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推荐意见 3. 燥瘀互结证
主症:口干不欲饮、眼干少泪;肌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 次症:鼻干、咽干;关节肌肉疼痛;肢端皮肤变白变紫;颐肿不消 或瘰疬。
主症:口渴不欲饮、目涩多眵;口中黏腻、脘痞 腹胀。次症:肢体沉重、周身倦怠;咳嗽、痰黏 难出;关节肿胀疼痛;尿频、大便黏滞不爽。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具备主症两条,或主症一条、次 症两条,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治法以润燥祛湿、行气散结为主,推荐方剂为甘露饮、乌梅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 疗,推荐中药为生地黄、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桔梗、枳实、香橼、佩兰、青 蒿、黄芩、黄连、黄柏、天冬、麦冬、乌梅、当归、连翘、浙贝母、路路通等。

浅谈干燥综合征(燥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浅谈干燥综合征(燥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浅谈干燥综合征(燥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摘要:干燥综合征指(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

SS病因不明确,现代医学目前亦无明确方法根治本病。

SS的中医治疗具有简便、廉价的优势,因此总结相关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属于中医“燥证”范畴,笔者通过查阅和分析古籍和相关文献,明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希望能对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燥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指(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及其他浅表部位分泌较少,亦可见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同时约2/3的患者会出现系统损害。

中医学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将之归为中医“燥证”范畴,中医对燥证已有较为丰富的认识。

现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总结如下,希冀有助临床治疗。

1 根据病因将本病分为外燥证和内燥证凡感受秋令时邪燥邪所致者属外燥证,而由津液亏耗、脏腑失润所致者当属内燥证[1]。

1.1外燥证的病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燥气作为六气之一,为秋之主气。

若时气不正则转化为燥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湿胜则濡泄。

”言明燥邪致病易伤津液。

至金元刘完素在“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1燥”,医者对于燥邪的致病特点开始予以重视。

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云:“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为轻。

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言明外燥分凉燥和温燥。

五脏中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与燥同属金行,且其与鼻喉相通,故燥邪袭人最易伤肺。

《医原·燥气论》言:“燥从天降,首伤肺金,肺主一身之气化,气为燥郁,清肃不行,机关不利,势必干咳连声,胸胁牵痛,不能转侧,胸满气逆喘急,干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者:梁红汪元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少,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综述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常以明显的口眼干燥、反复发生的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

本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

西医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多且疗效不肯定。

中医药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对SS的中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中医学并没有SS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燥证”“顽痹”“燥毒证”或“虚劳”范畴。

路志正根据“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不通则痛”的观点,结合其发病特点,提出“燥痹”,作为SS的中医对应病名[1]。

《黄帝内经》提出:“燥胜则干。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均提示本病的病理特点为燥邪致病。

《会心录》曰:“燥证有外因者,六淫之一也;有内因者,血液之枯也。

”《类证治裁》有云:“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外者,天气肃而燥胜,或风热致伤气分,则津液不腾……阴于内者,津血夺而燥生。

”阐明燥证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燥”之论首次见于清·石寿棠所著的《医原》,提出内燥之因一是“阴血虚而营养无资”;一是“气结则血亦结,血结则营阴不固”。

后世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有发展。

路志正[2]认为,SS病机总属阴血亏虚,津枯液涸,他认为燥痹的病因有内燥和外燥之分,外燥主要是感受大热风燥之外邪;内燥主要是由于素体肝脾肾阴亏虚或失治误治、过投辛热之剂,导致津亏液伤,病久瘀阻血络,深至脏腑而成燥痹。

40风湿病科燥痹中医诊疗方案

40风湿病科燥痹中医诊疗方案

40风湿病科燥痹中医诊疗方案一、燥痹的中医诊断标准1.肢体或关节疼痛,酸痛,久久不止;2.肌肉酸软无力,活动受限;3.皮肤干燥,燥热,常有皮疹或皮肤瘙痒;4.口干舌燥,咽干,渴喜饮;5.大便干燥,小便短少深黄;6.舌质红绛,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二、燥痹的中医治疗原则1.滋阴润燥:根据病情,选用滋阴潜阳的中药进行治疗,以滋润肌肤、调节体液平衡。

2.活血化瘀: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3.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改善肌肉僵硬,增强活动能力。

三、燥痹的中药治疗方案1.复方均衡止痛丸:成分有当归、川芎、川楝子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

2.逍遥丸:成分有川芎、归尾、川楝子等,具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作用。

3.清宫丸:成分有苍术、柴胡、川芎等,具有清热化痰、祛风散寒的作用。

4.养阴清热胶囊:成分有生地、黄芪、石斛等,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的作用。

四、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汤剂:选用上述药物配伍,经中药煎煮煎煮后喝服,每日2次。

2.针灸疗法:可选择激光针刺、电疗、艾灸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要治疗手段。

3.推拿按摩:采用按摩推拿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4.食疗调理: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五、注意事项1.避免寒冷刺激:燥痹患者体质较弱,容易受寒冷刺激,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适度运动:燥痹患者运动时应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度的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健康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4.定期复诊:燥痹属于慢性病,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燥痹的一种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选择,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需要持续坚持,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6-风湿病科--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6-风湿病科--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6-风湿病科--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或ESR异常(1分)D:滑膜炎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0-风湿病科--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风湿病科--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燥痹〔枯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胡荫奇、丕安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

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清窍失于濡润、肢体失于荣养、瘀血痹阻、脉络不通,导致口干、眼干,甚那么肢体疼痛、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常规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评估唾液腺能力不全和眼干的客观体征前需停药时间足够长。

上述项目得分≥4诊断为原发性枯燥综合征〔pSS〕。

1. pSS诊断前入选标准:〔1〕眼干或口干的病症〔≥1项〕白天持续的、令人烦恼的眼干病症≥3个月;眼睛反复出现砂砾感;人工泪液使用次数>3次/天;口干≥3个月;吞咽干性食物需要频繁饮水辅助。

〔2〕EULAR枯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ESSDAI〕指数问卷调查疑似SS的患者: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2.pSS诊断前排除标准:已诊断有以下疾病: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活动性HCV肝炎〔PCR检查〕、艾滋病、结节病、淀粉样变、移植物抗宿主病、IgG4相关疾病。

〔二〕证候诊断1.阴虚津亏证:口干、眼干、鼻干、咽干、干咳少痰、吞咽干涩、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尿频数。

舌红少苔或裂纹,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口干、眼干、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大便溏泄。

舌淡少苔,脉细弱。

3.阴虚血瘀证:口干、眼干、关节肿痛、肌肤甲错、肢体瘀斑瘀点、肢端变白变紫交替、皮下脉络隐隐。

舌质暗或瘀斑、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4.阴虚热毒证:口干、眼干、咽干、咽痛、牙龈肿痛、鼻干鼻衄、目赤多眵、发颐或瘰疬、身热或低热羁留、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质干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辨证论治1.阴虚津亏证治法:滋养阴液,生津润燥〔1〕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山萸肉、白芍、茯苓、牡丹皮、当归、石斛、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黄巧丽1 指导:吴 斌2 【摘 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以口眼干为主,可累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燥热阴虚是其主要中医病机,部分患者兼有气虚、热毒、血瘀或肝郁气滞等不同病机;病位在肝、胃。

吴斌主任医师临床以清热润燥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燥热阴虚;临床经验;吴斌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9.12.010 吴斌是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卫健委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斌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治疗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临床经验丰富。

SS是一种导致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外分泌腺体为主,临床表现以口眼干最为典型。

腺外器官受累时,如肺、肾、神经、血液、皮肤黏膜等,可造成全身系统性损伤,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1-2]。

西医治疗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系统损害为主,缺乏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3]。

SS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之来源广泛,且有内外之分,阴虚、津伤、热毒、瘀血、痰湿、气机失调及六淫致病损耗津液者均可致燥,病机多不止一端。

但不论何种原因致燥,SS总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则燥,燥甚则干,互为因果,两者形成恶性循环[4]。

抓住燥热阴虚这一关键病机,吴斌主任医师总结出撤热存津方进行论治。

临床实践发现,本病在燥热阴虚基本病机上,还存在一些兼夹证候特点,为了诊疗的规范化,本文从病机演变与病案举例进一步详述如下。

1 病机演变 口干、眼干是SS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燥胜则干”,燥邪深伏,缠绵难愈,耗损正气,阴液渐亏。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一部分患者在燥热阴虚的病机基础上,由于病机演变可兼见气虚、热毒、血瘀或肝郁等证候特点,可谓“燥邪为害,变证丛生”。

40 风湿病科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40 风湿病科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燥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ICD-10编码:M3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胡荫奇、沈丕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6年ACR/EULAR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燥痹(干燥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阴虚津亏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阴虚热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燥痹(干燥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燥痹(干燥综合征)的患者。

2.对已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维持原剂量并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抗核抗体谱、schirmer试验、角膜染色试验、泪膜破碎时间、唾液流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补体C3、补体C4、胸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唇腺活检、腮腺造影或腮腺核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蛋白电泳、肺功能、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Holter、结核菌素试验、腹部超声、妇科超声、骨髓穿刺检查、肌酶谱、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肿瘤筛查、淋巴结活检及必要的病理学检查,有关节病变时做相应放射学检查等。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精品参考资料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精品参考资料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阴液亏损,津液不足,导致口干、眼干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滋养阴液、清热润燥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中医辨证论治1. 阴虚燥热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咽干、皮肤干燥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增液汤、一贯煎等。

2. 阳虚寒凝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阳散寒,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右归丸、附子理中汤等。

3. 气阴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舌淡红,脉细弱。

治宜益气养阴,润燥生津。

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四君子汤合增液汤等。

4. 痰瘀互结型: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胸闷、胁痛、舌紫暗有瘀斑等,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祛痰润燥。

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二、中成药治疗1. 增液颗粒: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

2. 右归丸:具有温阳散寒、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寒凝型干燥综合征。

3. 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

4. 桃红四物颗粒: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润燥的作用,适用于痰瘀互结型干燥综合征。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选取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作用的穴位,如太溪、照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四、饮食调养干燥综合征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多食用具有润燥生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枸杞、麦冬等。

同时,应避免辛辣、煎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燥邪犯肺证:主症: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

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周身不爽等,舌红苔薄黄而干或舌干苔薄白,脉细数或浮数。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10g,石膏20g,甘草10g,人参须10g,火麻仁15g,阿胶10g,麦冬20g,杏仁10g,枇杷叶10g,茯苓20g,南沙参、北沙参各10g。

加减:兼有风热表证者,宜疏风润肺,方用桑杏汤。

2.阴虚内燥证:主症:口干咽燥,目涩而干,咽部胀梗,头昏且痛,耳鸣耳聋,形弱体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腰膝关节疼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光剥质于,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补肝益肾。

方药:一贯煎合杞菊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5g,沙参12g,麦冬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当归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2g,泽泻10g,茯苓12g。

加减:若关节痛者可加秦艽、独活、寄生以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3.气阴两虚证:主症:口唇干燥,声音嘶哑,双目干痒,视物模糊,鼻干不适,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舌淡红苔少质干,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党参15g,白术12g,甘草10g。

加减:若症见低热持续不退,可加银柴胡、鳖甲、青蒿、胡黄连、地骨皮等以清退虚热。

4.血虚生燥证:主症:头晕目涩,面色无华,唇淡舌干,皮肤干燥,经血稀少,心烦不寐,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15g,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枸杞子15g,百合20g,阿胶15g,莲子15g,炒枣仁10g,甘草5g。

加减: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口燥咽干甚者酌加芦根、乌梅等。

5.气滞血瘀证:主症:口干舌燥,双目异物感,胁肋胀满,刺痛阵发,面色晦暗,皮肤可见紫红色斑丘疹,按之不褪色,关节疼痛麻木,腹部不适或可触及症积包块,腹满而胀,时而作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胡荫奇、沈丕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清窍失于濡润、肢体失于荣养、瘀血痹阻、脉络不通,导致口干、眼干,甚则肢体疼痛、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
*常规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评估唾液腺能力不全和眼干的客观体征前需停药时间足够长。

上述项目得分≥4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1. pSS诊断前入选标准:
(1)眼干或口干的症状(≥1项)
白天持续的、令人烦恼的眼干症状≥3个月;
眼睛反复出现砂砾感;
人工泪液使用次数>3次/天;
口干≥3个月;
吞咽干性食物需要频繁饮水辅助。

(2)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ESSDAI)指数问卷调查疑似SS的患者:至少有一项为阳性。

2.pSS诊断前排除标准:
已诊断有以下疾病:头颈部放射治疗史、活动性HCV肝炎(PCR检查)、艾滋病、结节病、淀粉样变、移植物抗宿主病、IgG4相关疾病。

(二)证候诊断
1.阴虚津亏证:口干、眼干、鼻干、咽干、干咳少痰、吞咽干涩、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尿频数。

舌红少苔或裂纹,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口干、眼干、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大便溏泄。

舌淡少苔,脉细弱。

3.阴虚血瘀证:口干、眼干、关节肿痛、肌肤甲错、肢体瘀斑瘀点、肢端变白变紫交替、皮下脉络隐隐。

舌质暗或瘀斑、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4.阴虚热毒证:口干、眼干、咽干、咽痛、牙龈肿痛、鼻干鼻衄、目赤多眵、发颐或瘰疬、身热或低热羁留、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质干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1.阴虚津亏证
治法:滋养阴液,生津润燥
(1)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山萸肉、白芍、茯苓、牡丹皮、当归、石斛、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三阴交、太溪、照海、肾俞、睛明、攒竹、廉泉、迎香、四白等。

操作:毫针刺,补法,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使用中医泡脚桶洗按足部,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2.气阴两虚证
治则: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当归、沙参、麦冬、白芍、茯苓、炒白术、石斛、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中脘、睛明、四白、迎香、承浆等。

操作:毫针刺,补法,1日一次,10次一疗程。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使用中
医泡脚桶洗按足部,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阴虚血瘀证
治则:活血通络,滋阴润燥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四物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沙参、麦冬、丹参、三七、益母草、赤芍、鸡血藤、牛膝、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睛明、四白、承浆、廉泉。

操作:毫针刺,提插捻转泻法,1日一次,10次一疗程。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活血通络、滋阴润燥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使用中医泡脚桶洗按足部,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4.阴虚热毒证
治则:清热解毒,润燥护阴
推荐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黄、沙参、麦冬、元参、贝母、桔梗、赤芍、白花蛇舌草、黄芩、金银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针刺治疗
选穴:曲池、外关、合谷、尺泽、血海、阳陵泉、睛明、四白、外金津、外玉液等;
操作:毫针刺,提插捻转泻法,1日一次,10次一疗程。

(3)中药泡洗技术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清热解毒、润燥护阴中药或随证加减,煎煮后使用中医泡脚桶洗按足部,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疗法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候。

1.中药雾化
主要应用于眼部雾化,处方:选用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谷精草、菊花、石斛、玄参、金银花等。

具体操作方法:将中药煎煮过滤,放入无菌容器内,每次取20ml加入雾化器内,距眼部约2~3cm,进行眼部雾化,每次20min,1~2次/日。

2.中药含漱
选用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麦冬、蒲公英、薄荷等。

用法:上药水煎、去渣,每日漱口3次。

3.中药外敷
(1)涌泉穴外敷:吴茱萸粉末,用醋或茶水调成糊状,睡前敷涌泉穴,次日晨取下。

(2)口腔溃疡外敷:选用黏膜溃疡粉,用棉签蘸少许粉末,涂在患处,3次/日,有消肿止痛功效,促进溃疡处的愈合。

(3)发颐:选用金黄膏或以新癀片研磨外敷,金黄膏每次3~5g,均匀涂抹,每日三次;新癀片研磨过200目筛,并以黄酒调后外敷,每日两次。

4.药物熏蒸
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适用于本病合并关节肿痛等症状的患者。

处方用药:选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方剂。

操作方法:将中药放在中药熏蒸机里,加水煮沸后,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选择治疗部位,注意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熏蒸时间大约20~30分钟。

5.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本方法适用于合并关节肿痛的患者。

处方用药:选用辨证论治的中药方剂。

操作方法:将药物煎煮成200ml每袋,用纱布蘸取药物后,外敷于患处,通过药物离子导入设备,将药物通过低中频电流导入肿痛关节,温度控制在37℃左右,避免水温太高或电流过大,引起皮肤烫伤或患者不适。

6.膏方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天冬、生地黄、山萸肉、石斛、百合、玉竹、五味子、当归、白芍等。

兼气虚者,加西洋参、黄精、黄芪、茯苓、白术等;血瘀明显者,加丹参、鸡血藤、三七、红花、益母草等;兼热毒者,加黄芩、金银花、连翘、菊花、赤芍、生薏米等。

上方一料,另加阿胶、龟甲胶、蜂蜜等收膏,每日二次,每次10ml,如法每年冬季长服2~3月。

(三)眼保健操
眼干患者,可每日做眼保健操一次。

操作步骤为依次按揉攒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然后轮刮眼眶。

(四)西药治疗
无系统损害,可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干燥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对症
治疗口干燥症和干燥性角结膜炎;有系统损害者,需规范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间质性肺病、肾小管酸中毒等。

(五)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起居调摄:本病患者饮食应偏于甘凉滋润,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禁饮酒、避风寒、慎劳累。

宜进食生津润燥的食品,如:雪梨、荸荠、西瓜、甘蔗、苹果、百合、桑椹、木耳、藕、酸奶、鸡蛋等。

兼气虚者,加山药、大枣、胡萝卜、莲子等;兼血瘀者,加葡萄、柠檬、山楂、洋葱、芹菜等;兼热毒者,加苦瓜、苦菊、薄荷、芥兰、甘蓝等。

2.情志调摄: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心理和精神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局部调摄:
(1)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做口腔检查,防止口腔感染。

(2)眼部护理: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光刺激,改善周围环境(雾化、加湿等),缓解眼干症状,减轻角膜损伤。

(3)皮肤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三、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方法,见表1。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表1)
(二)疗效评价标准
1.按照2007年制定的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Sjö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SDAI)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见表2。

2.参照2009 年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 制定的干燥综合征病情评估指数( ESSDAI,EULAR Sjö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见表3。

3.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显效:患者治疗前后两次的积分减少≥70%。

有效:患者治疗前后两次的积分减少≥50%。

改善:患者治疗前后两次的积分减少≥20%。

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两次的积分减少<2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